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 2007 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 2008 年随后进入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1 、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线投资行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 2004 — 2007 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 5 — 10 倍。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 2003 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 2007 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 6124.04 点,随即开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点 1664.93 点。至 2008 年 12 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 2000 点左右徘徊。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2 、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仅 2005 年我国 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筹资额就达 206.5 亿美元,为沪深两市 2003 年、 2004 年首发募资总额 800 多亿元人民币的约 2 倍。 2007 年 11 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从 2008 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3 、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 ST 股票虽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 60 — 100 倍。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和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4 、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虽然2007 年我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但也未能解决股市总体回报率较低的趋势。 2008 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财富较大幅度缩水。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固然鼓励了居民积极参与股市的发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财富增值的持久能力。(二)股市结构存在缺陷,股市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1、“政策市”阻碍了股市发展的有效性目前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这种反复波动的状况不仅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还会打击股市参与者的积极性,往往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股市发展出现过度繁荣,进而产生大量的股市泡沫,一旦这种泡沫被挤压,股市便会迅速萎缩;二是股市发展持续低迷时,股市价值被低估,对投资者吸引力降低,股市将在很长的时期内难以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2、“企业圈钱”行为未得到有效控制,私利行为妨害了股市的公正性上市公司通过包装、公关实现上市,是目前股市结构中存在的最大痼疾。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上市公司成为一方政府获得税收利益的主要保证,这一点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尤为重要。以这种标准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等问题,上市不以盈利多少为准绳,而是以利益为出发点,企业圈钱行为严重,各种虚假行为、不诚信行为成为股票市场的主要公害,而且我国没有对这些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近年来,企业圈钱行为被屡屡曝光,从上世纪 90 年代的银广夏、琼民源事件到最近的国美事件,企业利用上市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3 、机构投资者坐庄行为加剧了股市的混乱局面国外经验表明,对机构投资者进行有效管理会减少股市的震荡。而我国由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机构投资者常常利用资金优势对股市进行操纵。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培育和壮大,股市投资资金已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的投资动向直接引导着市场走势。由于我国目前价值欠缺的基本模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机构投资者奉行的以(本栏目策划、编辑:曹敏)价值来定盈利的思想难以行得通。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采取操纵信息、操纵交易等手段来获取高额回报,更有甚者,还会与企业相互串通,通过获得内幕消息共同汲取散户的经济利益。(三)股市内部环境恶化,制度缺失现象严重我国股票市场内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建设目标导向存在误区,造成股票市场环境恶化。追溯到股市初期的建立过程,可以发现我国成立股票市场是为解决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一种权宜之计,这种定位造成股市发展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因此,那些质量不高的上市公司成为了股市主体,为了扶持这些国有企业,股市的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均受到了严重损害。二是股权分置造成股市参与者利益严重不均衡,股市长期偏离正常价值。由于存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股市参与者的风险和收益存在严重不对等的局面,集中表现在同股不同利现象。同时由于流通股所占比例过大,影响股票价格的真实性。虽然 2005 年已经开始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目前来看,大小非的减持力度和价值定位都未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同时,减持过程中也存在着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现象。三是退市制度不健全,风险制度欠缺,股市环境难于净化。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实现退市有利于净化股票市场的环境,但我国目前还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相应的退市制度作为企业可以退市的依据。从我国退市制度的现状来看,退市标准和程序在《公司法》、《证券法》、退市办法、上市规则中都有所规定,但存在不科学、不统一、相互矛盾等问题。同时,我国股市风险制度不完善,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措施。从我国股市设计的总体思路来看,风险制度被忽视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体现在风险防范措施较为缺乏、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不足等方面。(四)外部环境治理效率低下,股市持续健康发展难以得到保障我国股市外部环境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执行力度有待提高。即使我国一直以来大力改革了很多的法律制度来保护股票市场发展,但总体来看,实施的时机仍较为滞后,而且没有实施配套措施,效果并不明显。二是信用制度尚未健全,参与者利益受侵害现象严重。近两年中小股东的利益一再被提及,主要是中小股东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大股东总是利用自身的资金和信息优势来谋取暴利。由于我国没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企业信用等级和监管实施办法,因此,为大股东利用自身优势来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行政干预过多,股市难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股市建立以来,我国政府反复救市、不停托市,都为股票市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政府这种行为一方面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市场丧失了优胜劣汰的自我发展、自我调节功能。