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投资的收益来自哪里
股票投资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来自哪里?股票投资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个主因一个次因。主因在于运作成功的企业股票分红来赚取的利润;次因是股票买卖二级市场的交易差价。
巴菲特曾经说,我们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不会超过我们投入的公司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这是为什么呢?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比如我和我的合伙人共同组建一个100万的公司(未上市),当这个公司用了两年的时间赚取了100万,并且全部分给了股东那么我和我的合伙人在两年的时间收回了全部成本。显然我们是通过把公司做好赚取利润。此时投资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高低主要是看投资公司的业绩经营状况。
此外,投资者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还会受到上市公司二级市场价格的影响,而变成在低位卖出,高位买入。二级市场的差价交易是股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次要因素,是一种受供求影响较大的因素,并不能真实的反映股票的上升价值。
Ⅱ 炒股挣的钱是哪来的
[转帖]股市里人人在赚钱!!到底谁亏钱?
现在股市里人人都在赚钱!!到底谁在亏钱?我讲一个故事来告诉大家谁亏钱了
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这样?在ROE高企,资产有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
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Ⅲ 股票投资的收益来自于哪些部分
股票投资会产生收益的收益,一般来源于两部分。一个就是交易需求所导致的股票价格上涨,另外就是公司经营到一定程度之后所进行的鼓励政策变化,就是给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分红,这应该说是最主要的两个收益方向。
最差理论就是说钱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是要缴税的,然后这个钱留在公司里面用作盈余公积或者说转增资本公积,可以让公司有更加充沛的资金。无论是增加新的生产设备还是拓展销售渠道,还是说做更多的营销,那都是个好事情,公司发展的好了,股票价格涨上去了,投资者自然就挣钱了,这两个理论基本上涵盖了公司的两个股利分配的方向,一个就是申一个就是部分,毕竟没有一种中间情况。
Ⅳ 投资者购买股票的收益主要来自两方面
投资股票会产生收益,收益一般来自两部分。一个是交易需求导致的股价上涨,一个是公司经营到一定程度后激励政策的变化,就是给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分红,应该说是最重要的两个收益方向。
首先是交易所的变化,因为现在市场上这家公司的股票供不应求。大多数投资者都看好这家公司的发展,认为这家公司有前途。我也买一些。大家都想买怎么办?公司同时发现的股票有限。这种情况下,需求远大于供给,价格会快速上涨。公司本身可能没有什么大的利好消息,但是股价更高,也就是市场更乐观,他们的价格自然会更高。如果拿在手里,可以选择卖出,获得市场波动的收益。可以选择保留,期待长期收益。
第二个是公司分配股利,因为公司有不同的股利政策。一些公司相信一鸟在手的理论。他喜欢给你分红,因为他知道很多投资人都相信这一点。有些公司就像税差论一样,认为钱还是留在自己手里好。这两种理论是什么意思?为了解释一鸟在手的理论,有一句西方谚语说,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意思是,钱只有真正到了自己口袋里才是安全的。这只股票你给我分红了,我觉得我赚了钱,我就继续持有。
最坏的理论是把钱分给投资人,投资人要交税,然后这些钱留在公司,作为盈余公积或者资本公积,可以让公司有更充裕的资金。无论是增加新的生产设备,拓展销售渠道,还是多做营销,都是好事。公司发展好了,股价上去了,投资人自然就赚钱了。这两个理论基本涵盖了公司的两个股利分配方向,一个是适用,一个是部分。毕竟没有中间情况。
//www.nalinmakar.com/pic_d6ca7bcb0a46f21f28f5f532e6246b600d33ae8a
Ⅳ 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有哪些
1、股利。
即股息收入,是指股票持有者依据所持股票从发行公司分取的赢利,分为股息和红利。优先股股东获取的报酬是股息,普通股股东获得的报酬是红利。但前提条件是存在可供分配的公司利润。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股份公司分配股利采取发放现金和送(红)股的形式。
2、资本利得。
股票买入价与卖出价之间的差额就是资本利得,或叫资本损益。如股票卖出价大于买入价,资本利得为正,此时为资本收益;当卖出价小于买入价,就为负,就为资本损失。
3、公积金转增股本。
公司分配税后利润,公司公积金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不再提取,转为股本时按股东原有股份比例派送红股或增加每股面值。
4、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等于公司投资收益与平均投资额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期初长、短期投资+ 期末长、短期投资)/2* 100%。该指标反映公司利用资金进行长、短期投资的获利能力。
5、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是每股股利与每股收益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股利支付率 =(每股股利/每股收益)。该比率反映股东从每股的全部盈余中分到手的部分有多少,就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比每股收益更直接体现当前利益。
6、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期末净资产与总股本的比值,也称为每股帐面价值或每股权益。计算公式为:每股净资产 = 年末股东权益 / 总股本。
投资者还应特别注意另一个重要的指标--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 - 待摊费用 - 待处理(流动、固定)资产净损失 - 开办费 - 长期待摊费用)/年末股本总数。
