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有哪些趋势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易华录(300212)、美亚柏科(300188)、海量数据(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视(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创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蓝色光标(300058)等
本文核心数据:大数据产业链、产业规模、应用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大数据产业覆盖范围广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及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价值为核心生产要素,通过数据技术、数据产品、数据服务等形式,使数据与信息价值在各行业经济活动中得到充分释放的赋能型产业。不同机构对大数据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数据产业链庞大
大数据产业链覆盖范围广,上游是基础支撑层,主要包括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供应,此外,相关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大数据平台建设也属于产业链上游;
大数据产业中游立足海量数据资源,围绕各类应用和市场需求,提供辅助性的服务,包括数据交易、数据资产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分析、数据安全,以及基于数据的IT运维等;
大数据产业下游则是大数据应用市场,随着我国大数据研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大数据已广泛应用于政务、工业、金融、交通、电信和空间地理等行业。
大数据产业上游基础设施具体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基础运营商及其他设备,相关代表企业华为、中兴通讯、艾默生、三大运营商等。
中游大数据领域可以细分为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大数据交易与大数据安全等子行业,相关代表企业包括宝信软件、数据港、久其软件、拓尔思、上海数据交易中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与华云数据等。
在下游应用市场,我国大数据应用范围正在快速向各行各业延伸,除发展较早的政务大数据、交通大数据外,在工业、金融、健康医疗等众多领域大数据应用均初见成效。
产业发展历程:十年来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显着提升
我国大数据产业布局相对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自2014年起,“大数据”首次被写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逐渐建立起来,相关政策与标准体系不断被完善,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解决方案已经发展成熟,信息社会智能化程度得到显着提升。
产业政策背景: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
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数据流通与交易、利用大数据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概念深入人心。此后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
当前,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中心作为各个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的物理载体,已成为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数据中心作为大数据产业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快速发展极大程度地推动了大数据产业的进步。在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大数据标准体系的完善成为发展重点。
产业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情况:大数据产业规模维持高速增长 主要应用于金融和政府领域
——大数据产业规模:2021年超过800亿元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行业取得快速发展,赛迪CCID统计,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619.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6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8.0%,大数据市场规模包含了大数据相关硬件、软件、服务市场收入。
——大数据市场结构:产业整体以大数据服务为主,应用领域以金融和政府领域为主
从产业结构来看,目前,我国的大数据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需求开始不断提升,大数据硬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
CCID统计,2021年我国大数据市场结构中,大数据硬件、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市场占比分别为40.5%、25.7%和33.8%。近几年大数据硬件的占比在逐渐下降,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服务的占比在逐步提高。未来我国大数据软件和服务市场相比硬件市场将呈现更好的发展态势。
从应用领域来看,大数据分析产品及服务已经从最早的为电信领域客户提供经营分析、为银行领域客户提供风控管理等辅助性经营决策,发展到目前的为金融、电信、政府、互联网、工业、健康医疗、电力等多个行业领域客户提供预测性分析、自主与持续性分析等,以实现企业决策与行动最优化。大数据分析产品及服务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由于各下游领域业务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其对大数据分析产品及服务的具体需求存在一定差异。
CCID统计,2021年我国大数据分析市场下游行业中,金融、政府、电信和互联网位居应用领域前四名,市场占比分别为19.1%、16.5%、15.2%和13.9%,合计超过60%;其他重点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健康医疗、交通运输、工业、电力等。
2、细分市场一:金融大数据
——金融大数据需求: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大数据需求提升
