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购入股票会计分录怎么做
1、企业购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所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2、企业购入股票作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时,应当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所示: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拓展资料:
1、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等明细科目对该科目进行核算。
2、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为了彻底的开放市场经济,2014年新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的成立不再有首次出资和缴纳期限的限制。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2014新公司法实施后,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均取消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3、大多数股票的交易时间是:交易时间4小时,分两个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上午9:15开始,投资人就可以下单,委托价格限于前一个营业日收盘价的加减百分之十,即在当日的涨跌停板之间。9:25前委托的单子,在上午9:25时撮合,得出的价格便是所谓“开盘价”。9:25到9:30之间委托的单子,在9:30才开始处理。如果你委托的价格无法在当个交易日成交的话,隔一个交易日则必须重新挂单。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证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为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春节、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
⑵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 分录
2007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800
贷:库存现金800
2007年4月1日
借:应收股利15
贷:长期股权投资15
5月2日
借:银行存款15
贷:应收股利15
应冲减账面价值=(100+80-300)*15%-15=-33
借:长期股权投资33
应收股利12
贷:投资收益45
账面值=800-15+33=818
应计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68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68
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90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68
贷:长期股权投资818
投资收益150
⑶ 关于股票投资的会计分录
1、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成本 140000
投资收益 720
应收股利4000
货:银行存款144720
2、借:银行存款4000
货:应收股利4000
3、借:公充价值变动损益 12000
货: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充价值变动 12000
4、借:银行存款 104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充价值变动 9000
货: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5000
投资收益 8000
借:投资收益 9000
货:公充价值变动损益 9000
5、借:应收股利200
货:投资收益 200
6、借:银行存款 200
货应收股利 200
7、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充价值变动 2000
货:公充价值变动损益 2000
(3)股票投资成本法的分录扩展阅读: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衍生金融资产不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证券)的代理承销证券,在本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1331 代理承销证券”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对于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三)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本科目(成本),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科目。
同时,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⑷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与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与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与分录这个是学习会计的难点,因为平常接触少。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这里把处理过程和思路说说。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与分录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要分三种情况,其投资成本的计量不同: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按对方账面价值入账,与本方支付的账面价值存在差额的记入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按本方支付的公允价值入账;
3、非企业合并取得,按本方支付的公允价值入账。
二、持有期间的处理分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
1、成本法下,对方发放投资前的股利减少投资成本,超出部分作为投资收益,收到股利时,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或投资收益;
2、权益法下,
(1)如果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对方的份额,则其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并同时调增投资成本;
(2)对方实现利润,按应享有部分,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
宣告发放时,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收到股利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股利;
(3)对方亏损时,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收款(如果存在)、预计负债(如果还需额外承担),实现盈利后按相反的顺序和方向做。
三、处置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银行存款;
按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分别贷记:成本、损益调整、其他变动;
按收款额与成本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如果涉及记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还要从资本公积转到投资收益)
通俗讲解——长期股权投资
一、主要账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是金融资产
首先有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长期股权投资属于金融资产,但是和第六章中的金融资产是有差别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符合第六章金融资产的标准:首先就是要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而且持有目的并非长期的,那就应该是作为金融资产核算,但是要注意一下如果你持股比例就是20%以上了,肯定是适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了。所以金融资产准则核算的范围可以理解成20%股权比例以下的,为什么是这样呢?就是因为你在二级市场上买点股票进来,很少有能买到20%以上的情况,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了那肯定认为你不仅仅是短期获利然后出售那么简单了,大家都会认为你是为了影响这个企业,所以就老老实实的当作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吧。假如说买到了20%以下的股票了,公允价值还不能可靠计量的,即使是短期要出售的还是应该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条件还是很苛刻的。所以金融资产准则核算了20%股权比例以下的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情况,而20%以下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则肯定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了,所以这个原则最好要把握清楚了。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成本法核算是包括两种情况的,比如20%股权比例以下,一般认为你说句话等于没说,也就是没有多大的话语权,人家企业的经营管理基本上和你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你就等着年终分钱就可以了,所以这种情况核算方法就是用成本法,因为你关心的就是你能拿到多少分红,关心你的投资成本什么时候能收回来。这也是成本法的本质了。