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力排名 > 沉没成本分析股票投资

沉没成本分析股票投资

发布时间:2022-06-15 02:27:59

1. 都说沉没成本,什么是沉没成本,有什么用

首先,沉没成本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由于过去的决策而导致已经发生了的,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支出,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这个概念,为什么我们需要研究,就因为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我们经常会由于过去在这个事情上的投入而影响我们现在的决策。我们需要理解这个概念,从而让自己真正的在生活中做一个理性的人。


永远能量满格,成长,我一直在路上--林小企在路上

2. 认识沉没成本对企业经营决策有何意义

沉没成本又称沉淀成本或既定成本,指已经付出且不可能收回的成本。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沉没成本。他说:“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认识沉没成本对于企业经营决策有重要意义,由于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对未来的损益不会产生影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理性的决策者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如果企业在决策时无法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就有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比如在上述斯蒂格利茨所举的例子中,如果怕浪费了买票的钱,继续看那场糟糕透了的电影,不但收不回买票的钱,还浪费了时间,败坏了心情。经济学将这种在决策中因为害怕沉没成本损失而欲罢不能,从而导致更大损失的行为称为“沉没成本谬误”。避免“沉没成本谬误”对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非常重要。沉没成本可以给出一种解释。沉没成本效应在投资者之间非常普遍,在实际交易当中,人们总是将获利良好的品种卖出,而保留那些亏损的基金或股票,更有甚者,还会对这些不断亏损的基金股票加仓,反复买入想要“挽回损失”。

3. 股票是否为沉没成本

是。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Cost)。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对企业来说,沉没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淀成本。
从成本的可追溯性来说,沉没成本可以是直接成本,也可能是间接成本。如果沉没成本可追溯到个别产品或部门则属于直接成本;如果由几个产品或部门共同引起则属于间接成本。
从成本的形态看,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能是变动成本。企业在撤消某个部门或是停止某种产品生产时,沉没成本中通常既包括机器设备等固定成本,也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变动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比变动成本更容易沉没。
从数量角度看,沉没成本可以是整体成本,也可以是部分成本。例如中途弃用的机器设备,如果能变卖出售获得部分价值,那么其账面价值不会全部沉没,只有变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才是沉没成本。
一般说来,资产的流动性、通用性、兼容性越强,其沉没的部分就越少。“现金为王”的观念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固定资产、研究开发、专用性资产等都是容易沉没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往往与一定的沉没成本相对应。此外,资产的沉没性也具有时间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转化。以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固定资产为例,在尚未使用或折旧期限之后弃用,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沉没成本,而中途弃用沉没的程度则会较高。

4. 什么是沉没成本并举例说明

一、沉没成本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属于历史成本,现在及未来的任何决策都无法挽回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等。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已往发生的费用。
二、沉没成本举例
1.投资者花10万购买了一辆车,付款后这10万就是已经付出去的沉没成本,投资者只享有该车子的所有权,而没有了那10万元的支配权。
投资者可以二手车市场上将车子卖出,卖出价格一般要低于新车买入价格,那么卖出价和买入价之间的差额就是沉没成本,车子购买时间越长卖价就越低,沉没成本也就越高。
可见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成本。沉没成本也不仅限于支出的,购车过程中付出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等都属于沉没成本。
2.有一项目A,上马项目需要添置设备B,购置成本20 000元,而决策者目前已经拥有闲置的设备C,其帐面成本为30 000元,并在主要性能上与设备B相同,但要完全满足项目A的需要,还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改造成本5 000元。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方案,购置方案和改造方案。对购置方案而言,设备成本为20 000元,而对改造方案则为35 000元(30 000+5 000),如果以两方案的设备成本进行比较,那么购置方案的设备成本更低,减少了15 000元(35 000-20 000),这样一比较,好像应该选择购置方案了。
那么,是否意味着真的应当做出如此的决策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购置方案中,设备成本20 000元在决策时尚未实际发生,如果决策采用该方案时,新增成本也为20 000元;而在改造方案中,由于闲置的设备C的帐面成本在决策前已经实际支出,无论决策结果如何,都无法收回该帐面成本(假设该设备无转让价值),因此,帐面成本30 000元即为沉没成本,而改造成本5 000元才是新增成本。
通过这样的分析,购置方案在新增成本上要比改造方案高15 000元(20 000-5 000),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应当选择改造方案,而不是购置方案。
【拓展资料】
沉没成本在投资中的作用
沉没成本在经济活动中是比较容易被投资者所感知的,很多人会因为已经付出过的成本而坚持一项投资,忽略了投资本身是否对自己有利。
例如投资者花50万元购买了一间商铺,但商铺位置不佳一直未能出租,每月还需缴纳物业费,投资者决定将商铺以48万元卖掉。如果考虑沉没成本,很多人会认为投资者是亏损的,不应该卖掉。然而从机会成本考虑,投资者可拿这48万参与其他利润更高的投资项目。

