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菲特如何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
评估方法包括以下3项内容:
1、使用最简单的长期现金流定义。
这个定义就是所有者权益,相当于上市公司财务年报中的“公司收益+折旧等非现金支出-维护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本支出”。
2、使用最简单的贴现率--一般参照长期国债利率。
3、寻找最简单的明星企业。
明星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它们能够给股东以长期、稳定的获利回报。明星企业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和经济商誉。
Ⅱ 巴菲特用何种方法进行股票估值的
他的算法和国内的算法不同~!国内是以股息为前提计算~!
巴菲特是按照股东权益贴算未来现金流计算~!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股东权益=净利润+折旧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成本增加
PS:巴菲特之路里面写的公式不含有营运成本增加,是 净利润+折旧摊销-资本性支出 不过净现金按照也就是股东权益按照上面一种算法更合理
然后贴算无风险利率(也就是国债)中国五年无风险国债是3.61%
股东权益 除以 无风险利率 就可以得出公司的内在价值 不过这不是股票的单股价格
然后 内在价值*市场单股价格/市场总价格 就可以得出每股内在价值(市场总价格要按流通股计算)
记住要在低于每股内在价值25%的时候在购买 就是这样了。。。
这是《巴菲特之路》里面写的 还有要看趋势投资 也就是计算权益资本收益 和 未来每年现金流增长 看是否高于市场收益水平,假如高就应该投资 等等
当然最主要的一个前提,也是忠告吧。不管是巴菲特还是索罗斯,都一直在说的。你起码要了解这个行业,你起码要知道这个行业是怎么盈利的。如果不了解...抱歉你的投资并不是一次好的投资。
市场是个投票机,更是一个称量器,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心里素质,坚信自己的估价是正确的。换个角度想假如股票跌了一半,你还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去购买公司的股票。当然了你要了解,就像我前面说的。
Ⅲ 解读《巴菲特之道》:巴菲特的股神进阶之路和投资方法
在投资人心中,巴菲特是神一样的存在,和他吃一顿饭要花300多万美元,而饭本身只值100美元。
为什么巴菲特投资这么厉害呢?他有什么秘诀吗?
为了解开巴菲特投资之谜,国内外出版了数百本书籍。其中,这本《巴菲特之道》被公认为总结巴菲特投资思想最好的书。
本书认为,普通人使用巴菲特的方法,或许不一定能成为亿万富翁,但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成为更好的投资者。
先讲第一个重点,股神之路。
巴菲特是怎么成为股神的?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巴菲特,主要因为3个人:格雷厄姆、费雪、芒格。
巴菲特11岁就开始买股票,他看了很多关于股票的书,也画过股票K线图,但几年下来,水平跟普通小股民还是差不多,依然赚不到钱,直到他遇见了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老师,也是证券分析行业的开山祖师。他写了两本书,《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看完这两本书深受启发,于是巴菲特就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投身格雷厄姆门下系统学习投资理论。
格雷厄姆主要教会了巴菲特什么呢?主要有三点:一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二是安全边际,就是打折买股票;三是正确看待股价波动。
