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全球股市 > 中国股票全球化的时间

中国股票全球化的时间

发布时间:2023-06-26 05:39:23

中国股市真正的开始时间

1992年5月21日,邓小平南巡之后上交所放开了仅有的15只上市股票的价格限制,引发股市暴涨。由于尚无涨停板限制,股票价格一飞冲天,3天内大梁暴涨570%,这一天被称为中国股市真正诞生的一天。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中国股能令人一夜暴富。

上海证券交易所(英文:Shanghai Stock Exchange,中文简称:上交所)是中国大陆两所证券交易所之一,创立于1990年11月26日[1],位于上海浦东新区。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正式营业。

(1)中国股票全球化的时间扩展阅读:尘巧

2015年4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官方微博表示,正同中国结算积极完善相关方案,允许投资者一人开设多个证券账户:投资者可以在多家证券公司开设账户,每个账户指定一家证券公司。

自2016年1月9日起,上市公司大股东此后任意连续3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Ⅱ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拓展资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的背后都会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Ⅲ 中国股票是哪一年开始的

中国股票从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而真正开始是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证交所的成立与营业开始让股票可以集中进行交易,因此中国股市严格来说是从1990年12月开始的。之前虽然已经有了股票,但没有政府干预是不规范的。
【拓展资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概念: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这种所有权为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差价等,但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获取经常性收入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红派息是股票投资者经常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交易时间:
大多数股票的交易时间是:
交易时间4小时,分两个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开始,投资人就可以下单,委托价格限于前一个营业日收盘价的加减百分之十,即在当日的涨跌停板之间。9:25前委托的单子,在上午9:25时撮合,得出的价格便是所谓“开盘价”。9:25到9:30之间委托的单子,在9:30才开始处理。
如果你委托的价格无法在当个交易日成交的话,隔一个交易日则必须重新挂单。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证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为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春节、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

Ⅳ 中国股票市场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891年,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经纪协会,后发展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14年,中国当时的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89年大陆开始试点,1995年正式形成现代股票市场。

(4)中国股票全球化的时间扩展阅读:

中国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股市。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国股市试点要停、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后受"3.27国债期货事件"影响,中国期货市场于1995年进行全面的整顿清理,中国股市成为扶持的对象,这样股市才由此迎来了真正的利好,转而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

股票市场特点:

1 有一定的市场流动性,但主要取决于当日交易量(交易量取决于投资人心理预期)。

2股票市场只在纽约时间早上的9:30到下午4:00(中国市场为下午三点)开放,收市后的场外交易有限。

3成本和佣金并不是太高适合一般投资人。

4 卖空股票受到政策(需要开办融资融券业务)和资本(约50万)的限制,很多交易者都为此感到沮丧。

5 完成交易的步骤较多,增加了执行误差和错误。

参考资料:股票市场_网络

Ⅳ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1.1870—1949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册。1978年以后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香港的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香港房地产兴旺,恒生指数又恢复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达到1810点,成交额达到957亿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宁事件和撒切尔夫人访华引发的所谓“信心危机”发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恒生指数跌至750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公布,人心稳定,恒生指数又上升到1200点。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到台湾以后,通过发行所谓“爱国债券”促进证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证券市场是从1953年开始的。台湾当局为了把地主的土地转换给农民,对地主实行赎买政策,以七成稻谷实物债券和三成的公营事业股票(主要是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换取地主的土地。当时地主所得的债券和股票,连同台湾当局发行的爱国公债共22亿新台币,地主对其所拥有的股票不感兴趣而大量开价出售,场外交易的商行应运而生,最繁荣时达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选举了第一批成员,经过三年,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停止营业,1986年4月2日联交所正式开业,并亨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使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纳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开始向国际金融市场迈进。

当时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证券330种,其中260种是普通股票,21种是认购权证,7种是公司债券,1种是政府债券,36种是单位信托,5 种是优先股。1987年恒生指数接近4000点,但由于美国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灾,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点,1990 年重新恢复到3500点。90年代香港股市虽然也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搞风险能力较强,1992年恒生指数曾达到12000点,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只股票,其中包括综合企业、航运货仓、酒店饮食、金融投资、地产建筑、零售传播、电子玩具、工业和公用事业九类,此外还有基金16只,认股权证36 只,中国H股22只,共624只。

台湾股市80年代初的加权指数在400至500点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点,此后几乎是翻倍的的增长,1987年达到4673 点,1988年8789点,1989年10773点,1990年12495点,终于暴发了一次暴跌,从90年2月的12682点跌到10月份的2485 点,跌幅达80%,到年底又回复到4530点,当时的355家证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损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境内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湾四个证券市场。