从金融领域需求来看,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整体行业规模扩大;保险业和证券业的收入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提升。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智能金融等为代表的金融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正蓬勃兴起,我国金融业开始步入一个与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相对应的数字化新时代,金融数字化转型成为金融行业转型发展的焦点。2019年,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构建起金融科技“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明确了金融科技发展方向和任务、路径和边界。2022年1月,人民银行再次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从战略、组织、管理、目标、路径以及考评等方面将金融数字化打造成金融机构的“第二发展曲线”。随着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加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需求将不断提升。
——金融大数据应用场景
过去几年,金融大数据带来了重大的技术创新,为行业提供了便捷、个性化和安全的解决方案。目前,中国金融大数据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股票洞察、欺诈检测和预防、风险分析与金融服务领域。
3、细分市场二:政府大数据
——政府大数据需求: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不断提升
从政府领域需求来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展现出了巨大潜能。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9.2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9.2%,占网民整体的89.2%。“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1年,我国各省市积极探索、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发展,努力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截至2021年11月,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相继出台数字政府建设的有关规划,为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府大数据应用场景
中国政府大数据主要应用于信息共享、政务数据管理、城市网络管理与社会管理几大领域。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好政府的数据资产,完善政府决策流程,将是未来数年大数据在公共管理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大数据将对政府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舆情监测、交通安防、医疗服务等将是公共管理领域重点应用领域。
4、细分市场三:互联网大数据
——互联网大数据需求:互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资本力量的助推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扶持下,2021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发展态势平稳向好。企业业务收入和营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互联网平台服务和数据业务实现快速发展,信息服务收入较快增长;多省份保持增长态势。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5500亿元,同比增长21.2%。
2022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7170亿元,同比增长0.1%。
注:2021年及以前年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指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在中国大陆境内经营全国或区域性增值电信业务、上年度互联网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2022年,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口径由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收入500万元以上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
——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场景
在互联网行业,除了社交、B2C业务之外,像在线音视频业务、广告监测、精准营销等等,也是未来潜在应用场景。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中国大数据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
根据企查猫数据,截止2022年9月23日,全国大数据产业中“存续”及“在业”的企业多集中分布在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的大数据企业最多。
2、企业竞争:技术领域创新和经验是关键,融合应用领域行业龙头更能获得青睐
根据大数据产业联盟调研和发布的2022大数据企业投资价值百强榜单来看,榜单共选取了10个细分领域,涉及大数据基础软件、数据治理与分析、数据安全、商业智能、营销大数据5个通用领域,以及政府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5个融合应用领域。
大数据基础软件、数据治理与分析、数据安全、数据可视化等,是所有细分行业应用场景的基础支撑,体现了大数据技术价值和作用。在这些细分领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在各自的细分领域有较长时间技术积累的厂商是投资机构的关注重点。
政府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发展相对成熟,落地实践案例多和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受市场关注程度较高。工业大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等市场仍处于待爆发阶段,在各自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的企业容易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
注:2022年大数据企业投资价值百强榜是从企业估值/市值、营收状况、创新投入、产品竞争力、细分市场潜力、领导层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比,同时结合行业专家打分,评选出2022年度大数据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100家企业。
产业发展前景:大数据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标志,对生产制造、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均产生重要影响。伴随国家快速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等发展建设,未来大数据行业对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创新驱动、融合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拓宽,大数据市场也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预计2027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2930.9亿元,未来六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2.6%。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㈡ 数据要素龙头股票有哪些
