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力排名 > 2020年蒙牛股票投资报告

2020年蒙牛股票投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9-19 00:13:59

㈠ 2020年过半,蒙牛未来规划是怎么样的

2020年的经济形势不同一般,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工人也面临事业,在这中形势下,作为中国最大的乳业巨头之一,蒙牛表示将开发奶粉业务,并定下奶粉业务三年跻身行业前三的目标,但是现在看来想要达成这个目标,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㈡ “对赌协议”,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对赌协议
对赌协议又称为估值调整机制,是投资人为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风险,保护自身利益,与被投资人就未来不确定的事项进行的一种约定。这里的事项可以是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可以是限期内完成的某些事项。若被投资方在承诺期限内不能完成相关的事项,则投资方有权行使某种权利。

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商业行为,包括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重组时,如果是采用收益现值法、假设开发法等方法对被并购方进行估值的,都要求与被并购方签署补偿协议,目的就是保障上市公司的利益。而且是司法实践中,对赌协议的法律效力也是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认可,通过一些判例,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合法的对赌协议是真实有效的。但是在过去被媒体曝出的很多民营企业与投资机构的案例中却把对赌协议说成了是对被投资企业的一种剥削,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如果被投资方不需要发展资金,不是对自己的企业盲目乐观,希望通过更高的估值来获取更多的资金的话,那为什么要和投资方签署这样的协议呢?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有投资方“忽悠”被投资方,让被投资方认为这些条件都会如此成就,而通常做企业都是对自己的公司盲目乐观的,通过这样还可以把企业估值推高,拿到更多的发展资金,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对赌协议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善男信女,而是一个等价交换的商业行为。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包括很多上市公司与被并购企业之间的对赌协议,其实也是一样,迎合了双方的诉求,才得以大行其道。

比如2015年以后,A股新增的并购商誉开始大幅增加,就是因为上市公司的“盲目”并购。在上市公司股价虚高的时候,即使被并购企业的业绩承诺高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反正用的是股份支付,被并购方价格离谱一点反正也有业绩补偿。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因此而产生的商誉,若业绩不达标而带来的巨额减值将会对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的影响,去年动不动亏损十几二十亿的上市公司通畅都是商誉减值导致的。

因此,对赌协议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投资方有逐利的诉求,被投资方有融资的需要,如何达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条件是关键。合理的承诺是确保双方利益最好的方式,因为一旦承诺无法兑现,双方就很容易撕破脸皮,到时候的情况就扯不清了。

那在实务中对赌协议包括哪些类型?又有哪些案例呢?下面让笔者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对赌协议的类型及案例
根据对赌协议所涉及的内容,我们可以简单把对赌协议分为业绩对赌协议和非业绩对赌协议。

其中业绩对赌协议主要就是对被投资公司的业绩要求,这是最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条款。一般来说,投资方通常都会以被投资方的业绩承诺进行估值,因此这个条款至关重要。

比如被投资方认为未来2020-2022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可以分别达8000万、9000万和1亿,那三年平均的扣非净利润就为9000万,投资方就会以9000万作为基础对被投资方进行估值。假设行业市盈率是10倍,那该公司的投后估值就是9亿,假设被投资方想以老股转让的方式出让20%的股权,那投资方就要给股权转让方支付1.8亿的现金进行投资。

所以被投资方是有动力去拉高业绩承诺的,他们一般都是比较乐观的,特别是对自己的企业,但实际上企业经营需要面临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稍有不慎,这样的估值反而会让被投资方损了夫人又折兵。如果达不成业绩,股权转让方也就是大股东一般都是要通过股权或者现金的方式对投资方进行补偿的。

换而言之,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你既然承诺了这么高的业绩,拿到了这么高的估值,那赔偿起来也是毫无手软的。通常这种情况下,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就很容易出现矛盾了,毕竟都不是小钱,互相指责,互相谩骂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也是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地方。但实际上,赔偿的方式可以包括股份,也可以是现金,不过一般这种情况下还是现金比较稳妥。

另一种对赌协议主要就是非财务指标的对赌,主要包括上市时间、业绩增长速度、或者与公司经营相关的指标等等,这些是之前媒体关注蒙牛和太子奶这些对赌大部分都是涉及到这些非财务指标的对赌的。

