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千股千评 > 林奇赚钱的股票

林奇赚钱的股票

发布时间:2022-12-25 03:01:19

A. 林奇的个人履历

2004年 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并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2004年 在浙江电信任软件工程师。
2005年 创办上海天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 联合创办悠易互通(北京)广告有限公司。
2009年 创办游族网络,并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同年, 林奇带领游族网络自研首款战争策略产品《三十六计》正式上线,获得市场热捧。
2010年6月 林奇启动游族网络“全球化战略布局”东南亚作为战略第一步。
2011年3月 林奇领导下的游族网络综合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立项目超过10个,为适应硬件建设需要,迁址至上海虹桥总部1号。
2011年7月 林奇率先提出“研运一体化” 战略,并创办9787网页游戏联运平台。
2012年8月 中央电视台13套《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原创民族网络游戏:今年前8个月收入近200亿元”为题,并采访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
2013年7月 游族网络第二次大规模参展Chinajoy,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报道游族网络并对林奇进行了专访。
2014年2月 《理财周报》邀请66名行业精英发表新年激励梦想的新春故事,林奇和袁隆平、柳传志、许家印等受邀参加并发表《带着诗和梦想且向远方》。
2014年3月 游族网络正式公布 “+U计划”,至此,投入20亿巨额资金的游族网络“为梦想+U”计划正式浮出水面。
2014年5月 做客东方卫视、第一财经《波士堂》节目畅谈游戏激活人生, 道出创业这些年对企业及人生的感悟。
2014年6月 游族网络在董事长林奇领导下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游族网络(SZ.002174)。
2014年6月 林奇在游族网络战略发布会上发表题为《新游族 U梦想》的主题演讲,描绘未来游族网络游戏时代大梦想,开创企业发展新思路。
2014年6月 林奇代表游族网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数字娱乐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研究院(硕士)”协议,标志着游族网络产学研一体化战略成型。
2014年8月 创办游族影业,并任游族影业董事长。同时宣布游族影业已获得着名科幻小说《三体》的电影改编权。此外,游族网络还计划推出《三体》改编的5-6款游戏产品。
2014年11月林奇在游族影业成立发布会提出“F3模式”——“Film”(互联网电影)、“Free”(免费模式)和“Fans”(粉丝经济),为中国电影产业开创全新发展方向。
2015年2月林奇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荣誉。
2015年6月林奇出席游族影业在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电影复兴》,并发表《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行业》。
2015年9月游族影业董事长林奇出席游族影业与台湾影一制作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将在两岸合拍片、既有电影项目的联合制作、导演与艺人资源共享、IP资源分享和衍生品开发以及地域性业务扩张等展开深层次合作。

