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类的股票值得购买吗为什么
银行类的股票当然值得购买,而且是非常支持股民投资者们购买银行股,购买其他股票最终会亏损累累,还不如安心持有银行股不动才能成为股票市场的赢家,实现正收益的概率特别大。
也许很多股民投资者会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不值得去购买银行股,总觉得银行股根本没有波段,一分钱都可以玩一天,这样的股票不值得投资;但我个人观点不同,认为银行类股票确实非常值得购买,银行股值得购买有以下三大原因。
原因三:因为银行类股票股息率高,基本每年都是有分红收益,可以真正享受到股票分红收益,按照银行类股票的分红情况来看,中大银股每年都是实施现金分红。
炒股除了吃差价获利收益之外,另外一种投资收益那就是享受股票现金分红,根据银行股的分红收益也是非常可观,平均每年都是有3%~7%的分红收益,不同银行股股息率是不同的,自然是分红越高越好,购买银行股的收益就更高。
所以总结以上三大原因得知,银行类股票值得购买的真正理由是银行股具有长期价值投资、安全性特别高,风险性特别低、以及每年都能享受股票分红,这三大优势是其他大部分股票不具有的,银行类股票的优势已经足够证明银行股是非常值得购买,大家是否认同?
2. 有的股票的市净率很高,为什么说它还有投资价值
投资一般都是投未来而不是投过去。因此投资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1. 公司是否有一个执行力很强、很团结的领导团队。因为投资主要是投给人去运作的。
2. 公司未来是否有项目,具有非常良好的盈利前景,而且目前已经在起步。
3. 公司的项目是否在市场同行中是否具有独占性或者领先性。
目前的市净率,只说明过去,不说明未来,所以只有参考价值,不是考虑的重点。
希望采纳
3. 为什么股票有投资价值
二级市场股票本质是一种债券,只不过发行对象是公众。
债券本身增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债息,也就是公司赚钱,在股票形式上,就是分红利。所以其中一种投资价值,就是持有股票吃红利,比如港股的中资行,一般一年有6-9%红利。
第二种增值方式,是债券交易价格提高,也就是股票在二级市场受供求关系产生的波动。如果一个公司所在行业前景较好,而这个公司又是行业龙头,那么其有限的债券就形成供不应求,从而形成对未来价格溢值的期望,也就是股价增长。类似科技类的苹果、微软等等。
无论哪种方式,股票之所以有投资价值,关键还是这个公司会盈利,并且在行业中居于前,能穿越经济周期波动。也就是说,股票本质与债券本质一致:基于行业本身有增长空间,基于公司本身能盈利并且继续发展。
一只能生金蛋的母鸡,长期都是会涨价,这就叫投资价值,以及基本面确定性。
4. 我为什么坚持认为中国股市值得长期投资
我为什么坚持认为中国股市值得长期投资?在A股,好的投资标的会“说话”
第三,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证监会通过对内幕、坐庄、爆炒等非法行为加重处罚,完善监管制度,重塑机构投资者理念和行为,即重视企业本身的内在价值,平衡风险与收益,与企业共同成长;而个人投资者很少具备全面的企业价值分析能力,由专业机构统一分析并配置将成为趋势,个股分化也许不会结束,而可能成为常态。
2
转型与去杠杆下的宏观环境
中国经济增速在2010年以后开始放缓,并在
结构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特征有二:
1、总量增速放缓
,2010前十年,GDP平均增速达到10%,供应不足、资本开放及劳动力红利,成为经济腾飞的推动力,2011年开始,实业结构型过剩,总量增速放缓,存量竞争成为很多行业的共同点,但于全球角度,依然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2、增长结构转变
2010前十年,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主力,物质基础薄弱刺激实业投资,但2011年开始,出口优势缩小,投资费效比下降,消费及内生增长成为经济最重要拉动力,行业分化成为趋势。
对于经济总量,我们认同L型企稳的增长路径,高层重视经济质量而非数量,消费增长会提供主要拉动;对于经济结构,过剩产能在供给侧改革下企稳,新增长点更多围绕商业模式创新及消费升级展开。
同时,在2010年之前,企业间规模差异不大,各企业均能从经济腾飞中获得超额收益,但在经济降速期,市场竞争加剧,大中型企业凭借资本、管理、人才、渠道、品牌等优势,能获得更高的经营效益,并实现并购整合,实现行业内的强者越强,由3-5家核心企业瓜分行业多数利润,是大部分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行业核心企业的研究尤为重要。
价格现象从来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2010年之前,央行的外汇资产是货币创造的发动机,银行依靠存贷差即可获取暴利,自身加杠杆动力不强,商业银行总负债/央行总负债一直保持在3-4倍以内;但2010年开始,外汇资产下降缩减了商业银行存贷差收益,商业银行转为发展主动负债,大幅放大经营杠杆,来维持高额收益,商业银行总负债/央行总负债在今年达到7倍,随后遭到监管层强力的降杠杆措施。
在2011-2012年的第一轮金融创新中,非标资产成为商业银行加杠杆对象,并蔓延至其他资产,但很快被监管严控并纳入表内,造成股债双灾,“钱荒”效应即是在此阶段产生;在2014年开始的第二轮金融创新中,加杠杆对象直接作用于股债,并蔓延至房地产,形成股债房三牛,随后迎来了监管层暴力去杠杆,股票及债券分别在2015、2016年被刺破泡沫。
本轮商业银行的去杠杆仍在深入,唯一高高在上的资产只有房价,股市杠杆已基本清理完毕,在流动性层面上,
目前更多是处于存量资金博弈状态,对企业本身价值更为关注。
3
好行业、好企业、好生意
在投资中,股票价格围绕价值会有较大波动,但对于企业经营本身,应是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因此对于投资标的的选择,我们通常围绕好行业、好企业、好生意的三个标准进行抉择。
1、好行业。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特点,大多数行业从诞生开始,都会陆续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经历大量竞争和并购后,最终形成行业内的寡头垄断,由3-5家主导企业分享多数收益,如果丧失创新机遇或被替代,甚至可能遭遇衰退期,如柯达、诺基亚等。
对成长期行业的投资,更关注行业规模增长的持续性,以及企业本身能从行业增长中获得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对成熟期行业的投资,更关注企业在竞争中构建的独特优势,并依靠优势获取盈利和成长的能力。
2、好企业。
在行业高速成长期,单独企业的优劣并不明显,但随着行业发展成熟,竞争压力增加,好企业的价值将放大。在我们评判企业本身优劣的过程中,着重分析其管理团队、竞争优势、财务状况三个方面。
优秀的管理团队,具备对企业战略战术的坚决执行和反馈能力,能灵敏地捕捉市场趋势的变化并作出针对性决策。
独特的竞争优势,能帮助企业树立竞争壁垒,维护自身收益水平,降低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
清晰的财务状况,既有利于评估管理团队措施执行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在行业间进行比较分析,明晰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并对企业进行定量化的价值评估。
3、好生意。
商业模式对企业盈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其表现为盈利与增长模式、核心竞争力、市场壁垒等,同时商业模式并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如2010年之前,批量化、低成本、分销式带来的规模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获取高额收益,但随着竞争加剧和消费升级,个性化、高品质、直销式可能成为企业突破竞争的重要方向。
例如,在2011年时,宜华生活与索菲亚均为家居行业重点品牌,且宜华生活市值与市场规模均高于索菲亚,但随着消费者对家居品质及定制化需求的提升,以及对直销门店渠道的把控,索菲亚从竞争中突破,其市值从36亿增长至360亿,而宜华生活市值从94亿增长至146亿,两者增速差距巨大。
作者 王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