比如2003年,蒙牛与摩根士丹利、英联、鼎晖三个投资机构约定,若2003-2006年蒙牛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低于50%,即2006年营收低于120亿,蒙牛管理层要向这3家投资机构支付最多不超过7830万股蒙牛的股票(约占当时总股数的7.8%)或等值现金。反之,若达成这个指标,此3家投资机构将向蒙牛管理层支付同等的股票。

最终的结果是蒙牛在2004年6月提前完成了业绩,并如愿得到了股份奖励。其实这也是当时从伊利离职的牛根生为了快速占领市场而主动寻求的合作。可以说,没有资本的支持,也不会有今天的蒙牛,而资本是逐利的,没有利益为什么要投资小公司?这是一个成功实现对赌的案例,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个失败的案例。

这是一个因对赌失败,被投资人赶出局的股市。故事缘起于2008年下半年,俏江南的创始人张兰接触到了鼎晖投资的合伙人王功权。因急需发展资金扩张,张兰与王功权一拍即合,并于同年9月签下了投资协议,约定了对赌事项——俏江南要在2012年之前上市,若无法实现该事项,则俏江南必须回购鼎晖所持的股份,而且是有最低回报要求的。据媒体的报道,鼎晖约以2亿人民币,得到了俏江南10.53%的股权,按此估算,俏江南的估值约为19亿人民币。

2011年3月,俏江南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于A股上市的申请,但由于餐饮企业采购和销售都是现金结算,难以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性,餐饮企业上市一直没有放开。2012年1月30日,中国证监会例行披露的IPO申请终止审查名单中,俏江南赫然在列。

A股行不通,张兰把目光放到了港股。2012年4月,媒体报导俏江南将于当年二季度赴港IPO,融资规模预计为3亿-4亿美元。但随之而来的就是12月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高端消费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定位高端的俏江南也深受重创,这影响了IPO投资人对其的定价,使得其估值与张兰所想相去甚远。

但高端餐饮市场在此后并没有回暖,反而是越发低迷,这使得其港股IPO变得遥遥无期,鼎晖不得不寻思自己的退出途径,以便确保自身的投资收益。他们找来了另外一家投资机构,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CVC。

根据报道,CVC最终以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俏江南82.7%的股权,除了鼎晖出售的10.53%的股权,其余超过72%的部分即为张兰所转让,而这是因为当时鼎晖和张兰的对赌协议中,有领售权这么一个约定。也就是如果A类优先股股东同意出售或者清算公司,则其余的股东都应该同意此交易,并且以相同的价格和条件出售其所持有的的股权,换而言之,张兰已经没有选择权。

按照当时的汇率推算,CVC这笔交易中俏江南的整体估值约为22.1亿,高于鼎晖当时的的19亿元估值。但是根据鼎晖与张兰的协议,如果还未能达到鼎晖的最低回报的要求,张兰还需要拿出额外的钱对鼎晖进行补偿。

所以投资人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你想着高估值,多融资就是好的,但是却没有想到无法完成承诺的后果。每个企业家对自己的企业都是很有信心的,但是企业的经营是很复杂的,过于乐观是会摔跟斗的,倒不如通过合理的业绩承诺,获取超额奖励来的更踏实。可逐利是人的本性,资本是逐利的,企业家何尝不是?

总的来看,对赌协议是一个合理的商业行为,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同时也能伤害企业家的利益,因此一个合理的价格和条款对于大家把企业做强做大才是最有帮助的,毕竟把企业做上去,才能享受到后面的红利。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对赌协议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对赌协议”有很多种解释,不同的地方,所执行的对赌协议也是不同的!这种协议用在金融市场上比较多,具体解释为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案例一:融资方,蒙牛乳业-投资方: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
签订时间:2003

主要内容:2003至2006年,如果蒙牛业绩的复合增长率低于50%,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要向外资方赔偿7800万股蒙牛股票,或以等值现金代价支付;反之,外方将对蒙牛股票赠予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
案例二:融资方,腾讯-投资方:高盛
签订时间:2009

主要内容:当时马化腾并不看好腾讯股价,于是卖出一份看涨期权,收取期权费。两年后如果股价低于67港元,马化腾就可获得对方的期权费;如果股价高于67港元,马化腾就必须以67港元的价格将腾讯股票卖给对方。
结论
而在股市里也有所谓的对赌协议产生,就好比上市公司和主力签订的对赌协议,上市公司给予主力的一定的权限,甚至配合主力进行坐庄,在规定的周期和时间内,只要主力完成上市公司提出的要求,那么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

但是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达到上市公司给予提出的要求,那么就表示坐庄失败,主力可能需要赔付一定的损失,还得支付上市公司一笔高昂的违约金!

