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身边炒股最牛的人是什么样的
我到目前为止见到过的真人,只有我上个老板,50万入市,炒到身价2000多万,房子车子全是股市赚的,纯正的价值投资者,持股周期平均3年,他真的是痴迷的价值投资者,一个年报要看2天,每天就是研究上市公司。
可能有的人会说2000万不是很多吧,但是这只是他内地股票账户的资金,港股的我不知道还有多少钱,但是这些钱全部都是炒股票赚的。
一开始他也是和大家一样,技术为主做了3年亏得自己都想放弃了,后面改做波段,但是持股周期还是短,错过了很多的大牛股。
我老板就和我说以前的A股,是下跌趋势,每年的成交量很小,但是每天就是无量的下跌,那个时候技术派,投机派死的太多了,就连价值投资者销户的都有很多。
现在国家比较重视股市,以前根本就没有这么多政策支持,跌就跌吧,喊喊口号就算维护了。
我问他你是怎么赚的钱,他原来也是亏得想哭, 后来就是靠持股 ,唯一能支持他拿住的理由就是公司的业绩,第一支赚大钱的股票是LSGB,拿了5年赚了7倍,第二支是TBGJ,拿了3年多,赚了7倍,这两支股票就让他赚了将近1000万。
我最佩服他的就是持股的时间,不是像别人根本不看,他是每天都看,就不动,怎么跌就是不卖,怎么涨也是不卖,因为他把公司的基本面研究透了,去上市公司调研,自己还去调查产品,然后自己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止盈,不到就是不动。
我觉得他的这种做法也不是很好,如果和你的目标差一点就开始向下了怎么办,适时的止盈可能更适合大多数人。
我的老板是一个很刻苦的人,每天研究公司的时间要超过7个小时,就是收盘后还要加7个小时的研究时间,持续10多年了,尤其出报表的时候,几乎都要看到凌晨2点多。
这个世界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尤其在股市这种地方,每个人成功肯定都会对股市有一种特殊的理解,在我们常人看来只要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拿来就行了,但是你能拿的住吗?每支股票启动的时间也就是3-6个月,但是前面很长时间的震荡没有几个人能耐得住寂寞的。
说到见过炒股最牛的人,真的是有。
以前一个同事,网易炒股大赛某届冠军,他的选股其实也和咱一样,只看裸K,然后一只只翻过去,只看K线图形,也不去看任何指标,而我还去画线找支撑阻力,找可画到整理图形的个股,其实也可以说他的做法和我大近相同,但他的盘感很强,只要是他选中的股,肯定会有较大的涨幅,经常打板,要嘛就是看长线, 去年华纺股份,今年初的数字认证,选到都可以涨一波 ,大家都是10多年的股龄经验了,我也问过他的选股方式,但所说的,我都懂,没啥区别,所区别就是他的 盘感实在太强了 ,可以说我选的股,走强不会少八成,但他选的股,不是几天后打板,就是可以做长线,这才叫厉害。
作为圈内人,从证券公司、私募到游资机构,见过的大师太多,高手如云,资金达100多亿,但他们的投资方式、思维逻辑基本一致。
因为该行业存在窗口指导和监管,这里很多不不方便透露太多。我来介绍下高手是怎么炒股的。
思维决定认知,认知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收入,这是股市法则。
认知,一件新事物的发生,我们该如何认识这个事物,是否有前景,是否具备价值,后期如何发展,需要顶层的思维逻辑,普通散户不可能想的那么周全,常常都是凭运气赚的钱凭本事亏回去。
高手炒股方法肯定不是技术分析,也不是基本面。全国300多个大游资均采用的是一套消息驱动的投机方式,注意是投机,不是投资。技术分析是操盘手,如何将1个亿买入一支股票同时不造成分时图的暴拉升,或者卖出1个亿如何不让股价出现大幅下跌,或者日间波动做差价,是操盘手的日常工作,准确的讲是一个操盘团队。资金可以改变指标的运行轨迹,画出散户想要的图形,技术分析的本质在于认识市场,而不是去预测市场,通过技术分析看到参与者的交易行为和市场情绪。基本面一般是公募基金采用的方法,典型的价值投资,财务报表,市盈率,行业估值水平,净利润等,机构一般会采用数学建模,例如阿尔法因子模型,程序自动交易。我们平时买的基金,例如兴全基金,嘉实,华夏,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等都是这类。
国内顶级大师的操作手法,一般买一支股是2000千万到2亿,操作周期以超短线为主,快进快出,比如今年2到3月份的行情,9月份的行情,持仓会达到60至100只股,其他时间空仓。
认识了市场后,接下来说方法。聪明的、高层次的投机者,都时刻保持着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市场环境变化了然于心。坚持不懈的努力,每日研究盘面基本12个小时,坚持十几年。
2015年6月,中央的政策是打击配资,恒生电子homs系统被违规处罚5个亿,是不是牛市终结?这需要逃顶吗?明显的信号,这是技术指标能看出来的?2018年,国家政策去杠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年走熊,聪明的资金的都没参与,全年的成交量日均1000亿不到,聪明的资金都在空仓,技术指标只能告诉你超跌然后进场,接着跌,背离完持续下跌,背离钝化,最后亏傻。
2019年国家大力发展5G,华为被美国加入限制名单,促进了自主可控、国产替代, 科技 板块崛起,一大批优秀企业订单量倍增。聪明的投资是怎么思考的,5G建设从5G基站,到5G手机大规模普及,到5G应用的落地,思路明确逻辑清晰。今年3月月份的PCB,基站建设,到硕贝德的手机天线,欧菲光的摄像头模组、京东方的OLED等等手机产业链爆发,到现在5G应用的实际运用,VR、云 游戏 ,超高清视频,从逻辑上贯穿了一整年的炒作行情。
房地产板块同样,从开始施工水泥钢材,到装修所需的化工,到入住后的家具家电,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逻辑思路明确,炒股自然不会踏空。
今年,特斯拉上海工厂计划2年的建设周期,结果8个月完工第二批Model3已经交付了,银行资金贷款速度快,供应足,手续一路绿灯放行,能不能察觉到什么?这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意志,通过引进特斯拉,国家要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 产业,过去的中国一直依赖进口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现在电动车时代,要实行弯道超车,我国不用研发发动机,直接做电动机,让发动机如同诺基亚一样成为 历史 ,丰富我国的供应链。埃隆马斯克称,到2020年底特斯拉零部件要全部实行国产化,是不是有一大批的 汽车 零部件制造商会腾飞?
