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千股千评 > 印度股票发行条件

印度股票发行条件

发布时间:2022-04-02 04:25:17

⑴ 印度虽然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为什么股市很强大

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还是很快的,虽然在总量上远远少于中国,但是它的年均增速让它跻身进了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发展最快的国家的行列。而且在股票上,印度股市新股的发行价格与中国的新股相比较为适中,能够反映一个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此,印度股市基本上能反映出其经济面的基本情况,成为这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总的来说,印度的股市一开始就是按照成熟的国际标准来建立的,它的优势就是资金进出自由,做空机制也完善。而且印度的经济结构也有它本身的特点,印度GDP的主体就是消费,也就是说,印度靠着消费推动了内需市场的增长,这可以看出印度的人民会把闲钱投入到股市或银行中,这就使印度的股市发展壮大了。

⑵ 世界上第一次发行股票的国家是

17世纪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是全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股票。
荷兰海运业的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的高额利润与巨大风险,产生对能分散投资风险的迫切需求。
1602年,专事荷兰与亚洲贸易的“东印度公司”,发行650万荷兰盾的股票,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其运作方式、巨大深远影响,具备现代股份公司的主要特征(只在是否偿还股本上略有不同)。

⑶ 有谁知道印度的投资政策是什么样的吗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济改革以来,印度政府修改有关工业政策,简化政府审批手续,削减对外国投资的诸多限制,以吸引外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近年来,印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与中国相比,差距还很大。据统计,2001至2002年度(印度财政年度为当年4月到次年3月)印度实际吸收外国直接投资61.3亿美元,2002至2003年度为46.6亿美元*。为实现“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8%(九五期间仅为5.35%)的目标,印度计划2002至2007年间年均吸收外国直接投资75亿美元。

《1999年外汇管理法》(FEMA)和《1991年工业政策》是印度外国投资指导性法规。以后根据《外汇管理法》制定了《外汇管理(外国人转让或发行股票)规定》。税收和合资企业管理仍沿用《1961年印度所得税法》和《1956年印度公司法》。相关政策和审批程序可到储备银行网站(http://www.rbi.org.in)和商工部工业政策和促进司工业援助处网站(http://dipp.nic.in)上查询。

⑷ 印度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有没有

港交所2015年 11月 16 日刊发指南,新增印度为获接纳的海外司法地区。根据印度法例,印度公司一般只可以预托证券的形式在印度境外上市。因此,寻求在港上市的印度公司只可申请其预托证券在主板上市,创业板现时不接受预托证券上市。截至16日,港交所尚未有印度注册的公司上市。

⑸ 股票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

世界上最早的股票以及股票的作用【股票的诞生】

大约在1600年,仅荷兰一个国家的商船数量就相当于英、法两商船数量的总和。这表明当时荷兰的海运业是多么的繁荣。
后来,尤其是到了17世纪,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他们用我身后的这些船,继续荷兰和亚洲之间的贸易。
荷兰的船队把别国市场上缺少的东西运过去,再把本国市场缺少的东西运回来,这其中的利润是十分可观的。但是,仅仅凭着一叶轻舟,要在海上航行数万公里,无论前面的利润有多么可观,那些出没无常的狂风巨浪即给远航的贸易带来无法回避的巨大风险。

因为航海风险很大,可能随时会出现风暴、海难、疾病等情况,饮食条件又非常的糟糕,这些因素使得水手的生活非常艰苦,一旦船只出事,不光是货物化为泡影,甚至连水手的性命都保不住了。

远航带来的超额利润是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而获取它所必须承担的巨大风险又是所有人无法逃避的,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又能够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呢?

于是,股份制的公司、股票以及股票市场就在人们这种分散投资的需求中诞生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
股票市场有助于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且可以分担投资风险,我们知道投资项目往往都是有风险的,而许多投资者共同来投资,就可以让第一个人只分担很小的一部分的风险,而不用独自去承担所有的投资风险。

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这里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今天,在这里的人们还可以看到大量有关早期股票市场的文物。而在这些文物当中,最具吸引力的莫过于这张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了。

荷兰交易所博物馆馆长夏洛特C.M.卡罗斯
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一张荷兰东印度公司股票,印制于1606年。当时这位阿姆斯特丹市民购买的50荷兰盾的股票。在这张股票里面写着,这位阿姆斯特丹市民几年以后,也就是1611年,他能够得到的回报是255荷兰盾。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它发行了当时价值650万荷兰盾的股票,它在荷兰的6个海港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当然就是阿姆斯特丹了,在这里发行的股票数量占总数的50%以上。当时,几乎每一个荷兰人都去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甚至包括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佣人。

