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力排名 > 彼得林奇投资的股票

彼得林奇投资的股票

发布时间:2023-08-19 01:01:59

❶ 史上最着名的基金投资大师是哪位啊

基金投资大师是彼得林奇,他也是我的偶像。

彼得.林奇是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是麦哲伦100万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 彼得.林奇在其数十年的职业股票投资生涯中,特别是他于1977年接管并扩展表哲伦基金以来,股票生意做得极为出色,不仅使表哲伦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共同基金,使其痪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到84亿美元,而且使公司的投资配额表上原来仅有的40种股票,增长到1400种。林奇也因此而收获甚丰。 惊人的成就,使用权林奇蜚专用金融界。美国最有名的《时代》周刊称他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则称誉是股票领域一位超级投资巨星。彼得林奇从事的投资经营中,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凡,并以股票天使自居。

❷ 彼得林奇PEG成长股公式合集+个人整理解读

本文为合集贴,引用都注明了出处,加入了自己的注释补充和要点理解,记录备用。

来源于 2017-08-19寻找戴维斯雪球 网址 https://xueqiu.com/3105498318/90635393

先说说PEG是什么。PEG指标最先由英国投资大师史莱特提出,在美国着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努力下,使这一投资理念发扬光大、深入人心,于是,更多的人将PEG方法的功绩归功于彼得·林奇。PEG最大的优势就是弥补了静态市盈率的估值缺陷,其不但考虑了本会计报告期的财务状况,同时也考虑了未来几年企业的发展机遇。

PEG=市盈率(PE)/净利润增长率(G)。 PE我个人认为取滚动市盈率为宜 ,而G的取法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根据维基网络和智库网络的描述,G为公司未来3或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比如某股票的滚动市盈率为30,预期其未来3年利润复合增速为20%,则PEG=30/20=1.5。

一般认为,当PEG=1时,股票价格合理;当PEG值<1时,股票价格为低估状态;当PEG值>1时,股票价格处于高估状态。

——所以该公式只能看 20 年(甚至 10 年)以内的成长股,更靠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PEG=1时估值就合理呢?

PEG只是一个经验公式,要说具体的推导公式,抱歉,没有。曾经这个问题困惑我很久,在网络上地毯式搜索,也仅仅找到3篇相关的推论猜想,其共同的推论方法是未来现金流折现,虽未找到我想要的结果,但这也给了我巨大的启发。

什么是未来现金流折现呢?先举个例子,现有一份永续债券,每年获得利息1元,那么这份永续债券的价值是多少。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折现率,因为通货膨胀的存在,明年的1元钱和今天的1元钱是不等值的,考虑到中国名义GDP和货币的发行速度,折现率取12%较为合适。现值=终值/(1+折现率)的年次方,1/(1+12%)的1次方=0.89元,也就是说今天的0.89元与明年的1元是等值的。

汪益达提供链接 http://www.iguuu.com/app/dcf 现金流计算公式表格

折现率设定为12%,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一份年息1元的永续债券的现值为8.33元,哪怕若干年后,你把它卖给别人,它的价值也是8.33元,当然那时的8.33元的价值与今日的8.33元又不可同日而语。

巴菲特说,股票其实也是债券,是一张永续浮息债券。在投资者眼里,企业的价值就是未来全部现金流的折现总和。这一思想简单而深刻,这是对股票价值最准确的描述,这也是巴菲特对企业估值的基础。

好,我们来建立一个比较大众的成长股盈利模型(假设企业每年的净利润等同于现金流),前3年利润复合增速为A,再3年利润复合增速为60%A,再4年利润复合增速为60%×50%×A,10年后该公司利润不再增长,且永续经营,现在该公司每股滚动利润为1元。

假设A为20%,那么股票的价值如图计算为19.66,PE=19.66,PEG=19.66/20≈1

假设A为30%,那么股票的价值如图计算为29.79,PE=29.79,PEG=29.79/30≈1

假设A为40%,那么股票的价值如图计算为44.66,PE=44.66,PEG=44.66/40≈1

激动啊,惊奇的发现,PEG都约等于1。

也许有朋友要说了,你这个模型前10年还比较认可,但是哪有公司是永续经营的。当然没有哪个公司可以永续经营,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问题,因为,从图上的计算可以看出,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前20年,20年后的价值非常少。 ——所以该公式只能看 20 年(甚至 10 年)以内的成长股,更靠谱。

至此,我不禁感叹,彼得林奇以及PEG的发明者真是太伟大了,能将这么复杂的估值这么简单化。更要感叹,PEG的依据就是最基础的股利折现模型,彼得林奇、格雷厄姆、巴菲特等天下投资大师皆出同源。(PS:PEG估值法仅适用于成长股,当G<15或大于45时,合理PE与G的数值差距较大)

首先,肯定要选择PEG<1的股票进行投资,PEG越低越好,当PE上升向合理PE靠近时,叠加股票利润的增长,我们可以获得戴维斯双击的收益。 如某股票每股利润为1元, 滚动PE 为20倍,股价等于20元。预期未来三年利润增速为30%,一年后,每股利润为1.3元,估值也修复到合理的30倍,股价等于39元。一年的时间,我们获得了19元的收益(95%)。

