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听专家说现在投资股票不如投资黄金,为什么呢
不要相信专家,所有专家让买基金时,那就是离顶部不远了。而黄金,巴菲特前阵子说过不看好黄金,因为价格远远脱离了价值。相信不会错得。黄金尤其是现货黄金,风险非常大,跌1个点本金全无,因为它是放大交易,1::100的。因此风险非常大。不能光想赚钱,有时候,不懂得东西,会改变你的生活。记住 ,谨慎,不要亏本。做你懂的,风险小的产品。
⑵ 为什么说市盈率1倍多的股票还不如不上市,不如直接抱有现金.那位高人帮我解释一下呢!越详细越好!万分感谢!
谈论起市盈率,这简直就是让人又爱又恨,有人说它很管用,有人说它没有用。这个市盈率到底有没有用,咋用?
在和大家分享我到底怎么使用市盈率买股票之前,先给大家分享机构近期值得关注的牛股名单,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删,还是应该越快领取越好:【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就是我们常说的市盈率,这个比例就可以非常明白的反映出一笔投资回本所需要的具体时间。
可以这样计算:市盈率=每股价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净利润
就像是,一家上市公司有股价,比如20元,这个时候你买入成本就是20元,在过去一年公司每股能够收益5元,这时的市盈利率就是20÷5=4倍。你投入的钱,都是公司去赚回来的,花费时间为4年。
那就是市盈率越低就代表越好,投资价值就越大?当然不是,市盈率是不能随随便便的这么来套用,具体原因下面来分析分析~
二、市盈率高好还是低好?多少为合理?
原因就在于不同的行业当中市盈率不一样,传统行业的发展趋势一般有限制,市盈率不怎么高的,然而高新企业有很强的发展实力,投资者就会给予很高的估值,因此,市盈率就会较高。
有的小伙伴又要问了,对于哪些是有潜力的股票根本一窍不通?这份股票名单是各行业的龙头股我熬夜归整好了,选股选头部没什么问题,会自动更新排名,大家领了之后再说:【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那多少是合理的市盈率?各个行业各个公司的特性各有特点在上文说到过,因此很难说准市盈率多少才更加合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运用市盈率,给股票投资做出一个很好的参考。
注意,买股票不用一次性投入全部。这里我们可以教大家分批买股票的方法。
举个例子,xx股票的价格是79元每股,假如你要买股票的钱是8万,可以买10手,准备分4次买入。
通过查看近十年的市盈率,我们得出最近十年来市盈率的最低值为8.17,但是某某股票在现在市盈率为10.1。接下来我们需要将8.17-10.1市盈率平分成五个小区间,每下跌至一个区间买入一次。
举个例子,市盈率10.1买入1手,等到市盈率降到了9.5就是我们第二次购入的时机,可以买入两手,当市盈率下降到8.9的时候就买入3手,等到市盈率降到了8.3就是我们第四次购入的时机,买入4手。
入手之后就放心的持股,市盈率每下跌至一个区间,便要按照计划进行买入。
一样的道理,假若股票的价格升高了,估值高的划分在一个地方,依次卖出手中持有的股票。
应答时间:2021-09-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⑶ 为什么"炒股不如买基金
这话讲得有点道理,根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市场上3400只股票中,只有1261只股票涨幅为正,占比37%。再看看股票基金,则是一片好风光。2017年,有业绩可查询的1392只主动偏股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有1225只主动偏股基金取得正收益,占比高达88%。而且这些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达13.32%,有超过六成基金都跑赢大盘。也就是说,就算你闭着眼买基金,赚钱的概率也高达88%。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是因为17年股市呈现股指低波动率和板块高轮动性的特征,这两点非常不利于持股单一和中短线投资为主的股民,而基金通过大量持股分散投资很好的规避了上述影响。
市场低波动率是成熟市场的基本特征,这也是A股未来的发展方向,豆妹认为这样行情还会延续,所以相比个股、单只基金,主打资产配置的基金组合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⑷ 投资高手:炒股不如捂股 捂股比捂什么股重要
