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力排名 > 阿里巴巴股票投资策略

阿里巴巴股票投资策略

发布时间:2023-01-04 16:45:20

Ⅰ 软银又出手!大举减持阿里,套现2300亿!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他们大量减持阿里巴巴股份,然后套取大量的资金,这样的话会让他们的集团回血

Ⅱ 怎么样买阿里的股票,普通人可以吗

你好,阿里巴巴已经在美国上市,普通投资者是可以购买的。
必须先开立美股账户,然后再进行买卖操作。

Ⅲ 阿里股票怎么买,适合长期持有吗

阿里股票怎么买首先先选择一家证券公司开户。我自己用过腾讯投资的富途,小米投资的老虎,新浪投资的华盛。富途是目前比较好用券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你用过一些香港的券商就知道了。富途已经纳斯达克上市,并且实现盈利,腾讯是它的大股东,它的开户流程,佣金收费,APP用户体验方面股民满意度也挺高的。
然后就是阿里股票肯定是适合长期持有的,长线持有一只股票,是一个好的策略。因为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是买这家公司的未来,既然是买未来,当然是需要长线持有。不过,要想跑得远,首先要确定方向正确,如果你不会炒股,随意买入一只股票长期放在那,就有点随意,因为你没有在选股方面做研究,很容易出现买入垃圾股,垃圾就只能是垃圾,你拿的再久,也改变不了垃圾的本质。如果要做长期投资,研究基本面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多在富途牛牛app上看看大家的分析,可以获得一手消息,比如打新资料、答疑解惑什么都有的,有自己判断了再选择入吧。

