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票的价值与价格有什么区别
股票的价值与价格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
股票价格,是指股票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时的价格。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仅是一种凭证。其有价格的原因是它能给其持有者带来股利收入,故买卖股票实际上是购买或出售一种领取股利收入的凭证。
股票价值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它本身没有价值。从本质上讲,股票仅是一个拥有某一种所有权的凭证。股票之所以能够有价,是因为股票的持有人,即股东,不但可以参加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施加影响,还享有参与分红与派息的权利,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2、实际意义不同
股票价值是股票价格的基础,对价格起决定作用,价格始终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偏离价值太大就出现价值的回归。价值与价格两者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在实际情况中两者一致只是一种偶然情况,不一致是经常现象。股票价值与股票价格也不例外,同样遵守这条价值规律。股票价值通常是用会计方法计算出来的数值。
3、影响因素不同
当股票价格低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时,他们开始买入股票;当股票价格高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时,他们开始卖出股票。大家都是基于公司价值本身的长期投资,是对企业业绩,行业状况,经济基础进行综合考虑后做出的投资行为,股市也由此形成了一种价值投资氛围。
但是在投资领域,长期存在着价格严重偏离其价值的情况。股票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多空力量的消长决定的,在一定时期与价值无关。如果价格等于价值,就不需要市场的作用。然而,多数人容易产生误解,以为股票价格总是等于股票价值,或在价值上下浮动。
一只股票最终会波动到什么价格,不仅仅是因为本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股市的环境和氛围来决定的。所以,股票价值本身并不能决定其市场价格,其市场价格也不能反应出股票的真正价值。
(1)投资者出售股票的价值表扩展阅读:
股票价格的分类
1、股票的市场价格
股票的市场价格即股票在股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股票市场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因而,股票的市场价格也就有发行价格和流通价格的区分。股票的发行价格就是发行公司与证券承销商议定的价格。
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有三种情况:股票的发行价格就是股票的票面价值。股票的发行价格以股票在流通市场上的价格为基准来确定。股票的发行价格在股票面值与市场流通价格之间,通常是对原有股东有偿配股时采用这种价格。
股票在流通市场上的价格,才是完全意义上的股票的市场价格,一般称为股票市价或股票行市。股票市价表现为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等形式。其中收盘价最重要,是分析股市行情时采用的基本数据。
2、股票的理论价格
股票代表的是持有者的股东权。这种股东权的直接经济利益,表现为股息、红利收入。股票的理论价格,就是为获得这种股息、红利收入的请求权而付出的代价,是股息资本化的表现。
静态地看,股息收入与利息收入具有同样的意义。投资者是把资金投资于股票还是存于银行,这首先取决于哪一种投资的收益率高。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收入的理论,如果股息率高于利息率,人们对股票的需求就会增加,股票价格就会上涨,从而股息率就会下降,一直降到股息率与市场利率大体一致为止。
B. 发行公司将股票出售黑投资人的价格可以分为
发行公司将股票出售给投资人的价格分为以下两种:
市盈率法是指以行业平均市盈率(P—E ratios)来估计企业价值,按照这种估价法,企业的价值得自于可比较资产或企业的定价。