有股友反映,股市涨得不错,可是自己的收益却不太理想。 仔细问了一下,股友买的股票都还不错,比如国祥股份(行情论坛)(600340)、申能股份(行情论坛)(600642)等,如果长期持有,翻倍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就在于其频繁进出,来回换股,结果收益不佳。 其实,老投资者都知道一个名字——倒霉定律。意思就是如果你同时看好几只股票,但你选一个买,这个股票很可能是表现最差的,如果换股操作,结果很可能是换进的股票不涨,而卖出的股票开始启动。 所以,有投资高手总结,炒股票不如捂股票。牛市中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会出现不错的涨幅,很少会有很多股票自始至终都不上涨,如果换来换去,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手续费及印花税,而且很可能会成为帮庄家拿股票的股民。 什么是帮庄家拿股票?庄家往往会先拉高一部分股票,然后高位出货,再买入低位的股票,然后再上涨,从而提高资金的收益水平。而在一部分股票上涨时持有了没涨的股票,而在这个股票上涨前卖给庄家的投资者,正是帮庄家持有了股票。 所以,作为信息、资金、经验均处于劣势的中小投资者,可能在牛市中坚定不移地拿好自己的股票更为明智。比如都市股份(行情论坛)、S前锋(行情论坛)这样的典型牛股,在上涨前会用尽各种手法折磨投资者,直到你交出手中筹码,想靠他们盈利的惟一办法就是拿住。(周科竞)
⑸ 都说炒股不如买基金,为什么
2020年的A股市场上演结构性牛市,以公募基金为例,近九成的基金取得正收益,超过一半的的基金收益率能够超过10%,但散户投资者依然是赚少赔多。
因此,市场上“炒股不如买基金”的口号也越来越响亮,究其根本,更多的个人投资者选择通过投资基金来获取投资收益是出于如下几个因素的考虑。
基金管理人专业水平高,投资基金取得收益的概率高A股股市在非大牛环境下大多都是零和博弈,七赔两平一嬴的概率难有变化。机构投资者有更多的渠道取得信息,也有更专业的投资研究人员进行分析和交易,散户投资者如果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思维,很难与机构投资者竞争,虎口夺食,从专业的机构手中抢得利润。
个人投资者要能够熟练掌握股票市场的各种价值和技术指标又谈何容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仔细阅读公司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研究k线图、MACD等各项指标,还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大多数有本职工作的个人是无法坚持下来的。
综上几点,基金投资由于门槛低、收益概率高、风险可控性高,因而其适用人群比股票投资更广一些,炒股不如买基金的说法也就在市场上传开了。
⑹ 投资股票的优缺点是什么
高收益以及还高风险,可能大家在一说到股票的优缺点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作为一名入行许多年的老股民,股票的优点和缺点可不能只用这几个字概括,这就听我给大家娓娓道来!
开篇之前,我先给大家送上一个福利,看看我精选的3只牛股当中,有没有合你心水的:【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股票投资的优点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一般来讲,购买股票有以下几点优点:
(1)流动性比较强,变现快:假设想卖,基本上都能把持有的股票卖出去,在下个交易日除了可以收到股款之外,还可以获得现金。
(2)安全性很不错:毕竟这就是有相关部门监管的正规市场,在交易的时候,风险方面也不用太过忧心。
(3)收益可观:只要投资决策是正确的,并且能挑选到优秀股,那么收益不会太差的!
可是A股市场上有好多的股票,怎么知道哪只股票的收益比较高呢?不妨直接点击这里,即有专业的股票分析师为你分析股票发展潜力怎样,值不值得买入!【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二、股票投资的缺点
而投资股票也具有以下缺点:
(1)不确定因素多:股票市场不确定性的因素非常多。打个比方永远忘不了的2015年股灾,可以说是“千股跌停”!尤其是对于投资者来说,真的是毁灭性的灾难!
(2)高收益伴随高风险:购买股票后,公司成长或交易市场波动带来的利润股东都能够凭借手中的股票分享到,公司运作方面带来的错误而导致的风险是需要一起来担负的。
(3)进入要求较高:投资股票,不像是买菜吃饭那样子,是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投资经验等的投资管理能力的,投资心态还要是良好且稳定的。假设没有这些知识储备和经验的话,随便乱选的话,亏损的几率会很大!
