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澜起科技半年报“压轴”收尾,近九成科创板企业业绩增长,但这4家下滑
8月29日晚间,澜起 科技 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 79 亿元,同比增长23.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4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41.67%。
伴随着澜起 科技 半年报的发布,科创板28家上市公司的上市后首份半年报悉数公布完毕。
IPO日报统计发现, 28家科创板企业当中,上半年,24家业绩增长,4家下跌,近九成公司实现了业绩增长 。
01
澜起 科技 存客户依赖
公开资料显示,澜起 科技 成立于2004年,在登陆科创板之前,曾有美股上市的经历。其主营业务是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以芯片为基础的解决方案,目前主要产品包括内存接口芯片、津逮服务器 CPU 以及混合安全内存模组。
对于收入的增长,澜起 科技 表示,这主要系随着公司在内存接口芯片领域技术优势的逐步体现,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下游客户加大了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量,从而推动收入相应增长。而净利润的增长是因为公司内存接口芯片产品收入增长所致。
澜起 科技 收入和净利润的高增长并不令人意外。
上市前(2016年-2018年),澜起 科技 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45亿元、12.28亿元、17.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0.93亿元、3.47亿元、7.37亿元,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4.24%、 181 .51%。
虽然澜起 科技 的净利润增长明显,但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3.6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2%,公司解释称主要系2018年的企业年金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了支付。
此外,澜起 科技 仍然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和依赖单一业务的情况。
2016年-2018年, 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70.18%、83.69%和90.1%;内存接口芯片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6.08%、76.14%、99.49%,连年上升,且2018年均高于90%,依赖大客户和单一业务。
而半年报也指出,公司的主营产品为内存接口芯片,内存接口芯片下游为DRAM市场,主要客户覆盖了该市场的国际龙头企业。根据相关行业统计数据,在DRAM市场,三星电子、海力士、美光 科技 位居行业前三名,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90%,这导致公司客户相对集中。如果公司产品开发策略不符合市场变化或不符合客户需求,则公司将存在不能持续、稳定的开拓新客户和维系老客户新增业务的可能,从而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
02
加大研发力度
报告期内,澜起 科技 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2016年-2018年,澜起 科技 的研发费用分别约为1.98亿元、1.88亿元和2.77亿元,占营业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26.22%、20.03%和27.29%,占比较高,仅2017年有所下降。
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达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57%,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7.07%,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对于研发费用的变动,澜起 科技 表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研发人员增加及年度调薪导致职工薪酬增加;另一方面,按照项目进度,2019年上半年发生的研发项目流片费用较多也导致研发费用有所增加。
公司认为,高研发投入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9年上半年,公司新申请的国内外专利为13项,新获得授权的国内外专利为5件,新获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证书8项。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正在申请的国内外专利为34项,已获授权的国内外专利为94项,已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证书47项。
03
仅4家公司业绩下滑
IPO日报统计发现,28家科创板公司上半年的平均营业收入、平均净利润分别为11.77亿元、1.63亿元,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平均值、净利润增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为45%、32.84%。
从营业收入规模来看,中国通号远超其他27家企业,达到了205.12亿元,成为科创板唯 一一 家营收突破百亿级的上市公司。
