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医药集采是利好还是利空
看情况区分。有人总认为集采是利空,原因是产品售价降低了。其实另个方面来说,集采也大幅度减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药品推广销售费用,减少了开会租宾馆,全国到处跑,上门请客送礼等巨额支出,使企业集中精力做研发,应该说集采对医药头部企业是有利好意义的。
拓展资料:
一、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二、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三、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购买股票也是购买企业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利好就是带来好消息,能促使刺激股票市场或金融市场上涨的因素,利空就是给股市或金融市场带来不好的因素,从而使股票等金融产品下跌。影响利好和利空因素如下:
利好: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贷利率,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分红,回购,重组等因素都会使股市利好,消息面刺激,投资者赚钱效应高。
利空:国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加息,外围股市重创,上市后公司经营恶化,财务出现重大危机等因素都会使股价利空下跌,利空带来恐慌盘抛售,股价下跌投资者赚钱效应大大减少。
另外一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金融市场有利好或利空的情形。投资者投资金融市场时,要关注各方面的利空信息,避免踩雷。
② 带量采购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带量采购对医药股的影响,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相关企业都是受益,因为外企不会降价,国企中标后普遍10%左右降价但轻易就能获得60-70%市场,而外企去吃剩余的30-40%市场。另外,企业还节约了进医院的销售费用,相关独立中标企业净利润会大幅度提高。
以往药品招标,只针对价格,而没有数量,中标企业还需要进医院做工作来促进药品使用;而带量采购则是在招标同时就承诺药品销量,保证在多少个月之内要用完。当下,国家推动的11城市带量采购,也是拿出60~70%的市场份额给中标企业,其他企业只能分享剩余的30~40%份额。
(2)国家采购医药对医药股票有影响吗扩展阅读:
带量采购政策的基本面情况介绍
1. 到底何为带量采购?
以往药品招标,只针对价格,而没有数量,中标企业还需要进医院做工作来促进药品使用;而带量采购则是在招标同时就承诺药品销量,保证在多少个月之内要用完。
参考上海今年6月公布的第三次带量采购,一共采购了20个品种,拿出上海市50%的市场份额给中标企业,未中标带量采购的企业只能分享剩余50%的市场份额。当下,国家推动的11城市带量采购,也是拿出60~70%的市场份额给中标企业,其他企业只能分享剩余的30~40%份额。
为何国家要坚决大力推广?
首先,过去药品招标部门隶属于各省卫生厅,对医院没有控制力。今年医保局正式挂牌后,药品招标改为由医保部门接管。其次,低价中标体系下,药招部门最担心的是出现质量问题。上海三批带量采购执行“批批检”,即中标药品每批都要进行红外光谱检测,确保质量合格。
药物一致性评价,是《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药品质量要求,即国家要求仿制药品要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具体来讲,要求杂质谱一致、稳定性一致、体内外溶出规律一致。今年一致性评价药品陆续公布,药招部门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品种更放心。整体而言,此政策对药物降价和质量监督都将起到正面影响,对老百姓来说,实在是好事。
本次11个城市实行带量采购造成的行业影响有多大?
本次带量采购的药品,主要是30多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都是非常成熟的常用药。中标企业获得该品种在11个城市60~70%的市场份额。
如何招标?