Ⅳ 软银投资阿里巴巴增殖的具体过程

全文共3042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在63岁生日的当天,软银CEO孙正义收获了一份大礼。上个季度还在巨亏,这个季度就实现了大幅盈利,软银的翻盘来得太快,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资本操盘手”的光环还在。
不过,鉴于利润的背后是变卖资产及其投资公司的股价反弹,仅靠一次盈利就证明软银东山再起还为时过早。从投资FAANG的计划来看,孙正义已经痛定思痛,不知道在独角兽身上跌倒的软银,能否从通过投资科技巨头再爬起来?
01
环比扭亏为盈
在孙正义的“铁腕”风格下,软银终于从摇摇欲坠的边缘被拉回来了,从巨亏到大幅盈利,软银只花了3个月。当地时间2020年8月11日,软银集团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第一财季财报,业绩从上一季度创纪录的亏损中反弹,实现了大幅盈利。
具体数据显示,软银集团第一财季的净利润达到1.26万亿日元(约合118亿美元),这个数字也是软银成立以来最好的季度业绩。有趣的是,在上一财季,软银的净亏损达到1.44万亿日元,也创下了日本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单季亏损。
大落大起的表现着实令外界震惊,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事实上,自巨亏之后,软银一直在努力变卖资产自救。今年3月23日,软银披露了4.5万亿日元(约合410亿美元)的筹资计划,其中2万亿日元(约合180亿美元)将用于回购股票,其余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购买公司债券和增加存款。
截至目前,软银出售了4.3万亿日元的资产,占此前计划的出售4.5万亿日元资产的95%。比如,软银出售无线运营商T-mobile部分股份的收益为2.4万亿日元。此外,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还提到,软银也减持了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孙正义退出了阿里董事会,按照计划还要继续减持,这些也弥补了软银的亏空。最近一次软银套现了22亿美元的阿里股票。
受出售资产消息的影响,软银的股价已经从3月份的低点翻了一番,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水平。对此,孙正义还打算继续,软银正准备超越4.5万亿日元的资产出售目标。
除了卖卖卖带来的收益以外,软银投资的公司最近也传来了好消息。数据显示,软银愿景基金第一财季的净利润达到1296亿日元,相比之下上一财季的净亏损达到1.13万亿日元。
王超表示,去年软银财报的亏损,主要是因为投资WeWork以及Uber以及愿景基金投资失败带来的。今年这些软银和愿景的投资得益于全球股市的好转,以及投资的公司都比较给力,所以今年表现不错。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跟美股大幅度反弹有关,纳斯达克自3月跌至谷底之后,4月至今一直处于恢复状态,软银投资的公司也相应地出现反弹。”比如Uber,其股价在今年二季度就上涨了11%。
“愿景基金实现了翻盘,鉴于疫情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我不能保证未来能够持续盈利。”孙正义在8月11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从此次财报开始,软银也打破了传统,没有报告营业利润,称这一指标在衡量集团的投资业绩方面是 “无用的”。
02
成立新投资部门
靠出售资产不是长久之计,而被投资公司的股价涨跌也难把控,毕竟软银去年就栽在了自己投资的独角兽上,因此,软银的转型也变得紧要起来。
事实上,在此次财报电话会议上,孙正义已经透露了软银的下一步,“作为一家投资公司,我需要展开多方面的探索和拓展。但我们的重点依然着眼于推动信息革命的企业。这是我们公司的使命。”
因此,孙正义表示,将成立新的投资部门,初始资本约为5.55亿美元,旨在拓展软银集团的投资举措。软银将拥有这家资产管理公司67%的股份,而孙正义本人则将持有余下股份。
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称,软银这个新的投资部门将会投资购买超过100亿美元上市公司股票,远超孙正义周二向股东披露的数字,5.55亿美元的数字只是相当于“占位符”,“555”在日本游戏文化中相当于“加油,加油,加油”的意思。据悉,该部门目前的负责人是阿克沙伊·纳赫塔,过去数月内该团队一直在悄悄地购入美国大型科技公司股票,购股规模已多达数十亿美元。
对于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软银集团,不过截至发稿对方并未给出回复,也未予以公开置评。但根据孙正义的说法,软银的确已经收购了大量“FAANG(Facebook、亚马逊、苹果、Netflix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股票。
从WeWork、Airbnb、Uber等企业,到FAANG,软银的投资转向已经很明显了。过去,软银通过愿景基金捕捉未上市的独角兽,大举投资并在其上市后获利。但无论是WeWork的惨败,还是Uber的流血上市、Airbnb的估值大跌,都让软银和旗下的愿景基金遭受了接二连三的打击,致使愿景基金二期大幅缩水。
而现在,FAANG这样的上市科技巨头,对于打算从电信全面转向投资的软银来说,似乎更稳妥,风险也更小。杨德龙表示,投资于初创企业是一级市场,投资成熟的科技公司,更偏向于私募,投资二级市场。现在软银的资产量已经很大了,投资初创企业的话,一是买不到那么多好的资产,第二风险也比较大。而如果投资成熟的上市公司,可以大量投入,且风险低,成熟稳定。当然,风险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成熟的公司回报率相应地也会低一些。
比如,苹果就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财报,截至6月30日,该公司持有915亿美元的苹果公司股票,而这一数字在3月31日为638亿美元。今年以来,苹果的股价上涨已经超过50%。苹果目前的股价相较于3月23日的低点223.764美元,几乎翻了一倍。
英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表示,如果软银转向二级市场,不确定性就会稍微小一些,没有PE、VC的风险那么大,当然收益就没有那么大了。现在的投资策略肯定是更想长期、短期收益的平衡。
“愿景基金在过去几年来从一期变成二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险基金,每次募资1000亿美元,比所有风险投资加起来都高。但是孙正义偏爱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所以在WeWork和Uber上吃了亏。软银成立投资部,如果投后期,风险会减小很多,这是孙正义对自己的一种风险对冲。”王超指出。
03
出售ARM
当然,在维持公司现金流方面,孙正义是不遗余力的,毕竟虽然扭亏了,但软银目前的财务状况还谈不上稳健。目前,除了阿里巴巴和Sprint之外,孙正义手里还有另一张牌,软银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ARM。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孙正义的确承认了出售ARM的可能性,孙正义表示,出售ARM是帮助改善公司财务状况的一个选择。目前,软银集团正在评估其战略。孙正义还透露,软银已经在就部分或全部出售ARM展开谈判,但他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早在7月,ARM会被出售的消息就已经沸沸扬扬,潜在的买主也传了一轮又一轮,从苹果到三星,最新的“绯闻对象”是英伟达,7月下旬,有知情人士称,英伟达有意收购ARM。目前,这两家公司正在就收购事宜进行深入谈判,交易价值超过320亿美元。
这不是一笔小数,2016年,软银也是以差不多的价格收购了ARM。彼时,那笔交易是软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孙正义还放言称:“我把Arm视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易”。之后,在2018年软银股东大会上,软银也承诺,在五年内即2023年进行IPO。
但在收归麾下之后,ARM的表现并不如软银的期待。根据软银财报,ARM在2017年-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8.31亿美元、18.36亿美元和18.98亿美元,增幅并不明显。目前,软银持有ARM 75%的股份,剩下25%的股份由该公司旗下的愿景基金(Vision Fund)持有。
“ARM是整个半导体的基础公司,虽然直接产生的营收不高,但是市值却是很高。”王超分析称,软银上次并购ARM花了309亿美元,据说这次出手价格在410亿美元左右,能够吃下这么大公司,世界上没有几个,尤其对ARM感兴趣的,是半导体行业相关,比如英伟达、英特尔、台积电、苹果、高通等。在当前的状况下,很可能是这几大美国半导体手机巨头中的一家并购ARM。
不过,软银似乎也没放弃ARM的上市梦。在透露可能出售ARM的同时,孙正义还表示,仍有可能进行IPO。