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到1989年全国发行股票的企业达到6000家,累计人民币35亿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河北、安徽、湖北、辽宁、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债券化的股票占90%以上,经正式批准的比较规范的股票发行的试点企业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展了债券买卖和抵押业务,到1988年全国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流通市场,1989年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机构开办了国库券转让业务,1990年全国累计发行各种有价证券2100多亿,累计转让交易额318亿,证券中介机构网点达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动报价系统(STAQ)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到1990年上海市场上有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电子、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场、凤凰化工等8只股票进行交易,这就是所谓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三种,87至91年国库券四种,工行债券六种,交行债券一种,中行债券两种,建行债券一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十四种。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公司12家,营业网点16 个,深圳与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债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继开放股价,同时在两个交易所进行规范化的场内交易,两地综合指数分别达到1429点和312点,到11月又分别回落到 386点和164点。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只,B股9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只,B股9只。1993年2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又上升到1558点和369点,同时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只,B股22只,国库券5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只,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沪深股市在扩容的压力下分别降到325点和94点,从8月份管理层提出暂停发行新股等三项政策,两市指数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点和210点。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只,B股32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5种,期货10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只,B 股18只,基金8只,国债期货15种。

1995年初由于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深沪股市分别降到524点和122点,5月18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并处罚违规的券商,3天之内沪深股市指数上升到927点和175点(成份指数1473点),到95年底在沪深证券市场上市的证券达到460个,全年累计成交额64097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只,B股35只,基金12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6种,期货14种,国债回购7种。

1996年初沪深股市指数在522点和104点徘徊,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和 97年香港回归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大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两市指数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别达到1258点(30指数3064点)和476 点(成份指数4522点)。96年底,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达到667个,全年成交额41610亿,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只,B股42只,基金15 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8种,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只,B股43只,基金10只,国债现券9种,国债回购9种。

1997年5月沪深股市的指数分别达到1510点(30指数4286点)和520点(成份指数6130点)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只,B股48只,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只,B股51只。中国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金融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发展股份制进行企业改革之后,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它的筹资和融资功能。

拓展资料: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发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中国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结算网络覆盖了全国各地。证券市场交易技术手段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全国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也已经建立。证券市场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中国证券市场-网络

Ⅵ 中国股市从哪年开始

1986年。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的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
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
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拓展资料
股票交易是股票的买卖。股票交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称为场内交易;另一种是不通过证券交易所买卖股票,称为场外交易。
大部分股票都是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场外交易只是以美国比较完善,其它国家要么没有、要么是处于萌芽阶段,股票交易(场内交易)的主要过程有:(1)开设帐户,顾客要买卖股票,应首先找经纪人公司开设帐户。(2)传递指令,开设帐户后,顾客就可以通过他的经纪人买卖股票。每次买卖股票,顾客都要给经纪人公司买卖指令,该公司将顾客指令迅速传递给它在交易所里的经纪人,由经纪人执行。(3)成交过程,交易所里的经纪人一接到指令,就迅速到买卖这种股票的交易站(在交易厅内,去执行命令。(4)交割,买卖股票成交后,买主付出现金取得股票,卖主交出股票取得现金。交割手续有的是成交后进行,有的则在一定时间内,如几天至几十天完成,通过清算公司办理。(5)过户,交割完毕后,新股东应到他持有股票的发行公司办理过户手续,即在该公司股东名册上登记他自己的名字及持有股份数等。完成这个步骤,股票交易即算最终完成。
股票市场也称为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是股票发行和流通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指对已发行的股票进行买卖和转让的场所。
股票的交易都是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的。一般地,股票市场可以分为一、二级,一级市场也称之为股票发行市场,二级市场也称之为股票交易市场。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有价证券除股票外,还包括国家债券、公司债券、不动产抵押债券等等。
国家债券出现较早,是最先投入交易的有价债券。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后来才逐渐出现股票等有价债券。因此,股票交易只是有价债券交易的一个组成部分,股票市场也只是多种有价债券市场中的一种。很少有单一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不过是证券市场中专营股票的地方。

