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同仁堂股票分析
同仁堂(600085)整合方能凸现品牌价值
1.事件
近日,公司控股的香港创业板上市子公司同仁堂科技(8069.hk)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8日收盘于8.11元港币,股价不及去年同期的50%,创出五年来的新低。中期业绩平淡和全球股市低迷打击了中小投资者持股的信心,对控股股东A股同仁堂的发展战略也势必有所影响。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母子公司中期业绩平淡。
如附图所示,同仁堂股份母公司和同仁堂科技子公司分季度收入和EBIT指标2008年中期仍呈现同向的变动趋势。就销售收入而言,子公司经历了赶超母公司的过程,目前母公司又呈现再度领先的状况。第二季度母公司的EBIT已明显高于子公司。交替领先现象的背后和国内药品营销环境的起落密切相关,目前子公司拳头品种相对贡献较大,而母公司治疗型品种较多。预测母公司更受益于社区医疗和农村基础医疗网络的恢复性建设。
整合方能凸显品牌价值。
目前同仁堂A股和同仁堂科技的市盈率分别为29倍和9.4倍,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9%和13.38%,市值目前分别为68亿元和15.9亿港币。同仁堂母公司和科技子公司共享国药第一品牌,在管理、技术、营销等诸多环节也多有交叉,估值的差异反映了国内投资者对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高度认可。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增加投资者财产性收入的时代背景下,同仁堂需要在资本运作和管理增效上采用积极手段,释放公司的产业潜能。股市低迷也会给产业投资者带来整合同仁堂系公司的时间之窗和低成本筹码,有利于提升A股的公司价值。
上实医药整合方案值得借鉴。
同仁堂科技与上实医药均与2000年前后登陆香港创业板,香港市场估值水平低是上实集团私有化上实医药的主要原因。上实集团2003年5月提出的私有化方案每股作价2.15港币,较市价溢价20.79%。该时点p/b为1.6倍,p/e为15.25倍,总市值约为13.33亿,其中上实控股持有65.96%。2000年后全球股市的大调整使其交易价格私有化前徘徊在10-13倍左右,不利于上实控股打造医药行业资本平台的构想,最终弃守港股的平台。我们认为同仁堂品牌下资产的完整性对于集团费用管理和同仁堂品牌的国际化都十分重要,A股、H股估值的趋同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整合目标的早日实现。
3.投资建议
维持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银河证券预测同仁堂2008年-2010年收入分别为28.5亿元,31.6亿元和3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2.73亿元和3.14亿元,约合每股收益分别为0.43元和0.52元和0.58元。公司目前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为8.9%,和其品牌价值和医药市场增长潜力极不相称,我们认为其潜在的净资产收益率应在17%以上,给予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贰’ 同仁堂股票
同仁堂是一只非常独特的股票,与A股指数完全不同步,它在市场急剧下跌的年份没有下跌,在市场飙升的好市场中也没有上涨。究其原因,可能与其最大的力量—安邦以及金风科技有关,安邦也是一个重仓,两支股票的走势是相似的。
1.同仁堂作为中国最着名的中药品牌,既是一个经济实体,又是一个文化载体。“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济实体+文化载体”的双重功能不断强化同仁堂的品牌价值。
2.同仁堂股价每反弹一次,都是在20个月均线的压制下结束下跌,而60个月均线也开始转向。同仁堂股价真的是不走寻常之路。对于医药行业,尤其是中药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前几年国家出台的医疗保险目录调整、“4+7”集中采购、医疗保险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政策,加快了医药行业调整的步伐。
拓展资料
1.同仁堂拥有最具价值的品牌和最丰富的品种资源两大优势,同时,品牌和品种将是公司保持持续稳定经营的重要基础。公司拥有800多个药品产品法规,400多个常年产品法规,包括近200个独家和品类独家(独家配方、自主定价)品种,产品群优势十分明显。此外,凭借业内最具价值的中药品牌的优势,该公司的非独家品种往往具有较高的溢价。公司丰富的品种资源将是宝贵的资产,无论是现有二三线产品的潜在推广还是传统品种的二次开发,而品牌优势可以确保新产品获得更强的定价优势,提高盈利能力。
2.股市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多去了解一下自己想投的这个股的一些相关信息,多看看和股票有关的书籍,这样对我们还是很有帮助的,至少心里有底,更有保障。买股票也是一个技术活,我们要保持好心态。
‘叁’ 求同仁堂股票的技术分析
同仁堂这只股票可以做中长线投资,但是要把握好切入点。
1、这只票是社保资金的重仓股,自七月份以来,虽然有较大涨幅,但月股票在高位换手很低,说明主力没有出逃;
2、这次大盘回调中,属无量下跌,筹码稳定性好,大盘一旦企稳,反弹速度会比较快;
3、股价在年线和半年线之上,长期上升趋势未被破破坏;
4、股价回到半年线附近,KDJ两次金叉时可以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