龙头股有:
1、宝信软件:宝明粗信软件坚持“智能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新基础设施”和“线上新经济”,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近日,公司公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加2亿元至2.8亿元,同比增长30.4%至42.5%。
2、数据港:数据港主营业务为服务业、IDC解决方案和云销售,分别占营收的96.33%、0.74%和0.03%。4月28日晚间,公司公布一季度业绩,称2021年一季度营正培收约2.63亿元,同比增长51.18%。净利润约3272万元,同比增长11.59%;基本每股收益0.14元,同比增长0%。
龙头股指数是指在一定时期的股市炒作中,对同行业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股票,龙头股的涨跌往往对同行业其他股票的涨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在股市中,龙头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地位只能维持一段时举槐唯间。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该股在行业或概念中的表现来检验该股是否属于行业或概念的龙头股。
㈢ 基金调仓动向
4月25日,2023年公募基金一季报终于披露完毕。
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一季度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整体市值缩水,九成权益类基金一季度亏损。部分基金产品仓位有所调整,龙头公司、热门赛道持股集中度下降,大金融、医药、稳增长行业仓位上升。
公募基金规模缩水。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公募基金9536只,资产净值合计25.3万亿元,较2021年四季度末减少4992.66亿元,环比减少1.94%。
天相谷数据显示,剔除货币市场基金后,基金总规模环比下降5%,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近三年来首次下降。同时,基金规模环比下降,公募行业马太效应显着。少数头部基金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大量其他公司占总份额不到9%。
需要指出的是,市场下滑是规模萎缩的主要原因。一季度,公募基金减少了股票资产的配置。一季度末,股票市值6.04万亿元,下降13.96%,配置占净值的24.38%,环比下降3.85%。
截至一季度末,基金公募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贵州茅台、时代安普、药明康德、隆基股份、招商银行、五粮液、泸州老窖、迈瑞医疗、东方财富、山西汾酒。其中药明康德大幅增持,五粮液大幅减持。
基金经理换岗换血。
看了公募基金的整体情况之后,我们可以看一看“顶流”基金经理的具体操作。面对2023年一季度的震荡调整,各大基金经理的应对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人坚守初心,无所作为,有的人主动换位置,换血。
具皮陪体来看,“公募一哥”张坤管理基金的股票仓位基本稳定,只是调整了结构,增加了医药、科技等行业的配置,减少了金融等行业的配置。以其管理的蓝筹精选为例。与去年底相比,2023年一季度末,仅有平安银行退出前十大重仓股,美团进入前十大重仓股。
刘崧也选择坚持下去,他的立场没有太大变化。与去年底相比,其管理的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一季度增持了金朗科技,成为广发小盘成长中的第八大重仓股,BOE A和高德红外退出前十大重仓股。
当然,也有基金经理选择大幅调仓。
此外,有“半导体一哥”之称的蔡松松也进入了“东算西算”的领域。到一季度末,其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伟世通、启天科技、数证股份、京北股份、新都股份、浪潮软件、数据港、克兰软件、普联软件、宝蓝股份。与2021年底相比,前十大重仓股“面目全非”。
还有6000亿资金可用。
面对市场的震荡调整,基金经理公开发行股票是一种应对方式。当然,也有人缩小了规模,在等待重新进入。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现,公募基金仍有大量“子弹”可用。
首先,根据2023年一季度披露的股票方向基金现有持股比例与基金合同约定的股票持股比例上限的差额,可以计算出一季度末这些基金可用于买入a股的剩余资金约为5926.98亿元蚂带。
其次,今年2、3月份募集的股票方向基金尚未发布季报,其总资产a
天富基金经理胡新伟表示,继续看好中国消费行业的投资机会。在他看来,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表现总体平稳。短期因素不影响中国消费行业持续稳定增长的潜力,更不影响消费持续升级的大趋势。
就是金融,房地产等。在大盘股里。
我们认为房地产的长期需求仍在,中短期也是稳增长的组成闷握芦部分。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和金融资源的支持,系统性风险会降低。这类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外延扩张的可能性高,即使估值极低,未来房地产市场仍有良好的回报潜力。
二是能源、资源类公司。
行业中长期需求依然稳定且持续增长,同时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此类公司被视为周期性资产,估值极低,现金流良好,资本支出低,股息率高,对应当前价格预期收益率高。
三个是中小盘价值股和成长股。
是在广阔的制造业中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龙头企业。不仅包括传统制造业,还包括新材料、零部件等有技术壁垒的制造业。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制造业优质产能优势进一步拉大,竞争优势的建立和深化仍在进行,有望提高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和质量。所以在广阔的制造业中挖掘性价比高的公司还是有希望的。
本文来自证券之星。
基金管理人应当在每个季度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基金季度报告,并将季度报告登载在指定报刊和网站上。基金合同生效不足2个月的,基金管理人可以不编制当期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或者年度报告。
季度报告:
基金合同生效不足2个月的,基金管理人可不编制当期季度报告。
1、基金概况。即基金的基本信息情况
2、主要财务指标和净值表现。本期利润、本期净收益、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和期末基金份额净值。
3、管理人报告。基金经理简介、遵规守信情况说明、基金经理工作报告等。
4、投资组合报告。
5、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情况。
近日基金年报陆续披露完毕。
一份年报动辄洋洋洒洒几十页,要想通篇看下来得花费不少时间,更别提手中持有多只产品的。
今天我就来画画重点,帮助大家抓大放小,捕捉基金年报中的有用信息。
01
如何查找年报?