举个例子,例如上市公司在牛市里和主力签订一个“对赌协议”,要求主力在1年之内拉升股价200%,如果成功,给予一定的酬劳,如果事变,则是需要赔付多少比例的违约金!这就是对赌协议!!

我会用最直白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对赌协议说白了,就是为保证“”投资方“”投资的企业不论经营状况好坏都能获得收益的协议。

在任何情况下,投资方都能得利,一定是以融资方发生损失达成的,因为利益不会凭空出来。既然如此,为什么融资的方愿意接受呢?

第一种情况:融资方已经无路可走了,不融资就等破产,要是融资后经营的好,还有机会起死回生!

第二种情况:融资方对自己的经营状况非常有信心,认为自己融资后会发展的更好,一定可以达到对赌协议里的要求。

当然除了融资,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对赌协议,弱势的一方就是要比较吃亏。 弱势一方必须完成对强势一方的约定,才能获益。如果不签对赌协议,强势一方完全可以把这个机会给其他人。

就拿《战狼2》举个例子。

根据协议,以北京文化为主的发行方,向《战狼2》的制片方(吴京)支付了1.4亿人民币,来购买对于《战狼2》的发行权,并向制片方(吴京)承诺8亿的“保底”票房数字。

如果影片的票房超过了低于8亿这个保底数字,那么发行方需要自掏腰包,给制片方(吴京)一定数额的补偿,如果票房高于了这个保底数字,发行方才有可能盈利。

截止2017年9月4日,《战狼2》累计票房已经高达55.6亿元。这对制作方和发行方来说,无疑是双赢的局面。

这就是我在上面讲的第二种情况,融资一方对业绩非常有信心,所以才会欠下对自己不利的对赌协议。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基于意思自治,法院是承认对赌协议的效力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第六条规定:“要坚持促进交易进行,维护交易安全的商事审判理念,审慎认定企业估值调整协议、股份转换协议等新类型合同的效力,避免简单以法律没有规定为由认定合同无效”。

对赌协议是从国外引进来的一种概念,如果按照直译的意思应该是“估值调整机制”。最早也不知道是怎么就翻译成对赌协议,可能因为这个名字太过形象,所以就一直沿用至今。

因为在企业收购的时候,未来总是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那么作为投资人总是希望未来的风险越低越好,不能现在听到创始人说的天花乱坠就傻乎乎的投钱进去,未来怎么样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投资人就希望有一些切实的措施能够在未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就算不能够完全的保障,也至少可以减少一些风险。

举个例子,假如我现在是一个投资人,有一个做乳制品的企业希望我能够给他们投资,他们的创始人做了精美的PPT,并且把企业未来的前景描绘成一条金光大道。我说那可以,既然你们企业的前景这么好,那么我可以投资,但是你们必须在未来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不能低于50%,不然你就得把你们的股份低价转让给我,不然我可不敢投资。他们说OK,5年之后这家乳制品企业的利润增幅高达90%。于是皆大欢喜。这家乳制品企业的名字叫做蒙牛。

这时候又有一家连锁餐饮企业找我要投资,这家餐饮企业 历史 上非常厉害,连续8年盈利有一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0亿。然后它的创始人就跟我许诺,说我马上就得上市了,你现在投资我那就是原始股,上市那得翻多少倍!!我一看可以呀,如果真能上市那这笔生意绝对划算,我出两个亿换你们10%的股权,但是我得跟你们说好,如果是约定时间内上不了市,你们必须得按照约定的价格把这个股票再买回去。这家餐饮企业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结果一晃几年约定的时间就到了,这家连锁餐饮企业仍然没有上市,甚至是上市的希望都没有,而且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生意也是一落千丈,于是他们必须要按照当初的约定把我当时花钱买的股票再买回去。结果又没有那么多钱,最后只能变卖手上剩余的股份还债,最终失去了企业的控股权。这家企业叫俏江南。

