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利股份有什么发展前途
"牛奶"凭借营养价值非常丰富,成为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不少人都爱喝牛奶,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都说日常生活中的投资机会是非常多的,不过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国内乳制品行业的龙头公司——伊利股份。
在对伊利股份开始分析之前,我已经整理好了乳业龙头股名单,大家可以点击链接查看:宝藏资料:乳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伊利股份是中国乳制品龙头,主营液态奶、奶粉、冷饮等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
伊利股份的公司简介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伊利股份公司具有哪些明显的优势可以让我们投资的呢?
亮点一:拓展业务版图,提升运营效率与产业链创新能力,优化资本结构。
公司努力探求、另找捷径,才得到今天的长白山矿泉水大项目,项目启动后,矿泉水的生产能力可达日产千吨级,成为公司拓展非乳业的重要方向以及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同时,公司为了增强对全产业链的管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运用能力进行了提升,对管理运营能力进行不断的升级。其他方面,定增操作在公司得到执行,这对推动公司资本结构优化,资产负债率降低大有益处,促进公司持续稳步发展。
亮点二:加速数字化转型,打造全产业链的乳业创新基地
公司目前已经加大了资金投入来推动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升级战略的实施来打造行业新标杆。一方面,建设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以及从"战略到执行"全流程管理的智慧企业运营管理应用平台,达成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另外一面是主要是通过建设安全且可靠的全面计算机网络,再加上支撑海外业务管理管控与运营要求的核心应用技术,加速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不止于此,公司还强化了乳业创新基地项目的建设,这样公司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巩固龙头地位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由于文章长短受限制,跟伊利股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有关的还有很多,我归纳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观看:【深度研报】伊利股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眼下,乳制品行业已经跨入消费升级阶段 ,伴随这消费升级的跃进、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觉醒,跟饮食习惯相近的日、韩等国家相比,我国的乳制品消费量还真的有点低,这就意味着乳业公司业绩的增长空间非常大。而作为行业中起带领作用的企业,伊利股份在营运能力、收入及净利润规模的问题上都比行业平均水平要好,同时拥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以及品牌壁垒。将来一段时间,有市场红利起推动作用,公司有很大概率达成高速发展的目标。
总之,购买了众多伊利旗下的乳制品之后,日常间,我深刻感受到了它产品质量的优良和品牌效应的强大,其在市场上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凭借伊利股份强大的竞争优势,我认为它的商业版图会不断扩大,终会一飞冲天、傲视寰宇。
但是文章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伊利股份未来行情,请点击下方链接,有专业投顾为你诊股,看下伊利股份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伊利股份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❷ 17家乳企中报透视:行业暗流涌动,伊利蒙牛千亿目标谁先达阵
中国乳制品行业的竞争格局未有太大变化,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两大头部公司的竞争态势依然胶着,不过伊利股份头部地位更趋稳固,且更有机会率先达成千亿营收目标。而众二三线乳企在勉力前进的同时,也力争在细分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投资时报》研究员 周运寻
2019年上半年,乳业公司陷入多事之秋。
因拖欠奶款,科迪乳业(002770.SZ)已遭深交所多次问询且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光明乳业(600597.SH)南京分公司近日亦被曝出存在向送奶工“压奶”的情况。而近年来业绩高速增长的澳优(1717.HK)则被做空机构“狙击”,行业双寡头之一的蒙牛乳业(2319.HK)亦与君乐宝分道扬镳。