在读懂一份年报前,我们首先要掌握几个前提。
对于一只基金产品而言,一年有6份定期报告,包括1份年报、1份中期报告以及4份季报。从名称就可以看出不同报告所要求的披露时间也不相同。
季报:每季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披露,也就是季度结束3周左右;
中期报告:上半年结束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披露,一般在8月中下旬;
年报:每年结束之日起三个月内披露,最迟也就是3月底。
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渠道查询到产品的年报呢?
最直接的,可以通过基金公司官网的基金详情页或者信息披露专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基金平台也会同步。
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年报是具有一定滞后性的,因此可以重点关注相对于四季报增量的内容。
02
年报中的重要指标
一份年报中有哪些是重点信息呢?我整理了需要关注的五大重点。
一、基金净值表现,观察基金业绩。
年报中会对基金各个阶段的收益率进行展示,包括过去3个月、6个月、1年以及成立以来的,方便投资者更直观、全面地对基金表现进行判断。
同时对于业绩比较基准这个指标,它就像一个合格线,如果一只基金长期跑不赢业绩比较基准,那么这样的基金就要打个问号了。
图片来源:南方转型增长2021年年度报告
二、投资组合报告,包括隐形重仓股。
优秀的投资组合才能赚取收益,我们对基金组合资产品种的分析、对比和了解,也有利于预测基金的未来投资风险。
不同于季报只披露前十大重仓,年报会披露所有持仓明细,包括持仓股票占比11-20位的股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形重仓股”。
通过全部持仓,我们可以判断持仓的分散度以及隐形重仓股等信息;从股票投资组合的重大变动可以看出基金的换手情况,或者我们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站查询到基金的换手率。
三、基金份额变动,申赎情况
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通俗来讲就是看基金是申购的多还是赎回的多,也能查询到截至去年末的基金总规模。
图片来源:南方转型增长2021年年度报告
以南方转型增长A类为例,据2021年的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申购6亿份,赎回2.22亿份,可以看出在2021年申购份额大于赎回份额。
四、基金持有人结构,机构与个人占比
这部分内容只在年报和中期报告中披露。我们可以重点看机构占比和内部占比,因为这表明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和态度,也能帮助我们对持有人结构的稳定性有所了解。
图片来源:南方转型增长2021年年度报告
五、基金经理的运作报告,年报重头戏。
通常,基金经理会在“管理人报告”中对上一年度的操作进行回顾,并展望下一年度市场,相当于是基金经理给投资人的一封亲笔信。
信中对买了什么、为什么买、是赚了还是亏了、未来怎么规划等等这些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回复,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和态度。
一方面可以体现了基金经理对投资人的尊重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投资人判断基金投资风格与自身投资需求契合度的重要依据。
03
运作报告简要摘录
这里我主要摘取了基金经理骆帅、林乐峰的主要观点。
骆帅:
他认为,从宏观角度看我国经济周期在2021年上半年见顶回落,有望于2023年 2季度开启新一轮上升趋势。
而权益市场一般是领先宏观经济的,因此2022 年的权益市场有望先抑后扬。
行业方面,在一年的维度上,决定市场走势的主要是流动性。除了延续高增长趋势的双碳、新能源领域,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的数字经济将成为 2022 年的一个亮点。
林乐峰:
对于我国当前经济环境,林乐峰同样认为正经历一个逐渐探底的过程。PMI底部趋稳、社融规模增速也有所反弹,这两个领先指标预示着未来一两个季度可能会探明这轮经济的底部区域。
而对于 2021年涨幅较大的高景气赛道,2023年基本面会有分化,需要时间消化估值。我们会在估值调整到合理位置时选择其中业绩兑现度较高的优质公司进行的布局。
此外,消费类板块的基本面处于左侧位置,持股周期较长的话可以逐步建仓。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㈣ 数据港可以长线持有吗
数据港可以作为价值投资中长期持有,目标价位50元。长线持有,出现大波段止盈;一年一支票把握好一次大波段就知足。
1、长线继续看好数据港,目标不变。
(1)云计算板块的大趋势向好不变,IDC长期受益非常确定。
(2)周K线,出现第二次止跌信号,虽然不是中阳线,可以继续建仓。