另外有人要说了现实中股东这么分散,20%以下也有可能是话语权比较大的,这里就说到了事实上的重大影响或者是控制,别的股东要都是小兵小虾,那你10%股权也有可能说话算数,但是这个不影响大家的讨论,最终结果还是看你对这个企业有没有话语权,一般考试还是会以股权比例为准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方式有很多,购买、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等,入账价值的核算还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属于是历史成本法了,就是说你实际花费了多少的成本就按照多少入账。后续计量一般只需要盯着被投资方的股利发放就可以了,当然中级掌握现金股利的核算就可以了。既然是成本法核算,投资者关注的是收益多少、成本收回多少,所以现金股利核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时候确认投资收益,什么时候确认成本收回。所谓投资收益就是你投资以后对方实现利润了,然后给你发放股利,这个股利就是你的投资收益了;比方说你投资10%,对方实现了100万利润,那么其中的10万是属于你的,给你的股利10万以内就是你的投资收益。假如说给你分了20万,多出的10万不是你投资以后实现的,是人家之前实现的,专业上叫做“清算性股利”,有点分遗产的味道,那么剩下的遗产就减少了,你当然也就应该冲减投资成本了。那么如何计算是投资以后实现的还是清算性的呢?一个方法就是分的和赚的比较一下,也就是你投资以后人家赚了100万,根据你的股份是10万,给你分了5万,那么肯定是投资收益无疑了,假如说给你分了15万,多出的5万就是清算性质的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以前实现的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分的等于赚的)
长期股权投资(分的.大于赚的)
借:应收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分的小于赚的)
贷:投资收益
这个很容易理解,好比有个水缸和一桶水,桶里的水是你方从水管子里面接的,也就是当年实现的利润,水缸里面是原来已经实现的了,你买了这个长期股权投资,相当于是买了满满一缸水和水龙头的使用权了,人家接了一桶水,股东们口渴喝了两桶(现金股利),另外一桶只能是从水缸里面舀了(投资之前实现的利润),所以你的成本就减少了,因此多出来的要冲减成本;如果股东不想喝水了,只喝了半桶,剩下的半桶就倒进水缸里面,但是水缸是满的,不能再倒了,说明你成本恢复也不能再恢复了,成本法就是这样,你只是买了这一缸水的权利,满打满算成本也就是恢复到原来初始投资的时候。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所谓权益法核算的意思就是说你能对被投资企业实施进一步的控制,而且你以后关注的是对方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包括净利润和资本公积的变化。初始投资的时候,付出的比得到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多,那按照付出的入账;付出的比得到的少,那相当于是对方无偿赠与一样,那么确认营业外收入,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关于后续计量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投资以前年度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分的比赚的少)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分的等于赚的)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分的大于赚的)
例题:1、如果是收到投资以前年度现金股利的是作为投资称不能冲减的,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科目。
例题1:正保公司06年初投资A公司1000万,取得30%股权,对A公司产生重大影响,06年3月A公司发放05年股利500万,当年实现净利润500万。
初始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取得06年股利500×30%=150:
借:应收股利 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50
2、投资以后年度收到股利的,应该冲减“成本”明细科目金额=累计收到的现金股利-投资以后都上年度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份额-之前已经冲减的成本,如果结果大于0的,对结果继续冲减成本,剩余部分要冲减“损益调整”明细;如果结果小于0的,收到的股利全部冲减“损益调整”明细科目。
例题2、接上面的题目,07年3月发放股利600万。要求做出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分录。
取得07年股利600×30%=180,累计收到股利=150+180=330,投资以后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500×30%=150万,累计应该冲减成本=330-150=180万,因为之前已经冲减了成本150,所以收到的股利继续冲减成本=180-150=30,冲减损益调整=180-30=150:
借:应收股利 18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0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50
还是以上面水缸和水桶为例。净利润就是当年实现的利润,也就是从水龙头接的水,而资本公积变化会计上能处理的是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评估增值或者是评估减值,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的资本公积的变化,这个可以理解为是下了一场雨,增加的水属于全部投资者的,但又不属于利润,相当于是其他途径增加的水,因此只能是作为资本公积核算。成本法只能享有一个水缸的权利,但是权益法由于能够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企业,所以可以让企业增加另外的水缸(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投资者如果喝的水没有接的水多,那么桶里剩余的水就倒进了另外的一个水缸里,权益法核算的人可以享有这个水缸的权利,所以增加的水就在影响了“损益调整”,以后喝水的时候,当年喝得水多于接的水,先从“损益调整”的水缸去拿,因此现金股利先冲减的是“损益调整”,假如说损益调整冲减完了,就要动用原来水缸中的水了,所以这个时候权益法就要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了。当然如果说以后分的水少了,权益法投资者比较霸道,要求先恢复的是他自己要求设立的新的水缸,所以权益法下就没有恢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处理了,恢复成本的时候只是恢复“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这就是权益法的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特别之处,只关心他增加的新的水缸“损益调整”。
假如说下了一场雨,原来的水缸是满的承受不了更多的水,新的水缸“损益调整”的水肯定会增加了,但新水缸中增加的雨水进入了权益法核算的新水缸,所以和成本法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本质上呢虽然是进入了权益法的水缸,但是还是属于所有投资者的,因为雨水毕竟不属于任何人,只是权益法比较斤斤计较,连这点雨水都要核算一下,为成本法核算所不齿。因为这个雨水是其他原因导致的,不是从水龙头来的自来水,因此影响的是其他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企业合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
企业合并是包括控股合并和吸收合并两种,控股合并就是说持股比例在50%以上了,吸收合并就是说人家不仅买了你全部的股票,而且你所有的家当都要改名字了,以前的名字不要了,改头换面;100%控股是说只是把你的股票给全部收购了,但是不影响你的名字,你还是名正言顺的叫以前的名字。这里说的企业合并并不是一种新的取得投资的方式,只是一种现象,就是说你买够了股票,你说话算数了,是老大了,那外人就认为这个企业已经是你的企业了,为了区分这种情况就称之为“合并”,所以说合并只是你买股票多了之后的状态,而不是你取得股票的方式。
那为什么还是用成本法核算呢?之前说了权益法可以要求增加新的水缸,但是当你当家作主以后,不管是新的水缸还是原来的水缸统统都是你自己的水缸,权益法核算太过于斤斤计较了,所谓不聋不瞎,不能当家,都是自己的东西了还这么较劲干什么呢?所以还是用核算简单的成本法核算自己的投资吧。因此形成控制以后长期股权投资还是只和现金股利有关系,难点也基本上没有什么。
不过需要注意一下合并的方式,控股合并后续有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如果是吸收合并连股票都没有了,自然也没有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了。
合并分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所谓同一控制相当于是一家子的两兄弟,两家的东西搬一起,全家来看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注重的是账面价值,而不是公允价值,因为公允价值只有是把这个东西卖给外人才有效。非同一控制相当于是两家人在交易,所以丁是丁卯是卯,公允价值核算,一分钱都要核算的清清楚楚。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就是按照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入账,原因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了,我家有多少家当谁都清楚,所以长期股权投资就是按照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核算。非同一控制下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你要控制我必须是按照市场价格购买,当然既然以后是一家人了,实际付出多少就按照多少入账吧,至于说有个评估价值变化什么的就多担待,所以得到的公允价值份额基本上忽略了,成本法不予以考虑。不过一般情况付出的成本和对方的真实公允价值份额是一致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主营业务收入(产成品)