净资产倍率法又称资产净值法,是指通过资产评估和相关会计手段,确定发行公司拟募股资产的每股净资产值,然后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将每股净资产值乘以一定的倍率,以此确定股票发行价格的方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及其风险进行预期,然后选择合理的贴现率,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折合成现值。
拓展资料:
影响股票发行价格的主要因素
(1)本体因素
本体因素就是发行人内部经营管理对发行价格制定的影响因素。除了利润这一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外,发行人本身的知名度,产品的品牌,是次股票的发行规模也是决定股票发行价格的重要因素。发行人的知名度高,品牌具有良好的公众基础,就会对投资者产生较大的响应度,产生较大的市场购买需求,因而发行价格可以适度提升;反之,则相反。股票发行规模较大,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票的销售,增加发行风险,因而可以适度调低价格。当然,若规模较小,在其他条件较优时,则价格也可以适度提升。
(2)环境因素
①股票流通市场的状况及变化趋势。
股票流通市场直接关系到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
在结合发行市场来考虑发行价格时,主要应考虑:第一,制定的发行价格要使股票上市后价格有一定的上升空间。第二,在股市处于通常所说的牛市阶段时,发行价格可以适当偏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一般有资本利得,价格若低的话,就会降低发行人和承销机构的收益。第三,若股市处于通常所说的熊市时,价格宜偏低,因为此时价格较高,会拒投资者于门外,而相对增加发行困难和承销机构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发行人筹资计划的失败。
②发行人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经济区位状况。
发行人所处的行业和经济区位条件对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以上两个因素之所以对股票发行价格有着直接影响,其原因在于发行人所处的行业和经济区位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行人的未来发展,影响到发行人的未来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到股票发行价格的高低。
C. 如何判别股票的实际价值价格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根据市盈率、市净率来估算个股的应有价值。
1、市盈率:市盈率是指股票价格和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或者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东应占溢利,它可以反映一只股票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的情况,一般来说,市盈率较高,存在被高估的情况,市盈率较低,被低估。
2、市净率:市净率是指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率。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反之,其投资价值较低;但在判断投资价值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
除此之外,投资者也可以根据股息收益率来判断股票的价值。
温馨提示:
①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②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1-04-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D. 如果一个投资者对股票有限期持有然后将其卖掉,该公司股票价值还是不是该股票永续的股利现金流折现后的
如果一个投资者对股票有限期持有然后将其卖掉,该公司股票价值还是该股票永续的股利现金流折现后的现值。
股票的价值就是从该股票未来获得的现金流的现值。
如果是永久持有该股票,则获得的现金流全部来源于该股票的未来股利,假设未来每期的股利是D1,,D2,D3,……,折现率是G,
则永久持有股票下股票价值P1=D1/(1+G)+D2/(1+G)^2+D3/(1+G)^3+……+Dk/(1+G)^k+……
如果对股票有期限持有,则获得的现金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持有期间的股利,另一部分是持有期满后出售获得的股票售价。假设持有期是k期,