对赌协议是指收购方(投资方)与出让方(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在信息不对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比如,企业家觉得公司值1个亿,因为我今年利润能做到1000万或者半年内能再找到一笔融资,估值1.5亿以上,投资人想了想,觉得不敢确定,但如果真能实现企业家说的没问题。所以双方就签订对赌协议,先按照1亿估值投资,投资2000万占20%;如果未来实现了企业家说的,就没问题,如果没实现,比如实现了500万的利润,那就倒推回来,估值是5000万,投的2000万就得占40%了,也就是说在企业家承诺没实现的那个点,得再无偿转让给投资人20%的股权。这种条款在我看来还是比较合理的,承诺没实现嘛,理应受罚

简单点说 就是不正常方式的融资

你找我要钱我为什么要给你钱呢?如果你要拿钱可以 那就签协议呗。我拿出钱给你的公司到规定时间。你要还我约定相应倍数的钱 、有还回超出约定的倍数的钱 当然会给你一些钱奖励 。如果到时候不能按规定还倍数的钱。 那就把公司给我呗。

对赌协议,通常是投资人投资企业时要求企业经营者就业绩做出承诺,如达不到承诺业绩,经营者要回购股权或现金补偿等各种方式保证投资人投资利息的一种措施。

对赌协议,又称估值调整机制,本质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为确保各自的利益而列出的一系列金融条款。对赌协议产生的根源在于投资方与融资方信息的不对称。在投资的过程中,融资方偏向于本公司的股权能够得到较高的估值,投资方则相反。基于信息的不对称,双方对公司的不同预期需要平衡。此时,为了尽快达成交易,采取折中方案事后估值的方法,即为被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后的业绩规定一个标准,若达到此标准,就依据高估值计算投资款或持有股权,反之,若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则根据低估值计算投资款或者退回部分投资款,或者调整基金在被投资企业中所占的股权数额。投资方之所以和初始股东进行业绩对赌,除了规避尽职调查无法穷尽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外,主要目的也通过一种直接跟利益挂钩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刺激初始股东为公司创造出更好的业绩,也为投资方带来更大的回报,实现投资方、企业 “双赢”的结果。

建立一张书面意向合同,玩的是概念---逗你玩, 游戏 结束分享蛋糕

对赌协议,就是在收购一家企业的时候,被收购方,承诺收购方,三年的利润要达到双方定的利润,如果达不到,被收购方要赔偿收购方。

㈢ 蒙牛股份股权结构

蒙牛股权结构据蒙牛乳业《招股说明书》显示,蒙牛乳业在上市前共有六大股东,分别是银牛公司 (44.8%)、金牛公司(21.1%)、牛根生(6.1%)、MSDairy(8.7%)、CDH(5.9%)和 CIC(3.4%)。
拓展资料
蒙牛1999年成立于内蒙古自治区,总部位于呼和浩特,是全球八强乳品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公司2004年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2319.HK),是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分股。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是蒙牛第一大战略股东。
蒙牛乳业成立以来,已形成了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奶酪等多品的产品矩阵系列,拥有特仑苏、蒙牛纯甄、优益C、每日鲜语、未来星、冠益乳、蒙牛酸酸乳、蒂兰圣雪、瑞哺恩、贝拉米、妙可蓝多、爱氏晨曦等明星品牌。
蒙牛乳业07月6日晚间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公司将以每股17.60港元的价格,向中粮集团和厚朴基金联合投资成立的新公司出让蒙牛20%的股权,涉及交易金额高达61亿港元,从而成为蒙牛乳业的第一大股东,宁高宁入驻蒙牛董事会,成蒙牛非执行董事。
2010年11月22日,蒙牛宣布与君乐宝乳业合作,以4.692亿的价格持有君乐宝51%股权,将这一华北市场的对手收入囊中,也扩充了自己的酸奶产能。
据悉,君乐宝总体股权估值为9.2亿元。
此次合作之后,蒙牛集团旗下公司的酸奶市场份额将提升至30%以上,蒙牛和君乐宝两个品牌也将由原来各自为阵结成统一战线。蒙牛公布年报数据显示,06-09年蒙牛酸奶复合增长率为27.3%,2010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长率更是达到30.3%。君乐宝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酸牛奶生产基地,酸奶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四位,在其年营业额12.6亿中,高达84%的业绩来源于酸奶。

㈣ 蒙牛的股权结构

蒙牛的第一股东自然是牛根生,但他只是蒙牛的小股东。蒙牛是所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中,公司董事长股份最少的。蒙牛招股书显示,作为蒙牛的缔造者牛根生的投票权大部分是他人授权,他的个人持股比例只是6.1%。蒙牛的单一最大股东是公司发起人潮州印刷商人谢秋旭。以蒙牛的招股价计算,谢的身家已达7.52亿港元。而谢秋旭只是股权投资,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经营管理。

