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力排名 > 影响股票流通的机制

影响股票流通的机制

发布时间:2024-06-17 08:36:59

㈠ 股市的涨落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为什么能决定

第二章 影响股市及股价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

股市是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窗口,股市的兴衰反过来也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快慢。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股市的发展,而不是相反。因此,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因素都将对股市及股市中存在着的各种股票发生显着作用。对这些作用,股票投资者和分析者必须做到了然于胸,不然,他们就没法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分析宏观经济面对股市的影响,其意义十分重大。

在影响股价变动的市场因素中,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或称景气的变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企业营运及股价的影响极大,是股市的大行情。因此经济周期与股价的关联性是投资者不能忽视的。

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说来,在经济衰退时期,股票价格会逐渐下跌;到危机时期,股价跌至最低点;而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又会逐步上升;到繁荣时,股价则上涨至最高点。这种变动的具体原因是,当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企业的产品滞销,利润相应减少,促使企业减少产量,从而导致股息、红利也随之不断减少,持股的股东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纷纷抛售,使股票价格下跌。当经济衰退已经达到经济危机时,整个经济生活处于瘫痪状况,大量的企业倒闭,股票持有者由于对形势持悲观态度而纷纷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使整个股市价格大跌,市场处于萧条和混乱之中。经济周期经过最低谷之后又出现缓慢复苏的势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商品开始有一定的销售量,企业又能开始给股东分发一些股息红利,股东慢慢觉得持股有利可图,于是纷纷购买,使股价缓缓回升;当经济由复苏达到繁荣阶段时,企业的商品生产能力与产量大增,商品销售状况良好,企业开始大量盈利,股息、红利相应增多,股票价格上涨至最高点。

应当看到,经济周期影响股价变动,但两者的变动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况是,不管在经济周期的哪一阶段,股价变动总是比实际的经济周期变动要领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价已开始下跌,而在复苏之前,股价已经回升;经济周期未步入高峰阶段时,股价已经见顶;经济仍处于衰退期间,股市已开始从谷底回升。这是因为股市股价的涨落包含着投资者对经济走势变动的预期和投资者的心理反应等因素。

下面是美国战后几个经济高峰(低潮)与股价高峰(低潮)的时差表,此表可以进一步证明两者是不完全同步的。

战后美国股市循环与经济循环的时差

股市高峰与经济高峰的时差 股市低谷与经济低谷的时差
1948.06 1948.07 1 1949.06 1949.10 4
1953.01 1953.02 2 1953.09 1954.08 11
1956.07 1957.02 6 1957.12 1958.05 5
1959.07 1968.02 6 1960.10 1961.02 4
1968.10 1969.03 3 1970.06 1970.11 5
1973.01 1973.03 2 1974.10 1975.03 6
1979.10 1980.01 3 1980.03 1980.07 4
1981.02 1981.07 5 1982.08 1982.11 3
平均时差为3.5个月 平均时差为5.25个月

根据经济循环周期来进行股票投资的策略选择是:衰退期的投资策略以保本为主,投资者在此阶段多采取持有现金(储蓄存款)和短期存款证券等形式,避免衰退期的投资损失,以待经济复苏时再适时进入股市;而在经济繁荣期,大部分产业及公司经营状况改善和盈利增加时,即使是不懂股市分析而盲目跟进的散户,往往也能从股票投资中赚钱。

当然还在有例外现象不时发生,例如,一般情况是企业收益有希望增加或由于企业扩大规模而希望增资的景气的时期,资金会大量流入股市。但却出现有萧条时期资金不是从股市流走,而是流进股市,尤其在此期间,政府为了促进景气而扩大财政支付,公司则因为设备过剩,不会进行新的投资,因而拥有大量的闲置货币资本,一旦这些资本流入股市,则股市的买卖和价格上升就与企业收益无关,而是带有一定的投机性。此外,投资股票除了要洞悉整个大市场趋势外,还要了解不同种类的股票在不同市况中的表现,有的股票在上涨趋势初期有优异的表现,如能源、(机械、电子)设备等类的股票;有的却能在下跌趋势的末期发挥较强的抗跌能力,如公用事业股、消费弹性较小的日用消费品部门的股票。总之,投资者还应该考虑各类股票本身的特性,以便在不同的市况下作出具体选择。

--------------------------------------------------------------------------------

第二节 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双重作用

通货膨胀是影响股票市场以及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因素。这一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股票市场的作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造成的。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是呈正比关系,即货币供应量增大使股票价格上升,反之,货币供应量缩小则使股票价格下降,但在特殊情况又有相反的作用。

货币供给量对股票价格的正比关系,有三种表现:

1.货币供给量增加,一方面可以促进生产,扶持物价水平,阻止商品利润的下降;另一方面使得对股票的需求增加,促进股票市场的繁荣。

2.货币供给量增加引起社会商品的价格上涨,股份公司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相应增加,从而使得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股利(即股票的名义收益)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使股票需求增加,从而股票价格也相应上涨。

3.货币供给量的持续增加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带来的往往是虚假的市场繁荣,造成一种企业利润普遍上升的假象,保值意识使人们倾向于将货币投向贵重金属、不动产和短期债券上,股票需求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股票价格也相应增加。

由此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是影响股价升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多余部分的社会购买力就会投入到股市,从而把股价抬高;反之,如果货币供应量少,社会购买力降低,投资就会减少,股市陷入低迷状态,因而股价也必定会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当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通货膨胀率甚至超过了两位数时,将会推动利率上升,资金从股市中外流,从而使股价下跌。

总之,当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刺激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的趋势一致;而其压抑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的趋势相反。

--------------------------------------------------------------------------------
第三节 物价变动对股市的影响

普通商品价格变动对股票市场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股价上涨;物价下跌,股价也下跌。商品价格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商品价格出现缓慢上涨,且幅度不是很大,但物价上涨率大于借贷利率的上涨率时,公司库存商品的价值上升,由于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高于借贷成本的上涨幅度。于是公司利润上升,股票价格也会因此而上升。

2.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股价没有相应上升,反而会下降。这时因为,物价上涨引起公司生产成本上升,而上升的成本又无法通过商品销售而完全转嫁出去,从而使公司的利润降低,股价也随之降低。