二、改善我国股票市场现状的相关建议(一)进一步完善股市投融资功能,强化收入分配功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完善投融资功能应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优先安排有优质资源的企业上市。为使市场回归到应有的稳定状态,应适当召回部分在海外运作较为出色的公司,带动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减少市场投机行为。同时,阶段性的改进配额制,对那些确属需要国家扶持的行业和地区仍保持适当的配额制,而对于纯属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上市来谋取利益的地区应予以取消配额。强化收入分配功能,首先要发展多层次的市场体系,通过市场的多样性来降低居民收入风险;其次要建立公正、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减少居民在信息不对称过程中做出的不理智行为,并有效防止操纵市场行为。市场的核心功能还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应建立和规范股票定价制度和发行制度,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二)优化股票市场结构,加强监管,杜绝市场上违法行为的发生首先,摒弃当前政府的托市行为,尽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适当界定政策与市场的边界,消除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市场的问题交由市场解决,但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应对。其次,加大对违规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惩戒力度,增加其违规成本。对多次违规的上市公司,除给予一定罚金外还应按情节严重程度诉诸于司法处理。最后,强化政府监管的独立性,减少政府因为利益重叠而削弱其公正性的根源,使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处于超然独立的位置。为实现独立性,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措施,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三)完善市场目标,推进市场改革首先,改进股市建设目标。真正使原有为国有企业解困的目标转变为为优质企业服务、为国家宏观经济服务的目标上来。其次,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平稳运行。从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看,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实现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使大股东更加关注公司业绩,中小股东也可以采用间接方式来实现自身权利。同时必须根据股市发展态势来决定是否提高股市的对价水平,以确保投资者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失。第三,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退市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保障上市公司质量,减少那些效益较差、盈利能力较差的公司占用股票市场资源。同时,加强股市应对风险的能力,建立行业风险评估制度、金融工具风险评估制度等。(四)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保证外部环境良好运行首先,进一步建立健全股票市场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因为好的法律制度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相关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社会中介机构相关制度和政府监管等制度。其次,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主要是市场参与者信用评级制度、信用档案制度等。最后,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将政府的主要职能限定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负责法规、法律的建设和股市建立的总体思路和方针。
⑵ 股票的投资现状
要是我来写的话。
概论
1章,投资和投机的区别
定义给了后,可以用所谓的技术面,基本面,长期,短期等来举例,最重要是有过去统计数据支持
2章,国外过去到现在的历史
最重要是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来说明事实
3章,根据中国股票上市到现在的状况来和国外的对比
这个比较显然,可以自己写分点
4章,中国的股票对百姓,社会的重要性
可以根据国外的通胀,养老金改革,甚至股票,债券,基金,贵金属等历史数据对比来说明问题
5章,最近股票的表现,根据什么判断,之后如何。
这个比较专业的,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写吧。写出根据来就行。
总结
大概按这东西写,当写书一样而已。关键是,你写出这论文而不是复制粘贴拼凑的时候,你都差不多可以做职业投资者了。
⑶ 中国股市的现状
咱政府急公民所急搞了几万亿的救市方案,走的好像就是个简易程序,这让奥巴马好生羡慕,鬼佬做事难,横谈论竖讨论,最后国会还可以否决奥巴马的提案。两个政体,各有特色,美国体制虽烦琐但不易犯错,中国体制高效但要冒大错的风险。中国股市的上涨,跟政府力拼的振兴方案有关,大家相信经过政府的救援,经济就会复苏,但是经济可不是数学,其复杂性是不可测的,比如说北美猪流感万一大肆流行到全球,就可能颠覆原有的计划;比如说,美国人认识到了奢侈错误,跟咱中国人学勤俭节约,不再大量进口中国物品,中国这么多新增的产能如何消化?按中国的计划,基建投资占GDP的40%看,新增的产能应该是十分膨大的,这是不可持续的模式,可以判断不会出现在此基础上追加投资方案,倒是可能试探性的投资下去后视情势变化而动,方案是可以纠偏的,这就像2007年底出台宏观调控后,一看不妙,民企纷纷被贷款无门饿死了,再勒就要死光光了,所以在2008年底迅速放松了货币政策。其中的纠偏间隔时间之短历史上少有,这说明2007年的货币政策是过急过严了。1至4月份银行增贷数据明显偏大,应该会遭至管理层的适度调控,这对股市不利,但绝不能说股市走到了小牛的尽头,其中有一层更深的道理。
大家知道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还很穷,因此政府胆大也只计划在未来的2到3年里拿出了8500多亿投入医保,相当于每人分摊650元,因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光靠政府,不能解决医保问题,近年来虽然政府富裕也没到免费支持的地步。占人口70%-80%的低收入国民只拥有银行存款20多万亿中的20-30%,意味着大多数农民和普通老百姓平均每人只有5、6千元的存款,俺可以预计彩电、冰箱下乡除了短期依靠政府的补贴能起部分作用外,长期是无效的。投资白色家电股不会有长期的收益。大多数人靠这可怜的几个小钱,如何扩大内需?以后怎么办?出口受阻,而且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忍受这种现状。投资从经济学原理上讲是不能替代消费的,比如出口减少了,产能就要自然压缩,但如果投资加倍增加,虽然短期能刺激相关产业的景气,但社会产能的大量增加变成了社会负担,产能的过度而得不到消化,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会产生大量的坏账,这相当于饮鸠止渴。从美国情况看,美国过度消费已经终止,中国过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也已经结束。那么如果中国的几万亿的投资计划,没有国内消费的替代,就有风险。但是中国领导人是聪明的,这几万亿投资计划未必真能实施。老邓的投石问路还是有效的。
现在是处于投资吆喝中,主要是向中国20%-30%的富有阶层吆喝,这些人才是中国至关重要的消费群体,国家先投几千亿,看是否能引民间投资的跟进,一跟进就吆喝成功了,至少在股票市场上可以看到部分成就了,在实业投资上还有望各方继续努力。所以这次的诱多行情是全方位的,不仅在证券市场,在经济各领域都是如此。维持证券市场的繁荣相对是代价最小的措施,纸上财富也确能增加消费,纸上壮大中产阶级的规模,让中国未尽发展的汽车消费能替代房产业发挥作用。经2008年熊市大跌,让中国领导人再次认识到证券的去泡沫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适度的泡沫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基本可以肯定,在国际局势动荡的情况下,政府之手将调控股指不让其复辟到1660点去,从理论上讲,这就是终极了短熊,开始了小牛或者牛皮振荡市。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证券市场的繁荣至关重要,有助于渡过国际金融危机的难关,这是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任何有悖于此的都要让路,包括内部从紧国家股的释放,暂缓IPO的进程等等。
如何才能让20%-30%的富有家庭增加消费是政府的一大课题,如果消费难于提高,那将改分配规则,如何改分配规则那又是个大课题,现在暂时不讲。
⑷ 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下面这些分析的很好,希望对你有帮助!!