所以政策市必须研究政策,顶级游资站的更高,看的更远,长期稳定的从市场盈利是有道理的。
现在还会有人去研究技术指标和公司的估值水平吗?
大家好!我是“借借技巧”,作为金融从业人员,我涉及股市已经近20年,这其中见过许多炒股者,有赚钱赚到害怕的,有亏损亏到不想活的。形形色色的炒股人当中,我最佩服一个人。 这个人,肯定不是我见过赚钱最多的人,但感觉他是“最牛”的。
如果说,一个人是炒股赢家,那么,我认为,必须有两个评判标准: 一是在股市中有赚到钱,二是钱赚得轻松。 下面,我来说说他是怎么轻松地在股市中赚钱的。
他是一个上班族,对于炒股赚钱,他不是一个贪心的人。因此,他不急于赢利。当他看到周边的人都对股市产生绝望的时候,他就会把身上的一整笔闲钱投入股市当中。平时,要是有一点闲钱,留足了消费的钱之后,也会购买股票。当大家都疯狂时,他却能很冷静地卖出股票,获得了结。
他这样做, 一方面是确保低位进仓,“择时”很对。另一方面,平时有点闲钱就购买股票,类似于基金定投的方式,因此能平滑成本,指数一上扬就赚钱了。
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投资股市真谛:心态平和,大道至简。他这种炒股,真让人感觉“很牛”, 不仅“牛”在赚钱,还“牛”在心态(有一颗平常心)。
不过,他这种“牛”,背后却是很严格的“执行力”。所以, 股市中的牛人,必须有很强的执行力。
最后,祝大家炒股既赢利,又赢得好心情!
看了你的文字说明,我觉得,你对你这个朋友并不真正了解。
首先,你说你见到的这个最厉害的人,炒股不看指标,我开始以为是搞价值投资的,因为价值投资做好了,一样很赚钱。后来看到说他自行炒股5年多,我就感到有问题了,自行炒股5年就能做得这么好,要么是天才,要么真是人中精品。最后,你说他每天抽出10个小时去琢磨去学习,我就更纳闷了,他这么多时间去学什么?既然他不用什么指标,他看什么?去闭门研究基本面?
在股市中炒股,要么做价值投资,要么技术分析,如果二者都没做好,想实现长期稳定盈利,那就是白日做梦!
价值投资,散户还是不要去考虑了,你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时间和精力实地去调研,更不可能对所有行业都了解,连机构的调研员都是行业性的。
技术分析对散户来说是最靠谱的,很多人每天花很多时间去做技术分析,能真正成为高手的人也不多
另外,想真正成为高手,实现长期稳定盈利,如果没有8-10年的学习和实战磨砺,很难实现,你这个朋友5年就这么牛X,我觉得他真是天才!
我身边炒股比较好的人,并且能一直坚持10多年有上的人,不多。这些人资金量已经很大了,他们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前期也是十分痛苦的,直到真正拥有了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开始也是以短线为主,之后逐渐做中线,中长线,到现在,基本上都是以中长线和长线持股为主,技术结合价值投资分析,很少做短线个股了。
在这里,我也奉劝散户股民,股市中炒股,技术分析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技术分析是万万不能的。就如同我们去打仗,有枪不一定就能打到敌人,但是没有枪是肯定打不到敌人而且可能会被敌人消灭的一个道理!
我是禅壹,专注股票投资,欢迎关注。
为什么很多顶级的股票投资者一般都不谈具体的投资交易细节?为什么很多顶级投资人谈吐之间,基本上都是理念,境界与格局?
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渡过了想表达具体观点的阶段了。
曾经,在某个炒股大会上,有人向一个着名投资人提问:请问,你为什么要交易多个行业,多个板块?
