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董事会宣告分派股票股利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董事会宣告分派股票股利的会计分录如下:
宣告派发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实际发放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应收股利
宣告派发和实际发股票股利无需作帐务处理,因为宣布和分发股票,既不影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也不影响股东权益总额。它只是在股东权益账户内部,把一个项目转为另一个项目,即减少了留存收益,增加了股本。获得股票股利的股东,虽然所持有的股票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公司中所占权益的份额并未发生变化。
拓展资料:
股票股利亦称“股份股利”。股份公司以股份方式向股东支付的股利。采取股票股利时,通常由公司将股东应得的股利金额转入资本金,发行与此相等金额的新股票,按股东的持股比例进行分派。一般来说,普通股股东分派给普通股票,优先股股东分派给优先股票。这样,可以不改变股东在公司中所占股份的结构和比例,只是增加了股票数量。分派股票股利的计算,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20%等,表示每一股份可分到的新股比率。若计算结果有不满一股的,可将零股折成现金分派给股东,或将零股集中起来出售,所得金额在各零股股东间进行分配。采用股票股利发放形式应具备的条件:公司必须有待分配的盈利,必须经股东大会作出决定,必须符合新股发行的有关规定。由于股票交易价格通常在面值以上,所以,对于股东来说,派发股票股利,可能得到比现金股利更多的投资收益; 但股票股利派发过多,将增大股份总额,影响公司日后的每股股利水平和股票市价,不利于公司的市场形象提高和增加营运资金。
Ⅱ 宣告分配股票股利的分录怎么做
1、企业股东大会批准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宣告分派时,应编制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2、企业股东大会批准股票股利分配方案宣告分派时,不做任何账务处理。因此不会对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产生影响。分录不涉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因此也不会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企业向投资者实际发放现金股利时,应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3、企业向投资者实际发放股票股利时,需要做账务处理,应编制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
贷:股本
(2)宣告分派股票股利投资收益扩展阅读
股本的换算
1、总股本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全部股票所占的股份总数,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于全流通股份来说总股本=流通股本。
2、流通股是指已上市流通的股数,它主要是指社会公众股,已上市的内部职工股。总股本-非流通股本=流通股。
3、非流通股即是上述所指的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未上市的)、外资股(B股)等。总股本的大小与股价的关系:总股本大的话,而且非流通股本小的话,庄家就不易控盘。
4、总股本小,而且非流通股本相对来说占有较大的比例,那么庄家很容易吸筹建仓,能快速拉升股价,成为黑马的机率较大。如果在没庄家的介入的前提下,股本大的价格波动相对股本小的价格波动要小一些。
Ⅲ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为什么投资单位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而不是直接确认投资收益.
因为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实现收益时,投资单位就做了会计处理确认了投资收益,会计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所以,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投资单位只需要将原已确认到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部分转到应收股利即可。
(3)宣告分派股票股利投资收益扩展阅读:
常用会计分录之
通过货币资金及应收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商品期货业务、建造合同的详细讲解,全面讲述了常用的会计分录方法。
常用会计分录之投资科目分录:
1.短期投资
①购入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X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注:收到购入时的现金股利、债券利息
借: 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②收到持有时期内的股利或利息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短期投资-股票/债券X
③转让、出售
借: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债X
贷: 短期投资 -股票/债券X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出售股/债X]
2、长期股权投资投资
(1)取得
①以现金资产投资同上
②以非现金资产投资(见后)
(2)成本法
①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同取得
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
I投资年度以前
借:应收股利-股利收入
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
II投资年度
i属于投资前的
借:应收股利-股利收入
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
ii属于投资后的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III投资年度以后(按公式计算)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股利收入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
在实际业务中,因“应收股利”固定,可先计算“长期股权投资”,再通过计算即可得出“投资收益”
(3)权益法
①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同上
②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
i取得时确认
借:长股权投资_企业_投资贷成本
贷:银行存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_股投差额]
贷:[长股权投资_企业_投资成本]
ii摊销
借:投资收益_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贷: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_股权投资差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_股权投资差额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③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
I净利润
i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_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_股权投资收益
ii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_企业(实际数)
贷:长股权投资_企业_损益调整
II净亏损(以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减至零为限)
借:投资收益_股权投资损失
贷:长股权投资_企业_损益调整
注:以后被投资单位又实现利润,先冲减未减记长期股权投资的余额,若还有多余再恢复其账面价值,恢复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_损益调整
(确认的损益-未减记的)
贷:投资收益_股权投资收益
④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化的处理
i投资单位会计处理
借:长股权投资_企业_股权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_股权投资准备
(=捐赠物价值*(1-33%)*持股比例)
注:如被投资单位接受现金捐赠,则不须交税。
ii投资单位出售该项股权时,可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股权投资准备“转入“其他资本公积”
(4)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①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I转换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
贷: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_投资成本
长股权投资_企业_损益调整
II以后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
i属于已记入投资账面价值的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
ii属于尚未记入投资账面价值的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III对中止采用权益法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投资单位仍按权益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
贷:投资收益
②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i采用追溯调整法对原成本法核算进行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_投资成本 200
_企业_股权投资差额 1
_企业_损益调整 5
_企业_股权投资准备 2
贷: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帐面余额) 20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累计影响数)1
资本公积_股权投资准备 2
ii追加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_投资成本 302
贷:银行存款 302
iii再次计算股权投资差额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初始投资成本=200+5+2+302
借: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_股投差额 2