B. 彼得林奇说过:林奇高升,股市下跌。林奇是什么意思

林奇在职期间,每次升官,美国股市都以大跌欢迎,所以有人称作林奇现象,当然林奇用此自嘲。

C. ...林奇认为股市无理性。担他们最后都成功了为什么呢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住在波士顿。PeterLynch每月走访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时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阅读700份年报。他是最早调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经理,比如他发现Volvo的时候,连瑞典自己的分析师都没去过它的工厂,当时Volvo的股价是4元,每股现金也有4元了,当然属于严重被低估,后来为Lynch赚了7900万美元。他每天6点15乘车去公室,晚上7点15回家。一年形成10万英里,相当于一个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见一家公司。每天听200个经纪人的意见。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将2000家公司检查一遍。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过两个长假,其中的一个: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国玩了3天,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调查。股票世界里的传奇——彼得·林奇(股圣)财富档案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彼得·林奇,是麦哲伦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投资回报率曾一度神奇的高达2500%,其着作《漫步华尔街》、《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一问世便成为畅销书。企业类型股票投资业。成长记录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100美元该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时间已变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过13年的时间。这个“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时代杂志》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不是人们日常认识中的那种脑满肥肠的商人,他把整个比赛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而且紧紧地抓住全国每一个投资人和储蓄者的注意力。当然,他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成长之路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曾经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放弃教职,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为了省钱,家人开始节衣缩食,林奇也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11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应该说是最理想不过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的还多。高尔夫球场一直是风云人物、名流巨贾的聚集之地,与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仅捡球,还注意学习。从高尔夫俱乐部的球员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观点。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关于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在当时,虽然是经济发达的美国,但人们的意识还是相对保守,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视股票市场如赌场,把买股票等同于赌博行为,虽然这时股票上涨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这样想的,但球童的经历开始让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就这样边工作边读书,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考入宾州大学沃顿学院。即使在沃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弗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沃顿商学院的经历对于以后林奇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林奇开始着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为象高尔夫球场的客户一样成功的人物。于是,他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的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还没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时,林奇就已经意识到,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因为球童的兼职和奖学金做经济的坚强后盾,大二的时候,林奇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小试牛刀。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10美元。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逐渐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暑假期间,林奇来到世界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在这里做暑假实习生,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也让他对书本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教授们的理论在真正的市场中,几乎全线崩溃,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他是一个奇迹”1969年,林奇已经毕了业,也服完了兵役,他开始来到富达,正式成为一名公司的职员。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当时公司正陆续扩展化学、包装、钢铁、铝业以及纺织等部门的业务,这些工作开始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证券市场的最前线,他除了不断走访公司,收集情报,从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之外,还注意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与实践相对应,为以后的真正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8年之后,由于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这是一个升迁,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林奇终于可以直接面对市场,但另一方面,富达有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这样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脱颖而出,必须付出的辛苦、的想法和思考。当时的麦哲论基金,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还是一个婴儿,但对于林奇这个初学者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的舞台。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个小时的打电话,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公司的状况、投资领域的最新进展。他还特别重视从同行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有比较成功的投资家们都有松散或正式的联盟,大家可以通过联盟交换思想获得教益。当然人们不会把自己即将购买的股票透露出来,但在交流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这些处于投资领域顶尖级的人物,能够提供比经纪人更丰富的信息源。这才是林奇“金点子”的最好来源。林奇还创造了常识投资法。他认为普通投资人一样可以按常识判断来战胜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对于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预测,往往会从日常生活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他特别留意妻子卡罗琳和三个女儿的购物习惯,每当她们买东西回来,他总要扯上几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罗琳买“莱格斯”牌紧身衣,他发现这将是一个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组织下,麦哲伦当即买下了生产这种紧身衣的汉斯公司的股票,没过多久,股票价格竟达到原来价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发现商机,这就是林奇。可是,股票市场涨幅不定,之所以人们将它看成是赌场,就注定了有输有赢,林奇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1977年,他刚掌管麦哲伦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的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做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后来在股市暴跌中也维持了不错水准。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他开始再也不相信这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了,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林奇十分欣赏沃伦·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他开始不再相信专家、理论、数学分析。经过了涨落、失败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优秀的选股能力开始让人们感到惊奇,与别人注重进出场的时机不同,他觉得何时买进、何时抛出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行情永远都是跌跌涨涨的。只有投资人在正确的时机选对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场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后在走势翻多的时候,才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机。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他最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合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同时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买进造成的。另一类股票是业务简单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认为,激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等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更有可能赚大钱,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就靠着这种有名的投资方式,林奇成为华尔街股市的超级大赢家。在他所投资的领域中,包括克莱斯勒汽车、联邦快递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对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场里的最爱,他对营运地点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别有偏好。功成身退1990年,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已经13年了,就在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无声息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和神话!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经理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麦哲伦的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对于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个没有“周末焦虑症”的“死多头”,股市调整对他而言只意味着廉价建仓的机会到了,他都不太像一个股市中人,因为他的心态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1991年,就在他最颠峰的时刻,林奇却选择退休,离开共同基金的圈子。当时,他还是市场中最抢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发表了自己的离去演说:“这是我希望能够避免的结局······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孩子们长的真快,一周一个样。几乎每个周末都需要她们向我自我介绍,我才能认出她们来······我为孩子们做了成长记录簿,结果积了一大堆有纪念意义的记录,却没时间剪贴。”这就是彼得·林奇离开的理由,没有一点的做作和矫情。当然他也受够了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生活,于是,和其他伟大的投资人和交易商一样,彼得·林奇带着赚来的钱,干干脆脆的离了场。现在,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父亲一样,在家教导自己的小女儿,同时他也没有闲着,正积极地投入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学校体制,到处募集资金,让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他让别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成功秘诀心态平和,稳中取胜。纤毫小事中觅先机。投资策略及理论: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实用投资策略。看重的是个股品质。理论阐述: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复利增长。具体做法:其投资智慧是从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中体验的。从生活中发掘有潜能的股份。投资具有潜力,且未被市场留意的公司,长线持有,利用复式滚存稳定增长。遵守的规则与禁忌:林奇选股品味:1、傻名字2、乏味3、令人厌烦4、有庇护的独立子公司5、乏人关注的潜力股6、充满谣言的公司7、大家不想关注的行业8、增长处于零的行业9、具保护壁垒的企业10、消耗性大的消费品11、直接受惠高技术的客户12、连其雇员也购买的股票13、会回购自己股份的公司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当炒股2、其龙头企业二世3、不务正业的公司4、突然人气急升的股票5、欠缺议价力的供应商6、名字古怪的公司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林奇认为赢输实际和市场的关系不大,股市不过是用来验证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赖市场来带动手里的股票上扬。对股市预测的看法:从不相信谁能预测市场。对投资工具的看法:对林奇来说,投资只是赌博的一种,没有100%安全的投资工具。名言及观念:“不做研究就投资,和玩扑克牌不看牌面一样盲目。”投资前三个问题:1、你有物业吗?2、你有余钱投资吗?3、你有赚钱能力吗?不少投资者选购股票的认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费购物,如果把购物时货比三家的认真用于选股,会节省的钱。其它及成就:1944年出生于美国,1977年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复式增长29%。

D.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修订版)

http://www.eshuba.com/
左边有个站内电子书搜索
输入: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点击即可下载!