招标办对每种药品承诺一个采购量(8~15个月消化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才能参与竞标。如果只有一家或两家生产企业,则进行议价;有三家及以上生产企业,则进行拍卖,最低价者中标。一旦中标,医保基金预付采购金额的50%,等于中标企业是提前拿到部分货款。
③ 集采对股票的影响
药品集中采购对股市的整体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的是医药股。药品集中采购对医药股的影响,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相关企业都是受益,因为外企不会降价,相关企业可以以价格换市场份额。
药品集中采购对为中标的上市公司来说,可能就是利空。因为市场份额可能会被中标的公司占有。总体来说,药品集中采购对医药股是有利也有弊的。
拓展资料:
股市利空是股市用语。利空是指能够促使股价下跌的信息,利空往往会导致股市大盘的整体下跌,不断的利空消息会造成股市价格不断下跌,形成“熊市”。
例如股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恶化、银行紧缩、银行利率调高、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天灾人祸等,以及其他方面促使股价下跌的不利消息。
利空往往会导致股市大盘的整体下跌 [1]
意义
利空就是给股市带来不好因素的消息,能刺激股指下跌。
利多就是给股市带来好的因素的消息,能刺激股指上涨。
而加息就是典型的紧缩宏观调控政策,所以会导致利空。
利多与利空
利多:对多头有利且能刺激股价上涨的消息和因素。 比如降息对房地产板块就是利多。2012年6月7日,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次日地产股板块集体涨幅超1%。
利空:对空头有利,且能促使股价下跌的因素和消息。比如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重大利空消息,导致13日沪指跌2.8%,深成指跌2.97%。
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分类
实质性利空
重大亏损,主营业务失败,通常这样的股票无药可救。
阶段性亏损
原材料涨价,季节更迭,导致的亏损,利空,一般此类影响的时间短暂。
政策性亏损
像油价倒挂的中石油、中石化,房价下跌的房地产股票。
政策性利空
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发行国债,限制新基金发行,加快新股发行,加快红筹回归,等等。
突发事件利空
08年春节前后的雪灾,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对一些行业的影响。
④ 带量采购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力生制药9月27日表示,随着国家医药产业改革政策的落地,质量、安全、环保方面监管持续发力,医药产业升级投入不断加大,行业整合重组趋势明显,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政策将对医药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公司作为仿制药企业,要主动把握医药经济新常态,加速新品研发,不断推动生产经营工作的优化和升级,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技术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的制药企业。带量采购对制药行业影响机制
对于参与“带量采购”投标的企业和不参与投标的企业影响层次是不同的,通过归纳国内学者的研究,带量采购政策对制药企业的一般影响可以由图所示:
带量采购对各类制药企业的直接影响
根据国内学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制药企业在中标前后成本会有如下变化:
中标前后带量采购对制药企业成本的影响
中标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按照中标价格与中标采购量组织生产销售,而这些降低了药企市场进入、推广与维护成本、营销费用、资金占用成本、融资成本、资产减值损失,由于中标的制药企业直接试点地区大部分市场份额,市占率和生产需要会显着提升,制药企业现状一般处于规模经济状态,加大生产可以有效降低单件产品的制造费用。
而对于本身生产该药品种却不参与“量采”的制药企业与参与“量采”却没有中标的企业会损失试点地区的市场,同时量采下中选药品价格的降低会促使该药品整体市场价格水平的大幅下降,影响剩余市场的利润率,市场份额减少和利润率下降的双重打击会大幅削减企业利润,企业甚至被市场淘汰。
2带量采购和制药行业绩效
制药企业销售利润率走低:在该医保政策的推行背景下,由图4.5可知从2010到2018年,化学制药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从未低于19%,且处于正常波动状态,而2019年化学制药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同比下滑50%至10.5%,说明虽然量采政策能明显削减整体制药企业的成本,但是由于投标价格下跌的效应带来收入的降入远远超过成本的降低。
化学制药公司平均销售净利率 数据来源:Wind
研发技术投入比率没有明显变化:制药企业技术研发投入近五年处在震荡阶段。由于药品研发需要很长周期的时间投入和资本投入,我国制药企业大多倾向于制作仿制药获取利润而并非技术投入。导致我国新药创新基础薄弱,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机制尚处在发展阶段。但是政策实施过程中,2019年医药制造业平均技术投入比率由3.5%下降到3.2%,与带量采购政策目标并不一致。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偏低,中国制药企业平均技术投入比率远低于发达国家6.9%的水平。
集中采购政策对研发投入影响是通过削弱仿制药虚高的销售利润率,引导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但是同时由于企业利润率降低导致企业现金流的降低,企业面临无法支付高额的研发费用,这会抑制企业研发。
2011-2019年中国化学制药企业技术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1 带量采购与制药上市公司财务绩效
