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投资银行的前景
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基本上是垄断与竞争并存,在近年来垄断因素逐步加强,但是这一趋势却植根于人为垄断。而中国投资银行业超额利润也源自这一人为垄断因素。同时,由市场结构所决定的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行为十分单一,业务竞争严重趋同。并且,论文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的策略与措施。
一、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高度竞争还是寡占
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投资银行产业,其基本业务主要囊括以证券承销、证券经纪和自营业务为主导的传统型业务;以企业兼并、咨询、委托理财等为主导的创新型业务和以金融工程为主导的引申型业务。经过百年的发展、沉淀,美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已顺利完成了向创新型业务的转型,并正日益向引申型业务演进。相形之下,新生的中国证券市场因发展时间短促及固有的制度性缺陷等问题,使得在其中孕育、成长、发展的中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品种的发展甚为稀少。目前其业务只局限于证券承销(主要包括企业债券、股票的承销)、证券经纪、证券自营业务、推荐上市和托管等传统型业务领域,基本上并未涉足创新型或引申型业务领域。而由于证券自营业务并非投资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因此在此不将其列入分析框架中。
(一)证券承销业务市场集中度分析
中国投资银行目前的承销业务主要集中在新股(增发)承销和配股承销方面。2000年的统计结果表明,一级市场上前5位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从1999年的41.86%上升到 2000年的44.31%,同比增长5.85%;前10位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则从61.4%上升到64.67%,同比增长了5.33%。从承销金额看,前5位投资银行所占市场份额已由1999年的 43.6%上升到2000年的45.36%,承销业务的集中趋势正逐步显露。
在2001年新股(增发)承销业务(按承销量计算)中, CRl指标达到了21.93%,这一变动主要是因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所导致。其他指标并未有剧烈增减变化,基本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见表1)。
参照贝恩对美国产业的分类,可以发现,尽管中国投资银行业在承销业务领域集中度开始提高,但是,中国投资银行业在该领域仍基本上是一种贝恩所提出的中(下)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在此市场类型中,企业数目很多(实际上中国目前拥有承销资格的投资银行近30家,而成熟的西方国家具备承销业务资格的投资银行也只不过10家左右,相比而言,中国投资银行在承销业务领域的企业数目确实过多),寡占程度并不高,同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相比之下,美国投资银行2000年股票承销业务集中度CR1、CR3分别为26.7%和67.6%,基本上是一个高寡占、高集中度的业务领域。因此,中国投资银行业确实存在集中的因素,但是这一寡占因素尚不明显。
表1 2001中国投资银行业新股(增发)承销业务集中度指标(%)
指标计算方法 CR1 CR4 CR5 CR8 CRl0 CRl5
按承销量计 21.93 42.38 46.66 56.79 61.56 67.03
按承销家数计 7.45 20.76 23.42 30.34 33.54 39.3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l》、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巨灵信息网、巨潮资讯网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到。以下资料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于此。
根据前述H.I指数的计算公式对我国投资银行业2000年和2001年新股(增发)承销业务进行测算,其指标分别为o.038和0.069。这一指标因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市场份额的巨增而增长了80%,说明承销业务领域集中趋势正在加强,但是该指标绝对数仍然接近于0,这说明在承销业务领域尽管存在《证券法》规定的分类管理的市场进入壁垒,但是竞争仍十分激烈。
(二)推荐上市业务和托管业务集中度分析
在推荐上市业务领域,2000年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指标中(见表2),CR4近于46%,CR8则接近74%,这基本上介于中(上)集中寡占和中(下)集中寡占的市场类型之间。