5. 沉没成本效应对投资会有哪些不利影响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是与决策不相关的。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沉没成本的发生有其不可避免性,大多数企业将其视为投资的一部分。数额庞大的沉没成本会导致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发生严重偏差。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其次,对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产生的原因、沉没成本谬误、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逆效应、动态沉没成本模型、技术进步等理论及模型进行详尽的阐述。再次,论述了沉没成本效应对于企业进入市场的影响。通过理论证明和数值计算验证了沉没成本是阻碍企业市场进入的因素之一。并提出了预防沉没成本效应影响企业市场进入的方法。接着,论述了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改扩建项目的影响。通过分析影响决策的因素以及设备更新的案例,证明了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改扩建项目具有消极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沉没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方法。最后,通过分析沉没成本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出结论:由于沉没成本的存在,无论企业放弃良好的投资机会还是市场进入失败,都将会放慢企业技术进步的脚步,并对经济增长起到消极的作用。

6. 沉没成本的经典例子有哪些

如下:

1、一个人外出用餐,点了很贵的龙虾,但是吃不了还剩了很多,又无法打包。传统观点认为这只龙虾已经点了,吃不吃得了都得付一样的钱,因此虽然吃饱了,不再吃一点就亏了。

但是运用经济学的沉没成本我们可以知道,点菜的行为已经发生,是沉没的,应该不去考虑;因此问题就只剩下我已经吃饱了而应不应该再吃。

2、现在你已经花7美元买了电影票,你对这场电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怀疑。看了半小时后,你的最坏的怀疑应验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你应该离开电影院吗?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应该忽视这7美元。这7美元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去是留,这钱你都已经花了。

沉没成本在投资中的运用

沉没成本在股市里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补仓。很多人买股票不会一上来就倾其所有,而是先用小仓位买入,发现被套住了以后,就开始连续补仓,越补越大,最后把所有的钱都买了进去。

本质上讲,你的每一笔交易都是彼此独立的,你买入股票只有一个原因,看好它未来能涨,而不是我前面有被套的仓位想要降低整体成本。这样一来会像葫芦娃里演的一样,二娃去救大娃,三娃去救大娃二娃,四娃去救大、二、三娃,最后全部被蛇精拿下。

