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力排名 > 上海医药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上海医药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2-12-13 10:37:42

A. 求高人分析上海医药600849和陕天然气002267这两支股票!

600849不参与操作
002267短期震荡整理,向上反弹需果断离场!

B. 上海医药股票怎么样

上海医药短期不要买已经见顶了,等下调在买,太原刚玉,时代科技短期还可以

C. 上海医药这家公司的财报咋样

上海医药最近动作频频。先是旗下上药云健康获注资超过10亿元;接着,又入股了威斯克生物,这是一家主攻疫苗研发生产和免疫治疗公司;后来,旗下的惠永药物公司完成了A轮融资,金额高达2亿人民币。第一则和第三则是个好消息,毕竟都是钱进来,但第二则的效果如何,投资收益咋样,还待市场检验。

写在最后

这两个月,上海医药花招频频,各种资本运作非常六六六,但最后结果怎么样,咱们先不说,只说它本身的实力也就这点,得努力加强啊!希望这通操作真的能够猛如虎,让它更上一层楼。

D. 上海医药股票怎么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被低估了,合理PE在18左右,内在价值在27以上。可以长期持有。

E. 第三批带量采购落实,医药股利空出尽!关注这些公司布局机会

认真研究,明白讲话,金融科普,有我九方!九方智投拥有一支强大的投研团队——九方金融研究所,为大家分享投资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一、第三批药品带量采购落地,集采周期进入常态化

近日,采购规模达数百亿元的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本次采购共有189家企业参加,产生拟中选企业125家,拟中选产品191个,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3%,最高降幅95%。拟纳入56个品种、涉及300多个品规——第三批国家集采最终有55个品种采购成功,药品品种数量接近前两批之和,备受业界瞩目。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组织和指导下,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逐步走向制度化、常态化。与第二批国家集采相比,第三批采购规则仅做微调优化,最大可中选企业数量从原来的6家,进一步增加到8家。

本次集采的56款药品中,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片未公布中选厂家,石药欧意、齐鲁制药、扬子江药业成为本次集采入选品种最多的三家药企,成为国内仿制药头部企业。

二、医药行业整体基本面依旧向好,优质研发项目有条不紊

首先,创新药/改良药研发进展(获批上市/申报上市/获批临床)方面, 8月18日,海思科医药发布公告称,2款1类创新药迎新进展:HSK7653片III期临床试验获得伦理批准,HSK3486乳状注射液临床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此外,6类仿制药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获批生产;8月17日,国内创新药绝对龙头恒瑞医药启动了一项SHR-1702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系白血病的I期临床研究;8月15日,国内中药龙头片仔癀发布公告称,1类新药PZH2109胶囊申报临床获得CDE受理,该药品主要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美国和中国暂无相同靶点相同适应症的药品获批上市。

其次,仿制药及生物类似物上市、临床申报方面, 8月19日,上海医药公告,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开发的“糠酸莫米松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公告显示,上述药物主要用于12岁以上哮喘患者的治疗;8月18日,科伦药业3类仿制药复方氨基酸(16AA-Ⅱ)/葡萄糖(48%)电解质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为国内首家,科伦药业提交的4类仿制药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8月17日,华海药业发布公告,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奥美沙坦酯氢氯噻嗪片的《药品注册证书》,按照新4类获批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奥美沙坦酯氢氯噻嗪片由第一三共(DAIICHISANKYO)研发,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最早于2003年在美国上市。

最后,重要研发管线进度方面, 8月21日,国际医药巨头安进(Amgen)公司和强生公司旗下杨森(Janssen)公司分别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安进的Kyprolis(carfilzomib,卡非佐米)与杨森的Darzalex(daratumumab)+地塞米松联合使用(DKd)的两种给药方案(每周一次和每周两次),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1-3线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这是首次由抗CD38抗体和carfilzomib构成的组合疗法获得FDA批准治疗这一患者群体。

另外,8月20日,国内创新药新贵君实生物(1877.HK,688180.SH),一家以创新为驱动致力于创新疗法的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与英派药业,一家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抗癌新药的制药公司,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成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PARP抑制剂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Senaparib(IMP4297)是英派药业自主研发的PARP抑制剂,已在中国和澳洲分别进行了临床I期研究,覆盖晚期卵巢癌、晚期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

由此可见,优质研发项目的不断涌现意味着医药行业的中长期整体基本面依旧精彩,短期利空出尽或意味着绝佳的中长期布局机会!