荷兰中央银行行长威林克
追朔到17世纪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决定发行的股票是全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股票。
他们基本上是以这种方式运作的:即将公司的资本分成若干股,每个人都可以持有公司的股份,公司给予持股者有公司台头的证明,凭这种持股证明可以参与利润分配。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此进入了繁荣的时代。

在阐述资本市场各种说法不一的历史文献中,人们几乎无法搞清股票到底是在什么时间、被什么人所发明出来的。但是,今天人们所能见到的历史最早的股票,就是这张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这张股票让荷兰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辉煌。到了17世纪中期,荷兰的经济规模雄居全球之首,其商船总数是英国的10倍,占世界总量的3/4,同时也为荷兰赢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称谓。

⑹ 印度短期国债比例是多少

印度金融体系改革的特点

印度第一代改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金融改革是从1991年到1997年进行的,主要的改革包括利率自由化、政策性银行贷款改革以及减少政府对银行的干涉。第二阶段改革从1998年一直到现在,内容包括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企业治理改革,改善银行的综合服务水平,风险管理以及保险和养老金体系改革。

印度1991年宣布的改革对银行体系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此次银行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资源和有效地分配贷款。改革第一阶段采取了下列措施: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扩大银行开放度,加大对外投资;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允许私营企业进入银行业,加强行业竞争;制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行业透明度;加强政策的传导性。经过一系列改革,银行降低了不良资产率,提高了运转效率,增加了活力与实力,减少了经营成本,提高了利润率。

印度金融市场改革的重点是放松管制,加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1991年以来,印度股票市场改革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和透明度。主要措施包括:

放松股票发行市场管制。1992年印度废除了《资本发行控制法案(1947)》,企业在相关监管规则的指导下,有权获得市场筹资机会。计划发行股票的公司不需要事先经过政府的批准,在取得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发放的批文后便可发行证券。1995年,印度在新股发行定价方面又实行入标定价法,从而提高了股票发行的效率。

在流通市场上注重拓宽市场基础,提高市场流动性,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改革以来,印度股票市场投资者范围扩大,金融工具创新活跃。1992年印度允许外国机构投资者(FII)在股票市场投资,后者如今已经成为印度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共同基金尤其是私营性质的共同基金如今已成为另一种活跃的机构投资者。印度股票市场实行涨跌停限制制度,以控制股票市场价格过度波动。印度政府还为小公司建立了场外交易市场;允许公共设施和市政公司在股市上发行债务证券;规定发行股票的最大可交易数不超过100股。

扩大股票市场开放。1992年?印度政府允许印度公司通过可转换债券向外国投资者发行股权证券,使外商可以直接投资印度的公司证券,这表明印度的证券市场开始对外开放。1996年已经有6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进入印度股票市场,这些外商企业所购买的证券总量达到26亿美元。同时,印度还拓宽印度公司的国际融资渠道,相关的金融工具包括美国存托凭证?ADRs?、全球存托凭证(GDRs)、外币转换债券以及对外商业借款等。国际融资渠道的通畅使印度国内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更为密切,有利于提高国内市场的流动性,减少市场间的套利机会,提高国内市场效率。

在1991年金融改革之前,印度国债市场非常落后,缺乏有效的市场规则以及其他基本制度安排。国债市场实质上是印度储备银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一种途径。印度储备银行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而是通过股票经纪公司开展业务。金融机构受制于法定要求而参与国债市场。由于市场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加之国债市场获利甚微,印度国债市场一直规模较小,交易平淡。1991年以来,印度对其国债市场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主要包括:通过拍卖方式确定政府证券利率,取消行政管理利率;逐步解除通过发行国库券而使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自动机制;引进一级交易商(PD)作为政府证券市场的做市商;建立券款交付(DvP)结算系统,提高政府证券交易的透明度。

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改变了印度国债市场的落后状况,为印度国债市场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投资者范围扩大,非银行机构参与其中,储备银行在发行市场的参与程度降低,零息债券利率变动与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财政赤字货币化机制被阻断,国债市场逐渐成为货币政策传导中枢。国债市场在制度建设、风险管理、清算和结算,以及提高国债管理的透明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印度国债市场改革成绩斐然。

