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港股持续走涨,背后是否有推手的存在呢
⑵ 香港股票的持续低估,对香港经济有什么影响
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港股持续低估,持续不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可能是港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比较特殊,港股市场的投资者主要由中国内地、香港本地和欧美西方三方构成。
⑶ 如何理解港股 A 股化的趋势
悄悄进行的大变革: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
港股那点事02-03
古人云 " 风起于秋萍之末 ",又云 "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很多大的变革都是有一个不起眼不经意的开始,后来才发展到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如果不在一个宏大的视野去审视我们所处的大环境,而是过多纠结于细节,我们就不会得到一个对于环境的正确认识。
中国股票二级市场正在悄悄进行不可逆的结构性大变革,格隆汇会员黄超(作者公众号:知机语)将此总结为港股 A 股化,A 股港股化。在此,借格隆汇的平台把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各位做投资的朋友。
港股 A 股化
港股的投资者构成在从前是欧美机构投资者主导,来自内地的投资只占少数,而近年开通的沪港通和深港通让港股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
根据港交所的数据,2008 年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交易占比是 3%,2009 年至 2012 年这个比例都是 4%,2013 年和 2014 年是 5%,2015 年内地投资者占比是 9%,市场人士预计,2016 年将上升至 20% 左右。
根据香港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志华的说法,沪港通开通后,内地投资者占比是在加速上升的,尤其是在 2015 年和 2016 年。预计未来内地投资者在港股市场的占比每年至少提升十个百分点。随着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市场逐步熟悉,未来 3 年港股市场的投资者中,内地投资者占比有望从目前的不到 20% 上升至 50% 到 60%。
资金的投票必然带来它的偏好和估值逻辑,"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强大的实力是任何高明的技巧也对抗不了的。沪港通和深港通是机制的设立,好像不同高度水槽之间的导管,由于估值水平不同引发的大资金的缓慢流动最终会导致总体水平的动态均衡。据统计,从沪港通 2014 年 11 月 17 日开通以来,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累计达到 3828.57 亿元,而从香港北上的资金合计只有 1265.87 亿元,南下资金是北上资金的 3.02 倍。国内资金最终会取代现在的欧美资金,夺得港股市场上的话语权,这个趋势不可阻挡。
国内资金实力的增强增加了港股估值逻辑的 A 股色彩,这种力量在中小市值公司和大市值公司上都有体现。
A 股 3000 多家上市公司,分析师有数千人,平均一家公司数个分析师,每个公司的价值都得到充分研究。而港股有近 2000 家上市公司,港股分析师才几百人,远远不能做到全面覆盖。很多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没有分析师覆盖造成价值发现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港股有不少小而美的小市值公司,它们根植内地,因为市值小、覆盖成本较高而长期被欧美机构投资者忽视。但如果它们报告的业绩优良很容易被各路资金追捧,股价也会有很好的表现——它们是待发掘的金矿。
所以现在也有不少国内分析师开始覆盖港股公司,毕竟其实市场联通的桥梁已经建好,港股市场已经和国内市场融为一体。港股中还有一些公司是 A 股缺少的标的,如科技股,赌博股,殡葬股等,它们对国内投资者有很大吸引力,更容易受到国内资金的影响。
对于大市值公司,同一个上市公司在两地的价差也会因为港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而有缩窄趋势。AH 溢价指数是追踪同一家上市公司的 A 股和港股价差综合水平的指数,指数高于 100 说明 A 股更贵,指数低于 100 说明港股更贵。
在 15 年 A 股牛市前它曾长期低于 100,也就是普遍来讲同一家上市公司港股更贵;但 15 年牛市之后它就一直保持在高于 100 的位置,最高曾到 150,最低 118,一直维持 A 股比港股贵的态势。