同时,容百 科技 和晶晨股份的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容百 科技 上半年实现营收19.49亿元,同比增加45.12%;晶晨股份上半年营收为11.29亿元,同比增加10.85%。另有2家科创板公司的上半年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分别是微芯生物的8191.75万元,新光光电的6 145 .16万元。
整体来看,多数科创板公司(23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处于1亿元到10亿元的区间范围内。
虽然大多数公司均实现了业绩增长,但还有微芯生物、晶晨股份、新光光电、铂力特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分别为 2.33%、16.61%、80.56%、514.09%。
其中,新光光电实现营业收入6 145 .16万元,同比增长54.86%;归母净利润591万元,同比下降80.56%。
铂力特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38.15%;归母净利润为-233.29万元,同比下降514.09%。
这意味着,铂力特的净利润不仅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铂力特在公告中解释,上半年度亏损主要是因为业务存在季节性波动。“公司的主要客户为航空航天领域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及其下属科研院所,其采购计划性较强,价格审定、合同审批流程亦相对复杂,导致公司下半年生产订单相对较多,公司部分先发货后结算产品的合同签署往往也集中在下半年,上述原因使得公司收入及利润主要在下半年产生,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
除了铂力特,航天宏图也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亏损。
具体来看,航天宏图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81.96%,增速位列科创板第一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收窄至2906.6万元,同比减少44%。
编辑 王莹
欢迎投稿、爆料
ipowgw@ifnews .com
Ⅱ 股市2019公司业绩半年大增长的61家
第一、随着年报、第一季度报收官,市场的重点转到半年报业绩大幅增长方面;
第二、截至五月,沪深两市合计有400多家公司披露了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报喜(预增+续盈+扭亏+略增)公司有160多家,占比约40%;
第三、开尔新材凭借86倍至93倍的净利润同比增幅,成为目前两市上半年业绩的“预增王”;
第四、科达利在一季报中透露,上半年预计实现盈利4469万元至5585万元,同比增100%至150%;
第五、江苏神通,公司上半年业绩同样大幅预增90%到130%;
第六、恩捷股份,公司预计上半年最多可实现净利4.6亿元,同比增幅上限达185%;
第七、大庆华科、宝莫股份、山东赫达、东方通信、世嘉股份等等业绩均有大幅提升;
第八、具体统计表格请去东方财富网查询,很容易;
第九、值得注意的是,业绩增长要看是否主营业务增长,而不是一次性损益。
希望能帮助到你
Ⅲ 石油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市场表现方面,石油概念股平均上涨0.59%,上涨的有29只,涨幅居前的有岳阳兴长、水发燃气、润贝航科、海油工程、大庆华科等,下跌的有19只,跌幅居前的有贝肯能源、杰瑞股份、康普顿、辽宁成大、ST洲际。石油龙头股是哪些呢?南方财富网趋势选股系统为您整理相关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一、石油龙头股一览
二、石油概念股有哪些股票
三、石油上市公司业绩好的股票有哪些
四、石油板块股票市值排名前十
一、石油龙头股一览
中国石化:龙头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石化公司主营为汽油、柴油、原油等,收入为3898.3亿元、3277.67亿元、2780.99亿元,占比为24.18%%、20.33%%、17.25%%。
中国石油:龙头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石油公司主营为销售、炼油与化工、勘探与生产等,收入为1.34万亿元、5807.8亿元、4391.08亿元,占比为83.13%%、35.97%%、27.2%%。
二、石油概念股有哪些股票
中国海油(600938):公司主营业务为钻井服务。
中海油服(601808):公司主营业务为LNG、煤炭、煤化工。
广汇能源(600256):公司从事油气技术服务。
石化油服(600871):公司从事石油化工和乙烯。
上海石化(600688):公司业务有石油天然气设备制造及服务。
杰瑞股份(002353):公司业务有海洋石油生产服务。
海油发展(600968):公司主要从事电力和石油天然气。
申能股份(600642):公司从事海洋石油工程承包商。
Ⅳ 碳化硅龙头股排名
排名前三的有:三安光电600703、闻泰科技600745、扬杰科技300373
一、2021年第三代半导体股票的龙头股有
1、三安光电600703
第三代半导体龙头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4.54亿元,同比增长13.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6亿元,同比增长-21.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57.49%。2020年半年报披露,公司在长沙设立子公司湖南三安从事碳化硅等化合物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
2、闻泰科技600745