则持有期股利现值PD1=D1/(1+G)+D2/(1+G)^2+D3/(1+G)^3+……+Dk/(1+G)^k,
持有期满后出售股票的售价是该股票自k期之后股利和在k期的现值,
第k期之后股利和在第k期末的现值PDk=(Dk+1)/(1+G)+(Dk+2)/(1+G)^2+……,
在k期的现值还需要折现为在第1期期初的现值,
现值PD2=PDk/(1+G)^k=[(Dk+1)/(1+G)]/(1+G)^k+[(Dk+2)/(1+G)^2]/(1+G)^k+……=(Dk+1)/(1+G)^(k+1)+(Dk+2)/(1+G)^(k+2)+……
有限期持有股票,股票价值P2=PD1+PD2=D1/(1+G)+D2/(1+G)^2+D3/(1+G)^3+……+Dk/(1+G)^k+(Dk+1)/(1+G)^(k+1)……=P1
所以说,一个投资者对股票有限期持有然后将其卖掉,该公司股票价值还是等于该股票永续的股利现金流折现后的现值
E. 关于股票价格制定
股票定价模型
-、零增长模型
二、不变增长模型
三、多元增长模型
四、市盈率估价方法
五、贴现现金流模型
六、开放式基金的价格决定
七、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决定
八、可转换证券
九、优先认股权的价格
-、零增长模型
零增长模型假定股利增长率等于零,即G=0,也就是说未来的股利按一个固定数量支付。
[例]
假定某公司在未来无限时期支付的每股股利为8元,其公司的必要收益率为10%,可知一股该公司股票的价值为8/0.10=80元,而当时一股股票价格为65元,每股股票净现值为80—65=15元,因此该股股票被低估15元,因此建议可以购买该种股票。
[应用]
零增长模型的应用似乎受到相当的限制,毕竟假定对某一种股票永远支付固定的股利是不合理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在决定普通股票的价值时,这种模型也是相当有用的,尤其是在决定优先股的内在价值时。因为大多数优先股支付的股利不会因每股收益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且由于优先股没有固定的生命期,预期支付显然是能永远进行下去的。
二、不变增长模型
(1)一般形式。如果我们假设股利永远按不变的增长率增长,那么就会建立不变增长模型。
[例]假如去年某公司支付每股股利为1.80元,预计在未来日子里该公司股票的股利按每年5%的速率增长。因此,预期下一年股利为1.80×(1十0.05)=1.89元。假定必要收益率是11%,该公司的股票等于1.80×[(1十0.05)/(0.11—0.05)]=1.89/(0.11—0.05)=31.50元。而当今每股股票价格是40元,因此,股票被高估8.50元,建议当前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出售该股票。
(2)与零增长模型的关系。零增长模型实际上是不变增长模型的一个特例。特别是,假定增长率合等于零,股利将永远按固定数量支付,这时,不变增长模型就是零增长模型。
从这两种模型来看,虽然不变增长的假设比零增长的假设有较小的应用限制,但在许多情况下仍然被认为是不现实的。但是,不变增长模型却是多元增长模型的基础,因此这种模型极为重要。
三、多元增长模型
多元增长模型是最普遍被用来确定普通股票内在价值的贴现现金流模型。这一模型假设股利的变动在一段时间7、内并没有特定的模式可以预测,在此段时间以后,股利按不变增长模型进行变动。因此,股利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在股利无规则变化时期的所有预期股利的现值。
第二部分包括从时点T来看的股利不变增长率变动时期的所有预期股利的现值。因此,该种股票在时间点的价值(VT)可通过不变增长模型的方程求出
[例]假定A公司上年支付的每股股利为0.75元,下一年预期支付的每股票利为2元,因而再下一年预期支付的每股股利为3元,即
从T=2时,预期在未来无限时期,股利按每年10%的速度增长,即0:,Dz(1十0.10)=3×1.1=3.3元。假定该公司的必要收益率为15%,可按下面式子分别计算V7—和认t。该价格与目前每股股票价格55元相比较,似乎股票的定价相当公平,即该股票没有被错误定价。
(2)内部收益率。零增长模型和不变增长模型都有一个简单的关于内部收益率的公式,而对于多元增长模型而言,不可能得到如此简捷的表达式。 虽然我们不能得到一个简捷的内部收益率的表达式,但是仍可以运用试错方法,计算出多元增长模型的内部收益率。即在建立方程之后,代入一个假定的伊后,如果方程右边的值大于P,说明假定的P太大;相反,如果代入一个选定的尽值,方程右边的值小于认说明选定的P太小。继续试选尽,最终能程式等式成立的尽。
按照这种试错方法,我们可以得出A公司股票的内部收益率是14.9%。把给定的必要收益15%和该近似的内部收益率14.9%相比较,可知,该公司股票的定价相当公平。