E. 为什么林奇说定价合理的股票市盈率等于收益增长率

这个其实是林奇信奉的一个选股指标peg,也就是用目前股票的市盈率,除以企业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来计算。
算出来如果等于一,就表示股票估值合理。小于一证明企业价值被低估,大于一就是高估了。
这个算法计算的是企业成长能力与目前市场给的估值(市盈率)是否一致,如果企业业绩成长能力超过市场估值(peg<1),就表示企业被低估。
详细的内容,可以搜我名字了解哦。

F. 最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是如何找到大牛股的

彼得.林奇是一富达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掌管基金期间复合收益率达28.9%。他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退休,也是保全了名声,功成身退。

彼得.林奇是如何寻找牛股的呢?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其实总结的很完整了。他虽然是机构投资者,但其实一直在教普通投资者发挥自己的特长去挖掘牛股,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他在书中告诉读者的第一条投资准则是: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他认为,任何一位普通业余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所选股票的投资回报就能超过华尔街投资专家的平均业绩水平,即使不能超过,起码也会同样出色。

彼得林奇早年做过球童,热爱 历史 ,大学时代做了一次草率的投资,研究生学习学院派金融学,未阅读格雷尔姆及费雪的着作,工作繁忙无暇阅读书籍。所以更相信实践出真知。

下面举个例子,林奇在1970年代早期做证券分析员时对纺织行业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参观全美的纺织工厂、计算公司销售毛利率、股票市盈率、研究经纱和纬纱的密度,作为专业投资者的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却没有发现L’eggs这只大牛股。

反而他的妻子作为消费者,却是在超市发现了这家优秀公司,因为L’eggs的生产商之前是在百货商店和专卖店销售产品,他的妻子提醒他留意生产L’eggs的公司,他才因此分析发现这个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大牛股,L’eggs最终成为全美最畅销的连裤袜,也是1970年代最赚钱的新产品之一。

总而言之,彼得林奇以调研为主,年报阅读、公司高管、分析师推荐、生活工作中接触、易于受忽视领域发掘为辅。

阅读年报,主要为近三年的年报,同时阅读分析师研报;调研以上市公司高管为主,以消费者及同行为佐证。以标的公司股东中是否有其他优秀投资机构为参考。

盘点全球最伟大的几位投资家,彼得·林奇定能占据一席。

他是很多人眼中财富的化身,《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将他誉为“股票投资领域的最成功者”。他曾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基金——麦哲伦基金的总经理,凭借杰出的投资才能,一手缔造出令整个华尔街叹为观止的投资业绩:在掌管麦哲伦基金13年(1977~1990年)时间里,该基金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暴涨至140亿美元,其投资配额表上的股票种类由起初的40种一路增加至1400种,并且在13年时间里年复合收益率高达29%,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有人将他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同迈克尔·乔丹对篮球的贡献相媲美,认为他们都是将投资或球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变成了一门艺术。虽然为了陪伴家人,彼得·林奇在1990年事业巅峰时期选择了急流勇退,但他并没有闲着,接连出版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等畅销书,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选股策略倾囊相授,这些着作也深刻影响了无数后来人。

这个“战胜华尔街”的男人是怎么做投资的?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1

彼得·林奇于1944年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富裕家庭,不幸的是他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从此全家人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为了替母亲分担压力,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正在读中学的彼得·林奇在熟人介绍下,在一家高尔夫球场做起了球童,沿着高尔夫球场四处奔跑,找到球就可以赚钱,这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不过在当时,小彼得·林奇一定不会想到,正是这段球童经历,彻底改变了自己今后的人生走向。

那家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很多都是当时一些大公司的董事长和股东,他们经常在打高尔夫球时吹嘘自己最近的成功投资,这就让彼得·林奇接受到了关于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即便后来顺利考入了波士顿学院,他也没有放弃球童的兼职工作,只为了能够继续汲取营养。不仅如此,大学期间的彼得·林奇还花大量时间专门研究了关于股票投资的课程,并重点学习了 历史 学、心理学、政治学等 社会 科学,甚至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学、宗教学和古希腊哲学,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投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林奇在大学二年级那年小试牛刀,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了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得益于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快速发展,不到两年时间,飞虎航空公司的股价从最初的7美元涨到了33美元),收获颇丰。

这笔投资的收益所得,不仅让彼得·林奇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坚定了他的投资信心和信念。于是在读研究生期间,彼得·林奇利用暑假在富达公司找到了一份实习——当时的富达公司被华尔街形容为“投资公司中的圣殿”,这也是彼得·林奇与富达公司结缘的开始。