Ⅶ 中国股市牛市的周期是几年

4~5年。中国股市1990年底开始,大概25年多一点的时间,经历了91~93、96~97、99~2001、2006~2007、2014~2015,大概5次牛市,另外09年在前一年暴跌的情况下,出现了大幅度的反弹,也可计算为一次中等级别的牛市,因此可以认为中国股市每4~5年一次牛市。
在股市中,股票的持续上涨被成为牛市,股票的持续下跌被称为熊市。
牛市作为多头市场,它的市场行情呈现出普通看涨并且能够持续较长时间的趋势。
一般行情普通看淡并且跌跌不休的就是熊市,也就是空头市场。
了解完牛熊市的概念,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现在是熊市还是牛市呢?
点击下方链接,立马告诉你答案: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掌握最新一手资讯
一、怎样可以确定是熊市还是牛市?
想要分辨出当前的情况是熊市还是牛市,根据的就是这两个模块,事实上,一般分为基础面和技术面。
首先,我们判断市场行情可以根据基本面来,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是基本面的确立依据,正常来说看过行业研报就了解的差不多了:【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其次,从技术这一层面来看,量价关系、量比与委比等的指标、K线组合等这些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值,来观察相关的市场行情。
打个比方,如果当前是牛市,买入股票的人远多于卖出股票的人,那么大多数个股的k线图的上涨趋势会十分明显。反之 ,如果现在是熊市 , 抛售股票的人比买入股票的人高的多 ,那么有非常多个股的k险图的下跌趋势都变得非常明显。

二、怎么判断牛熊市的转折点?
如果在牛市快结束的时候才姗姗进场,就很有可能在股票高点买入,从而被套牢,而最容易赚钱赚得多的时机就是熊市快结束的时候进场。
因此,我们要熟练掌握熊牛的转折点,在低位时买进,高位时卖出,买卖的差价就是我们赚到的钱!想知道牛熊转折点在哪有很多种办法,推荐使用下面这个拐点捕捉神器,一键获取买卖时机:【AI辅助决策】买卖时机捕捉神器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Ⅷ 关于关闭中国股市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历史,这样记录了这场闹剧的始末:1999年5月19日,上证指数由1057点大涨至1109点,由此开始长达两年的“人造牛市”,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达到牛市峰值2245点,2005年5月27日,上证指数跌穿“519”起点至1051点,至此,这个“人造牛市”以投资者的背弃和管理层的绝望而告终结。
由终点到起点,虽然极富戏剧性,但远远不是“519”闹剧的全部。在这一场近乎“完美”的市场崩溃背后,一场时代的正剧已然安全地谢幕。这个正剧,才是中国股市六年来眼花缭乱的演出背后,最值得观赏的部分。最近的一则新闻提示了这个正剧的本质。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从1998年到2002年被关闭之前的四年多时间中,南方证券的多名高管通过各种渠道向境外转移资金达7.8亿美元之巨。这些巨额资金悉数落入私人之手,已经无法追回。1998年到2002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牛气最盛的时候,而绝非巧合的是,南方证券也是这一时期中国证券市场中最为卖力也最为耀眼的主力之一。南方证券在“519”牛市中的所做所为,透露了“519”行情一个难以与外人道及的秘密:所谓“519”牛市,不过是一场财富转移游戏的代名词。它既不是出自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预期,也不是源于市场力量所制造出的那种投机性波动,而是完全扣合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一个时代主题:财富再分配。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直到90年代中期,是中国市场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勃兴而鼎盛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草根市场阶级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可供开拓的市场空间开始变得日益狭小,市场利润也开始急剧摊薄。值此之际,通过体制提供的寻租空间开拓“政治利润”,就成为一种极具诱惑力的选择。这种“政治利润”不仅意味着对增量财富的一种再分配,也同样意味着对前20年改革所创造的存量财富进行一次总体的再分配。而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为实现这种“政治利润”提供了绝佳的舞台。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高度的垄断性质因而可以控制财富分配的流向,也同样是因为证券市场作为要素市场具有的特殊便利性,在这个市场中,巨额的财富转移在转瞬之间就可以完成。这样,90年代后期的中国证券市场,实际上就变成了当时如火如荼的财富再分配运动的一个道具。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519”行情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背景。中国股市的一个公认的显着特征是畸高的换手率,但在我看来,这反映的并不是中国人有多么强的投机心理,而是反映了这样一种更加隐秘的事实:转型期的中国证券市场更多地已经沦为一个洗钱场所。交投越是频密,洗钱就越是方便,就越是安全。基本上可以肯定,“519”牛市肇始于中国转轨体制中长期积累起的一种财富再分配冲动。我愿意指出,起始于90年代后期的这场财富再分配运动并没有止步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熊市,它其实也是推动中国今天房地产泡沫的一个重要动力。