第三代半导体龙头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17.1亿元,同比增长24.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5亿元,同比增长92.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13亿元,同比增长91.13%。公司将加大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投资,大力发展氮化镓和碳化硅技术。
3、扬杰科技300373
第三代半导体龙头股。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6.17亿元,同比增长3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75.71%。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功率半导体IDM厂商,具备完善的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检测能力。国内功率二极管龙头,并逐步往MOSFET、IGBT、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等高端产品延伸。应用领域涵盖电源、家电、照明、安防、仪表、通信、工控及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公司产品在光伏领域应用占比较高,营收约占15%。第三代半导体概念股其他的还有:天通股份、高测股份、新洁能、国星光电、麦格米特、力合科创、ST丹邦、金博股份、英唐智控、云意电气、派瑞股份等。
拓展资料:
一、第三代半导体概念股其他的还有:
1、 甘化科工
公司形成以电源系统、智能弹药核心零部件为中心的两大军工业务板块;同时参股多家企业涉及电源、制导、半导体板块等。
2、 海特高新
海威华芯6_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砷化镓、氮化镓半导体芯片生产线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工作已完成。
3、 苏州固锝
2014年,公司完成了第一代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升级换代,同时在研发上完成了第三代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2015年,公司将充分运用子公司加速度传感器在手机、平板及细分类产品市场都获得良性增长的优势以及在国内行车记录仪的传感器应用上的主导地位。
Ⅳ 9家白酒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的业绩如何
2018年度半年报披露已进入最后阶段,截至8月24日,已经有9家白酒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从业绩来看,这些白酒上市公司都保持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多家白酒公司提到了产品结构升级带来了净利润的高增长,但从地区销售数据来看,省级龙头白酒公司的全国化历程仍然承受压力。
有“河北王”之称的老白干酒,在业绩高增长的基础上,同样对区域压力进行了提示。公司表示,白酒产品主要销售地集中于河北省内及其他北方地区,随着全国性品牌和主要区域性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拓展,如果上述市场对白酒的需求量下降,或公司在上述地区市场份额下降,且公司未能有效拓展区域市场,则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分析师指出,从老白干酒收入按地区构成的历史数据来看,2011年以来省内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17年度达到87%,这是由于充分发挥品牌区域优势,不断深耕河北市场。2018年上半年,由于并表丰联酒业,省内收入占比有所下降,看好公司与丰联酒业的协同效应、向全国市场拓展的潜力。
Ⅵ 2020年成长股业绩股票排名有哪些
1、亨通光电
2015年净利润5.7282亿,增长66.44%;2020年净利润13.1639亿,增长129.81%;2020年半年报净利润7.6742亿,增长100.67%。
根据过去2年下半年业绩占全年的比例70%推算,全年利润25.5亿,增长94%。根据机构盈利预测2020年净利润22.8亿,2020年净利润30亿,增长26.6%。2020年市值419亿,对应动态市盈率14倍。
2、长信科技
2015年净利润2.37亿,增长43.46%;2020年净利润3.47亿,增长46.01%;2020年半年报净利润2.99亿,增长119.42%。
根据过去2年下半年业绩占全年的比例58%推算,全年净利润7亿左右,增长134%。根据盈利预测2020年净利润9.8亿,增长40%。2020年市值207亿,对应动态市盈率21倍。
3、世联行
2015年净利5.09亿,增长29.17%;2020年净利7.47亿,增长40.49%,2020年中期净利2.85亿。
根据前2年中报占全年30%左右计算,2020年全年净利应达9.5亿。根据2020年-2020年股权激励计算2020年净利应在13.2亿左右,2020年市值252亿,对应的动态市盈率为19倍。
4、鹏辉能源
2015年净利润8728万,增长44.89%;2020年净利润1.39亿,增长59%;2020年半年报净利润9621万,增长120%。
根据过去2年下半年业绩占全年的比例66%推算,全年净利润2.8亿,增长102%。根据盈利预测2020年净利润4.6亿,增长64%。2020年市值92亿,对应动态市盈率20倍。
5、中顺洁柔
2015年净利润8819万,增长30.65%;2020年净利润2.60亿,增长195%;2020年半年报净利润1.56亿,增长47.81%。
根据盈利预测全年净利润3.6亿,增长38%。根据盈利预测2020年净利润4.7亿,增长31%。2020年市值100亿,对应动态市盈率21倍。
Ⅶ A股2020年业绩预增第一名是哪只股票
据iFind数据显示,在1566家已披露半年业绩预告的公司中,报喜的公司达到606家,其中近一半公司半年净利润翻倍。整体来看,兄弟科技、牧原股份、新五丰、万集科技、大北农、英科医疗等公司半年业绩名列前茅。乘着医药行业的东风,兄弟科技净利润暴增12764.24%,在今年上半年“一骑绝尘”。