印度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

印度的金融改革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激进的改革也是可行的。印度国家股票交易所(NSE)的关键人物在金融领域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而不是增量式的改革,为印度金融体系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印度个人和印度公司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并且逐渐成为了印度股市的主导力量。股市激进式改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建立了印度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BI)和国家股票交易所(NSE)等新机构。从印度改革的经验可以知道,这些新机构才可能更具有观察和施压的独立性。如印度储备银行和印度国家清算公司是债券市场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推动者。NMCE、NCDEX、MCX和印度清算有限公司等新机构已经成为引导其他保守市场进行创新的重要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激进改革的实施没有财政部和印度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BI)的政策支持的话,也不可能实现。加强证券市场的竞争必须增强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印度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BI)作为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其成立是证券市场改革的关键。标志着金融体系的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其制度特征是:SEBI是证券市场中的监管机构。SEBI并不负责提供服务,它仅仅是监管服务的提供者。SEBI并没有内生出一个由公共机构权利管辖的行业。SEBI的职员全是新近招聘的,因此它能够进行更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印度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BI)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信息披露和竞争政策。在交易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SEBI建立了一个机构间进行竞争的框架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家庭储蓄的资金参与投机活动从而使股票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正是这种家庭部门的直接参与,降低了机构对市场的控制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理性投机者的交易活动对于监察像操纵市场这类违规行为是相当有效的。如果交易屏幕上显示的价格太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买者就会涌入市场,反之亦然。这样,大量的市场参与者的参与活动保证了市场运行的效率。

⑺ 怎样投资印度股市

到印度开户显然不太现实,但是现在国内也没有公司提供印度股票交易服务。
所以比较现实的方法是通过美股券商交易在美国上市的印度基金,这种基金叫作ETF,一般都是按照股票指数的成分股去持有股票,股票指数上涨,ETF也是跟着上涨的。美国的交易所就有很多投资全球的ETF,比如投资印度的有这些ETF:iShares安硕MSCI印度ETF、iShares安硕印度50ETF、印度ETF-PowerShares、iShares安硕MSCI印度小盘股ETF;甚至还有直接可以3倍做多ETF——Direxion每日印度看多3倍股票ETF。那么,在国内怎么交易这些美股ETF呢?其实很简单,下载富途牛牛APP就可以了。

⑻ 印度采取的对外贸易保护政策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5.2%,工业增长率为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53.5%,较第一季度的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 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印度的第一能源, 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但是电力供应仍然很紧张,目前印度正在寻求开发以甘蔗渣为原料发电,进一步补充传统煤炭发电的供不应求。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 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 其中食糖, 茶叶和纺织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整个工业的发展, 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工业。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从总体上看,印度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门类比较齐全,煤储量近2000亿吨,是世界重要产煤国之一。近年来能源工业发展较快,可由于缺少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因此总是摘不掉“能源短缺”的帽子。有调查显示,印度石油资源匮乏,可开采量不足8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再开采20年。天然气储量不到7000亿立方米,也只能维系20多年的开采量,而且天然气生产中喷发浪费严重,效率不高。

②医药工业和纺织业——印度制造业的两个亮点。

印度是非专利药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印度的药品占全球药品销售量的8%,排第四名,是世界第五大散装药生产国。印度的医药工业有2万个实验室,医药市场规模为53亿欧元,其中最大的医药企业Glaxo SKB 占有5.7%的市场份额。

纺织业是印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行业,其产出占GDP的6%左右,吸收了3500万人就业。

③耐用消费品市场、机械及部件市场——现状不乐观但发展潜力大。

虽然印度国内拥有一个由3亿中产阶级构成的稳定的消费市场,但消费热潮并没有启动,大多数耐用消费品构成买方市场,供大于求。印度的机械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重载设备、食品加工、塑料加工纺织和珠宝加工的机械长期依赖进口。但是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可以推动以建筑机械为主的机械及部件市场的发展。

(3)第三产业现状: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推动力。

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和发展民族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不密切。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

① 计,中国输待外资的开放态度已经取得了突破。信息服务部门——软件业异军突起,实力雄厚。

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就颁布了扶持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政策,1991/92年度至2001/02年度的关键十一年之间,印度软件业的年均增长率达45%,2004年这一数字达到了50%。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软件超级大国”,目前有软件及服务企业近3000家,从业者超过50万人,其前十家软件及服务企业的人员规模多在万人以上,最大的企业已逼近4万人。企业盈利均在20%以上。班加罗尔、海得拉巴和马得拉斯市形成了印度软件基地的“金三角”。