据蒙牛招股书显示,蒙牛管理层、雇员及业务联系人在蒙牛香港主板上市后,将会合并直接或间接拥有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54%的发行股本。蒙牛的高管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蒙牛的兴衰同每一个蒙牛人息息相关,这种股权结构也将为策动蒙牛管理层提供最强的源动力。

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两轮共出资6120万美元,折合港币约4.77亿元。本次IPO中共出售了1亿股蒙牛的股票,已经套现3.925亿港元。巨额可转债于蒙牛上市十二个月(2005年6月)后行使将使他们持股比例达到31.1%,价值约为19亿港元! 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还取得了所谓的认股权:在十年内一次或分多批按每股净资产(摊薄前为1.24港元/股)购买开曼群岛(蒙牛上市的主体)股票。

http://www.laowutong cc/bbs/thread-3384-2-1.html

㈤ 谁了解蒙牛集团发展史

2002年0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
2002年0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从民营企业变为合资企业。
2009年7月,中粮投资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的股权,中粮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总部设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内蒙古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截至2009年拥有总资产300多亿元,职工近3万人,乳制品年生产能力达600万吨。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经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民族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品牌500强《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它与IT行业的联想、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电器行业的海尔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2008年09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撤销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蒙牛乳业07月6日晚间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公司将以每股17.60港元的价格,向中粮集团和厚朴基金联合投资成立的新公司出让蒙牛20%的股权,涉及交易金额高达61亿港元,从而成为蒙牛乳业的第一大股东,宁高宁入驻蒙牛董事会,成蒙牛非执行董事。
2010年11月22日,蒙牛宣布与君乐宝乳业合作,以4.692亿的价格持有君乐宝51%股权,将这一华北市场的对手收入囊中,也最大限度的扩充了自己的酸奶产能。据悉,君乐宝总体股权估值为9.2亿元。
此次合作之后,蒙牛集团旗下公司的酸奶市场份额将提升至30%以上,蒙牛和君乐宝两个品牌也将由原来各自为阵结成统一战线。蒙牛公布年报数据显示,06-09年蒙牛酸奶复合增长率为27.3%,2010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长率更是达到30.3%。君乐宝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酸牛奶生产基地,酸奶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四位,在其年营业额12.6亿中,高达84%的业绩来源于酸奶。
根据框架协议,君乐宝股权价值最终评估为9.2亿元,蒙牛收购其51%的股权,价格为4.692亿元;合作后的君乐宝经营层维持不变,“君乐宝”也将作为独立品牌运作。交易完成后,君乐宝董事会成员为7人,其中蒙牛提名董事4名,蒙牛委派首席质量官、财务负责人到君乐宝。君乐宝在奶源、产品质量、市场方面与蒙牛协同,在财务会计政策标准方面与蒙牛统一。
2012年04月12日,蒙牛乳业表示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总裁杨文俊两届任期已满,经董事会同意,不再兼任总裁一职,总裁一职由孙伊萍接任。蒙牛彻底进入中粮时代。
2013年6月1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简称“蒙牛乳业”)与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并获得控股股东张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张氏国际”)和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简称“CA Dairy”)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也是蒙牛乳业在奶粉领域发力的重要信号。两大乳业巨头联手后,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利用双方在产品、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高端奶粉行业整体升级的速度。
2015年08月,蒙牛乳业荣登《中国制造企业协会》主办的“2015年中国制造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48位
2015年8月28日,“蒙牛”品牌荣登《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主办的“2015年中国品牌500强”榜单,排名78位。
蒙牛乳业在港发布2015年报。去年一年,蒙牛实现销售额490.265亿元,净利润23.67亿元,实现净利润约0.7%个点的增长,蒙牛旗下明星品牌特仑苏、冠益乳、纯甄、优益C等依然保持较好增速,低温酸牛奶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2015年07月29日,荷兰合作银行公布的2015年度“全球乳业20强”榜单中,蒙牛凭借稳健的综合表现排名第11位,相比去年排名连续上升3位。这也是蒙牛连续7年入围此榜单。
2016年09月15日,卢敏放出任蒙牛乳业总裁。原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已辞任。
2017年07月12日,2017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蒙牛跃居榜单前10强,排名上升一位。
2017年9月7日,蒙牛乳业与阿里巴巴在杭州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在线上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展开多领域深化合作 。
2017年12月20日,蒙牛正式成为2018年 FIFA 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
2018年2月24日,蒙牛集团再度宣布重磅消息——签约阿根廷球星里奥 · 梅西(Lionel Messi)成为其2018品牌代言人,由此揭开了蒙牛主题为“自然力量 · 天生要强”的品牌升级行动。
2018年6月5日-6日,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蒙牛示范专场活动在河北廊坊举行。
2019年9月16日,蒙牛(02319)拟近80亿港元收购澳洲贝拉米 婴幼儿奶粉配方及市场双重利好吸引。
蒙牛乳业11月25日又宣布一项重磅交易:拟以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8.7亿元)收购澳大利亚乳品和饮料公司Lion-Dairy & Drinks(下称:LDD)100%股份。后者目前隶属于日本麒麟公司。
2020年2月1日,蒙牛在已经捐赠8000万款物基础上,蒙牛集团宣布追加捐赠6.6亿元产品,这是9天内蒙牛第6次捐赠。捐赠款物分配将由中华慈善总会、各地慈善总会统筹执行,产品将日均送达上千医院和抗击一线。
疫情暴发以来,蒙牛集团持续为抗“疫”前线捐钱、捐物。1月22日,蒙牛向武汉捐出第一批产品,牛奶物资率先运抵火神山、雷神山工地和武汉多家重点医院,为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建设者送上营养助力。