由 AH 溢价指数十年的历史来看我们也发现在 07 年和 15 年 A 股大牛市中,AH 股的溢价迅速攀升,说明 A 股受情绪化影响更多,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更高;而牛市过后在更长期的时间内它们的价差都比较小,基本是在 100 上下浮动。
(十年恒生国企指数,绿色线为市净率)
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在笔者之前的文章《机会十年一遇——港股的巨大投资价值不可错过》里做过介绍,包含的都是很优质的大型企业,大部分比重是在金融股,用 PB 估值更合理。观察十年的估值区间可以说,这样的估值是处在一个非常低估、非常吸引的区间。
港股如此低估的原因除了外界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中国经济的担忧,还有一个因素是担心人民币贬值。
大多数市值的港股上司公司主要收入都来自中国内地,盈利以人民币计价,而却以锚定美元的港币交易。如果人民币大幅贬值,那么以港币计算的利润会大幅减少。但这些因素已经被计算在现在的价格里。已经众所周知的风险不是真正的风险,如果实际结果没有预期那么糟糕,反而这个预期差会提供一个不错的回报。
笔者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回暖、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外界疑虑的逐渐消除,未来港股会有很大机会。两地市场的融合和港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会让港股变得越来越像 A 股。
A 股港股化
A 股沪深交易所在牛市顶峰时创造了日交易额破两万亿的人类历史上的空前记录,而作为对比,港股一直被诟病缺乏流动性。笔者相信,随着未来 A 股注册制的放开、退市制度的成熟,这种超高的换手率和流动性将成为历史,很多中小股票也将陷入流动性匮乏的窘境。
A 股的注册制正在悄悄进行。最近在达沃斯论坛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说," 尽管去年 IPO 数量创新高、再融资体量很大,但仍有 600 多家公司在排队等候上市。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大,但这也说明中国自身的改革还不到位,如果改革够好的话,IPO 排队不应该这么长,中国证监会还面临很多任务。"
A 股是国家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最开始中国设立金融市场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国有企业融资解困,现在则是给实体经济输血。让投资者的财富得到保值增值不在国家考虑问题的优先方向。
据媒体报道,2016 年中国股市 IPO ( 首次公开募股 ) 家数和融资额创近 5 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也创历史新高。2017 年 1 月以来,沪深股市新股发行速度保持在每周 12 家左右。有观察家预测 2017 年上市公司将会超过 400 家。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管理层意在维持或提高新股发行速度,减少排队企业,加快给实体经济输血的目的昭然若揭。
因为中国是审批制发行新股,新股发行定价不能超过去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每股净利润的 23 倍,而 A 股股票大多数的交易价格都远远超过 23 倍市盈率。
所以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IPO ( 首次公开发行 ) 只是取得 A 股入场的一个门票,需要尽量少地以如此低的价格发行新股,在拿到上市地位和融资便利之后的增发或者减持过程中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股票。所以中国上市公司真正上市完成是在公司完成了增发之后。这种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了 A 股上市公司增发配股融资金额大大高出首次公开发行的融资金额。
据东方财富 Choice 数据显示,自 2016 年以来,A 股新股发行约 300 家,首发募集资金规模为 1865.36 亿元,平均每家募资约 6.22 亿元。而上市公司通过定增、配股募集的资金约为 2 万亿元。具体来看,A 股自 2016 年以来实施了 855 次增发,合计募集资金约 1.97 万亿元,平均每次增发募资金额超过 23 亿元,合计发行费用超过 160 亿元;同期,配股家数为 11 家,募资总额 298.51 亿元。上市公司再次融资的规模超过首次募集资金规模的十倍以上。
