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7家上市乳企的Q3财报隐藏的“喜与愁”
品牌集中度持续提高,国内乳粉市场可能要迎来真正的“大变天”。
还没从2019年的经济寒冬中走出,又一头扎进了被疫情包围的2020年,“冷空气”的持续攻击,让母婴行业的各细分领域加速进入洗牌期,竞争愈加激烈。
自10月开始,中外各大乳企陆续向外递交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成绩单。
从现有的17份报告中来看: 大多数本土乳企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也有小部分本土乳企已实现扭亏,而外资头部品牌在中国市场无论是在销量上还是增速上都出现了明显下滑。
品牌集中度持续提高,国内乳企市场格局出现变化。
被誉为“白马股”的伊利发布业绩后股价闪崩,蒸发262亿元
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的伊利,1-9月以735.06亿元的总营收、60.24亿元的净利润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就在其发布财报的第二天,这支白马股开盘后股价大跳水直至跌停,仅一交易日就蒸发了262亿元。
伊利
从数字上来看,伊利的业绩呈双增长态势,不过为何会惨遭高位跌停呢?
对此,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和第三季度业绩增速不及预期有关。
据了解,伊利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49%至268.7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2.28%至25.92亿元。
反观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61.62亿元和22.89亿元,同比增长11.08%和23.73%。
由此不难看出,伊利Q3业绩增速要明显低于Q2。
而对于上市公司因“业绩不及预期”引起的崩盘,华西证券指出,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估值偏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伊利提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19-2023)》。
根据公告显示,本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五期解除限售,业绩考核解禁指标以2018年为基准,2019~2023年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8%、18%、28%、38%、48%;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5%。
从本次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1-9月,伊利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增长了10.32%。
也就是说,第四季度只要完成与第三季度同样的增速,即可完成考核目标。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不确定,伊利能否成功完成目标还需继续观望。
皇氏、燕塘、科迪、天润等区域乳企几家欢喜几家愁
作为区域性代表乳企:科迪乳业、天润乳业、燕塘乳业、三元股份、天润乳业、新乳业利润差异明显。
其中一度亏损的皇氏集团在经过调整经营结构,加强聚焦主业后成效显着,1-9月实现营收17.09亿元,同比增加8.12%;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加64.39%;扣非净利润59.43万,同比增长118.15%。
在第三季度中更是实现营收营收6.95亿元,同比增加16.39%;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加509.1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加2338.32%。
同样天润乳业1-9月也实现营收13.19亿元,同比增加8.34%;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加2.17%;扣非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加3.83%。
新乳业第三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1.01亿元,同比增加39.00%;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加45.46%;扣非净利润0.93亿元,同比增加52.51%。1-9月实现营收46.57亿元,同比增加10.32%;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加3.70%;扣非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减少5.51%。
与之相反的是, 燕塘乳业和科迪乳业两家生意惨淡。
从财报中获悉,燕塘乳业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91亿元,同比增加25.04%;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下降18.32%。
燕塘乳业
并且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燕塘乳业一直都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财报显示:1-9月实现营收11.94亿元,同比增加9.35%;净利润0.96亿元,同比下降13.08%。
对于此次下滑,燕塘乳业并未在财报中表明原因。
但 有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其大单品缺乏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以及过分依赖广东市场所致 (根据其2018年、2019年财报显示:燕塘乳业在广东省内(珠三角地区及以外地区)产生的营收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高达97%以上)。
此外,今年9月, 在燕塘乳业挂帅近7年的董事长黄宣因另有任用申请辞去了燕塘乳业第四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据了解,在黄宣在职的2014-2019年间,燕塘乳业除了2018年出现利润下滑外,其余几年营收和净利润均是正向增长状态。
而此次高层变动,不知会对燕塘乳业后续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科迪乳业
此外,曾经缔造网红“小白奶”的科迪乳业因一场谎言被戳破如今已是深陷泥潭,财报显示: 科迪乳业虽然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但仍不能挽救其业绩的颓势。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科迪乳业实现营收4.67亿元,同比减少37.65%;净利润0.01亿元,同比减少96.85%; 扣非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减少172.00%, 成为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幅度较大的乳企之一。
日前,科迪集团发布关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股东建议函回复的公告表示,预计,在1年内用实物资产、土地、商标无形资产及不少于2亿的货币资金等偿还全部欠款,部分资产所有权转移存在法律障碍,科迪集团正在积极办理解除手续,确保在1年内提前完成清偿。
三元
除却科迪乳业外,业绩亏损较大的还有三元乳业。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三元实现营收54.21亿元,同比减少13.73%;净利润-0.46亿元,同比下降122.67%; 扣非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减少142.86%。
从业绩表现来看,三元显然有些差强人意。