3.物价上涨,商品市场的交易呈现繁荣兴旺时,有时是股票正陷于低沉的时候,人们热衷于及时消费,使股价下跌;当商品市场上涨回跌时,反而成了投资股票的最好时机,从而引起股价上涨。

4.物价持续上涨,引起股票投资者的保障意识的作用增加,因此使投资者从股市中抽出来,转投向动产或不动产,如房地产、贵重金属等保值性强的物品上,带来股票需求量降低,因而使股价下跌。

第四节 政治因素对股市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政治因素,包括:

1.战争:战争对股票市场及股票价格的影响,有长期性的,亦有短期性的;有好的方面,亦有坏的方面;有广泛范围的,也有单一项目的,这要视战争性质而定。

战争促使军需工业兴起,凡与军需工业相关的公司股票当然要上涨。战争中断了某一地区之海空或陆运,提高了原料或成品输送之运费,因而商品涨价,影响购买力,公司业绩萎缩,与此相关的公司股票必然会跌价。其他由于战争所引起的许多状况都是足以使证券市场产生波动,投资人需要冷静的分析。

2.政权:政权的转移,领袖的更替,政府的作为,及社会的安定性等,均会对股价波动产生影响。

3.国际政治形势:国际政治形势的改变,已愈来愈对股价产生敏感反应,随着交通运输的日益便利,通讯手段、方法的日益完善,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从独立单元转变成相互影响的整体,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财政等结构将紧随着国际形势改变,股票市场也随之变动。

4.法律制度:如果一个国家(金融方面的)法律制度健全,使投资行为得到管理与规范,并使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得到保护,会提高投资者投资的信心从而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如果法律法规不完善,投资者权益受法律保护的程度低,则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第五节 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1.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由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与货币供给总量与货币需求总量的平衡相辅相成。因而宏观经济调控之重点必然立足于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主要针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和控制展开,进而实现诸如稳定货币、增加就业、平衡国际收支、发展经济等宏观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与股票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扩大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对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交易有着积极影响。但是货币供应太多又会引起通货膨胀,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使实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相反,它会减少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发展。另外,货币政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这种影响对股市的涨跌又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2.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除货币以外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另一种基本手段。它对股市的影响也相当大。下面从税收、国债二个方面进行论述。

(1)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实现其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也是国家参予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方式。国家财政通过税收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可以调节证券投资和实际投资规模,抑制社会投资总需求膨胀或者补偿有效投资需求的不足。

运用税收杠杆可对证券投资者进行调节。对证券投资者之投资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将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税后实际收入水平,从而起到鼓励、支持或抑制的作用。一般来说,企业从事证券投资所得收益的税率应高于个人证券投资收益的税率,这样可以促使企业进行实际投资即生产性投资。税收对股票种类选择也有影响。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客户,纳税级别高的投资者愿意持有较多的收益率低的股票,而纳税级别低和免税的投资者则愿意持有较多的收益率高的股票。

一般来讲,税征得越多,企业用于发展生产和发放股利的盈余资金越少,投资者用于购买股票的资金也越少,因而高税率会对股票投资产生消极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也会下降。他们常会这么想,“与其挣的钱让国家拿走,还不如不挣”。相反,低税率或适当的减免税则可以扩大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水平,从而刺激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

(2)国债

国债是区别于银行信用的一种财政信用调节工具。国债对股票市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国债本身是构成证券市场上金融资产总量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国债的信用程度高、风险水平低,如果国债的发行量较大,会使证券市场风险和收益的一般水平降低。其次,国债利率的升降变动,严重影响着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价格。当国债利率水平提高时,投资者就会把资金投入到既安全收益又高的国债上。因此,国债和股票是竟争性金融资产,当证券市场资金一定或增长有限时,过多的国债势必会影响到股票的发行和交易量,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

--------------------------------------------------------------------------------
第六节 利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

对股票市场及股票价格产生影响的种种因素中最敏锐者莫过于金融因素。在金融因素中,利率水准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又最为直接和迅速。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的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因此,利率的高低以及利率同股票市场的关系,也成为股票投资者据以买进和卖出股票的重要依据。

为什么利率的升降与股价的变化呈上述反向运动的关系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1.利率的上升,不仅会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还会使公司难以获得必需的资金,这样,公司就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的缩小又势必会减少公司的未来利润。因此,股票价格就会下降。反之,股票价格就会上涨。

2.利率上升时,投资者据以评估股票价值所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价值因此会下降,从而,也会使股票价格相应下降;反之,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会上升。

3.利率上升时,一部分资金从投向股市转向到银行储蓄和购买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出现下跌。反之,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资金就可能回到股市中来,从而扩大对股票的需求,使股票价格上涨。

上述利率与股价运动呈反向变化是一般情况,我们也不能将此绝对化。在股市发展的历史上,也有一些相对特殊的情形。当形势看好时,股票行情暴涨的时候,利率的调整对股价的控制作用就不会很大。同样,当股市处于暴跌的时候,即使出现利率下降的调整政策,也可能会使股价回升乏力。美国在1978年就曾出现过利率和股票价格同时上升的情形。当时出现这种异常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许多金融机构对美国政府当时维持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没有信心;二是当时股票价格已经下降到极低点,远远偏离了股票的实际价格,从而时大量的外国资金流向了美国股市,引起了股票价格上涨。在香港,1981年也曾出现过同样的情形。当然,这种利率和股票价格同时上升和同时回落的现象至今为止也还是比较少见的。

既然利率与股价运动呈反向变化是一种一般情形,那么投资者就应该密切关注利率的升降,并对利率的走向进行必要的预测,以便在利率变动之前,抢先一步就对股票买卖进行决策。

对利率的升降走向进行预测,在我国应侧重注意以下几个因素的变化情况:

1.贷款利率的变化情况。由于贷款的资金是由银行存款来供应的,因此,根据贷款利率的下调可以推测出存款利率必将出现下降。

2.市场的景气动向。如果市场过旺,物价上涨,国家就有可能采取措施来提高利率水准,以吸引居民存款的方式来减轻市场压力。相反的,如果市场疲软,国家就有可能以降低利率水准的方法来推动市场。