A 股加速 IPO 乃至向注册制发展还必然带来更严格的退市制度。再过几年 A 股将拥有 5000 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如果在加上超过 10000 家的新三板上市公司,中国股市的规模站到了世界巅峰。
吐故纳新是自然界的真理。美股在十年里退市了上万家上市公司。A 股将来改革的方向也将是在打开进入的门的同时也打开出去的门。壳股、烂股炒作将会逐渐成为历史。只要业绩好,不愁没办法上市;同理,如果业绩太差,退市也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A 股上市小市值公司稀缺的逻辑不复存在,反而高估值蓝筹股是稀缺的,并且它们很大的市值和很好的流动性能提供流动性溢价,可以让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大资本有比较大的回转空间。低估是王道,我认为 A 股的低估值蓝筹股未来会有比较大的投资机会,而高估值的小市值股票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验证业绩,消化估值泡沫。
去年开始还有一个现象是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崛起,这里面暗含着 A 股投资者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A 股从前是散户主导的市场,而现在携万亿天量资金的保险资金、养老金、公募私募等专业投资者已经开始逐渐主导 A 股市场。
从前万科是个大笨象,市值大、成长低,不受散户青睐,但它拥有强大的品牌、优秀的管理团队,还有高分红低估值的股票,因此受到保险资金和恒大等战略投资者的青睐也不难理解。
和港股一样,A 股同样在经历着结构性的变化。上市公司宽进宽出,中小市值股票因数量众多而缺乏流动性,而大型蓝筹股拥有流动性溢价。同时机构投资者将主导市场逻辑,A 股终将进行成人礼。
机会在港股
笔者相对于国内市场更喜欢港股市场,原因有三:
一、估值低,分红高,便宜是王道。
二、是没有扭曲的自由市场,没有操盘的国家队,也就是潜在的数万亿的空头。
三、没有大量等待融资减持的企业,它们也是潜在的空头。
未来不确定性依然很多。港股虽然在低估区间,但也可能继续维持现有甚至更低估的水平很长一段时间。适合的投资方法是定投,即定期投资固定或不固定数额的资金到股票里。股票在短期的波动是不可预测的,那么长时间的定投可以平均买入成本,化解买入成本过高的风险。
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根据指数估值水平定投指数是最好的投资方式,长期来看这样的表现会超越大多数散户甚至专业基金。
⑷ 请赐教:08年港股如何如果“港股直通车”不成行,08年乃至以后香港股市将何去何从
估计相当长一段时间“港股直通车”会销声匿迹,等待国家的进一步批准确认.理由如下:
1.2008年以后中国股市很可能要经历前所未有考验.2006年到2007年的疯狂上涨,需要时间和空间的充分调整,为了调整的幅度可以接受,国家不希望出现恐慌,所以“港股直通车”的分流作用会等到下个大牛市启动前推出.
2.“港股直通车”风险比国内的要大很多,而且操作方法也不尽相同,国内很多基金公司的抄盘手还没有做好这方面准备.
但是众望所归,“港股直通车”会在不久的将来跟大家见面.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相互学习提高.
⑸ 港股牛年开门大红,电影股果然暴涨,未来趋势怎么样
春节档电影热度过后,电影股会下跌,之后缓慢上涨。
猫眼数据显示,2月16日(大年初五)电影实时票房已超5亿元。其中,《你好,李焕英》单日票房2.69亿元,是《唐探3》的2倍。《你好,李焕英》的排片比《唐探3》高7个百分点。《你好,李焕英》累计票房已超18.5亿元。贾玲也因此打破了刘若英《后来的我们》13.6亿的记录,成为了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目前,“贾玲成中国票房最高女导演”已经冲上了微博热搜第1名,而“你好李焕英细节”也冲上了热搜第9名,可见其热度空前。
⑹ 港股的持续走低,是否说明香港股票没有投资价值了
港股持续走低,也不能说明香港股票没有投资价值。只是这个时候大家情绪比较低落而已。
⑺ 港股近期形势大好,到底是馅饼还是一个陷阱呢
今年以来,内地资金持续通过港股通流入港股,截至1月22日,净流入规模已超2300亿港币,该资金体量已超2015年和2018 年港股通全年净买入。25日南下资金再度涌入192.56亿港元,今年16个交易日15日突破100亿港元,累计涌入2504.67亿港元。
港股表现牛冠全球。年初至今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超8%,创2019年5月来新高。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高达15%,不仅跑赢A股,也高于同期美股、日本和欧洲股市涨幅。
新基金发行火爆,市场流动性宽裕,南下资金创新高,港股市场投资机会还能延续多久?
