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大规模通货紧缩,有什么影响
历史上发生过四次大规模通货紧缩,具体如下:
1、1837-1843: 由于资本的自由流动,英国央行的储备不断减少,为了抵御资本外流的窘境,英国宣布加息(与现在何其相似乃尔), 间接造成全球融资成本的抬升。美国出现了通缩,据Thorp (1926)统计达到了-6%的峰值。
影响:伴随着棉花价格的暴跌,美国南方经济遭受重创。而美国政治也出现了内部斗争,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拒绝美国第二银行(央行)的再授权,央行的最后贷款人作用丧失,各个地方银行开始惜贷并自行其事。这一现象逐渐演变为流动性危机和兑付危机,部分银行的倒闭和公司债务违约。
2、1873-1896 (Long Depression 长期通缩):随着标杆性企业杰·库克公司(Jay Cooke Co.) 未能成功举债,市场出现恐慌,纽约证券交易所被迫关闭10天之久。随后,美国出现有史以来(至今仍是)最长时间的通缩,达65个月之久。
影响:导致美国本土货币供应量大幅减少,融资成本开始上升,投资者开始追求流动性,减少对长期债券和股票的投资。1870年间美国名义工资下降了四分之一,甚至在宾夕法尼亚州出现了腰斩的情况。
3、1920-1921 —— 一次大战后,世界经济出现萧条,美国出现了史上最尖锐的通缩之一,达到-18%(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
影响:部分批发货物价格的下调幅度达到近40%,即便是后来的大萧条也是难以匹敌。原因也相对直接——战时经济的瓦解使得大量产能变得闲置;参与一战的战斗人员返还,也间接助长了失业率的增加。
4、1929-1937——美国 1929 年经济危机,起因是华尔街大崩盘。在致命一天到来前的18个月里,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一段时间每天的成交量多达50O万股。
影响:沉重的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下降40%以上,对外贸易萎缩60%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倒退30年以上。
使本以脆弱的战后世界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更加脆弱,德、日帝国主义国家受到惨重的打击,资产阶级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逐渐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走上扩军备战侵略扩张之路。
与此同时,美法和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运动猖獗,各国人民和民主进步力量与法西斯主义斗争。大危机加速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到来。
(1)苏伊士运河事件对股票影响扩展阅读:
通货紧缩产生原因
尽管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发生通货紧缩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从国内外经济学家对通货紧缩的理论分析中,仍可概括出引起通货紧缩的一般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
如果一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降低货币供应量,
削减公共开支,减少转移支付,就会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出现失衡,出现“过多的商品追求过少的货币”,从而引起政策紧缩性的通货紧缩。
2、经济周期的变化
当经济到达繁荣的高峰阶段,会由于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的持续下降,引发周期性的通货紧缩。
3、体制和制度因素
体制变化(企业体制,保障体制等)一般会打乱人们的稳定预期,如果人们预期将来收入会减少,支出将增加,那么人们就会“少花钱,多储蓄”,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下降,从而出现体制变化性的通货紧缩。
4、新技术的采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由于技术进步以及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从而出现成本压低性的通货紧缩。
5、金融体系效率的降低
如果在经济过热时,银行信贷盲目扩张,造成大量坏账,形成大量不良资产,金融机构自然会“惜贷”和“慎贷”,加上企业和居民不良预期形成的不想贷、不愿贷行为,必然导致信贷萎缩,同样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6、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当人们预期实际利率进一步下降,经济形势继续不佳时,投资和消费需求都会减少,而总需求的减少会使物价下跌,形成需求拉下性的通货紧缩。
7、汇率制度的缺陷
如果一国实行钉住强币的联系汇率制度,本国货币又被高估,那么,会导致出口下降,国内商品过剩,企业经营困难,社会需求减少,则物价就会持续下跌,从而形成外部冲击性的通货紧缩。
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紧缩,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深远的全球经济形势背景,又受到我国内部因素的多重影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对形成我国通货紧缩局面的主要原因,存在着不同看法。
‘贰’ 1857年,英法两国争夺苏伊士运河,英国用了什么阴谋
1857年,运河还没凿开呢。。
苏伊士运河是在1859年4月25日至1869年11月17日期间开凿的。
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它全长170多公
里,北起地中海的塞得港,南到红海的苏伊士城,平均宽度约100米、深9米,后来经过
多次修浚,现在河面宽度为160—200米,平均深度约15米,可通行8万吨巨轮。
10年间,埃及民工共挖土7400多万立方米,通行前耗资4亿多法郎。
苏伊士运河极其重要的地位,使英国殖民统治者早已垂涎三尺,因此,英国也想把它据
为己有。早在运河计划开凿时,英国就百般阻挠,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削弱。但法国克服