1 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59.5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 而1997年已达到2 412亿元。在股票市场上,迄今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900余家,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2万亿元。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自身功能的发挥,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
1) 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 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 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政府债券发行)。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 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着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 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虽然其业务已涉足证券的承购包销、发行、交易、自营、财务顾问等内容,但与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资银行核心任务之一的购并业务对于我国中介机构来说几乎还未曾涉及。西方国家的公司购并活动大多由投资银行策划完成,投资银行起着搭桥牵线、筹划交易过程、为交易筹措资金和参与交易谈判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中介机构,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重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5) 流动性不足。流动性是指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流通性强的金融工具,同时又有大量参加流通的主体。检验市场流动性通常可从交易量和成交价的关系入手,二者的关系越密切,流动性就越差。美国股市中二者变化的关系指数为0.01,而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关系指数分别为0.52和0.40,说明我国股市整体流动性是比较差的。造成股市流动性差,一方面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家股不能进行交易、法人股在STAQ和NETS市场交易微弱有很大关系。流动不足使股票价格扭曲,资本流动失去了动力和方向,资源配置功能受到抑制。另外,由于国有股不能流通,这将对国有资产的结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
6) 资本市场交易工具品种单一、结构残缺。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资本市场工具保持多样化趋势。以香港资本市场为例,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采用;在股票市场上,不仅出现了期指、期权、认股权证等投资品种,而且这类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过现货市场之势。香港上市公司在债券市场上的集资形式更为多样化,在债券、票据和存款证3种形式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浮息工具、变息工具、可换投股债券、信用卡应收债券等多种形式,目前在联交所挂牌买卖的债务工具已增至129种。相比之下,我国大陆的资本市场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几乎没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种种限制,这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7) 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证券市场制度是支撑证券市场高效、公平运转的基础,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等。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无论从制度本身还是从执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开不够的问题,表现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极大挫伤了股民、债券投资者的信心。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是指证券投资者在获取有关信息后,被给予证券投资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实现的制度。我国证券市场的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资者面临的市场风险过大,严重措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然而证券交易的基本法规《证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证券法规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导致证券交易的某些环节无法可依,加之对已颁布的法规执行不力,证券交易的违规和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我国1995年发生的“三.二七”国债期货的严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证券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造成的。
2 证券市场的发展构想
2.1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发展
证券市场主体质量的高低,对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资本市场主体的发展。
1) 取消额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手段,由于对证券发行标准制定较低,这给行政部门行使权力提供了较大空间,政府为企业包装上市,后患无穷。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应该严格上市公司审批,提高上市标准,取消或减少行政干预,将证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换之以核准制,使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都能通过竞争达到上市的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市场参与的公平性,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使企业经营者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效益上,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达到上市的目的。国家可以对不同行抵贫ú煌�纳鲜斜曜迹�源俳��到峁沟牡髡�T谔岣呱鲜泄�局柿康那疤嵯拢�黾由鲜泄�镜氖�浚�迪止墒械睦┤荩�俳��每焖傩�鞣⒄埂?
2) 强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转轨,更要转制。而目前有些股份公司上市后不思进取,“穿新鞋,走老路”,把股市看作“圈钱”场所,效益下降甚至亏损。 1997年有11.8%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小于0.05元,如此低的回报会打击股民参与二级市场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股市的扩容。因此,建议对于那些业绩长期不佳的上市公司,证券管理部门应给予警告、停牌直至摘牌,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只有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扩容才会有保障。
