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会大于预测值吗
有可能,业绩预告是上市公司根据订单、预收账款等信息提前预估的一个业绩数据,所以一般在每个季度结束前就披露了,及时性最好,但是信息量较少、准确度也比较低;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预告值如果大于机构预测值,即认为是业绩超预期。
需要说明的是,超预期不代表业务真的超预期,如果机构预测过程不科学、不合理,造成的预测值偏低,那么这种超预期就不是真实的超预期。判断超预期,主要看业绩前后股价是否上涨。如果上涨,并产生可买入跳空缺口,这种情况通常认为是“净利润断层”。如果超预期不涨,也不能反映公司业绩有问题,也有可能股价已提前反应并透支了预期。
投资者可以根据个股的业绩预告和业绩公告来分析个股
一般来说,业绩预告亏损是一种利空消息,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较差,会引起市场上的投资者恐慌,抛出手中的股票,导致股价下跌,反之,业绩预告盈利,则是一种利好消息,会推动股价上涨。
同时,当业绩公告不及业绩预告时,则引起市场上的投资者恐慌,抛出手中的股票,从而导致股价下跌,而当业绩公告超出业绩预告时,则会推动股价上涨。
② 业绩预告对股票的影响
如果市场上股票业绩预告预降,就会使得股市的市盈率有上升的趋势,那么就会使市场的参与者降低持股信心,大多数的股票股价会走低。如果是单个股票,通常要看该股票在公告前一阶段的走势来判断。如果前期是上涨趋势那么预告业绩预降大多数机会是股价下行。如果前期股价是下降趋势有可能业绩公告后开始构建底部转为上升趋势,这是因为利空出尽往往预示着利好的到来。
【拓展资料】
业绩预告是指上市公司在会计报告公告日之前,对报告日业绩进行提前预告。业绩预告实质上就是上市公司对下年度或者下一季度的盈利情况的预测报告。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在会计报告正式公布时公司股票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以提前释放业绩风险,保障中小投资者等信息弱势群体的利益。
我国证监会制定年度业绩预告制度的初衷是希望提早为投资人提供有益于投资决策的业绩信息,解决投资人与公司内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由于中国公司会计年度结束时间相同,业绩预告制度也希望减低年度报告集中发布时的股价大幅波动。从1998年底开始,证监会首次要求亏损的上市公司及时披露业绩信息,经过几年的演变,在2002年规定了现行的年度会计业绩预告制度的雏形。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号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的有关规定,从2002年起,证券交易所要求若预测全年经营成果可能为亏损或者与上年相比发生大幅度变动,即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同指标相比上升或下降50%或50%以上,应在第三季度报告中的“经营情况阐述与分析”栏目中予以警示,而第三季度报告的披露必须在10月31日前完成。
1.业绩预告信息的市场反应
早期的研究发现,管理层业绩预告由于影响股价有信息含量。在证实管理层业绩预告有价值相关性后,随后的研究转为研究业绩预告信息的特征是否影响预告的信息含量或股价。当公司建立了预告声誉时,股价对好消息预告的反应更灵敏。股票市场反应的方式也依赖于伴随管理层预告附加信息的类型。与和收益公告同时公布的预告相比,单独预告更具有信息含量。
2.业绩预告信息与资本成本
经济理论预不自愿性披露尤其是披露承诺能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减少反过来会导致低的资本成本。
3.业绩预告信息与盈余管理
管理层不能直接影响他们的股价或资本成本对业绩预告作出的反应,然而能影响他们最终报告的消息。这种对随后收益数字的控制恰好导致许多人关心提供业绩预告的管理层为满足他们的预告目标而稍后从事盈余管理或潜在地操纵盈利项目。
4.业绩预告信息与分析师行为
分析师根据公司的业绩预告去修正他们的预测。因为公司提供更多的业绩预告,覆盖一个公司的分析师的数量变得更多。
5.业绩预告信息与投资者行为
经济模型预不公司扩大包括管理层业绩预告的披露将与公司股票的增长投资有关。H业绩预告的持续增长导致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然而,不是所有的机构投资者持股都与公司披露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