据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沪深两市共有1566家公司披露了半年业绩预告,而报喜的公司达到606家,包括预增、扭亏和大幅上升,占比达到39%。这其中,有近一半公司半年净利润预增100%,兄弟科技、牧原股份、新五丰、万集科技、大北农、英科医疗、欣龙控股、三利谱、欧菲光、星云股份业绩名列前10,净利润预增都在20倍以上。
(7)2018年半年报股票业绩排名扩展阅读
2020年,A股盈利增速筑底后将稳步回升_二季度稳增长政策将发力,资本市场改革突进_内外流动性全年趋松,二三季度相对更好。产业资本迎来中期拐点,外资流入主动性增强,两者有望成为A股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宏观经济决胜、资本市场改革、企业盈利回暖的大环境下,A股有望迎来2-3年的“小康牛”。
2020年经济杠杆约束将不再是强约束,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促进经济发展成为2020年的全年主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等会进行了积极的调整。2020年利率下降、资本市场改革、政策支持,将强化2019年的以科技为代表的牛市行情。
Ⅷ 半年报公布前,这些“白马股”遭遇大幅减持
7月大族激光(002008.SZ)、东阿阿胶(000423.SZ)等“白马股”纷纷“爆雷”,8月初的A股因为外围不确定性而遭遇大幅调整。在多数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即将公布之际,投资者依然心存疑虑——半年报到底谁又会“爆雷”?这对投资者来说依然犹如猜谜一样难以捉摸,也让市场风险偏好大幅降低。
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声称格力不会“爆雷”,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并非每家白马股都如此。目前不少“白马股”的主要股东或者董监高都在纷纷套现,其中不乏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海天味业(603288.SH)、恒瑞医药(600276.SH)、苏泊尔(002032.SZ)等,以及市盈率只有个位数的海螺水泥(600585.SH)。
立讯精密(002475.SZ)和贵州茅台(600519.SH)在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后,尽管遭遇短暂调整,但此后还是继续创出 历史 新高。
从海天味业到恒瑞医药,遭遇董监高减持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8月需要警惕上市公司中报不达预期的冲击。上证2440点的牛市反转格局未变,市场处于牛市第二波上涨前的蓄势阶段,企业盈利即将见底,跟踪国内政策落地及中美关系进展。市场下蹲为起跳做准备,中期角度这是布局期,未来牛市第二波上涨以 科技 和券商进攻,核心资产为基本配置。
涪陵榨菜(002507.SZ)半年报不如预期,股价大幅下跌。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的品牌消费企业,下一个“爆雷”的会是谁?尽管这很难预计,但却有一些企业的董监高和主要股东似乎是“先知先觉”减持,尤其是海天味业和恒瑞医药的董监高减持让人有一定担忧。
4月23日海天味业发布的公告显示,因个人资金需求原因,公司董事吴振兴、叶燕桥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50万股公司股份,公司监事陈伯林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0万股公司股份,公司董事陈君阳和公司董事会秘书张欣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30万股公司股份,以上股东的减持将于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2019年5月17日~2019年11月13日)进行。公开资料显示,5月17日至今,吴振兴、叶燕桥、陈君阳、张欣分别累计减持22万股、15万股、13.53万股和14万股海天味业股份。
5月18日海天味业公告称,陈伯林家属于2019年5月17日上午登录其账户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2.3万股,成交均价为95.81元/股,成交金额11784677.00元,卖出最高成交价96.60元;同时还误操作买入公司股票2000股,成交均价95.48元/股,成交金额190960.00元。陈伯林因误操作买入公司股票的行为构成短线交易,本次误操作造成的短线交易获得收益 2240元按规定归公司所有。
7月19日,恒瑞医药公告称,截至2019年7月18日,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蒋新华、周云曙、蒋素梅、李克俭、刘疆、袁开红、孙杰平、戴洪斌、沈亚平、孙绪根、陶维康、周宋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共 211.43万股,占总股本的 0.0478%。本次减持计划实施期限时间已过半,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上述减持价格在每股59元到71元之间。
相比上述海天味业和恒瑞医药董监高的集体减持,苏泊尔和海螺水泥的高管减持,更有个人行为的性质。
作为小家电板块牛股的代表,苏泊尔在5月24日和6月20日遭遇到了财务总监徐波减持合共10.28万股,减持价格都在70元以上,套现近800万元。7月3日,海螺水泥公告称,减持计划实施前,副总经理柯秋璧持有公司股份29.38万股,占总股本的0.0055%。截至7月3日,柯秋璧累计减持7.34万股,占总股本的0.0014%,本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从立讯精密到贵州茅台:减持并未阻碍股价新高
股东减持后股价创出新高,他们到底会不会后悔?
