A. 2022年醫葯股繼續大跌,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中國自身的醫療投資無法從根本上支撐目前中國醫葯產業的規模和估值,養活與采礦商業模式相同的老國企已接近極限。目前,製造新型火創新葯仿製葯的企業,其商業模式本質上是用海外資本、國內廉價勞動力,製造產品並投入發達國家市場。 這種模式看起來和中國剛改造牛仔褲製造玩具的模式差別不大,但這個產業有高度監管的特色。
所以如果別人試圖不讓你進去,你真的一點也進不去。 另外,中國既沒有技術優勢,規模也不大,賣點只是便宜,買家不僅僅是美國,很多是各國的國營醫療保險,沒有貪婪的理由必須戴在實體名單上。 中國建立的反體制本來是自己市場上對等的威脅,但醫療保險談判讓這個市場越來越小,投資這個行業的水很深,要了解清楚,必然要交學費。
B. 通策醫療股價為什麼跌這么多通策醫療2021年一季度財報比通策醫療還牛的股票是哪個
口腔健康在全身健康中屬於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制定《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該文件指出,到2025年,達成全人群口腔健康素養水平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大幅增高的目標。下面就跟大家聊下腔行醫療服務行業的領軍企業--通策醫療。
在開始分析通策醫療前,大家可以先看一下這份已經整理過的口腔醫療服務行業龍頭股名單,點擊這里免費領取:寶藏資料!口腔醫療服務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通策醫療在國內口腔醫療服務企業中占據領導地位,極力塑造有使命感、完美將醫學精神和科學精神結合起來,集臨床、科研、教學三位一體的大型口腔醫療集團。如今正在營業中的口腔醫療機構裡面有50多家都屬於通策醫療,是國內口腔醫療服務企業值得效仿的的公司。
關於公司的基礎概況就說這么多,現在再來好好分析分析公司獨特的投資價值。
亮點一:競爭力的基石--"區域總院+分院"模式
針對擴張路徑,通策醫療採用了"區域總院+分院"的模式,就是說在某個地段設立個總院,將每個區域總院打造為當地規模、水平均領先的醫院,從而會有更好的品牌形象,之後就是多多設立分院,將品牌影響力飛速的傳播開來,不僅可以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還可以實現客戶就診的便捷,並在較短時間內積累客戶資源、獲取市場份額。在這個模式下,通策醫療占據了患者流量穩定、業績確定性高的這些獨特優勢,在人才和營運方面的競爭壁壘上進行了加固。
亮點二:推出"蒲公英計劃",助力體量擴張,持續做大做強
蒲公英計劃在2018年6月被通策醫療推出,通過"蒲公英計劃"從而達到深一層的滲透下沉主要縣、市、區,實現各地的有知名度的口腔醫生緊密合作,將100家口腔醫院列入布局戰略,在省內,公司也因此在這塊區域的業務得到了進一步的宿舍,范圍越來越廣泛。以合夥模式為核心是該計劃的亮點,將醫生利益和為一體,這樣可以鼓勵口腔醫生積極工作,運營效率也因此提高;與此同時,在發展初期,就直接可以將核心醫生所持股份降低公司的支出,用股權來交換醫生的工資待遇,還可以快速獲取醫生的患者資源,同時也能使發展變得更快速。可以看出"區域總院+分院"模式的成功升級版就是"蒲公英計劃",總院--分院--醫生,進一步助力公司做大做強。
由於篇幅受限,還想了解更多關於通策醫療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通策醫療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發展水平的不斷改善,居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量直線上升,對口腔健康的關注也變得越來越重,促進了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的發展。根據MedTrend預測,未來中國口腔行業規模將以15%-20%的增長率高速發展,同時中國的口腔市場增長強勁,是全球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患者口腔功能會因為植修復得到明顯改善,患者面型外觀會因為正畸得到顯著改善,種植與正畸專科業務的相同點是:二者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且具有較強的消費屬性,消費升級邏輯將有可能驅動兩項業務實現增長的持續化。
綜述,通策醫療作為國內口腔醫療服務企業的模範,將充分利用好行業未來發展帶來的機會,看好通策醫療未來表現。但是文章難免會存在滯後性的限制,如果想更進一步地了解通策醫療未來行情,直接點進鏈接去,有專業的投顧進行指導,看下通策醫療估值有沒有存在低估的情況:【免費】測一測通策醫療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C. 通策醫療股票為什麼猛跌
在頂峰時擁有超過1300億元市值的通策醫療無疑是資本市場的明星股。不過,今年三季度以來,通策醫療股價開始走下坡路,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7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通策醫療股價跌幅達26.34%,而14日、15日連續兩日的大跌似與通策醫療披露的三季度業績有關。
10月14日晚間,通策醫療202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收8.19億元,同比增長12.44%;歸母凈利潤2.69億元,同比增長僅5.88%。再看看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公司營收與凈利潤同比增幅高達74.81%和141.16%,相形見絀。
中泰證券研報分析稱,受2020年第三季度的高基數影響,2021年第三季度,通策醫療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2.44%、5.88%,而較2019年第三季度復合增長達19.45%與18.47%。整體來看,公司依然保持著高水平的盈利能力,作為民營口腔醫療龍頭,有望直接受益於行業快速擴容,業績高增長具備可持續性。