他说道:分散风险,累加收益。然后结束提问。
看似唐突,其实这是最有效率的回答。懂的人瞬间就懂。如果对方不懂,那么他不但要解释怎么分散的风险,又如何累加的收益,还要回答,单品种与多品种的优劣对比,还要讲解行情走势的特殊性和概率,甚至还会涉及到具体的交易方式…更关键的在于,提问者很可能根本无法理解。
就如同脱离了仓位和回撤,单独展示收益率一样。一套完整的体系,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环节单独拿出来讲,都有很大的逻辑漏洞。
所以,在大多时间内,关于交易体系单独某环节的争论都是毫无意义。
为了达成交易,将自己的理念强行的压缩成一种便于理解的说法,这是一种世故,一种妥协,但我觉得,这其中最深处,也隐藏着一丝孤独。
我们都想把最真实的东西,最直接的表述出来,不想把它压在心底,可是,如果最真实的东西表述的太简单,很多人却无法相信,更无法理解。
因为越是简单,需要洞见并取舍的东西就越复杂。
交易体系的每个环节都密不可分,每一个细节的制定,都包含着投资者本人的性格特点,心路历程,成长经历。每一个决定的背后,可能都包含了深刻的感悟和果决的取舍。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交易体系,但我们看不到他背后的经历。我们不知道他放弃了什么,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抉择,更不知道他怀揣着怎样的投资信仰。
顶级的投资人之所以会感到孤独,是因为,没有人知道,你一步一步走来,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生死磨练,才形成了如今的交易风格。
投资的世界里,或许会有你的同类,跟你的交易体系非常相似。但是,这套交易体系的背后,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世界。
因为投资交易是一个重塑自己的过程。经历痛苦,经历磨难,看透表象,洞见本质,体味自己的情绪变化,了解自己的人性弱点,将一切的经历,融入自己的交易理念,生成那套专属于你的交易体系。
就如市场的最新价,包含了不同的人,包含了不同的信息,包含了不同的人对不同信息的不同判断,包含了不同的下单时间和下单过程,包容所有,形成了这一个时间点的价格。
为什么是这个价格?没有人说的清楚。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价格的形成,独一无二。
很多人把寂寞当成了孤独,或许是因为他还没有进入过那种状态。
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是一种可以宽纳一切的精神状态。
所以,有人说:孤独是灵魂的散发,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
而股票期货业的顶级高手,也正是因为这些境界,变的更加孤独。
孤独的人自成世界、自成体系,独立思考。因为他知道,存在于脑海中的精神世界才是更大的舞台。
因为在那里,他可以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而我们人类一切思想的诞生,都源于此时此刻。
对于这个问题,我知道广大股民散户想看到什么答案,炒股的成功人士,其实就等同你在股票市场中赚到大钱的交易者,甚至很多人在股票市场实现了财富自由,不外乎是买车买房,宝马轻裘,快意人生罢了,可能也在各种媒体中有这样的宣传,屌丝逆袭的案例,用1000元获得了1000万,简直就是杠杆撬地球,这种案例实话实说有,但我身边没有。我身边更多的是炒股亏钱的例子,那真是花样百出,各有各的不同。但也有一些炒股比较成功的例子,但表现的都非常平稳。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专业的炒股人士,交易操作非常成型,而且具有很强的忍耐性,对于交易的把控也比较到位,这些年能够跟随市场,财富不知翻了多少倍,但每次见面基本上都是那个状态,也没见买什么好衣服,车还是自己开了多年的宝马5系,也没听说购置什么重要房产,吃饭的时候也不是说净挑大馆子,啥顺口吃啥,地摊都行,对于股票讨论的很少,甚至都很少说话,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也曾经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炒股相对成功的人士,为什么不愿意表达呢?
他曾经跟我说:在我们这些职业交易员里,基本都分成了两类,一种是善于表达,说的天花乱坠,逻辑理论一套一套,让你根本挑不出毛病,但实际操作就是差强人意,这种职业交易员基本都成为了宣传家或者是首席顾问,甚至有的人走上了各种各样的领导岗位。另一种是不善于言辞,甚至是一杠压不出一个屁,让他讲一个交易难于上青天,但打出交割单来让你惊讶。还有一种人,既能说又能做,内外兼修,就像我一样,是难得的极品。
这里做一点小自夸,但综合来说,炒股成功的人士并不是三头六臂,也是芸芸众生,都是过往罢了,不必过分神秘。
身边的最牛炒股之人!
一老兄2015年携数百万元入市,赚的稀里糊涂不明不白,得意忘形。好意相劝,见好就收,落袋为安。
其不以为然,自视股神,信心爆棚。为赚的更多,卖掉深圳三套房产,五倍配资满仓杀入……
近期再聚,观其垂头丧气,灰头土脸,关切问之,何故?
答曰:一言难尽,一败涂地,一无所有,两手空空,租房窝居,悔之晚矣!