暗流涌动之下,中国乳制品行业的竞争格局仍未有太大变化,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业两大头部公司的竞争态势依然胶着,众二三线乳企勉力前进的同时,也力争在细分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2019中报季披露结束,《投资时报》研究员查阅A股及港股17家主要乳品企业财务数据注意到,相较于蒙牛,伊利的头部地位更加稳固,无论在营收、利润、销售费用还是净资产收益率方面,伊利的领先趋势均非常明显。而二线乳企在诸如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销售费用占总收入比例等指标上则呈现出较好状况。
于“2020年达成千亿营收”是伊利及蒙牛双双放出的豪言。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鉴于伊利股份市场份额、营收利润持续高速增长,进可攻退可守,其大概率将先于蒙牛实现千亿目标。
一线恒强 二线追赶
2019年中报情况显示,中国乳品行业前三名依然被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占据,且三家公司半年度营业总收入均超百亿元,分别实现450.71亿元、399.48亿元及110.90亿元,总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84%、15.60%及3.36%。
三元股份(600429.SH)、澳优、新乳业(002946.SZ)、现代牧业(1117.HK)2019上半年总营收均超过20亿元,分别实现41.73亿元、31.53亿元、27.10亿元、25.74亿元,雅士利国际(1230.HK)、贝因美(002570.SZ)、中国圣牧(1432.HK)则分别以17.54亿元、12.96亿元、12.01亿元营收紧随其后,位列超10亿元梯队。
而皇氏集团(002329.SZ)、天润乳业(600419.SH)、妙可蓝多(600882.SH)、中地乳业(1492.HK)、燕塘乳业(002732.SZ)、科迪乳业、庄园牧场(002910.SZ)总营收分别实现9.83亿元、8.23亿元、7.14亿元、7.06亿元、6.99亿元、6.35亿元及3.97亿元。
尽管2019年上半年除皇氏集团外的其他16家乳制品企业均实现正向增长,但若拉长时间轴观察近三年指标可以发现,能够连续实现半年度超10%营收增速的乳企只有三家,除去前述提到的伊利股份外,澳优及天润乳业是另外两家公司。
在羊奶粉领域较为领先的澳优近年来营收增长迅速,2017年至2019年半年度总营收增速分别实现35.73%、52.35%及21.44%。或因如此快速的增长,今年8月该公司受到沽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连续两次狙击。8月15日首份沽空报告发布后,澳优乳业股价直挫20%。此后该公司紧急停牌并三发公告予以澄清,其股价也有所回升,截至9月9日,澳优乳业收于12.24港元/股,较首轮被沽空当日上浮26%。
此外,新疆乳企天润乳业总营收增速也连续多年超过10%,不过38.42%、20.47%、13.42%的半年度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其营收增长略显疲态。
从净利润方面来看,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以一骑绝尘的方式将其他乳企远远甩在身后,二者半年度净利润分别实现37.81亿元、20.77亿元,排名第三的光明乳业半年度净利仅实现3.67亿元,三元股份则为1.84亿元。从前两强来看,伊利股份的利润仍高出蒙牛乳业近一倍,不过这一趋势已有所收窄。
销售毛利率方面,两强的领先优势则没有那么明显。仅从2019年上半年来看,澳优、贝因美及雅士利国际的销售毛利率均40%以上,分别达到52.07%、51.49%及44.01%,蒙牛乳业、伊利股份、中国圣牧、燕塘乳业、新乳业也均维持在39.09%、38.12%、37.02%、34.88%、34.16%的高位。
销售净利率上,2019年上半年科迪乳业、燕塘乳业、天润乳业、伊利股份、澳优相关指标均超过8%,分别为12.66%、9.90%、9.79%、8.49%、8.08%。
乳制品行业素来都是营销及促销竞争最为胶着的市场,越是头部公司越能够发挥其规模效应。从2019年上半年销售费用来看,蒙牛及伊利的相关指标均超百亿元,光明乳业和三元股份的销售投入也达到超10亿元级别。
在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方面,总营收大幅落后于伊利的蒙牛自2011年开始逐渐加大费用投入力度,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均超过28%,而伊利也始终保持着25%左右的销售投入比例。
不过,贝因美及雅士利国际的该指标要远高于伊利及蒙牛,贝因美2017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分别为51.55%、36.13%及43.66%,雅士利国际该指标亦分别高达50.66%、37.97%及35.07%。二者的半年度销售费用投入均在5亿元上下浮动。
净资产收益率方面,伊利股份则再度占据头名,2017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68%、13.89%、14.18%,成为连续三个年度该指标超过10%的唯一乳企。
伊利大概率率先实现千亿目标
观察17家乳企半年度数据可以注意到,整体来看,乳业行业市场格局未有太大变动,伊利股份持续巩固其乳业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军者地位,无论从营收、利润还是未来成长空间来看,都拥有着其他公司难以匹敌的强大竞争力。不过,蒙牛乳业的强势追赶亦不容小觑,二者又均提出2020年实现千亿营收的目标,当前状况下,谁将率先达阵?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实现营收450.71亿元,净利润37.98亿元;蒙牛乳业实现营收398.57亿元,净利润20.77亿元。营收方面,二者相差超50亿元;盈利方面,二者相差近一倍。而从细分业务来看,伊利股份亦全面领先。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蒙牛乳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液态奶和奶粉两大业务的带动,其液态奶业务收入实现331.1亿元同比增长14.4%,奶粉业务实现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43.8%,而冰激凌业务收入达21.9亿元,同比下滑2.4%。同期,伊利的“金典”“安慕希”“畅轻”“每益添”“Joy Day”“金领冠”“巧乐兹”“甄稀”“畅意100%”等重点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均高达30%。同时,新品销售收入占比17.4%,较2018年提高2.6个百分点,电商业务同比亦增长31.94%。