一切阻力,英国人终于未能制止。运河通行后,英国又千方百计插手运河管理权,但都难以
成功。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开凿运河耗费的1200万英镑而债台高筑,发生了
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不得不决定出卖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44%的股票。英国看
到机会来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将股票卖给法国。同月,英国首相狄斯累利违背常规,未经议
会讨论,也未征求内阁同意,擅自向国内罗斯柴尔德财团借款,采用各种手段,把埃及的7
箱股票买到手,并立刻运回伦敦。埃及的股票原价4亿法郎,而英国乘人之危仅以1亿法郎
就买到了。所以当1875年2月英国议会开会讨论苏伊士运河股票问题时,议会欣然批准
了这项一本万利的买卖。之后,英国又不断购进其它零星股票,最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法两
国的私有财产,英国的第一个目标——控制苏伊士运河达到了。接着,英国凭借它强大的实
力,于1882年实现了第二个目标——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欧洲各国都非常关心,1888年10月,英国、德国、奥匈帝
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俄国、土耳其等国代表,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开会,共同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公约》,其核心内容是:苏伊士运河在战争时期应该与在和
平时期一样,对世界各国的商船或军舰一律自由开放,不得封锁。禁止任何国家在运河水域
打仗。英国用它对运河的所有权而保留了《君士坦丁堡公约》的意见,直到1904年与法
国签订了《英法协定》后才宣布完全同意公约内容。
‘叁’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日亏损被曝,其中股票有怎样的走势
随着苏伊士运河堵塞,造成了全球上国际贸易经济的亏损,损失极大,而相对应的股票也呈现了不断下跌的趋势。当然,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苏伊士运河被堵会造成如此大的经济损失呢?
好在现在长赐号,终于能够正常通行,也不再堵塞了,而股票也现在正在呈回升的趋势!
‘肆’ 苏伊士运河的堵塞会影响油价,为何能具有这种特殊“能力”
最近来自台湾的一艘集装箱船,居然把世界上最繁忙的苏伊士运河给堵了。台湾的这一艘长赐号货轮到达苏伊士运河的时候,由于受到强阵风袭击,船体偏离了航道,直接横躺在了苏伊士运河的中央,要注意,苏伊士运河向来以狭窄着称,这艘船偏偏体积巨大,长度达到了400米,宽度也达到了近50米,恰好船体躺在了苏伊士运河的最窄处给搁浅了。苏伊士运河就此亮起了红灯,前后的船只排成了长龙,堪称世界奇观。
19世纪后期,法国人最先想到要挖通苏伊士运河,后来英国人凭借着强大的力量直接购买了这家运河公司50%的股票,自此以后英法两国到了控制了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权利,运河沿岸的埃及却一毛钱都得不到,直到1954年,埃及在纳赛尔的领导下发起了运河国际化运动。1956年,在美苏两国的巨大压力之下,英法这才灰溜溜将运河主权和控制权交给了埃及,该运河每年可以埃及带来50亿美元的收入,成为了埃及的经济支柱之一。
‘伍’ 怎么样的新闻或者消息对股市有影响
说消息面的时候,经常有时候会说这样一句话,这个消息面对于行情的刺激太大了,当下的技术判断,已经失效。确实有这种可能啊,在某一个消息面出来的时候,这个市场上面没有技术分析,只有情绪。市场参与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接下来的一个反应和判断,产生出来的情绪最后引导这个市场的走势,这个时候,你所谓的技术支撑这些确实是失效的,其实这种情况,在股票市场之中也有。不要以为好像全是庄家控盘,因为这个消息去做出反应, 那个时候其实就容易发生踩踏事件,你是没法影响用户产生某种统一行为的。
至于行情是否100%是由于消息面导致的,这个其实不能100%确定,比如说苏伊士运河堵了,所以油价上涨。运河堵了说明这样的一个运输成本更高了,是不是啊?那么说明这个需求供应平衡被打破了,供应跟不上所以油价上涨。这一套消息面的逻辑理论上没什么问题,可以这么去理解,没啥明显漏洞。但是呢,是不是真的就是这个直接的因果关系呢?那也可能不一定。只是说,你这个因果关系,我没有办法去反驳你对或错,但是你要跟我说。这就是油价现在上涨最直接的原因,那我也可能会讲,可能有点主观了。它是一个综合结果,我只能说可能是这个原因,但是不一定。
‘陆’ 亿元天价索赔,苏伊士运河“世纪大堵塞”损失谁来埋单
近日,苏伊士运河在堵塞了一周之后,终于在最近恢复了航行,而在这期间,因为苏伊士运河堵塞造成全球的货船无法通行,这也导致了全球贸易损失高达10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造成苏伊士运河堵塞的长赐号货船要面临着天价的索赔。那么这笔钱该由谁来承担呢?今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另外货船上的货物的货主们可以向船东日本公司索赔延迟交货所导致的损失的费用。而苏伊士运河的管理机构也会像船员们和船东公司索要一堵塞而造成的运营损失费,而参与救助的船只和参与救助的公司可以要求货船货物的货主和船东两方共同进行赔付。
埃及也表示,如果日本船东公司拒绝支付赔偿金,那么货船将会被埃及扣留,包括船上的货物。
‘柒’ 苏伊士运河的战争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运河是埃及人民血汗和生命筑成的,但却为英、法的运河公司把持。苏伊士运河公司每年攫取巨额利润,成为埃及的“国中之国”。
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胜利后,埃及人民掀起反对英军占领运河区,要求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54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于1956年6月13日前将占领军撤出运河区。埃及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抵御以色列的侵略,在向西方寻求军事援助遭到刁难与拒绝后,于1955年9月与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签订贸易协定,购买苏联等国的武器装备。这引起英、法、美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