Ⅳ 软银抛售阿里“回血”345亿美元,阿里巴巴大股东到底怎么了

这个大股东可能是股票遇到了危机,因为现在投资股票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他们这也是做出来了减少损失的活动。

Ⅵ 软银抛售阿里“回血”345亿美元,软银财报亏损情况为何严重

因为整个银行的这个经营出现了问题,银行的一些相应的规划也出现了问题,所以最后也出现了这种亏损的情况。

Ⅶ 减持阿里股票,套现1500亿暴赚3千倍,孙正义为了救软银怎么这么拼

因为软银是他的核心事业,如果说软银出现了重大问题,那么孙正义自己也就自身难保了,本身就是自己的事业中心,所以为了挽救自己的人家事业,做出任何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Ⅷ 软银市值缩水340亿美元!股东信心已达临界点,后续会如何

软银市值缩水340亿美元,股东信心已达临界点,后续首先是通过适当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回购自身的股份使得股价上涨,其次是增加对于科技股的投资,再者是建立多元化投资的战略目的,另外是投资的时候选择下重注,然后是剥离国内电信业务成为最大初创科技公司投资者。需要从以下五方面来阐述分析软银市值缩水340亿美元,股东信心已达临界点,后续具体的情况会以下这样。

一、适当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回购自身的股份使得股价上涨

首先是适当出手阿里巴巴股票回购自身的股份使得股票上涨,这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手段,因为阿里巴巴的股票价格是很高的,但是现在面临着自己公司股票价格下降的情况需要及时拯救以下采取对应的措施。

软银公司应该做到的注意事项:

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处理一些金融问题,不要台急于求成使得公司的股价上涨。

Ⅸ 阿里的困局:曾经与腾讯齐名,如今却渐居下风,难以和腾讯对抗

1998年,毕业不久的马化腾,在深圳创建了腾讯。

1999年,辞去英语老师的马云,则在杭州创建了阿里巴巴。

从此,中国互联网界的两大巨头开始诞生,它们一直相爱相杀着,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二十多年里,有许多着名的互联网公司折戟沉沙,辉煌不再,比如曾经与腾讯,阿里同称为“BAT"的网络。

但是腾讯与阿里,却一直齐头并进,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界的双子 星座 。

然而,时至今日,阿里似乎也在逐渐步入网络的后尘,在各个方面渐居下风,已经越来越难以和腾讯对抗了。

阿里与腾讯,多年来一直齐头并进,双方虽然有时略有差距,但是却极其微小。然而时至今日,阿里却渐居下风,越来越难以和腾讯对抗。

阿里的渐居下风,主要体现在 商业市值 竞争现状 以及 负面影响 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商业市值方面,阿里已经离腾讯越来越远。

腾讯上市比较早,在2004年的时候,腾讯就已经到香港上市了。

当时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次子,盈科拓展集团主席李泽楷手持腾讯20%的股份,算得上是腾讯的大股东了。

然而后来李泽楷不看好腾讯,卖掉了腾讯的所有股份。如今的腾讯,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港股之王”,李泽楷早就悔不当初了。

而阿里的上市相比于腾讯,就相对较晚了。

2014年9月19日,创始人马云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阿里巴巴正式挂牌上市,创造了史上最大IPO记录,股票代码“BABA”。

同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又在香港上市,其总市值超过4万亿元,登顶港股成为港股“新股王”。

当年的阿里,其市值力压腾讯,跑在了腾讯的前头,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占据着优势。