第一点,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年轻时的巴菲特跟大部分股民一样,认为股票不过就是一张有价格的交易纸片。这种认知让巴菲特追涨杀跌,不但搞得自己身心疲惫还被股市割了韭菜。遇到格雷厄姆之后,他开始认识到,股票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公司。不论是买入100%的股票,还是只买入1股,代表的都是公司相应的份额。每股都对应着公司相应的净资产、利润和分红的权利等。于是巴菲特从买股票只看价格进化到了买股票主要看公司的财务情况。
第二点,安全边际,打折买股票。格雷厄姆买股票的时候会先计算出股票的内在价值,主要是每股净资产,然后打个7折去买。比如通过计算发现一家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是10元,当价格低于7元的时候,格雷厄姆就会买入。这样做的好处是就算看错了,也不容易亏损,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第三点,正确看待股价的波动。格雷厄姆创造了一个寓言人物,叫市场先生。市场先生每天都会来到投资者门口,给股票报个价格。可他情绪很不稳定,有时乐观,有时悲观,所以报价时高时低。可股票代表的企业,真实价值并不会大起大落。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始终保持理性,无视或者利用市场先生的报价。当市场先生的报价大幅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时,买入;当市场先生的报价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不符合这两个条件时,无视价格波动。
靠着这三点,巴菲特早期的投资生涯非常顺利,他的私募基金发展得非常快。30出头巴菲特就成了千万富翁。从购买力来看,巴菲特30多岁时的身价就有现在的10多亿人民币了。
但是随着资金的增长,巴菲特发现了格雷厄姆方法带来的问题。通过格雷厄姆方法打折买到的公司基本都是烂公司,这些烂公司常常搞的巴菲特焦头烂额。巴菲特虽然投资烂公司赚到了很多钱,但是赚得很累,甚至还差点坏了自己的名声。
费雪跟格雷厄姆的投资风格完全不一样,格雷厄姆喜欢好价格,费雪喜欢好公司。格雷厄姆愿意用好价格买烂公司,而费费愿意用合适的价格买好公司。
打个比方,格雷厄姆是用五毛钱去买现在值一块钱的东西,而费雪则是花一块钱去买几年后值十块钱的东西。
费雪的好公司有两个要点:一是好生意,二是好的管理层。
费雪特别看重一个企业的竞争壁垒,后来巴菲特把这个竞争壁垒发展成了“护城河”。
巴菲特很早就接触并认同了费雪的理论,但在投资风格上完全是格雷厄姆风,因为格雷厄姆的方法在早期让巴菲特赚了很多钱。每个人都有成功的路径依赖问题,巴菲特也不例外,真正让巴菲特在投资行为上做出改变的人是芒格。
芒格认为: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支付合理的价格,胜过为一家平庸的公司支付便宜的价格。
在芒格的推动下,巴菲特走出了格雷厄姆理论框架的束缚。1971年,芒格说服巴菲特买入了喜诗糖果,出价是净资产的2.5倍。要是以前,高于净资产1倍的价格,巴菲特打死都不会买,这是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第一次为品质买单。喜诗糖果后来成为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他至今还持有这家公司。
下面讲第二个重点:投资方法。
巴菲特是怎么选股票的呢?巴菲特虽然绰号“股神”,但其实他并不会炒股,而是投资公司。他进行投资决策时,分析的是企业,而不去分析市场、宏观经济和股票。
巴菲特挑选“好公司”有3大标准:一是好生意,二是好高管,三是好价格。
好生意,也就是商业模式要好。
好生意有三个特点:一是生意模式简单,一看就懂;二是经营 历史 持续稳定;三是长期前景清晰可见。好生意需要有宽广的“护城河”。
比如说可口可乐,过去一百年它在卖可乐,未来一百年大概率还是在卖可乐。只要未来全世界的人依然还喝可乐,可口可乐的利润率依然会比较高。这样的生意就是好生意。
好高管,也就是核心管理人员要好。
巴菲特曾说过,他喜欢买那种傻子都能经营的生意,但他从来没有买过傻子经营的生意。傻子都能经营的生意说明商业模式好,但是如果由好的管理人员来经营,就可能创造奇迹。
那怎么才算是好高管呢?巴菲特认为,最好的高管应站在公司主人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最大化股东的利益。巴菲特认为好高管有3个特点:理性、坦诚、独立思考。
理性就是能高效配置资源,坦诚就是不仅能报喜也能报忧、承认错误和失败,独立思考就是能不从众、不跟风。
那如何判断高管到底做得好不好呢?