为迫使埃及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政策,1956年7月,英、美发表声明,撤回1952年允诺的就埃及建造阿斯旺高坝工程提供的7000万美元援助。接着,世界银行也停止贷款 2亿美元给埃及的计划,埃及不屈服于西方压力,同年7月26日纳赛尔颁布“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以便用运河航运的收入作为建造阿斯旺高坝的款项。英、法担心运河关闭,海湾与西
欧之间的石油运输线被切断,对埃及进行威胁制裁。
首先冻结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及运河公司的基金。1956年8月2日,英、法、美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主张苏伊士运河“国际化”,并提出召开24国参加的伦敦会议,遭埃及拒绝。随后,美国、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和瑞典组成的“五国委员会”对埃及施加压力。英、法还煽动几百名外籍职员离职,但埃及领航员成功保证了航运畅通。9月,英、法、美再次召开伦敦会议,决定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10个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岛,向运河逼进,埃及军队进行顽强反击。10月30日,英、法要求以埃双方军队在12小时内从运河区撤出,否则将派兵干涉,遭到拒绝。同年10月31日,英、法军队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11月5日,英、法海军陆战队在塞得港附近登陆,但在当地军民的英勇抵抗下,侵略军受阻。埃及宣布与英、法断交,埃军主力撤出西奈,集中保卫运河区。
世界各国人民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正义斗争,一些阿拉伯国家与英、法断交,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同年11月1日,美国在联大紧急大会上提出立即停战的提案。2日,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这个提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 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决心使用武力”恢复和平。英、法政府内外交困,终于在6日宣布停火。12月3日,英、法宣布从埃及撤军,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链接
苏伊士运河
着名的国际通航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苏伊士运河全长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苏伊士运河从 1859年开凿到1869年竣工。
它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之一。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0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米。
从1882年起,英国在运河地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将近10万军队。二次大战后,埃及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1976年1月,埃及政府开始着手进行运河的扩建工程。第一阶段工程1980年完成,运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扩大到3600米(即运河横切面适于航行的部分);通航船只吃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万吨满载的货轮。第二阶段工程于1983年完成,航行水域扩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只的吃水深度增至21.98米,将能使载重量25万吨的货轮通过。
苏伊士运河开凿始于埃及法老三世约公元前1874年。
苏伊士运河被废弃以至泥沙淤塞然后,分别于公元前1310年、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10年、公元前285 年、公元前117年、公元后640年、1859年重新开凿了若干次: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位于埃及境内,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米;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千米,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
苏伊士运河全长约190千米,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苏伊士运河从1859年开凿到1869年竣工。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
埃及政府同意两艘伊朗军舰——“哈尔克”号补给支援舰和“阿勒万德”号巡逻护卫舰进入苏伊士运河并驶往地中海,从而再次引发了世人对这条地处中东,联系欧亚非三大洲的黄金水道的关注。对伊朗而言,这也是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其船只首次穿越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它北起塞得港南至苏伊士城,全长190多千米。该运河处于欧亚非三大洲接壤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另外,苏伊士运河是一条海平面水道,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
苏伊士运河连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了5000-8000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了8000-10000千米;对黑海沿岸国家来说,则缩短了12000千米。
