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股市里,为什么有时大盘会跌很多
在股市里大盘有时会跌很多,现在再去分析为什么一直下跌似乎有点“马后炮”的嫌疑,因为很多账户已经亏损比较严重了,不过,即便是亏损也应该明白为什么亏损,要不然,亏得不明不白、这学费也交得太冤了,以后也不会起到借鉴作用,现在回头看看早前的杀跌,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股权质押大股东高位减持: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关于本轮行情上涨的逻辑的问题,本轮上涨行情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解除股权质押风险,二是超跌反弹或者说科创板上市前垃圾股的自我救赎,3月份的时候经常出现万亿成交量,再加上上涨期间不断有大股东发布减持公告,这说明万亿成交量中有很多是大股东高位减持所贡献的,大股东高位减持套现之后,再用套现的资金去增加股权质押的保证金,于是,股权质押风险暂时得到缓解!
这就是我认为的几个原因。
② 股市股灾前有哪些征兆
股市突然出现连续下跌,仅仅6个交易日就跌去了200多点,跌幅已经超过了10%,很多人都很好奇,股市在发生股灾之前是否存在着一些争吵,其实的确是有一些征兆的,只不过股民们没有发现,如果可以静下心来观察,大跌之前A股市场的走势一定会发现一些征兆。
大涨股出现构筑,应谨慎大跌
前期涨幅过大股票出现筑构头部趋势,也就是说股指并没有怎么跌,但是前期涨幅巨大的股票却出现了一次调整,这就说明投资者正在撤离,如果发现前期涨幅巨大的股票出现构筑顶部就必须马上撤退,千万不要再留恋市场,否则就要经历过山车行情了。
总的来说,当大家都沉浸在看高一线的喜悦之中,就意味着大跌行情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袭来,大涨之后必然迎来大跌,这就是股市的规律,所以投资者们看到股市逼空上涨,就必须谨慎未来肯定会有大跌的那一天。
③ 股指期货松绑了吗
上周,资本市场迎来政策利好,股指期货再获松绑!
根据中金所近期发布的消息,从2018年12月3日结算时起:
①将沪深300、上证5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统一由20%下调至10%;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统一由30%下调至15%;
②将股指期货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调整为单个合约50手,此前的限制为日内开仓交易量不超过20手;套期保值交易开仓数量不受此限;
③将股指期货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四点六。此前标准为万分之六点九
这是股指期货的第三次松绑。在2015年时,中金所为平抑铅渣段股灾剧烈波动,抑制市场过分投机,曾采取了系列措施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后来市场有所改善,股指期货便逐步得到松绑。
2017年以来股指期货标准调整变化
股指期货松绑意味着什么?
股指期货槐誉就是把股票指数当成一种合约来操作,双方约定好交易日期进行买卖,买卖内容为预判指数涨跌。目前能买卖的指数有三个——沪深300(IF)、上证50(IH)和中证500(IC)梁答。
股指期货松绑,交易保证金下降,杠杆作用更大。相当于以前要交40%的保证金来达到100%的交易。而现在只要交10%的保证金,就可以达到100%的交易。
开仓限制范围放宽,手续费降低,刺激大家都去买股指期货,就有利于期指市场流动性的恢复。而股指期货成交量越大,期现价差贴水幅度就越小,这样就有利于降低对冲的成本,提高对冲效率,增强产品收益。
P.s 贴水:即“低水”,与高水相对应。指的是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
总的来说,股指期货松绑有利于绝对收益产品整体收益率的提升。
④ 银行股在低位又没有提前拉升,出现降准利好反而破位下跌,何解
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对于银行股属于重大利好,但银行股并没有因为银行降准利好刺激股价上涨,银行股反而在大利好的刺激之下出现破位下跌,对于这个走势又何解?