2.2 增加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居民、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不同投资与筹资需求,在考虑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不同组合的基础上,发展并完善门类齐全的资本市场交易工具。特别是可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增加证券品种,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可转换债券是具有双重身份的证券,它首先作为一种债券,享有一定的利息收入,同时能以一定条件换成股票,兼备了债券和股权证两种证券的性质。可转换债券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它对活跃证券市场的特殊作用与独特地位是其它证券品种无法替代的。 应该说,可转换债券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更大的激活作用,可以丰富证券品种,扼制过度投机。除可转换债券外,还可考虑进一步发展期货、认股权证等其它金融衍生工具。因为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价格风险将会突出,必然要求金融市场提供风险转移机制和价格发现机制,而传统金融工具难以完成,只有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才可达到转移风险、重新分配的目的,进而满足市场需要。衍生金融工具还能促进相关基础市场的流动性,形成均衡价格,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时应立足国情,着重发展以规避风险和保值为主的衍生金融工具,而且要做到立法与监管先行,对于投机性过强的诸如股票指数期货等可暂缓发展。
2.3 大力发展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
发展投资基金,增加机构投资者是改善当前投资主体结构失衡、提高市场活动水平、使资本市场逐步趋于规范的重要措施。这对于扩大证券市场规模、强化投资功能、减少投机性和盲目性,使我国股市长期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投资基金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工作:
1) 扩大投资基金的发行数量。我国目前的投资基金仅一百多亿元,在股市中所占比例还很小,远不能起到稳定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高达近5万亿元,如果有10%用于基金投资,就会给证券市场注入近5 000亿元的资金,这将极大缓解股市的扩容压力,又能化解一部分银行风险,可谓一举两得。同时,投资于基金的风险较股票小,收益又较债券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工具。
2) 增加投资基金的种类。在今后基金的发行中,可以开设多种不同投资方向、不同投资风险的基金品种。 例如,可设立企业重组基金为企业重组提供资金支持,也可设立专门投资于高科技产业的基金来支持国家产业政策,还可设立在债券与股票市场有不同投资比例要求的基金。这样可以使广大投资者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不同风险基金,从而大力推动投资基金的发展。
3) 逐步发展其它机构投资者。目前可对保险公司开展证券投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完善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养老基金等进行证券投资,以起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2.4 逐步解决国有股上市流通问题
国有股上市流通是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第一,国有股作为股份资金本身就要求具有资本的流动性,这是市场条件下进行资源配置的基础。第二,国家作为国有股的股东常常因为需要调节财政收支平衡或调整产业结构而收回投资,可是国家股不能上市流通,以上目标就无法实现。有人认为国家股上市流通,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其实,资产与资金只是形态上的改变,不存在流失问题,资产不流动、不能发挥效益才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流失。此外,国家也需要通过国有股上市流通来回避或降低投资风险。第三,国有股上市流通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开放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当前国有股上市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1) 国有股单独设市流通。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国有企业实现战略性改组的需要,同时由于未与A股、个股并轨流通,也不会对A股、个股市场形成直接冲击。将国有股单独设市流通还可使国企间的收购、兼并等重组活动公开化、市场化,促进国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自觉努力增强竞争力,加快国企改革步伐。
2) 国有股与A股个股合并流通。可以根据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额来对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进行缩股,从而大大缩小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的规模,以便在缩股后分阶段上市,这样可以大大减小对个股的冲击,同时也不会对新股发行造成过大压力。否则按现在的路走下去,每上市100亿新股,市场的总面值就会增加400亿,这样,矛盾的累积会越来越多,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大的变化,股市就会有崩盘的危险。
2.5 加快立法进度,规范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场,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各交易环节严格按法规操作,才能保证交易活动的安全和可靠,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降低证券交易风险,使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应尽快制定《证券法》及与其相配套的法规制度,使证券交易活动的各环节有法可依。同时在法规制定后,严格贯彻执行,加大监管力度,对在证券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活动,一定要严肃查处,对那些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从事严重证券交易违法活动的当事人要给予坚决打击,使我国证券市场尽快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马险降.资本市场:概念、主体与基本功能〔J〕.当代经济科学,1997(3): 27~30
〔2〕赵海宽.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构想〔A〕.见:励以宁等.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20~124
〔3〕杨建荣等.国际资本条件下的上海企业重组研究〔J〕.财经研究, 1997(3): 45~48
〔4〕张志元.关于发展我国投资银行的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1997(1): 23~26
〔5〕石建新.培育产权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J〕.经济体制改革,1998(1): 34~37
〔6〕魏杰.改制、重组、运营〔M〕.北京:同心出版社,1998
〔7〕陈共,周升业,吴晓求.海外证券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指对各类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招聘、选拔、培训、提高,使之能力更强,作用更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有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员的合理安排、优化组合、鞭策激励、重点使用,使之发挥最大潜能和效用。
一、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了挑战
金融全球化包括了金融业务全球化、金融机构全球化、货币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等方面的内容。金融全球化必然加速全球金融人才的流动。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金融业人才流失已较为严重,大批中青年骨干被外资金融机构挖走,他们不仅带走了技术,也带走了信息和优质客户。由此可见,我国金融业人才竞争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金融的全球化已经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出了挑战。
二、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守传统的僵化的人事管理观念
传统的人事管理核心在于“管“,“人“要适合于“规章制度“。传统的人事管理担负着检查劳动纪律,处分违章者的义务,其扮演的是执法者的角色,注重对人的监督和控制。规章制度的制订着重强调负激励,员工在管理者的监督下工作,压抑了员工的创造性,造成管理职能错位,工作方式被动。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的职能多为工资分配、人员调动、员工招聘等行政事务工作,工作专业化水平低、附加值低,且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这种僵化的运作模式与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与国际金融业的惯例相去甚远,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