表2 2000年中国投资银行业推荐上市业务集中度指标(%)
指标计算方法 CR1 CR4 CR5 CR8 CRl0 CRl5
按推荐量计 13.5l 45.85 53.73 73.9 83.73 98.79
在托管业务中,1999年以来掀起的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增资扩股浪潮加大了行业托管业务的集中程度,但是这一作用的显着性很低(见表3、表4)。1999年8月合并的国泰君安证券有限公司以6.01%的市场份额居于同业首位,到2000年和2001年,由中国华融信托、长城信托、东方信托和中国信达信托投资公司以及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等5家公司所属的证券部合并组建的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一举超越国泰君安,分别以6.16%、6.01%的市场份额跃居同业之首,其余各项集中度指标值在2000年和2001年比1999年也均有所增长。但尽管如此,托管业务领域仍然未脱离集中度低下的状况。前4家市场份额总计分别是18.06%、20.70%、19.83%,前15家市场份额均未超过45%,并且各项指标在 2001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2000—2001年,其托管业务的H。I指数比1999年有所增长,增幅为80%和60%,但是各年H.I指数的绝对数基本为o。这说明托管业务竞争十分激烈,集中或产业内垄断因素并不明显。整个业务领域基本上是一种“原子型”市场结构,参与该业务的企业数目极多,其位次更迭频繁。
表3 1999—2001年中国投资银行业托管业务集中度指标(%)
CR1 CR4 CR5 CR8 CRl0 CRl5
1999年 6.01 18.06 21.32 29.05 33.13 40.75
2000年 6.16 20,70 24.86 34.72 38.72 42.55
2001年 6.01 19.83 23.58 32.6l 36.56 44.76
2000年同比增长率 2.5 14.62 16.6 19.52 16.87 4.42
2001年同比增长率 -2.44 -4.2 -5.15 -6.08 -5.58 5.19
表4 中国投资银行业托管业务、债券交易业务和股票、基金交易业务H.I指数
1999 2000 2001 2000年同比增长率(%) 2001年同比增长率(%)
托管业务 0.01 0.018 0.016 80 60
债券交易 0.297 0.674 0.262 127 -157
股票、基金 0.05 0.07l 0.07l 42 0
(三)证券经纪业务集中度分析
中国投资银行的经纪业务主要包括企业债券代理交易、股票代理交易和基金代理交易三种。在企业债券代理交易业务中,海通证券一直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2001年甚至处于寡占垄断地位。1999年其市场份额为54.1%,到2000年则飙升到82%,尽管在2001年其市场份额下降到34%,但这并没有改变其绝对优势的地位(见表5)。“
表5 中国投资银行债券交易集中度指标(%)
CR1 CR4 CR5 CR8 CRl0
1999 54.08 63.67 64.26 65.38 65.47
2000 81.85 91.44 92.24 93.02 93.07
2001 34.31 74,8 76.48 77.16 77.23
在1999年与2001年,中国投资银行业债券代理交易业务基本上接近于高度集中寡占的市场结构。但在2000年则出现了“异象”,整个业务领域出现了贝恩所称的“极高寡占型”市场结构,全部市场基本上由海通证券一家垄断。但是这一现象昙花一现,到2001年又迅速恢复到1999年的市场结构形态。这种现象在H.I指数上反映也十分明显。该指标从 1999年的0.3迅速劲升至0,67后,又于2001年回落到0.26附近(见表4)。总体而言,可以断定中国投资银行在债券代理交易业务中存在显着的集中与垄断,甚至存在寡占现象。
在股票、基金代理交易业务上,首家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从1999年到2001年基本上呈稳定增长,各集中度指标也均稳定上升(见表6);2000年与2001年股票、基金代理交易业务H.I指数也增长了近42%(见表4),中国投资银行产业在股票、基金代理交易业务上垄断与集中的趋势正日益加强。但是这种上升并不说明中国投资银行业在此业务上出现了“领头羊”,整个行业在股票与基金代理交易业务中集中程度或垄断程度并不高,仍呈现出一种中(下)集中寡占型市场类型。
表6 中国投资银行业股票、基金代理交易业务集中度指标(%)
CR1 CR4 CR5 CR8 CRl0
1999年 11.12 38.99 46.47 59.46 65.16
2000年 12.47 42.86 51.84 69.13 75.44
2001年 12.76 44.25 53.03 70.55 77.82
同比增长率 12.14 9.93 11.56 16.26 15.78
同比增长率 2.33 3.24 2.3 2.05 3.15
(四)中国投资银行的规模集中度分析
中国投资银行经过10余年发展,截至2001年底已有 109家证券公司,营业部2 700余家,已经初步形成了三个层次,即全国性投资银行,如华夏证券、银河证券等,地方性投资银行,如华泰证券、天同证券等,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等。
