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张学良被幽禁半生晚年定居美国生活奢侈,他的钱从哪来的呢
其实张学良虽然过了半个世纪的幽禁生活,可是他还是有些积蓄的,这积蓄并非是金钱,在去美国前,张学良在台北当时已经有自己的两套房子,还有一些他年轻的时候收藏的字画和珍宝古董。
有些东西是不方便带走的,有些是可以带走但也要卖掉的,因为他要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才能到美国,所以把手头能变卖的东西几乎都变卖掉了,到了美国以后也把年轻时期收藏的珍宝全部变卖。
所以说张学良之所以晚年在美国有奢侈的生活,正因为张学良有自己的原始积累和原配于凤至大额的遗产,使得张学良晚年和赵四小姐的生活过得非常奢侈,晚年生活也过得很幸福,一直活到101岁。
Ⅱ 苦等张学良50年等不到的于凤至,墓碑上写了一行什么字
1912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随着隆裕太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上代清末帝盖下宝印而彻底宣告结束。但清朝的灭亡并不代表人们能够结束水深火热的生活,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各路军阀开启了混战之路。
在当时国内诸多军阀势力中,盘踞在东北的奉系军阀是最具实力的军阀之一,奉系军阀因首领东张作霖出生在奉天而得名。
可惜的是她特地墓穴旁专门留下了位置,希望能与张学良陪了赵一荻一生,至少去世后能选择与自己长相厮守,这也是旧社会里约定俗成的规矩,丈夫一定要跟原配妻子葬在一处。但最终张学良还是选择了跟赵一荻合葬在夏威夷,空留于凤至一人徒凄凉。
Ⅲ 张学良的老婆于凤至是怎么炒股的
张学良原配,于凤至生于1897年5月,1914年与张学良订婚时17岁,张学良比她小3岁。于凤至生于殷实的富商之家,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五岁入私塾,1913年考入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无论是家庭出身,还是教育背景,于凤至都不是少年张学良想象中的那种村妮。她对父亲与拜把子兄弟定下这门亲也非常不满意,甚至颇多委屈与埋怨。当张学良带着厚重的聘礼奉命上门求亲时,于凤至向父亲提出了退婚的请求,并在聘礼上亲笔写下一首五言诗:“古来秦晋事,门第头一桩,礼重价连城,难动民女心”。一手毛笔小楷,清秀中透出刚劲,潇洒中蕴含俊逸。张学良从来都以一笔好字自诩,看到于凤至的回诗,张学良自愧不如之余,更惊诧于于凤至的文采和她不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品。
为了向于凤至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张学良写下了一首《临江仙》:“古城相亲结奇缘,秋波一转消魂。千花百卉不是春,厌绝粉黛群,无意觅佳人。芳幽兰独一枝,见面方知是真。平生难得一知音,愿从今日始,与妹结秦晋。”于凤至毫不客气地和了一首《临江仙》:“古城亲赴为联姻,难怪满腹惊魂。千枝百朵处处春,单元怎成群,目中无丽人。山盟海誓心轻许,谁知此言伪真?门第悬殊难知音。劝君休孟浪,三思订秦晋。”在张学良心中,这个曾被他认作是村妮的于凤至一下变成了女才子。
更让张学良想不到的是于凤至不仅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连长相也非一般人可比。前清宣统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曾形容于凤至“长得很美”、“如雨后清荷”,可见于凤至相貌清秀,让人一见之下难以忘怀。清逸俊朗的张学良第一次见到于凤至的时候就真的挪不动步了,那时他心目中的于凤至已经不仅仅是女才子,而是一位女神。
Ⅳ 于凤至的股市搏杀
出院后的于凤至暂时住在女儿张闾瑛家里,在女儿、女婿的精心照料下,于凤至的身体康复得很快。张闾瑛聘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为她补习英文。在治病期间,她的日常口语对话早已不成问题,经过家庭教师专业辅导,她很快掌握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身体渐渐地康复,于凤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她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挣钱。虽然依靠伊雅格的资助,她暂时渡过了难关,但长此下去必将是坐吃山空。丈夫获释遥遥无期、在美国生活需要钱、孩子上学需要钱、治病需要钱,于凤至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钱对自己如此重要。
于凤至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讲述了她第一次走进华尔街股票交易大厅的感觉。刚来美国时,热心的莉娜曾经带她去过华尔街股票交易大厅。莉娜告诉她,这是一个疯狂的地方,有的人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有的人可以一眨眼间成为穷光蛋。四处寻求生机时,于凤至第一个就想到了这个股票大厅,别人能凭着炒股成为百万富翁,我为什么不能?至于能不能成为穷光蛋,她没有想,她记起的只是父亲当年说过的一句话:“我闺女要是做买卖,肯定是把好手”。
就这样,于凤至带着一种被逼无奈、同时也带着一种自信闯进了股海。凭着当年东北大学文法科的教育基础,凭着从富商父亲于文斗那里遗传下来的经商基因,以及当年东北第一夫人的胸怀和胆识,她很快在股市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大起大落的股市里纵横捭阖、游刃有余,顺利地掘到她事业的第一桶金。
有人说,华尔街股市里都是赌徒。但于凤至具有赌徒的胆量,却没有赌徒的疯狂。股市上每有盈余,她便购买房产用于出租,慢慢地有了一些稳定的收入,她再也不用为钱而发愁了。
Ⅳ 2001年张学良逝世,银行巨额存款被公开,他这么多钱是哪来的-
2001年10月14日,年逾百岁的张学良在外漂泊半生,终究还是在美国檀香山附近医院病逝。
在他病逝之后,家人打开了他的银行账户,但其中余额却为人惊叹。
这个在囚禁中度过半生的“少帅”,到底从哪里得来的巨额财富?