[if !supportLists]2.[endif] 再者,我们要选择优秀的企业进行投资。——优秀企业本身有安全保底,甚至护城河马太效应能让它成为高成长公司。(汪益达融会贯通的体会)

我们设计的这个模型仅仅是大众的、一般的、平庸的企业的盈利模型,我们要寻找利润能够持续高速增长、十年后利润依然增长的优秀企业,如可口可乐、格力电器、阿里巴巴、网易、腾讯控股、万科A、云南白药、贵州茅台等等等等,因为当企业利润增长的时间拉长后(如下面对比图所示),内在价值会显着提升。

买低估的股票只是投资的入门要求,更重要的是寻找足够优秀的企业并长期持有。 ——(持有比特币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投资的关键在于花大力气找到好的标的,然后持有甚至什么都不做。)

运用PEG估值法投资股票,最核心的一个环节是尽可能准确预测企业未来三年的利润增速,这需要我们深入跟踪研究企业的基本面,考验的是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对企业和行业的前景判断、对未来世界格局的认知 (PS:初学的朋友预测未来三年利润增速可参考机构研报平均数值,并加以判断可靠性)。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预测三年都难,更别说预判十年寻找那些优秀企业了。是的,如今的社会飞速发展,我们绝大部分人的眼睛根本没法看到十年之外,但我们能看到优秀企业的管理层,能看到优秀企业的护城河。 投资企业其实就是投资人,如果企业的管理者足够优秀并富有远见,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带给我们丰厚的回报!

==========================================

首先阐述下PEG指标的定义。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 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Jim Slater发明的一个股票估值指标,是在PE(市盈率)估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弥补了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

计算公式是:PEG=PE/(企业年盈利增长率*100)

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未来3或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100)。(PE)仅仅反映了某股票当前价值,PEG则把股票当前的价值和该股未来的成长联系了起来 。比如一只股票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当PEG等于1时,表明市场赋予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公司适用PEG指标呢?周期股,困境反转股不能用,比较适用于稳定增长、综合竞争力强的成长股(最好是能够稳定看到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稳定增长)。对于市盈率高于50的公司,也不适用(很少有公司能够连续三年维持50%以上的增长)。一般来说,市盈率30及以内使用效果最好。 (复利回归)

如何计算PEG是一门学问。 关于PE,有静态,滚动,动态市盈率3种。 个人认为采用静态的过于保守,不适合成长股。—— 不同的出发点、推导过程(≥ 2 ),得出同一个结果。那么这个结果就比较靠谱。——(这是第二篇文章的重点:市盈率分类)

采用民工君的建议: 前半年用滚动市盈率(PE-TTM),后半年用动态市盈率 。滚动市盈率在新浪,雪球,大视野投资等软件上都可以直接看到数据,也可以自己算(从现在往前推4个季度的业绩)。动态市盈率在同花顺,东方财富等软件上可以看券商预测,然后结合自己的认知给出一个合理值。以亨通光电为例:

1.

查看原图 其中26.8就是指PE-TTM(数据来源于大视野投资)。

2.

查看原图 动态市盈率的计算需要预测未来几年净利润。 该图是预测净利润

动态市盈率=市值/年预测净利润 。

接下来默认以去券商预测业绩均值为参考(实际计算可以根据个人深入分析做调整)。目前亨通光电市值455.93亿,券商预测2017均值是22.72,455.93/22.72=20.07。对于G(growth),这是最难把握的。对企业了解的越深入,把握会越好。如果不够深入,那么可以先用券商预测的看下。亨通光电2016年度净利润为13.16亿,2019年预测净利润均值为35.96亿,我们用这个数值计算一下三年复合增长率:

查看原图 也可以用Excel直接进行计算: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POWER(19年净利润/16年净利润,1/3)-1,PEG=PE/(企业年盈利增长率*100)=20.07/39.8=0.52。

一般来说,PEG在0.8及以内的优势比较大。PEG最难把握的是G(growth),正因为G是动态变化的,所以PEG这个指标的而效率也很高。而静态PE参考性比较低的原因就在于数据是基于过去的,但是我们投资却是投未来。建议每周更新数据。

20171024

471/22.96=20.5139

PEG=0.68

我认为一、小盘成长股至少要0.6以内。亨通光电在光纤行业不能算小盘成长股。

1.2017 年 10 月 26 日汤臣倍健

[if !supportLists]2.[endif]东方财富APP上机构预测2017-2019年的净利润7.97、9.43,2016年扣非净利润4.76亿。动态PE=206/7.97=25.84

汪益达提供计算器链接 http://money.jrj.com.cn/calc2010/html/tzsy.html

5.25.59=1.01

都大于1,但大的不多。关键是我认为汤臣倍健的净利润增长率被机构低估较多。可以说关键是汤臣倍健遇到困境,摈弃学CNG线下中心的战略,开始线上大力营销的反转战略。我很看好线上营销,所以要赌一赌。