有分析显示,蒙牛乳业今年上半年营收大幅增长得益于其强势促销策略。蒙牛新任总裁卢敏放于2016年9月正式上任后开启了全新改革措施:修复毛利率、提升品牌力、加强渠道下沉、弥补大单品短板。2017 年以来蒙牛毛利率持续修复,品牌力和渠道补短板方面也已有成效。
不过,对于蒙牛来说,与伊利收入差距的弥补将是一场旷日之战。
一方面,伊利渠道网络更为细密。较早实施多级分销模式的伊利,截至2019年6月常温液态奶的市场渗透率为83.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其中,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为86.2%,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伊利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布局更为完善。从雀巢等国际乳制品巨头的经验看,国际化是一家企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而以新西兰为主的“全球资源”网,以欧美为主的“全球创新”网,以东南亚为主的“全球市场”网,已经为伊利的国际化策略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伊利股份来说,计划到2020年达到全球乳业五强,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意味着伊利的乳业收入要超过包括Fonterra(恒天然)、FrieslandCampina(荷兰皇家菲仕兰)、Arla Foods(丹麦欧世)和Saputo(加拿大萨普托)在内的全球领先乳制品企业。而从今年上半年超450亿元营收来看,伊利股份2019年全年实现900亿营收应是大概率事件,在此基础上,2020年实现1000亿元目标可谓行稳即至。
相比于伊利的从容,蒙牛则显得有些紧迫。从蒙牛乳业上半年不足400亿元营收角度来看,要实现千亿目标,其2019及2020年的年度复合增长率需要在20%以上。这对蒙牛来说难度不小,更何况在失去君乐宝的情况下。
2010年,蒙牛耗资4.7亿元收购君乐宝51%的股权,至2018年,君乐宝实现营收130亿元。这其中,君乐宝为蒙牛贡献66.3亿元营收、3亿元净利润,这两项分别占到蒙牛总营收和净利润的10%左右。
而近日蒙牛已宣布作价40.11亿元出售君乐宝51%股权,交易完成后蒙牛不再拥有君乐宝任何股权。在失去君乐宝助力的情况下,蒙牛乳业要在2020年实现千亿目标,难度更趋加大。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君乐宝脱离蒙牛后会对蒙牛的营收带来影响。目前国内乳业竞争两强的格局已经形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蒙牛要实现营收千亿目标,除了靠内生增长,行业并购等也是重要途径。
❸ 社保基金二季度持仓浮出水面 大举增持这些股(附名单)
2019年半年报陆续披露,社保等机构的持仓情况逐渐浮出水面,被重仓布局的个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目前,已发中报A股公司中,社保基金现身11家公司,其中新进2家、加仓4家,钟爱“小而美”公司特征明显。作为“队”资金的典型代表之一,社保基金的动向一直颇受关注。从目前已经公布2019年半年报的119家上市公司来看,社保基金增持举动尤为积极。
社保二季度持仓露端倪,钟爱“小而美”公司
数据统计,截至7月30日,在已披露2019年中报的上市公司中,有11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社保基金的身影,其中双一科技、新泉股份、海大集团、云海金属、安科瑞、艾德生物6只个股均为社保基金今年二季度新进或增持品种。
具体来看,截至昨日,社保基金今年二季度新进持有双一科技、新泉股份2只个股,新进持有数量分别为4573.63万股、1797.20万股;社保基金今年二季度对海大集团、云海金属、安科瑞、艾德生物4只个股继续加仓,增持数量分别为15718.71万股、726.05万股、287.23万股和106.48万股。
从业绩角度来看,上述11家公司中,有6家公司2016年中报业绩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双一科技、云海金属、燕塘乳业3家公司2019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50%。
双一科技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共有2家基金、3家社保合计持有284.46万股,占流通股比例5.53%。具体来看,全国社保基金五零二组合新进双一科技100.7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1.93%;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九零三组合新进双一科技62.8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1.20%;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三零三组合新进双一科技40.51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78%。