少年时的张学良没什么政治城府,喜好玩闹。16岁便跟随其父张作霖的脚步走入军场,却不谙权谋,行事也多鲁莽,缺少谋划。也是在这年,他经过父亲张作霖的介绍,和吉林省的商务会长于文斗之女于凤至结婚。婚后,于凤至殷实的家底为张学良行兵打仗平添不少助力。
1916年,张作霖以六万两白银入股中兴公司成为大股东,但却挂在了张学良的名下。15岁的张学良开始在学习之余,打理煤矿生意,学习经营方式。
1920年,张学良以第一名的成绩从炮兵科毕业。在张作霖的授意下,担任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随着张作霖事业的不断扩大,张学良跟随左右,维护奉天治安的同时,接触了不少“上流人士”。
性情风流的他很快就和“上流人士”玩成一团,聚会时多数情况下也是左拥右抱。开超跑,坐飞机,甚至还参与到我国第一辆 汽车 的研制中去……总是就是什么烧钱他玩什么。
而张作霖对这个儿子极尽宠爱,每个月的零花钱给的自然不少,但是加上中兴公司在内的各种经商投资,有时还是负担不起张学良每个月的巨额花费。
这年,他还当选为中兴公司的董事。仅仅每个季度的股息分红,在当时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家中有富豪之女于凤至打理,军中有张作霖撑腰。张学良可以说除了玩乐什么都不用操心。
可惜他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被张作霖安排到了军队中去参与战争的洗礼。虽说他带领的队伍成绩都不差,但是战争的残酷仍旧足够让这个“军阀二世祖”讨厌。
但是意外很快就发生了,还和张学良的生日是同一天……
1928年6月4日5时,在日本关东军的暗算下,张作霖乘坐的火车于皇姑屯发生爆炸,六小时后,不治身亡。
自那之后,张学良再不过生日。但是军不可一日无帅,他还是在悲痛中就任东三省安保总司令,并身体力行地推动者祖国的统一。
一周后,张学良果断行动,“东北易帜”。奉军从只忠于军统和军权,改为服从南京市政府。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张作霖留给张学良的是一屋子金银财宝,猜测那些奇珍异宝和金币到底价值几何?随着北平军务的逐渐转移,张学良在管理时所收纳的各省份税收,据报纸报道,就达到1.5亿元。
可只有张学良自己知道,还有一堆的问题需要他去解决。
首先就是奉军的归属问题,如果拥兵自立,将东北三省独立于南京政府之外,那势必会让形式更加复杂。于是他选择易帜,将祖国的完整放在第一位。
其二就是东北三省当时混乱的奉票行市。
张作霖酷爱征战,在他眼中,只有武力才能说明一切,说不明白就打!不可否认的是,东北三省在张作霖的保护下,确实寸土未丢。但是连年征战引起的民生凋敝、金融紊乱,在皇姑屯事件后,全都摆到了张学良的面前。
奉系加速向关外收缩,在加上东北政权的大幅度波动,奉票价值暴跌。于是张学良借助几年在中兴公司学到的经济知识,决定效仿美国联合发行准备库制度,利用兑换券回收民众手上的混乱纸币。
兑换券的发行虽说对奉票持续下落的趋势略有遏制,但是 社会 制度混乱下,投机倒把屡禁不止,币值还是难以回升。1930年1月,战事有所停歇,张学良提起币值改革的设想。但是准备库庞大的金额需求,以及数量更庞大的军费,都让张学良头痛不已。
蒋介石知道了张学良币制改革的困境之后,立即许诺,只要在中原大战中东北出兵帮助他,蒋立刻给张5000万公债,作为担保整理奉票。张学良思虑再三,没有正式同意。