巴菲特提供了一些小窍门:你可以翻翻这家公司过去几年的年报,尤其是仔细阅读管理层所说的未来策略,对照现实看看有没有说到做到。除此之外,就是去查看财务数据。
财务数据是评判“好公司”的关键要素,从财务上看,对股东的回报好不好?
看财务数据,主要看什么呢?先看公司赚不赚钱。
再看公司赚了钱是不是回报给投资者了。
公司管理层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赚了钱怎么分。不管是给员工加工资,还是用于研发或是投资,你没有发给股东的那部分利润,留在公司是要增值的,否则就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
选出了符合好生意、好高管的公司,还要看看是不是好价格?好价格,也就是股价是不是大幅低于内在价值。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时候,市值约150亿美元,而它的真实价值在200亿到480亿之间,以最保守的估计,巴菲特买可口可乐的股票,也只是用了七折的价格。后来可口可乐10年涨了10倍,成了巴菲特投资案例中的经典。
选出来了好公司以后,巴菲特如何买卖呢?
在具体买卖股票的时候,巴菲特坚守两个基本原则:能力圈原则和集中投资原则。
能力圈原则是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投资。能力圈以外的公司,再好也不买。
其实巴菲特也买过能力圈以外的公司,比如他在2018年割肉清仓了IBM这只股票,并且在多个场合亲口认错。这恰恰反证,即使是股神走出能力圈,也会失败。
集中投资原则指抓住好机会下重注。好公司不多,好公司的好价格更少。轻易不要买股票,但是一旦有绝佳机会出现就要尽量多买。借用巴菲特的比喻就是,本来该用大盆接钱,就别去用一个小勺子。
在2018年,巴菲特控制的资金多达近2000亿美元,而其中三分之二,都集中在五只股票上。
到这里,这本书的精华我们就分享完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第一点是巴菲特的股神之路。巴菲特主要受到三个人的影响,分别是:格雷厄姆、费雪、芒格。他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思想,从费雪那里学到了投资好公司的重要性,并在芒格的推动下开始买进好公司;第二点是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巴菲特选择好公司的3个标准:好生意,好高管,好价格。买卖股票的两个原则:能力圈原则和集中投资原则。
Ⅳ 举例说明 巴菲特怎么定义股票估值
巴菲特如何给企业估值
价值投资最基本的策略是利用股票价格与企业价值的背离,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相当大的折扣价格买入股票,在股价上涨后以相当于或高于价值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即巴菲特所说的“用40美分购买价值1美元的股票”。
估值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价值投资者在找到具有连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后,为保证获得利润,需要对其所要投资的企业进行估值,即准确评估企业股票的内在价值,然
价值投资最基本的策略是利用股票价格与企业价值的背离,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相当大的折扣价格买入股票,在股价上涨后以相当于或高于价值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即巴菲特所说的“用40美分购买价值1美元的股票”。
估值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价值投资者在找到具有连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后,为保证获得利润,需要对其所要投资的企业进行估值,即准确评估企业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跟该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
在为企业股票进行准确估值的过程中,巴菲特分三步搞定。
第一步 选模型
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巴菲特
内在价值非常重要,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是一种有事实——比如资产、收益、股息、明确的前景等——作为根据的价值,完全有别于受到人为操纵和心理因素干扰的市场价格。
现金为王原则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唯一标准不是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而是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否为投资者的将来带来更多的现金(不能带来更多现金的竞争优势也不能给股东创造价值,是没意义的),所以,内在价值的评估原则就是现金为王。