二季度,艾德生物被博时基金管理的社保基金419组合加仓了10万股,最新持股达到159.99万股。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上述11个股中,7月份以来股价表现跑赢大盘的个股有7只(上证指数同期上涨-0.89%),分别为双一科技(7.32%)、新泉股份(2.39%)、云海金属(15.37%)、安科瑞(1.36%)、东睦股份(0.32%)、燕塘乳业(25.01%)和宏发股份(1.07%)。
从增减持对象看,社保似乎有开始追捧小而美的细分领域,尤其是高技术领域龙头的趋势。记者注意到,二季度新进或者加仓公司中,除了双一科技为风电复合材料部件龙头,艾德生物则为肿瘤精准医疗分子诊断产品龙头,云海金属是先进金属材料领域的镁合金龙头,新泉股份是汽车内外饰零部件龙头。
细数社保重仓股
7月25日,乳制品区域龙头燕塘乳业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燕塘乳业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皆创下公司上市以来的半年度业绩新高。其中,公司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607.97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1.39%;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97.24%。
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其新工厂生产及管理各链条在经过初期磨合后已逐渐理顺,产能平稳释放,经营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公司通过奶源体系升级、市场精耕拓展、管理结构优化等措施,进一步实现了其产品销量、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的多重增长,并巩固了公司的区域乳业龙头地位。
在2019年半年报中,得益于新工厂产能的逐步释放和产品销量的增加,公司表示其经济效益获得了提升,并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将实现归母净利润9382.02万元至1.23亿元,预计将同比增长45%至90%。
双一科技(300690)
双一科技7月24日晚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51.92%;归母净利润为7000.12万元,同比增长58.89%。基本每股收益0.64元。2019年,公司持续聚焦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领域,充分发挥复合材料成型和规模化生产的优势,随着全球风电市场的稳步发展及国内市场风电“抢装”,公司业绩实现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盐城子公司已取得64亩土地证,现已开工建设厂房,预计在2019年底完成厂房建设;公司武城分公司5号、6号车间已开工建设,两间车间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预计2019年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公司产能进一步广大,将有效缓解产能压力。
公告显示,十大流通股东中,社保机构全国社保基金五零二组合为新进机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九零三组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三零三组合、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多因子精选策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为新进流通股东。
资料显示,公司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和主要经营模式均未发生变化。
二季度首批社保基金持仓股曝光,斥资逾8000万元增持3只个股
随着2019年半年报陆续披露,一向被看做是价值投资标杆的社保基金持仓情况逐渐浮出水面。
数据统计发现,截至7月28日,在已披露2019年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5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社保基金的身影,合计持股市值为2.20亿元,分别为云海金属、阳谷华泰、双一科技、新泉股份、燕塘乳业。
具体来看,云海金属、双一科技、新泉股份等3只个股成为今年二季度社保基金新进增持的目标,合计增持资金达8048.07万元;二季度社保基金持有阳谷华泰698.54万股,持股数量未变;二季度社保基金减持燕塘乳业157.35万股,持股数量仍达78.80万股。
据数据统计,云海金属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有1家基金、1家社保合计持有1424.3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2.91%。其中,全国社保基金114组合持有1143.89万股,较今年一季度增持220.4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2.34%。同时,受益于产品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报告期内镁价上涨,原镁利润增加,及公司获得搬迁补偿款的影响,云海金属预计2019年1-9月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亿元~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83%~109.98%。另外,公司预计2019年7-9月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变动幅度为97%~136%。对于该股的后市表现,民生证券表示,公司报告期内镁业务改善+拆迁补偿到位,2019年业绩将大幅增长。预计公司2019年-2021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99元、0.87元、1.01元,对应估值分别为9倍、10倍、8倍,维持“推荐”评级。
