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社会话题中国联通存在的意义
(一)以改革促发展
应该说,中国联通的成立是我国电信市场改革的产物。中国联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打破电信垄断坚冰的重任。
十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为在我国电信行业深化改革、打破垄断批准成立中国联通,这一重大举措是我国电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中国电信业仍处于垄断状态,电信业务的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
在电信业巨变的前夜,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新的技术可能性、全球信息产业变革的潮流、政府开放市场的决心、消费者意愿、各种专家意见和广泛的舆论压力等,合成了一股难以违抗的力量——中国电信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引入竞争机制。
面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电信业改革必然波及到对整个社会通信资源的重新分配。在一片广泛的探讨与论证中,原机械电子部、电力部和铁道部联合组建新通信公司的方案逐渐引起各方关注。组建新公司的初衷是充分发挥这些部委在专用通信网之外的富余通信能力,为国内通信产品制造业创造新的生存和发展条件,通过调动专网和制造业两方面的积极性,共同为公众通信服务。
为尽快组建联合通信公司,三部委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开展了一系列调查、论证及研讨工作。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对电信业打破垄断、开放市场的决心已定。中国联通的组建脉络逐渐清晰。
1993年12月14日,组建方案历经两年的艰难曲折,终于有了令人欣慰的结果。国务院正式发出国函[1993]178号文《国务院关于同意组建中国联合通信公司的批复》,同意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共同组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明确联通公司按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组建,是一个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享有长话(对铁道、电力专网进行改造、完善,提供长话)、市话(在公用市话网覆盖不到或市话能力不足的地区)、无线和电信增值业务运营权。
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钓鱼台举行。自此,中国联通迈上了改革发展的艰难征程。
要完成“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重任,就要尽快形成与主要电信运营企业“旗鼓相当,各具特色”的实力,成为我国电信市场竞争主体之一。“竞争主体”意识,是新兴电信运营企业敢于与原主体运营商同台竞技的挑战意识,是提升整体实力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意识,是实现超常规、跨越式腾飞的发展意识,是在市场竞争格局中做大做强做优的定位意识。“竞争主体”意识所期盼的结果,不是由反垄断而再次成为垄断,而是要实现与国内兄弟运营企业的公正、公平的竞争;不是以吃掉对方为最后目的,而是创造出多极化、活力化而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不是兄弟企业之间的互相血拼,而是在面对更激烈的国际竞争浪潮前,能够磨练出“与狼共舞”的本领。
在中国联通竞争的强烈冲击下,电信竞争格局在拆分和重组中迅速形成。各运营商纷纷采用新技术,积极开展业务和服务创新,主动改善服务质量,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正是有了中国联通的竞争,我国电信业务内容迅速丰富,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业务资费不断降低,各运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不断改善。竞争给用户带来新的选择,也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繁荣。
(二)在改革中发展
当然,中国联通并不满足仅仅为电信市场带来竞争,成立以来,在不断竞争和发展中,中国联通心系用户、牢记责任,以自身的高速发展,掀起电信改革的巨浪,推动产业在“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实现了企业和整个电信业的壮大和兴盛。
1998年之前,是中国联通的艰苦创业阶段。这一阶段,公司发展的基础十分脆弱。四年多时间里,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公司几任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呕心沥血,在垄断的电信市场上破土开荒,按照“无线起步,移动先行”的方针,边组建、边建设、边发展,克服重重困难,建起了国家第二个公众移动通信网,发展了142万移动电话用户,铺设了近万公里光缆,艰难地站稳了脚跟,并带给用户以“低柜台服务、即买即通”为代表的全新服务理念。公司经过艰苦创业,在电信领域引入了竞争,并奠定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然而,公司依然面临艰难的生存环境。
