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响企业股利分配政策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一、法律限制
1、资本保全的限制
规定公司不能用资本(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发放股利。股利的支付不能减少法定资本,如果一个公司的资本已经减少或因支付股利而引起资本减少,则不能支付股利。
2、企业积累的限制
为了制约公司支付股利的任意性,按照法律规定,公司税后利润必须先提取法定公积金。此外还鼓励公司提取任意公积金,只有当提取的法定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才可以不再提取。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的利润净额才可以用于支付股利。
3、净利润的限制
规定公司年度累计净利润必须为正数时才可发放股利,以前年度亏损足额弥补。
二、股东因素
一些股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股利,他们往往要求公司支付稳定的股利。他们认为通过保留盈余引起股价上涨而获得资本利得是有风险的。若公司留存较多的利润,将受到这部分股东的反对。
三、公司因素
公司是否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盈余,是其股利决策的重要基础。盈余相对稳定的公司相对于盈余相对不稳定的公司而言具有较高的股利支付能力,因为盈余稳定的公司对保持较高股利支付率更有信心。
四、其他限制
公司的债务合同,特别是长期债务合同,往往有限制公司现金支付程度的条款,这使公司只得采取低股利政策。
(1)分配股票股利的影响因素扩展阅读
股利分配的支付方式
1.现金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主要方式。公司支付现金股利除了要有累计盈余(特殊情况下可用弥补亏损后的盈余公积金支付)外,还要有足够的现金。
2.财产股利主要是以公司所拥有的其他企业的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
3.负债股利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付给股东,不得已情况下也有发行公司债券抵付股利的。
4.股票股利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发放的股票作为股利的支付方式。
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问题,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股东对投资回报的要求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实现公司价值即股东财富最大化。
因此,上市公司非常重视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通常会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对各种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一种符合本公司特点与需要的股利分配政策予以实施。
B. 试论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股利政策是企业对股利分配所采取的策略 ,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股份公司而言 ,发放较高的股利 ,有助于提高企业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然而 ,较高的股利同时意味着公司只能保留较少的资金用于再投资 ,这显然又会限制公司的发展 ,反而会压低股票市场价格。因此 ,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 ,应兼顾公司的发展需要和股东对本期收益的要求 ,才能实现其股票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股利政策的制定 ,总的说来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股利发放的限制条件
1.法律性限制。法律为股利政策限定了一个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 ,决策者再根据其他因素决定其具体的股利政策。法律对股利政策的规定是很复杂的 ,国与国之间的条例也有差别。如美国法律对股利分配的规定有三项原则 :①股利必须从公司现在或过去的盈利中付出 ;②股息不可用公司的资本支付 ;③当公司的债务超过其资产 ,而无力偿付债务时 ,公司不得派发股息。除此之外 ,一些国家为了防范企业低额发放股利而超额积累利润 ,帮助股东避税 ,往往从法律上规定超额累积要加征额外税款。我国目前有关的法规没有关于超额累计利润的限制 ,对股利发放的规定 ,与美国基本相同。
2.契约限制。当公司通过长期借款、债券、优先股、租赁合约等形式向外部筹资时 ,常应对方要求 ,接受一些约束公司派息行为的限制条款。例如规定只有在流动比率和其他安全比率超过规定的最小值后 ,才可支付股利。优先股的契约通常也会申明在累积的优先股股息付清之前 ,公司不得派发普通股股息。这些契约的限制都将影响公司的股利政策。确立这些限制性条款 ,限制企业股利支付 ,其目的在于促使企业把利润的一部分按有关条款的要求进行再投资 ,以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 ,保障债款的如期偿还。
二、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1.变现能力。公司的变现能力是影响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司资金的灵活周转是企业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自然也应以不危及企业经营资金的流动性为前提。如果公司的现金充足 ,资产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则支付股利的能力也比较强。如果公司因扩充或偿债已消耗大量现金 ,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差 ,大幅度支付现金股利则非明智之举。由此可见 ,企业现金股利的支付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资产变现能力的限制。
2.筹资能力。公司如果有较强的筹资能力 ,则可考虑发放较高股利 ,并以再筹资来满足企业经营对货币资金的需求 ;反之 ,则要考虑保留更多的资金用于内部周转或偿还将要到期的债务。一般而言 ,规模大、获利丰厚的大公司能较容易地筹集到所需资金 ,因此 ,它们较倾向于多支付现金股利 ;而创办时间短、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 ,通常需要经营一段时间以后 ,才能从外部取得资金 ,因而往往要限制股利的支付。
3.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公司债务和权益资本之间应该有一个最优的比例 ,即最优化资本结构 ,在这个比例上 ,公司价值最大 ,资金成本最低。由于股利政策不同 ,留存收益也不同 ,这便使公司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比例偏离最优资本结构 ,从而对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产生制约。另外 ,不同的股利政策还会影响公司的未来筹资成本。留存收益是企业内部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同发行新股或举债相比 ,成本较低。但股利支付与企业未来筹资成本之间存在着矛盾 ,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权衡股利支付与筹资要求之间的得失 ,制定出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股利政策。
4.投资机会的制约。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出发 ,企业之所以能将税后利润部分或全部留下来用于企业内部积累 ,其前提是这一部分属于股东的净收益 ,可以使股东获得高于股东投资必要报酬率的再投资收益。因此 ,如果公司有较多的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往往采用低股利政策。反之 ,如果它的投资机会较少 ,就可采用高股利政策。
三、股东因素
1.股权控制要求。如果公司大量支付现金股利 ,再发行新的普通股以融通所需资金 ,现有股东的控股权就有可能被稀释。另外 ,随着新普通股的发行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必将增加 ,最终会导致普通股的每股盈利和每股市价下降 ,从而影响现有股东的利益。2.所得税负。公司股东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希望公司能够支付稳定的股利 ,来维持日常生活 ;另一类是希望公司多留利而少发放股利 ,以求少缴个人所得税。因此 ,公司到底采取什么样的股利政策 ,还应分析研究本公司股东的构成 ,了解他们的利益愿望。
四、其他因素
1.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使公司资金购买力下降 ,维持现有的经营规模尚需不断追加投入 ,则需要将较多的税后利润用于内部积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所确定的税后利润是以财务资本保全为基础的 ,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 ,以此为标准进行的税后利润分配必然使公司实物资本受到侵蚀 ,这时 ,采取相对较低的股利发放政策是必要的。
2.股利政策的惯性。一般而言 ,股利政策的重大调整 ,一方面会给投资者带来企业经营不稳定的印象 ,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另一方面股利收入是一部分股东生产和消费资金的来源 ,他们一般不愿持有股利大幅波动的股票。因此 ,公司的股利政策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总之 ,确定股利政策要考虑许多因素 ,而这些因素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其影响也不可能完全用定量方法来分析。所以 ,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依赖对具体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定性分析 ,以实现各种利益关系的均衡。
C. 哪些因素影响股票股利
你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我认为主要还看公司经营,公司业绩好,资金充裕才有股利可分。业绩好,资金紧则没现金,也是不分红的;业绩不好更是谈不上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