双一科技同样备受社保基金的青睐,据数据统计,公司半年报显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共有2家基金、3家社保合计持有284.46万股,占流通股比例5.53%。具体来看,全国社保基金502组合新进持有100.7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1.93%;基本养老保险基金903合新进持有62.8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1.20%;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303组合新进持有40.51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78%。
此外,新泉股份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前十大流通大股东共有4家基金,1家社保合计持有886.55万股,占流通股比9.34%。
二级市场上,上述5只个股中,除阳谷华泰月内股价下跌之外,其余的4只个股股价全部实现上涨,分别为燕塘乳业、云海金属、新泉股份和双一科技。进一步统计发现,假设7月份以来社保基金持仓股未进行减持的话,上述月内股价实现上涨的4只个股社保基金持股市值增长1401.00万元。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7月22日沪指跌穿2900点后,4天连续反弹,美中不足是缺乏量能支撑,预计大盘将迎来重大考验。下半年,整个市场的风格会开始转向成长。今年二季度社保基金增持股或迎估值修复机会,值得期待。(证券日报网)
(云水长和)
❹ 食品饮料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2021食品饮料龙头股票一览表
代码????????????? 名称
300401 花园生物
002597 金禾实业
000972 *ST中基
300741 华宝股份
603156 养元饮品
600873 梅花生物
600929 雪天盐业
688089 嘉必优
600189 泉阳泉
600191 *ST华资
603777 来伊份
002991 甘源食品
300858 科拓生物
002557 洽洽食品
603517 绝味食品
002495 佳隆股份
600429 三元股份
002820 桂发祥
002852 道道全
000895 双汇发展
600186 莲花健康
002626 金达威
002216 三全食品
603345 安井食品
600298 安琪酵母
002695 煌上煌
603755 日辰股份
603317 天味食品
002946 新乳业
002770 *ST科迪
002330 得利斯
300175 朗源股份
600866 星湖科技
300138 晨光生物
300765 新诺威
002053 云南能投
300783 三只松鼠
002702 海欣食品
603288 海天味业
002329 皇氏集团
603697 有友食品
605339 南侨食品
600300 ST维维
603866 桃李面包
002910 庄园牧场
002481 双塔食品
000716 黑芝麻
002719 *ST麦趣
600419 天润乳业
002956 西麦食品
600962 国投中鲁
600737 中粮糖业
600073 上海梅林
300915 海融科技
002570 贝因美
002515 金字火腿
603711 香飘飘
603027 千禾味业
603696 安记食品
603536 惠发食品
603079 圣达生物
002661 克明食品
002286 保龄宝
605388 均瑶健康
300908 仲景食品
603043 广州酒家
600597 光明乳业
002840 华统股份
600305 恒顺醋业
603719 良品铺子
000639 西王食品
300999 金龙鱼
605198 德利股份
300829 金丹科技
002726 龙大肉食
600887 伊利股份
300892 品渥食品
603020 爱普股份
600882 妙可蓝多
600872 中炬高新
300898 熊猫乳品
003000 劲仔食品
002732 燕塘乳业
603886 元祖股份
002650 加加食品
000848 承德露露
002847 盐津铺子
000911 南宁糖业
龙头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成为龙头股的依据是,任何与某只股票有关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在股价上。
(4)燕塘乳业股票投资基本面分析扩展阅读:
2020年一季度,食品饮料行业因具备较强的社交场景属性,受疫情影响严重,伴随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二三季度行业整体业绩实现快速复苏。2020年前三季度,行业实现营收5715.54亿元,同比+7.71%,实现归母净利润1071.98亿元,同比+12.30%。从2020年估值变化来看,整个食品饮料板块估值较2020年初上涨37.9%,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整体业绩符合预期,板块估值持续提升。
❺ 17家上市乳企的Q3财报隐藏的“喜与愁”
品牌集中度持续提高,国内乳粉市场可能要迎来真正的“大变天”。
还没从2019年的经济寒冬中走出,又一头扎进了被疫情包围的2020年,“冷空气”的持续攻击,让母婴行业的各细分领域加速进入洗牌期,竞争愈加激烈。
自10月开始,中外各大乳企陆续向外递交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成绩单。
