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跪求一篇关于股票的论文,至少1000字,题目如下,急急急!!!!
最近一份针对中国内地A股投资者的调查发现,7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正投资一个泡沫,这与多数外国观察人士的看法相符。
据称,按照一种标准计算,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市盈率高达70倍。更糟糕的是,据说30%的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即股票交易),实际上成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金字塔)骗局”(Ponzi scheme)。
上述问题加上中国内地“有问题”会计操作的名声,以及未来两年1.3万亿美元非流通股解禁带来的威胁,难怪内地A股市场目前从高点下跌了约36%。
那么,当前A股市场的调整是否只是大规模抛售的第一阶段呢?这种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根本就难以找到有关泡沫的证据。以估值为例:按照2008年的一致收益预期衡量,基准的沪深300指数(CSI 300)目前的市盈率为23倍。这不算便宜,但远不到我们所认为的泡沫估值,并且低于其30倍市盈率的10年平均水平。既然股价回调25%,70倍市盈率是怎样跌到23倍市盈率的呢?首先,看跌的股评人士关注的是规模较小、但价格更高的深圳股市,并回顾其过去12个月的表现。其次,2007年的业绩增幅为48%,而市场人士普遍预计今年业绩将增长32%。
尽管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32%似乎是个雄心勃勃的数字,但其中7个百分点来自于一次性退税,而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5%左右,25%的税前利润增幅是可能实现的——当银行、石油和大宗商品成为主要驱动力时更是如此。
对那些投资收益又该如何看待呢(如今投资收益想必已成亏损)?事实上,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30%的数字带有误导性,因为“投资收益”包含所有来自合资公司和关联企业的营运收益。剔除这些收入,我们发现,仅有9%的非金融收入来自于某种形式的资产重新估值。
我们对于这些数据能有多大的信任度呢?占沪深300指数市值70%以上的成分股公司,目前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进行审计:中国内地的会计过失风险,目前并不高于其它新兴市场。
可能令A股市场面临厄运的最终问题,是非流通股的解禁,以及当前非流通股股东大举涌向市场所构成的威胁。
不过,迅速检视一下自2006年以来已经解禁的A股,结果表明仅10%的非流通股确实流入了市场。事实上,75%以上的解禁股属于政府。他们同时抛售这些股票的可能性非常小。一种可能性大得多的情形是政府本身提供的——即政府将控制股票发行供应量,以继续培育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
的确,增加股票供应量对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至关重要。A股历来估值水平颇高,因为中国内地流通股市值与GDP和储蓄的比率,仍远低于其它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的水平。
换言之,相对于来自储户的高“需求”,目前股票“供应量”并不充足(特别是考虑到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现状)。未来数年,股票的供求水平均可能迅速上升,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较高的波动性。
这些情况对于国际投资者有影响吗?鉴于占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MSCI China) 72%市值的成分股公司已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该比例每月都在上升),答案是肯定的。香港投资者密切关注A股上市公司的价格走势,近来A股市场回调,是MSCI中国指数相对于其它新兴市场表现欠佳的重要原因。
B. 求一篇股票分析的论文,1000-2000字,任选一只股票,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万分感激
C. 股票分析论文 2000字左右
我才写没几天的。。。。。
推荐中国石化,理由如下:
1:中国石化最近半年净利润下滑严重,上半年年报显示其营业利润为-237亿,国家财政补贴333亿,才得以盈利93亿元。中国石化在上半年亏损的原因很简单,因上半年CPI指数居高不下,发 改委没有根据原油价格来调整成品油价,只6月20日有一次调价,上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1000元。在7月原油价格在147美圆/桶见顶后,一直回落到目前的60-70美圆/桶的区间内,中国石化的炼油业务已经能正常盈利。