无语……
国内有1.5亿股民,在这些人之中总有卧虎藏龙的存在,在我们的身边也会有个别炒股非常牛的人。你是不是也会羡慕他们的盈利,看着自己薄薄的盈利还真是眼红,但没有办法,有时候不是努力就可以达到,还要靠天分。
我以前还在证券公司的时候,遇到一个在证券公司上班的电工,因为那个时候股民基本都是在营业部交易,手机和电脑都还没有那么发达,所以电工是必备的,不然会影响到股民交易。
这个电工有点厉害,老营业部成立的时间比较早,所以电工师傅接触股票的时间也比较早,算是第一二代股民的代表。从看别人炒股,到自己炒股,再到自己学习技术分析,研究股票基本面,所有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不懈的努力。后来电工师傅已经成为了一位能够持续盈利的牛散,跟很多股民走得比较近,证券营业部希望他能帮拉业务。于是电工师傅领着电工的工资,干着投顾的工作,有时还在营业部的支持下给股民讲课,吸引了很多股民过着这边开户。即使在证券公司打佣金战的时候,由这位电工师傅拉过来的业务,佣金还要增加多几个点,看见电工师傅的炒股能力有多高。
我不知道他究竟在股市中赚了多少钱,他也从来不跟别人提起这个,只知道他全款买车买房的钱都是来自于股市。每个炒股很牛的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虽不知电工师傅的炒股方式是什么,但是我很佩服他的短线交易,十次有八九次都能正确。特别是他在追热点的时候,总感觉他有什么消息渠道,等到他买入之后,市场上的股价也跟着拉升起来,接着消息才在各大媒体公布。一个先于消息公布出手的牛散,即使股市牛短熊长,但是他的资金量从来没有停止增长。
也许,在股市中比他炒股更牛的比比皆是,但是从一个电工师傅到牛散的过程,都是他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有今天这番成绩,反正我认为他炒股已经非常牛了,你觉得呢?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专业的炒股人士,交易操作非常成型,而且具有很强的忍耐性,对于交易的把控也比较到位,这些年能够跟随市场,财富不知翻了多少倍,但每次见面基本上都是那个状态,也没见买什么好衣服,车还是自己开了多年的宝马5系,也没听说购置什么重要房产,吃饭的时候也不是说净挑大馆子,啥顺口吃啥,地摊都行,对于股票讨论的很少,甚至都很少说话,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㈡ 在股市中赚钱的人,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
在股市当中赚钱的人,他们大多数都是一些什么人呢?现在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人的家庭条件已经越来越好了,大家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条件的需求的同时,还会攒下一笔钱,通过这笔钱进理财投资,能够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现在的理财投资市场已经越来越多的人进驻了,但是想要在投资理财的市场上赚到钱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除非你运气好,否则我认为我们都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才能够投资理财市场上赚到钱。
投资理财市场上其实有非常多的投资产品都可以供我们选择,比如说股票,债券,基金,期货,黄金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资产配置比例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有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投资,虽然说股票的风险很大,但是相对来说,股票他是所有的投资理财产品当中获益最大的一种产品,很多投资者属于风险偏好者,也会倾向于选择这种投资方式。
㈢ 中国炒股最牛的人都有哪些
在国内炒股最厉害的应该是以下几位:
1、杨百万:原名杨怀定,人称“中国第一股民”。在1988年从事被市场忽略的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炽手可热风云人物,当时与其同时代的那批大户们现在只剩下杨百万一人还活跃于证券市场。
2、李小山:异常低调的股市超级大牛,曾任国内某大证券公司的第一操盘手。因为其过于低调,很多普股大众都不知有此高手。但是其名声在金融圈绝对赫赫有名。据中信证券的一个朋友说,由于公司高层意见不合,小山兄已离职单飞。现在靠自己在股市的摸爬滚打,身价已超过数十亿。其投资理论非常务实,应该是最接地气的投资高手了。
3、叶荣添:股市“叶荣添”,新浪博客名博主,山东创世纪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球最年轻的基金董事长,真名胡斌,1986年出生,曾就读于昆明学院。自2008年起,以1999年的TVB商战剧《创世纪》的主角“叶荣添”为名,预测股市行情。
4、李大霄:李大霄拥有深圳1号股东代码,也是最早参与投资股票的股民,在挂了将近五年的股民身份之后,大概从1997年开始,才正式进入东莞证券公司,成为一名股市研究者。从参与炒股到进入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研究,从证券“草根”到券商首席经济学家职位。
5、徐小明:主要吸引股民的地方就在于他提供的盘中同步分析精辟、准确。而截至2013年4月,徐小明的博客点击量高达21亿次以上,目前在新浪博客中高居第一,远远超过韩寒和徐静蕾的博客。他在博客中记录的盘中同步分析提示以及每天的操作策略,对热衷于股票的趋势炒作的股民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大盘见顶暴跌后的反弹,徐小明对反弹阻力位的预测和反弹见顶出逃时机的把握有着独到的见解。
还望采纳~
㈣ 通过购买基金挣钱的人多吗
通过购买基金挣钱的人其实还是比较多的,因为基金投资的风险是比较小的,在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之后,就可以直接把手中所持有的基金份额卖掉的。
对于一些投资老手来说,在基金行业当中赚钱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但是对于一些新手来说赚钱是非常困难的,70%的新手都有可能会赔钱的。投资购买之前必须要对行业进行了解,而且必须要拥有一定的知识。
每一年的行情都是不一样的。
每一年的行情其实都是不一样的,这和每一年的经济水平的发展是有关系的,如果经济发展的比较不错的话,那么说明整个市场是比较活跃的,赚钱也是比较容易的。在疫情期间我们都知道A股市场迎来了比较好的发展,在这一年很多人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都已经赚到了很多钱。
其实很多人在购买基金的时候,之所以会出现亏损的情况,就是因为追涨杀跌以及快速的进行买入和卖出。这其实是在投资的过程当中严格需要去避免的,因为这两种情况都是导致自己亏损的主要的原因,所以千万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㈤ 在股市中能赚钱的都是些什么人
第一种;大股东和创业高官们。他们创业时也就那么点本钱,后来公司上市因为市场给出估值原因,大股东们的身价就立马翻了几十倍。成本一股一块钱原始股,自然赚大了。他们是股市赚最多的群体了。
第二种:基金和券商、社保、境外机构投资者。千万别小瞧他们,股灾他们虽然也会亏损,但是他们长线投资者,全买一些质量比较好的公司。他们的收益状况类似大盘表现,但是大盘长久是慢慢抬高的。他们其实是赚钱的,社保还做到年均收益8%呢。
第三:一些精英私募和游资。这个群体大部分其实也是亏钱的,也就是传说中的庄家。庄家赢一两次容易经常赢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股市。
第四;2.5%的股民精英。这些人是真真正正的赚钱的,全是一帮人精。
㈥ 国内目前为止炒股最厉害的人是谁
中国前三名
1梁邦树