银行在降准利好之下,不想反跌,出现破位下跌,这种现象很容易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 说明央行降准是利空并非是利好,如果降准真的是利好,一定会刺激银行股大涨,刺激银行股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正是因为利空银行股,才会导致银行板块集体下跌,反而出现破位下跌,这个银行股的走势已经告诉大家答案了。
第二: 股市利好不一定利好,股市利空不一定就是利空,其实股市利好利空完全都是由超大资金说得算。
如果降准对银行利好,超大资金会借机炒作银行股,就是因为超大资金不觉得降准是利好,反而觉得是利空,才会进行砸盘银行股。
第三: 降准对银行股是名义上利好,但现实中并非是利好,对银行利好不一定对银行股利好,主要是降准释放1万亿资金,这些资金不一定会进入股市的。
所以按此进行推断,降准对银行利好不假,让银行有更多的钱,这样市场有更多的流动资金,但这些资金流动市场,并非流通到银行股,对银行股来讲属于利空也是不足为奇。
总之银行板块的走势已经告诉大家答案了,银行股并不买降准利好的单,已经出现破位下跌就是足够说明降准对银行股是利空,不用做过多解释。
降准不见得是大利好,不见得对A股就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要思考降准背后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央行为什么现在出手降准?难道就是为了刺激股市大涨?难道就是为了一根大阳线壮哉大A股?
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为更好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也就是说,当前实体经济需要资金,所以释放1万亿资金用于支持。而为什么需要呢?可能是存在潜在风险,可能是保持现在的流动状态。从表示中分析,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增强金融机构资金的配置能力;二是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的来源,运用降准的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降低 社会 综合融资成本。
2008年至今共有24次降准,对上证指数来说,不管是降准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还是一周、10个交易日,并非一定大涨,上涨的概率为50%,有大涨也有大跌,有小涨也有小跌。当然,从21次降准后创业板的表现分析,上涨的概率近60%,较上证指数要好上一些,但也不是绝对上涨。所以,央行降准这件事情要客观理性的看待,而不是认为一定是利好。
那么,银行股在低位又没有提前拉升,出现降准利好反而破位下跌,何解?从规律的角度分析,上涨下跌本就参半概率。从市场的角度分析,降准主要针对的是小微企业,如今在利率不高的基础上,还有可能提升负债,对银行股虽说降准能释放更多的资金,但也不一定是好事儿。从A股的角度分析,当前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特别是国际金融措施或存在转向影响。还有,降准是周五盘后发布的,虽说银行之前有预期,但也不知道到底降不降。
搞笑 吧,银行股处于低位?谁告诉你的,在我看来银行股已经完全处于高位了,拜托你看看大金融三剑客的另外两个,券商我就不说了,你看看保险吧,保险已经创出了一年新低了,在这种情况之下,银行股就显得尤其高调。
在我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一次回调,很多人总是过度纠结于这种消息面的影响,却没有想过另外一种可能,它本来就是要进行一次正常的回调,涨多了就要跌,特别是像银行股这样资金特别庞大的股票,一旦开始调仓,那么它的影响就是巨大的,我认为这只不过就是一个消息的刺激,看起来好像是消息导致了银行股的下跌,其实我觉得可能恰恰相反。
可以说今年以来银行股的上涨都是很猛烈的,毕竟银行股和另外两个不能比银行股的资金盘子非常大,上涨看起来幅度上并不大。但是因为总量非常巨大,资金已经非常可观了,在这种情况之下适当的下跌我认为是很正常的。
对于银行股这样的股票我是建议大家千万千万不能追涨,因为它上涨的幅度真的有限,很容易被套。
在回调10%,我也认为是很正常的。
降准利好,使银行股在低位不但没有提前拉升,反而破位下跌,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说明这次降准,人民银行关于降准的消息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没有提前泄露,机构也是在A股收盘之后,即人民银行发布降准的消息之后才知道的。
第二、银行业已经处于夕阳行业,盈利能力有限,这是大家公认的。降准这一利好,根本无法激起机构、基金,甚至股民对银行股的憧憬和热情。但凡持有银行股的股民都清楚,银行股抄短线,没有波动,没有差价;抄长线,长期下跌,只能被套;就连中签浙商银行(601916)、渝农商行(601077)者,因为长期低于发现价,中签者严重被套,中签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谁现在还敢碰银行股,谁还敢抄银行股,谁又去抄银行股呢!