㈥ 蒙牛在香港上市,在大陆可以买他的股票吗,在哪个证券公司可以买,我在北京,

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资讯 行情 论坛)(2319.HK)昨日突然停牌,公司随即发出公告称,停牌乃是因为公司有待发布一份可能涉及股价敏感资料的公告,内容主要涉及持有人行

使可转债转股权,以及公司管理层和三家战略投资者出售公司股份。

据香港当地媒体报道,蒙牛管理层、部分公司员工以及上市前已入股蒙牛的三家机构投资者13日共出售了3.15亿股蒙牛股票,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28.4%,共计套现16亿港元左右,其中,公司管理层及部分员工套现约6亿港元。

据报道,此次包括摩根士丹利(MSDairy)、香港鼎晖投资(CDH)和英联投资(Actis CIC)在内的三家战略投资者一共出售了2亿股蒙牛股票。出售价格较周一蒙牛收盘价5.15港元折让2%-4%,最多套现约10亿港元。如果扣除成本因素,三家机构此次从蒙牛身上净赚了8.5亿港元。记者查阅蒙牛以往公告后发现,这也是摩根士丹利等战略投资者自蒙牛股票上市以来第三次套现。去年12月份,同样是这三家机构,以6.06亿港元的价格出售了1.68亿股蒙牛股票,套现约10.2亿港元。而在去年6月蒙牛上市2周左右,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及CGU-CDC投资以3.925港元的价格出售了5250万股。

相比三家战略投资者而言,蒙牛管理层和员工此次的套现显得更为引人关注。据悉,公司此次出售主要是通过金牛乳业(Jinniu Milk)和银牛乳业(Yinniu Milk)两家旗下公司完成的,共计出售股票1.15亿股,按最高价5.05港元计算,最多可套现约6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金牛乳业持有1.58亿股蒙牛股票,持股比例为11.6%;银牛则持有3.36亿,合24.5%的股票。前者是公司主席牛根生等15名高管所组建的公司,后者则是16名中层员工发起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金牛乳业在今年4月份从上述3家战略投资者手中通过转让获得了总值约4600万港元的蒙牛可转债,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4.6%。当时,金牛乳业曾承诺,自蒙牛去年6月10日上市日起18个月内(即今年12月10日前),不会出售这部分可转债或是由此转换的股份。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蒙牛公司管理层及员工此次的套现行为,会令市场对该股后市表现产生忧虑,因为此举可能显示管理层自身对公司股票信心不足。

对此,蒙牛方面却颇为坦然。香港报章援引公司公关部人士的话报道说,管理层与员工减持股票,并非看空,只是希望借此改善手持现金流,而员工也希望套现买房。

蒙牛乳业去年的IPO共融资约13.7亿港元,公司发行价为3.925港元,上市首日即大涨了约24%。蒙牛乳业2004年净利为3.1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94.3%。根据 A C尼尔森的调查,蒙牛在液态奶市场去年的市场占有率由2003年的17%跃升至22%。