中国新生代90后超短线股神,高频365重仓超级短线交易法创始人。其超短线造诣可谓别开天地自创一家,乃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挑战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的发起人!2013年-2018年他连续5年蝉联新浪、网易、凤凰、叩富、多牛、财富赢家、资本魔方等多家知名网站举办的全国投资大赛冠军。从此赢得“超短线冠军收割机”的美誉!2012年年化收益率60%以上,2013年年化收益率80%以上,在不使用任何融资杠杆的情况下2014年-2015年实现年化收益率3200%以上,打破吉尼斯投资大赛世界纪录。2016-2018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100%以上。2018年梁邦树个人总投资收益超过2867倍以上。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138.9%,远远超过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20%,索罗斯的年化收益率30%。堪称,拳打沃伦巴菲特,脚踢乔治索罗斯;横扫天下无对手,空前绝后第一人!
2徐翔
提到短线不得不提到徐翔,1978年生,“私募一哥”。曾任上海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从营业部成名,到公开发行阳光私募产品,徐翔在创造一个又一个资本市场奇迹的同时始终保持神秘。1993年带着家里给的几万元入市。18岁放弃高考,专心投资股市。20世纪90年代后期,徐翔和几个以短线擅长的朋友被市场冠名“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投资风格彪悍。人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
3廖国沛
擅长短线,也是从小资金做起的典范。17年底,中国证监会开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佛山禅城人——42岁的廖国沛,罚没8149万余元。据悉,廖国沛控制本人等12人名下28个证券账户,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廖国沛操作15只股票,获利2700万多元。根据相关资料,廖国沛一直是股市散户中的风云人物,被称为“股市无影脚”。他1998年从广东工业大学毕业,后携18万元进入股市,经历近八年“黑夜中摸索”,截至2014年账户资产就已达到数亿元。江湖人称“佛山无影脚”。
其余的比如章建平、李旭东、林园、杨怀定之流多为二线高手不值一提了。
㈦ 那些靠股票发财的都是些什么人
我们通常说在股市中赚钱太难了,赚钱的比例大约是一赚二平七亏损。当然,这是几年牛熊轮回下来的平均数,可能牛市赚钱的比例很高,而熊市赚钱的比例就很低。像去年股市一路走熊,除了空仓者之后,在股市中赚钱的人就会很少。
让我们回顾一下A股市场这二三十年来,真正通过股市赚钱的还真不少,只是股民赚钱的比例并不高。所以,有些刚刚入市的投资者,高喊靠股票发财或者做一个职业股民,我都替他们捏一把汗,因为近三年来,就连券商的业绩都开始大滑坡,A股市场绝不是初来乍到者想象当中那么容易赚到钱。
那么,在A股中哪些人是靠股票发财的呢?第一类,就是股市刚刚建立时,发行老八股,当时叫做认购证,由于当时人们对认购上市公司股票的事不了解,大家都不敢购买。实在不行,还放到单位里面硬是摊派的。不过,当年就是中国第一批股民“敢为天下先”,买了这些老股票,最终财富翻了好几倍。一夜间,当年买认购证的人都发了财。
第五类,倡导价值投资。平时从来不看股票,也不频繁操作,只研究上市公司的质地,静静的等着股市价值投资跌出机会。而一旦股市跌到历史大底区域了,价值投资者就逢低买入,然后一直持有到下一轮牛市的顶部,切忌当中想要频繁做差价,最后等到股市大牛市即将结束,股民们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状态中。价值投资者就会激流勇退,把手中赚的几倍利润兑换成筹码退出股市。等到下一轮股市投资机会出现再做打算。这种操作手段就是巴菲特常用的办法。
想靠股票市场发财的人,应该想一下,你凭啥在股市中脱颖而出,你如何做到炒股稳赚不赔。研究了中国股市赚大钱的成功案例,我们发现,真正能在个股上赚钱的,要么是有能力操纵股价的,要么是有能力影响到该股价的,或者干脆在这只股票上市前就突击入股了。实在不行就做价值投资,熊市底部买入到牛市高位抛售。而整天在股市二级市场上拼杀,频繁交易的中小投资者,肯定是难逃多数亏损的宿命。
㈧ 最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是如何找到大牛股的
彼得.林奇是一富达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掌管基金期间复合收益率达28.9%。他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退休,也是保全了名声,功成身退。
彼得.林奇是如何寻找牛股的呢?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其实总结的很完整了。他虽然是机构投资者,但其实一直在教普通投资者发挥自己的特长去挖掘牛股,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他在书中告诉读者的第一条投资准则是: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他认为,任何一位普通业余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所选股票的投资回报就能超过华尔街投资专家的平均业绩水平,即使不能超过,起码也会同样出色。
彼得林奇早年做过球童,热爱 历史 ,大学时代做了一次草率的投资,研究生学习学院派金融学,未阅读格雷尔姆及费雪的着作,工作繁忙无暇阅读书籍。所以更相信实践出真知。
下面举个例子,林奇在1970年代早期做证券分析员时对纺织行业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参观全美的纺织工厂、计算公司销售毛利率、股票市盈率、研究经纱和纬纱的密度,作为专业投资者的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却没有发现L’eggs这只大牛股。
反而他的妻子作为消费者,却是在超市发现了这家优秀公司,因为L’eggs的生产商之前是在百货商店和专卖店销售产品,他的妻子提醒他留意生产L’eggs的公司,他才因此分析发现这个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大牛股,L’eggs最终成为全美最畅销的连裤袜,也是1970年代最赚钱的新产品之一。
总而言之,彼得林奇以调研为主,年报阅读、公司高管、分析师推荐、生活工作中接触、易于受忽视领域发掘为辅。
阅读年报,主要为近三年的年报,同时阅读分析师研报;调研以上市公司高管为主,以消费者及同行为佐证。以标的公司股东中是否有其他优秀投资机构为参考。
盘点全球最伟大的几位投资家,彼得·林奇定能占据一席。
他是很多人眼中财富的化身,《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将他誉为“股票投资领域的最成功者”。他曾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基金——麦哲伦基金的总经理,凭借杰出的投资才能,一手缔造出令整个华尔街叹为观止的投资业绩:在掌管麦哲伦基金13年(1977~1990年)时间里,该基金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暴涨至140亿美元,其投资配额表上的股票种类由起初的40种一路增加至1400种,并且在13年时间里年复合收益率高达29%,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有人将他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同迈克尔·乔丹对篮球的贡献相媲美,认为他们都是将投资或球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变成了一门艺术。虽然为了陪伴家人,彼得·林奇在1990年事业巅峰时期选择了急流勇退,但他并没有闲着,接连出版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等畅销书,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选股策略倾囊相授,这些着作也深刻影响了无数后来人。
