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力排名 > bat的员工股票价值

bat的员工股票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8 09:41:36

‘壹’ 有限责任公司怎样进行股权激励

国内有越来越多创业公司正在积极推行期权激励机制,企业上市后员工因此获得巨额财富,使得期权激励逐渐成为中国的创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和员工都越来越重视股权激励和期权激励,国内大公司都是怎么做股权激励和期权激励。


据了解目前越有三分之二的阿里集团员工获得了公司期权激励,老员工甚至可以直接获得股权激励,相当于行权价为0的股票期 权,员工持股大约占集团股权的3%左右。阿里技术员工从P6级开始有权获得期权或者股票。根据技术级别对应期权股票数额,基本定级之后就是这个数额,不会有太大的浮动。期权一般会分成四部分发,每年发放1/4。


每一年阿里的技术人才级别对应的股票数都明显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阿里的股价在逐步提升,要保持总package不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阿里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在逐年提高。那员工拿到手的股票如何处理呢?阿里有完善的内部交易系统,双方可以自行协商后,在系统上进行交易,当然交易仅限于双方都有股票的情况下。而高层的股票,由于量大价值高,一般是专门的基金公司来收购和操作了。


目前蚂蚁金服发展势头正猛,虽然股价比较便宜但是很豪气,股票给的相当多,几乎是全员持股,员工持股占集团股权的40%。单蚂蚁金服的股票无法自由交易,一旦离职,必须卖给公司,20%的个人所得税和最高45%的交易税也是肉痛,这一点阿里非常严格,没有网络、腾讯灵活。
腾讯现在比较少发放股票,即使发放股票,也是采取固定行权的方法。腾讯5位创始人以外,员工持公司股权应该不超过5%。走职业经理人路线的腾讯会给与员工较多的现金报酬,这是腾讯技术人员的一般基本月薪:


网络的股票比阿里少,但是比腾讯多,且网络的股票浮动较大,级别越高,期权可以谈判的空间就越大。另外,网络每年的流动性比较大,且欢迎技术大牛带领自己团队空降,机会比较多。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富有创业精神的硅谷,股票期权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文化和一种生活方式。现在,大量新开张的公司还是要依靠股票期权的诱惑力来吸引那些天赋极高又酷爱冒险的人来为自己工作。据统计,硅谷创业公司的期权分配一般如下:
外聘CEO-5%到8%;副总-0.8%到1.3%;一线管理人员-0.25%;普通员工-0.1%;外聘董事会董事-0.25%:期权总共占公司15%到20%股份。


这些硅谷的创业公司普遍实行全员持股或者是大量员工持股,根据员工级别、工作类型决定授予的期权数量。这样的期权制度会让员工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也能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功和荣誉。


一句话,硅谷的创业公司希望将利益分配公平,从而形成有战斗力的创业团队。

面对一份互联网公司的offer,期权是判断其是否靠谱的一个重要指标。BAT其实代表了三种不同期权授予方式的公司,你可以根据你对自己的职业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类型。


阿里的员工持股比例高,尤其是蚂蚁金服的全员持股计划,体现了互联网企业开放、分享的本质所在。选择这类快速发展的公司,就是看好公司的前景,用期权收益分享到企业的成长价值。而加入这类公司,Timing很重要,去年与今年比同一级别的员工可能期权就多很多,但行权价格越低,当然其中的风险需要自己考量。


腾讯是典型的“外企文化”,比起期权,公司更愿意给员工现金报酬。在这类互联网公司,创业的氛围会淡一些,员工更多的是以职业经理人的心态为公司工作。不同部门、不同项目之间的薪资待遇会差别很大,所以选择一个核心的业务很重要。


与阿里自己培养高层不同,网络欢迎牛人带着自己的团队空降。选择这类渴求牛人的公司,只要证明自己是实力,期权的谈判空间比较大,这也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但是空降也有两面性,容易派系对立,搞小团体,这也是你要考虑的因素。


总之,回顾硅谷创业公司的期权历史不难看到,期权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在一家创业公司的早期和高速成长期,会给较多的员工发放较多的期权,但是当公司进入平稳、成熟状态,期权的发放要求会逐渐提高,数量也会减少。反观国内的BAT和其他一线互联网公司,也是如此。


在技术人才流动空前频繁的当下,把握时机,选择一家快速发展,有可观估值前景,且愿意给员工期权激励的公司,已经是越来越多优秀技术人员跳槽的选择。

‘贰’ 华为有那么多员工持股,以后员工都退休了还能持股吗

华为对员工大方已经是业内不争的事实,华为全球有18万人持股的差不多有一半人,创始人任正非分红比例也就不到1.4,创始人只占这么点比例在国内企业里面算是独一份了,华为在国内企业一直以特立独行而存在,国内很多企业都会抓住任何机会宣传自己的公司,但华为公司只是在近几年开始宣传,之前很多年都是在默默积累的过程。而且华为主要业务大部分在国外,算是名副其实的民族企业,而且这么多年下来发展到如此规模还是坚持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坚决不上市。

而且任正非很少参加国内的企业家的各种协会,无论从各个层面华为公司都是与众不同的方式存在,但是每年的营业额是bat总和还要多,名声在外已经很多企业或者媒体在研究华为公司为什么发展这么迅猛,也有很多人觉得是华为的狼性文化造就了今天的华为。现在应该是华为公司比较难的时候,面对美国公司的禁令,也在做全面的部署,正是因为这种忧患意识在最危急的时刻还能这么淡定。