从现有的17份报告中来看: 大多数本土乳企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也有小部分本土乳企已实现扭亏,而外资头部品牌在中国市场无论是在销量上还是增速上都出现了明显下滑。
品牌集中度持续提高,国内乳企市场格局出现变化。
被誉为“白马股”的伊利发布业绩后股价闪崩,蒸发262亿元
作为国内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的伊利,1-9月以735.06亿元的总营收、60.24亿元的净利润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就在其发布财报的第二天,这支白马股开盘后股价大跳水直至跌停,仅一交易日就蒸发了262亿元。
伊利
从数字上来看,伊利的业绩呈双增长态势,不过为何会惨遭高位跌停呢?
对此,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和第三季度业绩增速不及预期有关。
据了解,伊利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49%至268.7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2.28%至25.92亿元。
反观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61.62亿元和22.89亿元,同比增长11.08%和23.73%。
由此不难看出,伊利Q3业绩增速要明显低于Q2。
而对于上市公司因“业绩不及预期”引起的崩盘,华西证券指出,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估值偏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伊利提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19-2023)》。
根据公告显示,本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五期解除限售,业绩考核解禁指标以2018年为基准,2019~2023年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8%、18%、28%、38%、48%;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5%。
从本次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1-9月,伊利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增长了10.32%。
也就是说,第四季度只要完成与第三季度同样的增速,即可完成考核目标。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不确定,伊利能否成功完成目标还需继续观望。
皇氏、燕塘、科迪、天润等区域乳企几家欢喜几家愁
作为区域性代表乳企:科迪乳业、天润乳业、燕塘乳业、三元股份、天润乳业、新乳业利润差异明显。
其中一度亏损的皇氏集团在经过调整经营结构,加强聚焦主业后成效显着,1-9月实现营收17.09亿元,同比增加8.12%;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加64.39%;扣非净利润59.43万,同比增长118.15%。
在第三季度中更是实现营收营收6.95亿元,同比增加16.39%;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加509.1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增加2338.32%。
同样天润乳业1-9月也实现营收13.19亿元,同比增加8.34%;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加2.17%;扣非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加3.83%。
新乳业第三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1.01亿元,同比增加39.00%;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加45.46%;扣非净利润0.93亿元,同比增加52.51%。1-9月实现营收46.57亿元,同比增加10.32%;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加3.70%;扣非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减少5.51%。
与之相反的是, 燕塘乳业和科迪乳业两家生意惨淡。
从财报中获悉,燕塘乳业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91亿元,同比增加25.04%;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下降18.32%。
燕塘乳业
并且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燕塘乳业一直都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财报显示:1-9月实现营收11.94亿元,同比增加9.35%;净利润0.96亿元,同比下降13.08%。
对于此次下滑,燕塘乳业并未在财报中表明原因。
但 有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其大单品缺乏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以及过分依赖广东市场所致 (根据其2018年、2019年财报显示:燕塘乳业在广东省内(珠三角地区及以外地区)产生的营收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高达97%以上)。