直到蒋军兵至济南,张学良在提出增加军费500万的条件之下,才答应出兵。但是这几千万的公债,在风雨飘摇,战事将起的东三省,到底还是没能挽回东北的安宁祥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又接到了奉军和日军冲突的报告,于是他衡量再三,下令全体东北军“不抵抗”。18万关东军,在军令之下全无抵抗,导致2万日军,仅用三个月就占领了整个东北。这笔军令的屈辱和愤恨,即使过去了多少年,也是深埋在中国人心口的一根刺。
犯错的张学良默默做了很多事情,试图帮助因抗日救亡运动而流落在外的东北同胞。在张学良的许可下,爱国奖券以类似彩票的形式发往 社会 各界,三个月内,爱国奖券就筹集了将近20万元的善款。
而张学良则亲自电联各地政府推销爱国奖券,他管辖的范围内则是由月薪分批认购。这种行为,也恰恰说明,他是爱国的,只是选错了方式。张学良迫切地需要一个机会,来挽回自己年少轻狂造成的要命失误。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火炮武器对着我们脚下的大好河山大肆践踏。可此时的蒋还沉迷在“剿共”的战争之中。张学良才发现,蒋和他的思想是完全不同,于是与蒋多次商议,蒋还是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
张学良对这句话嗤之以鼻,面对剿共三次,失败三次的现实,蒋的想法竟然还是“安内”,于理不合。当日本人已经在自家后院撒野成性,蒋对此竟然无动于衷,这与情不合。
而后来与友人谈起西安事变,张学良则表现得及其轻松:“我做事全凭我自己……我想做就做了。”西安事变也成为了张学良自由人生的高光时刻,这件事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还顾及着蒋的威信,亲自护送蒋回到南京驻地。但是迎接他的却不是欢声笑语,而是蒋暗无天日的幽禁。
在蒋的眼中,张学良做事从来不顾后果,如果还放他归任,“不惟后患无穷,而政府之地位即动摇。”所以一到南京,蒋就把张学良扣押,并交由军统严加看管。
1937年1月,张学良被送往上海的雪窦山。住在雪窦山一家中旅社,蒋还为他规定了允许活动的范围,东不出宁波海口镇,西不过百官曹娥江。除此之外还派遣了一连的宪兵,警戒整座雪窦山。
虽说名为幽禁,且限制了张学良的人身自由,但是对于住的地方,蒋却命人好好看顾。雪窦山所在的上海,正是江南水乡的气候。但旅社里朝南的两个房间被打通,做成了一个套间,其中陈设一应洋化,羊毛地毯、席梦思软床、还要装取暖的壁炉,连马桶都必须是抽水马桶……
这样的“幽禁”其实更多是对张学良自由和“报国热情”的打压,和蒋出于私心的“泄愤”。张学良被幽禁后,蒋每天都会命人给他送去最新的《大公报》、《中央日报》。蒋还为张学良请了溪口的一家老秀才,每天九点,用轿子抬上山,给他讲四书五经……
这对张学良来说,犹如上刑。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他却只能坐在壁炉前听迂腐的老秀才讲经书。所以每天读古文像在例行公事,痛苦中夹杂着无奈。即使如此,张学良的军人本性还是没有丢,每天生活极有规律,闲暇时还与夫人架着吉普车出门兜风,实在不安的时候,还会自己去垂钓。
这样“闲暇”的生活中,唯一对张学良有所慰藉的,就是偶尔传来的战争消息。当听到卢沟桥事件的炮声带来的中国全面抗日的好消息,他终于一扫阴霾,与众人坦白“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抗日嘛!以后就算是死在这里,也心甘啦!”
