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缺口与成交量的实际案例分析
缺口与成交量的实际案例分析如下:
一、普通缺口的案例分析
- 案例背景:某股票在长期下跌途中,处于低位整理形态中,运行于一个对称三角形态。此时,出现了缺口A。
- 缺口特征:缺口A为上跳空,且跳空当天成交量没有相应放大,甚至萎缩。这表明该缺口并未导致股价脱离其运行的形态,符合普通缺口的特征。
- 操作策略:基于普通缺口通常会被填补的统计结论,投资者可以在缺口上方的相对高点抛出股票,待缺口封闭后再买回。在此案例中,投资者可以在缺口A出现后的某个时点(如16元)卖出,再在缺口下沿(如15.65元)买回来,即可获利。
二、缺口回补的案例分析
- 案例背景:缺口B出现后,并未立即回补,而是在第六天才以跳空形式(缺口C)回补。
- 分析要点:缺口B的出现同样伴随着成交量的萎缩,且未脱离其运行的形态,因此也符合普通缺口的特征。缺口C的出现,虽然形式上为跳空,但实际上是回补缺口B的过程,这进一步验证了普通缺口通常会被填补的规律。
- 操作提示:投资者在缺口B出现后,应耐心等待其回补。最佳回补期通常为缺口出现的3-5天,但具体还需结合市场情况灵活判断。
三、成交量与缺口关系的案例分析
- 案例背景:在缺口D后的交易中,出现了红三兵形态,但此时还不能确定其今后的发展。直到随后的放量大阳线出现,才打破了原来的运行轨迹,后市直线向上成为可能。
- 分析要点:成交量的放大是股价突破形态、形成趋势反转的重要信号。在缺口D后的交易中,虽然红三兵形态出现,但成交量并未明显放大,因此还不能确定股价的后续走势。直到放量大阳线的出现,才确认了股价的突破和趋势的反转。
- 操作启示:投资者在分析缺口时,应结合成交量进行综合判断。成交量的放大往往预示着股价的突破和趋势的反转,而成交量的萎缩则可能意味着股价仍处于整理或反转形态中。
综上所述,缺口与成交量的实际案例分析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股市中的缺口现象,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策略。但需要注意的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运用缺口与成交量的分析方法时,应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灵活判断并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