1、药明康德:二季度业绩恢复明显,毛利率保持稳定。 单二季度收入40.44亿,同比增长29.4%,相比一季度15.1%的增速明显回升;经调整后的Non-IFRS归母净利润9.42亿元,同比增长43.1%,相比一季度10.8%的增速提升32.3pct。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收入利润增速有所下滑,二季度迅速恢复,显示出公司强大的业绩稳定性。 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及CMO业务保持高速增长,竞争力持续提升。 上半年公司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37.8亿,同比增长26.47%,毛利率41.42%,同比下降2.13pct,经调整后的Non-IFRS毛利率45.4%,同比微降0.2pct。长期来看,随着覆盖客户的提升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板块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及临床CRO业务受疫情影响,后续有望恢复。 上半年美国区实验室服务收入7.8亿,同比增长10.12%,毛利率23.97%,同比下降2.88pct,经调整后的Non-IFRS毛利率25.2%,同比下降1.7pct。二季度美国区实验室运营受到COVID-19疫情影响,增长放缓,后续随着美国区的逐渐复工,增速有望恢复。

2、迈瑞医疗:海外疫情继续发酵,持续催化公司业务增长。 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爆发,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监护仪、呼吸机等产品需求量大幅增长,对业绩拉动作用尤为显着。并且由于二季度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多个人口大国对疫情尚未有效遏制,持续催化市场出口新冠抗体试剂,弥补了疫情对体外诊断产线造成的部分影响。 国内医疗市场持续恢复,公共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加速推进国内疫情已基本平息,复工复诊已有序进行,预计三季度随着后续国内医学诊疗的彻底恢复,公司三大业务线仍有望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 有明确的政策指导,将直接扩容相关业务市场。公司作为综合医疗器械龙头,有望更加受益于本轮“医疗新基建”的行业发展。 进一步实现高端市场突破,降本增效下经营效率继续提升。 在疫情下,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了众多高端市场的客户群突破。同时公司持续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营效率,并且受到疫情期内营销推广和差旅减少的影响,经营业绩呈现 健康 良好的增长态势。

3、华海药业:20Q2单季净利润创 历史 新高,经营情况持续向好。 以中值计算,20Q2单季净利润为3.65亿元,相比19Q2同比增长83.5%,相比20Q1环比增长65.6%,创 历史 新高。公司业绩高增长主要原因是:(1)集采中标品种的市占率迅速提升,带动成品药业务快速增长。公司在“4+7”集采中有厄贝沙坦片、帕罗西汀片等6个品种中标,在联盟地区集采中又中标了福辛普利片,在第二轮集采又中标了盐酸多奈哌齐片、安立生坦片2个品种,这些集采品种未来仍可进一步放量。(2)沙坦类原料药产品恢复欧盟CEP证书,带动公司原料药收入的大幅增长。另外,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来自海外,美元汇率上升、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资金情况改善等对公司经营产生积极影响,公司经营情况继续向好。 创新转型持续推进。海外制剂方面,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兼收并购等方式,美国制剂产品梯队不断丰富;截至2019年底,公司已经拥有65个美国ANDA文号,有8个品种市占率第一,其中6个产品市占率超过50%;日本和欧洲产品研发立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生物药和创新药方面,HB002.1M和HB002.1T处于临床II期阶段,HHT-101完成临床II期试验,公司与上海君实生物达成HOT-1010项目的合作开发协议,对加快公司开拓抗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转型稳步推进。

参考资料:

20200818-东北证券-药明康德(603259.SH):二季度业绩恢复明显,CRO高景气持续

20200716-万联证券-迈瑞医疗(300760.SZ):半年报点评报告,疫情催化业绩提升,上半年业绩预增超预期

20200720-光大证券-华海药业(600521.SH):2020年中期预告点评,20H1业绩超预期,经营情况继续向好

20200821-东吴证券-东吴证券医药生物行业研究报告:第三批带量采购落地,医药行情回调见底

本报告由九方智投投资顾问邵华(登记编号:A0740618030001)撰写,本文所涉个股仅为案例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F. 上海医药(600849-CN)重组获批,启动换股合并。对散户来说是利还是弊

公司重组于股市来讲,就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很多人投资者喜欢买重组的股票,那么今天我就让大家知道重组的含义和对股价的影响。开始之前,不妨先领一波福利--【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重组是什么
重组其实就是企业制定和控制的,能够将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显着改变。企业重组是针对企业产权关系和其他债务、资产、管理结构所展开的企业的改组、整顿与整合的过程,就这样然后再从整体上和战略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强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创新。