进入公司,彼得·林奇幸运地被主管分派去做企业调研和报告撰写工作,具体负责对全国造纸业和出版业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彼得·林奇在完成学业、服完兵役之后,富达公司再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来担任一名企业与商品分析师。如鱼得水的彼得·林奇快速成长,三年之后就被任命为富达旗下麦哲伦基金的主管。

虽然拥有了绝对话语权,但受到美国股市大崩盘的影响,麦哲伦基金的经营正值低谷,规模仅有2000万美元,还不断面临赎回压力,而这也给彼得·林奇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凭借一系列漂亮的操作,不仅局面很快被扭转,彼得·林奇还将麦哲伦基金送上了登峰造极的位置,成为了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规模最大的资金,投资效益名列行业榜首。

华尔街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有人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主管的第一年投资1万美元,那么13年之后就能得到28万美元的回报,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巴菲特和索罗斯同期的投资表现,彼得·林奇这个“股票天使”也彻底引爆了整个投资界。


2

与巴菲特一样,彼得·林奇也是价值投资的拥护者。

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呈现出复利增长之势,而这也是彼得·林奇所崇尚的投资理念。

不同于巴菲特等着眼于实值股和成长股的长期投资家,彼得·林奇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大师。“现代派”的表现在于,不管是什么种类的股票,实值股、成长股抑或是绩优股,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买,一旦价格超过其价值就卖,如此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错过投资良机。

有人用 “须鲸捕食式”投资法 来形容彼得·林奇的投资风格:

对于其他人来说,像须鲸那样大面积“猎食”股票并不难,难的地方在于吃进去之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能力。而这也恰恰是彼得·林奇的高明之处,他特别善于挖掘公司的隐蔽性资产,并发现其潜在价值。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产业或者板块,哪怕是所谓“夕阳产业”,都可以从中找出潜在的投资目标,“女士的丝袜不见得比通讯卫星差”,只要公司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就可以购买,正应了那句话:“没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价位。”

进一步分析,“须鲸捕食式”投资法还揭示出彼得·林奇的另一个偏好,那就是 构建投资组合。

事实上,彼得·林奇从不将自己的投资局限于某一种股票或者某一个行业上,他想要的是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统性风险。如此一来,在投资组合中只要有一两家公司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股票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业绩。不过他也认为,完全的分散投资组合同样是不合理的,在他的分散投资中更多体现的是集中。他建议,投资时最好选择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中排名相对靠前的基金,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更为保险。“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具有某种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类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现,适用于股票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共同基金”。

彼得·林奇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尤为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 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 他认为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要比大公司容易,所以对应的股票配置比例也较高; 另一类则是业务简单的公司, 这与巴菲特的选股理念不谋而合,即业务简单的公司,恰恰就是最容易进行准确分析的公司,投资业绩“并非像奥运跳水比赛的方式来获得评分”。

这种组合分散的投资方式,对于当前国内的大众投资者来说,同样简单实用。

3

彼得·林奇又是如何选股的呢?

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他基于多年的分析经验将公司划分为六种类型: 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以及隐蔽资产型。 一旦投资者确定了某一特定行业中的一家公司作为潜在的投资对象,接下来就要确定这家公司属于这六种类型中的哪一种,进而制定对应的投资策略。

在彼得·林奇眼里,缓慢增长型公司几乎没有投资价值;稳定增长型公司值得保底持有,原因在于,这类股票能在经济低迷时期对投资组合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周期型公司则是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其前提在于投资者能够及时发现公司业务衰退或者繁荣的早期迹象。

能够在投资组合中真正承担赚钱重任的,是另外三类公司:

(1)快速增长型公司

这类公司是彼得·林奇最喜欢的股票类型之一,因为它们普遍“规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长性强、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他认为,如果投资者能够明智地选择,就会从中发现能够上涨10 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而对于规模小的投资组合,只需要寻找到一两只这类股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资组合的整体业绩水平。

彼得·林奇指出,快速增长型公司并不一定属于快速增长型行业,而且快速增长型公司在给投资者带来高收益的同时,往往也会存在较大的风险:比如规模较小的快速增长型公司增速放缓时,将会面临倒闭的风险;规模较大的快速增长型公司增速放缓时,将引发股票迅速贬值的风险。不过在彼得·林奇看来,只要能够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快速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就会一直是股市中的大赢家。

(2)困境反转型公司

这类公司既不属于缓慢增长型公司,也不是业务将会复苏的周期型公司,它们通常都有可能导致公司灭亡的致命伤。虽然很多投资者对这类公司信心不足,但很多人都没想到,危难之中往往也蕴藏着机会,就像克莱斯勒公司、福特公司、佩恩中央铁路公司以及其他许多公司,都证明了自己拥有“股价迅速收复失地”的能力。

投资困境反转型公司的好处在于,在所有类型的股票中,此类股票的涨跌与整个股票市场涨跌的关联程度最小。尽管有些公司没能做到“困境反转”以至于让投资者赔钱,但偶然几次的成功依然非常激动人心,并且总体来说,投资这类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非常丰厚。