1999年以来,中国投资银行业迎来了第三次增资扩股的浪潮,各投资银行股本与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初步形成了资本额在15~50亿元人民币的10余家大型投资银行。但是,尽管绝对规模有了很大发展,经过考察,我们发现中国投资银行仍然处于较低的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下,也尚未形成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的优势投资银行群体。
1999年中国投资银行业净资产总额为4857.71亿元人民币,第一家国泰君安证券所占市场份额为8.21%,从CR4 (26.17%)与CR8(43.89%)来看,整个产业基本上属于低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2000年中国投资银行业净资产总额达 65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24%。首家投资银行——海通证券净资产53.4亿人民币,仅占净资产总额8.19%,比1999年国泰君安的市场份额下降了0.24个百分点。尽管2000年其他集中度指标比1999年均有所增长,但是这一增长并未使中国投资银行业脱离低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见表?),中国投资银行业也并没有形成诸如美国投资银行业中所存在的优势群体。
表7 1999—2000年中国投资银行净资产集中度指标(%)
CR1 CR4 CR5 CR8 CRl0 CRl5
1999 8.21 26.17 30.99 43.89 50.37 63.32
2000 8.19 27.43 32.62 45.77 52.73 65.4
同比增长率 -0.24 4.81 5.26 4.28 4.69 3.28
二、中国投资银行业高垄断利润的来源——人为垄断
市场绩效是指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导致的、反映市场运行效率的产业的最终经济成果。在判断某一产业市场绩效时,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常常从产业的利润率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进行考察。
在此我们选取中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这显然高估了全国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1993—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60%、14.20%、10.80%、9.50%、10.99%、7.96%、7.99%和7.66%。但中国投资银行净资产收益率远远高于这一水平。1997年全国十大投资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为23.86%,1998年为31.47%,1999年为19.2%,分别是同期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2.17倍、3.95倍和2.4倍,是同期具有高度垄断产业形态的美国投资银行平均净资产利润率的1.17倍、2.21倍和1.12倍。2000年中国101家证券公司净资产总计652亿元,共实现利润240亿元,即使按33%的所得税率计算,全国投资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高达24.66%。前10大投资银行(按利润总额排名)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27.878%,是同期中国上市公司这一指标的3.64倍。2000年前10大投资银行中净资产收益率超过30%的计有光大证券、广发证券、中国银河证券和中信证券4家(见表8)
表8 2000年按利润额排名的中国
海通 中信 国泰国安 申银万国 广发 南方 国信 国通 光大 华夏
24.20 31.27 24.95 33.17 33.81 23.24 22.97 23.17 38.33 23.67
10大投资银行净资产收益率(%)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券商利润和净资产数据计算得到。说明:①其中,注册地在上海、深圳的投资银行所得税率按15%计,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中国投资银行产业内一定存在垄断利润。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某一产业要获得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行业进入壁垒很高;(2)行业集中度很高,具备寡占垄断的市场结构。尽管中国投资银行具备很高的进入壁垒这一条件,但是根据前述分析,中国投资银行业却并不具备高垄断或寡占垄断的市场结构,而是基本上呈现出一种中(上)或中(下)集中垄断的市场结构,竞争性因素十分明显,而集中或垄断的结构形态并不显着。但是,在竞争很激烈的市场结构中,厂商却一般只能获得(或略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利润。这就说明在我国投资银行产业中一定存在某种“隐蔽性”的垄断或集中因素,正是这种因素导致了中国投资银行产业的高额利润。微观经济理论认为,垄断分为自然垄断和人为垄断。根据我们的分析,中国投资银行业显然并不存在明显的自然垄断因素,因此中国投资银行业的高额利润或超额利润一定来源于人为垄断。而这种人为垄断则又表现为政府“非市场化”的行政干预和不合理的政策倾斜。