华为公司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华为的全民持股的方式,真正让员工做到了以公司为家的理念,这种不是简单的喊口号而是落实到实处,现在很多企业喊出了以企业为家但在具体的行动上还是和传统的方式没什么区别,华为是真正做到了全民持股的方式,同时为了避免了吃大锅饭在管理上做了很多巧妙的设计,之前一个同事几年前加入华为公司,开始喊着很累但到了发红利的时候就不喊着了,喊了几年还在华为呆着,毕竟加班加点的过程精神上肯定很压抑,但感触成绩一定会有收获,华为公司这点对于人性的把握也是别的公司难以企及的。

回到正题华为公司还真是有退休的机制,在公司干够8年,年龄到45岁就可以申请退休了,而且审批也会比较快,但也会根据岗位情况判断,退休后的华为员工还会保留一部分股份,当然也会有一些条件的限制,针对大部分人来讲45岁这是奋斗的大好时光,哪能轻易选择退休,华为公司在国内企业里面兑现付出多少收获多少的典型公司,没有能够做到绝对公平的公司,但起码在华为公司里面表现得最为深刻,总比一些守财奴公司做的到位的多,正是这种机制华为公司在受到美国制裁之后全公司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团结。

华为公司在奖励干出成绩的员工以及防止员工的坐享其成方面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平衡。所以华为公司战斗力一直很强,慢慢做到通讯领域的老大,现在发力终端电子产品风头越来越旺盛,特别是在智能方面,如果不是美国压制做到全球第一只是时间问题。

华为之所以不上市也是最大程度保证自己的理想状态,公司一旦上市就要考虑利润等方面,资本市场的本质的利益最大化,很难保证每年巨额的研发费用,冲击力必然受到限制,所以华为公司明确表示拒绝资本的进入,华为无论在对待在职员工还是离职员工以及退休的员工都表现出比别的公司大气一面。

希望能帮到你。

谢谢您的问题。华为员工退休持股的问题应该分几个层面看。

不是人人都能持股 。华为目前拥有18万名员工,研发人员有8万多人,有将近9万人持股。华为的股票是虚拟股,由华为投资控股公司工会向符合条件的员工发放,如果要持股,不仅在华为要熬资历,也要有所成绩。华为员工持有虚拟股,可以获得分红,享受到净资产增值收益。持股但却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不能转让出售,员工离职后,其所持股票由工会回购。

华为45岁就可以退休。 国家规定男职工60岁、女职工50岁就可以退休,但是对于体力繁重的从业者,男性55岁、女性45岁就可以退休了。华为工作劳动强度比较大,工作8年以上,45岁就可以退休。 如果不满45岁,患了重大疾病,也可以提前退休。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在华为签约工作满8年,并且要干到退休。 退休以后的福利。 退休后,员工与华为合同终止,更谈不上退休金。如果退休的华为人持有股票,可以保留股票或者赎回。由于任正非的力挺,退休人员保留华为股票是没有期限的。任正非认为每个华为员工都要退休,在华为退休意味着在华为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鞠躬尽瘁需要退休保障。华为以奋斗者为本,不仅在事业中,也体现在退休后。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关于华为持股及退休,我有些发言权。现说明如下:

1、华为普通员工,持的是虚拟受限股,享受利润分红及股票增值等正常的权利,可以参加投票,差额选举公司员工持股会成员。

2、华为工作8年以上,年满45岁,可以申请退休。或者,不满45岁,但有重大疾病,可以申请提前退休。退休流程不复杂,也不难走。

3、退休后,可以选择保留股票或者赎回。保留股票目前没有期限一说。公司曾经的确有不让退休员工保留股票的声音,但被任总一句“你以后也要退休的”否决了。

外面对华为的传闻,十有八九都是以讹传讹,不可信。

任总是华为广大员工利益的让与人及守护者,无论是在职员工还是退休员工,对他都无比尊敬!

补充一下:华为的退休是华为内部的退休,不是国家的退休。从华为退休后,要想领社保退休工资,也要等到满足国家社保政策才行。

首先,华为内部的股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是虚拟受限股,是特殊 历史 时期的产物,工会代持,员工享有收益权,持股员工选出100多个员工代表,参与重要政策的决策。

其次,在华为内部执行了很久的相对考评制度,而不是绝对考评制度,考评又很收入是直接挂钩的,另外有时还有强制淘汰,这样下来,能长期坚持在华为内工作到退休年龄的不太多了。

再次,华为之前规定的是45岁退休,退休后的持股政策一直都在变,目前的说法是可以长期保留股份收益,但要求一年一年审,看看是否有违反退休协议的,也可退休时赎回所有股份。去年华为还出了个比较人性的政策,工作满8年,同时年满40,可以因亚 健康 身体问题申请提前退休,股票按照规则保留一定比例,同时也修改了退休竞业协议,基本上大部分员工退休后都还能工作,只要不去竞争对手即可。

刚才看了半天,也没有看明白华为职工退休后的个人股份具体怎么分配。有几个好像都言之有理,但是又相互矛盾。其中还有人物,但都不是自己,最近的是邻居或亲属。怎么没有华为的人呢?

或许,每个人的分配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吧!