(3)隐蔽资产型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拥有价值非同一般的资产,而这种资产只被极少数人发现,大众投资者却没有注意到,那么这样的公司就叫隐蔽资产型公司。彼得·林奇以佩恩中央铁路公司为例,认为这家公司“什么类型的隐蔽资产都有”:抵扣所得税的巨额亏损、现金、弗罗里达州大量的土地、其他地方的土地、西弗吉尼亚的煤矿、曼哈顿的航空权等等,非常值得购买。而实际上,这只股票后来涨了8倍。

当然,投资隐蔽资产型公司的前提,同样是要对拥有隐蔽资产的公司有着真实的了解,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隐蔽资产的真正价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彼得·林奇说过:“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无异于极大的鼓励。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快速增长型、困境反转型和隐蔽资产型三类公司固然收益不菲,可是它们的风险往往也相对较大,所以在做决策之前,一定要把功课做到位。

4

比起独到的投资理念和选股策略,彼得·林奇更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超出常人的勤奋。

纵观彼得·林奇的投资历程,你一定会发现,他做投资从来不靠市场预测,也不迷信技术分析,既不做期货期权交易,也不做空头买卖,更不会总是像股评家那样对股票市场高谈阔论。他的成功,几乎都是来自于实打实的调查研究,以及严谨周密的分析判断。

执掌麦哲伦基金期间,彼得·林奇以近乎疯狂的热情,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为了寻找投资机会,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出行16万公里的路程进行实地考察,甚至陪家人出国 旅游 也去那些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常常是到了地方,妻子去逛景点,他去公司调研;此外,他每年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交谈,即便是没在阅读或者访谈,他也会花几个小时不停地打电话……

可以说,整个投资界几乎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的涉猎范围更广,而这也再度印证了他一贯的投资理念—— 必须要对准备投资的公司有周全的理解。

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普通投资者呢?

然而放眼当下,绝大多数人在选股时根本不会对股票背后的公司进行如此细致详尽的分析,他们很可能只是看到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在买股票,听到了网上不少“股神”或是“KOL”的召唤,感受到了整个股市行情的火热,就不由自主地成为了跟风者,看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即便是花了时间去选股,所投入的精力也往往“不如购买一台微波炉的时间多”。如此一来,结果很可能就是赚少亏多,或者干脆就像赌徒一般在股市里碰运气。


此时再来看彼得·林奇为了发掘一家好的公司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而以下两则轶事,同样能够说明问题:


“多辛苦一点,你将会得到丰厚的报偿。”或许,这才是彼得·林奇与其他投资大师们如此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昨天在回复《彼得·林奇是怎样选股票的?( https://wukong.toutiao.com/answer/7016335548894019876/ )》的最后提到,光从数据上看的话,彼得·林奇确实很喜欢分散投资,而且股票换手率很快,是当时美国市场平均换手率的3倍。但是,如果你把数据仔细进行细致的拆解,就会发现他的分散策略可不是那种平均主义的分散。他主持的基金金额非常大,所以他把自己的所有资金分成两个池子,90%和10% —— 90%的资金是放在最多几十个重仓股上面,这一部分资金,他并没有经常换手,持仓是非常非常稳定的。另外10%的资金,放在几百只他在调研中发觉的“可能的潜力股”上。那么这个10%的资金池,其实相当于一个“人才库”,便于他进行长期的观察。过了几个月、几个季度,如果这里面有一些股票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换一批新血进来,然后再经过一长段的检验,如果某些股票稳定了,就可能会进入重仓股。

就再借用香帅在得到上《投资大师顶级智慧五:彼得·林奇——像正常人一样投资》中的部分内容,再接着谈。

所以你看,这样的分散投资,其实相当于一种皇帝选秀似的分散——小池子是大面积“选秀”,真正到稳定的“嫔妃”级别,得经过重重考验。所以这种有限的分散就既保证了他的投资的稳定性,又保证了他的投资风险可以进行有效的对冲。

三、逆向选股

彼得·林奇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选股策略,叫做逆向选股。彼得·林奇不喜欢那些太热的行业,比如在当时的 科技 、医疗行业,原因是他觉得这些行业都有估值过高的风险,而且因为一个行业在上行的时候,想进入的竞争者会特别地多。竞争者一多,一个企业就很难赚钱。所以,他反而会偏好一些低迷行业的领头羊。因为在低迷行业中,弱者更容易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场份额会随之扩大,反而赚钱。

比如说白色家电企业,在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绝对是一个下行的行业,而当时的计算机是一个上行行业。他却不选这种计算机股,反其道行之,选择了几个优秀的白色家电行业的企业进行重仓,然后在中短期的时候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率。

香帅认为这一点,对我们中国的投资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市场大,收入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所以一个产业在这里是下行的,在另外一个区域未必是下行的。也就是说,产业和行业转移的空间很大,所以看似下行的行业,未必不是赚钱的行业。