(3)周K线期间,大资金呈现净流入,表现合格。
(4)股价跌回上一次大波段的起点,目前估值明显偏低。
(5)2021-2022年业绩增长确定性高,参考大龙头万国数据,市值200亿不贵。
(6)当前,适合第二批建仓。建仓方法:分批分次建仓,不随意梭哈。
(7)第二批建仓的同时做好继续寻底的可能性,如果估价继续新低,则等待第三次止跌信号。
(8)长线投资者,一年把握住一次大波段就可以吃饱。
(9)不以涨喜,不以跌悲,保持好心态,不忙的时候多学习多交流。
(10)任何时间买入股票就是抄底,新手建仓一支长线股建议分20次多批次买入
2、技术走势分三种,上涨趋势、下跌趋势和振荡趋势。中长线投资者要获利丰厚必须经历上涨趋势(短线打差价除外),也就是买入后股价持续向上。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技术分析应该是从月线往下分析,首先保证大趋势没问题,月线:单向下跌,未出现止跌信号。
3、月线用来关注趋势方向,持仓后趋势稳定向上为佳。缺点是反应太慢,买卖不能看这个周期,周线:单向下跌,出现第一次止跌信号。缺点是两根周K线大资金净流入偏少,成色不足。周线结构不够好,后面如果周线开始振荡并再出现几次周线止跌信号为佳,日线:短线经历了3次斗争,63元是第一次短线底部。趋势下跌后,开始了横向振荡,振荡区间63-80。
4、陆股通:持仓量1.32%。不管是不是马甲,都是大资金,具备参考价值。陆股通持仓量最高是3.25%,减持量和股价下跌幅度相吻合。
㈤ 如何理解港股 A 股化的趋势
悄悄进行的大变革: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
港股那点事02-03
古人云 " 风起于秋萍之末 ",又云 "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很多大的变革都是有一个不起眼不经意的开始,后来才发展到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如果不在一个宏大的视野去审视我们所处的大环境,而是过多纠结于细节,我们就不会得到一个对于环境的正确认识。
中国股票二级市场正在悄悄进行不可逆的结构性大变革,格隆汇会员黄超(作者公众号:知机语)将此总结为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在此,借格隆汇的平台把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各位做投资的朋友。
港股 A 股化
港股的投资者构成在从前是欧美机构投资者主导,来自内地的投资只占少数,而近年开通的沪港通和深港通让港股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
根据港交所的数据,2008 年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交易占比是 3%,2009 年至 2012 年这个比例都是 4%,2013 年和 2014 年是 5%,2015 年内地投资者占比是 9%,市场人士预计,2016 年将上升至 20% 左右。
根据香港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志华的说法,沪港通开通后,内地投资者占比是在加速上升的,尤其是在 2015 年和 2016 年。预计未来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占比每年至少提升十个百分点。随着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市场逐步熟悉,未来 3 年港股市场的投资者中,内地投资者占比有望从目前的不到 20% 上升至 50% 到 60%。
资金的投票必然带来它的偏好和估值逻辑,"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强大的实力是任何高明的技巧也对抗不了的。沪港通和深港通是机制的设立,好像不同高度水槽之间的导管,由于估值水平不同引发的大资金的缓慢流动最终会导致总体水平的动态均衡。据统计,从沪港通 2014 年 11 月 17 日开通以来,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累计达到 3828.57 亿元,而从香港北上的资金合计只有 1265.87 亿元,南下资金是北上资金的 3.02 倍。国内资金最终会取代现在的欧美资金,夺得港股市场上的话语权,这个趋势不可阻挡。
国内资金实力的增强增加了港股估值逻辑的 A 股色彩,这种力量在中小市值公司和大市值公司上都有体现。
A 股 3000 多家上市公司,分析师有数千人,平均一家公司数个分析师,每个公司的价值都得到充分研究。而港股有近 2000 家上市公司,港股分析师才几百人,远远不能做到全面覆盖。很多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没有分析师覆盖造成价值发现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港股有不少小而美的小市值公司,它们根植内地,因为市值小、覆盖成本较高而长期被欧美机构投资者忽视。但如果它们报告的业绩优良很容易被各路资金追捧,股价也会有很好的表现——它们是待发掘的金矿。