这一点,在股份分配的时候就已经写在合同里边了。我相信华为会这样设计它的股权制度,而不是简单的相同主义。在华为退休归还股份的人是级别不够,无法跟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言明,而退休后还保留股份的华为人,这事根本不好告诉别人……

在狼的 社会 和集体里,是一个不平等,弱肉强食,完全靠实力的生存状态,每一只狼在狼群里都有自己的等级和位置,每一只狼都会遇到不断挑战自己的对手,每一只狼都为自己的更好一切设立目标,努力奋斗与打拼……

写到这里,感觉有点好笑,一个钓鱼人的世界里每天都是华为各种各样的资讯资讯,不可否认华为的成绩与努力,也不可否认对华为的认可与赞许,华为是一个榜样,一个向往……

但我不愿意看见有太多的华为新闻,就像当年的金牌,因为少才能引起关注,因为缺才能更加爱护,因为没有更多的言语表达才用的省略号……

我希望能看见很多很多的华为,以至于它在我们身边是那样的普普通通和平淡无奇。

这样,才代表我们的强大与进步,

这样,才能为更多的人指明方向,

这样,才能惠及更多人每一天的生活。

感谢您的提问!要看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华为的股权结构。

一、华为股权架构:

华为的顶层公司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为的实业公司则是在此公司投资下的一系列公司。

华为的顶层公司只有两个股东:

一个是任正非,持股1.01%

二个是华为工会,持股98.99%

华为的股权结构并非一开始就这样的,是经过多次调整后演变到现在这样。

二、华为股权结构演变过程

注:下面的信息来源于各媒体报道,不一定准确哦。

2.1 早期全部由员工持股

华为的员工持股起源于1990年,公司发展初期无法申请到银行贷款,曾发不出工资给员工打欠条,后来把欠条写成欠股份。

在1997年6月改制前,华为已是全部由员工持股的公司,股东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是:华为公司共688名员工,持股65.15%。

二部分是:华为子公司华为新技术公司共299名员工,持股34.85%。

2.2 初现工会托管股权

1997年6月,华为对股权结构进行了调整,改制后的华为股东共包含三部分:

一部分是:华为新技术公司持股5.05%。

二部分是:华为公司工会持股61.86%。

三部分是: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持股33.09%。

将之前的员工直接持股,改为员工通过工会持股。

两家公司员工所持的股份分别由两家公司工会集中托管,并代行股东表决权。

2.3 初现员工虚拟持股

1998年,华为派高层赴美考察期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一种名为虚拟股的激励制度进入其视野。

1999年6月,华为再对股权结构进行调整。

华为公司工会收购了华为新技术公司所持的全部股权(5.05%),同时收购了华为新技术工会所持有的的部分股权(21.24%),华为公司成为两家工会持股的公司:

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会,持股88.15%。

第二大股东为: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持股11.85%。

公司的全部股权都由两家工会持有,员工成为间接股东。

2.4 确立任正非的独立股东地位

2000年12月,华为再次调整股权结构。

华为新技术公司工会持股全部并入华为公司工会,将任正非持股的1.1%进行单独剥离,华为公司共有两个股东:

第一大股东为:华为公司工会,持股99.9%。

第二大股东为:任正非,持股1.1%。

至此,任正非的独立股东地位第一次得到确认。

2.5 实体股明确转为虚拟股

2001年7月,华为公司通过了股票期权计划,推出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虚拟股票期权计划暂行管理办法》。

华为员工持股之前已由工会托管,由工会代行表决权,现在则明确转为虚拟股。

华为这次改制得以顺利进行,与当时的环境有关。

当时网络泡沫破灭,华为正经 历史 上第一个冬天,股票分红不高,许多员工对股票期望值不高;而包括李一男在内的一批华为资深员工陆续离职创业。

此时华为鼓励员工“辞职再回岗”,手中的股票也被回购到工会手中,包括董事长孙亚芳也参加了这一计划,华为公司股票在虚实之间悄然转换,华为也从号称全员持股的公司变成由两个实体股东持股的公司,员工间接持股变成虚拟股。

2.6 华为股权结构再优化

2003年,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为控股)成立,共有两个股东:

任正非持股 1.0708%,其余为华为控股工会持有。

华为公司原有的内部员工持股、期权激励都被平移至华为控股的平台。

此后华为的股权结构稳定至今,只是在持股比例上稍有细小变化。

华为控股根据股权激励的需要每年增资,由实体股东按当年每股净资产价格购买,再将等比例虚拟股出售给员工。

员工签署合同后交回公司保管,没有副本,没有持股凭证,每个员工有一个内部账号,可以查询自己的持股数量。

  大家知道,由于华为全是职工持股,对华为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如果职工退休了也持股,那么这个股权激励作用就会没有了,这个对于华为以后的发展不利。

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华为职工退休后是没有股权的。

由于华为的股权大部分是工会持股,所以退休后一定会有很好的福利政策!

 在华为奋斗的人们,你们为国家争光了,国家感谢你们,华为公司一定会感谢你们!

华为加油!中国的 科技 话语权就靠你们领头羊啦!