(3)两元模型和三元模型。有时投资者会使用二元模型和三元模型。二元模型假定在时间了以前存在一个公的不变增长速度,在时间7、以后,假定有另一个不变增长速度城。三元模型假定在工时间前,不变增长速度为身I,在71和72时间之间,不变增长速度为期,在72时间以后,不变增长速度为期。设VTl表示
在最后一个增长速度开始后的所有股利的现值,认-表示这以前所有股利的现值,可知这些模型实际上是多元增长模型的特例。
四、市盈率估价方法
市盈率,又称价格收益比率,它是每股价格与每股收益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反之 ,每股价格=市盈率×每股收益
如果我们能分别估计出股票的市盈率和每股收益,那么我们就能间接地由此公式估计出股票价格。这种评价股票价格的方法,就是“市盈率估价方法”。
五、贴现现金流模型
贴现现金流模型是运用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来决定普通股票的内在价值的。按照收入的资本化定价方法,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是由拥有这种资产的投资者在未来时期中所接受的现金流决定的。由于现金流是未来时期的预期值,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返还成现值,也就是说,一种资产的内在价值等于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对于股票来说,这种预期的现金流即在未来时期预期支付的股利,因此,贴现现金流模型的公式为
式中:Dt为在时间T内与某一特定普通股相联系的预期的现金流,即在未来时期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为在一定风险程度下现金流的合适的贴现率; V为股票的内在价值。
在这个方程里,假定在所有时期内,贴现率都是一样的。由该方程我们可以引出净现值这个概念。净现值等于内在价值与成本之差,即
式中:P为在t=0时购买股票的成本。
如果NPV>0,意味着所有预期的现金流入的净现值之和大于投资成本,即这种股票被低估价格,因此购买这种股票可行;
如果NPV<0,意味着所有预期的现金流入的净现值之和小于投资成本,即这种股票被高估价格,因此不可购买这种股票。
在了解了净现值之后,我们便可引出内部收益率这个概念。内部收益率就是使投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如果用K*代表内部收益率,通过方程可得
由方程可以解出内部收益率K*。把K*与具有同等风险水平的股票的必要收益率(用K表示)相比较:如果K*>K,则可以购买这种股票;如果K*<K,则不要购买这种股票。
一股普通股票的内在价值时存在着一个麻烦问题,即投资者必须预测所有未来时期支付的股利。由于普通股票没有一个固守的生命周期,因此建议使用无限时期的股利流,这就需要加上一些假定。
这些假定始终围绕着胜利增长率,一般来说,在时点T,每股股利被看成是在时刻T—1时的每股股利乘上胜利增长率GT,其计
例如,如果预期在T=3时每股股利是4美元,在T=4时每股股利是4.2美元,那么不同类型的贴现现金流模型反映了不同的股利增长率的假定。
六、开放式基金的价格决定
开放式基金由于经常不断地按客户要求购回或者卖出自己公司的股份,因此,开放式基金的价格分为两种,即申购价格和赎回价格。
1.申购价格
开放式基金由于负有在中途购回股票的义务,所以它的股票‘般不进入股票市场流通买卖,而是主要在场外进行,投资者在购入开放式基金股票时,除了支付资产净值之外,还要支付一定的销售附加费用。也就是说,开放公司股票的申购价格包括资产净值和弥补发行成本的销售费用,该附加费一般保持在4%一9%的水平上,通常为8.5%,并且在投资者大量购买时,可给予一定的优惠。开放式基金的申购价格、资产净值和附加费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例如;某开放式基金的资产净值为10元,其附加费为8%,则其申购价格为10/(1?%)=10.87元。
但是,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该附加费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因此;出现了一些不计费的开放式基金,其销售价格直接等于资产净值,投资者在购买该种基金时,不须交纳销售费用,也就是说
申购价格=资产净值
可见,无论是计费式还是不计费的开放式基金,其申购价格都与其资产净值直接相关,成正比例关系。
2.赎回价格。
开放式基金承诺可以在任何时候根据投资者的个人意愿赎回其股票。对于赎回时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开放式基金来说,
赎回价格=资产净值