3.资金市场的银根松紧状况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准。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准往往也能影响到国内利率水准的升降和股市行情的涨跌。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体系中是没有国界的,如果海外利率水准低,一方面对国内的利率水准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引致海外资金进入国内股市,拉动股票价格上扬。反之,如果海外的利率水准上升,则会发生与上述相反的情形。

--------------------------------------------------------------------------------

第七节 汇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

外汇行情与股票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实行升值的基本的方针,股价就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随之下跌。所以外汇的行情会带给股市很大影响。

在1987年10月全球股价暴跌风潮来临之前,美国突然公布预算赤字和外贸赤字,并声称要继续调整美元汇率,从而导致了人们普遍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前景产生了恐慌心理。汇同其他原因,导致了这场股价暴跌风潮的形成。

在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潮流中,汇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国的经济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以及世界贸易的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股市受汇率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显着。

第八节 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对股价的影响

“行业”一词众所周知且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但是很难也从没有人给它下过一个确切的定义。这里只介绍行业的一般定义:行业是指作为现代社会中基本经济单位的企业,由于其劳动对象或生产活动方式的不同,生产的产品或所提供的劳务的性质、特点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同而形成的产业类别。这就是说,行业是由一群企业组成的,这些企业由于其产品或劳务的高度可相互替代性而彼此紧密联合在一起,并且由于产品替代性的差异而与其它的企业群体相区别。

分析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与股票价格变化关系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它是国民经济形势分析的具体化。我们在分析国民经济形势时,根据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可以知道或预测某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状况。但是整个经济的状况与构成经济总体与各个行业的状况并非完全吻合。当整个经济形势好时,只能说明大部分行业的形势较好,而不是每个行业都好;反之,经济整体形势恶化,则可能是大多数行业面临困境,而可能某些行业的发展仍然较好。分析国民经济形势也不能知道某个行业的兴衰发展情况,不能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例如,一个世纪前,美国的铁路处于鼎盛时期,铁路股票炙手可热。但是在今天,约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没有坐过火车,铁路股票已不能再引起人们的兴趣。相反,过去被人们冷落的高新技术产业如计算机、移动式电话等行业的股票现在已是门庭若市。这些说明,只有进行行业分析,我们才能更加明确地知道某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它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的位置,并据此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如果只进行国民经济形势分析,那么我们顶多只能了解某个行业的笼统的、模糊的轮廊。

其次,进行行业分析可以为更好地进行企业分析奠定基础。前面已经说过,行业是由许多同类企业构成的群体。如果我们只进行企业分析,则虽然我们可以知道某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但不能知道其他同类企业的状况,无法通过横向比较知道目前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位置。而这在充满着高度竞争的现代经济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约着或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汽车诞生以前,欧美的马车制造业曾经是何等的辉煌,然而时至今日,连汽车业都已进入生命周期中的稳定期了。这说明,如果某个行业已处于衰退期,则属于这个行业中的企业,不管其资产多么雄厚,经营管理能力多么强,都不能摆脱其阴暗的前景。现在还有谁愿意去大规模投资于马车生产呢?投资者在考虑新投资时,不能投资到那些快要没落和淘汰的“夕阳”行业。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不能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而要分析和判断企业所属的行业是处于初创期、成长期,还是稳定期或衷退期,绝对不能购买那些属于衰退期的行业股票。

--------------------------------------------------------------------------------

第九节 企业的资产重组与兼并

资产重组作为企业资本经营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热点。据统计,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中,实施或拟实施的 购并、股权转让、资产置换等形式的资产重组公司占五分之一强,并有进一步蔓延扩展之势。有人甚至认为1998年股票市场将会 形成一个以资产重组为主要内容的高潮。

在中国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资产重组是企业资产(主要是存量资产)优化组合、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必然 选择。党的十五大提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的战 略部署,为大 规模的资产重组指明了方向。在一个拥有健全市场机制、完备法律体系、良好社会保障环境的社会经济中,企业进行 资产重组可以壮大自身实力,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1)与企业自身积累相比,企业购并能够在短期内迅速 实现生产集中和经营规模 化;(2)有利于减少同一产品的行业内过度竞争,提高产业组织效率;(3)与新建一个企业相比,企 业购并可以减少资本支出;(4)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优势淘汰劣势产品,加强支柱产业形成,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5)可 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使国有资本的行业分布更为合理。

当前,从上海的广电重组、粤海集团入主新亚快餐,到中远集团控股众城实业和上实集团买壳联合实业的大手笔,再到山东 环宇与兰陵酒厂以及神马实业的资产置换等重组案例层出不穷。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类型:

1、大型非上市公司入驻小型上市公司。实质上这是一种“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在目前条件下,由于受上市额度 和上市节奏的限制,上市公司作为一个“壳资源”是非常稀缺的。这一类的买方大多实力雄厚,如中远(上海)置业、天津泰达、 深圳粤海,而被控方则业绩较差,最高每股收益不到0.1元,而且股本较小,流通股不超过5000万股,股权结构较分散或国 家股、法人股的股东占绝对地位。

2、上市公司内部资产重组或资产置换。一些上市公司业绩不佳,但又不愿出让股权交出控股权,为了利用“壳”的融资 功能,只好借此法以提高业绩,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增资配股的条件。采用此法的公司一般规模较大,资产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还靠 一个更大的母公司。因此,通过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将一些不良资产剥离出去,并注入一些成长性很强的优质资产来提高上市公 司的业绩。这类公司较多,如黄河科技、川盐化等。

3、上市公司兼并收购非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多数是我国各行各业中的排头兵,因此,它的实力和国家扶强扶优的政 策使得多数的上市公司可以采用此法壮大自身实力。