 

华为电气 安圣老员工,2000进的。99年是华为电气最后一年给员工配股,所以没赶上。之前研发和市场基本都配股,那个时候配股多,按职级工龄1-10万股,我了解到的基层就是这个情况,高层估计更多了。收入不够,就要借钱买配股,华为会安排工行给贷款,公司担保的。有些人怯,最后SB了。安圣卖给艾默生,解决员工股票的事情出了很多传闻,最后一比六敲定。这不包含每年的分红。那时候老东家缺钱所以股票配的多,发的奖金基本不够买股票的。华为技术配的更多,有个技术的同事因为老婆的原因从技术调到电气,股票比我当时部门头头还多,说有近40万。那个时候这个钱在杭州买个好house 有余。我们当时20余人同机进华为,现在还有5-6个在吧。据了解退休后股票可以保留或按估值套现,应该没谁套现吧,除非出去创业。被离职必须套现。

还有很多人认为华为员工股不是真正的股份。我们后来从公司出来一个团队创业,现在已经上岸了,所以我也可以说一下。在公司里,真正有决定权和发言权的基本是股份前三的大股东,小股东只有干活的份,当时贼愤,现在释然了,不这么干,公司难生存,团队易散伙,太多的故事了。关键是大股东人品要好,把一锅饭煮熟了,能够按照承诺该给你的一份不少。前几天有个SB董秘说100股也来参加股东会,政治不正确,但实情,情商太低。

现在马上财务自由了,以上希望对打算创业的朋友有所帮助,机会来临时要抓住,不要太纠结于股份些微的差别和股份所对应的权利,干就是了。

所谓的华为员工持股就是个骗局,真正的持股人就是任正非一个人,员工是持的工会的股,工会的股是个极分散的连参与公司事物的权力也没有,其实就是个名义上的虚拟股,人在“股”在,人走“股”留,根本就没有什么全员持股这一说。工会的管理者听命于任正非,其实就是任正非一个人的企业,自己一个人说了算。

不一定都有,我有个在华为工作快20年的同学有股票,45左右被退休,估计每年分红一两百万,但是如果到其他公司上班的话,就要收回股票了。所以这哥们现在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别瞎说了....华为的股票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正常股票一部分是虚拟股...我的很多同学和朋友在华为....看你的绩效和资历分配股票...据我所知大概是2,3年前新进的员工(社招16级以上的新进分不分就不知道了)已经不再分配股票....包括虚拟股也不分配....校招的13级的是不会再分了...但是基本薪资比老员工的15级工资还高...而且高一大截...并且有加班费和出差费....几年前一股的分红就有1块5以上了...这两年我没问他们不清楚....出去以后股票公司回购...不是按照当初的价格回购.....而是按照当前价格回购

‘叁’ 股权分配原理

创业就离不开合伙人及股权分配的话题,那比如新东方合伙人就是3驾马车、复兴4个合伙人、腾讯5虎、小米8个合伙人、阿里巴巴18罗汉:但在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阿里巴巴IPO后股权架构为,马云7.8%、蔡崇信3.2%、软银32.4%、雅虎16.3%、其他40.3%。

找合伙人这件事情,考验你对创业方向的思考深度。如果你战略想不清楚,其实你找不对人,你也不容易说服人。你的战略想得越透,你对所规划需要找的人的描述就越清楚。

其实做企业,就是一个不断进行“股权分配”、“股权激励”、“股权运营”的过程,股权就是企业的根!自从你开办公司成为老板那天起,不管是凝聚合伙人,吸引优秀人才,激励优秀员工还是进行融资、投资、股改、挂牌或上市、重组或并购,不管是开疆拓土还是构建版图,股权一直与您同在!

股权激励的初衷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高管理。核心团队持股并不等于公司的团队持股,公司的团队可能有七八个人,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创业者,可能创业者只有两三个人,所以让真正的创业者去持股。

1.合伙人合伙创业第一天,就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合伙人股权设计);

2.公司早期要引入天使资金,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天使融资);

3.公司有三五十号人,要激励中层管理与重要技术人员和公司长期走下去,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员工股权激励);

4.公司需要招兵买马、跑马圈地,加速发展,引入A轮、B轮、C轮投资人,……IPO时,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创业股权融资);

5.公司足够NB,做到BAT的体量,需要把大公司做小,把老企业做新,也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孵化器、阿米巴经营)。

股权:企业的所有权,包括收益权、增值权、表决权、资产所有权等。

股份:所占股额的收益权。有时常常将股份和股权混为一谈。

股权与股份最大的区别是:

股权一般是在工商登记的实股股东,公司在办理很多变更时,需要所有的实股股东签名。

股份一般不需要登记注册,多数是与大股东签订契约,明确其拥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通常没有实股股东的表决权,也不太参与实际的决策。

有限责任公司 指依据公司法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 是指依法成立的,其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公司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注册资本 也叫法定资本,是公司制企业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或发起人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本总额。

建议创业公司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这样在法人治理的结构设计上比较灵活、简单、直接。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丧失了灵活性,初创企业最好不要直接设立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规定股东分红以 实缴出资比例 分红,公司法也允许全体股东作出另行规定。公司表决权若没有另行规定以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这个出资比例可以理解为 认缴出资比例 ,但是分红权是以实缴比例分红。

为解决资金股、资源股、人力股、管理股等因出资不同而引起的股权不平衡,股东之间可以约定同股但表决权和分红权不同。

股东的实际出资数额和持有股权的比例属于公司股东协商的范畴。一般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持有股权的比例和实际出资比例一致,但是也有例外。从实践来看,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只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公司的良好经营离不开各种条件或资源的整合。

从法律上讲,股东内部对各自的实际出资数额和占有股权比例做出约定,我国法律并未禁止。即使约定出资比例和持股比例不同,对公司债权人而言,也不会对公司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因此,这种约定不是规避法律,都属于公司股东内部的事儿。

股东认缴出资后,大家根据认缴出资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将股权一划分,就按这个持股比例确定分红比例。

你的公司是否就是这样做的呢?