2:中国石化上半年承担的是国家责任,但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股东利益也是中国石化需要考虑的,因此国家不可能一直让中国石化赔本卖油,然后财政补贴,保持不亏损略有盈利的状态。发 改委目前控制成品油价格可以说是走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路,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因此在原油价格猛涨而国内成品油不提价之际,国人经常会看到闹 油荒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好解释,因为炼油企业的炼油成本高于其销售价,所以以检修的名义停产,来对政府施压,从2006年开始,哪一次发 改委上调成品油价之前,没有闹过油荒?我相信时代是进步的,发 改委不可能长时间控制成品油价格,成品油市场价格迟早会市场化,这样中国石化的炼油垄断地位就会产生巨大的垄断利润。
3:费改税,燃油税的推出已经拖了数年,涉及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导致一直难产。但2008年国家提出节能减排的口号,燃油税不推出,这个口号基本是空喊。燃油税推出的前提是,国内油价和国外油价接轨,怎么接轨?这是一个摆在决策部门面前的难题,2007年初原油在50-60美圆/桶的时候,决策部门犹豫了,错过一个接轨的最好时机,结果原油一路高涨,最高涨到147美圆/桶,决策部门已经没有接轨的大环境了,因为高油价的时候接轨,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将急剧增大。目前原油跌到60-70美圆/桶,国内已经有声音在呼吁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推出燃油税了!一旦决策部门拿出燃油税的时间表,那么成品油价格体系必然有所松动,可能以后每月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做一个调整,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这样的话,中国石化就不会出现亏本卖成品油的困境了。
4:中国石化作为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之首,当年营业收入1.2万亿元人民币。但其净利润才549亿元,比中国石油差了1345亿元净利润少了一半还多,而中国石油的营业收入为1万亿元人民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中国石油偏重于上游业务,也就是开采原油,在成品油价格受到发 改委管制的年代,中国石油的盈利能力比中国石化强很多。但中国石化有营业收入1.2万亿元人民币如此大的基数,只要稍微提高一下毛利率,其营业利润就能增加很多,相应的每股收益也会增厚,再传导至其股票价格。
5:个人预计中国石化2008年的每股收益有0.38元,而2009年的每股收益会有0.7元以上,如果发 改委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那中国石化的每股收益还可能更高,而且每年的每股收益会成几何级数增长。相对应的,如果10倍的市盈率在目前的环境下是合理的,那中国石化的股价从2008年的每股收益上来看,3.8元会是它的一个强力支撑,但2008年马上结束了,2009年的业绩将恢复增长,所以跌到3.8元的可能性极低,在2009年的每股收益上来看,7元会是一个弱支撑。如果把目光再放远一点,2010年以后,中国石化在弱市的环境下,A股价格不会低于3.8元,而在7元以上的可能性非常大,大盘一旦走好,市场就会给出更高的市盈率,股价也会上涨,因此我建议目前可以逢低建仓,在3.8元-7元这个区间内战略建仓,持有至2010年以后。
写于11月6日
D. 求分析任意一支股票,应付证券作业,急!!!!!!
兴源过滤(sz300266) 值搏率:4.57
分析思路:
该股上市1年创历史最高价39.59元,基本面因素是什么?
创历史新低14.19元,又是什么缘故造成的呢?
现价15.76元所处区域的基本面与创历史最高价和最低价阶段的基本面又有什么变化呢?
现在买入值搏率有多高?持股者又该怎样操作?
1. 估计最坏情况:一旦发生,最大损失有多大?
2. 估计最好情况:向上的回报率有多高?
3. 估计发生的机会率?
4. 资金的时间成本?
5. 其他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基本面,技术面分析等)。
分析结果:
短线操作:值搏!值搏率=4.57
理性容忍度:下跌到15.16元左右,客观信心指数:估计上涨到18.5元左右。
操作策略:
1. 观望者,现价15.76元左右买入,15.16元止损,把向下的空间封死。当向上涨到18元则分批减仓,达到18.5元全部清仓。
2. 持股者,继续持股!当股价回到15.16元左右,成本价低于15.16元止盈,高于15.16元止损。当向上涨到18元则分批减仓,达到18.5元全部清仓。
补充说明:
①当价位到15.16元一定要坚决止损!因为向下的空间一旦扩大,您的股票就不值搏了。
②当盈利达到18.5元时一定要获利出局!因为您的投资目的已经实现了,剩余部分留给别人,再说,当股价上涨到一定的幅度,股票的值搏率可能发生变化,就不一定值搏了。
③考虑到时间成本及个股的活跃度,短线操作一般在5—20个交易日之内完成。
特别提示:
当前的值搏率是以现价15.76元买入为评估标的,如果在不同的价位买入,当前的值搏率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昨天或之前的值搏率不一定能适合您今天的操作。
我们建议:用即时的值搏率决策即时的操作,值搏率>2 买入,值搏率<1卖出。
E. 某只股票行情分析报告
朋友稍微添加一点财经网站的当日分析,再啰嗦一点应该可以搞定!~
上海建工(600170):机构扎堆增发 两月浮亏4800万元
6月3日,上海建工(600170)公布非公开增发股票结果,同时公布的还有发行后的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情况。