上述三种类型的资产重组,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重组相比较,表现出很强的局限性和不足。(1)政府在企业重组中的作用 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一开始股权结构设置就不合理,国有股、法人股比重很大且不能流通,因此,“只要国 有资产不流失到个人口袋”都可以进行资产重组;相当一部分企业重组或多或少都与政府的干预相关,政府以替大多数严重亏损企业寻出 路为前提,而企业自身缺乏竞争力和重组动力;(2)资产重组仍然有搞“圈钱运动”的嫌疑。部分上市公司或母公司进行重组仅仅是为 了达到配股的最低标准,短期行为较严重,真正以转换经营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资产重组较少。这样的资产重组可能会成为炒 作的题材,但整个社会的实际生产并没有增加,股市持久发展就缺乏坚实的基础;(3)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严重滞后。除1989年国家 颁布的《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和现有的《公司法》,缺乏对当前资本经营的指导性法规,一些现有的法规相互磨擦现象,给资产重组的 非规范运作大开绿灯。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买方市场已正式形成,国有企业只有彻底实现从生产管理型向资本经营的质变,真正自主 地、规范地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实现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本经营、资产重组,才能实现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国际经验看,并购能使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但也容易出现再度分化,企业价值受损、债务负担加重甚至破产的风险。企业在 兼并热潮中必须保持冷静,不要只图眼前利益,必须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高度及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加强科 学管理,扎实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兼并重组水平。为此我们应警惕时下“为重组而重组”的倾向,应站在国民经济和企业自身战略性发 展的高度看待兼并重组,提高运作质量。

㈡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介绍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怎样

中国股市现状如何?
1、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投资高涨的投资热情,然而,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期投资行为比较普遍,投资者为了博得差价,获取收益,转手率较高,从而出现了投机过剩的行为,这是最明显的中国股市现状之一。
2、股权分置改革,影响股票的定价机制。定价机制是股票市场的核心机制,市场主要依靠价格的作用来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由于股票市场设置了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市场机制运行极度的扭曲,价格机制无法在股票市场发挥作用,造成大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导致上市公司流通股规模小,投机性强,股价波动大,定价机制扭曲。
3、更高收益承受更高的风险。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中国股市现状,高收益的背后是高风险,很多时候就是由于投资者自我认识和评价上出现了偏差,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不能清楚的认识自身投资动机和资金实力,缺乏股票的投资知识和阅历,于是冒然进入股票市场,由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低,不能承受股票市场的波动和冲击,从而退出了市场,收益并不客观,可能出现收益的负增长。股秀才-股市行情分析,股票知识,炒股技巧分享,专注社交投资理财!
4、股票市场的结构存在缺陷,制度不完善。就目前来看,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缺陷有:由于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因此,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不相协调,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股市的发展。政府对股市的干涉也影响到整个股市的发展,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

㈢ 请问为什么说股票会受股指期货的影响

指数期货与普通的商品期货除了在到期交割时有所不同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以某一股票市场是指数为例,假定当前它是1000点,也就是说,这个市场指数目前现货买卖的“价格”是1000点,现在有一个“12月底到期的这个市场指数期货合约”,如果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看涨,可能目前这一指数期货的价格已经达到1100点了。假如说你认为到12月底时,这一指数的“价格”会超过1100点,也许你就会买入这一股指期货,也就是说你承诺在12月底时,以1100点的“价格”买入“这个市场指数”。这一指数期货继续上涨到1150点,这时,你有两个选择,或者是继续持有你是期货合约,或者是以当前新的“价格”,也就是1150点卖出这一期货,这时,你就已经平仓,并且获得了50点的收益。当然,在这一指数期货到期前,其“价格”也有可能下跌,你同样可以继续持有或平仓割肉。 但是,当指数期货到期时,谁都不能继续持有了,因为这时的期货已经变成“现货”,你必须以承诺的“价格”买入或卖出这一指数。根据你期货合约的“价格”与当前实际“价格”之间的价差,多退少补。比如上例中,假如12月底到期时,这个市场指数实际是1130点,你就可以得到30个点的差价补偿,也就是说你赚了30个点。相反,假如到时指数是1050点的话,你就必须拿出50个点来补贴,也就是说亏损了50个点。 当然,所谓赚或亏的“点数”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把这些点折算成有意义的货币单位。具体折算成多少,在指数期货合约中必须事先约定,称为合约的尺寸,假如规定这个市场指数期货的尺寸是100元,以1000点为例,一个合约的价值就是100000元。 股指期货交易与股票交易的不同

1.股指期货可以进行卖空交易。股票卖空交易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必须首先从他人手中借到一定数量的股票。国外对于股票卖空交易的进行设有较严格的条件,而进行指数期货交易则不然。实际上有半数以上的指数期货交易中都包括拥有卖空的交易头寸。对投资者而言,做空机制最富有魅力之处是,当预期未来股市的总体趋势将呈下跌态势时,投资人可以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股市见底,使投资人在下跌的行情中也能有所作为。 2.交易成本较低。相对现货交易,指数期货交易的成本是相当低的,在国外只有股票交易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指数期货交易的成本包括:交易佣金、买卖价差、用于支付保证金(也叫按金)的机会成本和可能的税项。美国一笔期货交易(包括建仓并平仓的完整交易)收取的费用只有30美元左右。 3.较高的杠杆比率。较高的杠杆比率也即收取保证金的比例较低。在英国,对于一个初始保证金只有2500英镑的期货交易帐户来说,它可以进行的金融时报100种(FTSE-100)指数期货的交易量可达70000英镑,杠杆比率为28:1。 4.市场的流动性较高。有研究表明,指数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明显高于股票现货市场。如在1991年,FTSE-100指数期货交易量就已达850亿英镑。 5.股指期货实行现金交割方式。期指市场虽然是建立在股票市场基础之上的衍生市场,但期指交割以现金形式进行,即在交割时只计算盈亏而不转移实物,在期指合约的交割期投资者完全不必购买或者抛出相应的股票来履行合约义务,这就避免了在交割期股票市场出现“挤市”的现象。 6.一般说来,股指期货市场是专注于根据宏观经济资料进行的买卖,而现货市场则专注于根据个别公司状况进行的买卖。 股指期货市场的结构与功能