1999年,以公司的重组为契机,中国联通进入了跨越发展阶段。当年2月10日,国务院对中国联通公司领导班子作出重大调整,任命杨贤足为中国联通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信息产业部任命王建宙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石萃鸣为公司副总经理。这次对中国联通公司领导班子的调整和充实,是信息产业部组建以后,按照政企分开、引入竞争、促进发展、打破垄断的原则,结合中国电信重组工作作出的重大举措。
在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公司领导班子紧紧抓住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重要指示精神,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加快发展。四年多时间里,公司清理了“中中外”项目,完成了资产重组,实现了境内外上市,建成并开通了CDMA网络。公司以“两新两高一综合”(建立新机制、建设新网络、采用高技术、实现高增长、发展综合业务)的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主体之一。
(次小标题)资本运作大手笔
作为一家新兴电信运营企业,1999年以后,随着初装费和入网费取消,除了享有灵活的资费政策外,中国联通不可能像传统电信运营商那样依靠政策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在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公司领导班子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确立了重塑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市融资、再造公司发展基础的改革思路。
第一步,彻底清理“中中外”项目,明晰产权关系。1999年起经过一年多610次艰苦谈判,中国联通取得了项目资产的全部权益,并按政策偿还境外投资者146亿元,所用资金全部由中国联通贷款解决,没有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
第二步,对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调整股东结构。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方案,先后完成国信寻呼成建制划入、增加国家资本金、原有股东增资等,公司资本金增加到158.8亿元,国家股占79.18%。中国联通从此成为国家有效控股的大型股份制电信运营企业。
第三步,在海外上市,引入国际公司治理规范,实现公司治理结构与国际的接轨。2000年6月,中国联通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整体上市,分步实施”的原则,首先在香港、纽约两地成功上市,筹集资金56.5亿美元,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进入全球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史上的前十名。巨额资金的获得,极大地推动了联通的发展。一年后,由于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快速的发展,中国联通股票便被破格列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
第四步,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扩大股权和融资基础。2002年10月9日,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融资115亿元。成为第一个进入A股市场的基础电信运营商,并成为国内上市公司中流通股最大的企业。所获资金再次推动了联通的发展,尤其是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CDMA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使国内投资者得以分享中国电信业高速发展的成果。
第五步,通过两次注资,实现了公司核心业务的“整体上市”。2002年12月和2003年12月,公司先后两次分别完成9省移动业务和资产的注资。通过两次注资,公司实现了核心业务的整体上市。
联通王建宙董事长告诉记者,上市对联通的意义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上市不仅使联通拥有了国内外两个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受到境内外资本市场多重监管的特大国有控股电信企业,联通在上市的过程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重塑了公司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在上市公司引进独立董事,并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规范了法人治理结构。今天,中国联通已成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规范治理的综合电信运营企业。
(次小标题)网络建设迈大步
近十年来,中国联通建成了覆盖全国、联通世界的综合通信网络。1999~2003年,为适应市场需要,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通信网络基本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多亿元,年均投资规模达到400多亿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建成了覆盖全国、总容量1.2亿户的移动通信网络,其中,2001年仅用半年多时间,建成开通了覆盖全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CDMA移动通信网络,其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在世界移动通信发展史上前所未有。2003年3月28日,中国联通又将CDMA网络整体升级到CDMA 1X。目前,公司正在加快CDMA精品网建设步伐。公司建成开通光缆干线57万公里。在国内率先采用统一的基础网络平台技术,建成具有联通特色的全国性长途电话网、数据通信网和互联网,开通了IP电话、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可视电话系统等业务,真正实现了综合业务的一体化服务。在香港、美国设立了电信运营企业,积极开展当地业务。
