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易见股份未按期披露年报被公开谴责,不按期披露年报对谁的影响最大
企业年报是指董事会准备向有关主管部门和股东大会报告公司经营活动的相关财务状况,并以书面报告材料的形式提出。那么,公司不报告的后果是什么?对股东会有什么影响?公司未报告的后果:对于公司的年度报告,主管当局将在全年中继续进行随机检查。如果发现该公司尚未报告年度报告,则该公司将被包括在异常列表中。即使公司将来处理并删除异常清单,也会保留相应的黑记录。进入异常清单的企业将无法处理更改,取消和其他事项。
一般而言,未能披露其年度报告而提交的上市公司常常会遭受治理结构缺陷,内部风险控制的形式化,合规披露意识薄弱,财务会计不规范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无法履行职责等问题。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已对18家未连续三年披露其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进行了调查。根据以前的调查结果,在上市公司非法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背后,往往存在隐匿的违法关联交易,非法占用资金和恶性利益。传达有关严重违法犯罪的线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现该公司不仅未能及时披露信息,而且还拥有虚构的采购合同,虚假的支付服务以及凭空背书。该公司施加行政处罚,并将其移交给公安机关。对于这类公司,投资者需要睁大眼睛,避免踩雷。
Ⅱ 交易所公开谴责的后果是什么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近12个月内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近36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
并且,最近3年内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个人不得被提名为该上市公司董事候选人,也不得担任该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职位,也不得被提名为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候选人。
最近3年内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成为股权激励对象。近36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不得担任首发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拓展资料:
在股票市场中,交易所公开谴责本质上是一种制裁机制。主要目的在于对违规者的惩戒,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交易所公开谴责的情形有:
1、上市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的。
2、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或者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且情节比较严重的。
3、在信息披露文件中进行虚假记载或者不实陈述的。
4、违规披露、不披露事项涉及资产达到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资产总额30%以上的。
5、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与定期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存在重大的差异。
6、财务会计报表中将亏损披露为盈利或者将盈利披露为亏损,且情节比较严重的。
7、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重要的前期差错或者虚假记载,被监管部门责令改正但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的。
8、未按照中国证监会及本所关于重大事件或者重要事项信息披露的要求披露信息。
9、交易所规定的其它事项。
进行交易某种信息及物品等的信息平台,所需要用的一个固定的地点叫交易所。交易所,借助信息平台,实现产权信息共享、异地交易,统一协调,产权交易市场及各种条款来平衡。
进行证券交易或商品大宗交易的市场,所买卖的可以是现货,也可以是期货。通常分为证券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而以股票、公司债券等为交易对象的叫证券交易场所;以大宗商品(如棉花、小麦、铁矿石、原油等)为交易对象的叫商品交易所。
Ⅲ 上市公司高管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对公司增发股票有影响吗
有,不符合增发条件。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第二章 公开发行证券的条件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六条 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符合下列规定
(三)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具备任职资格,能够忠实和勤勉地履行职务,不存在违反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且最近三十六个月内未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最近十二个月内未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
Ⅳ 上市公司涉嫌信披违法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影响股票走势吗
会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下列情况为前款所称重大事件: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的购置财产的决定;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公司发生重大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债务的违约情况;公司发生重大亏损或者重大损失;公司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公司的董事、三分之一以上监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
(4)证监会公开谴责对股票的影响扩展阅读:
股票走势的相关要求规定:
1、当指数上涨,黄色曲线在白色曲线走势之上时,表示发行数量少的股票涨幅较大;而当黄色曲线在白色曲线走势之下,则表示发行数量多的股票涨幅较大。
2、当指数下跌时,假如黄色曲线仍然在白色曲线之上,这表示小盘股的跌幅小于大盘股的跌幅;假如白色曲线反居黄色曲线之上,则说明小盘股的跌幅大于大盘股的跌幅。
Ⅳ 被证监会立案的股票后果很严重吗
被证监会立案的股票后果严重,对股票产生如下影响:
1、股价大跌