②资本金融服务部门——开放的金融环境形成了较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

③旅游服务部门——有望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心。

印度旅游业在2004年接待外国游客达337万人,比2003年增长23.5%,旅游外汇收入为4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1%。虽然印度受到印度洋海啸影响但并没有影响到印度的“旅游热”,预测到2025年印度有望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中心。

④公共服务部门——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 “硬件”、“软件”一齐抓。

为弥补基础设施滞后的缺憾,印度政府制定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2010年,至少投入170亿美元用于提高国内道路、机场和港口水平,鼓励外资或私人财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为了解决印度能源危机,政府积极寻求与沙特、伊朗、俄罗斯等国的能源项目合作,计划在2015年前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的油气项目。

教育方面加大经费投入,普及八年初等教育,重视培养和保护高素质科技人才,鼓励外流人才回归。医疗卫生方面,通过建立三级医保网络(保健站-初级保健中心-社区保健中心)改善饮水供应等措施,促进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印度对外经济状况

1.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情况——贸易逆差、外资利用率低

(1)对外贸易方面

尽管印度卢比对美元持续升值, 2004-2005财年前9个月印度出口53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23%。印度本财年的出口目标是比去年增长16%。印度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阿拉伯、中国、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法国,主要进口国家为中国、美国、比利时、瑞士、澳大利亚、阿拉伯、英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纺织品、宝石及珠宝、化工产品、石化产品、农渔产品、皮质品、电子产品及地毯等,主要进口产品则有原油、黄金、宝石、钢铁、化学产品、机械及电子产品。

(2)外商投资方面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自1992年至2004年1月止,印度政府核准的外商投资金额近783亿美元,主要投资国家为美国、瑞士、英国、日本、德国、荷兰和阿曼等,主要投资领域有石油、电力、冶金、食品加工、电讯和饭店旅游业等。但是资金实际利用率只有40%。日前,印度政府进一步提高海外企业对印度本地移动电话公司的投资上限,从49%突破到了74%,表明印度政府对待外资的开放态度已经取得了突破。印度是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国家,国内许多领域,尤其是在大多数基础设施领域面临投资不足问题,预计下一步印度会有更广阔的领域进一步放开。
对外投资方面,按照印度储备银行公布的数字,印度2003-2004财年对外投资增加了15亿美元,总投资额达到66亿美元。

2 中印贸易情况——中方逆差,但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

近10年来,中印贸易发展较快,印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石油、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等。从印度进口商品主要有铁矿砂、铬矿石等。1992年中印边境贸易恢复,以易货为主,每年边贸额约500万元人民币。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3年中国同印度贸易总额为75.9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3.6%,其中中方出口额为33.44亿美元,进口额为45.51亿美元。2004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36亿美元。据印方统计,中国出口到印度的商品总额在2002—2003年度印度进口额中,已跃居第3位,仅次于美国及比利时。同期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额也已位于第6位,仅在美国、阿联酋、英国、中国香港和德国之后。从中印双方经贸地位的提升可以预测两国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

二、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

同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与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与相异之处。50年前,两国都是比较的落后的农业国家,进入21世纪初,两国都取了长足进步,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根本的变化。

(一)经济发展模式:“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

中国当年学的是东亚“四小”模式,通过引进外资,建立强大的、能给为数众多的农业人口提供工作的工业部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粗放式增长。因此,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工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工厂”。

而印度则相反,它重视的是服务业。印度的服务行业在GDP占50%以上,而工业和农业则分别只占26%和22.8%。印度想成为“世界办公室”。印度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劳动起家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是以制造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第一波”,那么,21世纪初期将迎来以服务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的“第二波”。中国在“第一波”中占尽优势,印度则在“第二波”中显示出对中国的压倒优势。例如,2003年有2万美国人的税表财会统计是在印度完成的。2004年有20万个税表被送到印度作财会统计。

印度之所以走了一条与中国不同的道路,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印度对外开放时间较晚,直到1991年才真正开放,而此时与开放初的中国大不一样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初露端倪。

2. 印度精英教育为印度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印度虽然文盲的比例较高,但它却是一个人才大国。印度政府对高等教育非常重视,从而确立了它世界第二人才大国的地位。印度的大学为印度培养了数量仅次于美国的讲英语的科技人才库。依靠这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印度的高科技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美、英等国科技人才中印度人的比例相当高。