经过近十年特别是近五年的大规模建设,公司的各种通信网络实现了全国性覆盖,具备了与其他运营公司竞争的网络能力,促进了公司综合业务优势的发挥和市场占有率的稳步上升,对于形成电信市场有效竞争格局,提高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8年到2003年,公司在国内电信市场的收入份额由1.1%上升到14.5%。公司移动电话用户高速增长,从1998年底的142万户迅速增加到2004年5月初的1亿户,用户市场占有率扩大到近35%。
(次小标题)机制创新增活力
“一旦冲破资金瓶颈,机制创新便成为必然。”中国联通董事长兼总裁王建宙说。
在重塑治理结构的同时,中国联通深化“用人、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企业内部用人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公司大力推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几年来,中国联通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以人才领先推动公司发展。在用人机制上,积极推行“干部聘任制”、“职务任期制”和“任前公示制”,将干部的年度业绩考核与其任用紧密结合,通过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大范围调整中层干部。在人才引进上,从2000年起,公司连续3年共拿出27个高级管理职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先后近4000人报名应聘,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所招聘人员分别在公司总部各部门和省级分公司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2003年,国资委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中国联通两位副总裁,使得公司在公开招聘高级管理人员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此外,公司还建立了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了联通学院,大力培养公司各种急需人才。目前,在联通4万多名员工中,本专科以上学历员工所占比例达到77%,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员工比例达到21%,高级管理人员中硕士、博士比例达到28%。
同时,中国联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积极稳妥地进行劳务用工社会化改革。全面建立报酬与贡献挂钩、收入能增能减的薪酬制度,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使员工的待遇与业绩紧密挂钩。向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业务骨干授予股票期权,激励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中国联通营造出了积极向上、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在国际着名管理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吸收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公司实际,创新公司组织结构,按照业务单元与共享服务单元相结合的原则,调整、优化总部和300多个分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公司推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学习国际经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资本性开支实行统一规划和集中控制。强化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资本性开支、工程成本和人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和资金利用率。实行严格的审计控制,内部审计与聘请国际咨询公司审计并举。
(次小标题)技术业务双创新
技术和业务创新是通信运营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十年来,中国联通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展技术创新和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各种电信业务。
当模拟技术盛行时,刚刚成立的中国联通率先采用当时先进的GSM数字蜂窝技术建设移动通信网络。在CDMA建设方面,根据中国用户的习惯,独创了CDMA机卡分离技术。为协调GSM和CDMA两网的发展,中国联通又开创性地开展GSM 1X技术试验,成功地开发出了“G&C移动双模系统”。这一“双模系统”于今年上半年全面建成,并以“世界风”为品牌全面推向市场。该系统建成后,具有三大功用:一是使GSM用户能够享受CDMA 1X的高速数据服务,二是实现CDMA用户的全球漫游,三是弥补G网和C网的覆盖不足。这将极大地方便广大移动用户尤其是目前的双机双卡用户,给他们带来全新的移动通信体验。