一、期货交易所

期货交易所指的是法律允许的具体买卖股指期货合约的场所。期货交易所是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地区)的法律都规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指定的交易所内进行,任何在期货交易所外进行的交易都是非法的。 尽管各类交易所近年来出现了公司化经营趋势,但世界上大多数交易所都是非盈利性的会员制组织。我国1999年9月1日起实施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期货交易所不以盈利为目的,按照其章程的规定实行自律管理;期货交易所以其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中国证监会颁布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规定:期货交易所的注册资本划分为均等份额的会员资格费,由会员出资认缴。期货交易所的权益由会员共同享有,在其存续期间,不得将其积累分配给会员。并规定了期货交易所应当履行的十项职责:提供期货交易的场所、设施及相关服务;制定并实施期货交易所的业务规则;设计期货合约、安排期货合约上市;组织、监督期货交易、结算和交割;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控制市场风险;保证期货合约的履行;发布市场信息;监管会员期货业务,检查会员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指定交割仓库的期货业务;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职能。 《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明确了期货交易所的组织机构。期货交易所设会员大会和理事会。会员大会是期货交易所的权力机构,由全体会员组成。理事会是会员大会的常设机构,对会员大会负责。理事会由9至15人组成,其中非会员理事不少于理事会成员总数的1/3,不超过理事会成员总数的1/2。期货交易所理事会可以设立监察、交易、交割、会员资格审查、调解、财务等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的具体职责由理事会确定,并对理事会负责。期货交易所设总经理一人,副总经理若干人。总经理是期货交易所的法人代表,是当然理事。 除了期货合约外,交易所也提供期权和其他现货金融工具的交易机会。交易所设立的基本宗旨是提供一个有组织的集中市场,并制定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和统一的交易法规让会员从事交易,监督所有交易的进行与有关法规的执行。但是,交易所本身并不从事期货买卖。会员有权利进场做交易,但并没有义务一定要进场从事交易。 二、清算所

清算所又称清算公司,是指对期货交易所中交易的期货合约负责对冲、交割和统一清算的机构。清算所的建立是期货交易安全而有效率的重要保障。有些清算所是交易所的一个重要部门(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有些清算所则是在组织机构、财务体系、运行制度等方面独立于交易所的机构(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部分的清算所都是各自独立的机构,但也有几个不同交易所共同使用一个清算机构的情况,如国际商品清算所(ICCH)负责清算大部分英国期货交易所,市场间清算公司(The Intermartet Clearing Corp)则替纽约期货交易所(NYFE)与费城交易所(PBOT)清算。 P> 和交易所一样,清算所通常是个非营利性的会员组织。清算所的会员通常都是依附于交易所的会员,除了拥有交易所的一般会员席位外,还要通过比一般会员更严格的财务指标规定。所以,期货交易所的会员分为清算会员和非清算会员,非清算会员要通过清算会员进行清算,并支付一定的佣金费用。 我国的期货交易所有组织,监督期货结算的职能,交易所下设结算部作为承担期货结算职责的机构。全球证券市场、期货市场整合的趋势之一便是交易所和清算机构间日益增多的合并案例。 三、经纪商

期货交易所的会员分为自营商和经纪商两种。自营商是为自己在场内进行期货买卖的会员,而经经商本身并不买卖期货合约,而只是受非会员的客户委托,代替他们在交易所进行期货交易,并从客户那里收取佣金以作为其收入。在国外,有些交易所仅限私人拥有交易所席位,而有些交易所也允许企业、公司等机构申请拥有席位。在美国,根据全国期货协会(NFA)的定义,期货经纪高(或称期货佣金商,FCM)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是一个代表金融、商业机构或一般公众进行期货或期权交易的商行或公司,也有人称其为电话所,经纪人事务所或佣金行,它是金融领域高度多样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些商号专长于金融和商业性套期保值,其它的则致力于公众投机交易。 《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期货经纪公司会员只能接受客户委托从事期货经纪业务,非期货经纪公司会员只能从事期货自营业务。《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期货经纪是指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指令,以自己的名义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并收取交易手续费,交易结果由客户承担的经营活动。经营期货经纪业务的,必须是依法设立的期货经纪公司。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期货经纪业务。 四、投资者

股指期货的投资者范围很广,一种区分方法是分为自营商或专业投机商,套期保值者和大众交易者,专业投机商又分为”抢帽子者”,日交易者和大头寸交易者。但更一般的区分是将投资者分为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 1.套期保值者

套期保值者是通过股指期货交易来规避股票交易中系统风险的交易者,它们是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者主要包括证券发行商、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2.套利者

套利者是指利用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现货市场,以及不同股指期货市场,不同股指期货合约之间出现的价格不合理关系,通过同时买进卖出以赚取价差收益的交易者。有关严格区分套利和图利的讨论见第六、七章。股指期货的套利最常采用的是指数套利,当实际期货价格偏离理论期货价格时,可能通过同时买卖赚取无风险收益。 套利者的交易活动对股指期货市场是十分重要的,其交易活动可以使市场的错误定价迅速恢复平衡,有利于市场价格的稳定,也是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传递渠道。 3.投机者

投机者是根据他们对股票价格指数走势的预测通过低买高卖,或高卖低买以获取利润的交易者。对股指期货的投机者而言,并不完全相同于商品期货或其它金融期货,因为投资者根据对股票市场走势的判断,通过股指期货市场低成本、高效率的间接投资股票市场。 五、股指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

股指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从整个资本市场或社会经济体系来讲,股指期货有三个的经济功能:一是价格发现功能。股指期货的价格是交易双方在交易所通过公开喊价或计算机自动撮合的电子交易形成的,有关期货价格的信息不停地来自各个分散的方面,交易者不断地利用有关信息,将其考虑到价格决定中去,以对期货价格变化做出合理的估计。虽然单个投资者对相关资产的价格估计会有所偏差,但从市场整体看,集体理性会形成比较合理的期货价格。由于期货合约交易频繁、市场流动性很高、交易成本低、买卖差价小,瞬时信息的价值会较快地在期货价格上得到反映。股指期货的集中、公开交易近似于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及时传播对股票的价格预期和下一期股指期货的价格决定有重要的影响。二是稳定市场和增强流动性的功能。当股票市场价格和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偏离时,市场中的投机者、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能够敏锐地衡量出两个市场一方或两方的错误定价程度,通过比较交易成本,进行各种策略的交易操作,从而纠正市场的错误定价平抑市场波动,防止暴涨暴跌。股指期货会增加因套利、套期保值及其它投资策略对股票交易的需求,从而增强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三是促进资本形成的作用。根据着名经济学家托宾(J.Tobin)提出的Q比率的概念,企业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的比率为Q比率,Q>1时,进行新的资本投资更有利,从而增加投资需求,Q<1时,公司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的资本投资更便宜,会减少资本需求。只要企业的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相对于其重置成本有所提高,即提高Q比率,就会增加资本形成。证券的价格水平是由证券供求双方的力量达到平衡而决定的。股指期货能够增加由于套利交易和规避风险需求导致的股票需求,也可以使证券供给因预期性套期保值而相对比较稳定这些因素都能够促进资本形成。 股指期货市场另一方面的基本功能是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更有效地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第一,证券资产在居民和机构的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投资者往往要根据各种资产收益率变化进行资产调整和重新配置,单纯利用证券现货市场进行大幅度的资产结构调整,会引起股票价格的大幅度变化,增大市场波动性和投资者交易的执行成本和佣金费用,而利用股指期货合约可能通过不同资产的暴露程度使综合头寸达到调整资产结构的要求,而不至于引起价格的大幅波动,交易费用也较低。第二,证券承销商和发行人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预期性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保证证券发行顺利进行。第三,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市场,以对冲风险为目的的交易约占总交易量的20%,充分反映了恒指期货对套期保值的巨大存在价值。而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指数投资基金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交易以获取无风险收益。第四,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间接投资股票市场,使自己专注于分析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和股票市场大势,免除从繁多的股票中桃选可投资股票的麻烦,以及减少投资股票市场的信息搜集、加工、处理成本。 六、中国发展股指期货市场的一些特殊的功能