所以现在也有不少国内分析师开始覆盖港股公司,毕竟其实市场联通的桥梁已经建好,港股市场已经和国内市场融为一体。港股中还有一些公司是 A 股缺少的标的,如科技股,赌博股,殡葬股等,它们对国内投资者有很大吸引力,更容易受到国内资金的影响。
对于大市值公司,同一个上市公司在两地的价差也会因为港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而有缩窄趋势。AH 溢价指数是追踪同一家上市公司的 A 股和港股价差综合水平的指数,指数高于 100 说明 A 股更贵,指数低于 100 说明港股更贵。
在 15 年 A 股牛市前它曾长期低于 100,也就是普遍来讲同一家上市公司港股更贵;但 15 年牛市之后它就一直保持在高于 100 的位置,最高曾到 150,最低 118,一直维持 A 股比港股贵的态势。
由 AH 溢价指数十年的历史来看我们也发现在 07 年和 15 年 A 股大牛市中,AH 股的溢价迅速攀升,说明 A 股受情绪化影响更多,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更高;而牛市过后在更长期的时间内它们的价差都比较小,基本是在 100 上下浮动。
(十年恒生国企指数,绿色线为市净率)
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在笔者之前的文章《机会十年一遇——港股的巨大投资价值不可错过》里做过介绍,包含的都是很优质的大型企业,大部分比重是在金融股,用 PB 估值更合理。观察十年的估值区间可以说,这样的估值是处在一个非常低估、非常吸引的区间。
港股如此低估的原因除了外界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中国经济的担忧,还有一个因素是担心人民币贬值。
大多数市值的港股上司公司主要收入都来自中国内地,盈利以人民币计价,而却以锚定美元的港币交易。如果人民币大幅贬值,那么以港币计算的利润会大幅减少。但这些因素已经被计算在现在的价格里。已经众所周知的风险不是真正的风险,如果实际结果没有预期那么糟糕,反而这个预期差会提供一个不错的回报。
笔者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回暖、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外界疑虑的逐渐消除,未来港股会有很大机会。两地市场的融合和港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会让港股变得越来越像 A 股。
A 股港股化
A 股沪深交易所在牛市顶峰时创造了日交易额破两万亿的人类历史上的空前记录,而作为对比,港股一直被诟病缺乏流动性。笔者相信,随着未来 A 股注册制的放开、退市制度的成熟,这种超高的换手率和流动性将成为历史,很多中小股票也将陷入流动性匮乏的窘境。
A 股的注册制正在悄悄进行。最近在达沃斯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说," 尽管去年 IPO 数量创新高、再融资体量很大,但仍有 600 多家公司在排队等候上市。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大,但这也说明中国自身的改革还不到位,如果改革够好的话,IPO 排队不应该这么长,中国证监会还面临很多任务。"
A 股是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最开始中国设立金融市场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国有企业融资解困,现在则是给实体经济输血。让投资者的财富得到保值增值不在国家考虑问题的优先方向。
据媒体报道,2016 年中国股市 IPO ( 首次公开募股 ) 家数和融资额创近 5 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也创历史新高。2017 年 1 月以来,沪深股市新股发行速度保持在每周 12 家左右。有观察家预测 2017 年上市公司将会超过 400 家。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管理层意在维持或提高新股发行速度,减少排队企业,加快给实体经济输血的目的昭然若揭。
因为中国是审批制发行新股,新股发行定价不能超过去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每股净利润的 23 倍,而 A 股股票大多数的交易价格都远远超过 23 倍市盈率。
所以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IPO ( 首次公开发行 ) 只是取得 A 股入场的一个门票,需要尽量少地以如此低的价格发行新股,在拿到上市地位和融资便利之后的增发或者减持过程中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股票。所以中国上市公司真正上市完成是在公司完成了增发之后。这种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了 A 股上市公司增发配股融资金额大大高出首次公开发行的融资金额。