二、重组的分类
企业重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企业重组有下列几种:
1、合并:意思是把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然后建立起一个新的公司。
2、兼并:意思是将两个或更多企业组合在一起,不过其中一个企业仍然保留原有名称。
3、收购:指一个企业将另一企业的所有权以购买股票或资产的方式获取了。
4、接管:说的是公司原控股股东股权持有量被超过而失去原控股地位的这样的情况。
5、破产:指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不能扭亏为盈,最终因为丧失了偿还债务的能力,企业失败了。无论是何种重组形式,都会对股价产生一定的波动,因而要及时的接收各种重组消息,推荐给你这个股市播报系统,及时获取股市行情消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三、重组是利好还是利空
公司重组一般不是坏事,一个公司发展得较差甚至亏损进行重组,更有能力的公司为该公司投入优质资产,并置换不良资产,或者通过资本注入的方式促进公司资产结构得到改善,不断的加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公司一旦重组成功,一般就意味着公司会脱胎换骨,能够把亏损或经营不善的公司拯救回来,成为一家优质的公司。
中国股市,关于重组题材股的炒作全都是炒预期,赌它有没有成功的机会,一旦传出公司重组的消息,在市场上普遍会爆炒。如果原股票资产重组后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又新增了可以炒作的新股票板块题材,股票涨停的现象会在重组之后不断发生。反之,若是重组但没有新的大量资金来注入,换一句话说,就是没有将公司经营完善,这就是股票利空,股价的价格将会衰弱。不知道手里的股票好不好?直接点击下方链接测一测,立马获取诊股报告:【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9-2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G. 请各位帮我分析一下600849上海医药这支股票!

上海医药(600849)08年三季报显示,公司7-9月实现营业总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29.6%;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增长26.1%,达到122.3亿元;7-9月实现净利润3464万元,同比增长63.8%;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7981万元,同比增长31.0%;单季度实现每股盈利0.06元,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每股盈利0.14元。前三季度净利润中包括铃谦沪中合资项目股权转让所得7731万元,实际业绩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公司的毛利率呈现上升的趋势,7-9月的毛利率为8.8%,前三季度累计的毛利率为9.0%。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之所以上升,主要是因为年初合并的华氏大药房的毛利率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经营性现金较差。前三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为-5145万元,同比下降117.6%。公司方面解释为:公司的销售规模增长,以及市场开发铺底资金的增加。另外,高达20亿元的负债,也可能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障碍。不过,随着我国逐渐进入降息周期,我们预计公司资金面有望逐步迎来转机。
看好医药商业的发展前景。医药商业行业近年来出现了诸多的变化。首先,行业的集中度逐渐提高。我们认为受招标政策以及现代物流手段运用的影响,小商业公司的命运岌岌可危,市场份额将逐步向区域龙头集中。其次,行业的运用效率逐步提高。虽然整个行业的毛利率仍然呈下降的趋势,但净利率从05年开始已呈上升趋势,说明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在逐渐提高。不过,我们认为医药商业受医改的影响相对较小。我们预计,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医药原先的利益格局或多或少将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原有的生产格局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使未来医药生产企业的盈利模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我们估计医药商业行业在医改中的冲击较小,行业的前景依然向好,预计未来几年行业应能保持18%的增长水平。
上海已将医药产业确立为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产业。公司作为参与其中的重要一员,我们认为公司将从中受益匪浅。上实集团前期正式入驻上药集团,原来持有上药集团各30%股权的华谊集团和工投集团将股权划转给上实集团。这次股权划转,意味着围绕上药集团的股权争夺已有结果。我们认为这次股权划转,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将对上药集团的未来发展有利,因为原来的股权之争使公司一直处于无序状态,新的领导力量进入将有助于使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同时,上药集团或将重启耽搁已久的整体上市计划;但我们预计,如果整体上市,在上市之前可能会先进行内部重组,这将需要一些时间。再次,为能在将来的上药集团整体上市中处于有利地位,我们相信上海医药和上实医药的管理层将会努力改善现有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公司08年的经营状况肯定会比07年要好,预计公司08年和09年的每股盈利分别为0.2元和0.3元。同时,公司的股价经历前期的大跌后,已经逐步进入安全区域,因此,我们给予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并给予公司未来12个月6元的目标价位。
背景:上海医药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为3463.733793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609元,均较去年同期增长63.80%。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980.931227万元,每股收益为0.1402元。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毛利额同比增加47.74%,销售费用同比上升59.28%,原因是销售规模大幅增长和合并范围的调整。此外,公司的投资收益同比上升231.56%,主要原因是铃谦沪中合资项目股权转让所得。

