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用EXCEL 实时读取 股票日线数据
定量分析的第一步,是获取数据。
获取股票历史行情数据最方便的途径,就是直接读取股票行情软件留在你电脑中的日线数据文件。
但如果不是程序员,电脑里一般不会有VB、VC之类的编程语言。
其实,大家的电脑中一般都有OFFICE。OFFICE中的EXCEL自带了一个VBA语言的编程环境。功能也很强大。
我用EXCEL里的VBA编写了一段代码,读取通达信股票行情软件的日线文件。已经测试通过。
代码如下。与爱好定量分析的朋友分享。
TypeMyType
a1AsLong'标示码
a2AsLong'日期
a3AsSingle'开盘价
a4AsSingle'最高价
a5AsSingle'最低价
a6AsSingle'收盘价
a7AsSingle'成交金额
a8AsLong'成交量
EndType
Sub按钮1_Click()
DimFile2AsInteger
DimbAsMyType
File1=FreeFile
Opensh600000.dayForBinaryAccessReadAs#File1i=1DoWhileNotEOF(File1)
Get#File1,,b
Cells(i,1)=b.a1
Cells(i,2)=b.a2
Cells(i,3)=b.a3
Cells(i,4)=b.a4
Cells(i,5)=b.a5
Cells(i,6)=b.a6
⑵ 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有何异同
风投也称创业投资,主要指向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取得该公司股份的一种融资方式,是私人股权投资的一种方式。
私募股权投资指通过私募基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私募会附带考虑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兼并及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退出获利。
私募股去哪投资主要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他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者通过私下获投资者协商进行的,在投资方式上也是以私募形式进行的,绝少公开操作,无需披露交易细节。
风险投资一般采用风险投资基金的方式运作,在法律结构上是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风投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管理该公司的基金投资运作,获得相应报酬。
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指私募机构对基金的成立和管理、项目选择、投资合作和项目推出的整体运作过程,私募股权投资的不同合作模式直接影响了投资的回报率,属于不能外泄的独占机密。
⑶ 用java读取一个软件已经获取到的数据
java都是通过流读取数据,这个问题首先你得告诉大家VC读取的数据存放在哪了,然后大家才能帮组你,希望把问题补全
VC获取数据不了解,给你提供下java从流里读取数据,看你能不能用上
如果VC可以将数据通过socket写到输出流里,那么下面的代码就能用上了
Socket client=new Socket(ip,port);//和VC读取数据的ip连接上
BufferedReader br=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client.getInputStream()) );
再通过br.readline逐条读取就可以了
⑷ 早期项目关于估值怎么做
让人难受的不仅是买错股票,还有买错价位的股票,就算再好的公司股票价格都有被高估时候。买到低估的价格除了能到手分红外,能够获取到股票的差价,但是买进了高估的则只能非常无奈当“股东”。巴菲特买股票也经常去估算一家公司股票的价值,不让自己花高价购买。说了挺多,那大家知道该怎么估算公司股票的价值吗?下面我就罗列几个重点跟大家说一下。开始之前,先提供你们一波福利--机构精选的牛股榜单新鲜出炉,走过路过可别错过【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估值是什么
估值就是对股票的价值进行预估,好比商人在进货的时候必须计算货物成本,才有办法算出究竟得卖多少钱,需要卖多久才有办法让他们回本。其实我们买股票也是一样,用市面上的价格去买这支股票,得多长时间才能真的做到回本赚钱等等。不过股市里的股票是非常繁杂的,堪比大型超市的东西,根本不知道哪个是便宜的,哪个是好的。但想估算它们的目前价格有没有购买的价值、有没有收益也是有方法的。
二、怎么给公司做估值
需要通过很多数据才能判断估值,在这里为大家写出三个较为重要的指标:
1、市盈率
公式:市盈率 = 每股价格 / 每股收益 ,在具体分析的时候尽量比较一下公司所在行业的平均市盈率。
2、PEG
公式:PEG =PE/(净利润增长率*100),在PEG小于1或更小时,也就意味着当前股价正常或被低估,像大于1的话则被高估。
3、市净率
公式:市净率 = 每股市价 / 每股净资产,这种估值方式对于大型或者比较稳定的公司来说都是比较适用的。通常来说市净率越低,投资价值也就会越高。但是,万一市净率跌破1时,就代表该公司股价已经跌破净资产,投资者应该对这个十分当心。
有个实际的例子举给大家:福耀玻璃
正如大家所知,福耀玻璃目前是汽车玻璃行业的一家龙头企业,各大汽车品牌都会使用它家所生产的玻璃。目前来说,会对它的收益造成最大影响还得是汽车行业,总的来说还算稳定。那么,就以刚刚说的三个标准去来判断这家公司究竟如何!
