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有哪些企业 是员工持股权的
员工持股的企业有网络、腾讯、小米、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
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新型股权形式。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委托员工持股会(或委托第三者,一般为金融机构)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员工持股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包括两种类型:(1)企业员工通过购买企业部分股票而拥有企业部分产权,并获得相应的管理权;(2)员工购买企业全部股权而拥有企业全部产权,使其职工对本企业具有完全的管理权和表决权。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6-2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京东的股权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一、刘强东持股比例为15.8%,拥有82%投票权。
截至2017年2月28日,京东一共拥有2,856,708,469股普通股,其中,A类普通股为2,386,326,636股,B类普通股为470,381,833股。
三、什么是VIE架构?
简单说来,VIE架构是这样的一个公司架构:境内公司的股东在境外(通常是在开曼)按其在境内公司相同或相近的股权比例成立一家境外控股公司,该境外控股公司会直接或通过其香港子公司在中国境内成立一家外商独资企业(WFOE),该外商独资企业通过与内资公司及内资公司股东签署一套控制协议(即VIE协议)来实际控制内资公司并获得内资公司业务经营所产生的经济利益。
VIE架构搭建完成后,内资公司所代表的境内权益注入到境外控股公司,财务上其报表也能被境外公司合并,由此,境外控股公司变得有价值,所有股东的股权权益也在境外控股公司层面体现。
企业选择VIE架构的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考虑:
(1)VIE架构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国内法律与监管政策对外资某些行业准入的一些限制,之前需要ICP及SP牌照的互联网公司采用VIE架构就主要是出于该方面的考虑;
(2)VIE架构方便企业赴美国、香港等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一是该架构就是一个可以直接赴境外上市的公司架构,上市前一般不再需要进行重组,二是该等架构赴境外上市不需要获得证监会等境内机构的批准;
(3)VIE架构的公司便于接受境外基金的投资;
(4)VIE架构中直接接受投资的境外控股公司一般受英美法系下的公司法律调整,较境内相关法律更为灵活,在公司治理方面及股东权利方面可以做出更多满足公司及股东需求的设计。
在某些背景下,VIE架构也有其不便之处:
(1)VIE架构不能直接在中国境内资本市场上市,VIE架构的公司若要回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则需要在上市前将VIE架构拆掉,完成一个“红筹回归”的重组过程;
(2)VIE架构下,公司或公司的股东可能会面临潜在的被税务主管机关做“税务调整”的风险;
(3)VIE结构项下境外控股公司和境内WFOE是通过协议安排控制境内运营公司,在控制力上相对于直接的全资持股的控制具有更多的不稳定性因素;
(4)基于VIE架构搭建过程中规避外资并购实践审批难度的考虑,VIE架构的适用从最初的外资限制性行业也扩展到了部分非限制性行业的公司。
四、港交所考虑接受VIE架构(同股不同权)
在错失马云的阿里巴巴四年之后,港交所在上市机制改革上终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7年12月15日晚间消息,港交所宣布将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两个章节:
(1)接受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
(2)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
此外还将修改第二上市的相关规则,方便更多已在主要国际市场上市的公司来港进行第二上市。用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的话来说,这是香港市场二十多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
望采纳,还有问题请追问,谢谢!
㈢ 京东普通客服人员能享受股权激励吗
京东普通客服人员能享受股权激励。根据查询相关信息,京东的股权激励不只是强东,京东的普通员工也有资格参加这场股权激励造富运动,京东的股权激励让很多基层员工都参与到股权创富的运动中,也为京东的高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㈣ 京东物流t6会给股票吗
应该会的。
京东t6是总经理级别的。京东内部职级分类中:P级最高为8级,P级为一线员工级别,M级为管理层级别。
㈤ 到底什么入京东打工的员工,才有股票
现在流行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一般适用于管理层,普通的员工就别想了
㈥ 京东那些员工有股票分配
您好
京东纳斯达克挂牌,各种现场报道涌来,微信朋友圈热闹的很,一时间多了很多“假装在纽约”的朋友。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人兴奋的原因,你们也不买京东股票,也不是京东员工,激动什么呢? 你看看京东员工多淡定,唉,你别说,还真是很少见京东的一线员工说什么。我认识的一些人都没什么动静,丝毫感觉不到他们的激动,多少有点奇怪。
前几天看到有人说,京东不少员工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据说不少人都是口头被告知股票数量,签的是空白合同,乍一看还以为是恶搞,这可能么? 毕竟是大公司了,不至于做这么不正规的事情。不过我问了几个人后今天得到了确认,“空白合同的事情是真的,应该是 11 年底 12 年初的事,确实两份合同都被公司拿走了。当时是 VP 口头给每个人说了一下股票数量,至少研发都应该知道,其他部门不清楚。” 听了之后很惊讶。
查找一下过去的新闻,刘强东曾经在第四届创业家年会上称“京东商城每年都会给员工分股权,公司发给员工的股权超过他个人所持有的 70%。”这次上市,根据披露的信息看,刘占股 18.8%,粗略一算,员工持股应该超过 13% 啊… 就算打个折扣也好啊,不过根据反馈来看,似乎根本不是这样。
公司上市是好事情,对员工来说,能够分享一点公司成长所积累的财富,改善一下家人的生活,对得起自己过去的辛苦付出,也是人生的一份难得的成绩。不过也很遗憾的看出,一家公司 IPO,总是有少数人展露欢颜,多数人一脸失落。值得嘲讽的是,京东在 IPO 前夕在更新后的招股书中披露,一季度给予刘强东的股权激励一次性支出 36.7 亿元。自称不缺钱的刘强东这笔钱不知道会怎么用,有个小小的建议是,给那么多快递的兄弟每人包一个红包吧。毕竟,夏天快到了。
上市或是准上市的大互联网公司,能够慷慨给予员工股票的其实算少数(这一点上,我是很敬佩马云的,尽管我讨厌阿里洗脑玩价值观的那一套做法)。怎么能分享到公司成长的利益? 要么是盘子做得超级大,即使分的比例少,那么平均每个人也能分不少;要么老板足够大方,分更多比例的大饼出去。所以,公司上市,基层员工能否真正获益,还真是个不确定的问题。当然,也有不少人靠着站队,能跟对人,或是靠裙带关系,也能分一杯羹,你吃肉,我喝汤,喝不到汤的也能舔一下盘子。不过,对于绝大多数老实巴交的技术人来说,都只能苦笑一下,闻个味儿而已。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能够将自己画的大饼变成真的,确实应该赢得掌声。但是,不应该辜负曾经跟你一起打拼的团队伙伴,即使他们不是有着光鲜背景的高管,即使他们现在只是中层或是一线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