中国投资银行本身就脱胎于受政府保护的银行和信托等金融中介机构。它可以享受到政府政策上的各种倾斜所带来的好处。从诞生伊始,中国投资银行业就被烙上了人为垄断的印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的政策倾斜。注册地在上海、深圳的中国投资银行或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其交纳的所得税税率为15%,注册地在其余地区的投资银行所得税率为33%的标准税率。这就意味着仅仅将注册地进行变更,中国投资银行就可以减免18%的企业所得税。实际上,中国投资银行大部分的注册地均是在上海或深圳,其动机基本上也是为了合法地规避所得税。另外.2001年3月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降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率的通知》规定,从2001年起,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率每年下调1个百分点,分3年将营业税率从8%降低到5%。这些税收上的倾斜政策无疑大大增加了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利润。
2.证券承销业务的管制与证券经纪业务的价格规制。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规定,国家对证券公司进行综合类和经纪类的分类管理制度。从而人为地关闭了综合类券商的大门,并且未就经纪类券商与综合类券商角色的演变与综合类券商资格的撤消作出具体规定。在此情况下,综合类投资银行就有了政府天然的人为垄断的保护,在与经纪类券商的竞争中就可以高枕无忧。在经纪业务上,中国投资银行业一直享受着政府的人为的佣金价格规制(这一状况直到2001年才进行改革)。A股交易佣金为0.35%,沪、深市 B股交易为0.6%和0.43%,证券投资基金为0.25%。这一相对其他国家较高的佣金率无疑为投资银行带来了丰厚的人为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
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主要由证券承销、证券经纪和证券自营业务构成,这三项业务收入即证券承销收入、证券经纪收入和证券自营收入,也就构成了中国投资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三类收入对利润贡献比分别为18%:40%:28%,其他收入对收入贡献比占14%。1996年到1999年,中国投资银行经纪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分别是41.2%、38.4%、36%和32.9%。虽然比重逐年下降,但是经纪业务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格局基本没有动摇”。同时,承销业务收入在总收入比重中也较高。但是由前面的分析,由于中国投资银行业在承销业务和经纪业务上存在严重的人为的管制和价格规制等人为垄断因素,而在此收入格局下,就直接导致了中国投资银行业畸高的垄断利润。
3.中国投资银行存在人为垄断下生产能力的过剩的和垄断的低效率。人为垄断的结果之一必然导致福利的净损失,即所谓的哈伯格三角。目前我国拥有证券承销业务资格的投资银行近30家,而成熟的西方国家具备承销业务资格的投资银行也只不过10家左右。这样为数众多的投资银行势必造成承销市场的混乱和承销成本的居高不下。同时在审批制下也造成了频繁的“寻租”行为,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和社会资源的内耗。
三、趋同化竞争与业间合作
人为垄断下的市场结构也决定了中国投资银行产业的市场行为。在趋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非价格竞争至关重要,也是厂商同业竞争的主要的有效手段。但尽管中国投资银行业已经具备了竞争性很高的市场形态,其业务竞争中非价格竞争因素并没有显着地凸显出来,业务差别化策略在中国投资银行产业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整个投资银行业业务趋同化十分明显。另外,厂商之间的共谋性合作也基本上不存在,反而是与国内银行业或国外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业间合作频仍,但也未脱离基本业务趋同化因素的影响。
