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平安保险香港股价
第一:中央银行有的是外汇储备,反正美帝国主义高经济侵略,美元不断贬值。贷出一部分给平安到香港托市,
好骗大陆股让平安顺利再融资。央行也做个顺水人情。
第二:因为香港股是全世界的人在炒,老外以为中国人像他们一样看好保险,所以用他们的市盈率来对待。
其实,百分之90以上的中国人根本不信什么人寿保险,要死保也没用,
何况这个姓马的家伙一年就拿走6000万,
那不是在喝投保人的血是什么?
所以,马明哲不下台,平安不会有底。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Ⅱ 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有哪些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平洋保险、中国太平等。
1、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 ,“平安”,“公司”,“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经发展成为金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
2、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系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及旗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全国性专业财产保险公司,注册资本八十亿元人民币。
3、新华保险
新华保险是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成立于1996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寿险企业。2011年,新华保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步上市,A股代码为601336,H股代码为01336。
4、太平洋保险
中国太平洋保险(A股:601601、H股:02601),又称太平洋保险,简称中国太保或太保,前身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于1991年5月13日,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
5、中国太平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太平"),1929年11月20日始创于上海,1956年移师海外,2001年重新进军中国内地市场。中国太平是四大国有金融保险集团之一,2011年列入中央管理,总部设在香港。
Ⅲ 目前保险公司上市的有几家
国内上市的一共10家。
大陆交易所上市的有4家,分别是:中国人寿保险,中国平安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
香港地区上市的有6家:友邦保险(AIA),中国太平保险,中国财险H股(2328.hg),中国财险H股(2328.hg)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民安控股H股(1389.hg)真正出资方是有着“国字号”背景的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
拓展资料:
保险公司是指依保险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公司法人。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将保费所得资本投资于债券、股票、贷款等资产,运用这些资产所得收入支付保单所确定的保险赔偿。保险公司通过上述业务,能够在投资中获得高额回报并以较低的保费向客户提供适当的保险服务,从而盈利。
保险公司的业务分为两类:
(1) 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
(2) 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
我国的保险公司一般不得兼营人身保险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
保险公司(insurance company),是采用公司组织形式的保险人,经营保险业务。 保险关系中的保险人,享有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费基金的权利。同时,当保险事故发生时,有义务赔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
Ⅳ 保险 香港上市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的过程和效果
第一、香港上市的时间可控性很高。这主要受益于香港上市有一套明确规范的程序,加之监管机构独立透明、廉洁高效,专业机构质素高,公司一般在6-12个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上市的过程。上市时间可控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上市时机。我们曾帮一家国内着名的零售连锁企业物美股份2003年在香港上市,整个上市过程用了7个月左右的时间,赶在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之前,为公司筹集了一大笔资金,用以发展网络,以抵抗外资零售业的冲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物美股份是北京地区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
第二、在估值方面,香港市场对内地金融、新能源、消费品行业的接受程度较高,估值基本接近,甚至出现很多香港估值高于内地A股估值的案例,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新能源等行业板块。最近有多家先A后H股上市的成功案例(例如:农业银行)以及多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金风科技、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宣布进行H股增发的现象,更从侧面说明香港在估值水平总体上并不比内地股市差。