此外,今年9月, 在燕塘乳业挂帅近7年的董事长黄宣因另有任用申请辞去了燕塘乳业第四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
据了解,在黄宣在职的2014-2019年间,燕塘乳业除了2018年出现利润下滑外,其余几年营收和净利润均是正向增长状态。
而此次高层变动,不知会对燕塘乳业后续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科迪乳业
此外,曾经缔造网红“小白奶”的科迪乳业因一场谎言被戳破如今已是深陷泥潭,财报显示: 科迪乳业虽然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但仍不能挽救其业绩的颓势。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科迪乳业实现营收4.67亿元,同比减少37.65%;净利润0.01亿元,同比减少96.85%; 扣非净利润-0.21亿元,同比减少172.00%, 成为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幅度较大的乳企之一。
日前,科迪集团发布关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股东建议函回复的公告表示,预计,在1年内用实物资产、土地、商标无形资产及不少于2亿的货币资金等偿还全部欠款,部分资产所有权转移存在法律障碍,科迪集团正在积极办理解除手续,确保在1年内提前完成清偿。
三元
除却科迪乳业外,业绩亏损较大的还有三元乳业。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三元实现营收54.21亿元,同比减少13.73%;净利润-0.46亿元,同比下降122.67%; 扣非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减少142.86%。
从业绩表现来看,三元显然有些差强人意。
要知道作为北京地区的“奶业大佬”,三元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北京市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公司),即使在亏损状态也可以依靠政府的强势"补贴输血"化险为夷。
但是随着三鹿、太子奶等一个个“拖油瓶”的上身,让本就没有拿的出手的大单品,以及渠道商网络元气大伤的三元乳业业绩持续下滑,即使在“背后有人”的情况下,也最终回天乏术。
上游牧场: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目前披露财报的上游牧场来看,庄园牧场业绩仍未实现反转,而西部牧业已实现扭亏。
财报显示:西部牧业第三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32亿元,同比增加27.64%;净利润0.04亿元,同比增加781.41%;扣非净利润0.03亿元,同比增加232.10%
而庄园牧场第三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减少3.87%;净利润0.08亿元,同比减少28.42%;扣非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减少45.20%。
同样,庄园牧场业绩也是连年下滑,2016年-2019年,庄园牧场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6亿元、6.28亿元、6.58亿元和8.14亿元,其中,2016年-2018年的营收几乎是原地踏步;2016年-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0.76亿元、0.68亿元、0.64亿元和0.51亿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营收5.26亿元,同比减少13.2%;净利润0.06,同比减少83.69%。
为了挽回业绩,近两年来庄园牧场也做了许多努力。
2019年底,为加快奶源基地建设,庄园牧场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300万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3.8亿元,用于“金川区万头奶牛养殖循环产业园项目”及“偿还银行借款”。
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一举措还并未起到提振业绩的作用。
贝因美、光明等曾经优势大佬,逐渐落于人后
曾在乳制品行业叱咤风云的贝因美和光明乳业的业绩也并不乐观,脱帽后贝因美业绩持续在亏损和盈利边缘疯狂试探,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其实现营收7.18亿元,同比下降0.53%;净利润0.08亿元,同比下降50.12%; 扣非净利润-0.18亿元,同比下降322.84%。
贝因美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贝因美曾在之前的业绩公告中表示,原因有二:
1)后疫情时期,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2)消费者更为注重消费体验和产品的性价比,导致品类销售结构变化和业绩相应变动。
但是面对下滑,贝因美也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譬如发布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12亿元,用于新零售终端赋能等项目及补充资金,不过由于此举违反了深交所相关规定,所以只能被迫终止。
此外,根据此次披露的财报获悉,贝因美目前的存货高达5亿,而这只是账面上的存货,可能还不包括渠道和托盘商的存货,高额存货让贝因美早早的就拿出了3265.55万元做好了计提跌价的准备。
日前,谢宏对外表示:“我始终认为亲子(家庭)消费领域才是我们的蓝海”。
可是连奶粉这一科都还没做好的贝因美,去做全品类是否又能成功呢?