有些开放式基金赎回时是收取费用的,费用的收取是按照基金投资年数不同而设立不同的赎回费率,持有基金券时间越长,费率越低,当然也有一些基金收取的是统一费率。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式基金的赎回价格与资产净值、附加费的关系是
赎回价格=资产净值+附加费
可见,开放式基金的价格仅与资产净值密切相关(在相关费用确定的条件下),只要资产净值估算准确,基金的申购和赎回没有任何问题。
七、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决定
封闭式基金的价格除受到上述因素影响以外,还受到杠杆效 应高低程度的影响。封闭式基金发行普通股是一次性的,即:基 金的资金额筹集完后就封闭起来,不再发行普通股。但是由于管理上的需要,这类公司亦可以通过发行优先股和公司债券,作为资本结构的一部分,形成末偿优先债券,并且能获得银行贷款。这对公司的普通股的股东来说,他们的收益就要受到杠杆作用的影响。优先证券对资产和收益有固定的权利。因此,当公司资产和收益总值(利息和优先股股息支付的收益)上升时,普通股的股 东收益就会增加,他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股息,而且还能获得资本收益。也就是说,当基金资产价值提高时,基金普通股增长更快;反之,当基金资产价值下降时,基金普通股也下降更快。这种杠杆效应往往使某些封闭式基金公司的普通股市场价值的增减超过总体市场的升降。封闭式基金由于不承担购回其股票的义务,其股票只有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才能回收,以及有时由于杠杆效应的影响,使得封闭式基金的普通股价格不如开放式基金的普通股价格稳定,它们 的价格就如同一个商业性公司的股票价格一样,其单股资产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存在着-个显着的离差。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决定可以利用普通股票的价格决定公式进行。
八、可转换证券
1.可转换证券的价值
可转换证券赋予投资者以将其持有的债务或优先股按规定的价格和比例,在规定的时间内转换成普通股的选择权。可转换证券有两种价值:理论价值和转换价值。
(1)理论价值。可转换证券的理论价值是指当它作为不具有转换选择权的一种证券的价值。估计可转换证券的理论价值,必须首先估计与它具有同等资信和类似投资特点的不可转换证券的必要收益率,然后利用这个必要收益算出它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我们可以参考本章第一节中有关债券估价部分。
(2)转换价值。如果一种可转换证券可以立即转让,它可转换的普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转换比率的乘积便是转换价值,即
转换价值=普通股票市场价值×转换比率
式中:转换比率为债权持有人获得的每一份债券可转换的股票数。
2.可转换证券的市场价格。
可转换债券的市场价格必须保持在它的理论价值和转换价值之上。如果价格在理论价值之下,该证券价格低估,这是显然易见的;如果可转换证券价格在转换价值之下,购买该证券并立即转化为股票就有利可图,从而使该证券价格上涨直到转换价值之上。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引入转换平价这个概念。
(1)转换平价。转换平价是可转换证券持有人在转换期限内可以依据把债券转换成公司普通股票的每股价格,除非发生特定情形如发售新股、配股、送股、派息、股份的折细与合并,以及公司兼并、收购等情况下,转换价格一般不作任何调整。前文所说的转换比率,实质上就是转换价格的另一种表示方式。
转换平价=可转换证券的市场价格/转换比率
转换平价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数字,因为一旦实际股票市场价格上升到转换平价水平,任何进一步的股票价格上升肯定会使可转换证券的价值增加。因此,转换平价可视为一个盈亏平衡点。
(2)转换升水和转换贴水。一般来说,投资者在购买可转换证券时都要支付一笔转换升水。每股的转换升水等于转换平价与普通股票当期市场价格(也称为基准股价)的差额,或说是可转换证券持有人在将债券转换成股票时,相对于当初认购转换证券时的股票价格(即基准胜股价)而作出的让步,通常被表示为当期市场价格的百分比,公式为
转换升水=转换平价一基准股价
转换升水比率=转换升水/基准股价
而如果转换平价小于基准股价,基准股价与转换平价的差额就被称为转换贴水,公式为
转换贴水=基准股价一转换平价
转换贴水比率=转换贴水/基准股价
转换贴水的出现与可转换证券的溢价出售相关。
(3)转换期限。可转换证券具有一定的转换期限,它是说该
证券持有人在该期限内,有权将持有的可转换证券转化为公司股票。转换期限通常是从发行日之后若干年起至债务到期日止。
[例]某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年利率为10.25%,2000年12月31日到期,其转换价格为30元,其股票基准价格为20元,该债券价格为1200元。