從業務構成來看,通策醫療的業務可分為種植、正畸、兒科、大綜合四大科室。今年前三季度,上述四大科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佔比依次約為16.47%、21.71%、20.35%、41.47%;增速方面,四大科室較去年同期均保持了約40%左右的增速。其中,種植業務增速最高,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6.49%,實現營業收入3.3億元。
拓展資料:醫療改革概念股
醫療保障制度是城鄉分離的。在城鎮,先後經歷了公費、勞保醫療制度,城鎮醫療保險改革和試點階段,全國范圍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確立,以及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探索等階段。在農村,伴隨著合作醫療制度的興衰,努力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設工作,進而對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多樣化進行探索與完善。醫療改革概念股:海王生物、沃華醫葯、雲南白葯、亞寶葯業、白雲山。
D. 醫葯股為什麼會跌這么厲害
醫葯股一直暴跌的原因有6點。
1、首先之前醫葯板塊上漲的幅度較大,按照有漲必有跌的原則,意味著其估值相對偏高,高價格會回歸到其價值附近。當然醫葯個股來說即使有所回調,但是股價還是相對較高,比如復興葯業,片仔瘦,西藏葯業等。
2、新冠病毒的概念炒的時間久了,自然就涼了。任何的概念都會有結束的時候。資金一旦撤離,其醫葯板塊自然就會下跌。
3、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研發疫苗,據說俄羅斯研發的疫苗有效,其資金有可能就大量流入該市場,此消彼長這對中國醫葯行業當然不是好消息。因此該板塊就下跌。總的來說就是醫葯板塊沖高回落,進行合理的回調。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准好公司,等待好價格,醫葯行業還是應該至少配置一隻股票的。
4、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因為新冠的出現,醫葯、口罩、防護服、醫療等的需求大幅度上升,醫葯股聞風而動,出現了不錯的炒作行情。以前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比如說2003年的非典,在非典期間醫葯行業受到密切關注,一些醫葯股甚至漲停,產生了極高壁壘的個股,也出現了許多牛股。但是當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之後,醫葯的炒作效果就會明顯的下降,醫葯的行情開始進行調整,此時一些醫葯股暴跌。
5、機構對於第三輪葯品帶量采購即將啟動的消息持謹慎態度。新一輪集采政策規定的葯品品種從25個增加到35個。對老百姓而言當然都是希望醫葯進入醫保目錄,這樣就能花更少的錢買到葯品。但是對於醫葯企業而言,如果葯品進入醫保目錄,就要讓利於民,但是如果不進入醫保目錄,是一個利空,因此十分矛盾。機構對於這件事情也比較敏感。
6、A股市場有了新的熱點。A股市場已經有了新的熱點,那就是超跌,最近漲幅榜上上升力度最大的都是近期漲幅比較大的,並且這個情形還會持續下去,一直到行情的結束,因為機構的資金都用來追捧超跌,醫葯的炒作就會減輕,醫葯系列一家獨大的行情已經過去了。
E. 手上的醫療股持續下跌,應該及時賣出嗎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在股市當中,我們不應該單純的因為股價上漲或者是下跌而做出賣出的行為,因為這種行為是極其不理性或者說是特別幼稚的。也就是說,如果手上的醫療股持續下跌的話,此時我們不應該第一時間選擇賣出這些股票,因為一旦賣出了這些股票,那就代表你確實是有所虧損的。
但如果你個人分析未來醫療股還會持續下跌的話,那我們可以適當的先賣掉一部分,我個人感覺可以賣掉三分之二左右,這其實是最明智的一種做法,如果在買股票的過程當中看到股價下跌就不停的拋出,那你其實是不太適合在股票裡面投資的,因為這樣子你永遠不會在股市當中掙到錢。
F. 醫療基金為什麼一直跌
醫療類基金下跌的主要原因:
近兩年多醫療行業漲幅過大,醫療公司業績撐不起高估值;
醫療改革、集采等政策影響;
市場投資趨勢轉向以新能源、半導體為主的科技行業與順周期行業;
去年受疫情影響,部分醫療公司漲幅較大,隨著疫情緩解,這些公司業績出現下滑,投資者對於醫療行業的的興奮點降低。從2020年年初,一場不期而遇的疫情發生以來,很多游資開始湧入醫療資產內——基金其實是資本市場的衍生品。很多股票型基金的凈值,是取決於股票的價格。而股票的價格和實質上的價值,是兩個概念:股票的價格,很大程度是基於市場評價基礎。換句話說,假設投資者覺得這家公司有前途,於是大舉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最終導致這家公司的股票供不應求,於是股價一路飆升。但是,這種預判,很多時候,都是錯誤的——這也導致了很多股票在暴漲之後,人們發現這支股票不值這個價錢,於是紛紛拋出,最終導致股價雪崩。
投資者一是在追逐新能源等行業,另外一點就是隨著醫療類基金的持續下跌,觀望、擔憂情緒加深,使得資金撤離醫葯賽道,這就使得投資者與醫療類賽道之間形成了『負反饋』機制--越跌就越不敢買,越不買就越跌。
很多醫療類基金的重倉股就那麼幾只,持倉相對集中,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集體下跌,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當前市場趨勢不在醫療,投資者的心不在醫療,流入的資金不足以繁榮此行業。
有專家表示,近段時間國內股市出現了較大的調整,也影響到了熱門的醫療基金,提醒廣大投資者,要注意控制倉位。
也有專家表示,醫葯行業是一個高度繁榮的行業,醫葯行業有競爭力的公司可以用高增長來消化估值,投資醫葯是賺成長的錢。從長遠來看,醫療基金仍有很高的投資價值,投資者要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