此次上海建工资产重组,公司以14.52元向其控股股东上海建工集团增发3.228亿股股份,资产重组交易完成后,建工集团对公司的持股比例将从发行前的56.41%上升至69.91%。
建工集团向上海建工注入了包括房地产、水泥深加工业务在内的12家公司的股权。资产主要为建工集团所拥有的与建筑承包施工、房地产、预拌混凝土及预制构件和建筑机械等核心业务相关的公司股权。按照业务性质可以分为建筑承包施工、建筑工业和房地产开发等三个业务板块。
重组完成后,上海建工主业将覆盖建工业务的上下游产业链,而建筑+地产的模式亦有利于公司不同业务之间的整合,业务结构更趋合理。
但上海建工资产重组方案叫好却不叫座。截至6月7日收盘,上海建工收报10.60元,按上海建工3月31日14.16元的收盘价计算,两个月左右股价跌幅已达25%。
在节节下挫的股价面前,包括诺德价值优势在内的押注上海建工重组的一众机构最终不幸失手。截至6月7日收盘,仅最近两个月以来,其浮亏已超过4800万元。
机构浮亏逾4800万元
与上海建工2010年一季报相比,在公司资产重组的示范效应下,机构在二级市场大举进行了增持。
据非公开增发股票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6月1日,基金累计持股高达1348.77万股。在4-5月短短两个月中,基金累计增持达618.41万股。而截至6月7日收盘,仅最近两个月以来,其浮亏已超过4800万元。
此前,在上海建工一季报中,诺德价值优势还未见踪影。但此次公布的股东名单上,已经成为上海建工的第二大股东,持有308.51万股。
一季报中排名第四的南方盛元红利则加仓139.51万股,排名升至第三。华夏沪深300虽然增持32万股,但排名从第三下滑至第五。基金天元也大举买入107.73万股,成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汇添富上证综指及易方达沪深300分别增持27.65万股和6.21万股排名第九和第十位。
此外,嘉实沪深300和博时裕富沪深300尽管小幅减持,但仍居流通股东第四和第七位。
不过,2010年一季报还现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第五位、持股105.21万股的全国社保基金六零二组合却选择了全身而退。
机构看好上海建工或与其未来两年业绩增长确定性大不无关系。重组前上海建工绝大部分利润均来自于建筑施工业务,本次建工集团注入的资产中包括两家生产预拌混凝土和预制构件的公司,权益净利润达1.4亿元;而房地产公司的净利润也达1.59亿,分别占上海建工重组后2009年净利润的19%和21%。
上海建工2009年的净资产和净利润分别为44.76亿和3.59亿,重组后备考净资产和净利润将分别增加73.2%和105.8%。
公司2009年新签合同金额531亿元,为董事会确定的年度目标的115%,较上年增长18%,而2010年公司计划新签合同530亿元。
公司过去两年受世博会的拉动,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今后几年可能难以维持之前的较快增速。但考虑到目前上海建工在手订单约700亿,为2009年营业收入的1.75倍,未来两年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业绩增厚不明显
不过,在天相投顾分析师王冬看来,公司股价在重组方案公布后市场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或在于,与房地产业务一同进入上市公司的其他资产盈利能力不佳,且占比较大。其基础公司和机械公司等资产盈利能力均差于重组前的上海建工,因而造成重组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幅度以及对每股收益的增厚作用均不明显。
"按照收入规模测算,重组后的上海建工将拥有集团公司约96.8%的业务,已缺乏进一步整合的想象空间。"王冬认为。
此外,王冬称,当前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以及世博会召开均会影响公司2010年的营业收入。
上海建工表示,上海市政府规定在世博会期间,上海城区将分层次对于在建工程实施停止施工或限制作业,预计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较2009年下降91297万元,降幅约为6%。
其中,公司建筑施工业务2008年毛利为87206万元,2009年、2010年预计毛利为98146万元和100323万元,分别较2008年增长12.55%和15.04%。
上海建工称,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2008年毛利为64562万元,2009年、2010年预计毛利为39186万元和48187万元,分别较2008年下降39.30%和25.36%,但预测毛利率分别较2008年毛利率增长16和25个百分点。
公司表示,2010年的房产开发收入预计与2009年持平。主要原因为2009年度及2010年度,建工房产无新楼盘推出计划,均以2008年度尾盘销售为主。
至于建筑工业业务,上海建工预测2010年度建筑工业业务收入比2008年增加10325万,增幅为2.04%,较2009年度下降68476万元,降幅约为11.69%,主要是世博工程及新开工程减少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建筑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同时劳务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王冬表示,公司综合毛利率自2002年以来连续走低,只是在原材料价格暴跌的2008年有短暂的小幅回升,目前公司净利润率已不足1%。
