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
一、正文回答
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
1、纳税义务产生,授予阶段无需纳税,授予节点员工尚未通过股权激励获取任何收益,员工此时缺乏纳税所必要的资金,且为充分实现激励的效果,授予阶段无需纳税是合理且必要的。
2、应纳税额计算;
3、税收优惠政策,单独征税,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决定,到2022年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收入单独征税,不与薪酬、年终奖合并;
4、税收征管。
二、分析
在授予至解除限售可行权期间,相关法律规定,行权前股票期权转让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征税,但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规则是,在解除限售、行权、可行权前,授予的股权份额不得转让。如遇辞职等特殊情况。延期缴税,按照相关规定,上市公司授予个人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激励,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可在自股票期权行权、限制性股票解禁或股权激励取得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内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什么是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也称为期权激励,是企业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目前最常用的激励员工的方法之一。股权激励是企业拿出部分股权用来激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优秀员工的一种方法。
‘贰’ 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一、正面回答
个人在纳税年度内第一次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的,上市公司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扣缴其个人所得税。公式为应纳税额=(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规定月份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规定月份数。
二、分析详情
规定月份数,是指员工取得来源于境内的股票期权形式工资薪金所得的境内工作期间月份数,长于12个月的,按12个月计算。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以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除以规定月份数后的商数,对照国税发所附税率表确定。个人在纳税年度内两次以上含两次取得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等所得。
三、股权激励的作用有哪些?
1、建立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一般来说,企业的所有者与员工之间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
2、业绩激励实施股权激励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成为公司股东,具有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力;
3、约束经管者短视行为传统的激励方式,如年度奖金等,对经理人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短期财务数据,而短期财务数据无法反映长期投资的收益,因而采用这些激励方式,会影响重视长期投资经理人的收益;
4、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在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一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叁’ 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员工取得股权奖励(行权)所得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对该股权激励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全额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2022年1月1日起,需要并入综合所得。应纳税额=股权激励净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股票期权是指公司授予本公司员工或其控股企业员工的一项权利,该权利允许被授权员工在未来时间内以某一特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行权时净收入=(股票每股市价-实际支付的每股价格)×授予的股票数量。股权奖励即公司直接授予本公司的股权,限制性股票是设定了一定行权条件(比如服务年限超过3年,业绩达到什么标准)的股权激励。
一、个人所得税征收条件:
1、以家庭为单位出售非唯一住房需缴纳个人房转让所得税。
2、如果是家庭唯一住宅但是购买时间不足5年则需要以纳税保证金形式先缴纳,若在一年以内能够重新购买房产并取得产权则可以全部或部分退还纳税保证金,具体退还额度按照两套房产交易价格较低的2%退还。
3、如果所售房产是非住宅类房产则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且地税局在征税过程中对于营业税缴纳差额的情况,个人所得税也必须征收差额的20%。
二、个人所得税退税条件如下:
1、由于税务工作人员工作差错多征了税;
2、政策变化需要退税;
3、其他原因导致退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肆’ 奖励股票应纳个人所得税吗
股份奖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非上市公司股票奖励实行递延纳税政策,上市公司授予个人的股票奖励,自取得股权奖励之日起,在不超过12个月的期限内缴纳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有关所得税政策的通知》第一条对符合条件的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股权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实行递延纳税政策。员工在取得股权激励时可暂不纳税,递延至转让该股权时纳税;股权转让时,按照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税费后的差额,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二条对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适当延长纳税期限。上市公司授予个人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个人可自股票期权行权、限制性股票解禁或取得股权奖励之日起,在不超过12个月的期限内缴纳个人所得税。