H. 重组资产评估分析报告

一、引言:资产评估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核心要件

2009年度,沪、深两市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总数及交易资产总量均创下了历史记录。并购重组整体呈现出涉及行业广、交易金额大、热点领域集中等特点,市场涌现出多起控股股东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整合核心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以及跨沪深市场换股吸收合并等影响力空前的并购重组案例,体现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资产评估在并购重组中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2009年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实施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资产评估在更高的监管要求下,在并购重组中的定价功能和应用效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市场实践也促使资产评估在理论、规范、实务操作以及执业监管方面不断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监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中评协与上交所编写本专题报告,对2009年沪深两市的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情况,以实证论述的方式,进行全景式统计、分类别梳理和系统性分析,总结问题,提出建议。该报告对于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有序推进和深度发展,促使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使评估机构以更好的执业水准服务于并购重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2009年度并购重组资产评估的整体状况分析

(一)2009年重大资产并购重组整体状况

1.并购重组总体概览与重点行业分述

以将相关议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为标志,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有95家上市公司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交易规模总计达3,205.96亿元,其中沪市60家,交易规模2,471.11亿元,深市35家,交易规模逾734.85亿元。

95家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重组后导致公司主业发生重大变化的有49家,占51.58%,未发生变化的46家,占48.42%.注入资产最多的行业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有29家,占30.53%;其次较多的行业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电子等。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热点集中在与产业整合、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较密切的电力、钢铁、房地产、航空航天和医药等行业。

行业评述:电力行业是2009年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中的交易规模最大、产业整合和升级力度最强的行业;产业结构性调整仍是钢铁行业的主基调,地方政府在兼并重组中起重要作用,整体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重组方式不断创新;对资金需求极大的房地产企业依然是资本市场重组并购的积极参与者;医药行业并购进一步加速,整合集团系统内部业务、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整体上市的趋势明显;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布局和实施,以煤炭为代表的资源类行业仍然以“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为主,也不缺乏通过借壳上市实现公司价值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零售业、军工航空航天、一般制造业都随着市场的变化,也加入到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行列。

从六大行业置入资产的平均增值率来看,房地产行业最高,为133.02%,钢铁和医药行业都超过80%,最低的行业当属航空航天,为33.32%.在电力、钢铁、煤炭和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担当主导者,较高资产的增值率同样显示出,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运行效率。

2.2009年并购重组的主要特点

央企和地方国资委所属上市公司仍然成为资产重组的主力军,以产业战略调整为目的的重组增多,并且在比例上占绝对优势,尤其在钢铁、资源类及能源等基础类产业的重组依然体现了国家产业调整的意志和以市场化手段构筑国有资产高地的趋势,国有及国有控股在这些产业保持了绝对的控制力。

以省为界的区域性的资产整合和业务整合增多,体现了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也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如上海医药(601607)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整合旗下医药资产的代表,唐钢股份作为河北省国资委整合旗下钢铁资产的代表。

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盛行,其中又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2009年重组标的为房地产的交易总数和交易总金额分别为29宗和556.09亿元,分别占市场重组类交易总量的30.53%和17.35%.主要案例包括*ST商务、德棉股份、交大博通、中南建设、万方地产、方向光电等。

3.2009年经并购重组委审核的并购重组概况

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计62家上市公司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除5家未获得通过外,通过的57家目前已基本完成并购重组事项,总交易金额高达2323亿元,超过了2009年沪深A股首发筹资的1831.38亿元总金额。

根据对这57家过会重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度的并购重组在交易类型、交易目的、行业特点、实施效率、主体性质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定向增发、吸收合并、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结合,其中定向增发成为并购重组的主导方式,股份支付的手段创新给并购重组打开了新的空间。

可以看出,定向增发,包括有资产置换情况下的定向增发,从家数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87.71%,从发行规模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74.79%.吸收合并,包括含有定向增发的吸收合并,合计6家,交易规模576.33亿元,在家数上所占的比例为10.52%,在规模上所占的比例高达34.94%.吸收合并虽然家数不多,但交易规模却较其他方式高。单纯的资产置换家数2家,交易规模7.85亿元。

