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周五券商股再次领跌两市,说明了什么信号呢
市场的杀跌,不是外围市场导致的,毕竟外围市场在近期表现还是不错的,唯独只有大A股持续低迷,而A股独跌,说明不是外部因素导致的,而是内部因素来带动的,而这个内部因素就是近期蚂蚁金服这个巨无霸的上市,很多投资朋友担忧这个巨无霸的上市,会对市场造成非常大的吸血效应,所以导致市场出现了一波调整。
‘贰’ 现在的A股市该抄底还是逃命
其实告诉你该抄底该逃命的人,说的都是他们自身的判断,如果他们真的那么厉害的话,那么股市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波澜壮阔”了,就怕告诉你抄底的人,等着你去接手自己好逃命……也怕告诉你逃命的人,在你低价卖出的时候,乘势收购……你究竟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还是看看你自己的经济状况、对市场未来趋势的判断以及你自身的盈亏底线在哪里……
当然了,也得学会见好就好,比如赚1万,就把1万的资金赎回,止盈。有个朋友,在2020年年末,就是靠着白酒股,赚了几万块,不过他见好就好,达到了50%的收益率就卖掉了。如今白酒跌成狗,他却一点都不心疼……毕竟收益已经被他提前预支了一部分了……
‘叁’ 外资配置中国资产不断加码QFII持有A股数量十年增逾4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走过关键十年。这十年,我国资本市场在改革开放中持续发展,呈现出开放速度加快、开放力度加大、开放范围扩大的特点。
十年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利用外资取得重要成果,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具体来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迅速发展,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比重不断提升,机构外资股比全面放开,沪深港通、沪伦通启动,北向资金连续8年净流入A股,债券市场亦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的重要目的地。种种迹象表明,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外资持续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趋势不断强化。
外资配置中国资产不断加码
过去的十年,我国稳步扩大金融开放,外资对中国资产青睐有加,不仅加速布局证券业,对银行业和保险业的配置也在不断加码。
十年来,中国基本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彻底取消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领域外资股比限制,推进跨境证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启动沪深港通、沪伦通、债券通,完善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一系列重大举措落地落实,兑现了扩大金融开放的承诺。
证券业对外开放步伐坚定。2012年10月份,第二次修订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首次放宽外资参股比例限制要求。2018年4月份,《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首次允许外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51%。2019年7月份,《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推出十一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2020年4月1日起,证监会正式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这意味着境外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设立独资证券公司,截至2021年底,已有9家外资控股券商在华顺利展业。
银行业和保险业推出50余项开放政策,国际金融机构更加积极、深入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2021年,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和资产均较十年前增长超过50%,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本十年间增长1.3倍,资产增长6倍。
2017年7月份债券通开通以来,境外投资者多渠道投资中国债券。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的重要目的地。统计显示,2021年年末,中国吸收跨境债券投资规模接近8200亿美元,占新兴经济体整个吸收外部债券投资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21万亿美元,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占比在3%左右。长期来看,外资仍会稳步增持人民币债券。
多重因素吸引外资持续流入
这十年,中国资产对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外资持续流入A股市场。受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主要源于宏观经济基本面、政策面、上市公司基本面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
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这十年,中国经济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
“中国经济基本面是我国资本市场吸引外资的底气,正是因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出色表现和强劲发展态势,才让外资对我国资本市场持续保持热情。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中国经济底色强劲吸引了外资,而外资的进入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强化。”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当前仍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如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高达8.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大幅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在顶层产业政策指导下,产业升级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确定性。此外,凭借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未来有望继续涌现一批高成长企业,对外资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助于提升人民币资产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对外资而言,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一方面可以减少潜在汇率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成本。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避险属性增强,增加了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道越来越畅通。这十年,中国资本市场不断进行制度改革,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逐步形成,外资进入也变得更加高效。央行8月10日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央行将和各金融管理部门一道,将继续坚定不移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程序,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为境外投资者和国际机构投资中国市场创造更便利的环境。