(二)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外资银行一般将个人发展前景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相比而言,中资银行缺乏员工的个人发展规划,仍把职务升迁作为个人发展的唯一途径。没有建立直接与收益挂钩、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等级评定、升迁标准,职责不清晰,奖罚不分明。现有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一方面,职工总量过多,人员素质低,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现象存在。另一方面出现管理、专业技术等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急需的人才进不来,过多的冗员又分流不出去,人才培养、选拔、使用中的论资排辈、人情关系等问题严重,束缚了人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员工教育培训滞后
目前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许多从业人员对于现代金融概念和操作方法还不熟悉,缺乏必备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二是高素质人才严重短缺。我国商业银行在外语、计算机、国际金融和法律方面人才相当缺乏,尤其是经济和金融、会计和电脑、审计和法律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短缺。造成以上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滞后。多数商业银行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长期以来对人才重使用、轻培养,人力资源智力投资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全球化金融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和实践证明:员工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是边际生产力增长的支撑点,这就对金融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单一,人力资源开发主要依赖于岗位培训和晋升职务等传统手段,降低了人力资本的边际效率和经营效益,难以适应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
三、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银行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开发与管理。
(一)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观念
抛弃传统的僵化的人事管理观念,尽快树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新观念,包括人是资源的观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力资本投入优先观念、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的观念、引才借智的观念、市场配置的观念、社会评价的观念、法治管理的观念等。把人力资源管理从一般行政管理职能提升为企业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深化内部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一个合理的人才薪酬制度和具有吸引力的人才价格,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砝码。因此,我国金融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薪酬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摒弃“官本位“的激励观念,采取全面的薪酬体系,它包括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等诸多方面。外在激励主要指货币化、物质化的手段;内在激励主要包括带薪假期、名誉奖励等精神手段;短期激励主要包括工资,奖金和津贴等;长期激励主要包括股票、期权和保险等。近几年国内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出的高薪重奖政策是历史的进步,但仍未涉及到产权。让人才持股,实行期权制在国外企业已经十分普遍。我国金融业应尽快推出“知识-资本-资格“的人才持股战略,实行人才股票期权奖励制度,对重大项目开发者和经营业绩优秀者实行“原始股份制”,并使其终身受益。同时改革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职务公开竞聘制,竞争上岗,减员增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并按照不同岗位类别,建立综合、科学的考评体系,量化考核,动态评价,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同时建立和完善以行员制和客户经理制为基础的绩效挂钩机制,实行多劳多得,拉开收入差距,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以有效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调动员工敬业、创业的积极性。
(三)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培训机制
培训是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重要途径。金融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连续性和一贯性。除了吸引、留住现有人才以外,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因此,我国金融业要顺应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制订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规划,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增加人力资源教育投入。一是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建立分级分类、循序渐进的培训模式。要根据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专门技能人才这三类人才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内容和方法,开展好差别化、特色化培训。二是要创新培训方法,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创新培训方法,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三是要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要通过建立员工岗前培训制度、员工在岗培训制度、资质资格培训制度、员工发展培训制度等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挂钩、培训与员工发展挂钩,真正把培训作为员工的一种福利待遇和基本权利,使员工的选拔、使用、激励和员工的职业发展与培训有效结合起来,增强员工的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和居安思危意识。我国金融业发展必然要求实现专家经营、专家管理、专家治行。目前,我国恰恰非常缺乏从事国际金融、中间业务、行业分析和信贷政策研究的“专家型“人才,以及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尤其要注意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产品研究与开发、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银行业务及国际业务管理方面的人才。
参考资料:http://lunwen.eliu.info/jr6.htm
⑸ 关于股票的基本概念
A股:就是一般所说的“股票”。
这个“股票”,一共1500多只,分别在上海和深圳两个地方的证券交易所上市,所以分别叫做沪市A股、深市A股,都是用人民币交易。
B股:也是在上海、深圳分别上市的股票,但是用美元和港币交易。需要单独开户。
所以,每个人持有身份证,最多可以开两个账户(A股、B股),四个股东卡,就是你问题所说的那四个。
⑹ 请简单地说明股票的原理与基本的运作流程
壹.开户:
股票开户流程:炒股需要先开户,开户的话可以找证券公司的营业部柜台办理,柜台营业员会帮助办理相关事宜;现在一些开通银证通的银行柜台也可以代理开户。具体流程可参考下面步骤:
投资者如需入市,应事先开立证券账户卡。分别开立深圳证券账户卡和上海证券账户卡。
(一)办理深圳、上海证券账户卡
深圳证券账户卡
投资者:可以通过所在地的证券营业部或证券登记机构办理,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及复印件,委托他人代办的,还需提供代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法人:持营业执照(及复印件)、法人委托书、法人代表证明书和经办人身份证办理。