传言张学良还曾给蒋写过信,主动请缨抗日,结果显而易见。
眼见复官无望,张学良只能计划常住在这里。于是给了旅社老板500英镑,请他帮忙盖个小楼,自己好搬进去,这样就不打扰旅社的生意。500英镑,当年币值高出美元10倍,足见张学良家底的丰厚。
但是造好的房子,张学良仅仅住了两三天,就又被带走了。
从张学良被软禁后,他的发妻于凤至,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从上海到浙江,从辗转江西、湖南等多个地方,饱受艰苦,从无怨言。直到1940年,于凤至患上乳腺癌,才不得不去美国进行治疗。
发妻骤然得病,张学良拿出早年间在美国银行的存款,开出支票委托宋子文代为付款。
于凤至到了美国后,明白张学良幽禁生活的不易,于是在美国友人的帮助下,学习炒股经商。许是于凤至家庭的耳濡目染,她对炒股经商接受的特别快。
于凤至从开始接触股票到顺手不到一周的时间。而且在她专买低价股的操作下,不仅可以负担她高昂的手术费用,还为张学良赚了一大笔钱。此外,于凤至还在香港等地投资了多处房产,这些巨额的资产在她死后,都归到了张学良名下。
而在美国的于凤至,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事宜,都有宋子文一路打点,他还借给于凤至钱,帮助她料理孩子的事情。
在宋子文的帮扶下,那张支票又原样回到了张学良的手中。宋子文看着这张支票似有隐忧。他了解张学良,作为曾经的少帅,即使落魄了,也不会节衣缩食,吃穿用度一应最好。
宋子文作为张学良的多年好友,这么想也不奇怪。毕竟不久前,张还特地写信给他借钱,说最近和情人赵四抽烟的钱都没有了。而张对“没钱”概念,是“一个月仅抽烟也要近万元”。这种挥霍无度的生活,也来自于张学良极厚的家底和多年收藏、投资的底气。
虽说早年间的藏品,明朝书法、古董字画,统统被他卖了还钱,聊以度日。所以要说最大的底气,应该还是身边关怀备至的朋友。
从宋祖文的雪中送炭,到孔祥熙的关怀慰藉。甚至连蒋介石,都会每个月定时给张学良打生活费。这些朋友或敌人的帮助,都让张学良的资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张作霖死后留下的巨额遗产给了张学良“我行我素”的底气,结发妻子的行商天赋让张学良在幽禁过程中也不愁吃穿,多年友人的资金帮助,也成为了张学良银行卡中巨额遗产的重要一环。
晚年的张学良恢复了自由,可是身边已经没有人可以陪伴他。最终,他下半生都没再回到过祖国,孤独地死在了美国的医院。
参考文献:
5.形象、性格与命运_口述 历史 内外的张学良及其人际关系初探
6.张学良在中国近代史关键时刻中的推动性研究 高丽金(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7.张学良执掌东北期间币制改革的举措与困境 徐雪晴( 中国 社会 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8.张学良支持发行爱国奖券述略 冯百鸣( 河南 财经 政法大学 彩票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Ⅵ 2001年,张学良临终前,为何将巨额遗产捐给美国而不是留给子女
世纪八十年代末 ,台北某处荒郊野岭,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中,结束一天劳作后的老人独自望向窗外,满眼皆是对自由的渴望。
他的人生仿佛在36岁之时就已经结束了 ,年少得志,意气风发, 曾经叱咤风云的少帅 ,到头来却只剩下捉襟见肘,家徒四壁,他心中顿时漫上了无可言说的悲凉……
这是否是你心目中晚年的张学良?而在现实中,张学良却是过着无忧无虑,相对优渥的生活:
除了发妻于凤至和第三任妻子赵一荻的先后陪伴之外,张学良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均由人精心安排,时常外出运动郊游,甚至能从送来的杂志书籍中获取外界的信息,每月花费单是和赵一荻 每月抽烟的用度就达上万。
蒋介石曾戏称,张学良一年的花销甚至抵得上一个团的军饷。 即使是在2001年张学良病逝后,银行账户里的余额依然高达 6亿美金 ,令人咋舌。
从1936年被软禁,到1990年完全恢复自由,张学良被软禁近54年。在长达54年几乎无工作能力的软禁生活中,要保持一种优渥的生活何其困难。张学良是从何处得到如此巨额财产?如此巨额财产又被用到哪些地方去了呢?
——读完这篇文章,你将会得到答案。
张学良何许人也? 要谈起张学良,就不得不提到 张作霖 。
张作霖,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军阀 ,他出身贫苦,投身绿林,一路摸爬滚打,最后到了“东北王”的位置。他一生有八子六女,其中最受宠爱的就是 长子张学良 ,张作霖把他作为 奉系接班人 来培养。
张作霖称雄东北, 其家底自然殷实 ,田产单是在东北北镇就有 1100余亩 ,即使是在北京、天津等地,也有数量惊人的田产和宅院,连曾为和珅私人宅院的恭王府都收入囊中。
在实业方面,他用自己或张学良的名义开办多家矿场,入股并操纵多家公司,例如在 1916年用张学良名义以六万两入股中兴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大股东。 除了这些以外,各地方官员和商人“孝敬”的古董字画等更是难以估量。