3. 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对发展工业起了阻碍作用。印度公路、铁路、港口、航空、通讯发展滞后,问题重重;印度的电力供应不足,国内能源分布不均,印度贮藏的石油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煤大多分布在东南部,运输压力大。

4.印度可耕地面积世界第二,灌溉面积则高居世界之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如中国紧迫。

(二)对外经济战略:

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印度从独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型”政策以保护和发展民族产业,与外界的联系不密切;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并重的贸易政策;从9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印度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由于印度长期实行保护国内市场的内向型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对国内市场实行高度保护(由于频繁实施反倾销调查,2001年印度被世界银行认定为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导致印度进出口贸易发展缓慢,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外贸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很低,最终影响了印度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则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就致力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在东南沿海实行了外向型经济。
2004年,印度的双向贸易总额只有150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年份额不到1%,而到2003年,中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份额是5.8%,在世界进口中所占份额是5.3%。2004年,双向贸易增长36%,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三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贸易额与GDP之增长70%以上。而印度的贸易额与GDP之比只增长23%。

在吸引外资方面,与印度相比,中国在股权、投资领域、税收等方面政策优惠得多。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比印度相对要大一些。印度由于民族、教派矛盾复杂、政局动荡、议会反对党力量强大、非政府组织影响大,制约了政府的利用外资政策。目前,印度的外资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20世纪90年代,印度曾严格限制外资进入,而现在,印度政府加大了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印度仿照中国,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约20个经济特区,招商引资。

近年来,有一些跨国企业工厂转移到了印度,印度成为了不少大公司的研发中心。印度的优势得到了凸现。

1. 人才优势。不仅是大量的讲英语的科技人才,而且包括大量的管理人才。

2. 法律制度优势。印度的国家机器和法律体系在发展中国家显得相对比较健全、稳定,法律制度比较完善。

在与世界主要大国、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区域经济组织的联系上,1997年,印度对APEC21国的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48.0%,依次为欧盟15国(24.7%),北美自由贸易区(20.3%),环印度洋地区合作组织18国(18.9%),海湾合作委员会(7.1%),东盟10国(6.8%),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合作组织,即BIMSTEC-4(4.5%),南亚地区合作组织(4.1%),其中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贸易就要是能源。

三、涅磐重生--“印度模式”?

(一)“印度模式”的特点

在《迈向2050年》报告中,高盛公司预测印度在未来50年里,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许多学者看好印度未来的发展,他们认为印度的经济制度与市场结构更能保证长期的发展潜力。

圣雄甘地、建国之父尼赫鲁等印度政治家们一直在探索符合印度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走得好曲折,但是日益显示出它的端晲。部分学者认为印度选择了一条比中国更健康、更持续性的发展路径。如果说以“硬”为特色的“中国模式”,即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由物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扩张推动的,属于汗水(inspiration)驱动型;那么,所谓“印度模式”,就是以“软”为特色,由它的制度基础设施与企业家精神(aspiration)来塑造的。中国的经济实力更多地物化在了建筑物(包括厂房)上面,是硬的,看得见的,而印度的经济实力则由它的潜力决定,是软的。 这里的“软”既包括技术,也包括广义的制度,包括文化。

在印度引以为豪的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是软件业。 印度是世界上五大计算机软件供应国之一,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大国,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世界经济论坛2004年3月9日发布的2004至2005年度《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显示印度由去年的第45位升至第39位。在发展中国家居于前列。

(二)“印度模式”形成的原因

如果说“软”只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一个象征,那么,它的深层次的力量来自于内生体制性因素。

印度所具备的体制演进比较优势(institutional evolving perspectives)。从甘地开始,印度经济上实行的是与前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更偏向于像欧洲的那种议会社会主义。拉奥总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说,印度的经济发展要走“中间道路”,印度要“均衡地实行自己的经济模式”。

印度的金融体系延续了英国人留下来的金融制度,它的银行体系有130年历史,印度银行多数都是民营银行,运转良好,坏帐率很低,整个银行体制比较健全,具有较佳的国际信誉。股票市场也有百年以上历史。 孟买的证券交易所世界闻名。23家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超过6000家。