按业务类型的平均交易规模来看,吸收合并平均值超过80亿元,资产置换仅3.93亿元,而占并购重组主导地位的定向增发平均值为20亿元左右。各交易类型的评估值及平均增值率差异也很明显。

(2)以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的被动式并购重组,已逐步转向行业整合、产业升级为交易目的的积极式并购重组。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目的主要有行业整合、产业升级、挽救危机、国企重组等。上述57家重组过会上市公司中,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上市公司家数为22家,占全部的38.60%,紧随其后的是行业整合21家,占比36.84%,产业升级11家,占比19.30%,后两类占比已达到56.14%.并购重组肩负着多重目标,交易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和积极进取的态势。

(3)有较多的房企加入并购重组大潮,或实现借壳上市,而部分机械制造、化工行业的企业则选择退出上市公司。

2009年通过并购重组委审核的57家企业中有16家与房地产行业相关。例如,ST耀华、ST天香、ST雅砻、ST华源、ST东源和方向光电等。有19家制造类的企业进行了并购重组,有6家在并购重组后主业变为其他行业。另外,近年我国航空、航天行业整合力度加大,也通过并购重组进入到上市公司行列。合理规划上市公司行业和产业分布在国际化的竞争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4)重大资产重组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到并购重组委审核的时间总体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

2009年,在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的62家上市公司中,共47家上市公司以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为由申请停牌,其中沪市有25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有16家,占比为64%,深市有22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的有15家,占比为68%.

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披露预案并复牌、股东大会审议重组方案到上重组会审核的时间统计,沪市30家公司最短为5个月,最长的达20个月,80%的企业在一年内完成;深市32家公司最短为4个月,最长的达32个月,65%企业在一年内完成。

总的来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把优质资产经评估后置入公众公司,通过评估发现资产的潜在价值,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提升全体股东的共同价值,所用时间总体相对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充分体现了并购重组对于合理配置资源的效力。新的高效的监管审核流程支援了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并购重组来改善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新的监管办法下的亮色。

(5)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

按照重组主体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分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从资产购买方(被重组方)角度分析,其控股股东主体为民营性质的占27.3%,国有性质的占72.7%,其中央企占36.3%,国有性质的企业比民营企业高45.4%,表明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中扮演主要角色;从资产出售方(重组方)角度看,主体性质为民营、国有和央企的比例分别为23.6%、74.6%和14.5%,表明具有国有性质的企业向上市公司置入资产的家数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比央企高60.1%,表明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取向,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同时也提示市场化的道路与国家的调控布局需要更加紧密和切合实际的结合。

(二)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业务整体状况

1.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95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业务的总体情况分析

沪深两市2009年度共有95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涉及注入资产的有87家,账面值合计1,727.89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2,748.77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59.08%,其中注入资产价值最大1家是长江电力,账面值835.63亿元,评估后资产价值1,073.15亿元。若不计长江电力,其余86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87.79%.其中最大增值率3446.03%,最小是-8.05%.

涉及置出资产的有34家,账面值合计76.66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130.83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70.66%.最大的增值率为610.25%,最小增值率-937.50%.置出资产价值最大的是锦江股份,评估值为30.67亿元,增值率452.70%,其目的是该公司控股股东锦江酒店集团为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而进行的经营业务整合,与通常借壳上市而置出资产目的不同。若不计锦江股份,其余33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40.85%,不到置入资产增值率的一半。

置出净资产评估价值与注入净资产评估价值相比,仅为4.76%,说明通过增发股份将优质、盈利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资产上市是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推力和重要构成。

注入资产的评估方法中,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结合,并多以成本法评估结果定价;而置出资产采用了一种方法成本法,或成本法与收益法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估,并均以成本法进行定价。

2.经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的57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业务的主要特点分析

(1)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并购重组交易定价基础是交易各方主要的选择。

2009年过会的57家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有49家以评估结果定价,占比85.96%;属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而采用交易价格定价的4家,占比7.02%;另有4家企业置入资产定价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下调,其中:世荣兆业(SZ.002144)下调比例为15%,闽闽东(SZ.000536)下调比例为12%,另2家企业下调金额为1000万元。对于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除个别公司外均按评估价出售。

(2)并购重组中购买、出售资产的评估方法仍以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结合为主,评估结果以成本法结果为主,但收益法结果定价的比例显着提高。