然而,日趋激烈的竞争影响了公司的盈利。去年蒙牛集团毛利率下跌了2.8个百分点,至22.3%。平均产品价格下跌了3.8个百分点。

㈦ 蒙牛集团2020年的资金利用效率

其中CE系统核心功能是标准单据设计、审批流配置,Opentext系统核心功能是票据扫描和电子归档,SSF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共享中心服务平台),让蒙牛集团实现了全部业务板块集中进行统收统付的结算,在所有业务单元中基本实现了零现金的管理。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的审批授权矩阵也集成在共享平台上,使每一项经营活动从审核到批准的过程自动流转,也让财务运营效率提高了25%。

㈧ 蒙牛股价

蒙牛乳业(2319)2020年6月16日收盘价为29.550港元/股。

㈨ 蒙牛啥时候成立的谁能讲下蒙牛集团发展史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蒙牛集团。是中粮集团旗下的乳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液态奶、冷饮产品及奶粉制品,1999年由原伊利集团副总裁牛根生创立,2004年6月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名义于香港交易所上市。2009年,中粮集团入股蒙牛乳业,成为最大单一股东,蒙牛集团是中国大陆乳制品生产及销售的领头企业之一,在2007-2010年间曾一度成为中国营收额最高的乳业公司。FBIF食品饮料创新发布的2021中国食品饮料百强榜中,蒙牛位列第四。牛在中国大陆最大的竞争对手为伊利集团,而伊利在上述榜单中位列第一。
1999年,时任伊利集团副总裁牛根生辞职创业,8月18日,在呼和浩特成立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12月,首个生产基地建成投产。2001年,销售收入同业排名由第119位上升至第5位。2004年6月1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07年,销售额首次超越竞争对手伊利集团,成为全国之冠。
蒙牛乳业基地
2009年7月6日,中粮集团联手厚朴基金以61亿港币收购蒙牛20%的股权,成为当时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一宗交易。
2010年11月22日,蒙牛集团以4.692亿元收购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酸奶生产企业君乐宝51%股权,成为君乐宝的控股股东。
2011年6月10日,创始人牛根生宣布辞任董事会主席,由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接任。其后蒙牛集团董事会主席均由中粮集团高管兼任。
2012年6月,在入股蒙牛三年后,厚朴基金将其间接持有的蒙牛5.9%股份以22亿港元出售给欧洲最大的乳制品企业爱氏晨曦(Arla Foods),入股完成后,爱氏晨曦成为蒙牛继中粮集团之后的第二大战略股东。
2013年5月7日,蒙牛斥资31.75亿港元购入中国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股份,持股比例从1%增至28%,成为现代牧业单一最大股东。5月20日,法国达能集团通过和蒙牛乳业现任大股东中粮集团共同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投资蒙牛,该合资公司将持有8.3%的蒙牛乳业股份,达能中国的酸奶业务与蒙牛酸奶业务合并。交易完成后,中粮集团仍是蒙牛乳业的最大单一股东,持有蒙牛约27.83%的股份。6月,蒙牛以124亿港元收购中国乳制品企业雅士利,成为中国乳业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11月26日,蒙牛作为基石投资者,以6000万美元入股原生态牧业。
2014年2月12日,蒙牛向法国达能集团定向增发6.6%股份,作价约51.53亿港元。交易完成后,达能成为蒙牛第二大股东,中粮集团、达能及爱氏晨曦将分别拥有蒙牛16.3%、9.9%及5.3%的股份,三方已同意重组股权,其合计31.5%的股权将由合资公司中粮乳业投资持有。
2017年1月4日,蒙牛斥资逾18.73亿港元增持现代牧业9.65亿股份,持股量由25.4%增至39.9%,同时以每股0.25美元或1.94港元向现代牧业提出全购。
2018年1月,蒙牛推出每日鲜语等3个子品牌鲜奶。
2019年7月1日,蒙牛将其持有的君乐宝51%股权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给石家庄鹏海基金及君干管理,总价为40.11亿元。此次交易完成后,蒙牛乳业将不再拥有任何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的股权。9月,宣布以71亿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奶粉品牌贝拉米,12月23日,完成股份交割。