因此,对巴菲特来讲,正确的内在价值评估模型是1942年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提出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用公式表示,即V= ,其中,Dt表示在时间T(t=1,2,3,……,n)内与某一特定普通股股票相联系的预期现金流,即在未来时期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为一 定风险程度下现金流的合适的贴现率;V为股票的内在价值。该公式假定所有时期内的贴现率都一样,且对股票和债券完全相同。
符合投资原则
巴菲特使用伊索寓言中“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的比喻,再次强调内在价值评估应该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使用这一公式及原则只需要回答3个问题: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确定树丛里有小鸟?小鸟何时出现?以及有多少小鸟会出现?小鸟在此就是资金(或者说产生的现金)。
如果你能回答出以上3个问题,那么你将知道这片树丛的最大价值是多少,以及你现在需要拥有小鸟的最大数量是多少,才能使你现在拥有的小鸟价值(准备付出?)正好相当于树丛未来可能出现的小鸟的价值(可能收益?)。使用该模型,只要输入正确的数字,你就可以对资本在宇宙间任何一种可能用途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
第二步 选标准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值(包含维持企业经营需要再投资的现金流量)其实高估了真实的自由现金流量(即可自由支配的利润)。
无风险利率是多少?我们认为应以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为准。——巴菲特
同样的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巴菲特在使用上与其他人截然不同,即两个最关键的变量————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的标准选择上有根本不同。
所有者收益为标准
巴菲特认为,按照会计准则(GAAP)计算出来的现金流量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长期自由现金流量,所有者收益才是计算自由现金流量的正确标准,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包括了企业为维护长期竞争优势地位的资本性支出。(是否需要大额的投资来维持竞争优势,收益的增长或维持是否需要大比例的投资来驱动?是否属于小投入大产出,还是大产出更大投入?)
所有者收益包括:(a)报告受益,加上(b)折旧费用、折耗费用、摊销费用和某些其他非现金费用,减去(c)企业为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而用于厂房和设备的年平均资本性支出。而根据现金流量表计算出的现金流量数值却没有减去(c)部分。
所以,巴菲特说,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值其实高估了真实的自由现金流量,他所倡导的所有者收益才是对企业长期自由现金流量的准确衡量。尽管由于年平均资本性支出只能估计,导致所有者收益计算并不精确,但大致的正确估计,远胜于精确的错误计算。
贴现率以长期国债率为准
贴现率是企业内在价值评估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其选择是否恰当将对评估结果和投资判断产生巨大的影响。巴菲特的选取标准是以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为准。
巴菲特之所以将无风险利率以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为准,是因为巴菲特把一切股票投资都放在与债权收益的相互关系之中。如果他所投资的股票无法得到超过债券的潜在收益率,那么他宁可购买国债。也就是说,美国长期国债利率是巴菲特为进行股票投资所设定的门槛收益率。
第三步 选方法
价值评估,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巴菲特
估值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企业内在价值取决于企业未来的长期现金流,而未来的现金流又取决于企业未来的业务情况,而未来是不确定的,预测期间越长,越难准确进行预测。因此,内在价值是估计值而非精确值,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大致的价值区间。为此,巴菲特给出4方法。
坚守能力圈与安全边际原则