四、彼得·林奇对投资的看法

你会发现,彼得·林奇的这三个原则,即蜡笔原则、有限分散原则和逆向选股原则,都是非常实用,非常有启发性的,都是普通投资者可以拿来用的原则。

这也就回到了彼得·林奇对投资的根本看法——投资是一门艺术加科学再乘经验的学科。

艺术的意思就是不能死板地静态分析,当时有很多人对量化分析太过迷恋,总是想回去搞一个模型,就陷入了静态分析的框架里面。但是,没有这种科学精神也不行,搞投资也不是什么天马行空的印象派做法,以为投资真的可以像大猩猩选股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基本面的分析读是必不可少的。投资是一个非常实践性的行业,不是说你坐在这儿看两本书,然后背下两条原则,你就真的成为投资大师了。所谓的大师,都是不断地淬炼自己而形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投资是艺术加科学再乘经验的一门学科。

这句话对我们普通投资者也是非常适用的,我们要学习金融知识,但是不要静态、固化地去理解知识,而且一定要自己动手,不断地实践,这样才可能在投资上取得真正好的成绩。

总结,彼得·林奇的投资经验分为三条原则: 1.蜡笔理论。要投资那些直观的,我们可以理解的企业。 2.有限分散。不能无目的地平均主义分散,而是把重头的资金集中在那些你真正有把握的投资上。选择一些可能的潜力股,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验,看它们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重仓标的。 3.逆向选股。有的时候不一定要去追高,反而在低迷的行业里面选取龙头股,可能是赚钱的机会。

G. 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投资特点是什么

彼得林奇在美国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人。曾经让自己所管理的基金从2000万增值到140亿。他投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仅专注于股票本身,更关心股票背后的公司。他每次都会通过很多公司的市面报道来对公司进行分析,一旦他觉得这个公司可以就会买入股票。并且他经常会去所购买股票的公司总部去拜访。一般他看重哪家公司后就会做出判断并且在购买股票后如果发现更有潜力的公司就会转而把这个公司的股票抛售,把钱用于购买更看好的公司的股票。对于林奇来说股市的股票大跌也有很多好处,他可以从中发掘有潜力、可以东山再起的公司,并且趁着低价来入手他们公司的股票。彼得林奇认为预测经济走势这种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徒劳的,因为即使你预测出了经济未来的走势,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未来一年或是两年后的利润。

H.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典藏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彼得·林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BAGNCWJztUbKhQ1tRz_EWA

密码:1lfg

书名: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作者:彼得·林奇

译者:刘建位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5

页数:412

内容简介:

通过本书,彼得·林奇让普通投资者建立了战胜专业投资者的信心,讲述了一套简单易学的股票投资策略。书中没有深奥的理论,菜鸟级的投资者也能心领神会,专业投资者则视其为行业教科书反复研读。

本书出版后不久,彼得·林奇就接到一个电话:"我是奥马哈的沃伦·巴菲特,我刚刚读完你的书,我非常喜欢。"

作者简介:

彼得·林奇

(Peter Lynch)

在世人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的着作是所有股民的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他被誉为"全球最佳选股者"。

他就是彼得·林奇--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

1977~1990年,他一直担任富达公司旗下麦哲伦基金的经理人。在这13年间,他使麦哲伦基金的管理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29%,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基金持有人超过100万人,麦哲伦基金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投资绩效名列第一。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15 000多只股票。

1990年,彼得·林奇在事业巅峰急流勇退,开始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陆续写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教你理财》三部畅销书,轰动华尔街。

退休后,彼得·林奇投身慈善事业。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也让别人成为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

约翰·罗瑟查尔德

(John Rothchild)

与彼得·林奇合着《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教你理财》,在《时代》《财富》《价值》等刊物上均发表过文章。