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开设账户卡则需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直接办理。
开户费用:个人50元/每个账户;机构500元/每个账户。
上海证券账户卡
投资者:可以到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在各地的开户代理机构处,办理有关申请开立证券账户手续,带齐有效身份证件和复印件。
法人:需提供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或复印件,或民政部门、其他主管部门颁发的法人注册登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以及经办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
委托他人代办:须提供代办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和委托人的授权委托书。
开户费用:个人纸卡40元,个人磁卡本地40元/每个账户,异地70元/每个账户;机构400元/每个账户。
(二)证券营业部开户
投资者办理深、沪证券账户卡后,到证券营业部买卖证券前,需首先在证券营业部开户,开户主要在证券公司营业部营业柜台或指定银行代开户网点,然后才可以买卖证券。
证券营业部开户程序
(1)个人开户需提供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深、沪证券账户卡原件及复印件。
若是代理人,还需与委托人同时临柜签署《授权委托书》并提供代理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法人机构开户:应提供法人营业执照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证明书;证券账户卡原件及复印件;法人授权委托书和被授权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单位预留印鉴。B股开户还需提供境外商业登记证书及董事证明文件
(2)填写开户资料并与证券营业部签订《证券买卖委托合同》(或《证券委托交易协议书》),同时签订有关沪市的《指定交易协议书》。
(3)证券营业部为投资者开设资金账户
(4)需开通证券营业部银证转账业务功能的投资者,注意查阅证券营业部有关此类业务功能的使用说明。
选择交易方式
投资者在开户的同时,需要对今后自己采用的交易手段、资金存取方式进行选择,并与证券营业部签订相应的开通手续及协议。例如:电话委托、网上交易、手机炒股、银证转账等。
(三)银证通开户
开通“银证通”需要到银行办理相关手续。
开户步骤如下:
1.银行网点办理开户手续:持本人有效身份证、银行同名储蓄存折(如无,可当场开立)及深沪股东代码卡到已开通“银证通”业务的银行网点办理开户手续。
2.填写表格:填写《证券委托交易协议书》和《银券委托协议书》。
3.设置密码:表格经过校验无误后,当场输入交易密码,并领取协议书客户联。即可查询和委托交易。
(注:详细内容见以后“银证通”章节)
(四)B股开户一般程序
第一步:凭本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到其原外汇存款银行将其现汇存款和外币现钞存款划入证券商在同城、同行的B股保证金账户。境内商业银行应当向境内居民个人出具进账凭证单,并向证券经营机构出具对账单; 第二步:凭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和本人进账凭证单到证券经营机构开立B股资金账户,开立B股资金账户的最低金额为等值1000美元;
第三步:凭刚开立的B股资金账户,到该证券经营机构申请开立B股股票账户。
深圳B股开户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作为深圳B股的法定登记机构,负责B股投资者开户业务。同时授权给一些证券营业部,一些银行或其他代理开户点开立B股账户。目前网上实时B股开户允许境内外个和境外代理人、境外一般法人开户。一些证券营业部作为深圳B股开户代理证券商,也可代办B股开户业务。投资者可到具备从事深圳证券交易所B股业务资格的证券营业部、深圳证券交易所委托的开户代理机构办理B股证券账户。账户开立:
1.境内个人投资者需提交:
(1)金额7800港元(相当于1000美元)以上的外汇资金进账凭证及其复印件;
(2)境内居民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注:境内个人投资者办理B股开户必须是本人亲自办理,不得由他人代办,境内法人不允许办理B股开户。境外个人投资者可委托他人代办,每个投资者只能开立一个账户。
2.境外个人投资者需提交:
境外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其它有效身份证件及其复印件。
3.境外机构投资者开立B股证券账户须提供:商业注册登记证、授权委托书、董事身份证明书及其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件及其复印件。
开户费:个人每户120港元;机构投资者每户580港元。
沪市B股开户
凭B股资金账户证明,到境内具有经营B股资格的上海证交所会员申请开立B股股票账户。开户时须提交:
本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1000美元以上的银行进账凭证、《上海B股境内居民个人开户登记申请表》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及登记公司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开户费:境内居民个人开立B股股票账户,应按规定缴纳手续费。手续费按19美元/户标准收取。
证券营业部B股开户
资者在证券公司属下证券营业部开立B股保证金账户:
投资者须提供以下文件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并签署各项有关开户文件,预留印鉴或密码:
(1)B股股东账户确认书(即B股代码卡);
(2)个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机构的有效营业执照及机构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委托代理授权书和委托代理人身份证件;
(3)代理开户的户主授予代理人各种权限公证书。
(4)沪市须办理指定交易。
贰、交易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九点半至十二点,下午一点至三点。 上午九点开始,投资人就可以下单,委托价格限于前一个营业日收盘价的加减百分之十,即在当日的涨跌停板之间。 九点半前委托的单子,在上午九点半时撮合,得出的价格便是所谓“开盘价”。 万一你委托的价格无法在当个交易日成交的话,隔一个交易日则必须重新挂单。
叁、如是须知与交易准备
对于已入市的和行将入市的投资者来说,在茫茫股海中觅得投资良机、获得投资回报,做好心理准备、资金准备和知识准备,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心理准备
尽管大部分股民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但少数股民往往想一夜暴富,手中个股天天涨停。有的新股民运气较好,一入市就赚到了钱,于是就忘记了股市风险;有的遭遇挫折以后,就畏手畏脚,错失时机。这些做法都不足取,要时刻牢记股市“高收益高风险”特性,“胜不骄败不馁”,这一道理对于股市中人也一样适用,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丧气,避免作出错误的决定。要增强风险意识,冷静、客观、理智地研究行情,时刻牢记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范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资金准备
投资者入市一定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
首先,资金来源最好是闲钱,不宜把家里等着急用或有着其他重要用途的钱投入股市,这样风险过大,对于入市心理的负面影响极大。
其次,对于入市资金的数量,至少要超过证券营业部规定的下限,如果证券营业部没有规定存取保证金的下限,入市资金至少要有几千元。因为买股票的最小单位一手为100股,按当前的市价,买一手至少也要四、五百元人民币。而且每笔交易额过少,交易费用在交易额中所占比例会相对较高,使得单位交易成本增加。
再次,存入一定量的入市资金,有利于投资者合理控制仓位,半仓操作与全仓操作对于投资者的心理影响是大不相同的。而且,留存一部分资金也有利于投资者套牢时摊低成本。
3、知识准备
股市作为一个虚拟市场,充满了代码、符号、交易规则、法律法规,投资入市必须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
第一,要通晓交易基础知识,这是股市操作的基本功,能够解决投资者如何方便自如地买卖股票的问题,这是投资者入市最起码要掌握的知识,也比较容易掌握。但由于市场的不断完善,新交易规则不断出现,投资者关于交易规则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如今年新实行的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办法,一些投资者由于对缴款日期不了解,结果中了签的新股又白白失去。
第二,要对股市中的其他方面知识作出充分准备。大体来讲,包括宏观面、基本面、技术面、法律法规等等,涉及到财务会计学、证券投资学、行业知识、经济法等诸多方面知识。投资者要学会从基本面和技术面来分析股票的走势,通过对决定股票投资价值和价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背景、经济政策导向、行业现状、公司经营情况等进行分析,以及通过对股票的量价走势进行分析,评价股票的投资价值,判断股票的未来价格走势,从而能够进行正确的投资操作。
肆、新股申购:
申购的具体操作是怎样的?申购的收益会有多高呢?值得我们卖了手中的股票去参与吗?