苏伊士运河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战略意义的海运航道,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每年经苏伊士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总量的14%。在全世界所有的通海运河中,若论过往船只数量及货运量,苏伊士运河均名列前茅。
埃及是第一个开凿连通地中海和红海的人工运河的国家。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索斯特立斯就曾在尼罗河支流上开凿过一条运河,后人称之为“法老运河”。这条古老运河潜在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令各国垂涎,并因此刀兵不断。这条古运河先后被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侵占。公元8世纪,埃及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填塞了这条运河。
1798年,拿破仑占领埃及后,为开辟一条直接夺取印度和远东财富的通道,亲自带领工程师去寻找古运河的遗迹,准备重新开通它。但是,由于测量出现错误,拿破仑认为红海的水位要比地中海高出10米,开凿运河是不可能的事。不久后,拿破仑因急于回国,开凿运河的事就此作罢。
19世纪,英法两国都把扩张的目标集中在富饶的东方。法国企图连通地中海与红海,直抵东方,打破英国对好望角航道的控制。英国为维护其在东方,特别是在印度的利益,则反对开凿运河,主张沿开罗、苏伊士、叙利亚、幼发拉底河至波斯湾修筑一条铁路,以加强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1851年,英国获得埃及的许可,开始修筑铁路。法国也不甘落后,通过欺骗取得埃及的信任,于1854年与埃及签订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并于1857年成立了“万国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
1859年春,苏伊士运河正式破土动工,动用了几十万埃及民工。在霍乱猖獗的苏伊士地区开凿运河,十多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经过10年的艰苦施工,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
苏伊士运河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英国统治者垂涎三尺。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开凿运河耗费1200万英镑而债台高筑,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不得不决定出卖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票。英国看到机会来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将股票卖给法国。随后,英国政府采用各种手段得到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票。最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法两国的私有财产。
接着,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于1882年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并在运河地区建立起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近10万军队。
由于苏伊士运河直接影响世界各国的利益,西方国家对英国的野心一致表示反对。1888年西方数国缔结《君士坦丁堡公约》,规定必须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而英国却直到1904年才正式加入这个公约,但仍继续在运河区驻扎大量军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指使土耳其军队进攻埃及以夺取运河,但没有成功。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后,仍保留着在运河区的驻兵权。
上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国借口保卫埃及的“安全”和“稳定”,于1936年迫使埃及签订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条约》,规定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亚历山大港仍为英国军港等。二战期间,英国再次在运河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及政府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6年7月26日,埃及领导人纳赛尔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宣布将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同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手以色列对埃及发起军事进攻,企图用武力重新夺回苏伊士运河,推翻纳赛尔政权。
以色列率先侵略埃及西奈半岛,并迅速向运河区挺进。英法两国空军于两天后对埃及发起空袭,然后空投伞兵,并调集海军陆战队登陆塞得港,展开占领运河的地面攻击。
在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下,英法以三国的武装进攻最终失败。英法军队不得不于当年12月全部撤出埃及,以色列随后也被迫撤军。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也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每年约有1.8万艘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早已成为埃及经济的生命线。当然,苏伊士运河开通至今也被关闭了5次。其中,在1967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侵略埃及并占领埃及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被迫停航8年之久,直到1975年6月5日才重新开放。