汪益达个人对PEG公式的理解: 本公司在严格限定条件和安全边际标的前提下绝对靠谱。但是民工君使用机构预测收益、净利润来计算。实际上是耦合了机构投资者的预期,所以有利于快速拉升成长股的股价,追上价值高估趋势。值得借鉴,但这个公式公布后被滥用会造成它失效,必须和其它证据链条和限定条件一起使用才能保证效果。

在进入主题之前咱们先看看如下图片:

各家网站公布的同一家公司的市盈率都有所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上一次说到市盈率的计算公式是:市盈率=每股股价/每股收益,那么咱们就从公式入手,解释一下为何会有不同的市盈率计算方法。

从公式中每股收益入手,可以把市盈率分为三种:

1、静态市盈率LYR(Last YearRatio):

是以上一年度的每股收益为基础来计算的,即:

静态市盈率=当前收盘价/上一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2、滚动市盈率TTM(TrailingTwelve Month):

是以最近报告的12个月的每股收益为基础来计算的,即:

滚动市盈率=当前收盘价/最近四个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之和

滚动市盈率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我国规定所有上市公司的财政年度都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而国外成熟市场的上市公司,是可以自己设定财政年度的,所以为了方便横向比较,就有了滚动市盈率的存在。

3、动态市盈率

是以本年度第一个季度的每股收益为基础,预测出本年度(全年)的每股收益,然后计算出来的市盈率,即:

动态市盈率=当前收盘价/动态预测的本年度基本每股收益

还没完,咱们看看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所举的关于用市盈率分析的例子:

假定一家公司Dotcom .com公司,计算公司市值,即用当前股价(假定每股100美元)乘以流通股总数(假定为1亿股),1亿股乘以100美元等于100亿美元,这就是Dotcom .com公司的总市值。

Dotcom .com公司的股票要成为一只10倍股,首先其市值必须上涨10倍,即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一旦你确定了目标市值,你就得问一个问题:Dotcom.com公司需要盈利多少才能支撑1000亿美元的市值?(假定市盈率是每股收益的40倍)

P/E=1000/E=40,E=1000/40=25

按照40倍市盈率,我们可以推测,Dotcom .com公司必须每年盈利超过25亿美元,才能使公司总市值达到1000亿美元,这可以达到么?有多少公司可以达到?

通过这个例子咱们又可以知道市盈率=每股股价/每股收益之外,还可以表示为市盈率=当前总市值/上市公式的净利润。那么上面说到的几种市盈率都可以表示成以下公式:

静态市盈率=当前总市值/上一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滚动市盈率=当前总市值/最近4个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动态市盈率=当前总市值/动态预测的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这样基本上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各家网站的数据会打架了,所以要准确的计算市盈率,还是要大家自己动手算一算,找出每股收益(上市公司净利润/发行的股份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顾名思义,就是完全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因为上市公司对其子公司并不是百分之百控股,太复杂咱们以后再议!)

❸ 彼得林奇在投资领域有哪些成就

找沙漠之花需要投资者独具慧眼,彼得林奇投资的班达格公司就是经典案例,班达格公司从事旧轮胎翻新业务,而且公司地处穷乡僻壤,所以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很少去调研,在他投资之前的15年里只有三搜槐个分析师追踪过这家公司。班达格公司管理风格非常朴实,专注于成本节约,它在其他人认为无利可图的行业中寻找到了与众不同的利基市场,形成独占的竞争优势。当时美国每年卡车和客车轮胎翻新的需求约为1200万个,其中班达格的市场份额达到500万个。班达格公司自1975年以来,股息持续提高,盈利每年增长17%,尽管收益持续郑伍增长,班达格公司的股价在1987年股市大崩盘和海湾战争期间也曾世丛友两次暴跌,华尔街的这种过度反应,为彼得林奇创造了逢低买入的好机会。两次暴跌之后,股价不但全部收回失地,而且后来涨幅巨大。

❹ 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投资特点是什么

彼得林奇在美国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人。曾经让自己所管理的基金从2000万增值到140亿。他投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仅专注于股票本身,更关心股票背后的公司。他每次都会通过很多公司的市面报道来对公司进行分析,一旦他觉得这个公司可以就会买入股票。并且他经常会去所购买股票的公司总部去拜访。一般他看重哪家公司后就会做出判断并且在购买股票后如果发现更有潜力的公司就会转而把这个公司的股票抛售,把钱用于购买更看好的公司的股票。对于林奇来说股市的股票大跌也有很多好处,他可以从中发掘有潜力、可以东山再起的公司,并且趁着低价来入手他们公司的股票。彼得林奇认为预测经济走势这种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徒劳的,因为即使你预测出了经济未来的走势,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未来一年或是两年后的利润。

❺ 困境反转股的投资策略

困境反转股,在彼得林奇的投资传奇中,他分享了几个经典的投资困境反转股的案例扮没。比较着名的如克莱斯勒汽车。

彼得林奇把困境反转股分了好几类,比如有“大而不能倒、正府必救”型,“事情没有大众认为的那么坏”型,“重组”型,等等。

中国企业困境反转的经典案例也是比比皆是;比如茅台遇到塑化剂,伊利遭遇三聚氰胺;李宁的绝地逢生;段永平抄底网易等。无不收获了10倍以上的收益。

基金公司淡水泉曾总结了一些检查清单来进行初筛,困境反转模型就要符合:

1)无论企业自身的还是行业的困难,都是暂时的,不能是持续的困难;

2)经历了困难后能够恢复,不能一直在困难中恢复不了;

3)能在未来 1-2 年打破历史业绩记录,创造新高;

4)还要看短期的环比变化和催化剂。

满足上述条件,才能符合困境反转的初步筛选,然后再拿来做定价、分析。

我用大白话总结一下国内外投资高手对困境反转股的心法,

1.遭遇的困境要极大(无论是外部的行业原因还是政策因素,抑或是内部管理层瞎搞,或者内外交困),一般经营上的正常起伏波动,不在此列。

2.企业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但经过审慎分析,死不了。

像乐视这种,如果误以为是困境反厅码纳转,那就血本无归了。目前房地产的恒大、融创,困境无疑,但能否反转,真不好说。

看不准的宁愿不投,否则赌它死不了,无异于火中取栗,风险极大。

3.那么如何判断死不了?就看资产负债表。

高手看资产负债表,外行看利润表。投困境反转,尤其如是。看负债及其结构。模燃很多企业,虽然遭遇困境,连续多年亏损,但资产负债表很健康,在手现金充沛,偿债能力无忧,那明显是死不了的。比如像茅台这种企业,遭遇塑化剂危机,PE低至个位数,实在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4.反转的迹象?

只有困境而无反转,白白浪费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搞不好从困境走向绝境,那能否全身而退都不好说。

所以要关注反转的迹象,如逐季的经营指标向好,或者剥离亏损子公司,或者引入实力大股东等事件催化等。

5.买入时机与仓位

对于困境反转股,从困境到反转,通常有一个较长的时机,有时候达1-2年,所以买不急,逐步建仓。

仓位要控制,单只股票最好不超过5%;看错了就当全部损失了也无所谓,但看对了,通常5倍以上,值博率还是蛮高的。

6.卖出时机

按照彼得林奇的说法,“卖出一只困境反转型股票的最佳时机是在公司成功转危为安之后,所有的困难都已经得到解决,并且每个投资者都知道这家公司已经东山再起了。”

完美诠释了,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时。

转危为安后,是否继续持有,那就是按其本来的股票属性(如价值股、周期股、还是成长股)进行估值,并与同行可比公司进行参照。后面的投资与否就按照正常公司的分析框架了,和困境反转的投资策略就没有关系了。

怡情进入第三个年头了,航空、旅游、机场、酒店、影视、会展、餐饮等等大量的上市公司,其实都可以用困境反转的思路进行分析。

可惜的是,目前有些公司从经营上确实遭遇极大的困境,但股价其实并没有跌多少。

A股的聪明资金可能太多了,提前布局者众,根本跌不下去。

❻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

股神巴菲特与彼得林奇是被投资者广为熟知的,前者被称为美国股神,五十几年平均年复利率20%左右,后者被称为传奇基金经理,13年平均年复利率29%。

巴菲特没有开宗立着是投资者的损失,不过我们依旧可以从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中,挖掘到投资的真谛。

如果不喜欢文字,那么2017年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是非常好的选择。

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周期更长,也更为稳健;在这期节目中,将揭露巴菲特的普通生活与专注的复利投资。

彼得林奇提前退休,否则,与股神将会是非常激烈与精彩的收益比较。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林奇,那么《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教你理财》。

第一本系统性自述自己的投资理论,第二本继续深化,第三本是封笔之作,曾被巴菲特力荐,称这或许是送给孙子最好的礼物。错过任意一本,都是投资者的损失。

虽然巴菲特与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的代表,不过,却是截然相反的投资方式。

1、股神的复利

投资,并非是巴菲特最喜欢的事,其实他最喜欢的是复利。这是他小时候就发现的有趣游戏,为此痴迷了一辈子,通过投资,可是理想的实现复利,所以巴菲特喜欢投资。这也被他称为,幸运的人生,跳着什么舞去工作。

复利,也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只有5.3%。

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所以巴菲特会说: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彼得林奇所言:投资越早越好。

2、股神买入的不是股票

巴菲特熊市很忙,是在忙着买股票;牛市相对悠闲,往往舍不得卖股票。

1998年,可口可乐约48倍估值,对于业绩稳定的大盘蓝筹股,这明显是高估了;或许是因为董事会席位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现金流的原因,巴菲特没舍得卖。

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中,可口可乐回落到了18倍低估值。

相比于普通投资者,巴菲特整日阅读,并不悠闲,这也是他的乐趣。相比于彼得林奇,那是无比悠闲。

并且,巴菲特的投资真谛,是普通投资者学不来的。

因为他买入的不是股票,而是自由现金流。

受到了黄金搭档芒格与费雪的影响,巴菲特抛弃了导师格老的烟蒂股投资法;转而开始买入优质企业。其实随着资金量的增长与美国经济的复苏,巴菲特迟早会走上这条路;同样,按照他所言,如果没有芒格,会比现在穷的多......