其他业务收入(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价内税不影响长期股权投资)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二、涉及的其他问题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和成本法核算是最基本的核算了,以后的章节中合并报表中会涉及到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与合并抵销分录,难点还是在于权益法追溯调整,也就是形成控制以后,没有对权益法下新的水缸中的水进行核算,而在合并报表的时候集团公司可不是这样,集团公司需要了解的是他所有的家当,包括增加的雨水(资本公积),所以这里就需要用权益法来重新核算之前的事项,对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差异进行追溯调整。当然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成本法没有对新的水缸“损益调整”进行核算,也没有对雨水“资本公积”进行核算,另外权益法下投资者喝水(现金股利),喝得多了的时候动用了原来水缸中的水,这个和成本法处理没有差异,关键在于之后接的水多了以后,成本法先恢复的是原来水缸,而权益法先恢复的是新水缸“损益调整”,因此也会存在差异。中级考生之需要掌握的是新的水缸的一些核算就可以了。
;⑸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分录怎么做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小企业,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一般保持不变(所以它一般不存在亏,因为是按成本法嘛)。分录如下:借:应收股息
贷:投资收益(被告知发放股利时的分录。)采用权益法的话,按投资所占的百分比分担盈亏:盈时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亏时: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⑹ 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下,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时,投资企业应该怎样做分录
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长期应收款)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因此,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处理:
1、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足以冲减的,应当以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账面价值为限继续确认投资损失,冲减长期权益的账面价值。
3、在进行上述处理后,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企业仍承担额外义务的,应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投资损失。
被投资单位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扣除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应按与上述顺序相反的顺序处理,减记已确认预计负债的账面余额、恢复其他长期权益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均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被投资方亏损时一般会计分录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冲抵上限)。长期应收款(如果投资方拥有被投资方的长期债权时,超额亏损应视为此债权的减值,冲抵长期应收款)预计负债(如果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亏损承担连带责任的,需将超额亏损列入预计负债,如果投资方无连带责任,则应将超额亏损列入备查簿。)
将来被投资方实现盈余时,先冲备查簿中的亏损额,再作如下反调分录:
借:预计负债(先冲当初列入的预计负债) 长期应收款(再恢复当初冲减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最后再恢复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⑺ 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一、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计算初始投资成本:
股票成交金额
加:相关税费
减:已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二)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1、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2、收到购买该股票时已宣告分派的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三)发生股利时
1、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盗
2、属于被投资单位在取得本企业投资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或借记)
二、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注: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
1、1)根据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计算应享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2)发生净亏损,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被投资单位以后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三)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
⑻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分录怎么做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小企业,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一般保持不变(所以它一般不存在亏,因为是按成本法嘛)。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息
贷:投资收益(被告知发放股利时的分录。)
采用权益法的话,按投资所占的百分比分担盈亏:
盈时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亏时: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⑼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其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不相同。
一、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借: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 (实际收到的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 (差额)
二、权益法下的会计处理:
1、购入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2、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由本企业享有的部分
借:应收股息
贷:投资收益
3、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息
4、股权持有期间,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如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企业应按应事有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5、实际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息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
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
(1) 成本法核算的范围
①企业能够对被投资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核算的范围
①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占股权的20%-50%)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投资单位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当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不作账务处理。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不管净利润是在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前还是接受投资后实现的。
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采用权益法时,投资单位取得投资时应该将成本(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所享份额(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即以取得的成本作为初始账面价值);
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即以所享份额的公允价值作为它的初始价值,将二者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投资企业应在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除外),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
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
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