①市盈率:目前它的股价为47.6元,预测2021年全年每股收益为1.5742元,市盈率=47.6元 / 1.5742元=约30.24。在20~30为正常,显然现在股价有点偏高,不过最好是还要拿该公司的规模和覆盖率来评判。
②PEG:从盘口信息可以看到福耀玻璃的PE为34.75,再根据公司研报获取到净利润收益率83.5%,可以得到PEG=34.5/(83.5%*100)=约0.41
③市净率:首先打开炒股软件按F10获取每股净资产,结合股价可以得到市净率= 47.6 / 8.9865 =约5.29
三、估值高低的评判要基于多方面
只套公式计算,显然是不太明智的选择!炒股其实就是炒公司的未来收益,就算公司当今被高估,但现在并不代表以后不会有爆发式的增长,这也是基金经理们追捧白马股的缘由。另外,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成长空间和市值成长空间也至关重要。比方说如果用上方的估算方法很多大银行绝对是严重被低估,可是为啥股价一直不能上来呢?最主要是由它们的成长和市值空间已经接近饱和导致的。更多行业优质分析报告,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除了行业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你们可以看一看:1、对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率数值有个大概了解;2、知道未来的长期计划,公司发展空间如何。这就是我总结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利,谢谢!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研究得这么深入,可以直接点击这个链接,输入你看中的股票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8-2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⑸ 怎么用c++写股票管理软件的代码
这位大哥的问题可挺复杂,不是几句话可以说请的,不是几行代码能解释的。
⑹ 股票软件运行时打开的数据文件,如何使用vc6同时打开数据文件
共享存取,
股票软件一般都有自己的格式,除非你知道格式,否则打开也没用
⑺ VC,PE和天使投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1.VC,风险投资(英语:Venture Capital)简称风投,又译称为创业投资。
主要是指向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取得该公司股份的一种融资方式。
风险投资是私人股权投资的一种形式。风险投资公司为一专业的投资公司,由一群具有科技及财务相关知识与经验的人所组合而成的,经由直接投资获取投资公司股权的方式,提供资金给需要资金者(被投资公司)。
风投公司的资金大多用于投资新创事业或是未上市企业(虽然现今法规上已大幅放宽资金用途),并不以经营被投资公司为目的,仅是提供资金及专业上的知识与经验,以协助被投资公司获取更大的利润为目的,所以是一追求长期利润的高风险高报酬事业。
2.PE,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是指通过私募基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
在交易实施过程中,PE会附带考虑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兼并与收购(M&A)或管理层回购(MBO)等方式退出获利。
简单的讲,PE投资就是PE投资者寻找优秀的高成长性的未上市公司,注资其中,获得其一定比例的股份,推动公司发展、上市,此后通过转让股权获利。
3.天使投资,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
此词源于纽约百老汇,1978年在美国首次使用。指具有一定净财富的人士,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风险的初创企业进行早期的直接投资。属于自发而又分散的民间投资方式。
这些进行投资的人士被称为“投资天使”。用于投资的资本称为“天使资本”。 天使投资是风险投资的一种形式,再根据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数量以及对被投资企业可能提供的综合资源进行投资。
区别
1.投资者不同
天使投资,一般天使投资人一般是事业比较成功的个人,大都属于个人行为,有时还会是一些小的资金公司运作。
VC与PE,一般都是企业行为。
2.投资金额不同
天使投资,投资金额不限,少则几万,多则几百万,要看投资人的实力和投资项目需要的钱。
VC与PE,投资金额多在1000万RMB以上,有时会有几家VC联合投资的情况,投机金额可能是亿级别的。
3.介入企业节点不同
天使投资,一般在公司初创、起步期时期进行投资。
VC,公司发展中早期,有了比较成熟的商业计划、经营模式。
PE,一般是Pre-IPO时期,公司发展成熟期,公司已经有了上市的基础,达到了PE要求的收入或者盈利。
4.是否介入公司管理
天使投资,一般会参与公司的管理,并会做到密切的监督。
VC与PE,一般都不参与公司管理,但对公司经营团队要求很高。
5.退出机制
天使投资,一般在企业模式成熟以后,就会卖给VC与PE。
⑻ vc是什么意思
VC的英文意思为:Venture Capital 全称风险投资