置入资产基本上采用了二种及二种以上评估方法进行,其中以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结合为主。同时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的企业有44家,同时采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的企业有1家,单独采用成本法评估的企业有8家。

单独采用成本法的这8家企业置入资产主要类型7家为房地产、1家为矿产资源。究其原因在于,房地产如土地采用了市场比较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成本逼近法、假设开发法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进行评估,矿业权评估主要是现金流量评估法,从整个企业价值角度看采用的是成本法路径,但单项资产实际上采用市场法或收益法。

对于上市公司之间的吸引合并有4家,合并方无一例外采取决议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作为股票发行价格,被合并方采取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再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作为换股价格。

对于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已从单一采取成本法,转向采取成本法和收益法或市场法二种方法结合评估,但定价全部采用了成本法的评估结果。这种转变有利于重组各方了解置出资产的真实获得能力和价值。

(3)并购重组中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增值率显着高于出售资产的增值率

过会的57家并购重组评估结果较原账面值增幅较大,上市公司购买大股东资产的平均评估增值率与增值额均显着高于大股东购买上市公司资产时的平均增值率与增值额,含有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增值额远高于其他类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评估增值平均132.48%,而置出上市公司的资产增值平均不到10.57%.注入资产类型为房地产、矿产资源的溢价率较高,并多以成本法结果定价,但其中主要资产则采用收益法或市场法评估;而其他溢价率高的资产类型,均采用收益法结果定价。如,深圳华强(SZ.000062),溢价率为1315.29%,注入资产类型为商业地产,虽整体采用成本法定价,但商业地产采用的是收益法评估。又如,中材国际(SH.600970),溢价率为626.07%,注入资产主要业务为水泥工业工程建设,采用了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最终采用收益法的评估结果。

(4)并购重组评估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属地”色彩相当明显

上述57家过会上市公司购买、出售资产共涉及77家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其中51家是由注册地在北京的评估机构承做的,占比66.23%;其余26家由注册地非北京的评估机构承做,占比33.77%,均为企业当地的评估机构。而北京的评估机构涉及17家评估单位,各家承做的项目数差异很大,最多的一家资产评估公司承做了12家,最少仅1家。承做数排前两名的评估机构完成了21家企业的评估,占全部数量的27.27%,排前五位的评估机构完成了33家企业的评估,占全部数量的42.86%.

3.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实务操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2009年度资产评估执业环境和执业过程中仍存在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并购重组中作为交易方之一的上市公司往往处于劣势、弱势或不平等地位,对资产的交易定价、交易方式没有对等的话语权;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评估增值率显着高于出售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少数评估机构对于整体资产的评估结论以及单项资产的具体评估政策方面选择性地使用评估方法;部分项目评估方法的选用以及评估结果的取舍受制于交易各方在博弈中的主动权、交易的目的、资产的性质、交易的关联性、重组方案设计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大大影响最终的评估增值率和增值额,影响了交易定价机制的正常运作。

上述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并购重组定价机制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对评估执业的不当干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个别评估机构和执业人员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欠缺,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效率,需要引起执业机构的警觉和监管机构的重视。

I. 有关上海医药股票的事情

医药股最近都表现不好,如果有耐心就拿着,应该会风水了轮流转的。

J. 上海医药601607涨到顶了吗什么时候和价位能进这只股票非常感谢

放量上攻中,多头市场,后市有望继续上行

阅读全文

与上海医药股票投资分析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tcl科技股票同花顺 浏览:883
申购股票和债券 浏览:753
买股票财务数据怎么看 浏览:120
佳都科技的的股票代码是多少 浏览:68
什么样的股票具备高送转条件 浏览:694
中期波动期货指数etf股票市值 浏览:898
中国卫星股票是如何被市场操纵的 浏览:825
601212股票历史数据 浏览:711
股票是哪种证券 浏览:96
哈三联股票值得投资吗 浏览:475
5G智能工地股票 浏览:703
焦炭期货异常影响那些股票 浏览:886
深圳上海st股票 浏览:132
股票那个软件能买猪肉 浏览:178
中国农业银行股票卖出麻烦吗 浏览:346
哪个股票软件能用静态数据选股 浏览:826
华林证券股票手机同花顺 浏览:32
股票资金分析推演 浏览:872
中国联通股票宏观分析 浏览:112
皇家黄金股票走势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