要知道作为北京地区的“奶业大佬”,三元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北京市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公司),即使在亏损状态也可以依靠政府的强势"补贴输血"化险为夷。
但是随着三鹿、太子奶等一个个“拖油瓶”的上身,让本就没有拿的出手的大单品,以及渠道商网络元气大伤的三元乳业业绩持续下滑,即使在“背后有人”的情况下,也最终回天乏术。
上游牧场: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目前披露财报的上游牧场来看,庄园牧场业绩仍未实现反转,而西部牧业已实现扭亏。
财报显示:西部牧业第三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32亿元,同比增加27.64%;净利润0.04亿元,同比增加781.41%;扣非净利润0.03亿元,同比增加232.10%
而庄园牧场第三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减少3.87%;净利润0.08亿元,同比减少28.42%;扣非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减少45.20%。
同样,庄园牧场业绩也是连年下滑,2016年-2019年,庄园牧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6亿元、6.28亿元、6.58亿元和8.14亿元,其中,2016年-2018年的营收几乎是原地踏步;2016年-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0.76亿元、0.68亿元、0.64亿元和0.51亿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营收5.26亿元,同比减少13.2%;净利润0.06,同比减少83.69%。
为了挽回业绩,近两年来庄园牧场也做了许多努力。
2019年底,为加快奶源基地建设,庄园牧场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300万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3.8亿元,用于“金川区万头奶牛养殖循环产业园项目”及“偿还银行借款”。
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一举措还并未起到提振业绩的作用。
贝因美、光明等曾经优势大佬,逐渐落于人后
曾在乳制品行业叱咤风云的贝因美和光明乳业的业绩也并不乐观,脱帽后贝因美业绩持续在亏损和盈利边缘疯狂试探,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其实现营收7.18亿元,同比下降0.53%;净利润0.08亿元,同比下降50.12%; 扣非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降322.84%。
贝因美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贝因美曾在之前的业绩公告中表示,原因有二:
1)后疫情时期,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2)消费者更为注重消费体验和产品的性价比,导致品类销售结构变化和业绩相应变动。
但是面对下滑,贝因美也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譬如发布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2亿元,用于新零售终端赋能等项目及补充资金,不过由于此举违反了深交所相关规定,所以只能被迫终止。
此外,根据此次披露的财报获悉,贝因美目前的存货高达5亿,而这只是账面上的存货,可能还不包括渠道和托盘商的存货,高额存货让贝因美早早的就拿出了3265.55万元做好了计提跌价的准备。
日前,谢宏对外表示:“我始终认为亲子(家庭)消费领域才是我们的蓝海”。
可是连奶粉这一科都还没做好的贝因美,去做全品类是否又能成功呢?
光明
而作为昔日与蒙牛、伊利齐头并进的“三雄”之一,光明也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财报显示:1-9月,光明实现营收187.25亿元,同比增加9.26%;净利润4.26亿元,同比下降4.16%;扣非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32.14%。
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持续掉队,让光明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品牌声量的措施。
譬如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但是由于受委托方在一则视频广告中未将中国领土表示完整,而光明乳业又未将审核工作做仔细,导致自身被罚款30万,引起了 社会 热议。
虽然广告确有提振业绩的功能,但在如今这个传播过度的 社会 中,是否能激发消费者购买欲和增加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粘性值得考量。
熊猫、均瑶等新上市乳企,偏科严重
熊猫乳业和均瑶乳业都是股市近期的新晋企业,其中熊猫乳品的主营业务为浓缩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乳品贸易,主要产品包括“熊猫”牌系列调制甜炼乳、全脂甜炼乳、调制淡炼乳、全脂淡炼乳、甜奶酱、马苏里拉奶酪、奶酪棒、稀奶油等。
从最新披露的财报来看,第三季度熊猫乳品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增加3.26%;净利润0.27亿元,同比下降8.23%。
但是1-9月实现营收4.37亿元,同比增加6.98%;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减少4.73%。
随着熊猫乳品的上市,其自身问题逐一显露, 包括熊猫乳品对核心产品“炼乳”倚仗过重。
相关资料显示,2016-2018年度以及2019年1-9月,熊猫乳品浓缩乳制品销售收入分别为2.77亿元、3.62亿元、4.51亿元以及2.83亿元,占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的67.98%、67.95%、75.15%以及69.52%。
众所周知,过度依赖某一个产品,意味着企业面对的风险就越大,而偏科的熊猫乳品提升企业产品矩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还有均瑶乳业,据了解,均瑶乳业主要生产乳制品、含乳饮料和植物饮料。
翻阅其以往财报,2017年-2019年,均瑶乳业收入分别为11.46亿元、12.87亿元和12.46亿元,而乳酸菌饮品占比分别为98.6%、97.2%和93.7%。
产品线单一导致其自身市场受限,而这也体现在其财报中。
据悉,1-9月,均瑶乳业实现营收7.10亿元,同比减少27.41%;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减少33.84%;扣非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减少37.26%。
外资乳企增速下滑、销量下降,
国内市场面临洗牌
除本土乳企外,雅培、美赞臣、美赞臣、雀巢(包括惠氏)等外资乳业也纷纷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业绩,但 相较于本土头部乳企的高增速发展,外资乳企从整体情况来看,增速和销量明显放缓。
其中雅培婴幼儿营养品业务第三季度的全球销售额为19.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24亿元),同比增长2.6%。
但是雅培表示, 在大中华区的挑战性环境抵消了东南亚带来的增长。
达能专业特殊营养品业务营收16.98亿欧元,同比下降5.7%。
而 作为达能第二大“战区”的中国市场,因奶粉业务表现不佳出现了双位数下滑,致使其全球专业特殊营养品业务销量和销售额均下降约2.9%。
美赞臣母公司利洁时发布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利洁时旗下的营养品业务同比增长4.1%,达到8.06亿英镑;其中,婴幼儿营养品(注:IFCN,即美赞臣奶粉业务)同比持平,与上半年相比有所上涨。
雀巢旗下惠氏婴幼儿奶粉在中国市场销售继续萎缩, 但对于惠氏在中国销售情况不佳的原因,雀巢在报告中并未解释。
随着本土乳企不断倒逼自己向上游产业、科研技术、数字化工程要红利,以及消费者教育的持续深化,不难想象,中国乳粉市场将真正迎来“大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