所谓风险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风险投资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风险投资者以自身的相关产业或行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高效的企业管理技能与金融专长,对风险企业或风险项目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经营,直至风险企业或风险项目公开交易或通过并购方式实现资本增值与资金的流动性。一轮风险资本投资退出以后,该资本将投向被选中的下一个风险企业或风险项目,这样循环往复,不断获取风险资本增值。
VC正加速涌入中国市场。2005年,共有10.7亿美元的风险投资砸给了中国企业。创业投资顾问机构清科公司预测,2006年该数字将升至15亿美元。
VC是venture capital(风险资金)投资的意思,是指风险基金公司用他们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他们认为可以赚钱的行业和产业的投资行为。比如美国的兰德,中国的清科公司,还有很多,他们的投资手段多数是将资金投到一个公司,参与经营,将公司资产迅速增值,然后看准机会通过卖出资产或股票来收回投资,并获利。
VC又分为财务型VC和企业型VC。财务型VC主要追求的纯粹的投资回报,而企业型VC要求的是在得到投资回报的同时也要对自身企业其他业务创造利益。这也是财务型VC和企业型VC最大的区别。
⑼ VC炒股是一种什么体验
由于一级市场的投资有很多保密义务,我想主要用我个人的股票投资来做例子。首先看一下我的股票投资业绩图。下图中红色线的是“净利润”,蓝色线是我的本金的变化,另外我还加了一个绿色的“标普500指数线” 用做业绩比较基准。
为什么他们会“松了一口气”然后卖掉呢?核心原因就是他们受到了一种“非理性的情绪”的影响—— “被套了”,有点郁闷,期盼着赶紧“解套”。但公司的长期股价走势是取决于业务基本面的,和这种情绪没有逻辑关系。
我在Facebook上市38美元的时候也买了一点,之后价格跌了又继续买,在跌到19美元的时候重仓买入,之后历经许多起伏都没有卖,一直到我担心WhatsApp对它的威胁才卖掉,在它并购了WhatsApp之后我又把它买回来了。我的逻辑见知乎贴"facebook社交网站会受到诸如微信等新的社交工具的影响吗?"。
股价的波动也会影响我的情绪,但是我的投资决策是依据自己的独立观察和对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判断,每当股票价格波动或者我有交易的冲动的时候,我都会去看看有没有新的我没有掌握的信息,重新审视一下它的基本面(例如用户增长、黏性、变现潜力),如果我的判断没有改变,而股价仅仅是因为市场情绪的波动而下跌,我反而会有“暗自庆幸”的喜悦,继续买入。
另外一个情绪影响决策的典型例子是“占便宜思维”。有个着名的天使投资人让我推荐股票,我说“好未来”不错,我从23块开始一直在买进。他说对啊我也特别喜欢这家公司。然后他把这家公司深刻而准确地分析了一下。我问他,那你买了吗,他说没有,主要是市场一直不给他机会,这只股票一直在涨,从来没有调整过。这种“占便宜”的心态,让他不理性地去等待一个价格调整,结果反而错失机会。
我有一个“基本世界观”,就是“纯理性的判断”是最高效的,只要“情绪”参与了决策,决策的效率就会降低。然而大量例子证明,人类的本能不擅长在做决策时抵抗情绪的干扰。不但如此,它还常常“偷懒”,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它怎么“偷懒”。
三. 理解真实世界需要“用力思考”,而人类的本能总是倾向于“偷懒”
先分享一个我犯过的错误。朋友推荐过一只股票给我,QIWI。这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俄罗斯公司,是“俄罗斯的支付宝”。我去找了一些投行的研究报告,发现它无论是交易金额,市占率,活跃用户数都遥遥领先竞争对手并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大。而且它还有17万个线下终端(相当于ATM和“村淘”的电商代下单终端),壁垒很高。当时的公司股价22美金,市值大约是10亿美金,而且市盈率只有10倍多。我觉得它被严重低估,于是买入了。买入之后3、4个月就涨了近50%,于是我心中暗喜,又抓到一只“十倍股”。
没过多久,QIWI就开始跌了。我很奇怪,于是研究了一下,发现是因为石油和俄罗斯卢布对美元的汇率大幅下跌。我想,两个货币的汇率短期取决于消息导致的供需变化,长期取决于购买力平价,而购买力平价的变化是很缓慢很痛苦的,所以俄罗斯卢布肯定会回升。于是我继续买入。之后俄罗斯卢布果然回升了,我又心下暗喜。可是没过多久,股价又跌了,而且这一次跌个不停。我再去找各种报告,也没找到原因,于是继续持有,又过了很久,我才发现除了俄罗斯卢布的汇率还有两个别的问题1)俄罗斯出了个新政策,导致QIWI的17万个线下终端有一部分会被迫关闭,直接影响交易量;2)俄罗斯的年轻人中用QIWI的比例在降低,更多人开始用银行卡直接支付。
看到这两个新信息之后,我就斩仓了。不但全部利润回吐,而且还亏了1/3。这个公司可能其实还是一个很优秀的公司,但是我真的不足够了解,而且我也没有时间去了解。说实话,这两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我其实并不知道。回头来看,除了一些人口、电商渗透率等统计数字,我对俄罗斯几乎一无所知。为什么我在买入和持有期间,觉得自己很懂这个公司呢?是什么东西给了我这种虚幻的安全感呢?