2020年7月28日,蒙牛以约3.95亿港元认购主营奶牛养殖业务的中国圣牧11.97亿股份。认购完成后,蒙牛乳业所持有的股权由3.83%增至17.80%,成为公司单一最大股东。10月,蒙牛和可口可乐公司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可牛了”,生产创新型牛奶。

㈩ 蒙牛的发展史

1999年,蒙牛在呼和浩特一间53平米的出租房中起步。

2002年,蒙牛迎来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等投资机构共同注资2599万美元,为蒙牛发展注入了活力。

2004年6月10日,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共计融资14亿元,蒙牛迈开了发展的步伐。

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蒙牛牵手航天事业,时至今日,已经走过15个年头

2006年,蒙牛推出特仑苏品牌。

2007年1月,蒙牛成为NBA中国官方合作伙伴,与此同时,NBA也加入到由蒙牛发起的中国牛奶普惠行动中。

2007年3月,蒙牛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官方合作伙伴,特仑苏成为博鳌亚洲论坛专用牛奶。

2009年7月,蒙牛与中粮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中粮中粮集团斥资约60亿收购蒙牛乳业近21%的股份, 成为蒙牛第一大战略股东。

2012年,蒙牛与丹麦Arla Foods达成战略合作,Arla Foods以22亿港元入股蒙牛,成为蒙牛第二大战略股东。与此同时,中丹两国农业部牵头成立“中丹乳品技术合作中心”,蒙牛承担在中方的实施工作。

2013年5月,蒙牛增持中国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股份,成为现代牧业最大单一股东。

2013年6月17日,蒙牛乳业与雅士利签订收购协议。18日,雅士利和蒙牛联合宣布,双方已与雅士利国际控股股东张氏国际、二股东CA Dairy Holdings(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达成要约收购协议,收购资金超过110亿港元。

2015年,蒙牛雅士利投资2.2亿纽币(约合11亿元人民币)的新西兰工厂在2015年建成投产,随后继奶粉工厂投产后,蒙牛又建立了特仑苏专属牧场,在大洋洲彻底打通了从奶源到生产销售、从自主研发到质量管控的全部环节。

2017年,卢敏放提出“不忘初心 共赢冠军”,在朝着初心奋进的同时,更要以必赢、共赢的狠劲,向冠军之路进发。卢敏放指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蒙牛必须“赢”。

2017年,蒙牛成为FIFA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实现了牛奶与足球的首度结缘。

2018年12月,蒙牛集团2019客户年会厦门举行。近万名经销商代表、蒙牛员工参加。蒙牛集团CEO卢敏放在年会上做了“天生要强 共赢冠军”的主题报告,指出蒙牛已经进入了传统业务结构完善、新兴业务蓄势待发的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快车道。

(10)2020年蒙牛股票投资报告扩展阅读:

蒙牛社会责任(公益)

蒙牛积极致力于公益事业,从抗击非典捐款到为全国教师捐奶以及向全国贫困地区1000所小学捐赠牛奶,再到为南方雪灾和汶川、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定西地震、西南旱灾捐款以及捐助“母亲水窖”、“爱心井”建设等等。

12年来蒙牛集团在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累计超过5亿元,荣膺“最佳企业社会责任贡献奖”。蒙牛还与中国奶业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家学生奶办公室等7家单位,联合启动了以“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为主题的“中国饮奶运动”。

并会同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利乐中国等十几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发起了“中国牛奶爱心行动”,为增进国人饮奶意识、提升国人身体素质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

阅读全文

与2020年蒙牛股票投资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中签什么时间通知 浏览:16
证券减税降费利好哪些股票 浏览:402
APP网络股票判刑 浏览:630
协议转让的股票挂单时间 浏览:956
股票盘中打开涨停什么意思 浏览:393
股票停牌核查多长时间复牌 浏览:692
数据港股份股票历史交易数据 浏览:965
同花顺里怎么买st股票代码 浏览:285
怎样买st复盘股票 浏览:892
股票市场的长期收益 浏览:756
光宇国际科技集团股票 浏览:891
李宁股票最新分析 浏览:687
业绩博世科股票 浏览:410
中国股票好久T0 浏览:321
有色金属股票长期 浏览:701
股票软件手机版怎么画图 浏览:330
短线只做一只股票 浏览:415
买股票那个app号 浏览:99
丹化科技股票历史最高价位 浏览:402
有内部信息玩股票赚钱吧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