那么这些钱财究竟有多少呢? 据可查资料,关于张作霖的资产数额有多种说法,2850万之说、5000万之说、3亿元之说,不一而足。但我们可以想见张作霖资产 之丰厚程度 。
但有 “民国四大美男” 之称的张学良一开始似乎并不愿意接受父亲培养接班人的安排, 他生性风流,热爱自由,向往西方新式文化。 于是,张作霖屡用“激将法”,贬低张学良的军事才能,争强好胜的张学良不甘屈居人后,誓要做出一番事业,证明自己。
张学良于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之后更是以 炮兵科第一名毕业 。 “花花公子” 不断做出实事,慢慢地就有了 “少帅” 的称号。
在父亲的鼎力支持下,加之不容小觑的实力,张学良年纪轻轻便 手掌兵权统帅一方 。 1922年 ,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虽然奉军在主战场溃败,以撤军告终,但张学良初露锋芒,效仿关公, 带着棺材上战场 ,身先士卒,一扫奉军低迷的士气,成为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 奉军唯一取胜的部队 ,张学良在军中的威望自不必提。
到了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奉军 大获全胜 ,军事实力达到顶点,直系从此走入 历史 ,张学良在战中临危受命,成为 当之无愧的少帅 。
1928年6月4日,震惊中外的 “皇姑屯事件” 爆发。张作霖路过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铺设在铁轨中的 炸弹炸死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继承了其父的财产和地位,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为了 名副其实的第二任“东北王” 。
不同于其父,张学良一贯秉承“统一”信念,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宣布 “东北易帜” ,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从此青天白日旗挂在了东三省的大街小巷每个角落,他的改旗易帜,给当时混乱不堪的中国披上了一层“统一”的外衣。 1930年6月21日,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海陆空军总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人侵占东三省,虽然张作霖在东北留下的财产多数被日本人掠夺,但留下的资产数目依然可观,据传,早在张作霖生前, 一部分资产就被转移到海外 ,这也是张学良晚年定居美国的原因之一, 另一部分,被张学良转移到关内 ,为其生活和供养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1935年 ,外有日本侵略者环伺,因奉行 “不抵抗政策” 丢掉东北被世人唾弃,浑浑噩噩只知执行命令的张学良奉命前往西北剿共。
家恨又添国仇,中国人却在自相残杀,有一颗爱国之心的张学良想要摘掉“卖国贼”的帽子,开始担忧中国命运的走向,认真思考 “反对内战,一致抗日” 的可能性。因此,他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却屡遭拒绝,始终熄不灭蒋介石心中 “攘外必先安内” 的雄心。
1936年12月12日凌晨 ,张学良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连同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发动了 “西安事变” 。这只占据了 历史 书课本上短短几行字的介绍,却是张学良杨虎城人生的 转折点 。
两人 以断送下半生的代价 ,让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杨虎城于1949年蒋介石兵退台湾时 被杀害 ,张学良也自此 被囚禁半生 ,彻底失去了他一直向往的自由。
在张学良漫长的软禁生涯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女人。 一个是不离不弃一直陪伴的赵四小姐 赵一荻 ,另一个就是因病与他分离,远在大洋彼岸苦苦守候的结发妻子 于凤至 。
于凤至, 富商于文斗之女 , 11岁 时便被父母订下婚约,对方是小她3岁的张学良。在18岁时,与张学良结为夫妇。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婚姻是 张作霖 一手包办的,因此,虽然于凤至容貌端庄,温婉大方,却不免成为了追求英美自由恋爱的张学良心目中 “旧” 的部分。
加之张学良并不是一个专情的人,张学良与她的夫妻关系中,多了敬重,少了爱意, 他一直不愿意承认对于凤至的喜欢,成日在外招蜂引蝶。
这一切在赵一荻出现之后得到了改变,但却并不利于于凤至:张学良认为赵一荻便是他人生对 “新” 的追求的象征,满心满眼都是赵一荻,心中更是少了于凤至的位置,于凤至在感情生活中便一直处于 郁郁寡欢的“等待者” 的角色。
“西安事变”爆发之后,于凤至为张学良多地奔波劳累,加之在被囚前期,张学良一直有轻生的念头,想要结束这种屈辱的生活,于凤至便不断自责自己当初不在丈夫身边阻拦他送蒋介石回南京,背地里经常以泪洗面 。