A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这十年,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A股上市公司合计有4844家,其中有3508家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与2012年业绩有可比性。这3508家公司2012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7万亿元,2021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49万亿元,比十年前成倍增长。
QFII持有A股数量十年增逾4倍
一组组数据,成为这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取得显着成效、形成良好格局的生动写照。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22年7月末,已有逾700家机构获批QFII资格,较2012年增长近4倍;QFII持股数量和市值分别增长逾4倍、逾2倍。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制度持续优化。2012年7月份,证监会发布《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修改了QFII投资范围,并将其持股比例限制由20%放宽至30%。2016年9月份,证监会取消QFII和RQFII股票投资比例限制,取消股票配置不低于50%的要求,允许QFII灵活对股票债券等资产进行配置。2019年9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2020年9月份,证监会、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QFII、RQFII资格和制度规则合二为一,进一步降低了QFII和RQFII投资准入门槛,稳步有序扩大了外资的投资范围。
记者观察到,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QFII机构数量显着增加。中国证监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有48家机构获批QFII资格,是2020年前三季度获批QFII数量总和的近2倍,占2020年全年获批QFII总量的68%;2021年1月份至9月份,获批QFII数量达95家,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截至2021年年末,全年获批QFII数量达119家,创下历史新高。
QFII持有A股的规模出现显着增长。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2年年末,QFII持有174只A股,合计持股市值为814.10亿元:2021年年末,QFII持有954只A股,合计持股市值为2840.08亿元,较2012年年末持股数量和持股市值分别增长448.28%、248.86%。
QFII投资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从QFII持股行业来看,2012年年末,银行、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建筑装饰、房地产等五行业持股市值居前,分别为505.01亿元、70.62亿元、53.88亿元、27.39亿元、21.20亿元;2022年一季度末,银行、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建筑材料等五行业持股市值居前,分别为674.17亿元、488.94亿元、182.27亿元、170.08亿元、123.73亿元,均超百亿元。可见,外资在坚守银行股作为底仓布局的同时,已悄然从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转向了医药、科技等成长股。
受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机构投资偏好的变化,折射了这十年中国产业迭代升级的新趋势。
互联互通共享中国市场机遇
作为互联互通机制下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沪港通和深港通为加强境内外资本的流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操作便利和低成本的跨境资产配置通道。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作为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下的第一座“桥”正式通车。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开通,由此实现了港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互联互通。2022年7月4日,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正式开通,中国资本市场在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沪深股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持续买入A股。截至2022年7月末,沪深股通为A股市场带来1.69万亿元的净流入。总体来看,北向资金在过去8个年度均呈净流入态势,今年以来截至7月末,北向资金净流入507.30亿元。
沪股通方面,自开通以来截至2022年7月末,共有267只个股现身沪股通的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有169只活跃股期间处于净买入状态,期间获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3344.60亿元。
行业方面,上述267只活跃股涉及31个申万一级行业,有23个行业期间实现北向资金净流入,其中,银行、非银金融、电力设备、食品饮料等四行业期间北向资金净买入均超200亿元,这四行业期间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1968.07亿元。
深股通方面,自开通以来截至2022年7月末,共有201只个股现身深股通的前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有140只活跃股期间处于净买入状态,期间获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3968.80亿元。
行业方面,上述201只活跃股涉及30个申万一级行业,有23个行业期间实现北向资金净流入,其中,家用电器、电力设备、电子、非银金融、银行等五行业期间北向资金净买入均超200亿元,这五行业期间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2654.46亿元。
