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深交所业绩预告披露规则
一般来说,市场上的预披露方式有两种——“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另一种是正式报告的“财务报告”。
业绩预告主要是对公司当期净利润的粗略估计。
与业绩预告相比,业绩报告更加全面详细,一般披露公司主要财务数据,相当于一份准年度正式报告。
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的披露规则会有所不同。
对于主板企业来说,业绩预披露不是强制性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是需要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要求不一样,下面介绍。
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
答:业绩预测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要求,上市公司预计年度经营业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1.31前)披露业绩预告。预计半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的业绩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进行业绩预告。
1.净利润为负。
2.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减幅度超过50%。
3.扭亏为盈。
⑵ 业绩预披露那些事
业绩预披露,是企业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而采取的一种主动信息披露方式,通常发生在正式财报公布前。这种方式主要分为业绩预告与业绩快报两种形式。业绩预告主要披露公司当期净利润情况的预计,而业绩快报则更为全面,披露了公司主要的财务数据。
主板企业的业绩预披露规则有所不同。上交所主板要求,如果上市公司预计全年可能出现净利润为负值、扭亏为盈、净利润较前一年度增长或下降50%以上等特定情况时,必须进行业绩预告。同时,当公司已经汇总完成当期财务数据但年报尚未编制完成时,可以先行披露业绩快报。
相比之下,深交所主板在业绩预告方面有着更为具体的规定,包括净利润为负、扭亏为盈、实现盈利且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下降50%以上、期末净资产为负、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千元等特定情况时,均需要进行业绩预告。业绩预告的时间节点也与上交所主板有所不同,通常在年报、半年报、季报公布前的一定日期完成。
在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中,业绩预披露要求更为严格。中小板和创业板要求公司披露半年度、前三季度、年度业绩预告,而科创板则要求在会计年度结束后的1个月内进行业绩预告。
无论是主板还是其他板块,业绩预披露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前向投资者揭示公司的财务状况,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了解这些规则,即使关注的企业没有进行预披露,也能够大致了解其经营情况,从而为投资分析提供依据。
总结来说,业绩预披露是资本市场中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机制,它通过提前透露财务信息,使得投资者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有益的信息获取方式,有助于提升投资决策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