为防止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出错,巴菲特认为,有两个保守却可靠的办法:能力圈原则与安全边际原则。
能力圈原则是指坚决固守于自己能够了解且可以了解的企业,这意味着这些企业的业务本身通常具有相对简单且稳定的特点,如果企业很复杂而产业环境又在不断变化,那就根本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去预测其未来的现金流量。
与能力圈原则同等重要的是安全边际原则,即强调在买入价格上留有安全边际。例如,经过计算,某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仅仅略高于该股票的市场价格,则就不该对该股票产生兴趣。与格雷厄姆一样,巴菲特认为安全边际原则是成功投资的基石。
以长期历史经营记录为基础
对未来保守的估计,只能建立在企业稳定的长期历史经营基础上。一个企业盈利的历史记录是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的最可靠的指示器。巴菲特非常强调企业业务的长期稳定性,他认为,经营盈利能力最好的企业,经常是那些现在的经营方式与5年前甚至10年前几乎完全相同的企业。这些企业总是不断有机会进一步改善服务、产品线、生产技术等等,最终形成稳定的持续竞争优势。
以股东权益收益率为最佳指标
巴菲特认为衡量企业价值增值能力的最佳指标是股东权益收益率,而不是每股收益的增加,股东权益收益率体现了管理层利用股东投入资本的经营效率。 高水平的权益投资收益率必然会导致公司股东权益的高速度增长,相应地企业内在价值及股价也将稳定增长。集中投资于具有高水平权益投资收益率的伟大企业,正 是巴菲特获得巨大投资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这一点,巴菲特通过1988年《财富》杂志出版的投资人手册的数据已得到充分证明。
由于每股盈利容易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管理层的操纵,因此每股盈利经常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以大量阅读财务报告为基本功
巴菲特认为分析企业财务报告是进行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的基本功。当人们问巴菲特是如何对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价时,巴菲特回答说,大量阅读!巴菲特阅读最多的是财务报告,不但要阅读自己所关注的企业年报,同时也阅读它的竞争对手的年报。
巴菲特认为,当企业管理层试图向投资者解释清楚企业的实际情况时,可以通过财务报告的规定来进行;不幸的是,如果他们想弄虚作假时,同样可以利用有关财务报表的规定来进行。如果不能辨认出其中的差别,那么就失去了在资产管理行业中谋生的意义。
Ⅳ 巴菲特股票多少钱一股
巴菲特是一个美国人,不是股票,他炒股非常厉害,他持有国内外很多股票,国内股票持有比亚迪和隆基股份,以前买的比亚迪30元每股,目前59元每股
Ⅵ 巴菲特比亚迪持股成本
232百万美元
“而据巴菲特在其官网公布的重仓股名单可知,其持有比亚迪股份的运银成本为232百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
仅一个多月时间,巴菲特减持比亚迪就从传闻落为了现实。
8 月 24 日,巴菲特出售 133 万股袭返比亚迪 H 股,每股平均价格 277.1 港元,套现约 3.69 亿港元。随后又在 8 月 25 日到 9 月 1 日,减持了 171.6 万股比亚迪 H 股,减持均价为 262.72 港元,套现约 4.5 亿港元。
据港交所文件显示,巴菲特两次套现,金额共计超过了 8 亿港元。虽然公开信息只披露了巴菲特减持 300 万股 H 股,占比不到总持股的 0.02%,但市场担忧这将会是其大幅减持的开始。
根据持股比例的总体变化,巴菲特的减持可能还有较大一部分没有披露。因为按照港交所的披露规则,大股东增减持股票只有横跨某个整数百分比时,才需要作出披露。这意味着披露文件会滞后于巴菲特的减持动作。
目前,巴菲特持有比亚迪 2.0714 亿股,而 8 月初持股为 2.25 亿股,差额为 1786 万股。如果以两次披露减持价格的平均值 270 港元 / 股计算,巴菲特累计减持套现大约为 49.5 亿港元。
受巴菲特减持影响,比亚迪股价也遭受重挫。事实上,从巴菲特持仓转至花旗银行的消息一出,在第二天即 7 月 12 日午间休盘,比亚迪 A 股最大跌幅就达了 7.47%,港股最大跌幅超过 13%,此后继续一路下跌。截至发稿,比亚迪股价为 282 元 / 每股,市值 8229 亿元。
动力电池、混动技术、纯电平台的领先性,助推比亚迪一路走上 350 元每股的万亿旁禅宴市值顶点,但此后一直在 300-350 元的区间徘徊。直到巴菲特减持后,比亚迪的市值迅速跌破 300 元。这意味着,现有股价已完全消化掉此前比亚迪依靠电池与混动技术积累的优势。
显然,市场也对比亚迪 " 万事俱备,只欠产能 " 的未来仍然抱有怀疑,赚新能源汽车总体渗透率增长的钱还不具有足够的想象力。
此前依靠动力电池、混动技术、纯电平台积累的优势正在被消化,单纯依靠销量增长也不足以支撑股价的高速增长,比亚迪需要更具想象力的故事支撑万亿庞大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