100多年前,马克思就称苏伊士运河为“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连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踏上苏伊士运河的堤岸,看着那滔滔流水,我的脑海中闪现这样一个问题:河床中流淌的到底是什么?一时间,历史的镜头和现实的场景竞相交叠,浮现出这样一个答案:既有昔日悲愤的血汗,也有今天喜悦的泪水。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部,北起地中海边的塞得港,南止红海旁的陶菲克港,全长190多千米。运河通过地中海和红海连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紧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这样的运河,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价值。
埃及东北部是非洲和亚洲的接壤地带。早在四千多年前,埃及人就认识到在那里修建运河的必要性。据历史学家考证,公元前1874年,埃及法老苏努塞尔特三世曾主持开凿运河,通过尼罗河及其支流把地中海与红海连接起来。这条“法老运河”开工仪式的画面,至今仍保留在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正面的墙壁上。这是埃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条人工运河。可是,运河四周都是广袤的沙漠,狂风卷黄沙,这条运河不久就被阻塞。后来的埃及法老,还有入侵的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都曾设法疏通,但没有成功,到公元8世纪竟完全毁弃。
苏伊士运河,缘起于现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公元15世纪,葡萄牙人急于前往传说中“遍地是香料和黄金”的东方。他们发现了绕过南非好望角直达那里的新航道。但是,这条航道毕竟绕路太多,耗时费力。因此,后来的法国人和英国人都想寻找一条捷径。1798年,拿破仑进占埃及,指示部属对可能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苏伊士地峡进行测量。1832年,法国外交官兼工程师费迪南?德莱塞普正式提出在这个地峡开凿运河。1833年至1837年,他在开罗任领事,极力接近并讨好埃及统治者,以“打通关节,成就大事”。1854年11月,他如愿以偿,从新任埃及总督赛义德?帕夏那里获得开凿与经营运河的“特许权”。四年后,他发起成立主要由法国和埃及私人出资的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1859年4月25日,运河的修建在现今的塞得港破土动工。河道的走向没有选取贯通地峡的最短直线距离,而是利用天然的湖沼洼地,将沿途的曼扎莱湖、提姆萨湖、大苦湖和小苦湖串连在一起。虽然河道出现多处弯曲,但却大大缩减了施工量。
我参观过塞得港和伊斯梅利亚城的运河博物馆。那里保存的资料说,为开凿运河,公司从埃及各地雇佣了大量奴隶劳工。他们掘地全凭双手抡镐执锹,运土则全靠头顶与肩扛。他们终日劳作,忍受着政治胁迫、炎炎烈日、霍乱病痛“三重折磨与煎熬”。当时,埃及全国有人口500万,先后有220万人参加运河修建。运河原计划六年完成,但因气候条件恶劣,劳动工具简陋,历时十年才完工。为开凿这条水道,挖掘土石方7500万方,有12?5万埃及人因劳累而死。因此,博物馆人员说,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用双手抠出来的,用肩膀扛出来的,用尸骨垒砌起来的,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运河的开凿,使欧亚两大洲绕过好望角的航程缩短近万千米,是埃及继其古老文明之后对人类做出的又一历史性贡献。
1869年11月17日,运河正式宣告通航。可是,通航不久,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因财政困难就不得不将埃及拥有的运河股份出售。1875年,英国购买了埃及的运河股份,随后出兵占领运河区和整个埃及。这样,英国同法国一起就取得运河的长期控制权。在埃及土地上主要依靠埃及人民修建的这条运河,竟成为欧洲殖民主义者谋取私利的工具。
从来不甘逆来顺受的埃及人民,决心把运河夺回来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此,他们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悲壮的斗争。
1952年7月,阿卜杜勒·纳赛尔领导埃及人民推翻法鲁克封建王朝,维护民族独立和收复运河控制权的斗争空前高涨。1956年6月,驻扎在运河区的8万英国军队被迫撤离。同年7月26日,纳赛尔顺应民意,在亚历山大城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当晚,那里有25万群众走上街头表示支持和欢庆。同时,塞得港有几万人涌向运河口,将竖立在那里的德莱塞普的雕像推倒。这样,由法、英两国霸占长达87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终于回到埃及人民手里。当时,许多埃及人从遥远的南方和西部赶来,站在河岸上欢呼,将一把把热泪抛洒到滚滚的水流中。
‘捌’ 派兵利比亚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多国空袭利比亚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周日、一则重要的消息引起了全球的极大关注,即法国战机于北京时间20日0点45分(当地时间19日下午5点45分) 向利比亚地面军事目标开火。而随后美国和英国的军舰和潜艇向利比亚海岸的20多个防空目标发射了11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这标志着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的揭幕。而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通过媒体发表了讲话,号召“全体利比亚人民武装起来抗击侵略者”,并称绝不将石油让给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
在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事8周年的纪念日,在中东及北非局势动荡加剧的时节、在日本大地震带来的核危机仍然阴云密布时、多国部队对利比亚战事突然响起,给北非、中东及全球的和平安定带来及其不安因素,笔者无意对多国部队打着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旗号对利比亚进行空中打击的原因、性质等进行任何评述,但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的影响将不仅仅是政治军事上的,对全球经济也将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也会影响着全球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