从公司发展和股东公平角度讲,实缴出资多少才更重要,而不是认缴的多少。因此,公司法明确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实缴的出资比例,是按照股东实际已经缴纳的出资占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比例。

有原则就有例外,公司法赋予了股东按照商业规则可以自由灵活地作出约定,即“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

在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员工和投资人的股权架构设计中,要有一个核心大股东,特别是创始人在初创期应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既出资又出力而全职创业的人,与只出资不出力或只出资但不全职创业的人,在表决权设计上应有不同。前者对公司的情况了解更全面,更利于作出正确的管理决定,犹如“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同时,表决权大小的差异化设计,也进一步体现人力股和资金股对创业公司的贡献值的不同。

再进一步,股东也可以约定预留一部分分红给公司员工。当然,这也可以放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实施股权激励时进行。

那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离开不了市场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和人脉资源等各种资源,股东完全可以不按出资比例分配,而是 结合股东实缴出资额以及各自掌握的、对公司发展需要的优势资源,确定股东在股东会会议中行使表决权的比例。

要特别提醒的是,股东会议表决权不按照出资比例行使的,一定要在公司章程中予以明确记载。这就是那句经典的“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但是,股东分红权和公司增资时优先认缴出资权不按照出资比例行使的,全体股东约定即可,而并非必须记载在公司章程中。

因为创始人合伙创业,有的提供资金,有的提供场地,有的提供技术能力,有的提供销售渠道,有的提供融资资源。各个创始人提供不同的贡献,各个贡献性质不同,似乎完全无法等价对比。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很难说研发就比销售更重要,也很难说拉来投资的工作就比提供办公场的贡献更重要。所以创始人之间如何分配股权,往往成为一个难题,往往不得不用“拍脑袋”的方法划分比例。

(1)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

(2)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创始人既出钱(少量钱),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资人购买股票的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

(3)非全职投入本公司创业的兼职人员,哪怕技术NB,也建议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给予大量现金,或者发放少量股权(股权来源于期权池:常规的做法是预留10—20%的期权池,满足3-5年的激励需求,后期再以3-5年为一个激励周期,不断增发新的激励措施。),而不是按照合伙人的标准配备大量股权。

员工期权激励,会经历四个步骤,即授予、成熟 、行权 、变现。公司的期权池,10-30%之间较多,15%是个中间值。公司总池子确定下来,再综合考虑他的职位、贡献、薪水与公司发展阶段,员工该取得的激励股权数量基本就确定下来了。同一个级别的技术大拿,在VC进来之前就参与创业、在VC进来后才加入公司、在C轮甚至IPO前夕加入公司,拿到的期权应该设计成区别对待。另外,公司也可以给员工选择,是拿高工资+低期权,还是拿低工资+高期权。

(4)早期普通员工不宜发放大量股权,这些员工最关注的是涨工资,并不看重股权。早期员工流动性也大,股权管理成本很高,激励效果有限,甚至起到反作用。

(5) 别把持股多少误当控制权的唯一要素: 公司控制权需要的是综合设计,不仅仅是持股比例,更要看到股权背后的各种特别安排。

公司的控制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股权层面的控制权、董事会层面的控制权、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权。

公司控制权设计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合伙人的具体特定需求、股东在股东会的表决权、董事会席位、经营层面的管理等因素,并结合每个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综合考量,为公司量身定制的最佳方案。千万不要 靠参考模板,小心模板会害了你。

1、充分利用公司法“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广阔空间,尝试将表决权与股权比例分开;

2、不妨在公司章程中直接规定董事会过半数的董事由创始股东团队或核心创始人提名或委派。在董事会层面,股东之间可约定董事会议事规则,并记载于公司章程,进而对公司及所有股东产生约束力。

3、对于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比如出让控制权、重大人事任免等,可规定须核心创始人同意方可通过。

4、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或采取表决权委托。

5、在公司引进资本时应进行风险评估,了解投资人的战略,制定应对方案。当然,公司长期聘用深谙股权的律师进行风险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股权是对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利,公司最重大的事项通常是基于股权由股东(会)决定的,如公司章程修改、董事任命以及融资等。

股权层面的控制权包括绝对和相对控股:绝对控股权情形下创始人持股达到67%,也就是达到三分之二,公司决策权基本可以完全掌握在手中;绝对控股权情形下创始人至少要持有公司至少51%的股权;而相对控股权往往需要公司创始股东为持有公司股权最多的股东,与其他股东相比可以保持对公司的相对控制力。

法律依据在于:根据中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股东(会),股东会的普通表决事项,多为二分之一以上多数表决权通过,而少数重大事项(如公司章程修改)还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掌握了控股权,就能够控制股东(会)决策,进而控制公司。

注意事项: 公司初创时期,最好避免容易导致僵局的股权比例设置,例如50:50、65:35、40:40:20甚至50:40:10这样的股权比例设置,尽管50:50和65:35这样的股权结构设置往往是对股东作用或影响力的一种真实反映或者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在公司早期的蜜月期平安无事,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往往会发生共贫贱易共富贵难的情况,利益分配的冲突日趋明显,小股东可能会行使投票权否决公司重大事项,使公司丧失船小好掉头的决策迅速的优势。

同样,类似于40:40:20的股权比例设置可能会导致二大股东都希望联合小股东控制公司股东(会)决策的情形,50:40:10这样的股权比例设置也面临小股东联合易出现僵局的可能性。