简单地总结,就是“偷懒”是人的本能,而我的本能把我给骗了。在这里,我总结几个本能“偷懒”的例子。
1. 人的本能总是喜欢偷懒地依赖间接的信息,而不擅长独立观察、独立思考。
形式会给人虚幻的安全感。我找到的投行的报告用了大量的绘制精美的图,数据很丰富,分析很详实,很“平衡”地指出了许多风险点,而且很“厚”。这些形式上的完美,让直接相信了它的结论,也让我更加自信,而忘了我做投资决策的重要原则:我应当有信心比基金经理们更了解一家公司,否则就不要碰它。这个报告的结论本身是一个间接的信息,而它的“形式”也是一个间接的信息。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被灌输各种规则和知识,这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因为“直接学习经验”比“自己总结经验”要高效太多。然而,这种便利也让我们习惯于依赖间接的信息来了解世界。比如,我们会根据一个人的穿着、声音、相貌来判断他是否值得信赖,会根据一个公司(银行)的办公室的地段和装修来决定是否和它合作,也会因为满城人没戴口罩在外面走来走去觉得“雾霾也没什么大不了”。同样原因,我们会常常简单地相信 “那么多人都这么想,那总错不了”或者“这么多年了都是这么做的,那总错不了”。
我在这篇文章之初,提了几个“投资大师”的名字,目的就是让读者觉得“这些人很牛,所以这个作者应该也很牛,所以他说的东西应该也很有道理”。这种提供“间接信息”的策略通常很有效(你就承认了吧),但是其实没有逻辑的必然性,这些大师很牛不代表我牛,更加不能代表我说的有道理。
2. 一切的沟通都是低效的沟通,人的本能会高估语言文字的信息传递效率。
我后来发现,QIWI的2013年的年报的“风险揭示”部分,白纸黑字地写了这两个风险点(参见[i]和[ii]),但是我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完全没有看到。不是我没看它的年报,而是我根本不可能注意到这些信息,即使我看到了这些文字,也不会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因为所有的招股说明书和公司年报里面都有类似的关于监管风险和用户行为变化风险的提示。
事实上,人类语言的信息传递效率是非常低的。一个人在把事实转换成语言的时候,就丢失了很多信息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另一个人在把语言转换成事实时,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同时也会遗漏很多信息。问题在于,我们对此总是过于乐观。而且,现代社会治理、公司管理中的很多制度和规则,也是基于“语言能完美传递信息”的假设来设计的。
3. 人们决策所依赖的,是大脑中的一个“真实世界的投影”,这个“投影”其实大部分都是凭空想象,但是人的本能无法分辨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想象。
我在中国、美国、欧洲和新加坡都生活过,但是从来没有在俄罗斯生活过。我在做研究的时候,看到很多类似人口、互联网、电商相关的数字,脑子里实际上在同步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往里“补充”,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俄罗斯的模型”,而这些经验大量地来自于我对于其他地方的消费者和企业的观察。我其实无法分辨这个“俄罗斯的模型”中哪些来自我的想象。(顺便说一句,人的记忆其实也是这样,你无法分辨哪些是真的记忆,哪些是大脑根据别的记忆拼凑出来的东西。)
4. 人类的本能会偏向过于自信。
在QIWI这个例子上,股价上升的时候我觉得是因为我判断准确,股价下跌的时候,我就去寻找股票被市场误判的证据。我的这种心态,导致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选择性地忽略了俄罗斯卢布的汇率波动对这只股票的影响,更没有想到要去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复盘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买入之后的第一次股价上涨也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卢布汇率的驱动。
