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1年不要买基金吗
相比于股票,基金是更适合长期投资的品种,所以同多数人不一样,不建议你盲目购买基金。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率42.89%,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46.67%,在国内的基金市场上,主动权益类基金连续三年平均涨幅超过30%的情况还没有出现过,2021年已经到来了,大家一方面期待基金能够维持良好的收益率表现,一方面也担心收益缩水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从长期的角度看待基金投资
对于现在的2021年,我们要适当降低预期收益,保持理性的态度对待,理论上没有人可以准确的判断基金短期内的涨跌,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基金收益,就要做好长期持有基金的打算和计划
1.用定投或者分批买入代替一次性投资
在牛市的初期,选择一次性投资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在其他情况下,更建议定投或者分批买入,基金定投能够延长投资者的单只基金持有时间,也能提高基金盈利的概率。
2.注重基金得均衡配置
在某些行业火热的时候,重仓这些热门主题基金可以带来更加显着的收益,但是目前,我们需要考虑降低投资组合的进攻性增加组合的防守性。
市场是未知的,而时间可以有效平滑市场波动,取得细水长流的收益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⑵ “90后”基金投资“初体验”:还没有体会够赚钱的快乐,就开启亏损模式
林璐持有的六只基金全线飘绿,跌幅均超过3%,其中有四只跌幅接近5%。印象中,这是她自去年6月份投资基金以来,跌得最惨的一次:打开基金APP的那一刻,发现亏了1300多。
初入理财圈、试水基金投资,林璐代表着大部分非专业的年轻投资者。他们在去年股市、基金行情火热的时候冲进市场,希望分得牛市的一杯羹,“抄作业”、“跟风买”、“追涨杀跌”,是他们初涉投资市场的通病。
初入职场的95后陈海萍,还在读大四的原野,一人定居哈尔滨,一人在福州上学,却都是爱跟着理财博主买基金的人。去年初尝基金甜头之后,即使面对市场的大起大落,她们也坚定要从基金投资开始,走出自己的一条理财之路来。而首次基金实战以失败告终的李响,在自己“追涨杀跌”的冒进操作后,仍懊悔不已。
去年年末,部分基金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催生首位千亿级规模的基金经理诞生,新基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今年春节之前出现的派红包行情,更是吸引了不少投资小白蜂拥入市。尤其是重仓白酒等抱团股的基金表现抢眼,也成为不少新基民不断加码的重点。
“还没有体会够赚钱的快乐,就已经开启亏损模式或者接近亏损边缘了。”春节后开市以来,因白酒等抱团股大幅调整,年前大涨的公募基金损失惨重。林璐节前8000多元的持仓收益迅速缩水至2400元左右,其中持仓最多的抱团股基金在2月18日-3月4日期间,净值累计下跌了19.2%。李响在几只基金上一番操作之后,最终割肉离场,4万元的本金亏损了4700元。
面对节后市场大变脸,摆在这些初入基金市场的投资人面前的共同疑问是:基金为什么大跌,还会继续跌多久,加仓还是清仓?
当市场反复震荡,考验非专业人士的风险承受能力时,其基金投资“初体验”可想而知;其所交的“学费”能换来市场个体的成长与成熟吗?
“抄作业”
去年9月份,还是大学生的原野在刷微博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位 财经 博主的理财账单,“看到收益很好,所以很心动,想要自己也尝试一下。尤其是发现支付宝里面10元就可以买,门槛低且操作方便。“支付宝财富管理界面中的基金投资通道,让原野真正迈出了基金投资的那一步。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原野并没有任何理财知识,本金也都是平时兼职赚来的。“最开始是直接跟着博主抄作业,同时学习一点点基金的知识,买了白酒、新能源、军工这些板块的基金。”
石榴询财首席理财师、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南小鹏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既有专业的声音,更有非专业的博眼球言论。而后者,为了流量,很容易忽略基金投资的风险,夸大当期的收益。进而在市场出现大幅调整时,对风险预期严重不足的跟风投资者,很容易引发赎回潮。
诚然,基金投资受追捧,与基金市场亮眼的表现息息相关,也让“炒股不如买基金”这句话愈发深入人心。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募基金市场共有7913只基金,整体基金规模为19.89万亿元,较2019年末分别增长20.92%和34.7%,且2020年度新发基金也以权益类基金 (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封闭式基金)为主,新发基金规模更创下了3.16万亿的 历史 新高。此外,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平均业绩来看,2020年标准股票型基金收益率达54.99%,混合偏股型基金收益率达59.57%。
事实上,虽然持仓了大半年,但让林璐真正感受到基金能赚钱的是临近过年前的那段时间,“每天睡觉前打开APP,都能看到基金账户收益涨了几百、上千元,收益增长非常快。”
林璐记得,她基金里3万元的本金,在春节前收益超过了8000元。当时有朋友建议她落袋为安,而她选择的是持仓过年。而陈海萍则跟着理财博主,在年前赎回了白酒板块的基金。
加仓还是清仓?