第三、对于一些拥有品牌和国际业务的公司,香港上市能给予公司一个借助上市过程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宣传和推广公司业务的机会。第四、香港的监管机构、投资者和媒体公众都对上市公司的企业管制和内部控制有较高的要求,这会促使上市公司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使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长期获益。
上市后的各项便利
第一、香港上市后的再融资非常便利,通常是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不需要额外的行政审批。
第二、在香港可以使用的融资手段极为众多,包括:配售、供股、可转债、认股证、高息债、杠杆融资等等。其实在香港资本市场,除个别年份以外,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的规模都超过了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这突显了再融资的便利,也为优秀企业和像渣打银行这样融资产品全面的国际性银行提供了广阔的业务空间。
第三、控股股东禁售期仅为6个月,相比A股的3年禁售期要短得多。
第四、兼并收购的便利。香港上市公司运用股票作为并购工具的作法比较普遍,并且是市场化运作,无需行政审批。如果利用香港上市公司的平台进行国际并购,其便利性也优于涉及跨境审批的A股公司平台。
第五、香港上市公司得到来自于国际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员广泛和资深的研究覆盖。通过与国际投行和国际投资者的密切交往,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国际化的视野。
所以香港成为中国公司上市最多的海外市场,群英荟萃,中国的行业龙头很多是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票在香港的地位举足轻重,以2009年度为例,中资企业占了香港股票交易总额的72%,市值占了58%,新股集资占了83%。渣打2009年度完成的香港上市案例全部是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香港股票市场也就此成为国际资金投资中国股票的最主要场所。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Ⅳ 太平洋保险公司股票在香港吗
太平洋保险旗下设有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香港)有限公司,公司在美国投资设有中国太平洋(美国)服务公司,在伦敦和纽约设有代表处。1998年公司与荷兰国际集团合资设立的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
Ⅵ 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有什么区别
香港保险的优势
1、保费便宜
首先,香港保险人均寿命全球第一,女性平均寿命为87岁,男性平均寿命为81岁,而我国内地的平均寿命只有76岁。香港的医疗水平发达,在人均寿命和发病率低的情况下,香港保障类保险的保费会比国内的保险便宜很多。
其次,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制度优势,相比内地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只能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等运用形式,香港保险拥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和可投资的全球市场。
最后,香港保险的费率会区分吸烟和不吸烟的人群, 费率差在30%左右,如果你不吸烟,那么费率会便宜很多,内地的保险通常没有对吸烟者做区分,因而保费会略高一些。
2、重疾保额上浮
香港的重疾险保单是有分红功能的,人们可以通过投保分红的重疾险达到抵制通货膨胀的作用。而国内的重疾险产品从购买之日起,保额确定了就不会再发生变化,比如投保保额是50万,那么一直都是50万保额,香港保险则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可能投保是50万保额,30年后可能变成100万了。
3、满足境外美金资产配置需求
香港的保险通常是以港币和美金来结算的,对于有境外资产配置需求的,或者有留学、海外工作和移民需求的人来说,可以将人民币换成美金,这样既能保证安全性,也能兼顾到收益性,可谓一举两得。
4、部分病种理赔宽泛
在内地,保监会规定的25种必保疾病以及理赔条款,作为行业的统一标准,各家保险公司都是一样的。而香港保险的疾病定义和赔付条件是可以由保险公司自己制定的,比如脑中风后遗症,内地要求超过180天才能达到重疾理赔的条件,但是香港保险可以要求超过24小时就理赔。整体来看,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对于高发的重疾定义差异并不大,一部分疾病大陆定义的更加明确,而香港保险则更加宽泛。某种程度上,香港保险更加方便消费者理赔,但是由于保险概念过于宽泛和不明确,也很容易造成理赔纠纷。
香港保险的劣势
1、采用无限告知
在内地,健康告知通常是“有限告知”,问什么答什么?不问不答。而香港保险采用的则是无限告知,对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太确定的内容,香港保险会要求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等到拿到结果之后,再进行如实告知,如果没有告知,一旦出现理赔纠纷,则需要投保人承担结果。
2、理赔时效长
国内的保险都是受银保监会严格监管的,根据监管条款的规定,保险公司必须在投保人申请理赔后30天内给出理赔结果,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的条款约定无疑更加的人性化和规范化。
再看香港保险,由于受到市场化运作的影响,所以理赔时效通常无法保证,很多买了香港保险的客户需要用3—6个月才能拿到理赔结论,可见香港保险的时效性远不及国内的保险。