业内人士指出,现金申购新股这种稳健的盈利模式,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非常适合既希望获得高收益,又不愿承担较大风险的投资者,在即将到来的新股发行高峰期,现金申购新股蕴藏了一个非常大的低风险获利机会。
今天,本报为你带来新股申购全攻略,详细列举了申购流程和申购注意事项,并为你剖析现金申购这种盈利模式的收益与机会。
“低风险 高收益”盈利模式重出江湖
如果你的账户上还有钱,或者你认为目前大盘的点位比较高,希望控制仓位,并变现一部分资金,那么,你完全可以在今天参与中工国际的申购。
打新股 中签就有暴利
如:从全流通下首只新股——中工国际的基本面来看,该股7.4元的发行价格,对应市盈率水平为19.83倍,而目前中小板的平均市盈率大约在40倍,因此,中工国际上市后,赚钱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此外,A股市场素来都有炒第一的习惯,凡是“第一”,往往会受到疯狂炒作。作为IPO重新开闸后的首只新股,中工国际上市后肯定会受到市场的追捧,股价必然上涨,因此,一旦中签,就有机会获得暴利。
分析人士提醒,在1600点以上,市场的风险已经开始增大,此时并不宜进行满仓操作,最好将仓位控制在50%左右,甚至更低,那么,账户中闲置的资金,就可以拿来打新股。
打新股 收益是存款的数倍
回顾A股市场的历史,现金打新股是能够获取稳定收益的,甚至能获得暴利。
根据海通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在资金摇号申购新股的背景下,假设把资金完全用在申购新股上,一年的收益率远远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1997年申购新股的年收益率为95%,1998年为40%,2000年为20.67%,2001年的收益率虽然下降至9.79%,但仍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数倍。
打新股 风险小适合大资金
根据招商证券分析师的测算,假设有1000万元的资金,固定用于新股申购,假设每中签一只新股并在该新股上市首日就卖出,那么,保守估计一年的收益率会在6%以上,甚至可能达到10%左右的水平,如果在牛市行情中,这个收益率甚至可能上升至15%。
他认为,新股发行后上市价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旦上市立即卖出,发生亏损的可能性非常小,对于大资金而言,参与新股申购,是能够获取稳定收益的,资金量越大,每次中签的概率就越稳定,因此,对于有闲置资金的机构和大户来说,完全可以参与新股的现金申购。
如果投资者有大量资金存在银行,那么拿出来打新股,就能在低风险的情况下获得高收益(新股申购全攻略)
伍、交易费用的计算:
股票交易费如何计算?我国的证券投资者在委托买卖证券时应支付各种费用和税收,这些费用按收取机构可分为证券商费用、交易场所费用和国家税收。目前,投资者在我国券商交易上交所和深交所挂牌的A股、基金、债券时,需交纳的各项费用主要有:委托费、佣金、印花税、过户费等。
1.佣金:这是投资者在委托买卖成交后所需支付给券商的费用。
2.委托费:这笔费用主要用于支付通讯等方面的开支,一般按笔计算.
3.印花税:投资者在买卖成交后支付给财税部门的税收。上海股票及深圳股票均按实际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三支付,此税收由券商代扣后由交易所统一代缴。债券与基金交易均免交此项税收。
4.转托管费:这是办理深圳股票、基金转托管业务时所支付的费用。此费用按户计算,每户办理转托管时需向转出方券商支付30元.(股票交易费如何计算)
5.过户费:这是指股票成交后,更换户名所需支付的费用。由于我国两家交易所不同的运作方式,上海股票采取的是“中央登记、统一托管”,所以此费用只在投资者进行上海股票、基金交易中才支付此费用,深股交易时无此费用。此费用按成交股票数量(以每股为单位)的千分之一支付,不足1元按1元收。
陆、如何成为高手:
进入股市的人大多梦想尽快成为投资高手。许多人以为通过几个月或一年的看盘,研究股市走势图,学会一些技术面和基本面分析方法,就可以在股市持续获大利。而实际上通向股市高手之路并不平坦,许多人在学了一些基础的股市知识后,投资的收益反而更不理想了,这是为何呢?
