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的股票账户随时可能被盗用
股票被偷了。
这两天股市反弹不错,国内a股出了个大新闻。
一些投资者报告说,他们的证券账户被盗,卖掉了他们的头寸,并购买了姬敏制药,该公司第二首察天跌停。这些投资者的开户券商不同,但都使用同花顺软件。认为同花顺把密码泄露给了黑庄。
对此,同花顺表示“网络传言与事实不符”,呼吁用户加强账户安全意识,并建议报警处理。
老曾在10元做经纪公司多年,包括《密室逃脱:冠军联赛》信息技术岗位多年。从个人经历的角度,我来带领大家分析一下这个瓜。
当然,最终的结论是基于警方的调查结果。
武汉很多日日夜夜都以为,比如他们的密码是“123456”,在券商的数据库里也是类似“123456”的明文,其实不是。
因为监管部门为了防止监守自盗,早就有了券商信息系统的安全规定,要求客户在券商数据库中的密码不能是明文。
所以,其实你的密码,在数据库里,就是一堆乱码,像“RMB% LC *密室逃脱:冠军联赛(RMB)”。
不谈黑客。即使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可以合法访问数据库,也不知道你的密码是什么。
而且同花顺只有和券商交易系统的接口,类似于一个通道。密码闹仿验证在券商服务器上,同花顺本身不存储密码。
所以老南不敢保证同花顺会不会泄露客户的手机号。然而,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泄露客户密码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股东的账户确实被入侵了,股票也确实被卖了。那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南分析有两种可能:1元,被黑客打中(大概率),密室逃脱:冠军赛,股东有意泄露(低概率)。
碰撞是信息安全行业中的一个术语。
武汉的很多日日夜夜都习惯用同一个密码,在康承允10个地方都用。只要一个地方的密码泄露,就会有专业的黑产团队来收集数据,清洗拼凑,尝试登录其他平台。这被称为数据库冲突。
同花顺,恰好是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股市软件,支持登录Kang Seung Yoon券商的交易系统,当然是最方便的撞库工具。
因为这个事件涉及的账号不多,很可能是经销商想出货,然后买一批资料自己操作。
所以,避免被撞库的最好办法就是给每个平台设置不同的密码。比如搜狐的,sohu123456,新浪的,sina123456。
当然,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对于在使用设备非常多的地区登录交易系统的客户,是否应该有短信验证码等二次验证?
至于故意泄露,嗯,你没看错者弯茄。先说一个“产品”。
前阵子老南看到北京某财富公司宣传的所谓“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投资者出借自己的账户,在100元里输入超过1万元的资金,为他人操作。公司承诺资金断裂,给予10元%的收益,超出部分为4:6点。
这种,在老南看来,不过是找个更傻钱的男人罢了。
出借账户本身就是《证券法》的违规行为,也是监管长期严厉打击的行为。而且,我真的收到了经销商出货的票,我亏了。我能去找谁?
有人说,没事,让对方往他账户里存款,甚至赔他钱。
来,第二种情况:
某券商营业部老板南的一个老朋友,最近给老南发来了客户巨亏的案例(他朋友在气质上也是武汉的一个没日没夜,实在受不了这种明显的低端骗局):
客户把自己的账户借给某知名配资公司,配资公司交25元%作为保证金,客户交75元%。约定平仓,亏损20元%,给客户一年12元%的利润。
安全吗?开心就好,投几千万进去。
谁会对这么大一块客气
为了出货,主力千方百计,多条腿走路,尽力出货,不择手段。
来,享受这1元多年,拉动6元的股票,还有姬敏药业开头提到的:
话又说回来,事后庄家如何出货值得观察。
这一次,姬敏制药大做文章是件好事。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一起入手,相信挖出真相不会太远。毕竟大数据时代,偷账号做这个真的很蠢。
但你也要谨慎,保护好你的密码,保护好你的账户,远离看似无懈可击的赚钱机会。
记住,主力会不择手段把货送出去。
-结束-
② “股票帐户” 被盗开怎么办
你可以拿身份证在证券营业部填个《挂失补办证券账户卡申请表》,挂失补办原号或新号。补办原号每个10元,补办新号则和开新户收费一样40+50=90元。
补办原号就是把被盗开的号抢回来,补办新号就是废掉盗开的号然后自己开新号。两种选择都有人采用,补办原号可以少花几十块钱开户费,补办新号则和被盗开的号的关系断绝得彻底。我个人觉得补办新号更让人放心一些。
③ 股票账户被盗怎么办
当股票账户不幸被盗时,首要任务是采取紧急行动。首先,你需要立即与股票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取得联系,报告账户被盗,请求他们紧急冻结账户以防止进一步损失。接着,报警至关重要,向警方提供详尽的账户被盗信息和任何可疑交易记录,以便他们能启动调查。
同时,别忘了通知你的银行和支付平台,请求他们封锁相关支付渠道,以阻断盗贼的进一步侵扰。接下来,收集所有相关证据,比如账户登录历史、交易详情、电子邮件和短信通知,这些都是支持你申诉的重要材料。此外,强化个人账户安全防护,定期更换密码,启用双重身份验证等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在整个过程中,要持续关注账户动态,定期检查交易记录,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立即报告,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记住,保护自己的财务安全不容忽视,及时、准确的应对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