闲暇时,可以多看看这个股市播报,了解股市的最新资讯,及时了解股票相关的信息,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规避亏损风险。【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⑺ 为什么说炒股票不如投资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本质上是一个投资组合,通过分散投资可以规避非系统性风险,这是单一股票所没有。所以,当我们不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时,投资股票是不如投资指数基金的。
⑻ 我发现无论是炒股票还是买一些什么理财产品都不如干实业收益高
不要动用太多资金,以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现在股市已经有了泡沫迹象,提高警惕
除了学校里面学的以外,再看点其他的技术分析方面的书
《股票作手回忆录》李费佛
《专业投机原理》维克多。斯波朗迪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期货交易技术分析》施威格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约翰。迈吉
《股价形态总揽》Bullkwski
《艾略特波浪理论》佛罗斯特
《艾略特波浪理论十三讲》郭小洲
《费波纳茨数字的应用和买卖交易策略》费雪
《日本蜡烛图技术》尼森
《股票K线大法》尼森
《主控战略K线》李进财
《酒田战法》
《通向金融王国的必由之路》撒普
《市场互动技术分析》墨菲
也不是全都拿来看哈,选几本重点读一下下
一定要注意止损,严格买卖计划,遇到价格触发止损价立即止损离场!!!!特别强调!!!!!
毕业后出来再学点理财方面的知识,树立理财观念,你不理财,财也不会理你的
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
《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是美国前几年的一本畅销书。作者卡尔森系统地采访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从他们的致富经验中,归纳出人人都可实践、晋身百万富翁的八个步骤:
第一步、现在就开始投资:美国六成以上的人连百万富翁的第一步都还未迈出。每个人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实都只是自己在找藉口。没钱投资:卡尔森建议立即强迫自己将收入中的10%到25%用于投资;没时间投资:何不立即减少看电视的时间,把精力花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上;担心股价太高:别忘了,股价永远会有新高。
第二步、制定目标:这个目标不论是准备好小孩子的学费、买新房子或五十岁以前舒服地退休,任何目标都可以,只要锁定目标,全心去达成。
第三步、把钱花在买股票或股票基金:“买股票能致富,买政府公债只能保住财富”。百万富翁的共同经验是:别相信那些黄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儿,把心放在股票上,这是建立财富的开始。
从长期趋势来看,股票每年平均报酬率是11%、政府公债则略高于5%。如果1925年投资1000美元买股票,1998年已值235万美元,买股票的道理再明显不过。
第四步、先求一垒安打,别眼高手低:棒球选手如果只想打全垒打,其结果是被三振的几率会高于只想击出安打的球员。股市投资的道理亦与此相同。百万富翁并不是因为投资高风险的股票而致富,他们投资的是一般的绩优股。慢,但是低风险地敛财。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资:投资必须成为习惯,成为每个月的功课,不论投资金额多小,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资,就足以使你超越美国2/3以上的人,因为他们永无止境地消费,到老才想到投资。
第六步、买了股票就要长期持有:调查显示,3/4的百万富翁买股票至少持有五年以上。股票买进卖出太频繁,不仅要冒风险,还得支付高额资本利得税、交易费、券商佣金等,“交易越多越不会使你致富,只会使交易商致富”。
第七步、视税务局为投资伙伴,善用之:厌恶国税局并不是建设性的思维,把税务局当成自己的投资伙伴,注意新税务规定,善于利用免税投资理财工具,使税务局成为你致富的助手,才是正面做法。
第八步、限制财务风险:百万富翁的生活大多很乏味,他们不爱换工作、只结一次婚、不生一堆孩子、通常不搬家、买股票则持有五年以上,生活没有太多意外或新鲜感,稳定性是他们的共同特色。
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对于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报酬率之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
卡尔森在书中最后举了一位百万富翁的例子。这位富翁年薪从未超过4.6万美元,没有继承大笔遗产,有妻儿要照顾,他就是那种你我每天到超级商店都会遇到的平凡人,但他持之以恒,坚持按上述八个步骤去做,最后成为百万富翁。
人人都能成百万富翁:理财吃透三句话(极品)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我每月到企业举办一小时的免费“理财讲座”,一直都很受员工们的欢迎。讲座内容很少涉及复杂难懂的技术操作层面,也几乎不进入到产品介绍环节,因为据我了解,国内一般的中产白领们,目前普遍缺乏的是几个重要的理财概念——这些概念,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假如他们能老老实实执行这些理财上的概念,至少坚持10年以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第一个理财概念:
区分“投资”与“消费”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着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日常例子:
(1) 客户甲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去买二手车。
(2) 客户甲会花1万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去欧洲度假。
(3) 客户甲会很舍得花钱买书,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