光明
而作为昔日与蒙牛、伊利齐头并进的“三雄”之一,光明也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财报显示:1-9月,光明实现营收187.25亿元,同比增加9.26%;净利润4.26亿元,同比下降4.16%;扣非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32.14%。
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持续掉队,让光明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品牌声量的措施。
譬如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但是由于受委托方在一则视频广告中未将中国领土表示完整,而光明乳业又未将审核工作做仔细,导致自身被罚款30万,引起了 社会 热议。
虽然广告确有提振业绩的功能,但在如今这个传播过度的 社会 中,是否能激发消费者购买欲和增加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粘性值得考量。
熊猫、均瑶等新上市乳企,偏科严重
熊猫乳业和均瑶乳业都是股市近期的新晋企业,其中熊猫乳品的主营业务为浓缩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乳品贸易,主要产品包括“熊猫”牌系列调制甜炼乳、全脂甜炼乳、调制淡炼乳、全脂淡炼乳、甜奶酱、马苏里拉奶酪、奶酪棒、稀奶油等。
从最新披露的财报来看,第三季度熊猫乳品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增加3.26%;净利润0.27亿元,同比下降8.23%。
但是1-9月实现营收4.37亿元,同比增加6.98%;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减少4.73%。
随着熊猫乳品的上市,其自身问题逐一显露, 包括熊猫乳品对核心产品“炼乳”倚仗过重。
相关资料显示,2016-2018年度以及2019年1-9月,熊猫乳品浓缩乳制品销售收入分别为2.77亿元、3.62亿元、4.51亿元以及2.83亿元,占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的67.98%、67.95%、75.15%以及69.52%。
众所周知,过度依赖某一个产品,意味着企业面对的风险就越大,而偏科的熊猫乳品提升企业产品矩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还有均瑶乳业,据了解,均瑶乳业主要生产乳制品、含乳饮料和植物饮料。
翻阅其以往财报,2017年-2019年,均瑶乳业收入分别为11.46亿元、12.87亿元和12.46亿元,而乳酸菌饮品占比分别为98.6%、97.2%和93.7%。
产品线单一导致其自身市场受限,而这也体现在其财报中。
据悉,1-9月,均瑶乳业实现营收7.10亿元,同比减少27.41%;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减少33.84%;扣非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减少37.26%。
外资乳企增速下滑、销量下降,
国内市场面临洗牌
除本土乳企外,雅培、美赞臣、美赞臣、雀巢(包括惠氏)等外资乳业也纷纷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业绩,但 相较于本土头部乳企的高增速发展,外资乳企从整体情况来看,增速和销量明显放缓。
其中雅培婴幼儿营养品业务第三季度的全球销售额为19.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24亿元),同比增长2.6%。
但是雅培表示, 在大中华区的挑战性环境抵消了东南亚带来的增长。
达能专业特殊营养品业务营收16.98亿欧元,同比下降5.7%。
而 作为达能第二大“战区”的中国市场,因奶粉业务表现不佳出现了双位数下滑,致使其全球专业特殊营养品业务销量和销售额均下降约2.9%。
美赞臣母公司利洁时发布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利洁时旗下的营养品业务同比增长4.1%,达到8.06亿英镑;其中,婴幼儿营养品(注:IFCN,即美赞臣奶粉业务)同比持平,与上半年相比有所上涨。
雀巢旗下惠氏婴幼儿奶粉在中国市场销售继续萎缩, 但对于惠氏在中国销售情况不佳的原因,雀巢在报告中并未解释。
随着本土乳企不断倒逼自己向上游产业、科研技术、数字化工程要红利,以及消费者教育的持续深化,不难想象,中国乳粉市场将真正迎来“大变天”。
❻ 伊利股份几个月来一直在跌,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随着乳品消费升级及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国内乳品市场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作为大众日常消费品,其行业的周期特征不明显,行业规模具有较高的天花板。报告期,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公司液态类乳品的零售额市占份额为 32.4%。
伊利股份公布了一份股权激励草案自从1月5日创出新高后,伊利股份经历一段震荡下跌。从3月9日开始,开启了一轮窄幅震荡。而我们知道的是,3月9日之后,上证指数已经经历了几轮比较大的轮动行情,而从上图可以看见,伊利股份相较于大盘并未有更好的表现,也足见目前伊利股份走势之弱。而目前大盘正经历调整回撤,伊利股份后市的走势更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