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的区别
股权投资,是企业购买的其他企业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债权投资也叫债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是企业购买的各种一年期以上的债券,包括其他企业的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债等。债权投资不是为了获取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债权投资只能获取被投资单位的债权,债权投资自投资之日起即成为债务单位的债权人,并按约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债券投资相比股权投资,二者区别如下:投资期限不同。债券投资为短期投资,指投资期限短于一年或短于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投资,它可以随时收回或随时变现。股权投资为长期投资,期限一般要长于一年或长于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投资方式不同。短期投资的方式主要包括购入随时能够变现的股票和债券。投资目的不同。短期投资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暂时多余的资金,用其购入能随时变为货币资金的股票和债券。长期投资的目的则在于经营和理财方面的需要。短期投资往往是指投资期限短于年或短于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投资,它可以随时收回或随时变现。长期投资的期限一般要长于一年或长于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在此期间,企业并不想收回或无法收回其投出的资金。
拓展资料;短期投资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暂时多余的资金,用其购入能随时变为货币资金的股票和债券,以在短期内获取比市场利率更高的收益。长期投资的目的则在于经营和理财方面的需要。如企业为保障其所需求原材料的供应来源,购买并长期持有某原料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企业为保障其持久的产品销路,购买并长期持有客户公司或其他公司所发行的股票;或者是把剩余资产长期投放于与其长远发展有利的单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四条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② 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区别是什么
债券基金是指专门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它通过集中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对债券进行组合投资,寻求较为稳定的收益。
股票型基金是指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其可分为资本增值型基金、成长型基金及收入型基金,其主要目的是追求资本快速增长,该类基金风险高、收益也高。
这两个基金主要有两个方面不同:
1. 投资标的不同。
债券基金主要投资标的为债券。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可转债等等。
股票型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为股票,少量资金会配置短期货币工具,以调整仓位和以备人们赎回之用。
2.收益的稳定和风险性不同。
这两类基金相对比,收益的稳定和风险性从高到低分别是:债券基金>股票基金。
债券基金采用净值法计算每日单位净值,到期要还本付息,收益相对稳定、波动性较小,但同时债券基金虽然风险低但回报率也不高。
股票型基金就不用说了,因为股票市场波动性极大,收益极不稳定,还要从市场行情和操作能力而定,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亏损,因此风险较大。
最后,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都存在申购和赎回这两项费用。但因投资年限和公司不同,每个基金的申购和赎回费用都不尽相同,而且有些基金代理公司会有手续费折扣,具体申购和赎回费用可以在购买时咨询基金公司。
③ 单个资金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的比例是多少
由于我国股票发行额度管理和行政审批制度是在1992年经济过热背景下产生的,它对抑制地方经济的过分扩张冲动、维护市场秩序、培育投资者和市场中介机构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给股票市场法制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1](P33)。正是因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政府一直把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及提高国有资本形成效率作为其首要政策目标,而实现该目标的手段显然只能是带有企业性质和产业政策导向的政府控制下的额度审批制。国有银行不良债权的巨额增加以及金融风险的迅速积累,要求国家改变国有垄断产权形式的内部结构,在国有金融安排作为国有企业配套制度的性质并未发生改变,而相对重要性比过去大为提高的前提下,通过股票市场国有垄断产权结构的设计,赋予股票市场与国有银行的储蓄动员以同样的内涵,使股票市场成为国有金融垄断制度的扩展和延伸,股票市场因此成为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与国家争夺金融资源、新的国家垄断产权的内部博弈场所,股票发行过程自然类似于信贷规模的分配,发行额度的分配在实质上成为国家对国有企业实施金融补贴或金融支持的一种新方式。这意味着国家需要对股票市场进行严格的控制,无论是地方政府或者国务院企业主管部门的初审,还是证券监管部门的复审,均要在国家股票发行额度计划内进行。 一、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现状 地方政府债券,是指以地方政府为发行主题的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债券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已将近200年的历史,其中美国和日本的地方政府债券无论在发行规模还是发行模式上都最具代表性。 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一直受到抑制。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过短暂的地方政府债券,当时许多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为了筹集资金修路建桥。但到了1993年,这一行为被国务院制止了,而且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原因是地方政府承兑能力差、债务管理能力欠缺。地方政府债券的禁令一直保持到2009年。 但伴随着经济形式、体制因素的不断变化和地方自制、财政分权改革的深入,学界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讨论越来越多,要求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呼声越发强烈。由美国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受到巨大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为了减缓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国家出台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09年首次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可流通记账式债券。 二、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 (一)、拉动内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2009年将是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的一年。为扩大内需,2009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较大规模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环境保护、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等。大规模的国债投资短时间内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但长期这种拉动作用是有限的,此时就应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的作用。地方政府配合中央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调动资金,加快资金使用效率,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增长。 (二)、减少中央财政压力,完善地方政府财政职能 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分税制,明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对于中央政府来说,一方面要承担国家机关运行、外交、科研,宏观调控支出及国家直属事业单位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协调地方发展,财政压力相当大。