制药上市公司代表中国药企中规模较大的公司,更有能力参与带量采购招标。在“4+7”带量采购过程中,参与竞标的有国外原研药企业、15家国内上市制药公司和9家非上市制药公司,可见上市公司为带量采购招标的主体。
虽然化学药品需求量逐年攀升,医药市场逐渐扩大。但是由图4.7、图4.8可知自2018年“4+7”带量采购政策试点开始后,上市制药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也在2019年出现了显着拐点,个股平均净利润同比下滑33.73%,而过去12年利润增速中位值在9.27%。整体化学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呈现明显拐点,从原先的6年峰值12.2%开始断崖式下跌,甚至跌至现在的7.04%,处在历史资产收益率最低位。推测带量采购政策确实会对制药企业绩效产生不利影响。
⑤ 集采对医药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1、由于集采的特殊性导致这类模式仅适用于具有竞争的仿制药。因而,集采的推行可以促使具有一定实力的仿制药制药企业为避免企业风险而转型,从依赖仿制药品销售的企业转型为依赖创新药品销售的企业。
2、所有国家组织的集采药品将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产能供给和成本控制的要求更高,企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将有利于推进行业优化重组,逐步改变行业规模偏小、品质偏低的局面,推动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3、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和使用工作的全面开展将有力促进国内医药企业转型升级、推进药品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行业集中度。
行业现状
集采让其守住市场份额,尽管被集采的药品营收出现下降的局面,但公司有其他的产品跟上,整体来说影响不大;对原本市场占有率高,但短期内没有后续重磅产品的药企而言,虽然收获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但增量不增收。
而对原本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市场份额较小的企业来说,所生产的药品一旦中标进入集采,由于不用担心产品销售问题,节省了大量促销、流通等市场推广费用,企业产品直接放量,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对于很多中小药企而言,说不定就是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⑥ 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收官,对医药产业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据媒体报道,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收官,这也让许多人感到好奇,集中采购对医药产业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据了解,此次集中采购涉及到31个治疗类别,而集中采购也会促进医药产业的集中健康发展,促进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减少以往医药产业出现的各种乱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据此,笔者认为,对于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收官,也是可喜可贺的,因为这不仅可以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希望我国的相关部门能够关注到我国人民群众目前看病难的问题,集中采购能够在下一次将范围继续扩大。
⑦ 医药采集为什么会导致股价下跌
医药集采为什么会导致股价下跌?
这次集采对制药企业影响会逐渐转正。此次集采大多数药品品种,在这之前均是外企主导品种。在有国产替代品背景下,受集采负面影响最严重的是国外药企,中国制药企业反而是受益者。
虽然如此,但中标的多家公司近日股价并不好看。从以往中标企业来看,公司面临不中标以及中标后产品价格下降,导致经营业绩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可能。总而言之,中不中都是个问题。
药品集采是什么意思?
药品集采其实就是药品集中采购的意思,是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遏制药品购销中可能存在的不法行为,保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而制定的采购规定。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和舆论的监督。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相关法规政策和工作规范。
药品集采有什么好处?
有以下几种好处:
1、药品降价保质。具体来说,可以挤出药价水分、减轻用药负担,促进药品可及性,提高用药质量,增强保障水平。
2、带量采购,招采合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核心就是以合同形式承诺在采购周期内完成约定采购量,通过以量换价、确保使用,明确药企市场预期,使其不必再为药品进医院而做各种营销工作,降低销售费用,真正挤掉药价虚高空间。
3、政府组织,联盟采购。通过制定规则、强化保障,引导企业以成本和质量为基础开展公平竞争,持续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同时使得质量和疗效类似的药品“同台竞争”,避免了招标竞价过程中出现的“劣药驱逐良药”现象。
4、改善行业生态、降成本促研发。部分企业在集采中,多个产品中选,由于采购执行度高,销售成本大幅下降,货款及时回笼,给了企业很大的信心,同时积极创新研发新产品,研发积极性大大提高。
5、降销售成本、稳市场预期、促产品研发,集中采购像一根杠杆,撬动行业变革,改变了医药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