第三、降准利好银行,但不一定利好银行股,这一点股民大多都清楚,多少次降准都是如此。
第四、这次人民银行降准,目的是解决实体经济的困难,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并非为A股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
降准对银行来讲的确不能算是大利好,顶多称得上是中性,因为对于银行来讲肯定是“救急不救穷”,只想作锦上添花的事,因此更不可能允许出现大量的放贷坏账,而当下的中小微企业最大问题正是银行最担心的问题,所以这个痛点不解决,恐怕也没有谁敢说“我喜欢做赔本买卖”的。
当前银行股的基本面改善,也只是稍稍改善,更多的是得利于监管对利率管制逐步松绑的政策性改善,也包括前期经济复苏所带来的复苏性改善,复苏性改善是-1到0,不是增长性改善0到1,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即便银行有增长性改善,但面对未来经济有可能回落的可能,银行也需要做好利润向各月摊平的心理准备,换句话说,过早的说降准利好银行股还是有点冒失,还应该具体分析谨慎的判断,再说了,疫情因素干扰的经济复苏本就是更为复杂的环境背景。
因为长期保持在低位运行,小钱砸进去也是不会出现涟漪。这次的降准估计也没有被机构和大资金投资人看重,银行股票自然也就跟着大盘波动。不过对于下周一还是会有一些期待。
一、今日市场在权重股下杀的带动下,A股上证指数出现大幅度下跌,权重股下跌主要由两个板块带动的,一是煤炭板块,二是金融板块。下面我就单说一下金融板块:
要知道金融板块,今天主要是指银行股,今日银行指数下跌2.14%,招商银行(600036)今日更是大跌5%以上。
二、银行股在低位也没有提前拉升,又有降准大利好刺激反而破下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其实银行板块像煤炭板块一样,在白马股全线回调的时候,银行股基本没有怎么回调,今天就是出现补跌。
2、虽然市场有传言有降准利好,但是尽管此次降准,也只是属于定向降准,而并非全面的降准,主要是针对那些中小创企业。
三、银行下跌,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大盘想要往上走,还是要靠权重股带动才行,明日市场仍有下跌的趋势,在没有明显的企稳迹象,手中的仓位还是不宜过重,盘中时间还是多关注,管住自己的手。
操作上,我们应该管住半导体+新能源+光伏、锂电池和化工、军工、中报超预期的个股、低价优质股等
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大概能释放大约一万亿的资金,可以提高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但是市场表现不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全面降准消息出来的时候大A已经收盘,所以市场对降准消息的具体表现要等到周一开盘才能体现,但是周五午后大金融盘面以及其他板块均出现了止跌企稳的迹象。
其次,全面降准7月15日起开始实施,等到反应反应到股市上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主力为了收筹码可能不会大手笔的进行拉升,反而会进行大幅的压盘、砸盘。
最后,这次全面降准的程度、幅度以及范围均大超预期,可能会被解读为:由于疫情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目前中小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情况比想象当中的严重。造成市场出现恐慌,使得大盘整体不升反降。
虽然全面降准的消息会最终引发大盘出现不一样的表现,但是中长期来看,全面降准可以提高流动性,使大盘长牛、慢牛状态走的更好。
1.追涨杀跌,基金散户化短线化。降准,卖银行追概念把利好打成利空,打庄查杠杆,卖银行捧庄股把利空打成利好。反正死的都是银行。
2.调控指数
3.挖坑吸筹
4.内外勾结
5.引导接盘
我投银行股,首先是选基本面好,盘子适中,有一定波动幅度的。然后找出其相对高低位,不在乎利空利好,只注重低买高卖就好!
⑤ 基金公司员工能持有股票吗
很多人一定知道,证券公司的员工是不能做股票投资的。因为证券公司的员工可以接触到一些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从而导致内幕交易,而内幕交易是不允许的。按照这个逻辑,基金公司的员工是不是就不能买自己公司发行的基金了?