双重强压之下,于凤至积郁成疾,于1940年被检出乳腺癌晚期 ,带着张学良治好疾病与延续血脉的嘱托,无奈之下远赴美国求医,并寻求解救张学良的办法。 临行前,她拜托赵一荻代为照顾张学良。 一个女人,要眼睁睁将丈夫拱手让人,促使“情敌”与丈夫生活在一起,却又无可奈何,其心中苦涩,自不必提。
但在那个年代,一个病重憔悴的中国女人要想在美国立足,何其困难 。更别提,一个传统的大家闺秀,独自在异国他乡摘除了自己的一侧乳房,这花去了不小的费用,并且,又要抚养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开销更是不少, 此时的于凤至只能放手一搏。
凭借着父亲遗传下来和早年学习到的经商才能,于凤至踏出了自己搏杀股市的第一步。她秉承着“物极必反,见好就收”的信念,购入500支无人问津的垃圾股,这些股票却在之后不断上涨, 极富戏剧性的是 ,刚好在股票涨停的最高点,于凤至将股票抛出,就这样, 于凤至在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赚到了第一桶金。
此后,她更是用心钻研,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从瞬息万变的股市中挣了 将近百万美金 ,又受好友 宋子文 的启发,投资房地产行业, 获利颇丰 。
于凤至开始利用自己的财力和人脉向蒋介石施压, 却起到了反作用 ,张学良不仅没有重获自由, 和于凤至的婚姻也被迫走向尽头 。为了丈夫的安全着想,于凤至签署了 离婚协议 。
尽管已经离婚,于凤至仍然牵挂着张学良,担心他的生活起居,于是,她去世前立下遗嘱, 将自己的巨额财产全部留给张学良 ,就这样,1990年, 八旬老人张学良继承了前妻于凤至的上亿遗产。
于凤至几乎是为了张学良而活,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心甘情愿地献给他,最终却只等到张学良在《回忆录》中写的一句: “我和她没有感情,不敢惹她。”
讲完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于凤至,我们就来谈谈张学良从他的好友宋子文那里得到的资助。 宋子文,便是前文所提到启发于凤至投资房地产行业的 领路人 ,他是民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与张学良 交往甚密 。
1945年, 宋子文收到了这样一封来信:“弟和四妹每月抽烟得1000支,需要近万块。布鞋上百,被单2000,棉衣3000, 就连刷牙的开销一个月也得500块。 ”
信的主人正是张学良,在其后,张学良向宋子文表明借钱之意,并且 一开口就是几十万。 在信中,张学良还写到:“此前向家里致函所要的东西,不知道你给带了没有?”由此看来,张学良还曾以 “购物清单” 的形式向宋子文索要过皮鞋、衣物、香烟等。
或许有人会觉得,张学良简直是 贪得无厌 ,既要物又要钱,还狮子大开口借下天文数字,实在过分。其实不然,张学良所借之钱财是当时的 法币 。
1935年 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制度,而后为了购买军备物资,为战争提供支柱,大肆发行法币,滥发超发,以致造成严重的 通货膨胀 。
到了1945年张学良借钱时, 100元法币的实际购买力不足10元 ,由此可见,张学良所借的几十万元,就相当于 1万元左右 ,对于当时被囚禁的自小锦衣玉食的张学良来说,无疑只是 堪堪维持现有生活 而已。
或许又有人会觉得,堂堂少帅, 继承了张作霖天文数字般的遗产 ,又怎么会沦落到借钱维系生活的地步呢?张学良继承大量遗产不假,但是在他经常转移幽禁地的情况下,张学良手里的 现金并不充裕 ,又加之大量远在北方的不动产 无法迅速折现 。所以,在手里的古文字画等易折算的物件卖出后,没有收入来源,要想满足他锦衣玉食的生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坐吃山空只是时间问题 。
这并不是张学良第一次向宋子文求助 。 在于凤至因患乳腺癌前往美国求医时 ,宋子文就曾帮助于凤至解冻张学良被美国人冻结的财产,二人关系可见一斑。宋子文在生活上对张学良格外照顾,在于凤至去美国后,也经常写信给张学良报平安,并透露于凤至的情况。
有友如此,何其幸运!无论是张学良得势还是失意,宋子文几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帮助张学良,张学良大为感动, 他曾经说过,宋子文是自己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时间再次来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1988年 蒋经国的离世 ,张学良被蒋介石父子幽禁的日子似乎就快结束了。 李登辉执政后 ,从1990年起,张学良就已 全面恢复人身自由。
在张学良多年运转之下,终于把自己大量的不动产变卖折现,筹集到一笔不小的费用,又由于张学良的亲朋好友多数都在美国,张学良赵一荻夫妇便于1995年 辗转到了美国定居。
2001年10月14日,这名出生于世纪初,离世在世纪初的传奇百岁老人病逝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他丰厚的遗产令无数人惊奇: 这么大一笔钱财最终都流向了哪里呢?