这个“战胜华尔街”的男人是怎么做投资的?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1
彼得·林奇于1944年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富裕家庭,不幸的是他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从此全家人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为了替母亲分担压力,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正在读中学的彼得·林奇在熟人介绍下,在一家高尔夫球场做起了球童,沿着高尔夫球场四处奔跑,找到球就可以赚钱,这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不过在当时,小彼得·林奇一定不会想到,正是这段球童经历,彻底改变了自己今后的人生走向。
那家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很多都是当时一些大公司的董事长和股东,他们经常在打高尔夫球时吹嘘自己最近的成功投资,这就让彼得·林奇接受到了关于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即便后来顺利考入了波士顿学院,他也没有放弃球童的兼职工作,只为了能够继续汲取营养。不仅如此,大学期间的彼得·林奇还花大量时间专门研究了关于股票投资的课程,并重点学习了 历史 学、心理学、政治学等 社会 科学,甚至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学、宗教学和古希腊哲学,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投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林奇在大学二年级那年小试牛刀,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了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得益于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快速发展,不到两年时间,飞虎航空公司的股价从最初的7美元涨到了33美元),收获颇丰。
这笔投资的收益所得,不仅让彼得·林奇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坚定了他的投资信心和信念。于是在读研究生期间,彼得·林奇利用暑假在富达公司找到了一份实习——当时的富达公司被华尔街形容为“投资公司中的圣殿”,这也是彼得·林奇与富达公司结缘的开始。
进入公司,彼得·林奇幸运地被主管分派去做企业调研和报告撰写工作,具体负责对全国造纸业和出版业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彼得·林奇在完成学业、服完兵役之后,富达公司再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来担任一名企业与商品分析师。如鱼得水的彼得·林奇快速成长,三年之后就被任命为富达旗下麦哲伦基金的主管。
虽然拥有了绝对话语权,但受到美国股市大崩盘的影响,麦哲伦基金的经营正值低谷,规模仅有2000万美元,还不断面临赎回压力,而这也给彼得·林奇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凭借一系列漂亮的操作,不仅局面很快被扭转,彼得·林奇还将麦哲伦基金送上了登峰造极的位置,成为了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规模最大的资金,投资效益名列行业榜首。
华尔街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有人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主管的第一年投资1万美元,那么13年之后就能得到28万美元的回报,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巴菲特和索罗斯同期的投资表现,彼得·林奇这个“股票天使”也彻底引爆了整个投资界。
2
与巴菲特一样,彼得·林奇也是价值投资的拥护者。
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呈现出复利增长之势,而这也是彼得·林奇所崇尚的投资理念。
不同于巴菲特等着眼于实值股和成长股的长期投资家,彼得·林奇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大师。“现代派”的表现在于,不管是什么种类的股票,实值股、成长股抑或是绩优股,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买,一旦价格超过其价值就卖,如此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错过投资良机。
有人用 “须鲸捕食式”投资法 来形容彼得·林奇的投资风格:
对于其他人来说,像须鲸那样大面积“猎食”股票并不难,难的地方在于吃进去之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能力。而这也恰恰是彼得·林奇的高明之处,他特别善于挖掘公司的隐蔽性资产,并发现其潜在价值。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产业或者板块,哪怕是所谓“夕阳产业”,都可以从中找出潜在的投资目标,“女士的丝袜不见得比通讯卫星差”,只要公司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就可以购买,正应了那句话:“没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价位。”
进一步分析,“须鲸捕食式”投资法还揭示出彼得·林奇的另一个偏好,那就是 构建投资组合。
事实上,彼得·林奇从不将自己的投资局限于某一种股票或者某一个行业上,他想要的是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统性风险。如此一来,在投资组合中只要有一两家公司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股票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业绩。不过他也认为,完全的分散投资组合同样是不合理的,在他的分散投资中更多体现的是集中。他建议,投资时最好选择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中排名相对靠前的基金,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更为保险。“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具有某种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类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现,适用于股票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共同基金”。
彼得·林奇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尤为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 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 他认为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要比大公司容易,所以对应的股票配置比例也较高; 另一类则是业务简单的公司, 这与巴菲特的选股理念不谋而合,即业务简单的公司,恰恰就是最容易进行准确分析的公司,投资业绩“并非像奥运跳水比赛的方式来获得评分”。
这种组合分散的投资方式,对于当前国内的大众投资者来说,同样简单实用。
3
彼得·林奇又是如何选股的呢?