2019年3月4日,立讯精密控股股东立讯有限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4607.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12%,减持均价19.84元/股。此次减持完成后,立讯有限及其一致行动人王来胜合计持有上市公司46.12%股份。
3月8日,立讯有限再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3621.85万股,占总股本的0.8802%,减持均价19.5元/股。同时,立讯有限承诺自此次减持完成之日起后六个月内将不减持公司股票,前后两次减持股份参考市值合计约16.203亿元。立讯有限减持所获资金将用于其偿还银行借款,降低股票质押率。
7月29日,立讯精密创出了22.66元的 历史 新高。
立讯有限在2017年9月也套现过股份,2017年9月20日公告称,立讯有限于2017年9月19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6345万股,占总股本的近2%,交易价格为复权前的19.74元(相当于复权后12元左右)。
2018年9月27日贵州茅台公告称,“2018年9月26日,副总经理万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了700股本公司股份,本次减持股份计划已完成。”减持价格为每股725.92元,万波借此就套现了超过50.7万元。尽管之后因为2018年三季报业绩无法满足市场预期,贵州茅台一度跌到逼近500元,但在2019年7月1日还是突破千元大关创出 历史 新高。
产业资本维持净减持,快递行业首当其冲
除了上述董监高减持以外,产业资本减持也不断涌现,上述的立讯精密只是“冰山一角”。
荀玉根表示,截止2019年7月31日,从绝对规模看,7月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净减持262.4亿元,而2019年6月净减持167.7亿元,2017年6月以来产业资本月均净减持76.3亿元。2019年7月A股公告拟净减持市值约为369.01亿元,2017年6月(减持新规实施)以来月均公告拟净减持249.86亿元。
长城证券分析师汪毅表示,2018年至今,除2018年2月、10月和19年1月产业资本保持净增持,其他月份产业资本均呈现净减持状态。2019年4月以来市场主题和热点较为缺乏,但价值股业绩不断暴露出问题,7月价值股跌幅明显。科创板受资金青睐,情绪较高,A股部分行业受到情绪蔓延影响,成长类行业估值有所上调。
8月1日,申通快递(002468.SZ)公布转让控股权而股价大跌。7月27日,申通快递也公告称,持申通快递468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3.06%)股东南通泓石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在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的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530.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
顺丰控股(002352.SZ)也遭遇到了主要股东大幅减持。持股5%以上股东宁波顺达丰润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顺达丰润”)计划自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25日,减持数量不超过1.32亿股,减持比例不超过3%。7月31日,顺丰控股公告称,顺丰丰达已经减持了4192.65万股,减持均价31.44元,不过“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Ⅸ 中信证券代码
中信证券股票代码为600030。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ITIC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6630467600元。
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中信证券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中信证券”,股票代码“600030”。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8年度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数据,中信证券的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在行业均排名第一。
2021年5月28日,中信证券列入首批证券公司“白名单”。
【拓展资料】
产品服务: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代理买卖;代理证券还本付息、分红派息;证券的代保管、鉴证;代理登记开户;证券的自营买卖;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承销(含主承销);客户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含财务顾问)。
公司长期以来秉承“稳健经营、勇于创新”的原则,在若干业务领域保持或取得领先地位。2007年公司股票承销的市场份额20%,排名第二;企业债和金融债承销的市场份额20%,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并的股票基金交易额市场份额8.08%,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合并占8.0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人民币集合理财资产净值市场份额15.7%,排名第一;权证创设总量市场份额29%,排名第一;研究团队继续以较大优势蝉联第一。
中信证券下属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证期货有限公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标普指数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包括所属子公司在内,中信证券在境内合计拥有165家证券营业部、61家证券服务部和4家期货营业部。
2008年公司股票承销的市场份额17.39%,排名第一;债券承销的市场份额12.15%,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并的股票基金交易额市场份额8.56%,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合并市场份额10.29%,排名第一;研究团队蝉联第一。
Ⅹ 消费金融中期“排位赛”:捷信霸位,华融垫底
消费金融2019年中期“排位赛”结果揭晓:王者固守宝座,后来者力争上游,也有力不从心者开始显露疲态。
令人意外的是, 此前稳居行业前三的马上金融,上半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被后来者兴业消费金融反超。
另外,华融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出现亏损, 其中华融消费金融由盈转亏,净利垫底。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2019年上半年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在政策加码下,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有望呈现稳定发展的局面,行业内机构竞争可能加剧,拥有较多新场景资源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1
6家净利过亿
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净利润达到1亿元以上的消费金融公司有6家,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稳居前二。