如果你不太了解基金的运作,可能会认为基金公司的员工不能自己买基金。但实际上并没有规定基金公司的员工不能买自己公司的股票。不仅是基金公司的员工,基金公司自己也可以买自己的基金。
现实中,基金公司或基金公司员工自己买基丛手金的情况很常见。比如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基金公司为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会购买自己的基金。一个公司的员工买自己公司的基金比较常见。
那么,为什么证券公司的员工连股票都不能买,而基金公司的员工不仅可以买基金,还可以买自己公司的基金呢?你不怕内幕交易吗?显然,不禁止基金公司买自己的基金肯定是有原因的。
首先,基金经理对一只基金的操作是严格保密的,一般基金公司的员工是不可能知道基金经理对基金的操作的。
基金里的钱大部分是从投资者那里收的,不属于基金公司。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在从基金取得管理费时,有维护投资者利益的义务。但如果连基金经理操作资金的保密工作都没有做好,显然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情就很容易发生。
所以基金经理对基金的操作是严格保密的信息,一般基金公司的员工是不可能知道的。如果你真的要费尽心思去得到,别说能不能得到,你首先要面对违法的风险。
此外,基金公司员工如果要购买基金或从事其他证券投资,需要先向基金公司申报,包括其配偶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防止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发生利益冲突。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在购买自己的基金时处于监控之下。就算想搞内幕交易,也很难。
其次,基金公司员工正常购买自己的基金,不会与基金的其他投资者产生利益冲突。如果基金公司的员工买自己公司的基金和其他基金持有人有冲突,肯定是不允许买的,但其实只要正常买就不会有冲突。
公司员工购买自己公司的基金,目的是从基金净值的增加中获取利润。那么,现有基金公司的员工是否在底部买入基金,然后用其他投资者的钱去拉高肆郑伏呢?基本不存在。
因为基金公司员工用来买自己公司基金的钱会进入基金的资金池。基金经理用基金里的资金做投资的时候,是分不清哪些属于基金公司的员工,哪些属于其他投资者的,也就是说大家的起跑线其实是一样的。
况且,即使裂携是基金经理,大部分时间也控制不了一只基金的涨跌。所以,连基金经理自己都不一定知道基金的底部在哪里。一般基金公司的员工怎么知道?
所以基金公司可以自己买基金不是问题。
证券公司不能够发行基金,只能做一些券商理财产品,(私募基金)其流动性,收益性相比开放式基金要低一点.也就是说证监会规定,证券公司不可以发行基金,只可以代销基金。
证券公司作为一个中介机构,其不仅仅可以自己发行理财产品,也可以代销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比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等,题主说的证券公司的理财,个人认为应该是特指证券公司以资产管理部门或者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名义独自发行的理财产品,也叫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从现在的监管制度来看,证券公司的集合理财产品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资金都是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监管的,只能在指定的证券账户和银行账户之间循环。但是在集合理财规范发展的前期,其实是比较乱的,那个时候被称为“代客理财”,而且也曾经出现过不少问题。但现在其实很多券商集合理财,特别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收益是很不错的,只是知名度没有公募基金、银行理财那么高。下文我将简单介绍一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给大家普及一下券商集合理财的知识。
券商集合理财——资金第三方存管
顾名思义,券商集合理财就是由券商的资管部门或资管子公司面向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按规模和认购门槛,券商的理财产品可以分为大集合和小集合。
券商大集合理财产品也就限定性的集合理财,一般的产品规模在5-10亿,客户认购门槛是5-10万,也就是类似银行理财产品这样,通常都是低风险的投资产品,比如债券型和货币型的产品。券商小集合理财产品就是类似私募基金,也叫非限定性的集合理财,客户的认购门槛是100万起,产品的规模一般相对比较小,运作也比较灵活,通常都是权益类的中高风险的产品。
限定性和非限定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投资范围。限定性的理财产品只有20%的比例可以投资权益类资产,而非限定性是没有这个限制的。这主要是券商在2004年以前代客理财的“黑历史”所导致的监管政策。也正是这一时期的代客理财和挪用客户保证金,使得券商在行情深度的调整下纷纷出现了破产潮,从而促使整个券商行业进入了整顿期。这一时期,有包括南方证券、华夏证券、大鹏证券、汉唐证券和老联合证券等曾经的券商巨头破产整合,券商行业进行了重新洗牌,也促使了监管层出台了多项关于券商资管业务的法律法规,包括《关于证券公司从事集合性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等,同时也引入了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