考虑到行业竞争激烈的格局短期内难有明显的改观,公司建筑业务毛利率回升空间将非常有限
F. 写一份证券投资分析报告,选定一只股票
贵州茅台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摘要:
2012 年贵州茅台一季度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38.8%和 48.9%,每股收益2.00 元。公司经过几年的蛰伏后,重新实现高速增长。在销售量增长12-15%,销售价格增长24-28%的预期下,预计2011 年全年的销售收入增长39.0%-47.2%之间;同时根据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增长35%左右,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5%的公司预算,预计净利润将同比增长53.2%。
未来五年的茅台,预计2015 年的销售收入和产量分别为2010 年的2.94 倍和1.23 倍。如果2011 年的收入增长保持在45%的水平,则2012 年-2015 年要实现19.4%的年复合增长才能实现销售目标。在2012 年和2013 年茅台酒销量增长18%和15%、产品价格年均增长10%的假设下,2012 年和2013 年的净利润分别增长30.5%和23.5%。
茅台的高速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省里提出:未来10 年中国白酒看贵州,公司提出:贵州白酒看茅台。省里拟在茅台打造立体交通,建公路、火车站及申请建茅台机场等。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1-2012 年实现每股收益为8.21元和10.71 元,对应的市盈率为25.8 倍和19.7 倍,略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11 年27.1 倍、12 年20.4 倍)。公司近三年的PE 水平在21.8 倍和36.02 倍之间,目前估值也处于合理水平。考虑到公司未来经营业绩较为明确且其在存货、预收账款以及营业税金附加等方面都有进一步提高盈利或估值的改善空间,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一、历史沿革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贵州茅台,证券代码:600519,注册资本:39325万元,法人代表:袁仁国)前身是中国贵州茅台酒厂,1997年成功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11月20日,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更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主发起人集团公司将其经评估确认后的生产经营性净资产24,830.63万元投入股份公司,按67.658%的比例折为16,800万股国有法人股,其他七家发起人全部以现金2,511.82万元方式出资,按相同折股比例共折为1,700万股。
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7150万股股份,其中新发6500万股,国有股减持650万股。发行后,公司的股本结构为:普通股25000万股,其中发起人持有17850万股,占总股本的71.4%;社会公众股7150万股,占28.6%。2001年8月27日,贵州茅台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该公司主导产品贵州茅台酒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率先走向世界的代表,1915年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是我国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近一个世纪以来,已先后14次荣获各种国际金奖,并蝉联历次国内名酒评比之冠,被公认为中国国酒。
母公司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暨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持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64.68%的股份)总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现有职工近4000人,年生产茅台酒5000吨,拥有资产总值15亿多元,固定资产11亿元,年利税近3亿元,年创汇1000万美元,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全国白酒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企业,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全国驰名商标第一名,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企业之一。