据捷信集团招股书披露,截至2019年6月 30 日,捷信消费金融经营收入为100.36亿元,同比增长3.4%;收入净额为8.26亿元,同比增长348.795%。中国联通2019年半年报显示,招联消费金融上半年录得营业收入46.06亿元,同比增长51.5%;录得净利润7.1亿元,同比增长17.45%。
从业绩数据看,捷信消费金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稳定了“霸主”地位。实际上,2018年上半年,捷信消费金融还亏损3.32亿元,然而2018年全年却盈利13.96亿元,意味着2018年下半年捷信消费金融实现净利超17亿元。
捷信消费金融曾表示,半年内扭亏为盈的关键在于落实了国内整体消费信贷市场的监管新政策,风险控制成果明显收稳,下半年政策影响逐渐减小。
与捷信、招联一样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的还有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凭借半年4.42亿元的净利赶超马上消费金融,进入前三,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则凭借强劲业绩表现,跻身“亿元俱乐部”。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兴业消费金融营收20.88亿元,同比增长140.28%;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120.67%。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2.38%、110.34%,至1.39亿元、1.28亿元。
其实,早在2018年变革就已开始。在2018年全年业绩排名中,兴业消费金融就已跻身第一梯队,而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也成为行业异军突起的代表。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2018年全年净利为2.03亿元、1.68亿元,同比增长199%、250%。
相比之下,作为第一梯队的马上消费金融却在上半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将行业前三拱手相让。
而经历了2018年净利同比下滑59.27%,“吸金王冠”被捷信抢走的中银消费金融,至今未公开发布2019年上半年业绩。
2
4家陷入亏损
有人欢喜有人愁,从披露的数据看,2019上半年,在19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 华融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和北银消费金融(按照北京银行报告期的损益和所占股权进行推算)出现亏损,分别为-2.34亿元、-1.97亿元、-0.43亿元、-0.31亿元。
与2018年同期对比,华融消费金融由盈利0.55亿元变为亏损2.34亿元,同比下降525.5%,净利在19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垫底。苏宁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则进一步亏损。
依据相关财报披露数据,2019年上半年,苏宁消费金融亏损1.97亿元,同比2018年上半年亏损0.29亿元,亏幅达579.3%;长银五八消费金融2018年上半年亏损0.16亿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0.43亿元,亏损扩大168.75%。
数据显示,苏宁消费金融购物贷累计投放近250亿元,综合平均利率不到10%,低于信用卡行业平均分期利率15%的水平,及消费金融行业整体水平。此外,苏宁消费金融2019上半年对核心决策系统进行了升级和重构, 科技 研发成本同比增加逾50%。
苏宁消费金融负责人表示, 科技 创新和场景营销的前期投入较大,收益表现会递延,从长远看更有利于公司 健康 持续发展。 公司将始终坚持深耕场景金融,以“保本微利”的普惠经营理念服务 社会 大众,整合“金融+ 科技 +场景”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华融消费金融由盈变亏,有分析指出, 自2018年“赖小民”事件后,华融消费金融业绩开始大幅波动,华融消费金融原董事长贾传宝、总经理邹新亮双双被免职。
此外,据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披露,2019年2月,有消费者投诉华融消费金融暴力催收。安徽省金融监管局回应称,已经转送安徽银保监局。若其存在暴力催收行为,消费者可向警方报案。
3
规模增速放缓
从资产规模看,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2019年上半年,受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影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资产规模增速放缓。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以1043.02亿元的总资产(总贷款)位居第一,招联消费金融766.35亿元紧随其后,马上消费金融以511.11亿元排名第三,总资产最少的是盛银消费金融,仅有28.49亿元。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的分析报告指出,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而一些中小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仍然呈现高增长态势。
报告显示,融360统计整理的1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锦程消费金融、上海尚诚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总资产同比增速排名前三,分别为176.66%、146.82%、101.92%。此外,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同比仅增长26.1%,马上消费金融同比增长46.78%。
此外,报告还分析了1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资产比率。 报告指出,11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有5家资本/资产比率达到10%以上,排名比较靠后的为招联消费金融(5.05%)、湖北消费金融(5.73%)。
艾亚文认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消费金融正在逐步回归理性,规模发展瓶颈渐显。 此外,随着监管趋严,消费金融领域市场竞争加剧,获客成本上升,也导致消费金融机构业绩增速放缓。
4
新场景争夺战
8月27日, 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 其中第十九提到,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居民购买新能源 汽车 、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节水器具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艾亚文认为,从政策来看,关于消费金融的政策利好加码,且呈现向“绿色智能产品信贷”等特殊新场景引导的趋势。对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来说,未来有场景和无场景的可能进一步分化,主要场景趋于饱和,新场景的市场争夺战将拉开帷幕,拥有较多新的场景资源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苏宁消费金融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节水器具的分期贷款投放占该公司购物贷总投放金额的50%以上。以空调为例,一级能效品牌空调的分期消费占比超过60%,笔均贷款金额超过2800元。
消费金融场景抢夺战的另一方面,有场景的互联网巨头正“跑步入场”。其中,蚂蚁金服和腾讯通过持股邮储银行间接持股中邮消费金融;网络旗下度小满通过出资持有哈银消费金融 30 %的股权; 微博 全资子公司也通过出资方式在今年上半年“低调”成为包银消费金融新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