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他基于多年的分析经验将公司划分为六种类型: 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以及隐蔽资产型。 一旦投资者确定了某一特定行业中的一家公司作为潜在的投资对象,接下来就要确定这家公司属于这六种类型中的哪一种,进而制定对应的投资策略。
在彼得·林奇眼里,缓慢增长型公司几乎没有投资价值;稳定增长型公司值得保底持有,原因在于,这类股票能在经济低迷时期对投资组合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周期型公司则是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其前提在于投资者能够及时发现公司业务衰退或者繁荣的早期迹象。
能够在投资组合中真正承担赚钱重任的,是另外三类公司:
(1)快速增长型公司
这类公司是彼得·林奇最喜欢的股票类型之一,因为它们普遍“规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长性强、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他认为,如果投资者能够明智地选择,就会从中发现能够上涨10 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而对于规模小的投资组合,只需要寻找到一两只这类股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资组合的整体业绩水平。
彼得·林奇指出,快速增长型公司并不一定属于快速增长型行业,而且快速增长型公司在给投资者带来高收益的同时,往往也会存在较大的风险:比如规模较小的快速增长型公司增速放缓时,将会面临倒闭的风险;规模较大的快速增长型公司增速放缓时,将引发股票迅速贬值的风险。不过在彼得·林奇看来,只要能够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快速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就会一直是股市中的大赢家。
(2)困境反转型公司
这类公司既不属于缓慢增长型公司,也不是业务将会复苏的周期型公司,它们通常都有可能导致公司灭亡的致命伤。虽然很多投资者对这类公司信心不足,但很多人都没想到,危难之中往往也蕴藏着机会,就像克莱斯勒公司、福特公司、佩恩中央铁路公司以及其他许多公司,都证明了自己拥有“股价迅速收复失地”的能力。
投资困境反转型公司的好处在于,在所有类型的股票中,此类股票的涨跌与整个股票市场涨跌的关联程度最小。尽管有些公司没能做到“困境反转”以至于让投资者赔钱,但偶然几次的成功依然非常激动人心,并且总体来说,投资这类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非常丰厚。
(3)隐蔽资产型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拥有价值非同一般的资产,而这种资产只被极少数人发现,大众投资者却没有注意到,那么这样的公司就叫隐蔽资产型公司。彼得·林奇以佩恩中央铁路公司为例,认为这家公司“什么类型的隐蔽资产都有”:抵扣所得税的巨额亏损、现金、弗罗里达州大量的土地、其他地方的土地、西弗吉尼亚的煤矿、曼哈顿的航空权等等,非常值得购买。而实际上,这只股票后来涨了8倍。
当然,投资隐蔽资产型公司的前提,同样是要对拥有隐蔽资产的公司有着真实的了解,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隐蔽资产的真正价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彼得·林奇说过:“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无异于极大的鼓励。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快速增长型、困境反转型和隐蔽资产型三类公司固然收益不菲,可是它们的风险往往也相对较大,所以在做决策之前,一定要把功课做到位。
4
比起独到的投资理念和选股策略,彼得·林奇更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超出常人的勤奋。
纵观彼得·林奇的投资历程,你一定会发现,他做投资从来不靠市场预测,也不迷信技术分析,既不做期货期权交易,也不做空头买卖,更不会总是像股评家那样对股票市场高谈阔论。他的成功,几乎都是来自于实打实的调查研究,以及严谨周密的分析判断。
执掌麦哲伦基金期间,彼得·林奇以近乎疯狂的热情,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为了寻找投资机会,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出行16万公里的路程进行实地考察,甚至陪家人出国 旅游 也去那些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常常是到了地方,妻子去逛景点,他去公司调研;此外,他每年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交谈,即便是没在阅读或者访谈,他也会花几个小时不停地打电话……
可以说,整个投资界几乎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的涉猎范围更广,而这也再度印证了他一贯的投资理念—— 必须要对准备投资的公司有周全的理解。
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普通投资者呢?