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减缓中央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应相应安排配套资金,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本级政府投资,政府投资资金来源其中之一就是地方政府证券。分税制的实施中,存在着地方税体系不完善、缺乏主体税种、有税种无税收或征收成本偏高及地方税的立法和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等问题。多数地方财政入不敷出,没有能力通过政府投资和扩大财政支出实现地方财政配置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能力。因此,应该适当赋予地方发行职权的权利。 (三)、增加地方融资渠道,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目前,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一方面可以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引进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有利于社会稳定。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资金来源,既有中央财政拨款,又得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而地方政府面对巨大的投资资金,以地方财政收入是无法满足的,要依靠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扩大资金来源。 (四)、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增加投资渠道转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运作还不够规范,金融产品结构欠合理,形成了以国债为主,金融债和企业债比重较小的债券市场结构,这导致广大居民的投资渠道过窄。在这种情况下,以政府信用为保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不仅能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还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渠道。 三、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安排 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时,应该遵循偿债能力原则、效益原则、对地方公债适用范围限定的原则和以促进发展为目标,而不是以援助贫困为目标的原则。并应 制定相应的制度安排: (1)完善分税制,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为了避免发行地方政府发债所造成的债券市场紊乱,应该继续深化分税制的改革,实现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独立。 (2)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券监管体制,保持安全性。地方政府债券比起国债,信用度相对缺乏,安全性不高,为保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地方政府滥用资金,建立地方政府债券监管体制非常必要。可由国家计划部门和财政部门及证监会共同负责我国地方债券的管理,保证其稳定发展。计划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把握资金的使用方向;财政部门则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确定地方债券发行总规模;证监会主要对地方债券的发行、流通和偿还进行监管。 (3)完善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以市场约束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根据发行地区的税收能力和项目收益能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其进行科学、严谨、动态的信用评估。同时地方政府应该进行信息披露,包括发行规模、资金使用方向、资金使用情况、财政收入状况及项目收益性。这样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并对其进行监督,约束地方政府,达到资金有效使用。 表1 1986-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筹资额比较(单位:亿元)年份企业债国债金融债股票年325593430759622003年358628045201357
④ 债券投资比例到多少才叫债券型基金
以国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工具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称为债券型基金,因为其投资的产品收益比较稳定,又被称为“固定受益基金”。根据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同,债券型基金又可分为纯债券型基金与偏债劵型基金。两者的区别在于,纯债型基金不投资股票,而偏债型基金可以投资少量的股票。偏债型基金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股票市场走势灵活地进行资产配置,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分享股票市场带来的机会。 一般来说,债券型基金不收取认购或申购的费用,赎回费率也较低。
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2004年6月29日)
证监会令第21号
第四章 基金的投资和收益分配
第二十九条 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载明基金的类别:
(一)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为股票基金;
(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为债券基金;
(三)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为货币市场基金;
(四)投资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并且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比例不符合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为混合基金;
(五)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基金类别
⑤ 银行理财产品是什么
银行理财产品是指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针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后销售的产品。通过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投入相关金融市场获得收益,然后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
按投资对象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
1、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存款、央行票据,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这类产品通常收益比较稳定,虽然收益不高,但是产品风险小,安全系数高。
2、权益类理财产品:是指投资于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的理财产品。权益类银行理财是一种风险和收益都比较高的银行理财,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谨慎购买。
3、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是指投资于外汇、期货等商品及衍生品类金融产品的比例不低于80%的理财产品,是银行理财的稀缺品。
4、混合类理财产品:是指投资于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未达到前述类型产品标准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按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
1、R1(谨慎型):最低风险,该级别理财产品基本收益固定,一般由保证本金的赔付,亏损可能性极低,主要投资于信用等级的债券、货币市场等低风险金融产品。
2、R2(稳健型):较低风险,不保证本金的赔付,不过本金的风险相对来说较小,亏损的概率也比较低,收益的上下浮动也是可以控制的,主要投资于债券、同业存单等低波动的金融产品。
3、R3(平衡型):中等风险,不保证本金的赔付,有亏损本金的可能性,收益浮动且有一定的波动,比较适合平衡型投资者。
4、R4(进取型):中高风险,亏损本金的风险较大,并且收益浮动也比较大,容易受到市场波动、消息以及政策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可投资于股票、商品、外汇等高波动金融产品比例超过30%。
5、R5(激进型):高风险,亏损本金的风险大,并且收益浮动和波动也大,可完全投资于股票、外汇、商品等高波动性的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