此后喜诗糖果是买入优质企业的第一次试水,很成功,股神尝到了甜头,再也收不住手。

当年巴菲特收购喜诗糖果,只给留下了1800万美元的利润,维持生产使用。此后喜诗糖果大约20年的时间中,为伯克希尔上缴了4亿元左右的利润,通通被巴菲特拿来买股票。

喜诗糖果的成功,令巴菲特欲罢不能。从此,他主张,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上市公司。

有两点原因:

1、优秀的上市公司股价很难被打倒低估值。

2、巴菲特赚取利润的方式已经改变,并非股价的波动,而是收购上市公司,掌握背后的现金流,拿来继续投资,等同于获取了没有代价的资金。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说,股市关门也没事。他掌握的已经不是股票,而是背后的公司,以及所能提供的自由现金流。无论牛熊,都赚钱......

这也是普通投资者所做不到的,也是彼得林奇不得不呕心沥血的原因。

3、勤奋的兔子

如果说股神巴菲特是一只永不停歇的乌龟,那么彼得林奇就是一只勤奋的兔子。

有这样一组数据:他一年的行程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15他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
他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几打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检查一遍,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4、彼得林奇的无奈

相比于股神巴菲特,彼得林奇简直忙到“死去活来”,这也是为了追求业绩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退休后,可以担任其他公司的基金经理,不用工作就可以获取大概四千万左右的年薪(1991年),为了名誉,他拒绝了。

彼得林奇退休的年龄是46岁,正直壮年,事业的巅峰时刻。原因在于,陪伴家人,以及受够了高强度的工作。

的确,彼得林奇13年29%的年化复合增长,是呕心沥血换来了;在这样下去,实在受不了。

赚再多的钱,搞再多的慈善,也要有命去进行......

他有着无奈的,号称无股不买的称号;据统计,他每天大约卖出一百只股票,买进一百只股票,换手率在300%+。

由此,很多投资者认为彼得林奇是做短线的;其实,林奇是做中长线的,只不过操作更加灵活。

热点,不追;

题材,不买;

无业绩;不买;

林奇玩转了六类上市公司的股票,看重的还是业绩。

这种操作,有风格原因,也有行业原因,存在无奈。

与巴菲特不同,基金买股票,有着仓位限制;对于房利美的投资,林奇买到了基金的资产的5%,这已经是所能购买的上限了。

否则,他还想买更多。

反观股神,可以随便买,看好之后,直接买下来......

受到行业的限制,这就是彼得林奇的无奈。

5、截然相反的价值投资

纵然彼得林奇不会买入没有业绩的题材垃圾股,可从频繁的交易可以看出,他赚取的其实是股价的波动,也就是短线投资者口中的差价。

有些股票甚至因为怕错过,买入后在观察......

毕竟,他最多投资过上千家股票,不可能将每一只股票的商业逻辑都看的透彻。

这点与股神巴菲特不同,他买入的每一只股票,都是完全明确其中的商业逻辑,所以买入就是重仓。

也有很多投资者说,巴菲特是分散投资,这种说法很扯淡。

的确,巴菲特买过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毕竟资金量庞大,且买入就是大手笔。看好后要么买下来,要么买成大股东......赚取的是更多的自由现金流(免费投资资金)。

这就是巴菲特与彼得林奇的截然不同,前者重仓买入,真正目的是掌控公司,获取自由现金流;后者分散投资,赚取的是价值投资的差价。

❼ 最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是如何找到大牛股的

彼得.林奇是一富达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掌管基金期间复合收益率达28.9%。他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退休,也是保全了名声,功成身退。

彼得.林奇是如何寻找牛股的呢?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其实总结的很完整了。他虽然是机构投资者,但其实一直在教普通投资者发挥自己的特长去挖掘牛股,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他在书中告诉读者的第一条投资准则是: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

他认为,任何一位普通业余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所选股票的投资回报就能超过华尔街投资专家的平均业绩水平,即使不能超过,起码也会同样出色。

彼得林奇早年做过球童,热爱 历史 ,大学时代做了一次草率的投资,研究生学习学院派金融学,未阅读格雷尔姆及费雪的着作,工作繁忙无暇阅读书籍。所以更相信实践出真知。

下面举个例子,林奇在1970年代早期做证券分析员时对纺织行业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他参观全美的纺织工厂、计算公司销售毛利率、股票市盈率、研究经纱和纬纱的密度,作为专业投资者的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却没有发现L’eggs这只大牛股。

反而他的妻子作为消费者,却是在超市发现了这家优秀公司,因为L’eggs的生产商之前是在百货商店和专卖店销售产品,他的妻子提醒他留意生产L’eggs的公司,他才因此分析发现这个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大牛股,L’eggs最终成为全美最畅销的连裤袜,也是1970年代最赚钱的新产品之一。