二、主业描述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贵州茅台酒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饮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与销售;防伪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本公司生产的贵州茅台酒是我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驰名中外。独特的风格、上乘的品质及国酒的地位,使茅台在多年的市场竞争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赢得了信誉。作为国内白酒市场唯一获“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研究中心颁发)及"有机食品"(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称号的天然优质白酒产品,贵州茅台酒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三、行业前景
茅台以产品稀缺性和国酒地位形成了强势高端酒品牌地位,今年重点推出的升级版"酱门经典"茅台王子酒,销售情况显着好于老版茅台王子酒。
预计茅台2011年营业收入将增长45%左右,增速创2008年以来新高,在2010年底茅台提价120元幅度24%超市场预期之后,今年市场环境具备显着超市场100元提价预期可能。作为高端白酒中基本面最好的公司,而且未来增长十分确定,给予300元作为其一年目标价(相比于15日收盘价203元,预期涨幅接近50%),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中价位酒和保健酒成为公司努力寻找的新增亮点。茅台以产品稀缺性和国酒地位形成了强势高端酒品牌地位,拍卖价迭创新高更是增加了茅台的投资属性和向奢侈品发展的可能性。由于公司高端价格持续拉升使得公司产品线在400-700元断档,为此重点打造己推出的水立方零售价600元,我们预计今年推出的汉酱零售价600元,将会丰富茅台的产品结构线。 低端产品结构升级,茅台王子酒领衔。由于茅台的低端产品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宾酒价位偏低,且包装和形象较为不统一,公司今年重点推出的升级版"酱门经典"茅台王子酒,从广告词和包装上重新打造,产品价格从100元档次提升至300元档次,定价低于竞品十年红花郎约25%,据终端了解销售情况显着好于老版茅台王子酒。
茅台快速发展的"十二五"值得期待。我们预计茅台2011年营业收入将增长45%左右,增速创2008年以来新高,而且收入预计在2015年完成至少400亿,相对于2010年116亿增长近240%。鉴于茅台的销售紧俏,以及未来五年的销量来自于前五年的产量,我们判断公司未来5年的增速维持在15%水平,并预计在2015年产能将突破4万吨。
出厂价在2011年底具备强烈提价预期。2011年初茅台提高出厂价120元至619元,团购价至779元,目前广东等部分地区茅台零售价已经开始从春节附近1398元向1800-2000元靠拢,我们预计在今年9月至明年春节期间,全国主要地区茅台零售价将向此区间靠拢,进而零售价与出厂价价差再创历史新高达190%-220%。在2010年底茅台提价120元幅度24%超市场预期之后,今年市场环境具备显着超市场100元提价预期可能。
四、技术分析
· 移动平均线(MA)
Moving Average是以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股价指数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
如图所示白色的5日均线将上穿黄色的10日均线形成黄金交叉;10日、20日60日移动平均线从上而下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上方移动,即为多头排列。预示股价将大幅上涨。
上升行情中,股价出现盘整,5日移动平均线与10日移动平均线纠缠在一起,当股价突破盘整区,5日、10日、20日60日移动平均线再次呈多头排列时为买入时机。
·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
MACD是Geral Appel 于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项利用短期(常用为12日)移动平均线与长期(常用为26日)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对买进、卖出时机作出研判的技术指标。
6月7日至13日当股价指数逐波下行,而DIF及MACD不是同步下降,而是逐波上升,与股价走势形成底背离,预示着股价即将上涨。
· 随机指标(KDJ)
KDJ由 George C.Lane 创制。它综合了动量观念、强弱指标及移动平均线的优点,用来度量股价脱离价格正常范围的变异程度。
白色的K值在50的水平,并且K值由下向上交叉黄色的D值,股价会产生较大的涨幅。
4.相对强弱指标(RSI)
RSI是由 Wells Wider 创制的一种通过特定时期内股价的变动情况计算市场买卖力量对比,来判断股票价格内部本质强弱、推测价格未来的变动方向的技术指标。
白色的短期RSI值由下向上交叉黄色的长期RSI值,为买入信号;RSI的两个连续峰顶连成一条直线,RSI已向上突破这条线,即为买入信号。
5.累积能量线(OBV)
OBV又称能量潮,是美国投资分析家 Joe.Granville 于1981年创立的,它的理论基础是"能量是因,股价是果",即股价的上升要依靠资金能量源源不断的输入才能完成,是从成交量变动趋势来分析股价转势的技术指标。
如上图,该股价格上升OBV也相应地上升,我们可以更相信当前的上升趋势。
五、投资建议