然而,2020年12月24日的一则消息,很快就打破了这种局面。

2020年12月24日,阿里巴巴因为“二选一”涉嫌垄断,被国家立案调查。

在短时间内,阿里巴巴的股价马上应声暴跌,一天市值就蒸发掉超过4300亿港元。同一时间,腾讯的股价顺势而起,很快就比阿里巴巴多出4400亿港元。

时至今日,阿里巴巴始终没有恢复元气,在商业市值上和腾讯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截止2021年3月7日,阿里巴巴的港股市值为4.91万亿港元,腾讯的港股市值则为6.51万亿港元。

腾讯足足比阿里巴巴多出了1.6万亿港元的市值,换算成美元,大概为2061亿左右,相当于两个网络的市值。

阿里与腾讯的市值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是竞争现状,阿里已经深陷腾讯众小弟的包围之中。

阿里和腾讯在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都掀起了对抗战争,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

比如2014年快的与滴滴的打车大战,2016年小黄车与摩拜的单车大战,还有美团与饿了么持续不断的外卖大战等等。

在各个领域的大战中,阿里往往是败多胜少,而腾讯则往往是大胜而归。

由于腾讯的主业是社交和 游戏 ,所以阿里持续想要入侵腾讯的社交和 游戏 腹地。

在社交领域,阿里连续推出了来往,钉钉,支付宝圈子,而且还投资了陌陌和微博。但是一直以来,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对腾讯的社交霸主地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在 游戏 领域,阿里2016年的时候正式入局,成立阿里 游戏 ,通过几年的努力,虽然做到了全国第四的位置,可是和腾讯 游戏 还是相距甚远。

因此,阿里对腾讯社交和 游戏 腹地的入侵,一直以来都没有成功。

然而,腾讯对阿里电商腹地的入侵,却可以算得上是颇有成效了。

2014年,腾讯投资电商巨头京东;2015年,腾讯入股团购霸主美团;2016年,腾讯又扶持了电商新秀拼多多。

这三家公司犹如三头恶狼一样,持续不断地围攻阿里的电商主业,将阿里这头猛虎滋扰的不胜其烦。而阿里因为“二选一”涉嫌垄断被调查一事,也是因为与这三家公司竞争而导致的。

如今的阿里,已经深陷腾讯的众小弟包围之中;而腾讯却一直安然无恙,阿里对它的进攻,完全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阿里与腾讯,已经难以平起平坐,齐头并进了。

最后是负面影响方面,阿里已经掉入了舆论的漩涡。

先是2020年10月24日的时候,马云在上海外滩演讲言辞激烈,后来被国家媒体点名批评,然后其所主导的蚂蚁金服上市被上证叫停。

后是两个月后,也就是2020年12月24日,一则重磅消息再一次将阿里巴巴推上了风口浪尖,因为“二选一”涉嫌垄断,阿里巴巴被国家立案调查。

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已经将马云和阿里巴巴推入了舆论的漩涡,难以自拔。

人们谈到马云和阿里,就是资本家,垄断这些负面词汇,网上对他们的口诛笔伐更是不绝于耳。

许多人对马云和阿里的观感,已经完全从正面变成负面的了。这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可以说是严重而深远的。

反观腾讯,除了其 游戏 产业常年遭人谩骂之外,一直以来都是四平八稳。

不管是腾讯误伤老干妈的神奇操作,还是微信与抖音的多年官司纠葛,这些负面消息,都没有造成腾讯的重大公关灾难,一直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腾讯的公关和法律团队,真的不是一般的强。

一方面是阿里深陷负面影响难以自拔,另一方面是腾讯长期以来四平八稳。双方此消彼长,阿里已经远远不是腾讯的对手了。

因此,时至今日,阿里在与腾讯的竞争中,已经渐居下风,难以再与腾讯平起平坐,齐头并进。

曾经与腾讯齐头并进的阿里,现在却已经不再是腾讯的对手了,难复当年辉煌。

为何当年笑傲江湖的阿里巴巴,如今却发展乏力,渐居下风了呢?我觉得,这可以从 主业属性 投资策略 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说说主业属性,这几乎决定了腾讯和阿里的发展方向。

大家都知道,腾讯的主业是社交和 游戏 。那么,这两个主业到底有什么属性和特点呢?