理解中国证券市场90年代后期发展的另外一条线索,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高速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中国改革一个重要的合法性来源。没有经济增长,中国的改革几乎一天也难以维系。改革越是深入,改革对经济增长的这种依赖就越是加重。但在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市场化进程所激发的自主经济增长动力开始逐渐削弱,而1997年之后的亚洲金融危机更加剧了这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维持经济增长于不坠,就必须倾全力调动要素资源以维持强制性的经济增长。由于中国的国有银行体系还未从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过热所造成的坏账深渊中恢复元气,为这种强制性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支持的重担,就毫无选择地落在了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肩上。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应该清楚地记得,就在1997年,金融监管当局还在拼命打压证券市场,并将这个成绩抬高到“预防了金融危机”的高度加以炫耀,但短短两年之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个中原因正在于,有人开始意识到,强制性的经济增长迫切需要中国证券市场提供慷慨的金融支持。于是,一场不加掩饰的阳谋被毫不犹豫地发动了。受到恭维和引诱的投资者像羊群一般鱼贯而入。然而,一旦证券市场承担了政策性的目标,证券市场的严重扭曲和资源错配就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必然结果,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也只是或迟或早的事情。不管这个目标是为国有企业解困,还是为社保基金筹资,抑或是更加名正言顺的经济增长。事实上,这种低级错误,中国的国有银行系统早就不止一次地犯过。不幸的是,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又一次愚蠢地重蹈覆辙。从中国金融体系不断重复同一错误所显示的“固执”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压迫性的体制力量在起作用。虽然近一年多来,政府在重建中国股市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罕见的决心和勇气,但在“国九条”之中,人们依然能够看到资本市场承担政策性功能的影子。如果说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承担的是为国企解困、为拉动内需服务等政策性功能的话,那么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可能正在承担起为央企服务、为国有银行解套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国九条”之中委婉传达出的一种值得警惕的信号。

在中国证券市场中,一直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没有能够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但如果你真正洞悉了中国证券市场,你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中国证券市场更贴切地反映转轨中国的基本面了。通过权力垄断进行财富再分配,通过金融支持维持强制性的经济增长,是90年代末期之后中国经济领域两个最重要的主题,或者说最具有压倒性的时代任务,而9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所服从、所服务的,正是这样一个基本面。我们当下目睹的这个证券市场,就是被90年代末期以来强制性的金融支持以及野蛮的财富再分配掏空之后的一个空壳。当大量的财富已经顺利出局的时候,留给中国股市的惟一结局就只能是熊市。显然,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常说的那种狭隘的GDP基本面。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股市可以成为我们观测中国转轨动向的一个非常有用的领先指标。透过这个指标,我们的确观测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中国证券市场一直有“政策市”的绰号。这表达的是投资者对政府政策又爱又怕的心理。1996年12月16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让投资者怕之极,1999年6月15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又让投资者爱之极,这种历史经验构成了中国政策市的心理基础,也以漫画的形式凸现了政府政策在证券市场中一言九鼎的作用。不过,观察近年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我们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政策效力递减的曲线,及至“国九条”出台后的一年多的中国证券市场实践中,政府政策更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反向指标。政府越是出台利好,投资者就越是害怕,生怕后面藏着某种更深的“阴谋”。这固然说明了中国投资者在逐渐成熟,但在另一面,它可能也昭示了一种更加严重的危机:政府在证券市场中的信用正在急速流失。

政府信用的流失,是中国证券市场多年熊市产生的一个极具破坏力的副产品。它与熊市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其破坏力,目前已经开始在中国股市中发酵。

统计表明,目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已经降到14.6倍,如果考虑到30%左右的对价,市盈率将进一步降至11.5倍,这远远低于标普500的19倍,道琼斯指数的市盈率为18倍,纳斯达克指数的市盈率高达48倍,它甚至也远远低于被公认为市盈率水平极低的恒生指数的15倍。但就是在这种市盈率水平下,沪深股市仍然狂泻不止。对这个现象,许多人表示迷惑不解。但如果我们从政府信用的角度看问题,困惑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在一个政策反复、流弊丛生的市场中,股票价格会出现“负”的信用溢价,换句话说,与信用较好的证券市场相比,具有同样投资价值的股票在价格上会出现向下的修正,会低于那些信用较好的市场。道理非常简单,人们不相信你的市盈率是真是假,必须提高保险系数。中国证券市场几乎完全失去控制的下跌状况表明,政府信用的流失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得多。这可能意味着,中国政府日后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治理将更加艰难。信用不存,市场经济就如无根之草,遑论资本市场这种完全靠信用维系的市场体系。