贷:长股权投资_企业_投资成本 2
将“损益调整”和“股权投资准备”全部转入“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_投资成本 7
贷: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_损益调整 5
_企业_股权投资准备 2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初始投资成本=200+5+2+302-2
注:投资前与投资后新增股权投资差额应分别计算,分别摊销,前者按投资日算,后者按追加投资日算。但如果追加投资新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不大,可以并入追溯调整后的股权投资差额余额,按剩余摊销年限一并摊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未摊销的一并结转
iv以后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同权益法
(5)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
借:长期股权/债权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者)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投资收益
贷:短期投资
(6)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①损益的确认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_股权出售收益/损失]
应收股利(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②资本公积准备项目的处理
借:资本公积_股权投资准备
贷:资本公积_其他资本公积
注:转增资本时
借:资本公积_其他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③尚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也应随同转销
借:投资收益_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贷:长期股权投资_企业_股权投资差额
3.投资的期末计价(略)
4.委托贷款
①发放贷款
借:委托贷款-本金
贷:银行存款
②按期计提利息
借:委托贷款-利息
贷:投资收益-委托贷款利息收入
注:若应收利息到期未收到,则将已确认的利息收入予以冲回,并在备查薄中登记冲回的利息金额。其后,收回该利息,则冲减委托贷款本金。
1、科目设置:“委托贷款”一级科目,下设“本金”、“利息”、“减值准备”二级科目
2、资产负债表中,按期限长短,分别在“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反映。
③期末计价(略)
Ⅳ 企业宣布向投资者分配股票股利,该业务为什么导致一项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和一项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计提(企业决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提取应付利润 贷:应付利润 应该是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增加。 发放 借:应付利润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是负债减少、资产减少。
Ⅳ 宣告发放股票股利,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吗
股票发放的过程是先宣告在发放,从宣告到实际发放是有时间差的,财务上也是分两步来处理。股本权益是一增一减,所以总额不变。
分派股票股利,不会使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变化,仅仅是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结构发生内部调整,送股也不需要企业拿出现金,《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被投资单位分派股票股利,投资企业不作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
股利意义
股票股利对公司来说,并没有现金流出,也不会导致公司的财产减少,而只是将公司的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但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股数),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它不会改变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但会改变股东权益的构成结构。从表面上看,分配股票股利除了增加所持股数外好像并没有给股东带来直接收益,事实上并非如此。
Ⅵ 宣告分配股票股利的分录怎么做
你好!你的问题回复如下:
股票股利亦称“股份股利”。股份公司以股份方式向股东支付的股利。采取股票股利时,通常由公司将股东应得的股利金额转入资本金,发行与此相等金额的新股票,按股东的持股比例进行分派。
股票股利对公司来说,并没有现金流出,也不会导致公司的财产减少,而只是将公司的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本。但股票股利会增加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股数),同时降低股票的每股价值。它不会改变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但会改变股东权益的构成结构。
1)企业股东大会批准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宣告分派时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2)企业向投资者实际发放现金股利时会计分录: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Ⅶ 宣告发放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是什么
一、企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分录: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应付股利
二、向投资者实际支付现金股利时:
借:应付股利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对每项经济业务以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反映账户间对应关系的记录。在借贷记账法下,则是指对每笔经济业务列示其应借和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
现金股利是以现金形式分配给股东的股利。从投资者来看,之所以 投资于股票,目的在于获得丰厚的现金股 利。而从公司董事会来看,为着企业的发 展,需要保留足够的现金以增置设备和补充 周转资金,希望把股利限制在较低水平上。
Ⅷ 判断题:在权益法下,当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投资方应将分得的现金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
一,权益法下宣告分配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贷长投,实际发放时,借银存贷应收股利,成本法下要确认投资收益,所以此题是错的。
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时候,一般是借记“应收股利”,同时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当损益调整明细科目的余额不够冲减的时候,再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一般不够冲减的情况最常发生在,投资年度,被投资企业分配上年现金股利。因为这是,一般损益调整科目还没有发生额。
三,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分派现金股利,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没有超过已确认的损益调整的,就要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超过部分(也就是当损益调整明细科目金额为0时),即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分录是: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涉及时)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投资当年分得的现金股利也是按以上原则处理,因为没有确认过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所以直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四,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在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的会计处理是:C.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宣告发放股利时不影响损益,不计入投资收益科目,
五,通常情况下,小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六,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投资的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金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Ⅸ 发放股票股利会计分录
发放股票股利的会计分录
一、投资方
宣告派发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实际发放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应收股利
二、被投资方
1、宣告分配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
贷:应付股利
2、宣告分配股票股利不做账务处理
3、在实际发放时:实际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付股利
贷:库存现金
4、实际发放股票股利: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或资本)的普通股股利
贷:股本/实收资本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为了反映和监督应收股利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股利”科目。“应收股利”科目的借方登记应收股利的增加,贷方登记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收到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得的收入(所发生的损失为负数),如企业对外投资取得股利收入、债券利息收入以及与其他单位联营所分得的利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