转换率=1200/300=40
转换升水=30?0=10
转换升水比率=10/20=50%
九、优先认股权的价格
优先认股权是指在发行新股票时,应给予现有股东优先购买新股票的权利。其做法是给每个股东一份证书,写明他有权购买新股票的数量,数量多少根据股东现有股数乘以规定比例求得。一般来说,新股票的定价低于股票市价,从而使优先认股权具有价值。股东可以行使该权利,也可以转让他人。
1.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优先认股权通常在某一股权登记日前颁发。在此之前购买的股东享有优先认股权,或说此时的股票的市场价格含有分享新发行股票的优先权,因此称为“附权优先认股权”,其价值可由下式求得。
M-(RN+S)=R (1)
式中:M为附权股票的市价;R为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N为购买1股股票所需的股权数;S为新股票的认购价。
该式可作以下解释:投资者在股权登记日前购买1股股票,应该付出市价M,同时也获得1股权;投资者也可购买申购l股新股所需的若干股权,价格为及RN,并且付出每股认购价S的金额。这两种选择都可获得1股股票,唯一差别在于,前一种选择多获得l股权。因此,这两种选择的成本差额,即M-(RN+S),必然等于股权价值R。
重写方程,可得
R=(M-S)/(N+1) (2)
[例2.14]如果分配给现有股东的新发行股票与原有股票的比例为1:5,每股认购价格为30元,原有股票每股市价为40元,则在股权登记日前此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为
40-30/5+1=1.674元
于是,无优先认股权的股票价格将下降到
40-1.67=38.33(元)
2.除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
在股权登记日以后,股票的市场价格中将不再含有新发行股票的认购权,其优先认股权的价值也按比例下降,此时就被称为“除权优先认股权”。其价值可由下式得到。
M-(RN+S)=0 (3)
式中:M为除权股票的市价;R为附权优先认股权的价值;N为购买1股股票所需的认股权数;S看为新股票的认购价。
此式原理与公式(1)完全一致。投资者可在公开市场购买1股股票,付出成本M,或者,他可购买申购1股股票所需的认股权,并付出 l股的认购金额,其总成本为RN+S。这两种选择完全相同,都是为投资者提供l股股票,因此成本应是相同的,其差额为0。
把公式(3)进行改写,可得
R=(M-S)/N (4)
在前面例子中,除权后,队股权的价值应为
(38.33-30)/5=1.666(元)
3.优先认股权的杠杆作用。
优先认股权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它能提供较大程度的杠杆作用,就是说优先认股权的价格要比其可购买的股票的价格的增长或减小的速度快得多。比如说,某公司股票在除权之后价格为15元,其优先认股权的认购价格为5元,认购比率为1;4,则其优先认股权的价格为(15?元)/4=2.5元。假定公司收益改善的良好前景使股票价格上升到30元,增长100%,则优先认股权的价格为(;25?)/4=6.25元,增长(6.25?.6.25+5)/2.5=150%,远快于股票价格的增长速度。
F. 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是股票的什么价值
肯定是股票的实际价值,也就是该公司的实际创造利润的能力,包括市场占有率,包括利润空间,包括创新能力,包括市场定价能力等等。
G. 请教卖出股票的价格如何确认
在股票交易中,买入股票的价格叫买入价;卖出股票的价格叫卖出价。
卖股法则
1:低于买入价7-8%坚决止损
第一个和最重要的一个卖出规则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讲是很困难的。毕竟对许多人来说,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是比较困难的。投资最重要的就在于当你犯错误时迅速认识到错误并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这是7%止损规则产生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40%的大牛股在爆发之后最终往往回到最初的爆发点。同样的研究也发现,在关键点位下跌7-8%的股票未来有较好表现的机会较小。投资者应注意不要只看见少数的大跌后股票大涨的例子。长期来看,持续的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投资将会获得较好收益。因此,底线就是股价下跌至买入价的7-8%以下时,卖掉股票!不要担心在犯错误时承担小的损失,当你没犯错误的时候,你将获得更多的补偿。当然,使用止损规则时有一点要注意:买入点应该是关键点位,投资者买入该股时判断买入点为爆发点,虽然事后来看买入点并不一定是爆发点。