据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显示,自 2016 年以来,A 股新股发行约 300 家,首发募集资金规模为 1865.36 亿元,平均每家募资约 6.22 亿元。而上市公司通过定增、配股募集的资金约为 2 万亿元。具体来看,A 股自 2016 年以来实施了 855 次增发,合计募集资金约 1.97 万亿元,平均每次增发募资金额超过 23 亿元,合计发行费用超过 160 亿元;同期,配股家数为 11 家,募资总额 298.51 亿元。上市公司再次融资的规模超过首次募集资金规模的十倍以上。
A 股加速 IPO 乃至向注册制发展还必然带来更严格的退市制度。再过几年 A 股将拥有 5000 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如果在加上超过 10000 家的新三板上市公司,中国股市的规模站到了世界巅峰。
吐故纳新是自然界的真理。美股在十年里退市了上万家上市公司。A 股将来改革的方向也将是在打开进入的门的同时也打开出去的门。壳股、烂股炒作将会逐渐成为历史。只要业绩好,不愁没办法上市;同理,如果业绩太差,退市也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A 股上市小市值公司稀缺的逻辑不复存在,反而高估值蓝筹股是稀缺的,并且它们很大的市值和很好的流动性能提供流动性溢价,可以让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大资本有比较大的回转空间。低估是王道,我认为 A 股的低估值蓝筹股未来会有比较大的投资机会,而高估值的小市值股票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验证业绩,消化估值泡沫。
去年开始还有一个现象是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崛起,这里面暗含着 A 股投资者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A 股从前是散户主导的市场,而现在携万亿天量资金的保险资金、养老金、公募私募等专业投资者已经开始逐渐主导 A 股市场。
从前万科是个大笨象,市值大、成长低,不受散户青睐,但它拥有强大的品牌、优秀的管理团队,还有高分红低估值的股票,因此受到保险资金和恒大等战略投资者的青睐也不难理解。
和港股一样,A 股同样在经历着结构性的变化。上市公司宽进宽出,中小市值股票因数量众多而缺乏流动性,而大型蓝筹股拥有流动性溢价。同时机构投资者将主导市场逻辑,A 股终将进行成人礼。
机会在港股
笔者相对于国内市场更喜欢港股市场,原因有三:
一、估值低,分红高,便宜是王道。
二、是没有扭曲的自由市场,没有操盘的国家队,也就是潜在的数万亿的空头。
三、没有大量等待融资减持的企业,它们也是潜在的空头。
未来不确定性依然很多。港股虽然在低估区间,但也可能继续维持现有甚至更低估的水平很长一段时间。适合的投资方法是定投,即定期投资固定或不固定数额的资金到股票里。股票在短期的波动是不可预测的,那么长时间的定投可以平均买入成本,化解买入成本过高的风险。
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根据指数估值水平定投指数是最好的投资方式,长期来看这样的表现会超越大多数散户甚至专业基金。
㈥ 数据港是确权股票吗
数据港不是需要确权的股票。
603881数据港,目前是正常上市的阶段,未看到有公告表示要退市,确权也无从谈起了。
㈦ 如何分析一个股票
你好,分析一只股票主要从以下几点看:
第一是要看这支股票所处的行业。如果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国家垄断的行业,且在行业中占据领导地位,或者说在行业中占有相当的份额,那么,这类股票就值得关注。当然,如果公司所处的行业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且在行业中不那么令人注意,同时在行业里市场份额也不大,那么这类股票不碰为好。
第二是要看该股票的流通股本有多少。流通股本在几千万的都应该算小盘股了,而流通股本在10来亿的应该算中盘股。而流通股本在几千亿的应该算超级大盘股了。通常情况下,中盘股、小盘股拉升远远比大盘股来的快的多。所以,通常情况下,选择中小盘股票。
第三是要看这支股票的控股股东。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在公司中控股是否超过50%以上?如果超过50%,那么,第一大股东对该公司绝对控股。第一大股东的绝对控股标志着公司能持续发展。如果第一大股东不能绝对控股,有可能导致被其他公司趁虚而入,从而导致股票在市场上动荡不已。在公司股东中,前10大股东你需留意。
第四是要看这支股票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五就是要看股票的业绩。业绩是衡量公司是否优秀的最为重要的标准。一个优秀的公司,应该有良好的业绩,有创造净利润的能力。公司的业绩是通过良好的管理,严格的财务,优质的服务创造出的。那些把公司吹上了天,但业绩却非常差的公司的股票尽量不要去碰。
第六就是要看股票的股东权益。通常情况下,股东权益越高的股票,意味着公司的分红会很好。要了解股票往年的分红派息情况。如果一只股票,年年分红派息仍保持较高的股东权益,那么,这种股票值得你拥有。毕竟,市场通常对那种高送配的股票比较追捧。