互联互通机制的推进与A股相继纳入MSCI、富时罗素全球指数、标普道琼斯指数,可以说,一个是建立“硬件”通道,一个是在“软件”上让境内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对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6月1日,A股被正式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相关指数,市场将这一历史事件称为“A股入摩”。这是A股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2019年6月21日,A股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指数;2019年9月8日凌晨,标普道琼斯指数纳入A股名单正式公布。至此,三大国际指数公司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全部纳入A股,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又一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事件。这也充分体现了国际投资界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和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支持与信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资本市场在开放中成长,也必将在扩大开放中进一步壮大。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的新征程上,中国资产的全球吸引力势必越来越强,外资增配中国资产的大潮势必愈加澎湃。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肆’ 写一份股票的行情分析报告
600005:武钢股份
1.公司基本面以及经营状态
武钢作为中国三大钢铁龙头之一,其主要经营范围涉及冶金产品及副产品、钢铁延伸产品的制造;冶金产品的技术开发。主要从事冷轧薄板(包括镀锌板、镀锡板、彩涂板)和冷轧硅钢片的生产和销售。
主营业务包括冷轧薄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冷轧取向硅钢片及彩色涂层板等冷轧板材的生产和销售。其中其拳头产业就是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冷轧取向硅钢片及彩色涂层板等冷轧板材的生产和销售。
08年过去的前3个季度,武钢在铁矿石价格上涨,国际经济动荡,钢材价格下跌的种种不利因素之下,通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走高端发展业务,成功实现了业绩的稳定增长,其前3个季度业绩同比增长50%左右。
|★最新主要指标★ |08-09-30|08-06-30|08-03-31|07-12-31|07-09-30|
|每股收益(元) |0.9150 |0.6270 |0.2610 |0.8320 |0.6370 |
|每股净资产(元) |3.7790 |3.4920 |3.5010 |3.2880 |3.2080 |
公司整体经营面良好,运营稳定。
2.消息面
利好因素:国家加快钢铁行业重组步伐,武钢股份在08年重要的项目就是重组广西钢铁集团,投资建设防城港项目,同时联手平顶山煤炭,通过打开沿海通道,保证成本稳定和储备资源稳定的方式,为今后武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投资2万亿铁路建设,武钢作为中国4大铁路钢轨供应商,将获益匪浅。
不利因素:铁矿石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加大 ;今年4季度,钢铁行业进入萧条,钢铁滞销 。影响公司年终业绩
3.技术面。
今年前期技术面走势分析 :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的K线图来看,武钢股份从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一路走高,创造了历史新高之后出现了回落,在2月底创出短期小高点之后,进入了整体的下降通道。该股从3月跌破60日均线之后,一直处于其压制轨迹下的下探中,虽然该股在4.24日反弹行情中曾经突破60日均线的压力位,但是大盘整体走势依旧偏弱,该股随之再次跌穿60日均线,随之进入了漫长的下跌过程之中。
中国政府今年采取了3次大的就是政策,第一次是4.24日,降低印花税。第二次是9.19日单边征收印花税,第三次就是不久前政府出台10条刺激经济政策。其中3次救市措施,前2次的性质基本一致,主要是直接涉及证券市场;第三次属于救经济,受惠于未来股市的发展。因此这几次救市措施产生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4.24:受到降低印花税的影响,大盘整体出现反弹,该股随大盘而动,出现了小幅度的反弹,由于随后发生了地震,由于对重建涉及到钢材建设,武钢也经历了一次小的炒作之后,随后进入了漫漫的下跌行情。
第二次9.19:这次救市措施改印花税单边征收,同样刺激了大盘强烈反弹,同时武钢增持本公司股票,受到利好影响,该股也仅仅反弹了2个交易日,随后回落。虽然有利好刺激,但是9月份已经出现了钢铁滞销,钢铁行业困难的局面,对钢铁的后市普遍不看好,正因为如此,十一之后,资金大量抛售钢铁股票,该股一路下跌到最低点4.14元。
第三次,政府出台经济刺激政策,这对武钢来说,利好的刺激影响远远大于前两次,前两次主要都是随大势,但是这次武钢感受到了真正的实惠。第一,政府在未来投资灾后重建,对钢铁需求大,第二,政府未来投资2万亿在铁路建设上,武钢作为中国四大铁路钢材供应商,将在未来获得相当可观的利益。因此该股从11月3日以来,持续的强烈反弹,并且反弹之后没有出现下跌,而是横盘整理走势,这说明这次救市对武钢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利好,并非前2次那样普遍性的就是措施。因此反弹的走势和幅度都不一样。
从该股走势上可以看出,在经过前2次反弹之后中途经历了3个快速下跌阶段,一个是6月到7月,大盘跌破3000点的时候,一个是8月初奥运行情破灭的时候,另外一个就是9.19反弹之后,由于四季度钢铁板块的整体进入萧条,钢材滞销,该股连续被资金大量抛售,短短6个交易日之内出现了3次跌停,资金大量流出,经过了连续的杀跌之后,该股在10.28日探底企稳,短线资金开始逐步进场操作,形成了目前看到的一轮反弹行情。所以第三次救市民房反映出来和以前不一样
该股目前技术面走势:
1.K线图和VOL能量指标
该股从11月3日发起的一轮行情走势到现在,连续攻克了各条均线的压力位,创出了短期的新高7.05元之后出现了回落走势,能量在前期上扬中逐步放大,但是随着调整到来,能量逐步出现了萎缩。其K线走势上来看,30日均线和60日均线在短期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只要不破,就可以耐心的持有。该股目前走势有回调结束的迹象,压力位在10日均线附近,后市第二压力位在前期小高点7.05元附近。该股后市只有出现放量突破才能继续看多。
2.KDJ指标
该股短期KDJ指标基本已经探底,J值已经步入超卖区间,有反弹的要求。但是还不能盲目乐观,只有K线和J线反穿D线上行形成金叉,其短期反弹的格局才能确定。
3.MACD指标
该股的MACD指标趋势并不乐观,DIF位于DAE下方运行,短期弱势形态,双线逐步趋向零轴,一旦有效击穿零轴下行。整体格局走弱,空方占优。由于对钢铁行业未来一年预期的悲观,钢铁被抛售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综合而言,由于现在经济并未好转,而且钢铁处于整体的调整周期中,该股短线炒作机会还是有的,但是中线不被看好。长期投资没有问题。由于我国钢铁行业未来的趋势就是做大做强,武钢随着防城港项目的建城投产,以及在国内不断的重组兼并趋势,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十分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