从公司财务状况来看,从年度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茅台具有很强的资金调配能力,各财务指标都显示出公司的财务环境可以给公司未来经营提供充足和稳健的资金支持。这有利于贵州茅台公司扩大战略选择的范围和战略实施良好完成,有利于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G. 请问。能麻烦你帮我写篇分析股票的论文么。2000个字左右,从基本面与技术面分析任意一只股票
我帮你先用基本面分析一下,海翔药业,这只股票:
公司列我国化学原料药企业销售收入100强的第26位,是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百强企业之一,在特色原料药生产企业中是一家中型企业。海翔药业也是研发能力很强的特色原料药生产企业,目标是发展成为进入国际规范市场的特色原料药和制剂企业。
海翔药业是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百强企业之一,在特色原料药生产企业中是一家中型企业。列我国化学原料药企业销售收入100强的第26位,海翔药业是研发能力很强的特色原料药生产企业,目标是发展成为进入国际规范市场的特色原料药和制剂企业。公司拥有许多国内第一的产品,克林霉素系列产量居国内第一,年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额70%;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的国内产量第一,60%以上产品出口;2-氯代烟酸的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50%以上;环丙乙炔、伏格列波糖、布帕伐醌在国内均具有技术和产量领先的优势。
过去三年里,公司的产品主要是销往海外市场,海翔药业主营业务增长势头良好: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保持在35%以上,而净利润增长率超过40%。抗生素类和抗病毒类产品作了大部分贡献:如抗生素类的盐酸克林霉素、氟苯尼考,抗病毒类的环丙乙炔增长都非常迅速;更具看点的是公司自主掌握核心工艺技术,已开始试生产4-AA。4-AA是所有碳青霉烯培南类抗生素产品关键共同中间体。培南类产品用途越来越广泛,临床效果明显,所以市场容量巨大。
预计5年内4-AA国际市场年需求量将达到300吨以上,全球年销售额将超过10亿元。公司从02年开始研发,03年拿出合格样品,04年投入中试并试销至今,公司以募集资金13673.6万元投资4-AA高技术产业化,新增产能4-AA60吨。分别以8929.7万元和5795.3万元投资氟苯尼考和伏格列波糖高技术产业化,新增产能氟苯尼考300吨和伏格列波糖100千克。全部达产后,年增销售收入约42700万元,年利润约11762.74万元。可见其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用技术分析海翔药业,这只股票:
1、今年上半年走势相对平稳,均线一直是多头排列,而且是按照40度左右的角度稳步上涨,K线全市小阳线,调整最多1天,而且还是小阴线,调整幅度不大于3%。
2、该股只又在1月末跟随着大盘进行了小幅的调整,在1月22日和25日两天出现了跌幅超过了5%的大阴线,5日和10日均线也随之向下运行,它调整8天后,在11月到12元之间K线构筑了个小平台。
3、在2月24日一根大涨幅超过6%的大阳线,宣布了再次启动的信号。然后股价沿着10日均线稳步上扬,均线也又变成了多头排列,40度角上扬。
4、在4月6日以几乎涨停的大阳线加速上涨,主力吹响了上攻的号角,只12个交易日股价就从14元涨到了19.59元。
5、然后主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用K线做了个M头,也叫双顶。
6、然后,主力挖了个散户坑,就是再往下砸了一下,把散户手的的筹码都震了出来,主力用小阴线和小阳线吸盘28天。
7、然后8月2号,一根涨停的大阳线启动,一举突破前期的最高点,也就是19.4元。
8、然后主力疯狂拉升,到9月末股票就涨到了30元以上。
9、最后到10月14日一根大阴线,直接跌破20日及30日均,该股开始下跌。至今该股仍然没有起稳迹象,股价在25元附近徘徊。
10、所以你看如果你懂技术,19元买的股票,不到2个月就能获利50%以上,这就是炒股的魅力。
好了,按我说的再加些你自己的语言,把作业交了吧。
H. 分析一只股票,500字以内。谢谢。
前段时间的分析,合适的话就拿去用.
我对中信证券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甚至还买过它,但最终还是把它换成了平安,为什么呢?
其实并不是中信不好,在中国现有的券商当中(不管是已经上市的,还是将要上市的),它在各项指标(总资产,净资产,营业额,净利润,经纪业务局哗,债券承销,项目保荐,自营业务…等)中都是名列前茅的,综合实力可以说是最强的,近期收购华厦基金,独资设立自已PE(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部门,尝试入股华尔街的着名投行贝尔斯登(但是失败了)…等动作也是它在努力将自已打造成世界一流投资银行,
但是将与世界知名的投行(高盛,雷曼兄弟,瑞银,美林)相比,无论是规模,业务范畴,盈利分布,产品创新,管判腊歼理经验等,还是相差很远,虽然它具有成为中国高盛的潜力,但到现在为止,只是一个规划,连趋形都还没有真正形成,它还要经历时间的考验,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强势的外资投行陆续进入,它将面临外资和内资同行的强烈挑战,如果最终能够坚持得住并能继续保持发展的话,到那时它将是一个很不错的投资标的.