熟悉境内外上市公司治理的人可能明白,董事(会)与股东(会)是相对独立的,公司股东(会)往往无权直接干预董事(会)依据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使日常经营决策的权力。所以,公司的控股权和公司运营的控制权并无必然联系,尤其是股权相对分散的公司中,公司的控制权往往在于公司的董事会。

对于未上市的境内初创公司来说,股东往往与董事一致所以很少面临这样的冲突,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融资,投资人往往会要求向公司委派董事,董事会的构成会发生变化,此时就需要创始人注意控制公司的董事会、法定代表人等掌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①公司董事

公司的日常经营事项,主要由公司董事(会)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公司很少需要开股东会,所以也很少通过股东会的控制权来参与公司日常经营,只是在重大事件(如修改章程进行融资)的时候才召集一次股东会或者要求股东签署决议等文件。所以,如果控制了董事会,也就控制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核心创始人可以占有公司董事会的大部分席位,以保障决策效果和决策效率。

注意事项: 控制董事会最重要的法律手段是控制董事的提名和罢免。公司控制权之争往往体现在董事的提名和罢免上,如果创始人之外的公司股东没有提名或罢免公司董事的权利,这些股东也很难插手争夺公司的控制权。 但现实中,公司的投资人往往要求董事任免权,而公司往往也需要创始人之外的董事助力公司的发展,所以创始人需要注意控制董事会的人数以及创始人任命的董事人数。

创始团队在公司初期控制2/3的董事人数,而在后期最好能控制1/2以上的董事席位,公司尽量将外部董事席位留给对公司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人,随着外部董事的增加而扩充董事总人数,尽可能保持创始股东对董事人数的上述控制比例。

比如京东的招股书显示,京东的董事会为9人,老虎基金、Best Alliance、Strong Desire以及DCM分别有权任命一名董事,而刘强东及管理团队则有权任命5名董事,并且有权任命董事会主席。

董事会席位来看,刘强东及其管理团队与其他股东在董事会的投票权为5:4,刘强东在董事会在投票权过半数,在董事会重大问题上应是刘强东及其管理团队拥有主导权。这样,刘强东及其管理团队在董事会与股东会都有绝对的发言权,从而牢牢的把握公司的控制权。

创始人需要知道的另一个法律知识是股权与投票权是可以分离的。 现实情况中,随着公司的不断融资壮大,创始人股权将被不断稀释,很难一直保持公司的绝对控股权。为了继续维持公司的控制权,可以将其他部分股东股权中的投票权分离出来,交给创始股东行使。

投票权从其他股东的股权中分离出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体现行使:

有些公司一开始创始人是控股的,但由于后续不停融资、增发股票,(据统计:很多比较好的互联网公司到了上市时,创始人股权投资剩下20%左右。)这时,控制人则会面临不控股的情况。比如如京东上市前,通过投票权委托制度,刘强东持有80%公司股权,牢牢控制京东。

再比如阿里巴巴与万科:

股权相同:

1、股权高度分散、创始人运营团队占股很少

2、都搞过事业合伙人制度

然而2家公司控制权却大相径庭。马云运用事业合伙人制度(董事提名权+投票权委托)牢牢控制,而万科一直遭受外部挑战,去年年底的股权大片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其核心内容:在股东会董事会上的决议,大家要事先协商达成一致;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则以某个股东意见为准。

有限合伙持股,创始人(作为管理合伙人持有很少权益但)控制有限合伙持有公司的投票权;

境外架构中的“AB股计划”(或“牛卡计划”,或“双股权结构”)

注意事项,在融资节奏上要把控好,创始人需要注意把握融资的节奏。企业早期融资的估值和股价比较低,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公司的估值和溢价越来越高,融资对创始人股权的稀释效应会有递减的效果。但是,资本对企业扩张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融资市场瞬息万变,创始人需要仔细衡量和规划,什么阶段需要融多少资,以维持公司稳健的资金流,同时兼顾与公司估值的合理平衡。

通常这样约定:(如:创始人一共10个投票权,其他股东一股一个投票权;极端情况如京东上市后刘强东1股20个投票权,国外有些互联公司上市后1股70个投票权)即公司创始人和高管持B类股票,投资人持A类股票,B类股票每股表决权等于A类股票10股的表决权。

A序列普通股通常由机构投资人与公众股东持有,B序列普通股通常由创业团队持有;

A序列普通股与B序列普通股设定不同的投票权。

美国上市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结构来维持公司创始团队的控制器,比如, Facebook、Google与网络等企业都将其A序列普通股每股设定为1个投票权,B序列普通股每股设定为10个投票权。近些年上市的京东、聚美优品、陌陌都是采取的这种AB股制度。根据京东的股东协议,刘强东及管理层持有的股份每股代表20份投票权,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每股只能代表一个投票权,这样刘强东及其管理团队虽然只持有20%左右的普通股,但是由于有双层投票结构保护,其投票权能确保股东会上重大议案有绝对的发言权。

投票权与股份份额并非一一对应或不可分离,创始人可以通过上述四种方式争取控制其他股东的投票权,让渡出投票权的股东基于对创始股东的信任或依赖很有可能会同意这样的让渡安排,从而维持公司稳定的控制权。例如,创始人股东通过其控制的持股平台实体(如有限合伙)间接持股(如员工激励或公司的小额投资人的股权),可以实现以小博大的控制效果,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创始股东通过员工持股实体控制激励股权的情形。