证监会立案属于一种重大的利空消息,会引起市场上的投资者恐慌,为了减少损失,大量的抛出手中的股票,从而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2、可能引发退市风险警示
根据上交所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如上市公司出现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交易所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3、可能引发暂停上市
根据上交所、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如上市公司出现因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其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交易满三十个交易日,由交易所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
4、可能引发终止上市
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上市公司因出现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其股票已被暂停上市且未在规定期限内恢复上市的,上交所有权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5)证监会公开谴责对股票的影响扩展阅读:
一、2016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约47家上市公司收到了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其中包括有公司自身涉嫌违法、公司董监高涉嫌违法和公司控股股东涉嫌违法,证监会初定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信息披露违规和涉嫌违反证券法两类。
二、最严处罚:被强制退市
按照证监会的退市新规,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一旦被认定为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披违规的将移送司法机关,最严重的后果将导致公司被强制退市。所以每一家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都被要求定期披露公司被立案调查的进展,向投资者提示可能被暂停上市的风险。
三、退市外最严处罚:顶格处罚加市场禁入
被罚超过30万元的上市公司,就说明违法行为较为严重,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罚款多个几十万元其实影响并不大,最怕的是顶格处罚加上市场禁入,尤其是后者。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就意味着,该人员不能再从事证券市场相关职位,对于上市公司高管来说,就是不能再在公司担任高管,必须辞职退到幕后,当然相对于五年证券市场禁入更为严重的是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四、最轻处罚:
违法事实不成立结案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被立案调查后,最严重的处罚就是如同博元投资和欣泰电气那样被强制退市,而最轻的处罚就是不做处罚。虽然说一旦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往往公司都是存在着违法事实,但是也有极个别的案例显示,证监会立案调查后最终确认公司违法事实不成立的情况。对于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来说,最开心的就是收到证监会的《结案通知书》,那样公司基本上将免于被行政处罚。
Ⅵ 个股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这对股票有影响吗
非常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停牌,肯定会连续跌停。机构资金大量涌出,失去投资者信心
Ⅶ 上市公司被公开谴责有什么后果
法律分析:上市公司不得公开发行证券,包括非公开发行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及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品种。
法律依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三)上市公司最近十二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
第三十九条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四)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三十六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或者最近十二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Ⅷ 受到证监会公开谴责的人在证券市场有哪些限制
短期内该公司要增发新股或者配股或者发行债券融资受限,基本上能产生的实质影响也就这些,对其个人上可以说基本上完全没有一丝影响,公开谴责问题不大,追究法律责任才是大问题才对人产生几年影响
Ⅸ 上市公司遭受公开谴责有哪些影响
对于董事长离职是利好还是利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本质上要看离职后,公司的经营状况是不是会好转,公司价值会不会增长等。
如果市场不认同此董事长之前的经营策略和理念,认为其能力不行,在换新的董事长之后,经营状况可能会好转,则属于利好消息。如果此董事长是因为丑闻而离职,暴露公司内部的丑闻,股票可能就会暴跌。
(9)证监会公开谴责对股票的影响扩展阅读:
主要内容:
交易所实行风险警示制度。交易所认为必要的,可以单独或者同时采取要求会员和客户报告情况、谈话提醒、书面警示、发布风险警示公告等措施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以警示和化解风险。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所有权约见会员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客户谈话提醒风险,或者要求会员或者客户报告情况:
(1)期货价格出现异常;
(2)会员或者客户交易异常;
(3)会员或者客户持仓异常;
(4)会员资金异常;
(5)会员或者客户涉嫌违规、违约;
(6)交易所接到涉及会员或者客户的投诉;
(7)会员涉及司法调查;(8)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况。
交易所实施谈话提醒,应当提前一天以书面形式将谈话时间、地点、要求等事项通知相关会员或者客户,交易所工作人员应当对谈话的有关内容予以保密。
客户应当亲自参加谈话提醒,并由会员指定人员陪同;谈话对象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应当事先报告交易所,经交易所同意后可以书面委托有关人员代理。谈话对象应当如实陈述、不得隐瞒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