7. 沉没成本的相关知识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说,普通人(非经济学家)常常不计算“机会成本”,而经济学家则往往忽略“沉没成本”——这是一种睿智。他在《经济学》一书中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sunkcost)。”接着,他举了个例子:“假设现在你已经花7美元买了电影票,你对这场电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怀疑。看了半小时后,你的最坏的怀疑应验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你应该离开电影院吗?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应该忽视这7美元。这7美元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去是留,这钱你都已经花了。”斯蒂格利茨不愧是大师,他用通俗的话语道出了生活和投资的智慧。
谬误
很多人对“浪费”资源很担忧害怕,被称为“损失憎恶”。比如说很多人会强迫自己看一场根本不想看的电影,因为他们怕浪费了买票的钱。这有时被叫做“沉没成本谬误”。经济学家们会称这些人的行为“不理智”,因为类似行为低效,基于毫不相关的信息作出决定错误的分配了资源。
这些思考可能反映了对衡量效用尺度的不统一,因为这种衡量对消费者来说是主观且独特的。如果你真的预订了一张电影票还发现电影确实不对你胃口,你可能会等到散场再走,你觉得你保存了脸面,这也是一种满足。如果你中途退场,陌生人会发现你的判断失误,这可能是你想避免的。你可能从给电影找茬中得到些娱乐,并对自己的鉴赏结果感到自豪。或者你觉得有足够资格在其他人面前批评电影。
沉没成本的概念在分析商业决策时候会被用到。一个常见的沉没成本例子就是宣传品牌的促销。这种情况经常引致不能被正常消化的成本,它不是典型的可能降低品牌含金量换来销量的方式(除非执行市场退出策略)。在做将来投资、销售或广告决策时,仅应考虑未来的可能性,不能因为大笔广告投资而便宜。
沉没成本谬误有时也叫“协和效应”,指英国法国政府继续为协和式飞机提供基金的事,而当时已经很显然这种飞机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可言。这个项目被英国政府私下叫做“商业灾难”,本就不该开始,当时也就要取消了,但由于一些政治法律问题两国政府最终都没有脱身。
变劣为优
用“拿钱买教训”、“交学费”的观点来看待沉没成本是片面的。事实上,除了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沉没成本这一极端的情况外,很多时候沉没成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出。但沉没成本也可以为企业在某些方面带来优势。
对一个行业或产业来说,其沉没成本的状况往往构成了进出壁垒的关键,并最终决定市场结构。贝恩咨询公司(Bain)早在1956年就指出过,若一个产业的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很高,就会形成进入门槛。
那些具有明显规模经济和庞大硬件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如能源、通讯、交通、房地产、集成电路、医药等产业,其超额回报可谓诱人,但其惊人的初始投入和高退出成本则往往使许多市场“准进入者”却步,因为这首先是一场“谁输得起”的比拼。
由于这些高沉没成本的产业往往同时具备低边际成本的特性,“输得起”的一方最终会成为市场的赢家。许多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正是利用沉没成本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小企业通常只能选择沉没成本较低的竞争性行业求得发展。
如何减少沉没成本
无论怎样,在实现同样战略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沉没成本的支出无疑是所有企业都希望的。真正如2000年前后网络公司竞争白热化时那样,比谁“烧钱”最快、最多,可以说是大多数投资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沉没成本
当然,市场及技术发展瞬息万变,投资决策失误难免。在投资失误已经出现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将错就错对企业来说才是真正的考验。
英特尔公司(Intel)2000年12月决定取消整个Timna芯片生产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Timna是英特尔公司专为低端PC设计的整合型芯片。当初在上这个项目的时候,公司认为今后计算机减少成本将通过高度集成(整合型)的设计来实现。可后来,PC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PC制造商通过其他系统成本降低方法,已经达到了目标。英特尔公司看清了这点后,果断决定让项目下马,从而避免更大的支出。
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减少沉没成本很多时候,沉没成本并不是由企业自身造成的,而是由合作方或供应链的上、下游方中断合作引起的。
投资心态
对于“沉没成本”,投资者应该是:“我不认为这种办法可以挽回损失。”而要避开这一误区,最好的方式是自问:如果手中没有这只股票或基金,或者另外给你一笔钱,你还会买它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最好卖了它,不能仅仅因为已经被套住了,为了“心理账户”上所谓的“摊低成本”,就作出“错上加错”的决定。对于一只股票或基金,如果它已经让你亏损太多,且短期内基本面没有改善迹象,与其盲目追加,换来无期限的望眼欲穿,不如快刀斩乱麻,接受“沉没成本”,重新选择标的,开始一段新的投资体验。
计算方式:
沉没成本=设备账面价值—当前市场价值=(设备原可能呢值—历年折旧费)—当前市场价值

8. 要怎么样才能面对交易中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例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因此,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无需考虑。相对的,新增成本是决策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必须考虑。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本文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阅读全文

与沉没成本分析股票投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文食品股票上市时间价格 浏览:364
股票投资分析经济周期 浏览:84
金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浏览:968
股票封涨停榜的买单不多 浏览:97
学习股票软件app 浏览:525
股票k线什么颜色代表上涨 浏览:489
股票退市到三板还有意义吗 浏览:131
股票投资实践报告总结 浏览:199
带星号st股票多长时间停止上市 浏览:936
暴风集团股票会退市么 浏览:312
从wind股票和财务数据 浏览:883
华中智能股票预警系统手机版下载 浏览:674
科伦药业股票购买时间 浏览:143
股票早盘竞价时间 浏览:801
股票一天只有一次涨停吗 浏览:166
美国的股票时间是多少时间限制 浏览:854
香港上市的国内股票有哪些 浏览:289
招商银行与股票账户激活 浏览:724
购买外汇投资股票 浏览:750
股票的直接投资 浏览: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