在转轨国家,由于市场本身无法产生信用,只能依靠政府向市场注入信用,以推动市场化的迅速扩展。中国证券市场前十几年的发展就是靠政府不断注入信用而被推动的。政府注入信用以推动市场扩展,可以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很容易造成信用的严重透支和滥用。如果将政府信用看做一种公共产品的话,那么,我们在中国证券市场显然已经看到了一场典型的公共品的灾难。在中国资本市场,这种灾难正在迅速转换为政府治理的灾难,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最为凶险的敌人之一。其实,今天这种灾难我们多年之前就已经提前预告:“一轮煽人的牛市之后,毁灭的将不仅仅是虚拟的市值,而是实实在在的公共财富……资产的损失还可以计算,但政府信用的丧失却很难挽回。正是在这里,政府为此轮牛市付出了最为昂贵的代价。”我一直将现在的行情叫做 “还债行情”,现在的熊市只是在还以前的债务。“519”在历史上留下的黑洞有多大,熊市就会有多深。在其中,政府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处境将会异常艰难。从股市作为中国转轨的先行指标的角度看,这种治理灾难又何尝不是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一种灰暗的预示?股市,可能是中国经济最先败露的一个秘密。

信用,作为现代市场体系须臾也不能离开的基础设施,是证券市场得以存续及发展的根本,如果监管部门继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治理上采取机会主义式的相机决策,那么,我就要坦率地说,中国股市的熊市可能还远远没有到头。所幸的是,在股权分置的试点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监管部门正在表现出某种战略家的品格。这种迹象可能是中国监管部门决意在资本市场上重建信用的一个起点。重建中国股市,必须首先重建信用,而重建信用,必须首先从监管者本身做起。不如此,我们就无法切断中国资本市场的漫漫“熊”途。

重建信用尤其是重建政府信用,只是重建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它是一个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要想建立一个真正的现代资本市场,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加以配合。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绝大多数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者都喜欢带着显微镜去寻找中国证券市场内部的制度缺陷,但实际上,扭曲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干扰因素来自外部。中国证券市场不是可以独立于外部环境而单独生存的系统,而是被外部环境所决定的。现在,不少人都开始明白,没有一个健康的法治环境,我们是无法建立起一个真正的证券市场的。即便强行建立起来,也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一有风吹草动,便会轰然倒塌。我们不知道熊市何时可以终止,但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还没有任何一个法治匮乏的国家建立过有效的资本市场。在此之前,我们还可能看到股市的上涨,甚至看到牛市,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

吴敬琏:中国股市应当关闭

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做了一场关于大历史环境下法制化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报告,其把国内当前焦点的股权分置的方案问题放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来看待,最后指出,中国股市的历程犹如18世纪的英国股市一样,如果在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环境下,不如关闭算了。
他说,纽约的股市是靠其严厉的监管,伦敦是靠的信托和良心的传统。这些因素都是长期的发展,积累而完成的,是不可移植的。.当前的中国股市,两者皆缺,在一个官商勾结,管理松懈,良心丢失的市场上,你怎么可能指望股市的健康成长。中国当前的经济表面上繁荣昌盛,社会天下太平,但其表面下隐藏了最动荡不安的基因。改革走到今天带给我们社会的也许是严重的动荡与不安。其最后指出: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有严格的法律来约束无序的社会,***,***只是法制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来源IP:

阅读全文

与中国股票全球化的时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终止重组的股票会怎样 浏览:884
国债利率受股票影响吗 浏览:55
中国城建股票代码 浏览:170
股票重大资产重组停盘是好是坏 浏览:540
股票赚钱后是一次性抛掉吗 浏览:757
2019年5月即将st股票一览表 浏览:790
为什么股票帐户里显示有可取金额可银行卡里没有 浏览:400
股票软件苹果电脑版下载软件 浏览:122
中国工商银行股票在线交易 浏览:50
股票的资金流向中间的圈圈 浏览:312
一只一只股票老是跌 浏览:922
股票中国童工 浏览:818
锂电池股票业绩 浏览:31
中国股票百分之10 浏览:635
易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浏览:674
2019中国有潜力的股票 浏览:250
怎么把股票指标保存电脑里 浏览:285
梦幻股票取钱时间 浏览:609
股票涨却资金流失 浏览:305
涨停股票尾盘开板后第二天走势 浏览: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