1.承销业务的服务方式雷同。审批制下,中国证券市场基本上处于卖方市场状态。投资银行承销业务一、二级市场发行差价巨大,但发行不成功的风险却很小,基本上是一种无风险或低风险的业务。这种高收益、无风险或低风险的风险——收益对应状况显然背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在有厚利可图的情况下,具有承销业务资格的投资银行纷纷云集到这一业务领域,以试图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分上一杯羹。因此投资银行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投入到这一业务中,导致投资银行在承销业务领域中的竞争手段、业务内容十分一致,惊人的雷同。这从我国最近承销业务创新——“绿鞋期权”这一事件中可见一斑。我国于2001年9月13日颁布了《超额配售选择权试点意见》,开始在我国首发新股时推行“绿鞋期权”承销方式,但这一引入型承销方式的创新到目前为止并无几家投资银行加以采用。
2.投资银行证券经纪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趋同。截至2000年底,中国证券市场共计有A股、B股、企业债券、国债现货、国债回购、基金和可转换债券等7个证券交易品种,其中,A股交易占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B股和基金以及可转换债券正是我国目前领导层所极力推行、发展的金融工具,其市场潜力十分可观。这种状况使得中国的投资银行无心进取,也无进行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静待市场机会,直到将B股、基金与可转换债券的市场瓜分完毕。这种格局和现状就直接导致了中国投资银行业经纪业务的单一和服务的趋同。
3.业间合作的趋同化。近年来,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中国投资银行开始面临着潜在的、即将转变为现实的外国同行的竞争,各投资银行因此也纷纷开始致力于自身竞争力的提高,进行了一些业务创新和业间合作,包括与国内银行业的合作和与外国金融中介机构的合作。如,国泰君安证券、闽发证券分别与中国工商银行开展“银证通”业务;西南证券、长江证券也分别与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推出了这一业务类型。尽管券商进行了创新,但是其业务仍然十分相似。这一点在与国外证券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上也十分突出,其业间合作项目基本上是基金管理业务 (见表9),鲜有独立特行的合作业务或创新业务。
表9 中国投资银行与外国投资银行合作备忘录四、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国泰君安证券 安联—德累斯顿集团 签订基金业务技术合作协议
中国银河证券 英国施罗德集团 签署基金管理合作备忘录
中国银河证券 台湾富邦证券集团 签订业务合作备忘录
中银万国证券 法国巴黎资产管理公司、国际金融公司 签订基金管理技术合作协议
南方证券 德国商业银行 签订资产管理业务技术合作协议
国通证券 荷兰国际集团(1NG) 签署基金管理业务技术合作协议
广发证券 富兰克林坦伯顿集团 达成设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协议
海通证券 富通集团 签署基金业务战略合作协议
先大证券 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 签署合资基金公司意向书
长江证券 荷银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 签订基金业务全面技术合作协议
1.中国投资银行业近两三年来行业内垄断趋势开始形成,但尚不显着,并且垄断趋势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植根于人为垄断;人为垄断现象在中国投资银行产业的发展中十分显着,主要体现在政府各种政策的倾斜、人为的价格规制和政府对证券市场的“隐性担保”上。中国投资银行业若要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5年缓冲期内形成一定的、可与国外投资银行相抗衡的规模与竞争力,政府在政策上就必须逐步解除人为垄断,使中国投资银行逐步走向行业的自然垄断或集中,通过业内兼并、重组、或增资扩股、或公司上市等形式形成有一定实力的投资银行群体。
2.中国投资银行产业业务竞争严重趋同化,业务品种单一,由人为垄断所导致的内在的创新动力不足。因此,中国投资银行应该也必须实行产品差别化策略,并积极向创新型和引申型业务拓展,从而有利于在微观机制上形成综合性投资银行与专业性投资银行并存的、有充分竞争能力的全方位竞争格局。
3.在中国投资银行行业集中度向自然垄断过渡,并且逐步加强之时,资源的配置效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整体的竞争能力也会因垄断因素而降低。这时如何解决“马歇尔冲突”(Marshall Conflict)就必将成为中国投资银行业所面临的另一个课题。
⑵ 关于长期投资银行股,是不是每年的净值增长也可以当成资产的增长。等到下个牛市到来一定可以赚不错的收益
银行股的股票盘子都很大,从最近几年来看利润都不错,比如你买了一个工商银行5元,投资10万,不管市场如何变化,明年的今天你在看这个股票,比如说还是5元,但你的资产增多了,可能是10万7000了,因为他可能每年会有2次分红。如果真的赶上牛市,从5元涨到了6元,或者更高,那你可能有超过20 30%收益。
⑶ 中国上市银行股的投资机会