利用先进的技术,中国联通通过与高通、SUN以及众多SP/CP合作,开发出了丰富多彩、深受用户喜爱以“联通无限”为总品牌的增值业务。类似的WAP2.0业务、流媒体业务等增值业务,也将很快推向市场。
在统一网络平台上,中国联通采用ATM+IP技术,建立了统一的多业务网络平台(China Uninet)。在朱高峰院士主持的该网络平台项目技术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CHINA UNINET为向下一代网络过渡走出了一条新的技术发展路线,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基于这一网络的IP电话、在线通等业务,一推向市场就受到广大用户的热烈欢迎。
在视讯网络方面,中国联通采用世界先进H.323技术,建立了世界最大的视讯网络系统,并推出了具有联通特色的“宝视通”业务。在去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这一系统发挥了重大作用。
多年来的技术创新,不仅使中国联通的通信能力和生产力不断提高,也大大提升了中国联通的技术领先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大增强了中国联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次小标题)企业文化有特色
十年来,中国联通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了以“竞争、创新、激情、诚信”为核心价值的企业文化。
竞争于联通与生俱来。面对艰难的创业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和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开展“青年文明号”、“心系用户、服务创优”、劳动竞赛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司全体员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必胜的志气、蓬勃的朝气、开拓的锐气、高昂的士气”,全面参与市场竞争,顽强拼搏、奋力追赶,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企业风貌。
(三)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然,作为一家发展中的新兴运营商,今天的中国联通公司成立时确立的目标——建成“旗鼓相当、各具特色”的市场竞争主体还有距离,与国际一流电信运营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据介绍,从联通公司内部看,一是仍处于大投入、高增长阶段,利润率还不高,需要努力提高效益水平;二是企业基础管理需要不断加强,网络优化、运行维护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和不足;三是员工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需要加快建设一支懂技术、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四是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从公司外部看,面临许多外部环境的挑战:首先,中国联通作为新兴的电信运营企业,与原垄断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市场占有率相差悬殊,电信市场公平、有效的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其次,电信市场上不规范竞争甚至恶性竞争频繁发生,中国联通等新兴运营商的正常发展受到阻挠。再则,网间结算政策对联通来说负担较重。尤其是固话运营商发展“小灵通”业务以来,网间结算方式对移动运营商、特别是中国联通这样的新兴移动运营商的影响越来越大。此外,互联互通仍然是制约公司发展、影响电信行业公平竞争的重要问题之一。
十年奋斗,奠定了中国联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面对困难,联通人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当前,中国联通正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弘扬联通特有的“竞争、创新、激情、诚信”的企业文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确立了力争在2005年前后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战略目标,争取早日成为国务院提出的“旗鼓相当、各具特色”的市场竞争主体,进而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电信运营企业。 联通的资费是比较低的,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用户是很多的,全国累加的用户数也有好几千万,所以如果联通倒下,损害的是这些用户的利益;
联通马上就要并入电信,电信的实力将大增,将对移动构成挑战,中国消费者会在3G时代获得实惠的……
㈡ (股票期权激励)怎么理解详细的述说!谢射!
认购权证就是你如果持有的话,到这权证行权那天可以以你持有权证的数量买公司所定出的价格的股票;认沽权证则相反。
权证都是T+0交易的,当天买当天就可卖的。 认股权证,又称“认股证”或“权证”,其英文名称为Warrant,故在香港又俗译“窝轮”。
在证券市场上,Warrant是指一种具有到期日及行使价或其他执行条件的金融衍生工具。而根据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定义,Warrant是指一种以约定的价格和时间(或在权证协议里列明的一系列期间内分别以相应价格)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资产的期权。