总而言之,彼得林奇以调研为主,年报阅读、公司高管、分析师推荐、生活工作中接触、易于受忽视领域发掘为辅。

阅读年报,主要为近三年的年报,同时阅读分析师研报;调研以上市公司高管为主,以消费者及同行为佐证。以标的公司股东中是否有其他优秀投资机构为参考。

盘点全球最伟大的几位投资家,彼得·林奇定能占据一席。

他是很多人眼中财富的化身,《时代》周刊称他为“第一理财家”,《幸福》杂志将他誉为“股票投资领域的最成功者”。他曾是美国最大的投资基金——麦哲伦基金的总经理,凭借杰出的投资才能,一手缔造出令整个华尔街叹为观止的投资业绩:在掌管麦哲伦基金13年(1977~1990年)时间里,该基金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暴涨至140亿美元,其投资配额表上的股票种类由起初的40种一路增加至1400种,并且在13年时间里年复合收益率高达29%,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有人将他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同迈克尔·乔丹对篮球的贡献相媲美,认为他们都是将投资或球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变成了一门艺术。虽然为了陪伴家人,彼得·林奇在1990年事业巅峰时期选择了急流勇退,但他并没有闲着,接连出版了《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等畅销书,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选股策略倾囊相授,这些着作也深刻影响了无数后来人。

这个“战胜华尔街”的男人是怎么做投资的?我们不妨从头说起。

1

彼得·林奇于1944年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富裕家庭,不幸的是他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从此全家人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为了替母亲分担压力,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正在读中学的彼得·林奇在熟人介绍下,在一家高尔夫球场做起了球童,沿着高尔夫球场四处奔跑,找到球就可以赚钱,这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不过在当时,小彼得·林奇一定不会想到,正是这段球童经历,彻底改变了自己今后的人生走向。

那家高尔夫球俱乐部的成员,很多都是当时一些大公司的董事长和股东,他们经常在打高尔夫球时吹嘘自己最近的成功投资,这就让彼得·林奇接受到了关于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即便后来顺利考入了波士顿学院,他也没有放弃球童的兼职工作,只为了能够继续汲取营养。不仅如此,大学期间的彼得·林奇还花大量时间专门研究了关于股票投资的课程,并重点学习了 历史 学、心理学、政治学等 社会 科学,甚至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学、宗教学和古希腊哲学,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投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林奇在大学二年级那年小试牛刀,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了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得益于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快速发展,不到两年时间,飞虎航空公司的股价从最初的7美元涨到了33美元),收获颇丰。

这笔投资的收益所得,不仅让彼得·林奇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坚定了他的投资信心和信念。于是在读研究生期间,彼得·林奇利用暑假在富达公司找到了一份实习——当时的富达公司被华尔街形容为“投资公司中的圣殿”,这也是彼得·林奇与富达公司结缘的开始。

进入公司,彼得·林奇幸运地被主管分派去做企业调研和报告撰写工作,具体负责对全国造纸业和出版业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彼得·林奇在完成学业、服完兵役之后,富达公司再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来担任一名企业与商品分析师。如鱼得水的彼得·林奇快速成长,三年之后就被任命为富达旗下麦哲伦基金的主管。

虽然拥有了绝对话语权,但受到美国股市大崩盘的影响,麦哲伦基金的经营正值低谷,规模仅有2000万美元,还不断面临赎回压力,而这也给彼得·林奇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凭借一系列漂亮的操作,不仅局面很快被扭转,彼得·林奇还将麦哲伦基金送上了登峰造极的位置,成为了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规模最大的资金,投资效益名列行业榜首。

华尔街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有人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主管的第一年投资1万美元,那么13年之后就能得到28万美元的回报,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巴菲特和索罗斯同期的投资表现,彼得·林奇这个“股票天使”也彻底引爆了整个投资界。


2

与巴菲特一样,彼得·林奇也是价值投资的拥护者。

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呈现出复利增长之势,而这也是彼得·林奇所崇尚的投资理念。

不同于巴菲特等着眼于实值股和成长股的长期投资家,彼得·林奇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大师。“现代派”的表现在于,不管是什么种类的股票,实值股、成长股抑或是绩优股,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买,一旦价格超过其价值就卖,如此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错过投资良机。

有人用 “须鲸捕食式”投资法 来形容彼得·林奇的投资风格:

对于其他人来说,像须鲸那样大面积“猎食”股票并不难,难的地方在于吃进去之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能力。而这也恰恰是彼得·林奇的高明之处,他特别善于挖掘公司的隐蔽性资产,并发现其潜在价值。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产业或者板块,哪怕是所谓“夕阳产业”,都可以从中找出潜在的投资目标,“女士的丝袜不见得比通讯卫星差”,只要公司潜质好,股票价格合理,就可以购买,正应了那句话:“没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价位。”

进一步分析,“须鲸捕食式”投资法还揭示出彼得·林奇的另一个偏好,那就是 构建投资组合。

事实上,彼得·林奇从不将自己的投资局限于某一种股票或者某一个行业上,他想要的是构建一个投资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统性风险。如此一来,在投资组合中只要有一两家公司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股票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业绩。不过他也认为,完全的分散投资组合同样是不合理的,在他的分散投资中更多体现的是集中。他建议,投资时最好选择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中排名相对靠前的基金,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更为保险。“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具有某种投资风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类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现,适用于股票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共同基金”。

彼得·林奇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尤为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 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 他认为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要比大公司容易,所以对应的股票配置比例也较高; 另一类则是业务简单的公司, 这与巴菲特的选股理念不谋而合,即业务简单的公司,恰恰就是最容易进行准确分析的公司,投资业绩“并非像奥运跳水比赛的方式来获得评分”。

这种组合分散的投资方式,对于当前国内的大众投资者来说,同样简单实用。

3

彼得·林奇又是如何选股的呢?