除了以上这些一般性功能,中国发展股指期货市场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第一,为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提供条件。发达证券市场的经验表明,以保险资金、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在于用组合投资来降低风险,但组合投资只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但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属于新兴市场,系统性风险所占比例很高,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必须提供包括股指期货作为规避系统性风险工具在内的一系列条件,股指期货市场已经与优化投资者结构联系在一起。第二,股票市场国际化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将面临一系列的考验,一方面,境外投资者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他们有规避风险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股票市场可能会加大市场的波动甚至出现大幅度的涨落调整,股指期货市场不单是满足境外投资者的需求,以吸引国外资本,也是在开放条件下稳定股票市场的需要。第三,完善证券市场的结构,丰富市场层次,推动市场深化。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只有单一的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即只有交易所交易市场,缺乏非上市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和机构投资者需要的第三、第四市场,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的需求,不完善的市场机制难以使筹集资产、配置资源等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在发展和完善各层次基础资产市场的同时,包括股指期货、股票期权、股指期权和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存托凭证等工具在内的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促进市场深化和市场功能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股指期货的五大意义

股指期货具有套期保值、价格发现、资产配置等功能,是国际资本市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根据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开展我国的股指期货交易具有积极的意义,这表现在: (一)回避股市系统风险,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股市的一个特点是股指波动幅度较大,系统风险较大,这种风险无法通过股票市场上的分散投资加以回避。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既可为股票承销商在一级市场包销股票提供风险回避的工具,又可为二级市场广大投资者对冲风险、确保投资收益。 (二)有利于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促进股市规范发展

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比重偏低,不利于股市规范发展。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可以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增加投资品种,能促进长期组合投资与理性交易,能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特别是我国将发展开放式基金,由于其可随时赎回 ,因此,必须有相应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相配套,才能保证开放式基金的安全运作。可见,股指期货有利于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促进股市的规范发展。这一点已被国际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所证明。 (三)促进股价的合理波动,充分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由于缺乏风险回避机制,许多机构投资者只能借助内幕消息进行短线投机以达到获利的目的,从而造成股市异常波动。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能够大量聚集各种信息,有利于提高股票现货市场的透明度;如果股票现货市场价格与股指期货市场间价差增大,将会引来两个市场间的大量套利行为, 可抑制股票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此外,股指期货交易发现的预期价格可更敏感反映国民经济的未来变化,充分发挥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四)改善国企大盘股的股性,为国企改革服务

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会促使一些大盘股的股性发生转变,提高投资者投资国企大盘股的积极性。目前,我国成份指数样本股往往以大盘绩优股为主,国企大盘股占较大权重。股指期货交易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参与这类股票交易的积极性,从而间接促进国企大盘股发行工作的开展。Damod aran等人(1990年)对S&P500指数样本股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的5年间,指数样本股的市值提高幅度为非样本股的2倍以上。另外,为解决国有股的上市流通问题,目前讨论的解决途径之一是成立大型基金,而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基金的风险回避与安全运作,从而为国有股的上市流通提供服务。 (五)完善功能与体系,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从国际市场的发展潮流可见,股指期货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与体系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中,不引进现代金融工具,我国资本市场在功能与体系方面都将是不健全的,不但难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而且难以为国际投资资本的进入提供回避风险的场所,不利于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及加入WTO;此外, 中国在开展自己的股指期货交易方面并无专利权,如日经225指数被新加坡抢先开发成功就是一例。目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国外还没有推出中国股指期货,但一旦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国外必将迅速地推出中国股指期货交易。因此,为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我国应尽快推出股指期货交易。这一点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股指期货的特点与功能

金融期货品种分为外汇、利率与指数期货三大类。股指期货是指数类期货中的主导品种,也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 一、股指期货的概念与特点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指的是以股票指数为交易标的的期货交易。和其它期货品种相比,股指期货品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股指期货标的物为相应的股票指数。

2、股指期货报价单位以指数点计,合约的价值以一定的货币乘数与股票指数报价的乘积来表示。 3、股指期货的交割采用现金交割,即不是通过交割股票而是通过结算差价用现金来结清头寸。 二、股指期货的功能

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资产配置等功能。具体表现在:

(一)价格发现

股指期货交易以集中搓合竞价方式能产生未来不同到期月份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格,反映对股票市场未来走势的预期;同时,国外学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股指期货价格一般领先于股票现货市场的价格,并有助于提高股票现货市场价格的信息含量。因此,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股票指数一起可起到国家宏观经济景气晴雨表的作用。 (二)套期保值

股指期货能满足市场参与者对股市风险对冲工具的强烈需求,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严格说来,个股的价格风险只能通过相应的股票期货进行风险对冲;但当股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个股或股票组合投资就可通过股指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2、股票承销商在包销股票的同时,为规避股市总体下跌的风险,可通过预先卖出相应数量的股指期货合约以对冲风险、锁定利润。 3、当上市公司股东、证券自营商、投资基金、其他投资者在持有股票时,可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对冲股市整体下跌的系统性价格风险,在继续享有相应股东权益的同时维持所持股票资产的原有价值;减轻集中性抛售对股票市场造成的恐慌性影响,促进股票二级市场的规范与发展。 (三)资产配置