更令人惊奇的是,张学良的这笔巨额财产, 没有留给台湾,没有留给大陆,更没有留给子女,全数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 抛开张学良对子女自食其力的期许不谈,他把所有财产留在美国,这与他对大陆、台湾、乃至蒋介石复杂的 情感 或许是 分不开的 。
众所周知,当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在知道日本人对“北大营”发动突袭后, 张学良曾下令“不抵抗” 。但其实,这个不抵抗的命令是蒋介石发出的。 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关东军,蒋介石不仅下令不抵抗,还让张学良忍辱负重不要轻举妄动。
张学良当时认为,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是一种 军事战略 ,意即整顿军队养精蓄锐,以期一举把侵略军赶出中国。所以,纵使有杀子弑父之仇,纵使背负着“卖国贼”的骂名, 张学良依然听从既是拜把兄弟,又是军事长官的蒋介石的命令。
自此,将自己的国土拱手让人,东北沦陷。晚年的张学良提起这件事时依然不住地悔恨, 他自责道:
但这些是当时的张学良无法预知的,他后来才明白,这个自己寄托了小到一报家仇,大到一统中国的全部希望的人,他给出的军事“策略”是 “攘外必先安内” ,全然不顾猖狂的侵略者,却把枪口对准中国人,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统治。
多次劝谏不成,他打破了对蒋介石的幻想,准备兵谏,毅然同杨虎城一起发动“ 西安事变” 。 在中国共产党的多方斡旋下,“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
但张学良依然顾忌着与蒋介石的兄弟情谊,不顾多方反对,亲自护送蒋介石到了南京, 但一下飞机,就被蒋介石软禁起来,自此,自由不再。
张学良蒋介石这一对拜把兄弟, 从亲密无间到水火不容,兵戎相见 ,以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半个多世纪而告终。
张学良曾说,他的人生结束在36岁之时。最向往自由的人最终却变成了被软禁的笼中鸟, 张学良的心中对软禁他的蒋介石,对被软禁之地台湾,不是没有恨意的,加之心中一直割舍不下自己对东北被占据,对国家被侵略的愧疚 ,所以,他最终还是没有把遗产留在中国。
纵观张学良的一生,他的“不抵抗”政策被世人唾弃谩骂,他的风流韵事被世人津津乐道,他被幽禁的生活为世人所好奇,他留下的巨额财产更是为世人所惊叹,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遗忘,张学良为中国统一所做的出的牺牲和努力,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依然值得我们钦佩和赞扬。
最后,大家对于张学良,有什么看法?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对少帅的看法!
Ⅶ 张学良原配于凤至有多美美丽惊艳却成弃妇,后半生过的怎么样了啊
张学良原配于凤至有多美?美丽惊艳却成弃妇,后半生孤独终老!
导语:自古以来,风流才子配俊俏佳人,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俊男美女之间的故事向来都是外人津津乐道的谈资。民国时期,风流倜傥少帅张学良的艳事实在是闻名。且少帅与原配夫人于凤至和一生挚爱赵四小姐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哪怕流传至今都是可能仔细推敲的传奇故事。不错,今天小编就是要和大家讲讲张学良和于凤至的故事。
原来,张学良想要离婚是为了赵四小姐,在生命的最后,张学良嘱咐后人,将自己和赵小姐安葬在一起。张学良不是不喜欢于凤至,只是旧时的一切让他所不喜。而淑贤大方的于凤至,带着对婚姻的遗憾孤老终生,郁郁而终了。
Ⅷ 《于凤至传》:为何少帅张学良,直呼一生只辜负她 - 草稿
于凤至和张学良的姻缘,要从父辈们说起。初次相识是因为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被调去辽源州,而于文斗邀请了张作霖到府上喝茶,聊天甚欢。
有一次在张作霖在剿匪图中被包围,于文斗也是挺身而出,靠人脉帮张作霖解围。正是因为这次的救命之恩,于文斗和张作霖“义结金兰”。
01 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
于凤至从小聪慧过人,而且长得非常清秀,再加上是富家千金,当时不乏很多追求者。
于凤至的家教和个人的涵养都算是非常出众的,而且从小就懂得如何识大体顾大局。
当张作霖机缘巧合下知道于文斗的女儿命中带凤,福禄深厚,就一心想着要让自己的儿子和于凤至成婚,再加上俩家都比较迷信,就这样给于凤至和张学良定了亲。
虽然定了亲,但是张学良对于父亲张作霖一手包办的婚姻还是不太满意的。张学良接受过很多西方先进的思想,自然对这种婚姻十分反感。
即使如此,15岁的张学良最终还是在父亲张作霖的劝说下,与大他3岁的于凤至结婚了。
02 识大体的婚后生活
婚后不久,张学良并没有做一个丈夫应该做的事情,而是经常出入一些花天酒地的场所,经常让于凤至独守空房。
于凤至即使难过,却也非常识大体。
不管是对待婆婆,还是对待下人,都显现出了大家闺秀应有的大度和平易近人。
她的贤德,聪慧,善解人意让张作霖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
03 赵四小姐
提到张学良,就不得不提到这位“赵四小姐”。她是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本名赵一荻,因为家中排行第四,所以大家都叫她赵四小姐。
因为与赵家儿子是兄弟,所以张学良经常去赵家做客,在1927年,赵一荻在蔡公馆的舞会上,第一次见到了张学良,四目相对的二人深深地被对方吸引。
赵四小姐不仅痴迷于张学良帅气的外表,还被他的气质和能力所吸引。