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他基于多年的分析经验将公司划分为六种类型: 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以及隐蔽资产型。 一旦投资者确定了某一特定行业中的一家公司作为潜在的投资对象,接下来就要确定这家公司属于这六种类型中的哪一种,进而制定对应的投资策略。

在彼得·林奇眼里,缓慢增长型公司几乎没有投资价值;稳定增长型公司值得保底持有,原因在于,这类股票能在经济低迷时期对投资组合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周期型公司则是需要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其前提在于投资者能够及时发现公司业务衰退或者繁荣的早期迹象。

能够在投资组合中真正承担赚钱重任的,是另外三类公司:

(1)快速增长型公司

这类公司是彼得·林奇最喜欢的股票类型之一,因为它们普遍“规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长性强、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他认为,如果投资者能够明智地选择,就会从中发现能够上涨10 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而对于规模小的投资组合,只需要寻找到一两只这类股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资组合的整体业绩水平。

彼得·林奇指出,快速增长型公司并不一定属于快速增长型行业,而且快速增长型公司在给投资者带来高收益的同时,往往也会存在较大的风险:比如规模较小的快速增长型公司增速放缓时,将会面临倒闭的风险;规模较大的快速增长型公司增速放缓时,将引发股票迅速贬值的风险。不过在彼得·林奇看来,只要能够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快速增长型公司的股票就会一直是股市中的大赢家。

(2)困境反转型公司

这类公司既不属于缓慢增长型公司,也不是业务将会复苏的周期型公司,它们通常都有可能导致公司灭亡的致命伤。虽然很多投资者对这类公司信心不足,但很多人都没想到,危难之中往往也蕴藏着机会,就像克莱斯勒公司、福特公司、佩恩中央铁路公司以及其他许多公司,都证明了自己拥有“股价迅速收复失地”的能力。

投资困境反转型公司的好处在于,在所有类型的股票中,此类股票的涨跌与整个股票市场涨跌的关联程度最小。尽管有些公司没能做到“困境反转”以至于让投资者赔钱,但偶然几次的成功依然非常激动人心,并且总体来说,投资这类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非常丰厚。

(3)隐蔽资产型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拥有价值非同一般的资产,而这种资产只被极少数人发现,大众投资者却没有注意到,那么这样的公司就叫隐蔽资产型公司。彼得·林奇以佩恩中央铁路公司为例,认为这家公司“什么类型的隐蔽资产都有”:抵扣所得税的巨额亏损、现金、弗罗里达州大量的土地、其他地方的土地、西弗吉尼亚的煤矿、曼哈顿的航空权等等,非常值得购买。而实际上,这只股票后来涨了8倍。

当然,投资隐蔽资产型公司的前提,同样是要对拥有隐蔽资产的公司有着真实的了解,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隐蔽资产的真正价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彼得·林奇说过:“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无异于极大的鼓励。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快速增长型、困境反转型和隐蔽资产型三类公司固然收益不菲,可是它们的风险往往也相对较大,所以在做决策之前,一定要把功课做到位。

4

比起独到的投资理念和选股策略,彼得·林奇更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超出常人的勤奋。

纵观彼得·林奇的投资历程,你一定会发现,他做投资从来不靠市场预测,也不迷信技术分析,既不做期货期权交易,也不做空头买卖,更不会总是像股评家那样对股票市场高谈阔论。他的成功,几乎都是来自于实打实的调查研究,以及严谨周密的分析判断。

执掌麦哲伦基金期间,彼得·林奇以近乎疯狂的热情,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为了寻找投资机会,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出行16万公里的路程进行实地考察,甚至陪家人出国 旅游 也去那些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常常是到了地方,妻子去逛景点,他去公司调研;此外,他每年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交谈,即便是没在阅读或者访谈,他也会花几个小时不停地打电话……

可以说,整个投资界几乎没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没有人比他的涉猎范围更广,而这也再度印证了他一贯的投资理念—— 必须要对准备投资的公司有周全的理解。

大师尚且如此,何况普通投资者呢?