股指期货具有资产配置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1、引进做空机制。做空机制使得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等待股票价格上升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双向投资模式,使投资人的资金在行情下跌中也能有所作为而非被动闲置。 2、便于发展机构投资者,促进组合投资、加强风险管理。

3、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资本市场的功能等。

海外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股指期货市场最初的产生是基于为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指数投资基金)提供避险工具的考虑,一般不外乎这样三个条件:一是对机构投资者规避系统性风险的现实需求;二是金融创新的动力;三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 美国是最早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国家,其股指期货的产生发展得益于这样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70年代初期由于美国持续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导致股市暴跌,出现了对现货市场避险工具的需求;二是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退休收入保障法》要求退休基金管理人遵循“谨慎人原则”管理资金,严格分散和规避市场风险,进一步强化了其避险需求;三是80年代初期券商承销收益和佣金收入大幅降低,迫使券商进行金融创新,努力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四是1974年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设立及其后对《商品交易法》管辖范围的扩大为股指期货的产生扫清了法律障碍。 但是美国的情况并不能解释一切,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亚洲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股指期货的产生和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与其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尤其是QFII制度是密切相关的。 1、日本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日本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0年代初期到1987年,股指期货在外界因素的推动下从无到有的初步试验阶段。日本于80年代初期即已开放了其证券市场,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股市。但是,其股指期货合约却首先出现在海外,1986年9月3日,日经225指数期货在新加坡金融期货交易所(SIMEX)交易。按照日本当时的证券交易法规定,证券投资者从事期货交易被禁止。所以,当时的日本证券市场并不具备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法律条件。而且,按照当时的证券交易法,日本国内的基金是被禁止投资SIMEX的日经225指数的,只有美国和欧洲的机构投资者利用SIMEX的日经225股指期货合约对其投资于日本的股票进行套期保值。本国的机构投资者明显处于不利位置。基于这样的原因,1987年6月9日,日本推出了第一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50种股票期货合约,受当时证券交易法禁止现金交割的限制,50种股票期货合约采取现货交割方式,以股票指数所代表的一揽子股票作为交割标的。 第二阶段:1988年到1992年逐步完善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通过修改和制订法律,国内股指期货市场逐步走上正轨。50种股指期货刚刚推出的前几个月,交易发展缓慢,直到1987年股市暴跌后交易量迅速发展起来。1987年10月20日上午,日本证券市场无法开始交易,卖盘远大于买盘,由于涨跌停板的限制,交易刚开始即达到跌停板。由于当时50种股票期货合约实行现货交割,所以,境内投资者也无法实施股指期货交易。而在SIMEX交易的境外投资者却能够继续交易期货合约。受此事件影响,1988年日本金融市场管理当局批准了大阪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日经指数期货交易的申请。1988年5月,日本修改证券交易法,允许股票指数和期权进行现金交割,当年9月大阪证券交易所开始了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1992年3月,大阪证券交易所50种股票期货停止了交易。 第三阶段:对股票指数进行修改,股指期货市场走向成熟。由于日经225指数采用第一批上市的225种股票,以股价简单平均的形式进行指数化。针对这样的情况,大阪证券交易所根据大藏省指示,开发出了新的对现货市场影响小的日经300指数期货以取代日经225,并于1994年2月14日起开始交易。此后,日本股指期货市场便正式走向成熟。 2、 韩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

韩国股指期货的产生源于其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正式引入QFII之后对于市场避险工具日益迫切的需求,但是,由于没有象日本市场那样遭遇外国市场的竞争,其股指期货的推出较为从容,在法律法规、投资者教育、交易系统以及指数设计等方面的准备也更充分。 1981年,韩国宣布了资本市场国际化计划。1984年,韩国政府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境内的基金(韩国信投)间接投资境内的股票;到1992年底,境外投资者通过韩国信投对韩国的投资达到了150亿美元,接近韩国证券市场总市值的1.5%,加上当年QFII直接买卖股票的数额,境外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市值达到韩国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1%。 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股票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投资工具缺乏,尤其缺乏规避风险的工具,人们无法有效地管理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这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虽然从1985年到1990年,韩国股市一直处于上涨趋势,但每隔3至5个月,股市都会出现上下较为显着的波动。这表明如果在韩国证券市场引入股指期货,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将会很高。1987年11月,在全球股市经历了“黑色星期一”的暴跌之后不久,韩国修改了证券交易法,授权韩国证券交易所建立期货市场。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韩国证券交易所开展了对机构投资者指导和教育工作。1996年6月,韩国?/ca>

㈣ 闄愬敭镶$殑阌佸畾链熷拰娴侀氭浔浠跺备綍瑙勫畾锛

闄愬敭镶′笌闱为檺鍞镶★细瑙e紑镶$エ娴侀氱殑绁炵橀溃绾


鍦ㄨ偂绁ㄥ竞鍦轰腑锛屼竴绉岖壒娈婄殑镶$エ绫诲瀷钬斺旈檺鍞镶★纴浠ュ叾镫鐗圭殑娴侀氶檺鍒跺紩鍙戜简鎶曡祫钥呯殑鍏虫敞銆傝繖绫昏偂绁ㄧ敱浜庢寔链夎呭湪鐗瑰畾镞舵湡鍐呬笉鑳藉湪浜岀骇甯傚満镊鐢变拱鍗栵纴鍏舵祦阃氭у弹鍒颁弗镙肩害𨱒熴


璧锋簮涓庣壒镣
闄愬敭镶¢氩父婧愪簬鏀跨瓥镐ц偂鏀广佹柊镶″彂琛屻佸畾钖戝炲彂鎴栬瘉鐩戜细镄勮勫畾锛屽畠浠镄勬垚链鐩稿硅缉浣庯纴鏁伴噺搴炲ぇ銆傝繖绫昏偂绁ㄧ殑阌佸畾链熸垨鎸佹湁𨱒′欢钖勫纾锛屽侷PO闄愬敭镶″洜淇濇姢鍏鍙告带鍒舵潈锛屽彂琛屽墠镶′笢镶′唤链夐檺鍞链熴