经过二人不断深入的接触,赵四小姐深深的爱上了张学良,并想要嫁给他。
可是,不管是赵家也好还是张家也罢,没有人同意这场婚事,但赵四小姐和张学良依旧非常坚定,感情牢不可摧。赵一荻的爸爸还和她断绝了父女关系想要阻止。
当时的张学良和于凤至已有儿女,为了顾全大局,张学良和赵一荻商量,先不给她名分,但是以“秘书”的身份常伴左右。
面对丈夫的情人,于凤至依然无微不至的照顾张学良,没有半句怨言。这是怎样深厚的感情可以让这样一位富家千金如此。
我们都说婚姻的维系是要靠两个人共同维护的,张学良和于凤至的婚姻就是靠了于凤至的涵养和家教,让本就没有爱的婚姻依旧和谐。而同时,张学良对于凤至的识大体非常钦佩。就这样,他们的婚姻依旧继续着,直到那一天张学良必须要从二人之中做出选择。
04 赴美求医
1939年,于凤至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不得不去美国求医。
到了美国,于凤至专心医治乳腺癌。在化疗的过程中,于凤至的头发几乎掉光,骨瘦如柴。疼痛让她难以入眠,但她始终惦记着张学良,无时无刻的牵挂着他。
治愈后的她并没有回国,而是在洛杉矶开始了她全新的人生。
本就出生在富商之家的于凤至自然对于经商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她开始买卖股票,凭借过人的眼光和胆识,很快就在美国股市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张学良就像他的灯塔和信念,她想多赚些钱可以和张学良安度晚年。
大病初愈后的她,幻想着和张学良重逢的那一天。
05 成全两个人的幸福,成就三个人的体面
张学良受到宋美龄的影响,变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但依照基督教的规矩,教徒洗礼的时候不能有两位妻子,他必须在赵四小姐和自己妻子于凤至之间做出选择。
张学良心中的答案,一直都没有变,那个人是赵一荻。
于凤至考虑到自己在美国,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结婚可以帮忙照顾张学良起居;而且签署了离婚协议能让蒋介石放心张学良不会有借口去美国探亲。最后于凤至同意与张学良离婚。
在1964年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与51岁的赵四正式结婚。整场婚礼都是按照基督教仪式举办的。
放手给爱的人自由和幸福,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但于凤至做到了,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成全了三个人的体面。
06 晚年生活
晚年的于凤至的身边,只有孩子的陪伴。张国良敬她,却终究无爱。只怪她太端庄,连争抢的心思都不曾有。
爱情总归不是理性的,太过理性的爱让敬重大过了爱意,错爱了50年,最终却终究还是一人。
于凤至93岁在美国洛杉矶的别墅去世,到死的那天,也没见到张学良。
于凤至留下遗言,称要将死后的所有财产都留给张学良。
在于凤至死后,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曾去她墓前祭拜。
张学良在墓前长叹:“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08 总结
于凤至的大度和格局,终究还是输给了赵四小姐。
这场爱的博弈,她赌上了自己的一生,成全了对方。
我们总喜欢用爱情的成功与否来评价女人,的确,在爱情面前于凤至是卑微的。她苦等了半个世纪,最后也没有在死前看张学良一眼,他除了给她留了一个念想,什么都没有做过。
但于凤至最终也活出了自我,她没有自怨自艾,相反的,我认为她重活了新生。
她从癌症患者到重获新生,从一无所有到华尔街传奇,她并不失败。
虽然孤单,但她不服输。
在她的生命里,有着大家闺秀的格局,更有着坚强女子的力量。
Ⅸ 于凤至怎样在股票里面赚到钱的
首先他做了很多的功课,了解了最近股票的涨幅,然后再投入一小部分的金额到股票,当有收益时慢慢往上加金额就可以,但是也要随时关注实事,这样可以最大的避免自己投资失败。
有时候在股票市场偶尔赚点钱不难,只要你 运气好就可以了。难的是“不断”二字。 要想在股市不为赚钱,除了知识和经验之外,就是必须忍耐,等待赚钱的时机。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本,一旦你的本金没有了,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无论你明天见到多么好的股票, 手头没有本金,你只能干看着。保本的办法有两个:一,快速止损;二,别一次下注太多。
Ⅹ 张学良被幽禁半生,晚年定居美国,生活奢侈,他的钱从哪来的呢
1、 身为东北王之子的张学良家底丰厚
张学良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自小就生活在军阀家庭,更可以说是军事将才,张作霖死后,他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更是继承了丰厚的家产,所以富二代张学良并不缺钱,那么就算是被幽禁了半生,他的手上仍然有大量积蓄。
1988年,随着蒋家王朝结束了对台湾的执政,蒋经国去世,张学良才可谓结束了蒋家人的控制。李登辉上台后,张学良终于获得了自由。大陆回不去,他要前往美国开始新的生活,据报道,张少帅在美国期间生活富裕,不用愁吃穿,这期间除了丰厚家底所带来的原始积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张学良自己的一些积蓄,他年轻的时候收藏了很多珍奇异宝,古玩字画,这些东西自然不好上飞机,带到美国去,所以去美国之前一并变卖,带上了现金。而且他当时在台湾还有两套房子,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的投资,已经算是有头脑的资本。也足以让他过上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