一般来说,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稍低于每股净资产,但如果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远远低于每股净资产的话,说明该公司的资产质量差,潜亏巨大,随时可能发生较大的帐面亏损,投资者应警惕。
7、市净率
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市价联系起来,可以说明市场对公司资产质量的评价。市净率就是反映每股市价和每股净资产关系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市净率 = 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股票的帐面价值,它是用成本计算的,每股市价是这些资产的现在价值,它是证券市场上交易的结果。一般来说,市价越是高于其帐面价值,公司资产的质量越是好,优质股票的市净率普遍较高。
Ⅵ 股票与公司债券有什么区别
股票投资和发行公司债券这两种行为在形式上均表现为:货币所有人将一定的资金交付给股份公司,并获取相应的利益。但两者在本质上是根本不同的。
1.性质不同。股票投资和公司债券都是建立在某种信用基础上的,但股票是以资本信用为基础,体现着股份公司与股票投资者之间围绕股票投资行为而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公司债券则是一种信用,建立的是公司与投资人之间的借贷性债务债权关系。
2.股票持有者与公司债券持有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内容不同。股票持有者处于股份公司股东的地位,依法有权参与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并对股份公司的经营风险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公司债券持有人的购买行为相当于向公司贷款,处于债权人的地位,其债权的内容尽限于定期收回本金和获取利息,不能参与债务人的经营管理活动,对其经营状况也不负任何责任。
3.投资增值的效果不同。股票和公司债券都可以使货币增值,但货币增值的多少是不同的。股票是持有者向股份公司的直接投资,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来自于股份公司根据盈利情况派发的股息红利。这一收益可能很高,也可能根本就没有,它受股份公司当年经营业绩的影响,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而公司债券是通过实现货币的储蓄职能来获取货币的增值部分,即公司债券利息的。这一回报率是银行事先约定的,是固定的,不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4.存续时间与转让条件不同。股票是无期的,只要股票发行公司存在,股东不能要求退股以收回本金,但可以进行买卖和转让;公司债券一般是固定期限的,债券到期时存款人收回本金和利息。
5.风险不同。股票投资行为是一种风险性较高的投资方式,其投资回报率可能很高,但高回报率伴随的必然是高度的风险;银行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金融支柱,其地位一般说来是稳固的,很少会衰落到破产的危险地步。尽管公司债券的利息收入通常要低于股票的股息与红利收益,但它是可靠的,而且投资人持有债券后也不必像买入股票后那样的要经常性的投入精力去关注它的变化。
Ⅶ 股票投资和储蓄存款的区别
股票投资和储蓄存款这两种行为在形式上均表现为:货币所有人将一定的资金交付给股份公 司或银行机构,并获取相应的利益。但两者在本质上是根本不同的。
1.性质不同。股票投资和储蓄存款都是建立在某种信用基础上的,但股票是以资本信用为基 础,体现着股份公司与股票投资者之间围绕股票投资行为而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储蓄存 款则是一种银行信用,建立的是银行与储蓄者之间的借贷性债务债权关系。
2.股票持有者与银行存款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内容不同。股票持有者处于股份公司股东的地位,依法有权参与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并对股份公司的经营风险承担相应的责任;而银行存款人的存款行为相当于向银行贷款,处于银行债权人的地位,其债权的内容尽限于定期收回本金和获取利息,不能参与债务人的经营管理活动,对其经营状况也不负任何责任。
3.投资增值的效果不同。股票和存款储蓄都可以使货币增值,但货币增值的多少是不同的。股票是持有者向股份公司的直接投资,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来自于股份公司根据盈利情况派发的股息红利。这一收益可能很高,也可能根本就没有,它受股份公司当年经营业绩的影响,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而储蓄存款是通过实现货币的储蓄职能来获取货币的增值部分,即存款利息的。这一回报率是银行事先约定的,是固定的,不受银行经营状况的影响。
4.存续时间与转让条件不同。股票是无期的,只要股票发行公司存在,股东不能要求退股以 收回本金,但可以进行买卖和转让;储蓄存款一般是固定期限的,存款到期时存款人收回本金 和利息。普通的储蓄存款不能转让,大额可转让储蓄存单除外。
5.风险不同。股票投资行为是一种风险性较高的投资方式,其投资回报率可能很高,但高回报率伴随的必然是高度的风险; 银行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金融支柱,其地位一般说来是稳固的,很少会衰落到破产的危险地步。尽管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通常要低于股票的股息与红利收益,但它是可靠的,而且存款人存款后也不必像买入股票后那样的要经常性的投入精力去关 注它的变化。
Ⅷ 如果你是股票投资者,你认为投资者在交易性股票投资中投资收益的来源渠道有哪
如果你是股票投资者,你认为投资者在交易性股票投资中投资收益的来源渠道有差价、分红和打新。
Ⅸ 股票收益为什么来自股票流通
1、股票收益包括股息收入、资本利得和公积金转增收益,这些都是固定而长期的。而股票流通而造成的股价差值是最直接的股票收益来源。即是低买高卖赚的差价:比如以10元每股买了100股,20元卖了,收益是(20-10)*100=1000元(不考虑手续费);
2、股票收益即股票投资收益,是指企业或个人以购买股票的形式对外投资取得的股利,转让、出售股票取得款项高于股票帐面实际成本的差额,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