印度的市场秩序较好、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支持了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崭新的企业家精神。国际投资者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拥有更完善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更有力的产权保护措施和对投资者更友好的竞争体制。如塔伦�6�1凯纳(Tarun Khanna,麻省理工学院)和黄亚声(Yasheng Huang,哈佛商学院) 在2003年七八月号的《外交政策》上发表文章——《印度能否超过中国?》。他们在文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一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本国资源的调动。由于印度私营企业发展较快,而且注重自身内部的有机增长,这使得印度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国家独特的优势――良好的英语教育、符合国际化的管理等。英语为通用语言,受殖民地文化的影响,印度精英教育中国际化人才更容易接受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大批国际化的人才、一大批能够与欧美国际竞争的跨国公司,印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步伐更为坚实。

有学者们认为,经过90年代以来的改革,印度经济、政治模式开始糅合东亚的特性。正如保罗�6�1克鲁格曼指出,中国等东亚国家经济奇迹得力于资本的极大驱动。最近,印度在这方面也显示出强劲的势头。《金融快报》发表文章称,印度不仅要大力发展“软件模式”,同样也要在吸引外资方面胜出中国。英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公布的一项2004年度报告显示,印度已成为仅次于中国、美国之后全球第三大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四、印度经济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2005—25年印度年均GDP增长率有不同的预测,分别是7.0%、8.0%、9.0%、10.0%(参见附表),其实现程度受国内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情况等)与国际经济环境(国际油价等)影响。在未来20年,印度将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参见附表)。印度将会在世界技术进口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到2025年,其软件出口将占全球软件出口的15.%。除此之外,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还包括:1)旅游业;2)信息服务业;3)咨询管理业;4)瑜珈等缓解压力的教育与培训;5)中等技术劳动力出口;6)高技术人员出口等。与世界大国、区域组织的关系方面,主要是“向东看”战略,将重点加强与东盟等地区组织与大国的经贸关系

⑼ 早期荷兰东印度公司股票发行的原因

因为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刺激大量的资本投入,因而产生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的需求。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因为当时还没有完备的股票流通市场,更没有独立的股票交易所,所以只能靠本地的商人们零星地进行股票买卖中介,股票交易也只能在阿姆斯特丹的综合交易所里与调味品、谷物等商品混和在一起交易。
拓展资料:
1、 股票,世界上的第一家股份公司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发行股票的原因是未来寻找更多的人来承担公司的风险,因为航海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单靠几个出资人的话,很有可能一次大的风险就破产了。所以从发行到购买股票,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风险,你是去与别人共同承担经营风险的,而不是直接去享受别人利润,风险才是要首先考虑的。
2、 购买股票,如果没有证券交易所提供交易平台的话,那么过程其实很麻烦,比如你有一个朋友想开公司,找你入股,你首先要看这个朋友的能力,经验,还要看他投资的行业,具体的商业模式等等,然后你还要咨询其他的意见,评估亏钱的可能性,甚至要想到会不会破产,也就是说你会全方面的考虑风险,然后才会做出理性的选择。但是大家现实中买股票的时候确很随意,买入的原因通常是听到了一个消息、因为别人买赚钱了,或者这只股票涨了很多,这些其实都不是你买入的理由,真正的理由应该是我经过仔细的了解,愿意承担公司经营的风险,也可能会享受未来公司的盈利,所以才以合理的价格买入。
3、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⑽ 印度上市公司数量

印度
主板股票市场:2家(孟买、National)
地方区域性市场:21家(已连网)
上市公司数量:10000多家
股票市场历史:100多年

阅读全文

与印度股票发行条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etf能享受股票的分红吗 浏览:588
涨停后股票还会跌吗 浏览:39
新潮能源股票质押多长时间 浏览:95
今天涨停多少股票 浏览:164
股票型基金是基金资产的 浏览:735
西部证券股票为什么这么便宜 浏览:35
股票低开长时间稳定一个价位 浏览:426
导出股票波动数据 浏览:471
股票投资决策方法 浏览:28
股票主力流入与流出为0 浏览:473
雏鹰农牧重组上市的话股票 浏览:361
该图和股票投资的关系 浏览:331
长期定投昆仑万维股票 浏览:577
有的股票业绩很好但为什么出力天天出逃 浏览:240
股票低位低换手涨停 浏览:536
普通股票最多能涨停几次 浏览:257
为什么银行股票那么稳定 浏览:817
st银河股份股票吧 浏览:567
趣链科技的股票 浏览:280
怎么看有没有主力买入股票 浏览: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