2:高潮之后卖出股票
有许多方法判断一只牛股将见顶而回落到合理价位,一个最常用的判断方法就是当市场杀上所有投资者都试图拥有该股票的时候。一只股票在逐渐攀升100%甚至更多以后,突然加速上涨,股价在1-2周内上涨25-50%,从图形上看几乎是垂直上升。这种情况是不是很令人振奋?不过持股者在高兴之余应该意识到:该抛出股票了。这只股票已经进入了所谓的高潮区。一般股价很难继续上升了,因为没有人愿意以更高价买入了。突然,对该股的巨大需求变成了巨大的卖压。根据对过去10年中牛股的研究,股价在经过高潮回落之后很难在回到原糕点,如果能回来也需要3-5年的时间。
3:连续缩量创出高点为卖出时机
股票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一只股票股价开始大幅上涨的时候,其成交量往往大幅攀升。原因在于机构投资者争相买入该股以抢在竞争对手的前头。在一个较长时期的上涨后,股价上涨动力衰竭。股价也会会继续创出新高,但成交量开始下降。这个时候就得小心了,这个时候很少有机构投资者愿意再买入该股,供给开始超过需求,最终卖压越来越大。一系列缩量上涨往往预示着反转。
4:获利20%以后了结
不是所有的股票会不断上涨的,许多成长型投资者往往在股价上涨20%以后卖出股票。如果你能够在获利20%抛出股票而在7%止损,那么你投资4次对1次就不会遭受亏损。对于这一规则欧内尔给出了一个例外,他指出,如果股价在爆发点之后的1-3周内就上涨了20%,不要卖出,至少持有8周。他认为,这么快速上升的股票有股价上升100-200%的动能,因此需要持有更长的时间以分享更多的收益。
5:当一只股票突破最新的平台失败时卖出股票
大家都知道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大牛股的走势也有相似的循环。这些股票经历着快速上涨和构筑平台的交替变化。一般来讲,构筑平台的时间越长则股价上升的幅度越大。但这也存在着股价见顶的可能,股价有可能大幅下挫。通常,股价见顶时盈利和销售增长情况非常好,因为股价是反映未来的。无疑,股价将在公司增长迅速放缓之前见顶。当有较大的不利消息时,如果预计该消息将导致最新平台构建失败,投资者应迅速卖出股票。
H. 股票价值的计算公式
内在价值V=股利/(R-G)其中股利是当前股息;R为资本成本=8%,当然还有些书籍显示,R为合理的贴现率;G是股利增长率。本年价值为:2.5/(10%-5%),下一年为2.5*(1+10%)/(10%-5%)=55。大部分的收益都以股利形式支付给股东,股东在从股价上获得很大收益的情况下使用。根据本人理解应该属于高配息率的大笨象公司,而不是成长型公司。
拓展资料:
股票价格与价值关系是什么?
股票是一个拥有某种所有权的凭证,是一种虚拟资产,实际上没有价值,然而股票又可以在证券市场中拥有价格让投资者进行买卖,而又说明其是有价值的。从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讲,两者在整体是相同;不过在一定的时间内,价格与价值是存在不相同的情况的。
假设在进行股市交易的时候,投资者都可以进行理性的交易,在股票价格低于其公司内在价值的时候,买入股票;而在股票价格高于价值的时候进行卖出,大家都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价值本身进行长期投资,对于企业的业绩以及行业状况、经济基础等等因此进行综合考虑后进行投资。实际上大家都清楚股市中不是这样子的,长期存在价格严重偏离其价值的情况。
在股票价格由什么决定中我们知道股票价格的变化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与自己股票市场上的的多空力量长消决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和价值是不相关的。如果价格等于价值之后就需要市场的作用就会让大家产生误解,以及股价是等于价值或者在其上下进行浮动的。
一个股价的上涨能够到达什么位置,不是本身的价格,而是看的股市的市场环境以及投资者的投资氛围来决定的,有的时候常常超过了其价值,有时候会上涨1倍、2倍;在狂热的情况下甚至是5倍、10倍或者20倍。比如最近的东方通信短时间内上涨了10倍。
股票的价值是的确定:
第一种市盈率法,市盈率法是股票市场中确定股票内在价值的最普通、最普遍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股市中平均市盈率是由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所确定的,比如,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为3.87%,对应股市中的平均市盈率为25.83倍,高于这个市盈率的股票,其价格就被高估,低于这个市盈率的股票价格就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