画风突变!牛年开市后,基金开启大跌,市场给了基民一记重拳,也教育了年轻投资者。
年后,抱团股剧烈调整,使得权益类基金包括一些明星基金净值波动加剧,不少投资者节前赚取的收益大幅缩水,甚至出现亏损。据Wind数据显示,牛年第一个完整交易周(2月22日-2月26日),43只(A/C份额分开计算)偏股型基金单周净值跌幅超15%,1247只(A/C份额分开计算)偏股型基金单周净值跌幅超10%。并且,大跌仍未止不。3月1日以来的4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经历着大涨(1.21%)——大跌 (-1.21%)——大涨(1.95%)——大跌(-2.05%),市场进入反复震荡状态。
3月4日,上证指数跌2.05%,创业板指跌4.87%,沪深300指数跌3.15%。当天晚上,林璐打开基金APP的那一刻,收益再次减少1300多元,累计收益由最高时的8000多已经跌至2400元左右。
“跌完收益跌本金”,眼看着收益正在急速缩水,林璐突然起了网络上的这句话,如果大跌再持续两天,或许她也将面临这一窘境。
而在今年1月份冲进基金市场的李响,在追求基金较高的收益同时,却没能忍受住市场的调整。“年前基金涨势喜人,我陆续入手了好几只。春节一过,行情急转直下。起初,我还补了几次仓,后面实在扛不住,就全清仓了。总计买入4万,亏损4700元。“首次基金实战以失败告终的李响,在自己“追涨杀跌”的冒进操作后,仍懊悔不已。
市场究竟怎么了?杨德龙认为,市场还处在震荡探底的过程中,这一轮下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节前市场的情绪过于亢奋,一些优质的股票受到追捧涨幅过大,获利回吐是调整的一个主因。他认为经济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从资金面来看,央行回收一部分资金,以及市场担心货币政策转向,还有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再次向上,这些是引发短期调整的一个原因之一,但是属于外因。
博时宏观表示,本轮调整具有全球普遍性,高估值的国内权重抱团股和海外 科技 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跌,海外美债长端利率超预期回升或是导火索,但更多是A股中长期性价比指标已相对极端所致。
在南小鹏看来,2020年基金的高收益,是建立在以消费,医药,新能源等行业绩优白马股,叠加疫情流动性宽松,形成的业绩估值双重上涨。但是,随着这些绩优股估值严重高估,透支了未来两到三年的业绩,自然面临调整。同时,在市场出现大幅调整时,对风险预期严重不足的跟风投资者,很容易引发赎回潮,导致基金经理被动卖出股票,诱发进一步下跌。
杨德龙表示,面对市场调整,投资者应通过长期持有来等待净值回升。“这个时候再去卖掉优质基金其实并不划算,虽然短期的走势谁都无法预计,但是从长期来看,优质基金依然是值得持有的。”
平安基金表示,部分优质的蓝筹白马调整后,投资机会正逐步显现。接下来,投资者要保持耐心,等待优质资产的估值回到相对合理区间,用更好的性价比投资这些优质资产。蓝筹白马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他们的经营基本面也都是比较稳定的,仍然具备较好投资价值的。
博时基金指出,“短期来看,我们对A股市场依然持谨慎态度,建议适当降低仓位,防御为上。中长期来看,在坚实的宏观基本面支撑下,A股在全球范围内仍具备较好吸引力,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
初次试水基金投资的年轻投资者,正期望通过基金投资走向更远的理财之路。
对于新手投资者如何买基金这个话题,杨德龙建议,“首先要认真筛选基金,选择长期业绩比较稳定,坚持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这方面可以参照基金的季报,看重仓股是不是业绩优良的股票。同时,要考察基金的净值波动率,选择净值波动较小基金可能更好一些。”
南小鹏表示,投资者应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优质基金,如激进的投资者选择股票型,稳健的投资者选择混合型,保守的投资者选择债券型。另外,配置的比例应该适当,如20%或30%的家庭金融资产,一般不建议比例过高。此外,应尽量控制持仓成本,避免倒金字塔加仓抬高成本。最后,坚持长期持有,避免追涨杀跌。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璐、陈海萍、原野、李响为化名。)
⑶ 2021年还能继续买基金吗
一、回顾2020:选对行业就是牛市,选错行业就变成熊市
从2020年年初起,股市就变得跟历史有点不一样,不再是同涨同跌。截至2020年12月18日,上证指数上涨11.63%,沪深300上涨22.47%。
如果只看大盘指数,感觉2020年似乎没涨。可是,我们再看看各行业的指数差别:
总之,即便再好的基金,也要在价格合适,或价格较低时买入,才能赚取较多的钱。很多人投资基金都亏钱,原因有很多,即使给你投资标的,你也不一定能赚到钱。说白了,投资是认知的变现。如果你只是知道一个代码,很有可能投资同一个基金,我投资是赚钱的,你投资是亏钱的。为此,2021年投资之前,一定要先学习,深入了解之后,再去投资。因为没有人靠运气,靠别人推荐,能在长达数十年获得投资成功的。
⑷ 2020年是公募基金市场的大年,为何获得收益的反而是少数人