股权的背后,体现的是责权利,因此,股权架构设计要明晰股东各方的相关责权利,如合伙人的责权利、投资方的责权利,并匹配到位。股权架构设计要为未来的核心人才与骨干预留股权激励的空间。 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资源、技术、资金、还是人?什么样的东西最重要,就要让什么占大股份。

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后期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少量股权可以解决500人的激励问题,而且激励效果特好。在这个阶段,员工也不再关注自己拿的股权百分比,而是按照投资人估值或公司业绩直接算股票值多少钱。

那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中,每个合伙人的重要程度与贡献显然是不同的,股权应是不同的。比如,平台型、重运营的公司,COO的重要性可能远大于CTO、CFO、CMO等;技术导向型的公司,CTO可能是最重要的;融资需求型的公司,CFO的可能更重要。 合伙人的整体收入=基础年薪+绩效年薪+股权。

创始人期限:每个创始人,包括你自己,都设定4年的股权兑现期,以及1年的最短服务期。

业务主管股权(0.5-2.0%):4年(或2年)的股权兑现期,根据情况确定最短服务期,以及股权兑现加速机制。

创始人持股比例代表的权力:

67%公司完全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资扩股)

51%相对控制权(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

34%一票否决权(董事会的决策可以不同意)

1,投资人的持股不建议超过30%;

2,创始团队开始持股的不能超过3人;

3,初创团队中大股东能保持不低于60%的股份,因为低于50%的股权经不起稀释;

4,初创公司的股权设计:

1)忌讳江湖方式处理,结构与利益不明细;

2)忌讳股权平均或分散,没有“带头大哥”作为决策中心;

3)忌讳股权比例配错,非关键人员拥有大股权比例。

1、全职创业合伙人-限制性股权

①与股权有关的分配方式:项目提成、虚拟股票、期权、股权。

②创业团队一开始应发限制性股权。

首先:是股权;其次:有权利限制(股份必须跟创业合伙人全体服务期限挂钩,分期成熟)

2、股权分期成熟

在一定期限内(比如,一年之内),约定股权由创始股东代持;

①每年成熟25%。

②满2年成熟50%,第3年成熟25%,第4年成熟25%(避免团队短期投机行为,如“小米”)。

③第1年成熟10%,第2年20%,第三年30%,第4年40%(时间越长,股票兑现越多,如“360”)。

④第1年成熟20%,剩余股权在3年内每月成熟1/48(较精确)。

国外常见的:5年成熟,干满1年成熟1/5,剩下的每月1/48。

以上四种模式对团队不同导向,实操时还应按需选择。

因为创业项目在成长阶段总有一些更替,如果发现合伙人已经跟不上公司的成长节奏,需要引入技高一筹的合伙人,老合伙人很可能需要“出局”。

股东中途退出,公司或其它合伙人有权股权溢价/折价回购离职合伙人未成熟、甚至已成熟的股权。对于具体回购价格的确定,需要分析公司具体的商业模式,既让退出合伙人可以分享企业成长收益,又不让公司有过大现金流压力,还预留一定调整空间和灵活性。

对于离职不交出股权的行为,为避免司法执行的不确定性,约定离职不退股高额的违约金。

①股东购买时原购买价格一定溢价。

②离职时公司净资产。(重资产公司较适用)

③公司近期融资估值折扣价。(互联网等轻资产公司)

基于两因素考虑:从公平合理角度考虑,通常互联网公司估值通常水平较高,且投资人的角色投资公司的未来估值而不是当下真实市值;从公司现金流压力考虑,若完全按照公司估值回购,很可能融1、2KW,若一个重要合伙人离职,可能融资款还不够回购创始人股权。

可能会使创始股东个人承担较大的个人风险:

第一、中国公司法虽是认缴制,不代表认而缴股东出资到位之前,相当于股东一直欠着公司一大笔钱。

第二、若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对外负债人,股东要以认缴出资额为限。对外承担风险。例:若公司注册资本五千万,认缴的情况下,创始股东仍欠着公司五千万  ,只是早缴晚缴的问题 。

第三,若公司对外有重大负债,股东要以5千万为限对外承担责任。

对于非资金驱动型、资源驱动型公司,大部分是人力驱动型这种互联网企业,互联+/+互联咨询企业,建议注册资本一开始一百万为限,如果后续资金不足,可通过股东借款。之后可以通过股东增资或外部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

假如合伙人里面特别是技术人员,后面增资的时候常常没有钱,但是他们又特别重要,如果直接稀释又不能调动积极性,这个时候一般要怎么处理。

对于这种互联网相关企业,最重要、最值钱的财富是技术开发人员。对技术开发人员拿股票,分两部分付出对价:第一、是他们拿出一部分现金,第二、贡献时间、脑力,这主要是技术,对技术人员,钱不应成为他们拿股票的障碍,可以通过团队持股计划或注册资本本身不高的情况下,把他们的股权给到位 。

对核心技术人员,主要是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的意义:第一、可按照第一投资人的估值然后 甚至低于其他 人价格拿股票;第二、约束,股票给到位的情况下    这些股份要分期成熟  ,要全职投入,不能从事同业竞争,开发这些产品专利应属公司职务作品等等要加进,所以技术人员是否能拿出钱不应成为他们拿股票的障碍。

若公司注册资本为一百万,投资人愿意出100万买10%的股份,那么公司估值为1000万。现在公司为两百万的资产,今天投资人进来,明天你就将公司清算掉,那么投资人只能拿到20万。