腾讯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社交霸主,其qq和微信早已风靡全国。特别是微信,截止2020年,其月活人数已经达到了12亿。

社交的最大属性和特点,就是它是互联网的流量起点。人们每天使用完微信后,总要找点事情干,这个时候腾讯就可以引导流量有目的性的流动了。

因此,腾讯依靠社交主业的优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流量地主,流量对它来说唾手可得,它需要的是广泛的变现渠道。

而腾讯的另一主业 游戏 ,其最大的属性就是暴利吸金。腾讯把自家的社交流量引流到 游戏 上,很容易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除了自家的 游戏 产业外,腾讯还将社交流量引流到它所扶持的众小弟身上,加速它们的发展。比如京东和拼多多,它们在微信上都有着一级入口。

因此,腾讯依靠着流量起点的属性优势,一方面靠自家 游戏 产业赚钱,一方面将流量导入给自己入股的众小弟身上,腾讯也因此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而阿里的主业则是电商,那么电商到底有什么样的属性和特点呢?

阿里是中国的电商之王,其淘宝和天猫成为了中国人最常用的两款网络购物软件。

电商的最大属性和特点,就是它是互联网的流量终点。互联网企业聚集再多的流量,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变现,而电商则是变现的有力渠道。

因此,阿里缺的不是变现渠道,而是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流量。这也导致了,阿里的各种投资,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给自己的电商产业增加足够多的流量。

然而,互联网领域,流量为王。只要有了流量,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变现渠道。增加流量和变现渠道相比,显然增加流量更为困难。

所以阿里选择的电商主业,显然比腾讯的社交+ 游戏 主业,路显得更加的难走。阿里在长时间的竞争中,渐渐处于下风,也就很正常了。

其次说说投资策略,腾讯的投资策略比阿里的投资策略更成功。

从腾讯的众多投资公司中,我们可以看到,腾讯采取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投资策略。

比如京东,美团和拼多多等,腾讯不仅入股这些公司,给它们提供发展资金,而且还将自己的社交流量开放给它们,扶持它们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腾讯从来不干涉这些公司的“内政”,准许它们独立运营,只需要按时分红给它就行了。

你想想,如果有一位大哥,他不仅给钱给人,还不干扰你自己的战略和决策,你会不会非常欢迎它?你的公司会不会发展得更好?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被腾讯投资的公司,大多数发展得都比较好。像京东,美团和拼多多等,都已经对阿里的电商主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而阿里的投资策略则偏向于强势掌控,大多数情况下,阿里更喜欢全资收购。

许多公司被阿里收购之后,阿里都会换掉原来的创始团队,派来自己的嫡系部队进行管理。因为这样做,阿里可以更好地掌控公司的战略以及决策,让这些公司为自己的电商主业提供流量。

但是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

其一是被收购的公司,已经完全无法按照创始人的规划来发展,严重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这些公司发展得好不好,其实阿里并不在意,只需要它们给阿里提供源源不断的流量就行了。

其二是阿里这样做,给自己在投资界带来了很不好的观感和名声。许多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正是因为不想自己的创业心血被阿里毁于一旦,才拒绝被阿里收购或者入股的。

比如美团的王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团最开始是阿里投资的,后来王兴因为不满阿里的做法,才转投腾讯,成为了阿里的死敌。

如果你是一家要被入股或者收购的公司创始人,相信你也会更加欢迎和青睐腾讯吧。

因此,腾讯和阿里在投资策略上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公司的日后发展。

当然,阿里逐渐落后于腾讯,其原因还有很多,篇幅所限,我在此也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加以补充。

如今的阿里,已经不复当年辉煌,在与腾讯的竞争中渐渐处于下风。这是阿里的困局,也是对商业模式的重新思考。

可以预料的是,如果阿里无法在后续的发展中积极转型和改变,它就很有可能会与腾讯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也会走上网络的老路,和腾讯严重掉队。

各位朋友,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踊跃评论。

阅读全文

与阿里巴巴股票投资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资金流入看什么 浏览:806
科创50指数ETf投资哪些股票 浏览:469
林园股市最新股票 浏览:525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 浏览:132
宜信最新股票价格 浏览:144
亚盛股票走势 浏览:450
工业设计软件概念股票 浏览:971
中国股票最高的是什么股 浏览:274
如何利用股东数据分析股票 浏览:155
同济科技股票配股价 浏览:219
股票短期融资债券到期兑付是好是坏 浏览:597
股票交通银行000001 浏览:811
债券比股票 浏览:518
中国软件这个股票怎么样 浏览:545
股票里的特殊账户 浏览:426
最准确的股票数据网 浏览:30
网商银行的股票代码 浏览:393
行业互动对股票市场有什么影响 浏览:555
必需品投资组合股票行情分析 浏览:621
股票看盘重要时间点 浏览: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