广义上,认股权证通常是指由发行人所发行的附有特定条件的一种有价证券。从法律角度分析,认股权证本质上为一权利契约,投资人于支付权利金购得权证后,有权于某一特定期间或到期日,按约定的价格(行使价),认购或沽出一定数量的标的资产(如股票、股指、黄金、外汇或商品等)。权证的交易实属一种期权的买卖。与所有期权一样,权证持有人在支付权利金后获得的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行使与否由权证持有人自主决定;而权证的发行人在权证持有人按规定提出履约要求之时,负有提供履约的义务,不得拒绝。简言之,权证是一项权利:投资人可于约定的期间或到期日,以约定的价格(而不论该标的资产市价如何)认购或沽出权证的标的资产。
认股权证通常既可由上市公司也可由专门的投资银行发行,权证所代表的权利包括对标的资产的买进(看涨)和卖出(看跌)两种期权。因此有时所称的认股证是广义的(即包括认购证和认沽证两种),但更多的则是仅仅指认购证;而在香港则往往是指备兑认股证。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权证(特别是备兑权证)的期权性质,使得它与期权存在一种互斥性,这一点在香港和美国市场都有体现。在香港,个股期权于1995年推出后,成交量一直偏低,原因之一在于权证推出的时间较早,已经大量占有香港市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期权本身的结构和操作都相对复杂,无法将权证的投资者吸引到期权这边。而在美国则正好相反,期权市场发展成熟,散户投资者占了期权市场成交量的一半以上,期权已成为美国投资者对冲风险和扩大收益的重要金融工具。这也是权证市场在美国不太发达的重要原因。
认股权证是金融市场中公司法人融通资金的一项重要商品,已经有九十年以上的历史。随着时代的演进、管理法规与交易制度的日趋完备,认股权证交易目前在一些成熟资本市场已非常活跃。买卖认股权证的好处很多,其中包括:投资者只需付出买卖相关资产成本的一个百分比,即可从升市或跌市中取得获利机会;认股权证可提供杠杆式回报,与直接投资相关资产相比,认股权证提供的杠杆效应,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让投资者有机会以较低成本争取较高回报;投资者可根据本身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选择价内权证、平价权证或价外权证;投资者可将潜在亏损限制于某一固定金额,也可随时在认股权证到期前将权证出售,以将亏损降至最低或获利回吐。
全称是股票认购权证,由上市公司发行,给予持有权证的投资者在未来某个时间或某一段时间以事先确认的价格
认股权证是一个“权利”,但非责任。其赋予持有者在预定“到期日”,以预定“行使价”,购买或沽出“相关资产”(如股份、指数、商品、货币等)。
市场上有两种认股证,一般称为股本认股证及衍生认股证。
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上半年,香港市场推出了大批的H股认股权证。考虑到认股权证的杠杆作用,投资人每天在认股权证所下的赌注已接近股票的成交额。
衍生认股权证是一些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专门投资银行发行的金融衍生产品。目前,香港市场主要有两类认股权证:若看好市场,可以买备兑认购证;若看淡市场,则可买备兑认沽证。
专业上讲,备兑认购证是一种认购期权。投资人购买备兑认购证,实际上是买进一种权利———拥有这种权利的投资人,可以以一个预先设定的价格,在未来的某一日,买进某一股票(或某一组股票)。
假设投资人以每股7分钱的价格买进1股代号为9769的中国移动(0941)备兑认购证,投资人就可在2004年10月18日以每股23.88港币的价格购买0.1(认购比率)股中国移动的股票(实际上是现金结算,并不真正发生购买行为)。如果10月18日收盘后,中国移动在10月18日及之前的4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算术平均值(专业术语叫“收市价”)低于每股23.88港币,则行使这一认购权毫无意义,投资人可放弃购买的权利,这样就完全输掉了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7分钱;反之,如果收市价为每股26港币,投资人就会行使这一权利,以赚取21.2分的行使利润。扣除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7分钱本金,投资人可净赚14.2分的净利润(不考虑行使费用),投资回报可达203%。
同样道理,备兑认沽证是一种认沽期权。投资人购买备兑认沽证,实际上是买进一种权利———拥有这种权利的投资人,可以在未来的某一行使日,以某一行使价,卖出某一股票(或某一组股票)。
假设投资人以每股9分钱的价格买进1股代号为9908的中国移动备兑认沽证,投资人就可在2004年10月26日以每股21港币的价格沽出0.1股中国移动的股票。在10月26日收盘时,如果中国移动的收市价高于每股21港币,投资人可放弃沽出的权利,完全输掉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9分钱;反之,如果中国移动的收市价为每股19港币,投资人就会行使这一权利,以赚取20分的行使利润。扣除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9分钱本金,投资人可净赚11分的净利润(不考虑行使费用),投资回报可达122%。
从表面上看,投资人买卖认股权证,好像是在和发行商对赌股价走势。实际上,发行商一般都会采取一种叫“对冲”的办法,将自己的风险转移给市场。假设某投资人从发行商手上买入一批中国移动备兑认购证9769。如果中国移动股价上升,9769的价格就会往上升,投资人就会赚钱,发行商就要亏钱。发行商为了回避这种风险,就会在卖出9769的同时,在市场上买入一定比例的中国移动股票进行对冲。这样,如果中国移动股价上升,发行商在9769上确实会亏钱,但会在股票上赚回钱。发行商只要进行科学的对冲,就能做到盈亏相抵略有盈余。