以上哪些是“投资”行为,那些是“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属于“投资”行为,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因为钱最终还是归自己。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投资”行为 “消费”行为 房产
国家债券
银行产品
办实业
收藏品
汽车
买衣服
食物,上饭馆
电影,打保龄球
度假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第二个理财概念:
“哈佛”教条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着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个理财概念:
“理财三句话”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难民,一无所有。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们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问家里拿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坚持“理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现在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秘密。以前这些重要的理财概念,课程里面都有教。
再举一些实例给大家看: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学员有时候会问,如何能每年回报率达到10%以上。答:其实现在要银行里面,它们提供很多理财产品:基金,外币,QDII。 这些银行产品略有一点风险,但风险假如你能有效的管理它,10%的回报率其实也不难。当然,假如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你自己是瞎摸,你会亏掉很多钱。但你有两个途径:
(1) 花点钱去学。
(2)你自己没时间,那么可以去找专业的理财师。
找专业理财师,要分辨他们的专业资格,你可以参考几个条件:
(1) 已经考取了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CFP),全名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2005年已经在北京举行公开考试,现在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都在考。合格率偏低,暂时银行里面有资格的人也不多。
(2) 有10年以上的理财经验。但其它有兴趣想多认识理财学问的,可以参加公开课程,费用只是几百元一节。参加学习的费用,是“投资”行为,并没有“花出去”,以后还是归你自己,学过以后,就不会“小钱精明,大钱糊涂”了。
一般人错误的理财观念:
挣得多,所以富有
很多人认为,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在社会上很普遍。但这是错的观念,错得很离谱。错在哪里?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请看例子: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二、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般时间花在讲“如何减少你的债务”。
一般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够美金几千元。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所以,不要以为老美每月挣钱多就富有。其实,一般老美的白领比中国人的白领穷得多。当然,在北京见到的很多外派到北京工作的老美,是美国的精英,不是一般的美国白领,有钱人占多数。
中国的中层白领,比美国的白领富有。请记住:富有不是比较每月工资,而是比较“剩下储蓄在银行里的存款”,以这个定义来讲,中国人中层白领在银行的存款,远比美国中层白领高。
还有一个例子:
一般人以为台湾人工资平均高出内地一倍,他们自然比我们富有,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去过台湾的朋友都知道,台湾地铁单程平均是12元,北京是3元;台湾午饭平均要50元,北京平均15元;在台湾租一套房6500元,北京在通州租一套房1500元。假如台湾人每月挣15000元,减去房租6500元,交通费1000元,吃饭300元,交税1500元,一点点娱乐2000元,“每月剩下1000元”。
北京的初级工程师,每月工资8000元,减去交税1000元,减去房租1500元,交通费300元,吃饭1000元,娱乐1000元,“每月剩下3200元”。
请问:是台湾人每月工资15000元,每月只剩下1000元的人富有,还是北京工程师,每月工资只有8000元,但每月剩下3200元的人富有呢?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经造就了富有的一批人,请看《财富》杂志一年前的“富有”的人的调查报告,他们调查手头上持有“现金100万美元存款的人”,在亚洲区有多少人拥有这种财富。
答案是:香港4万人,台湾8万人,日本12万,中国30万。中国每年增长率远远超出其他亚洲国家。所以人们不会觉得奇怪,外资银行到北京开业,老是在推广“理财服务”,因为中国这个地方,正是比较欠缺这一块的知识。
⑼ 有人说炒股不如买基金,这是真的吗
这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是真的。其实如果说大家在选择股票和基金的时候,大多数人应该都会去选择基金,因为虽然基金带给我们的收益可能会低于股票,但是在收益降低的同时,风险也会相应的降低,假如说能够降低风险去博取收益的话,大多数人会选择这样做的,他们会在收益和风险之间找一个平衡点,那么说基金确实是比股票更好的选择。
因此,无论是相信基金经理的能力,或是购买股票与基金门槛的差别,又或者是购买基金或者股票的途径都说明炒股不如买基金。但是具体这个说法对不对,要因人而异,有些人拥有着大资金拥有的优秀的炒股技巧,那他们就没有必要再给基金经理交管理费,让基金经理帮忙打理资金了。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个说法通常情况下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