郭成东表示,将会适度降低成长股的持仓,增加高性价比尤其是低估值龙头的持仓比重,其中部分中字头公司由于美国方面投资限制,也出现了历史性的投资机遇,他们的产业或许并不在当下风口,但他们走过了几轮的经济周期,目前股息收益达到历史的高位。他判断,这部分左侧的投资或许会拖累短期业绩,但中期胜率更高,将从低估公司中仔细甄别,选择基本面扎实、业绩成长稳定度高且空间较大的龙头公司为主。
当前港股市场的看多共识逐步达成,资金的热情也逐步点燃。德邦基金认为,港股市场的估值修复还处于第一阶段,中期虽有波动,但港股的表现将有望维持全年。
博时基金:中期看多,短期不争一朝一夕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团队研究认为,港股牛市既有宏观基础:分别是经济增长奠定盈利基础,流动性夯实估值基础,政治风险降低提升系统性红利,上市规则塑造新经济投资蓝海。
此外港股有基本面支撑:盈利方面,正处于第四轮盈利上行周期中段估值;估值方面,港股蓝筹相对A股折价修复仍有空间,新经济也有估值适中品种;资金面,新经济占比提升叠加北水南下,提升港股战略价值;全球配置,美元贬值大周期全球资金投资中国首选香港。
博时基金认为,经济增长回升有望继续驱动2021牛港股盈利不断修复,恒生AH溢价指数修复仍有空间。维持2021年港股性价比好于A股,在一年维度上具备极强配置价值的判断不变。节奏上,2021年上半年港股盈利牛机会或更确定,下半年盈利增速的放缓可能会成为港股市场拐点。
而当前策略上,博时基金认为短期港股交易情绪已至高位,不争一朝一夕。具体体现在,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交易情绪已至高位,短期港股有回落风险;沽空成交额占比创2018年3月以来新低,也表明港股短期情绪过于乐观。
截至2021年1月20日,沽空成交额占港股成交总额的比例已接近2018年3月以来新低,表明港股短期情绪过于乐观。当然该指标历史上也有假摔现象,仅做辅助参考,例如2016年1月沽空成交额占比突然降到很低位置,但2016-2017年港股迎来了连续2年的上涨牛市,但当前港股交易情绪偏乐观的现实是不容否认的。
⑻ 2021年港股是不是已经崩盘了
2021年港股没有崩盘。智通财经APP获悉,2021年第五届金港股论坛于1月6日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举行,来自顶级投行和研究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多位经济学家发表主旨演讲,为投资者分析和展望金融市场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未来。据悉,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师、研究院副院长张忆东,先生带来了最新的研究策略,战略性地看待中国股票资产,认为2021年港股将是重估和创新增’驱动的指数牛市,涨幅超过20%。
一、港股今年为什么会跌
今年港股下跌是因为今年3月的时候,港股宣布上调印花税在加上当时反垄断政策,在就是今年7月的时候国家突然发布双减政策,教育股也是大受打击,引发了互联网和教育等板块大大幅下跌,说简单点就是因为政策利空导致吗,今年以来一系列各种政策利空加大了资金从港股逃离的步伐,所以才会引起港股今年连续下跌。
二、从前段时间公布的最新数据看
李嘉诚旗下的长和公司近期在港股市场密集回购,三个月累计回购高达千万股,根据历史来看,李嘉诚对港股一定的指南针意义,往往当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开始慢慢回购港股的时候,可以理解为港股已经逐步出现止跌见底企稳的信号,虽然不是说马上就可以涨起来,但基本上八九不离十港股后面丢会涨起来。
综上所述,大型基金开始对换港股,数百亿资金也开始增持港股,在经历了半年的下跌后,几只数百亿的基金在前段时间开始宣布增加对港股的投资,大家都知道港股目前已经是一片低洼地。虽然不一定马上涨起来,但以后起来是必然的,大额资金都是提前布局了很久的,以后再看结果。
⑼ 港股低迷,未来潜力如何
港股曾经也是风光无限,但是随着内地经济的崛起,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又推出了科创板,降低企业上市的门槛,资本市场开始蓬勃发展,香港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港交所的竞争优势降低,市场选择更加多样化,相比A股,港股的估值一般相对低,让许多企业更加看好内地上市。
由于A股这几年持续低位,点位并不高,后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经济复苏程度,远远高于全球其他国家,经济是股市的晴雨表,经济向好意味着股市也会越来越好,相比港股,A股更加有潜力。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⑽ 香港股票持续低估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