在现阶段,中信仍然是一个周期性非常明显的公司,在牛市行情中,进攻性很强(比如06-07年),但在熊掘冲市中却也是疲态尽显(04-05年和08年初),投资这种公司,如果你对它没有深刻的了解和强烈的信心,是很能把握住的.如果你看好的是它未来10年会成为中国的高盛,那现阶段就可以放心买入,如果你有疑虑或只想做波段投机,那就别碰它,因为它的涨跌幅度是非常大的,你很难掌握主力资金的流向.
我认为它还不够稳,或者说是行业的龙头地位还不够牢固,所以我只是高度关注而没有持有它.
I. 帮忙分析一下贵州茅台这只股票,尽量的详细,要来交作业的!不少于500字,谢谢了
【分析一】:2013年三季报预收账款多出11.07 亿元。考虑预收账款剩余调节,实际前三季度收入增长15.95%,三季度单季度收入增长34.57%,但三季度收入增长主要与新开发经销商3000 吨有关。公司要完成全年20%的收入增长任务,压力仍然很重,而四季度开始公司业绩已没有提价贡献,完成全年任务的难度依然很大。
公司业绩主要受年份酒滞销影响。从市场经销商调研情况看,“飞天”茅台市场动销较好,很多经销商已完成今年指标。而目前年份酒滞销,过去年份酒销量占总销量比大约为3-5%,但销售额占比大约15%-20%。这部分缺口需要大量飞天茅台的销售来弥补,这是目前厂家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调高公司评级为“增持”。整体看市场形势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小,我们判断茅台未来的业绩增速预计在10%-15%。预测2013/14/15 年EPS 分别为13.85/15.77/17.97 元,对于当前股价PE 分别为10.42/9.15/8.02,调高公司评级为“增持”。
风险提示:政府三公消费控制更为严厉,高端白酒消费环境更为恶化
【分析二】:
201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6.24%,符合预期。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9.36亿元,同比增加10.06%;营业利润160.13亿元,同比增加9.03%;利润总额156.67亿元,同比增加7.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7亿元,同比增加6.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3.16亿元,同比增长7.85%,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92.45亿元,同比增长22.26%。
三季度收入利润同比增速显着改善。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08亿元,同比增加17.11%(Q2同比减少3.95%);营业利润56.15亿元,同比增加14.87%(Q2同比减少10.6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8.22亿元,同比增加11.62%(Q2同比减少9.23%)。三季度收入同比增加主要由于去年9月份主品牌53°飞天茅台提价所致,三季度利润增速小于收入增速主要是由于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大幅增加104%所致。整体看,三季度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速较二季度明显改善,但三季度增速仍然低于一季度增速。
前三季度ROE降低,盈利能力依然较高。由于前三季度提价效应仍在(2012年9月飞天茅台提价32%),公司毛利率提升1.6个百分点至93.43%。期间费用率11.69%,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5.3%,同比提升1.08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7.92%,同比提高1.46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1.56%,同比微降0.07个百分点。ROE30.45%,同比下滑6.6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期间费用率提高所致。总体来说,前三季度公司ROE为30.45%,盈利能力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但盈利能力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展望未来。近期公司新增了2000吨飞天茅台的市场供应量,新增的量计划通过新增经销商和销售渠道来消化。一方面,公司放开部分飞天茅台的经销权,鼓励销售其他高档酒的经销商代理飞天茅台;另一方面公司进军电商销售渠道,与酒仙网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由其代理贵州茅台全线产品;同时与贵州白酒交易所签订购销协议,向其销售200吨贵州茅台酒。虽然下半年在公司增加新的经销商和拓展新的销售渠道的推动下,公司的高档酒的出货量将有所上升,但白酒行业仍处于调整期,我们认为13年公司飞天茅台的销售仍将放缓。此外,公司下调系列酒汉酱和仁酒的终端价格(汉酱下降到399元,仁酒下降到299元),由于系列酒收入利润占比很小,降价对公司利润影响甚微。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测2013-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至143.97亿元、149.31亿元、181.44亿元,同比增长8.18%、3.71%、21.51%;对应EPS为13.87元、14.38元、17.48元,鉴于其目前的估值水平从长期来看仍处于较低水平,具有长期投资价值,我们仍然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飞天茅台销售低于预期,系列酒销售低于预期。
我给你两个版本哦。亲
J. 求一篇股票分析的论文,1500字,任选一只股票,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k线分析,形态分析,技术分析等)
股票分析涉及投资理财,具体来说就是需要了解一定的财经与经济学知识,对当前宏观经济有个整体把握之后,在写论文就比较好写了。如果有需要的话,愿意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