许多研究证明,人常常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事实,选择性地忽略和自己愿望不一致的事实。然而,人总是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但很难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人类的本能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别的“偷懒”的方式,例如它常常被“锚定效应”影响,它不喜欢用统计学的方式思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在《思考·快与慢》里面有深入的阐述。想克服本能偷懒的毛病,就要养成“用力思考”的习惯,用一双“怀疑一切”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和错误,并时刻警惕自己在决策时被情绪和无关动机影响。
有些读者看到这里,可能觉得胆战心惊,人类本能有这么多缺陷,那我还是把钱交给基金经理来管理吧,他们好歹是一个机构,一群人做决定,总比一个人做决定要更客观、更理性吧。然而,这可能是个误解。接下来我们聊一聊“集体决策”的话题。
四. 集体决策倾向于依靠人类本能,人类本能倾向于依靠集体决策
我发现,在需要“用力思考”的情况下,一群人来做决定更加难以做到客观、理性,人越多越难。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做个思维小游戏(纯属虚构)。请你想象一个场景,有一个五口之家决定要买一套房子。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在总价差不多的两套房子之间犹豫不决:A——交通方便,但面积较小,单价较贵,而且小区有点旧;B——楼盘比较新,面积比较大,单价便宜,但在远郊交通不方便,周边配套也不太成熟。
爸爸是个理性派,考虑因素是交通便利、性价比和升值潜力,选A。妈妈是个感性派,主要考虑楼盘档次、舒适度,喜欢B。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于是妈妈提议全家讨论一下。外婆一看价格,说A的单价那么贵,还是选B吧。外公不太关心这事情,说随便你们吧,但是妈妈说不行,必须选一个,于是外公说,那我就选A吧,离我打麻将的伙计们比较近。又是平局,气氛紧张了。于是爸爸问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宝贝,说,上次我们全家去看了两套房子,我们搬到第一套(A)去好不好?小宝贝说,不要啊我不要搬家。爸爸说,不行哦,我们现在的房子住不下了必须得搬家,你选A还是选B呢?小宝贝眨了眨眼说,B。
三比二,最后买了B。搬进去以后,外婆就后悔了,每天早高峰的时候要陪着外孙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去上学,然后坐车回来,下午还要去接,每天两个来回要花四五个小时。小宝贝也觉得很痛苦,于是吵着着要搬回去。爸爸就说,这可是当时你选的,你当时为啥要选B呢。小宝贝大哭,说,那天来看房子的时候楼下有一只狗狗很可爱,可是搬过来以后,就再也没见到它了!
一群人做投资的决定,和这个场景其实非常像。我来总结几个特征:
支持或者反对的“人数”、亮点或风险点的“数量”,常常起到决定性因素,但是往往影响结果的一两个关键因素的权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而集体讨论的时候,大部分人无法按照这个思维模式来思考。
“用力思考”需要花时间,一群人讨论的时候“停顿”是很失礼的,只能依靠直觉快速而肤浅地思考。而且很多人只有自己独处的时候才能正常思考,面前有一个人,就开始有点紧张,有两个或更多人,尤其是里面有职位比自己高的,就完全无法正常思考了。还有些人在开“电话会议”的时候思考能力会下降。麻烦的是,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来。这种人在人群中比例多大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就算一个(工作十几年了,现在好一点)。在很多集体讨论、电话会议中,我觉得自己没有想明白,就会保持沉默,有时候还会因此遭到误解。
鼓励“contribute”,是一种被普遍认同的文化,但其实有很大的副作用,因为术业有专攻,对任何一个行业和一个公司有深入观察的总是少数人,大部分人都是一知半解,但是他们要么并不认为自己不懂,或者即使不懂也装懂。但是,他们的意见的权重是一样的。
“什么样才是好公司”,“股价现在是贵还是便宜”,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大家表态的“基准”并不一样,综合的结论其实没有意义。
很多看上去像事实的观察,例如“产品很受欢迎”,“管理团队很优秀”,其实都没有统一标准。一个人发言说的观察和论点,其他人听到耳朵里面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和稀泥的中立派”总是听上去更加客观、更加正确。
大多数人其实是跟风的。
直接反对,是伤面子的。