I. 彼得·林奇的基金法则

彼得·林奇是全球基金业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由他执掌的麦哲伦基金13年间资产增长27倍,创造了共同基金历史上的财富神话。彼得·林奇的股票投资理念已经成为投资界耳熟能详的经典。不过,一般人较少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对普通投资者如何投资基金、如何挑选基金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恰逢国内基金业发展热火朝天,大量新投资者加入基金投资行列,而投资者在如何投资基金上仍普遍存有误区。那么,我们不妨听听这位管理基金的大师是如何建议投资者们投资基金的。我们总结了彼得·林奇的基金投资七大法则,这些建议对于基金投资者修正自己的投资理念,端正投资心态,甚至是学习具体的投资知识。
基金投资法则一:尽可能投资于股票基金
彼得·林奇是着名的选股型基金经理,他对股票的偏爱贯彻始终。林奇给基金投资者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尽可能投资于股票基金。
法则一的理由是,从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来看,持有股票资产的平均收益率要远远超过其他类别资产。因此,如果一个投资者把投资作为家庭长期财务规划一部分,追求长期的资本增值,就应该把可投资资金尽可能购买股票类资产。对基金投资者来说就是尽可能投资于股票基金。
林奇的第一法则可能正是眼下不少基金投资者最为担忧的问题:如果股市发生大幅震荡或调整怎么办?林奇的意见是,如果你不能比较好地预计到股市调整的到来,那么就坚定地持有。美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严重的股灾,哪怕投资者一次也没有避开这些股灾,长期投资的结果也远远强于撤出股票投资。最关键的,是投资者不能因股市的调整而恐惧、撤出股票投资。只有通过长期持有股票基金,才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是,这需要有非常强的意志力。
林奇第一法则其实是关于投资的信念问题;即从投资的角度来说,避开股票的风险,其实要大于持有股票的风险。这条经验已经被全球的股市发展历史多次证明,更何况是处在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的中国。哪怕中途经历了几年的熊市,坚持投资的结果,也远远强于避开股市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说,股市在上升周期中的调整,是无需过分担心的。在市场震荡的时期,投资者需要克服的是恐惧,并以理性的态度面对。
当然,这一法则也并不是说投资者可以盲目持有股票基金。实际上也需要两个前提:一是这部分资金应该是以长期资本增值为目的的投资,也就是说,不影响个人/家庭正常财务状况的资金;这样才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带来可能影响投资决策的财务压力。另一方面还关系到基金的选择问题:什么样的股票型基金才可以坚持投资?什么样的投资方式可以坚持?通过挑选优秀的股票型基金,组合不同的投资风格,投资者事实上可以更好地规避股市调整的风险。这里就涉及到后面提到的基金投资法则。
基金投资法则二:忘掉债券基金
彼得林奇的基金投资法则之二:忘掉债券基金。这和投资法则一一脉相承。彼得林奇以偏爱股票投资着称,但这一法则并非完全由个人偏好所致。
彼得林奇有两个理由:理由一与法则一相同,即从资本增值的角度看,债券类资产收益远不如股票;理由二,如果投资者青睐固定收益,那么不如直接购买债券。因为从实践来看,债券基金的收益并不比单个债券更好,而购买债券基金,还要支付昂贵的申购费、管理费。而且持有基金的时间越长,债券基金相对债券的表现就越差。彼得林奇把这一法则戏称为:没有必要付钱请马友友来听收音机。
彼得林奇是根据美国市场的情况作出这一结论的。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目前债券基金还不失为普通投资者投资于债券市场的一个方便的渠道。但直接投资于债券的效果的确与债券基金相差不大。
基金投资法则三:按基金类型来评价基金
彼得林奇基金投资法则第三:要找到同类型基金进行评价。弄清投资的基金属于哪一类型,有助于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之所以要按基金类型来评价基金,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基金,在不同的市场时期和市场环境下可能会表现不同。如果因为价值型基金近期表现持续落后市场而认为该基金不佳,可能就错过了一只很好的价值型基金。而投资者经常犯的错误是,他们总是在最需要忍耐的时候失去耐心,从价值型基金跳槽到成长型基金,其实前者正要走向复苏而后者可能马上开始衰落。
彼得林奇为投资者指出了分析基金收益对比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投资者比较基金收益的差异,要基于同一投资风格或投资类型,而不能简单地只看收益率。各种风格中,都有优秀的基金,而不同风格的优秀基金则是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良好备选对象。如果某基金频繁地变更投资风格,对投资者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林奇的经验认为,基金管理人缺乏严格的投资记录约束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积极的效果,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从国内基金业的情况来看,虽然基金数量已经较多,但基金类型仍然不够丰富。而从投资风格角度来划分,多数基金属于风格不明确的资本增值型基金,投资风格也缺乏稳定性。因此,目前投资者可以主要基于基金的基准资产配置比例来划分基金类型,如股票型、偏股型、配置型等等。而随着基金业发展进一步深化,更丰富的基金类型和基金投资风格的区分将变得日益重要。根据不同的基金类型/风格来对比分析基金之间的表现,有助于投资者发现哪些是真正表现优异的基金。
法则四:忽视短期表现,选择持续性好的基金
如何选择表现优异的价值型基金、成长型基金,或者是资本增值型基金呢?林奇认为,大多数投资者是通过基金过往的表现来选择的;投资者最热衷的是研究基金过去的表现,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然而,在林奇看来,这些努力都是白费的。