所以许多投资公司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会在投资协议中约定,公司如果要清算,第一需要投资机构同意,第二要拿出投入的投资,第三还要拿出投入的投资收益。

如果公司注册资本是一百万,假设净资产也是一百万,当公司的估值达到一千万时,这时候投资人出100万买10%的股份,就意味着每股的价值翻了十倍,我买一股需要一块钱,投资人进来买一股就需要十块钱,这就是溢价。当溢价发生时,你就赚了投资人九块钱。

如果你注册资本直接放到一千万,恰好公司估值也是一千万,这时候理论上就不存在溢价,你们是同股同价,你与投资人的区别只是认缴与实缴的区别。说的再长远一点,你想拿回公司的分红必须把九百万的认缴全部实缴以后才能拿到,当然你也可以用未来公司赚的钱来填补这个空档,那就意味着虽然现在没有掏钱,但是你在用你未来的收益和现在的投资人进行同股同价的安排,你让步的实际上是你未来的收益。

如果注册资本是一百万,而不是一千万,同样是10%的股权你获得的一百万,其中绝大部分的资金是溢价,而归属于整个公司,因为注册资本低,而估值高,所以你赚了投资人的溢价。

‘肆’ 阿里巴巴公司作为行业巨头,薪酬待遇如何

传闻里的阿里巴巴,人人都能月入上万,个个都是拼命三郎,阿里巴巴在外人看来已然是传说一样的存在。不过随着内部人员一点点的揭秘爆料,阿里好像已经不再是神话,但它的故事仍在江湖流传。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阿里巴巴出手到底有多壕?马云为了留住人才用什么手段来笼络人心?阿里巴巴公司薪酬待遇如何?今天我们就来揭晓答案。

阿里巴巴还有相当多的员工福利,杭州房价虽然赶不上首都,但也不是说买就买的,不过对于阿里人来说这还真不算啥,因为阿里会给要买房子的员工提供30万无息贷款用于购房首付。除此之外,阿里杭州总部附近新建的380套员工专享公寓售价只有市面价格的6成。阿里对于结婚生子的员工也是十分友好,员工集体婚礼有马云爸爸做证婚人,还会发放价值4000元的白金戒指,女员工有超长带薪产假,男员工还有陪产假,非常人性化!

总而言之,待遇好福利好才能真正留住人才,马云有自信说自己的员工挖不走,靠的就是壕气!为了人才值不值得这样做?当然值得!阿里巴巴近年来迅猛发展,虽然经济总体势头不景气,但阿里巴巴收盘价和市值总能连创新高,总算是没有辜负马云这么壕气的投入。

‘伍’ 听说腾讯给员工发股票,为什么福利好的总是“别人家的

因为腾讯公司很强大,而且还在不断发展,bat三巨头中业务最多涉及范围最广,能量最高的公司。
腾讯的软肋在于缺乏创新,强大之处在于腾讯全家桶的豪华阵容以及产品的速研能力。

‘陆’ 阿里巴巴公司的薪酬待遇如何

马云一向对自己的管理和领导方法非常自信,认为自己那一套方法胜过马化腾和李彦宏,是中国最好的。阿里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团队配合和文化,很明显马云也这么认为:

" 别人开4倍工资也挖不走我的员工!"马云有这样的自信。

3、结了婚的员工接下来得生孩子了吧?女员工有超长带薪孕假,男员工有陪产假。不止如此,阿里巴巴的行政曾经采购了一批 300 元左右的孕妇防辐射服发给怀孕的员工,每人可以领到两件,价值 600 元。

4、阿里人除去每年一次的公费体检,每个阿里人还享有2 名公费体检的名额,你可以随意支配,留给自己父母也好,拿给配偶父母也成。

总而言之,待遇留人,阿里是把这点做到了极致。在马云的带领下,“挖不走”的阿里人不是神话,而是必然。

‘柒’ BAT 是怎么做股权,期权激励的

1)阿里 & 蚂蚁金服
虽然阿里的企业文化经常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客观地说,讲江湖文化的阿里对员工还是比较厚道的。据了解,目前,至少65%的阿里集团员工获得了公司期权,老员工甚至可以直接获得股权,相当于行权价为0的股票期 权,员工持股大约占集团股权的3%左右。
阿里技术员工从P6级开始有权获得期权或者股票。根据技术级别对应期权股票数额,基本定级之后就是这个数额,不会有太大的浮动。期权一般会分成四部分发,每年发放1/4。

阅读全文

与bat的员工股票价值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能全球投资股票 浏览:943
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股票的做法 浏览:265
多少资产买股票 浏览:159
股票投资收益率一年多少算高 浏览:532
中国医疗耗材出口股票 浏览:132
选股公式如何去除st股票 浏览:320
怎样查询股票港股通资金 浏览:986
股票代表着债务债券吗 浏览:936
银行app里能买股票吗 浏览:125
哪些股票是科技股票 浏览:429
简答题股票与债券投资优缺点比较 浏览:892
下载炒股软件后怎么买股票 浏览:473
股票连续几个涨停要停牌 浏览:180
股票配资盈利收分成 浏览:278
2007年股票大盘走势图 浏览:415
股票指标md 浏览:565
投资股票1万可以回收多少 浏览:207
股票一次涨停后高开下跌 浏览:601
股票配资数据接口 浏览:949
怎么判断一只股票的目标价 浏览: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