3、保险理赔不受法律保护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理赔遇到纠纷,上诉到法院,很大程度都是消费者赢。而相比国内保险,香港保险法是十分中立的,当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产生理赔纠纷时,消费者并不占优势,也不会因为一些模棱两可的原因而获得理赔。而且,如果买了香港保险,投诉的时候需要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进行理赔投诉,而且这个投诉局能够裁决的赔偿上限只有100万港元,超过这个数目就不能通过它来判决了。而且,在香港打官司诉讼费是非常高的,消费者很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
4、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就像是内地人买香港保险的定时炸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2016年10月份开始,我国国内发行的银联卡只能在香港购买旅游香港的项目保险,对于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保险,银联卡是不能购买的。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香港保险最吸引人的就是带有分红性质和身故责任的重疾险,然而根据相关的外汇政策,消费者是不能直接刷银联卡消费的。
引自:https://www.dby.cn/detail-116399.html
Ⅶ 大金融股票有哪些
大金融股是指市值巨大、占据股指成分较大的银行、保险、证券这三类股票。我们知道金融股是处于金融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公司发行的股票。
(7)香港保险股票有哪些扩展阅读:
从市场因素判断,金融股具有四大投资优势:
一、股价不高,金融股中大部分个股的整体股价目前仍然不高,特别是证券股和信托股基本上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二、增量资金介入明显,从成交量分析金融股上涨时放量显着,而下跌时量能迅速萎缩,显示出介入资金是立足于长线投资,并坚定看好该板块的后市;
三、技术形态良好,个股底部形态构筑完整扎实;
四、有政策利好支持,金融股是解决股权分置的潜在试点板块。
在目前的市场大背景下,金融股的市场号召力和对资金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显现出来,该板块有望成为领涨核心,值得投资者的密切关注。
Ⅷ 最新保险概念股一览表 保险概念股票有哪些
保险板块备受“青睐”
与10月以来大盘的整体“拉锯”相比,同时期保险板块的表现堪称“优异”。据统计,10月以来,在69个Wind主题行业中,保险指数以8.14%的涨幅,成为统计区间内主题行业中毫无争议的最大赢家。从昨日行业内个股方面的表现来看,根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行业中6只成分股全数实现上涨。其中,新华保险(63.50 -1.03%,诊股)、中国人寿(31.31 +1.10%,诊股)的涨幅超5%,即便是垫底的中国平安(64.13 +0.11%,诊股)也有0.20%的涨幅,这在昨日“跌多涨少”的盘面中,表现已属相当优秀。
今年以来,一向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险企频抛“橄榄枝”。据上市险企三季报显示,除一向“钟情”板块的公募基金之外,证金公司、汇金公司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资机构。以中国平安为例,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在第三季度分别增持了中国平安的H股和A股,持股比例分别从二季末的33.54%、1.78%升至三季末的33.85%、2.19%。
在板块、热点频繁切换,市场情绪“阴晴不定”的市场中,保险板块的集体走强,其实并非偶然。近日摩根大通发表的研究报告称,第三季度中国上市险企盈利复苏,主要是由于宏观环境有利(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和股票市场稳定),以及行业本身表现强劲(产品组合和债务储备结构改善)。而该机构也表示,从第三季上市险企的业绩中反映出的行业基本面支持市场对板块的重新估值,预计未来数季度板块市场盈利仍会上调,这也将进一步刺激板块的表现。而从资金方面来看,根据Wind数据,近5个交易日,在104个申万二级行业中仅有15个行业出现了资金净流入,而在这15个行业中保险行业以近5日净流入8.74亿元位列第三。从昨日的资金流向来看,虽然盘面整体回调,两市资金整体净流出态势有所加剧,但从保险板块仍然呈现的资金流入来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资金对保险板块的“青睐”。
机构看好后市
在昨日市场的整体回调中,保险板块的逆势上涨无疑是盘面中的最大看点。虽然当前市场情绪依然不稳,后市走向也仍存分歧,但由于行业“靓丽”的三季报,对板块的乐观之声已成为当前多数机构的一致共识。
东吴证券(10.80 -1.37%,诊股)表示,上市保险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业绩全面加速增长,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42.38 +0.76%,诊股)、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98.3%、41.4%、23.8%、5.3%,业绩增速较上半年明显提升,主要源于投资端持续发力+需求端高景气延续。而由于投资与需求共振下“靓丽”基本面的延续,从上市险企三季报来看板块拐点已全面确立。
针对板块三季报业绩超市场预期,中泰证券认为,主要为寿险剩余边际持续强劲释放、投资端向好、准备金因素逐渐出清等多重因素叠加所致。转型保障是保险基本面提升的根本逻辑,随着消费升级、家庭保障意识觉醒,保障型产品的需求端空间依然较大,保险公司也有充足动力提升保障型产品占比。目前四家保险公司17PEV估值不到1.2倍,估值切换后 18PEV仅1倍左右,估值提升空间仍然较大,继续看好保险股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