这些投资者通常会选取理柏(Lipper)排行榜上最近1年或最近半年表现最好的基金管理人,并将资金投资于这个基金,这种做法特别愚蠢。因为这些基金的管理人,通常将大部分资金冒险投资于一种行业或一种热门类型的公司,并且取得了成功。而在下一年度,若这个基金管理人不是那么幸运,则可能会排到理柏排行榜的最后。
这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普遍现象,即基金业中的短跑冠军未必能是长跑冠军。国外市场如此,而在国内市场同样的例子也并不鲜见。关键还是在于,冠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基金更长一段时期内业绩表现是否稳定,是否表现出持续性更为重要。
因此,彼得林奇给出了基金投资法则四:不要花太多时间去研究基金过去的表现,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但这并不等于是不应该选择具有长期良好表现的基金,而最好是坚持持有表现稳定且持续的基金。
这实际上涉及到我们评估基金业绩表现的的一个重要方面:收益持续性,也是我们一直强调投资者要特别关注的。尤其是对于普通投资者,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分析基金近期高收益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那就更多地关注已经表现出很好的收益持续性的基金,因为这比短期收益更好地反映基金经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如果要选择长期投资,就要挖掘真正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稳定回报的基金。因为从长期来看,收益的持续性远比一时取得收益冠军更为重要。除非你是短期交易的天生热衷者。投资者可以参考德胜基金评级中的收益持续性评级,这正是为帮助投资者评估收益持续性而设计的。
法则五:组合投资,分散基金投资风格
彼得林奇基金投资法则五: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也需要构建一个组合。而构建组合的基本原则就是,分散组合中基金的投资风格。
林奇认为,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具有某种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类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现,适用于股票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共同基金。投资者不知道下一个大的投资机会在哪,因此对不同风格的基金进行组合是必要的。
彼得林奇把这样的组合称为组织全明星队。也就是从各种风格、类型的基金中,都挑选出满足其他法则的优秀基金,作为备选对象,然后再从中构建投资组合。
在国内基金业,组合投资的做法也已经越来越被普通投资者所接受。不过,许多投资者在进行组合投资时有两点误区:一是过于分散,把资金分散投资在许多基金中;这显然是错误的。并不是组合越分散效果越好,而是要分散有度、分散有方:有度是指适度分散,组合中基金的数量一般不需要超过3个;有方是指组合备选对象不是广撒网,而是经过挑选后的优秀基金。
二是组合中持有的多数基金风格雷同,这样各只基金的收益表现实际上可能高度相关,实际上也就起不到构建组合的效果了。
在这两方面,彼得林奇的全明星队思路都值得投资者借鉴。
基金投资法则六:如何调整基金投资组合
已经持有一个基金组合时,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投资呢?彼得林奇提出了一个简易的一般性法则:在往组合中增加投资时,选择近期表现持续不好的风格追加投资。注意不是在基金投资品种之间进行转换,而是通过追加资金来调整组合的配置比例。
彼得林奇的经验证明,这样的组合调整方式,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基金表现之间的风格轮动效应是这种调整方式的依据。而基金风格轮动事实上又是基于股票市场的风格/板块轮动。根据这个简单的原则调整组合,实际上起到了一定的跟踪风格轮动的效果。因为长期平均来说,买进下跌的板块,风险比买进已经上涨的板块更小。
基金投资法则七:适时投资行业基金
在适当的时机,投资行业基金,是彼得林奇给基金投资者的基金投资法则七。法则七实际上是法则六的运用,只不过风格区分更明确地体现在行业区分。
所谓行业基金,是指投资范围限定在某个行业的上市公司的基金。行业定义既可以是大的行业类别,也可以是细分行业。行业基金的走向实际上反映了该行业在股市上的表现。彼得林奇认为,理论上讲,股票市场上的每个行业都会有轮到它表现的时候。因此,彼得林奇的简单投资法则是,在往组合中增加投资时,选择近期表现暂时落后于大盘的行业。这个原理和风格调整是一致的,投资者需要做的,是如何确定表现暂时落后于大盘的行业。如果更细致一些地研究,那些已经处于衰退谷底,开始显示复苏迹象的行业是最好的选择。
从国内基金业的情况来看,国内目前行业基金数量较少,专门针对某个行业类别或者细分行业的基金为数不多,行业覆盖面也远远不及全市场。因此,目前针对行业基金的投资空间还比较有限。不过,随着基金业的快速发展,这种状况很快将会得到改变。随着行业基金逐步增多,针对行业基金的基金投资策略也将找到用武之地。

阅读全文

与林奇赚钱的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婚前投资股票婚后收益 浏览:140
股票走势图红绿柱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641
投资高股息率的股票 浏览:787
中国普天系股票 浏览:831
i3处理器运行股票软件卡吗 浏览:512
中金证券保荐的股票 浏览:36
电脑股票软件数字键输不了自选股 浏览:591
中国核建股票要跌到什么价 浏览:396
股票投资最常见的风险因素是 浏览:782
股票预测第二天最好的指标 浏览:323
数控机床股票行情走势 浏览:780
广州股票走势要去亿海智投 浏览:263
一只股票涨50 浏览:660
阿里员工股票怎么变现 浏览:766
股票副账户可以转账吗 浏览:190
2019年桓台农商银行股票分红 浏览:664
香港美南股票 浏览:617
股票群有人涨停股 浏览:799
柏睿数据股票代码 浏览:171
股票赚钱的几率 浏览: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