购买认股权证,犹如四两拨千斤,具有很大的杠杆作用。一般来说,认股权证绝对价格的变化会小于对应股票(正股)的价格变化,但相对于其自身低廉的价格来说,其升跌百分比可以是正股的几倍到十几倍。因此,发行商在进行对冲操作时,需要在市场上买入(或卖出)相当于认股权证金额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股票。
明白了这个道理,投资人买卖认股权证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千万不要把认股权证看做一个独立的证券,单纯为买卖认股权证而买卖认股权证。买卖认股权证时,投资人应该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对应的股票上。只有投资人认为正股便宜时,才应该考虑买入备兑认购证;认为正股偏贵时,才应该考虑买入备兑认沽证。如果投资人只分析单只认股权证的价格走势,不论正股价格的平贵而进行买卖,那就变成本末倒置的纯投机行为。
理论上讲,认股权证的合理价格和正股的价格之间有着紧密关联,投资人只要把正股价格、正股价格百分比波动的标准差、当前的利率水平、权证的行使价格和行使期限,输入到一个叫Black-Scholes的模型中,就能算出某只认股权证的合理价格。不过,香港市场上大部分认股权证的价格,都远高于理论价格。因此,投资人就要衡量,自己愿不愿意为了获得一定量的杠杆作用,而额外支付一定的差价(可能是认股权证价格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
需要特别提醒读者的是,发行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往往会发行一些非标准的认股权证,或在发行条款中加入一些不利于投资人的条款。从法律上讲,发行商在招股书中都已经对这些认股权证的条款进行了足够的披露,因此不需要负相关的法律责任。
因此,要保护自身利益,投资人必须充分理解,才能考虑是否介入认股权证。
㈢ 中国联通是不是国有的
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都属于国有企业。1)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中国联通
)于2009年1月6日在原中国网通和原中国联通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是中国唯一一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同时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连续多年入选
世界500强企业 。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 中国移动
),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是一家基于GSM,TD-SCDMA和TD-LTE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正式挂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
上市公司 )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㈣ 中国移动不是破发,什么时候反弹
中国移动历经十几年,终于实现回A股上市了
但是,迎接中国移动的并非是鲜花满途,而更多的似乎是愁云惨雾
上市第二日逼近破发线,全靠“绿鞋机制”来维持颜面
这两天,关于中国移动,讨论最多的是——
中国移动破不破发?什么时候破发?
似乎中国移动费尽千辛万苦回A股上市,目的就是为了破发,或者保住破发
这就像一个隐居多年的武林高手重出江湖,不是关注他是否要一统江湖,而是天天盯着看他能熬过多少天,保住性命
这样的“重出江湖”又何苦来之呢?
一般情况下,企业上市目的有两种——
第一种,融资扩大生产,追逐企业理想,走向诗和远方
第二种,圈钱,割韭菜,脸都不要,更不管后面的苟且
但偏偏中国移动以上两种都不是
第一,它不缺钱,账上躺着几千亿,还整天挥舞着支票本去投资其他企业,它根本不需要融资去扩大生产,什么5G精品网络建设、云资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千兆智家建设、智慧中台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及数智生态建设,这些项目本来就在中国移动的投资列表中,根本不差着560亿元,多之不多少之不少!
第二,它没有圈钱的动机,从企业高管到核心骨干,都没有配A股股票,去年股权激励,激励的是港股的股票,所以中国移动A股上市,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都无法从中直接获利,甚至以当前的股价表现,如果后续长期低迷,甚至会拖累港股股价,影响激励股权的收益。
那中国移动为什么回A股上市呢?
我认为中国移动回A股上市最大的目的如下图——
曾经中国移动是产业链中的绝对核心,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后来被逐步OTT,被逐步管道化、边缘化
中国移动一直在等一个机会,想要争一口气
不是想证明自己有多了不起
它是要告诉所有人,他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A股上市就是这么一个机会
是重塑中国移动在产业链核心位置的机会!
中国移动要把产业链重新团结在自己周围,肯定需要给别人带来利益
以前是以计费能力为核心的移动梦网
现在则需要一个能力共享+利益共享的平台
能力共享,中国移动正在建智慧中台
利益共享,有什么比资本市场更好的利益共享平台?
所以,如果中国移动上市
人们眼中只关心它破不破发,什么时候破发的话
那这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中国移动应该让人们期待它何时雄起!
如果中国移动让人定义为“管道+流量”
它终究是拿不回失去的东西的
中国移动只有给人们展现出它辉煌的蓝图
展示出它“连接+算力+能力”的规划
展现出它想要重构数智化产业格局的野心
它才会有重回辉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