这就回到了题主的问题,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安全性的问题。第三方存管,就是客户的资金都要交给银行这个第三方进行监督和管理,哪怕是资产管理人也无法挪用,从这一点上看,券商结合理财的资金安全性是没问题的。因为资金只能在资管证券账户和资金托管账户间流动,是无法转到其他的第三方账户的,这也是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所采取的的运作模式。
但仅仅是安全还是不够的,我们要看看券商集合理财是否可以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如果没有超额收益,再安全也没有实质的意义。
优秀的券商集合理财收益并不低
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券商的资管能力也开始逐渐显现出实力。但在发展的初期,由于受到政策的严监管及投资限制以及投资人才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业绩确实做得非常一般。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券商资管和其他资管行业的管理规模数据对比可知。截止2011年底,信托资产规模4.81万亿,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17万亿,而券商资管规模只有0.28万亿。
但是随着券商对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视以及政策的松绑,部分券商资管现在的管理能力已经和成熟度的公募基金不相上下,甚至还略占优势。
就拿类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来讲,其实很多券商的产品收益是不低的,收益率相比相比银行理财产品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在微信理财通里面就有券商的产品,好一点的券商的集合理财产品收益率高达4.5%,而同样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现在普遍都在4%左右了,只是很多投资者不了解券商集合理财,导致其知名度并不高。
而在权益类产品上,也出现了像东方资管这样的强者,其中名声最大的就是已经离开了东方资管创业的陈光明。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陈光明管理的东方红4号这只产品。根据兴业证券研究团队的报告显示,陈光明管理期间,东方红4号取得了远超市场的超额收益,其任职期间该产品的累计回报高达457%,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仅为24.24%。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只产品不但收益率高,而且风险控制能力出色,最典型的就是其回撤。同期指数最大回撤在46.7%,而该基金的回撤只有26.97%,相比市场的回撤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这也使得该基金在经历了哪怕2015年这样的极端市场后,依然能够在熊市中创出历史新高,这样的管理能力和管理业绩也是行业少有的了。总的来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安全性是没问题的,特别是在第三方存管这样的资金监管模式下,资金是无法对外转出的。其次,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以后,现在的券商管理能力已经得到大幅的提升了,部分优秀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能够取得夺人眼球的成绩,有兴趣的投资者还是值得关注的。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⑥ 中国有做空股指或做空股票的基金卖吗
中国没有做空股指或做空股票的基金。
做空机制对于股票市场来讲,固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负面作用也很明显。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历史短暂、法制尚不健全、规则尚有漏洞、信息极不对称的新兴市场而言。
中国股市的本质是为非流通股东圈钱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了资源配置,这个本质是由中国股市的基本矛盾——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矛盾,或者说是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的矛盾所决定的。正是这个基本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中国股市不能设计做空机制。
一般来说,做空个股非常明显,也会遭来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的阻力,因此相对做空指数期货来说更加隐蔽。目前国内市场的指数不允许做空,因此做空机构会瞄上一些海外市场的中国指数,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新华富时中国25股指期货等。
目前,国内的股指已经迎来了第三次松绑,下调了手续费,但对于交易数量上限依然有50笔的限制。而股指期货的松绑对于国内投资机构来说亦是一大利好。因为在不断暴雷、杀跌的股市中,单纯持有多头的风险非常高。而随着公募理财资金的入市,更是需要有一个对冲风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