根据观察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初入股市的投资者要想成为一名高手,大多要经历这样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入股市阶段。多数人在初入股市时对股市知识知之甚少,或虽看了几本有关股市的书却对实战知识与计谋知道不多。其入市的动因大多是见周围的亲朋好友在股市赚了钱,自己也想进入股市搏一下。此时的股市大多处于一轮较大上升行情的中后期,因为只有这个时候股市的赚钱效应才十分明显,对场外人士的吸引力才较大。由于初入股市,不懂的东西太多,大多数人能虚心地向较熟悉股市的投资者请教,请他们推荐股票并提供买卖的意见,自己也小心行事,用少量资金试着投资。因为股市行情正处于热络时期,几次操作下来居然小有收获。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初入股门,对股市实战毫无经验居然还能赚钱,于是信心大增,以为自己天生就是投资股市的高手,在股市赚钱并不困难。
第二阶段是反思阶段。初战告捷后,尝到了股市轻松赚钱的甜头,于是加大资金投入量,欲在股市赚更多的钱。但天有不测风云,大量买进股票时正好是股市进入顶部的疯狂时期,其后股价大幅回落,又由于缺少风险意识且不懂得止损,所买股票全线套牢,这时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在股市失利。
第三阶段是似懂非懂阶段。经过反思,投资者认为前段时间自己赚钱赚得糊涂亏本也亏得糊涂,根本原因还是缺乏股市分析的知识,于是买来有关股市技术面和基本面的书籍进行学习。看了这些书籍后,茅塞顿开,根据书上的经典例子,股市的每一次上涨和下跌其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原因都是那么清晰,而且都能及时分析出来,如果读者掌握了书中所介绍的这些分析方法,就可以在股市无往不胜。投资者心想在掌握了股市分析技术后这下可以在股市真正理性地赚大钱了,于是把自己所有的资金甚至加上借来的钱全部投入股市。但股市就象是专门要与自己作对似的,原来不懂时亏钱,现在“懂了”居然还是要亏钱甚至亏得更多(因为投入的资金量大了)。其实处于这个阶段的投资者只是懂得了股市的一些基础知识,还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但自我感觉却特别好,大胆操作,常被假突破和“骗线”所害,导致重大损失。
第四阶段是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在屡战屡败后,相当多的人会消沉下去,但真正想成为高手的人会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加之股市在经过长期大幅下跌后,往往也会迎来一波大的上升行情。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投资者就会逐步走上盈利之路。
投资者知道这个规律后,在走向高手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关键是要注意两点:第一,初入股市就赚钱,那多半是因为碰上了好行情,而不是你的技术水平高,不可盲目乐观;第二,读了几本书,在自我感觉特别良好以为已经掌握了股市运行规律时,要忍住立即大战的欲望,继续用少量资金在股市进行实战训练,只有在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后,才能投入大量的资金。
短短篇幅只能说个大概,如欲入市还要进行专业的训练才可以。
⑺ 居民买卖股票也属于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的范畴正确吗
投资股票 在经济学中不属于投资
投资是需要新的产出,而股票只是分红凭证,并没有真的投入生产中。
I=S 是 C+I = S + C约去C的结果。
C+I是国民收入,S+C是支出
收入=支出
⑻ 跪求!!股票投资的行业分析怎么写
《2015-2020年中国股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主要分析了股票的市场规模、股票产品供需求状况、股票竞争状况和股票主要企业经营情况、股票主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对股票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
第一章 股票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股票行业相关概述
一、产品概述
二、产品性能
三、产品用途
第二节 股票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一、生产模式
二、采购模式
三、销售模式
第二章 2014年股票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第二节 中国股票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管理体制
二、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三、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
四、进出口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 中国股票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行业技术发展概况
二、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第三章 2013-2014年中国股票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中国股票市场供给状况
一、2008-2013年中国股票产量分析
二、2015-2020年中国股票产量预测
第二节 中国股票市场需求状况
一、2008-2013年中国股票需求分析
二、2015-2020年中国股票需求预测
第三节 2013年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分析
第四章 中国股票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股票行业产业链概述
第二节 股票上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上游原料市场发展现状
二、上游原料生产情况分析
三、上游原料价格走势分析
第三节 股票下游应用需求市场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行业生产情况分析
三、行业需求状况分析
四、行业需求前景分析
第五章 2010-2014年股票所属产品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10-2014年股票进口情况分析
一、进口数量情况分析
二、进口金额变化分析
三、进口来源地区分析
四、进口价格变动分析
第二节 2010-2014年股票出口情况分析
一、出口数量情况情况
二、出口金额变化分析
三、出口国家流向分析
四、出口价格变动分析
第六章 国内股票生产厂商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企业一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二节 企业二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企业三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企业四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五节 企业五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销售网络布局
五、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七章 2015-2020年中国股票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5-2020年中国股票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一、股票行业发展前景
二、股票发展趋势分析
三、股票市场前景分析
第二节 2015-2020年中国股票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产业政策分析
二、原材料风险分析
三、市场竞争风险
四、技术风险分析
第三节 2015-2020年股票行业投资策略及建议
第八章 股票企业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
第一节 股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背景意义
一、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企业强做大做的需要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第二节 股票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依据
一、国家产业政策
二、行业发展规律
三、企业资源与能力
四、可预期的战略定位
第三节 股票企业战略规划策略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区域战略规划
四、产业战略规划
五、营销品牌战略
六、竞争战略规划
第四节股票企业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重点客户的鉴别与确定
三、重点客户的开发与培育
四、重点客户市场营销策略
图表目录略
以上数据均来自于中商情报网,有一些免费的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如果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谢谢你哦
⑼ 根据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股票市场未来的走势
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越发达,对社会资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够充分发挥,股票市场也就越发达。
(9)居民股票投资的概况扩展阅读:
2013年影响股市表现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将在2013年实现温和复苏,各项经济指标将逐步好转。与2012年每个季度经济增速均低于年初预期相比,2013年每个季度实际增速有望不断超出年初预期,预计全年GDP增速将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仍不会有起色,但内需的增长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铁、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增无减,投资仍是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
⑽ 股票投资的发展现状
1)机会成本。当投资者打算进行投资时面临着多种选择,如选择了股票投资,就必然放弃其他的投资,即放弃了从另外的投资中获取收益的机会,这种因选择股票投资而只好放弃别的投资获利机会,就是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
2)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股票投资者花费在股票投资方面的资金支出,它由股票的价格、交易费用、税金和为了进行有效的投资,取得市场信息所花费的开支四部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