㈧ 数据港可以长线持有吗
数据港是可以长线持有的,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股票。近日消息面一般,主力资金有介入迹象,短期呈现震荡趋势。公司质地一般,市场关注意愿无明显变化。上海数据港拟发行新股5265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21058.65万股,将赴上交所上市。
注意: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本答案仅供参考。
拓展资料:
1.上海数据港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商,服务于阿里巴巴、腾讯、网络、网易等世界一流的互联网公司。 2017年2月8日,数据港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股票简称:数据港,股票代码:603881。数据港公司率先在中国实施数据中心定制化商业模式,并迅速成长其技术和操作优势。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2个数据中心,运营规模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2012年12月,dataport公司荣获数据中心动态“年度大型数据中心创新奖”和“年度任务特定团队奖”,被誉为全球数据中心行业的“奥斯卡”,表明其技术和管理水平数据端口公司的地位得到了国际业界的认可。 2012年1月,经上海市人大批准,上海数据港云计算服务平台项目被列入“上海市政府2012年度重大项目”。
2.一般项目: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系统运维服务;大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和技术推广;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的批发;互联网设备销售;云计算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周边设备制造;网络设备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网络销售(需要许可证的商品销售除外); 5g通信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辅助设备的零售;一般机械设备安装服务;网络设备制造;网络技术服务;物业管理。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凭营业执照依法独立开展经营活动) 许可项目: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建筑施工;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建设工程监理。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㈨ 汕头港股票(汕头港股票行情及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运输业也在不断壮大。汕头港作为广东省岁核内的重要港口之一,其股票市场备受关注。那么,汕头港股票的行情如何呢?本文将对汕头港股票的行情及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汕头港股票是一只备受关注的股票,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本文对汕头港股票的行情及分析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投资。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和冷静,避免盲目跟风和盲目追涨杀跌。
目前,汕头港股票的行情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截至2021年3月底,汕头港股票的股价为13.99元/股,较去年同期略有上涨。从整体趋势来看,汕头港股票的价格波动较小,投资者可以较为稳定地持有。
从公司的财务数据来看,汕头港股份有限公司的业绩表现较为稳定。截至2020年底,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约2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2.5亿元人民币。虽然相较于其他大型港口企业而言,汕头港的规模和业绩较小,但其稳健的运营模式和良好的乎段掘财务状况仍然为投资者带来了不错的回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运输业也在不断壮大。汕头港作为广东省内的重要港口之一,其股票市场备受关注。燃埋那么,汕头港股票的行情如何呢?本文将对汕头港股票的行情及分析进行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