然而放眼当下,绝大多数人在选股时根本不会对股票背后的公司进行如此细致详尽的分析,他们很可能只是看到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在买股票,听到了网上不少“股神”或是“KOL”的召唤,感受到了整个股市行情的火热,就不由自主地成为了跟风者,看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即便是花了时间去选股,所投入的精力也往往“不如购买一台微波炉的时间多”。如此一来,结果很可能就是赚少亏多,或者干脆就像赌徒一般在股市里碰运气。
此时再来看彼得·林奇为了发掘一家好的公司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而以下两则轶事,同样能够说明问题:
“多辛苦一点,你将会得到丰厚的报偿。”或许,这才是彼得·林奇与其他投资大师们如此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昨天在回复《彼得·林奇是怎样选股票的?( https://wukong.toutiao.com/answer/7016335548894019876/ )》的最后提到,光从数据上看的话,彼得·林奇确实很喜欢分散投资,而且股票换手率很快,是当时美国市场平均换手率的3倍。但是,如果你把数据仔细进行细致的拆解,就会发现他的分散策略可不是那种平均主义的分散。他主持的基金金额非常大,所以他把自己的所有资金分成两个池子,90%和10% —— 90%的资金是放在最多几十个重仓股上面,这一部分资金,他并没有经常换手,持仓是非常非常稳定的。另外10%的资金,放在几百只他在调研中发觉的“可能的潜力股”上。那么这个10%的资金池,其实相当于一个“人才库”,便于他进行长期的观察。过了几个月、几个季度,如果这里面有一些股票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换一批新血进来,然后再经过一长段的检验,如果某些股票稳定了,就可能会进入重仓股。
就再借用香帅在得到上《投资大师顶级智慧五:彼得·林奇——像正常人一样投资》中的部分内容,再接着谈。
所以你看,这样的分散投资,其实相当于一种皇帝选秀似的分散——小池子是大面积“选秀”,真正到稳定的“嫔妃”级别,得经过重重考验。所以这种有限的分散就既保证了他的投资的稳定性,又保证了他的投资风险可以进行有效的对冲。
三、逆向选股
彼得·林奇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选股策略,叫做逆向选股。彼得·林奇不喜欢那些太热的行业,比如在当时的 科技 、医疗行业,原因是他觉得这些行业都有估值过高的风险,而且因为一个行业在上行的时候,想进入的竞争者会特别地多。竞争者一多,一个企业就很难赚钱。所以,他反而会偏好一些低迷行业的领头羊。因为在低迷行业中,弱者更容易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场份额会随之扩大,反而赚钱。
比如说白色家电企业,在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绝对是一个下行的行业,而当时的计算机是一个上行行业。他却不选这种计算机股,反其道行之,选择了几个优秀的白色家电行业的企业进行重仓,然后在中短期的时候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率。
香帅认为这一点,对我们中国的投资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市场大,收入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所以一个产业在这里是下行的,在另外一个区域未必是下行的。也就是说,产业和行业转移的空间很大,所以看似下行的行业,未必不是赚钱的行业。
四、彼得·林奇对投资的看法
你会发现,彼得·林奇的这三个原则,即蜡笔原则、有限分散原则和逆向选股原则,都是非常实用,非常有启发性的,都是普通投资者可以拿来用的原则。
这也就回到了彼得·林奇对投资的根本看法——投资是一门艺术加科学再乘经验的学科。
艺术的意思就是不能死板地静态分析,当时有很多人对量化分析太过迷恋,总是想回去搞一个模型,就陷入了静态分析的框架里面。但是,没有这种科学精神也不行,搞投资也不是什么天马行空的印象派做法,以为投资真的可以像大猩猩选股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基本面的分析读是必不可少的。投资是一个非常实践性的行业,不是说你坐在这儿看两本书,然后背下两条原则,你就真的成为投资大师了。所谓的大师,都是不断地淬炼自己而形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投资是艺术加科学再乘经验的一门学科。
这句话对我们普通投资者也是非常适用的,我们要学习金融知识,但是不要静态、固化地去理解知识,而且一定要自己动手,不断地实践,这样才可能在投资上取得真正好的成绩。
总结,彼得·林奇的投资经验分为三条原则: 1.蜡笔理论。要投资那些直观的,我们可以理解的企业。 2.有限分散。不能无目的地平均主义分散,而是把重头的资金集中在那些你真正有把握的投资上。选择一些可能的潜力股,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验,看它们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重仓标的。 3.逆向选股。有的时候不一定要去追高,反而在低迷的行业里面选取龙头股,可能是赚钱的机会。
㈨ 有没有长期是靠股票,或炒基金过生活的人呢
肯定有,我身边就有全职炒股的人,靠炒股过生活。这个人就是我同学,我们同样是2007年一起入市炒股的,但他自从2010年开始选择全职炒股,已经全职炒股十年有余了。
他个人就是宅家男,可以天天不出门的那种,反正在家能呆得住,根本没有什么朋友的,每天都是宅家陪老婆和女儿,但由于他的坚持炒股,坚持下来就是已经成功了,最起码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靠投资股转债,不炒股专门研究股转债的投资,虽然前期投资者失败的概率大,坚持十年八年之后,总结了很多经验,最终还是走向成功的。
因此可以肯定,现实生活中绝对会有不少人全职炒股,全职投资基金来生活的,这些全职投资的才是真正金融市场的高手。类似我自己,我只能算半个职业股民,平时炒炒股,每天也是做做自媒体,反正都是以自由职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