总之,集体决策倾向于依靠人类本能,而人类本能喜欢“偷懒”。
有的朋友可能想说,不对啊,市场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并不是“投票”来决定股票买卖的,就是基金经理决定的。
确实是,但是每个人都在一个“力场”中身不由己,每一个“力场”其实都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集体决策。我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反身性力场”。股市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投票机器”。只要大多数人(资金)相信一件事(比如涨或者跌),这件事情就会发生。所以每一个参与者,都在一边观察和预测其他参与者的行为,一边影响其他参与者(用“买”和“卖”来投票)。这种思维方式在短期非常合理,但是长期来看是完全不理性的,一个公司的长期价值取决于行业特性和公司自身的业务发展,和人们相不相信它的股票会涨是基本没有关系的。人很难完全逃脱这个“力场”的束缚,我也做不到。
“投资人手铐力场”。有一次我和一个管理了30亿美金的基金经理聊天。他说,我真羡慕你们做风险投资的,可以有这么长期的资金。你别看我管了30多亿美金,但是只要一个季度业绩不好,就有投资人开始撤退,有些老客户合作了十几年了,我帮他们赚了好几倍,但他们撤退起来毫不含糊。有些同行好的时候一片风光,不行的时候瞬间就完蛋。所以我50多岁了还要如履薄冰,天天盯着这些公司下一个季度的财报,一有风吹草动就得赶紧跑路,即使我知道一个公司长期的前景很好,也不敢长期持有。
“职业经理人力场”。很多基金经理看上去是手握重权,但是其实他们也有老板,可能还不止一个,比如类似“首席投资官”、“首席风控官”之类的。基金越大,各种“官”就会越多,谁都得罪不起。基金经理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潜意识中需要考虑很多和投资回报本身不相关的东西。
“胜利者的坟墓力场”。一个基金做得不好则已,如果做得好,必然会越来越大,资金规模大了,就需要投资更多的公司,需要招聘更多的“小基金经理”和分析师来研究这些公司,大基金经理就只能靠“投资研究报告”来了解这个世界,但是他又不敢相信这些“投资研究报告”,就变得很焦虑(自己未必能发现)。怎么解决焦虑呢?多问几个人的意见吧,最好大家集体讨论一下。
“文化和人性力场”。其实我们从出生开始已经处于这种力场之中了。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表达自我的欲望是人的本性。你今天看了我这篇文章觉得我讲得有点道理,也同意“集体决策”不能完全理性,但是过两天你们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里如果有人说“以后你们大家所有人都要听我的”,你还是会投票把他赶下台。如果在一个落后的部落,说不定这个人会被打死。在一个基金里面也是一样,一旦一个基金形成了“集体决策”文化(甚至制度),就再也改不回来了。
读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心都凉了:似乎人类没救了啊,一个人决策效率不高,因为很难抵抗情绪干扰而且本能会倾向于“偷懒”,然后一群人决策效率也不高,因为群体决策倾向于依靠本能,而本能又倾向于依靠集体决策。这怎么办啊,你们蓝湖资本是怎么弄的呢?谁实话,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一方面我们限制了投资团队的人数(目前只有6个,以后也会在个位数),以降低沟通成本,另一方面我们也会进行大量的线下一对一的沟通。我统计过,我们投的十六七个项目里面只有一个是在集体开周会的时候做的决策,其他都是“offline”决策的。
按照惯例,最后还是给创业者们一些建议:
保持自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常常“用力思考”而不简单地依赖于经验和直觉,让“对抗本能”成为你的本能
不要轻易相信各种内部和外部的“报告”,利用数据和亲身体验来了解你的客户、员工
设计组织机构的时候,要避免“群体决策”,避免关键岗位的决策受到无关动机的影响
相信年轻人,重用有良好思维习惯的年轻人
⑽ 想编写股票自动交易软件,读取通达信行情数据,操纵券商交易软件自动下单,学什么编程语言好呢
要自己实现一款能够自动盯盘、自动成交的软件是不现实的,没有Window底层的编程经验,不了解Windows底层机制是不可能完成的,Window底层的编程主要用VC,现在已经有很多类似的软件,比如金牛盯盘、金鹰股票自动交易软件等,都很不错,如果论使用简单和方便,金鹰股票自动交易软件应该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