然而放眼当下,绝大多数人在选股时根本不会对股票背后的公司进行如此细致详尽的分析,他们很可能只是看到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在买股票,听到了网上不少“股神”或是“KOL”的召唤,感受到了整个股市行情的火热,就不由自主地成为了跟风者,看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即便是花了时间去选股,所投入的精力也往往“不如购买一台微波炉的时间多”。如此一来,结果很可能就是赚少亏多,或者干脆就像赌徒一般在股市里碰运气。


此时再来看彼得·林奇为了发掘一家好的公司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而以下两则轶事,同样能够说明问题:


“多辛苦一点,你将会得到丰厚的报偿。”或许,这才是彼得·林奇与其他投资大师们如此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昨天在回复《彼得·林奇是怎样选股票的?( https://wukong.toutiao.com/answer/7016335548894019876/ )》的最后提到,光从数据上看的话,彼得·林奇确实很喜欢分散投资,而且股票换手率很快,是当时美国市场平均换手率的3倍。但是,如果你把数据仔细进行细致的拆解,就会发现他的分散策略可不是那种平均主义的分散。他主持的基金金额非常大,所以他把自己的所有资金分成两个池子,90%和10% —— 90%的资金是放在最多几十个重仓股上面,这一部分资金,他并没有经常换手,持仓是非常非常稳定的。另外10%的资金,放在几百只他在调研中发觉的“可能的潜力股”上。那么这个10%的资金池,其实相当于一个“人才库”,便于他进行长期的观察。过了几个月、几个季度,如果这里面有一些股票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换一批新血进来,然后再经过一长段的检验,如果某些股票稳定了,就可能会进入重仓股。

就再借用香帅在得到上《投资大师顶级智慧五:彼得·林奇——像正常人一样投资》中的部分内容,再接着谈。

所以你看,这样的分散投资,其实相当于一种皇帝选秀似的分散——小池子是大面积“选秀”,真正到稳定的“嫔妃”级别,得经过重重考验。所以这种有限的分散就既保证了他的投资的稳定性,又保证了他的投资风险可以进行有效的对冲。

三、逆向选股

彼得·林奇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选股策略,叫做逆向选股。彼得·林奇不喜欢那些太热的行业,比如在当时的 科技 、医疗行业,原因是他觉得这些行业都有估值过高的风险,而且因为一个行业在上行的时候,想进入的竞争者会特别地多。竞争者一多,一个企业就很难赚钱。所以,他反而会偏好一些低迷行业的领头羊。因为在低迷行业中,弱者更容易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场份额会随之扩大,反而赚钱。

比如说白色家电企业,在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绝对是一个下行的行业,而当时的计算机是一个上行行业。他却不选这种计算机股,反其道行之,选择了几个优秀的白色家电行业的企业进行重仓,然后在中短期的时候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率。

香帅认为这一点,对我们中国的投资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市场大,收入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所以一个产业在这里是下行的,在另外一个区域未必是下行的。也就是说,产业和行业转移的空间很大,所以看似下行的行业,未必不是赚钱的行业。

四、彼得·林奇对投资的看法

你会发现,彼得·林奇的这三个原则,即蜡笔原则、有限分散原则和逆向选股原则,都是非常实用,非常有启发性的,都是普通投资者可以拿来用的原则。

这也就回到了彼得·林奇对投资的根本看法——投资是一门艺术加科学再乘经验的学科。

艺术的意思就是不能死板地静态分析,当时有很多人对量化分析太过迷恋,总是想回去搞一个模型,就陷入了静态分析的框架里面。但是,没有这种科学精神也不行,搞投资也不是什么天马行空的印象派做法,以为投资真的可以像大猩猩选股一样,其实很多时候基本面的分析读是必不可少的。投资是一个非常实践性的行业,不是说你坐在这儿看两本书,然后背下两条原则,你就真的成为投资大师了。所谓的大师,都是不断地淬炼自己而形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投资是艺术加科学再乘经验的一门学科。

这句话对我们普通投资者也是非常适用的,我们要学习金融知识,但是不要静态、固化地去理解知识,而且一定要自己动手,不断地实践,这样才可能在投资上取得真正好的成绩。

总结,彼得·林奇的投资经验分为三条原则: 1.蜡笔理论。要投资那些直观的,我们可以理解的企业。 2.有限分散。不能无目的地平均主义分散,而是把重头的资金集中在那些你真正有把握的投资上。选择一些可能的潜力股,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验,看它们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重仓标的。 3.逆向选股。有的时候不一定要去追高,反而在低迷的行业里面选取龙头股,可能是赚钱的机会。

阅读全文

与彼得林奇投资的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得股票下载app 浏览:727
画线分析股票软件 浏览:403
科比投资股票 浏览:555
2019年金融科技超趺的股票 浏览:183
每天预测股票走势 浏览:18
连续现金分红的股票 浏览:486
招商银行代销私募股票 浏览:394
大连电瓷股票走势 浏览:514
股票软件怎么看大盘走势图 浏览:401
中国铁建股票搜狐证券 浏览:680
恒通科技股票质押 浏览:25
怎样看股票的走势 浏览:887
股票软件里如何查询缩量 浏览:335
券商b级股票走势 浏览:794
股票账户莫名其妙少钱 浏览:547
股票是属于金融市场投资吗 浏览:261
买股票长期高 浏览:128
钱龙软件股票翻页用哪个键 浏览:856
十七号涨停股票有哪些 浏览:332
股票投资失败典型案例 浏览: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