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长期股权投资亏损怎么记帐
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应收股利 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的,比照“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本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上述规定外,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企业应在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企业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除外),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作为当期投资损益。
期末,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计算的应分享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或——其他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账户,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期末,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计算的应分担的份额,借记“投资收益”账户,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或——其他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账户。如果被投资单位以后各期实现净利润,企业应在计算的收益分享额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以后,按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的金额,恢复投资的账面价值。
B. 股票投资亏损的账务处理
这个要区分情况的
1、你投资这个公司的股权,准备长期持有,那应该计入长期股权投资
2、你持有这个公司股权的比例?如果是重大影响适用权益法,如果是控制该公司适用成本法
权益法下,被投资公司盈亏,股东要做账务处理,如果是成本法,被投资公司盈亏一般不需要做账务处理——这个处理一般都是按年末才需要做的
C. 公司的钱被投进股市炒股,会计科目应如何计
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个科目核算。盈利或亏损当记入投资收益里核算。 你可以看看初级会计实务,有一章专门讲股票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
记得采纳啊
D. 企业炒股损失计入应收账款可以吗税法有相关规定吗
无论会计准则还是税法都规定不可以。这个应该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但是得看你的具体放进那个资产负债表科目了。
E. 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时,应当借计什么科目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冲抵上限)不足的依次冲减长期应收款(如果投资方拥有被投资方的长期债权时,超额亏损应视为此债权的减值,冲抵长期应收款),预计负债
F. 股票损失如何记账
那就做假帐吧,走相关费用吧.
G. 公司购买股票,然后亏损卖出怎么做会计分录
公司购买股票,然后卖出(亏损)的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1、购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应收股利(价款包含的股利)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收到股利利息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3、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借或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出售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或贷:投资收益(借方为亏损)
同时:原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转出到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7)股票投资亏损进入哪个科目扩展阅读
会计分录的方法有以下:
1.层析法
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和层次,逐层递进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果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层析法进行编制会计分录教学直观、清晰,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业务链法
根据会计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组成一条连续的业务链,前后业务之间会计分录之间存在的一种相连的关系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对于连续性的经济业务比较有效,特别是针对于容易搞错记账方向效果更加明显。
3.记账规则法
利用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进行编制会计分录。
H. 投资收益增加减少分别计入哪方
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借方。
1、费用、成本、支出科目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
2、收入、收益科目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借方。
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所分得的股利和收到的债券利息,以及投资到期收回在或到期前转让债权得款项高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二、企业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润或利息,贷记"应收股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
补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分回的利润额÷(1-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投资方适用税率
税收扣除额=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
应补缴所得税额=应纳所得税额-税收扣除额
上述联营分回利润补税的规定仅限于地区税率差异,如果联营企业因享受税收优惠而适用税率低于投资方适用税率的,则不需补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