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对中国的证券市场而言,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要搞清楚利比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首先、利比亚占据着地中海和北非独一无二的战略位置。具有利比亚占据着地中海和北非独一无二的战略好位置。是地中海海岸国,东接埃及、西连突尼斯,与意大利、法国、希腊等欧洲国家隔海相望。临近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波斯湾等中东战略要点,政治及军事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因而利比亚局势演变将会直接影响到北非、中东、欧洲及全世界的政治军事格局。因而、这种影响将直接反应在全球的股市、汇市及大宗商品等价格走势上。
其次、利比亚拥有巨大的石油资源,利比亚是非洲原油储备最多的国家,大约拥有440亿桶原油储备,原油日均产量180万桶,占非洲原油产量的18.5%,其中150万桶左右用于出口,据今年1月19日利比亚央行公布的数据,2010年,利比亚石油收入达405亿利第(约324.3亿美元),超过了2009年的251亿利第(约200亿美元)。而美国能源信息署去年12月公布的利比亚石油最新数据显示,利比亚以443亿桶位居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储量的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自2005年利比亚政府要求已在利进行生产项目的外资石油公司与之重签协议以限制外资分成比例后,外资与利合作开采石油的协议份额下降近半,其中美国新竞标的石油区块去年几乎为零。未来两年内,利比亚也不再进行新一轮石油勘探区块招标。相比之下,埃及等其他国家的石油企业则在利比亚高歌猛进。可见、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将直接影响到全球的原油供给关系及价格走势。
利比亚出口到中国的原油占其原油出口总量的约10%,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3.2%,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及结果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原油供给,因而此次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极有可能对国际原油价格构成直接的刺激作用,对我国A股中的石油、煤炭等板块也将构成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S上石化(600688)、泰山石油(000554)、广聚能源(000096)等石化股极有可能有所表现。
而石油石化板块活跃则可能会刺激中国神华(601088)、兖州煤业(600188)、盘江股份(600395)、四川圣达(000835)、煤气化(000968)等煤炭板块走强。
石油石化板块、煤炭板块的活跃及走强又将可能刺激以精功科技(002006)、乐山电力(600644)、孚日股份(002083)等为代表的多晶硅概念股,以佛塑股份(000973)、中炬高新(600872)、华芳纺织(600273)等为代表的锂电概念股,以金风科技(002202)、湘电股份(600416)等为代表的风能及丰原生化(000930)、天茂集团(000627)为代表的等生物清洁能源股的全面活跃及走强。当然电力板块也有可能出现相应的互动走势。
第三、利比亚是一个较大的军火市场。牵涉到各大国的军火利益。目前利比亚的军火主要是苏联制和俄罗斯制的。美欧军火在利比亚的市场很小,若利比亚一旦建立起亲美亲西方的政权,那么巨大的军火市场则将重新洗牌。而此次多国部队启动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行动也将拉动欧美的军火市场,刺激军工业的发展。因而对我国A股中的军工等板块也将构成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航天通信(600677)、航天机电(600151)、北方股份(600262)等军工股极有可能出现异动。
第四、具有避险功能的黄金板块的价格极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连锁反应性波动。
第五、具有战略资源类品种具有一定的交易性机会,如稀土,因为战争的一切高端设备都离不开稀土。
第六、对此前进入利比亚的中资企业则构成利空,事前已有26家中资企业进入利比亚,涉及到200多亿美元的项目,主要分布在铁路基建、住房、冶金、石油服务、通讯领域等,包括中建、中铁建、中石油、中冶、中兴、华为、中水电等企业,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使得利比亚此后的局势更加严峻,希望利比亚政府军平定叛乱恢复政局稳定后复工的希望暂时化为泡影,其在利工程因战火将可能长期搁置,设备等损失也将成为事实,因而对其构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将造成极大的拖累,甚至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坏账及项目亏损。建议暂时适度的规避。
第七、对远洋航运等行业也会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玖’ 苏伊士运河搁浅货轮“长赐号”开始移动,搁浅货轮给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据最新消息称,苏伊士运河搁浅货轮“长赐号”开始移动,那么搁浅货轮给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呢?首先国内油价一度上涨,而航运股则一度大跌。
所以,综合上面所分析的,这次长赐号被搁浅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国内的油价上涨,航运股市大跌,更是把海运产品的价格也抬高了上去。所以,大家希望以后类似的事情尽量不要发生。应提前做好准备和防范工作。
‘拾’ 为什么英国议会权力逐渐萎缩
内阁成员(如外交大臣、财政大臣等)一般都是各方面有专长的人,故一般不受专业限制;而议员一般就是纯粹的政治家,肯定要受到一定的专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