澧炲肩◣钥冮噺
浣滀负链変环璇佸埜锛岄檺鍞镶¤В绂佸悗镄勮浆璁╅渶鎸夌収钬滈噾铻嶅晢鍝佽浆璁┾濋”鐩缂寸◣銆傜‘瀹氢拱鍏ヤ环镄勭瓥鐣ュ圭◣棰濇湁镌鍐冲畾镐у奖鍝嶏纴鐩存帴褰卞搷镌鎶曡祫钥呯殑绋庤礋銆


绫诲埆涓庡奖鍝
闄愬敭镶″垎涓哄氱岖被鍨嬶纴濡侷PO闄愬敭镶°侀吨缁勯檺鍞镶″拰镶℃敼闄愬敭镶°傞殢镌镞堕棿镄勬帹绉伙纴鏂拌偂闄愬敭镶″崰姣旀棩鐩婂炲ぇ锛岄佽浆镶$殑锷犲叆杩涗竴姝ュ嶆潅浜嗗竞鍦哄姩镐併


链烘瀯閰嶅敭涓庡炲彂
闄や笂杩伴檺鍞镶★纴链烘瀯閰嶅敭镶★纸濡侷PO镞剁绣涓嬬敌璐镄勮偂绁锛岄挛瀹3-6涓链埚悗涓婂竞锛夊拰澧炲彂镶★纸瀹氩悜澧炲彂钖庨挛瀹1骞达级涔熸槸甯傚満甯歌佺被鍨嬨傚畠浠镄勮В绂佹椂闂翠笉钖岋纴瀵硅偂绁ㄦ祦锷ㄦу拰鎶曡祫钥呯瓥鐣ヤ骇鐢熷奖鍝嶃


镐荤粨涓庡惎绀
鐞呜В闄愬敭镶$殑杩愪綔链哄埗鍜岀浉鍏宠勫畾瀵规姇璧勮呰呖鍏抽吨瑕侊纴瀹冧笉浠呭奖鍝嶈偂绁ㄧ殑娴佸姩镐э纴杩樼洿鎺ュ叧绯诲埌鎶曡祫鍐崇瓥镄勭◣锷℃垚链銆傛帉鎻¤繖浜涚煡璇嗭纴鎶曡祫钥呭彲浠ユ洿濂藉湴鎶婃彙甯傚満锷ㄦ侊纴锅氩嚭鏄庢櫤镄勬姇璧勯夋嫨銆

㈤ 股票涨跌的机制和原理是什么

股票涨跌原理:股票价格上涨或者下跌是多方面因素,最主要的是供求关系,供不应求时股票就会上涨,供过于求时就会下跌,还和上市公司的业绩挂钩,业绩比较好,股民购买的就多,股价也会上涨。 股票价格的涨跌,长期来说是由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利润决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则包括人们对该公司的盈利预期、大户的人为炒作、市场资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价值投资取决于投资者认为一只股票是被低估或高估,或者整个市场是被低估或高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一家公司的P/E比率、分红和收益率指标与同行业竞争者以及整个市场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如果一家公司的技术指标低于市场表现,你就要问问自己为什么。通常,有些因素是你不了解的,比如潜在的损失、不好的管理、市场份额下滑、雇员问题等。 影响因素大致分为两种,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宏观的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宏观经济等;微观的主要是市场因素,公司内部、行业结构、投资者的心理等。
影响股票涨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政策的利空利多、大盘环境的好坏、主力资金的进出、个股基本面的重大变化、个股的历史走势的涨跌情况、个股所属板块整体的涨跌情况等,都是一般原因(间接原因),都要通过价值和供求关系这两个根本的法则来起作用。

㈥ 中国的股票市场有没有做空机制做空到底会对股票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一、中国股票市场是有做空机制的。

做空机制如成为正常和稳定的交易制度,必须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防止市场操纵或股价操纵。但是中国股市对这种市场操纵的制度制约很不健全。

二、做空对股市的影响:

做空机制对于股票市场来讲,固然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负面作用也很明显。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历史短暂、法制尚不健全、规则尚有漏洞、信息极不对称的新兴市场而言,。

其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并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其杀伤力足以摧毁整个市场并引发金融动荡,破坏稳定的局面,阻碍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海外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曾多次表明了做空机制的巨大负面效应。

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对做空机制一定要有一颗戒备和警惕之心;对于监管当局来讲,我们强烈呼吁,在推出做空机制时,一定要慎之又慎,特别是要同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切实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6)影响股票流通的机制扩展阅读:

做空机制的意义:

做空是股票期货市场常见的一种操作方式,操作为预期股票期货市场会有下跌趋势,操作者将手中筹码按市价卖出,等股票期货下跌之后再买入,赚取中间差价。做空是做多的反向操作,理论上是先借货卖出,再买进归还。

一般正规的做空市场是有一个第三方券商提供借货的平台。通俗来说就是类似赊货交易。这种模式在价格下跌的波段中能够获利,就是先在高位借货进来卖出,等跌了之后再买进归还。这样买进的仍然是低位,卖出的仍然是高位,只不过操作程序反了。

做空的常见作用包括投机、融资和对冲。投机是指预期未来行情下跌,则卖高买低,获取差价利润。融资是在债券市场上做空,将来归还,这可以作为一种借钱的方式。对冲是指当交易商手里的资产风险较高时,他可以通过做空风险资产,减少他的风险暴露。

阅读全文

与影响股票流通的机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看外国股票的可下载什么软件 浏览:838
怎么看股票st时间 浏览:796
一支股票翻倍时间多久 浏览:848
etf半导体股票有哪些 浏览:978
股票账户能买原油基金吗 浏览:438
三棵树股票的相关信息 浏览:44
广汽集团股票投资价值分析研究 浏览:730
金融行业股票销售 浏览:744
股票低破年内最低 浏览:575
中国股市最早的股票 浏览:637
股票卖时显示证券数量不足 浏览:88
海通股票软件培训视频 浏览:700
股票实盘交易账户照片 浏览:559
我的账户有现金和股票 浏览:315
股票露科技 浏览:247
瑞诚中国股票行情 浏览:358
股票资产总值可用为0 浏览:673
一只股票去哪看布林线 浏览:627
可转债股票投资 浏览:717
能用鼠标放大的股票软件 浏览: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