‘伍’ 员工获得股权激励,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员工获得股权激励,由上市公司或其境内机构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和股票期权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方法,依法扣缴其个人所得税。上市公司应于向股票增值权被授权人兑现时依法扣缴其个人所得税。
被授权人股票增值权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为:股票增值权某次行权应纳税所得额=(行权日股票价格-授权日股票价格)×行权股票份数。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以上内容参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激励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陆’ 股权激励所得税45个点是什么意思
案例:小A是中国籍居民个人,被企业授予10000股,每股行权价为5元。企业2019年上市,小A在2020年决定行权,当时股价为110元/股。过去3个月后,出售自己手上的股票,这时股价为150元/股。
以上例子,小A所需缴纳的税为:
行权时,收益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计算:
应税股权激励收入:(110-5)×10000=1050000元
单独查找综合所得税率表:1050000元,适用税率为45%
所需缴纳税款:1050000×45%-181920=290580元
出售股票时,所获收益按照财产转让所得计算,税率为20%:
(150-110)×10000×20%=80000元
在“得到股权”的这个时刻,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税率,最高可达45%,对于受到激励的员工而言,这是较大的一块支出。
而在公司层面上,这将会使得本以为是“激励”员工热情的工具,可能变得没有那么有“吸引力”,已付出的成本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解决这样的困境,也成为了公司管理层必须思考的内容。
‘柒’ 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是什么
员工取得股权奖励(行权)所得按照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对该股权激励形式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全额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2022年1月1日起,需要并入综合所得。应纳税额=股权激励净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股票期权是指公司授予本公司员工或其控股企业员工的一项权利,该权利允许被授权员工在未来时间内以某一特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行权时净收入=(股票每股市价-实际支付的每股价格)×授予的股票数量。
股权奖励即公司直接授予本公司的股权,限制性股票是设定了一定行权条件(比如服务年限超过3年,业绩达到什么标准)的股权激励。
不管是以上哪种股权激励,其本质均源于员工为本企业提供服务,所以应计入员工的工资薪金所得。股权激励以行权时净收入为应纳税所得额,以股票期权为例,每股净收入为行权时每股股票的市价减去与员工取得该股票实际支付的每股价格(期权的行权价值);如果直接从授权企业取得价差收益(以现金方式结算的股票期权),则直接将价差收益确认为净收入;直接股权奖励的,个人取得成本为0,股权市价就为净收入。
非上市公司授予本公司员工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以及股权奖励,符合规定条件的,经是税务机关备案,可实行递延纳税政策,即取得股权奖励时可暂不纳税,递延至转让股权时再纳税,转让时按照股权转让收入减去股权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的相关税费后的差额,适用“财产转让所得”,按照20%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即应纳税额=(股权转让收入-取得成本-相关税费)×20%。
所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股权激励净收入×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021年12月31日之前单独计算,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个税可以享受合并递延纳税,等到股权被转让时,按照“财产转让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捌’ 公司激励机制给员工股份,公司和个人应该怎样交税
当前,国家已出台多项股权激励相关税收政策。在2016年之前,出台政策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实施的股权激励,包括不同激励工具的纳税时点、应税所得性质、计算方式等等。在2016年,提出了取得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相关税收规定,这也是目前大部分人所取得股权激励所适用的范围。
在非上市公司范围内,按照规定,员工获取股权激励的纳税有2个时间点,一个是得到股权的时刻,另一个是变现股权,也就是将股票转让/出售的时刻。
在获得股权的这个时刻,在符合政策所规定的7个条件下,是不用立刻缴税的。而不符合政策所提出的7个条件,员工行权(获得股票)时,则需要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进行纳税。
在转让股票的时刻,需要按照“财产转让所得”进行缴税,税率按照20%进行计算。
在“得到股权”的这个时刻,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税率,最高可达45%,对于受到激励的员工而言,这是较大的一块支出。
而在公司层面上,这将会使得本以为是“激励”员工热情的工具,可能变得没有那么有“吸引力”,已付出的成本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解决这样的困境,也成为了公司管理层必须思考的内容。
如果公司适用递延纳税的情况,那么按照财税〔2016〕101号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纳税金额。
但7大条件包括境内企业、非税优政策限制性行业、激励对象人数、激励持有期限和有效期等内容,门槛较高,对于大多数企业适用范围较小。
若不符合条件的情况,公司在寻求合规合理方式筹划以降低税负时,还需进行多方面考虑,比如人力资源部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要纳入相关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