因为2020年有很多的基金小白融入到这个市场之中。虽然说2020年是公募基金市场的大年,但是每次获得的收益的都是少数人。不管是在股票中还是基金中都是一样的,最终能够获得收益的人都是很少的一部分。基金投资看起来很简单,不过却很考验人性。我在今年年后的时候就入场了,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重仓进场。然后就开始了大跌,对于心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看到每天都是估值大跌,那个时期就有非常多的小白开始抛售。于是就带来了许多新鲜的韭菜,我并没有选择卖,而是一直持有到了现在。行情重新回暖,之前亏损的现在也基本上全部赚回来了。
⑸ 疫情对2020年基金购买有什么影响
疫情的爆发对全社会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那些实体店几乎都面临着倒闭。一些中小型的企业没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也只能够遣散自己的员工,老板默默地赔钱。于是就有很多人想要知道疫情对2020年的基金购买有没有一些影响,实际上疫情对于基金股票这一类的虚拟行业并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
不过,对于那些投资行业来说,除了经济上有太大的变动以外,否则都不会对投资行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投资也是说不准的,大家不要因为看到基金目前的走向非常得好,就选择疯狂的购买基金。任何投资都是具有风险性的,稳妥投资还是比较安全的,希望大家在投资的时候都要谨慎。
⑹ 疫情对2020年的基金购买有什么影响
疫情对于2020年的基金购买带来了更多的投资者。因为疫情的严重导致很多人都只能待在家里,这个时候缺乏收入来源。于是很多人就把目光放到了互联网上,投资也变得盛行起来。同样还有很多人自学网课,做一些互联网兼职。而基金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很多基金小白在2020年刚刚接触这个东西。就被收益率以及铺天盖地的广告给吸引到了,从而去购买基金,成为基金的忠实投资者。这样的情况对于基金市场中来说是比较好的,能够使得基金市场变得更加具有活力,基金市场中的资金量变得也越多,使得这个投资项目发展的潜力也会更好。
⑺ 基金市场白酒股暴跌坑了一批人,现在到底还适不适合买基金
现在确实非常不适合买股票,也不适合买基金了。最适合买股票基金的时候,是在2020年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在那个时期购买股票基金,那么相对来说大部分的人他们都能够赚到一笔钱,毕竟那个时候股票是处于一个低谷期,而且那个时候大家对市场存在着一定的恐慌,都把钱抽出来了,就会出现股票和基金出现在一个低值的范围内。根据相关的新闻报道,在那个时期购买的2020年很多人均都能够在股市当中赚到10来万元左右,但是如果是现在去购买,那么就非常的不合适。
当然对于那些被低估的板块的基金是可以购买的,而对于白酒股票基金,我觉得还是应该要慎重。毕竟现在白酒板块已经处于一个相当高的位置,是否能够继续冲高,那么还有待市场保证如果少量资金进入倒是可以选择进行试探性的投资。
⑻ 现在2020年7月,大盘已经突破3100点了,医疗的基金最近连续跌了3天,请问是否还可以继续持有
中长期来说,医疗、医药股票有业绩支撑,有概念炒作,肯定还会继续上涨,医疗基金肯定值的持有。但毕竟处于高位,随时可能会回调。
总的来说,医疗基金中长期持有没问题,毕竟短期有回调风险,注意仓位即可,重仓的话,逢高减仓,轻仓的话,逢低低吸。
(8)2020年不宜投资股票基金扩展阅读
市场短期的炒作热情是在持续降温的,这种行情短线投机的难度会越来越高,近期才不建议短期投机者继续去参与的,因为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一天或者一周的行情影响不到中长期持股的计划。
但是短线投机者如果不能在一天或者一周内发现市场行情的变化,往往很容易因为后期较大力度的调整导致前面获取的利润再度回吐,短线更应该要避免对于这种调整行情的参与才能保住前期操作获取的利润。止盈还是加仓可以根据数据自行决断,任何时候理性分析,不要头脑过热。
⑼ 牛市买基金好还是买股票好两者有什么区别
让我这个既买基金,也炒股的人斩钉截铁地回答你: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都是买基金比买股票好。在牛市,买基金轻而易举就能翻倍,而股票,除非绝对高手,否则,牛市亏得个底朝天的也大有人在。
一、对每个炒股的人来说,2015年上半年是个让人奔走相告、群情激动的大牛市,从首个交易日1月5日沪指以3258.63点开盘,历经五个半月的大牛市,6月初沪指一度攀上5178点的峰值。
可是谁能想到7月之初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迎来的史无前例的股灾,八月份一度跌破2900点。开始面对千股跌停的三天,你想跑都跑不出去,而最后股价的拦腰再拦腰的斩断,就是让你跑你都不想跑,炒股的目标不再是挣钱,而是死扛到回本或少亏的那一天。
四、牛市买基金好还是股票好,答案是不言而喻。
而且买基金真的会翻倍,只要你别和股票一样追涨杀跌,只要你耐得住寂寞,长期持有,翻倍是极有可能的。当然一般的年份,基金不一定有那么高的收益,也就2%-10%,但真要是碰到了牛市,它的日涨幅也是相当可观的,有时半年就能翻倍。所以我的很多朋友,都已经在股市收缩战线了,全面投资基金,省心又挣钱,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