在买进股票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思考,买进的企业具备怎样的价值,以下是投资银行股后会得到什么。
首先是分红,根据中央汇金投资公司的要求,工农中建(它们分别被中央汇金投资公司控股)这四大行的分红比列为35%,按证监会鼓励分红的要求看,30%应该是底线。
从中国上市银行分红表现图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按照2014年3月11号的收盘价计算,工农中建四大行在最近5年的平均分红,为其股价的6-8%,也就是说投资这四大行平均每年的分红大概也能获得6-8%的年化收益。再看看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处在高速的扩张期,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前期分红少也在情理之中,最近的在2012年(13年的分红还没有全部具体出来)的分红大都在5-7%之间,所以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成熟,其分红也处在较高位。
其次,我们分析银行股的每股净资产,这也是大家分析银行股的重要参考指标,能反应出我们投资的每一股股票的资产现值。从如下的每股净资产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银行股每股净值产,为银行股投资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每股净值产已经加大幅度的处在了股价下面,长期来说这不是一种可以持续的现象,在中国市场也只有极少数年份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把目光放到欧美市场,根据彭博最新提供的数据,由43家欧洲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组成的指数,它们平均股价比每股净值产低0.2%;而由24家美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组成的指数,它们平均股价超出每股净值产价值14%。所以不管是和自身还是和欧美比较,中国银行股的每股净值产都为长期投资者银行股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支撑。
从长远来看银行股确实具备长期投资的基础,不管是分红还是每股净资产都开始对投资者变的有利,正常情况下我们也认为它能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回报。也许最大的风险来自中国经济的大幅下滑,甚至所谓可怕的崩盘,这会极度的打压银行业,也正是有这种担忧才提供了银行股如此的低价。当然投资股票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对其他很多股票也是极大的影响,如果投资者能够忍受这样的担忧,认为中国经济不至于崩盘,也看好银行股的前景,且愿意耐心的长期持有,那么银行股就可以是你值得一试的投资标的
⑷ 怎么都去投资银行类股票了呢,投资银行股能获得得高收益吗
在过去的10年里,投资银行股仍然是一件收益颇丰的事情。若计入股息再投资,平均年化收益超过10%,部分民营银行,如招商银行,平均年化收益超过20%。但近五年来,银行股本身却悄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投资价值本身来看,以国有银行为首的银行股的投资价值正在逐渐下降。银行股未来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一些民营银行和一些地方商业银行,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四大银行。银行股的分化不仅是趋势上的必然,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必须分别看待银行未来的投资机会。
实际股息率在3-5与银行理财产品收入相似的%。当地中小型商业银行和私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年增长率仍可保持在两位数,因此股价仍在上涨,但估值并不便宜,一般市盈率13-15倍,虽然不高,但平均比行业高一倍左右。然而,如果这些银行能够继续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整体股价在未来是可以预期的。信托牌照的稀缺性不仅仅是其数量的稀缺性;更重要的是它的价值。信托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跨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工业投资领域的金融机构。也就是说,信托许可证功能类似于全许可证,其独特的系统设计赋予了信托功能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所以我以前给过你一张中线信托票,你也应该明白它的价值。
⑸ 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状况
我国投资银行存在的问题,差距与发展思路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
1.投资银行注册资本和资产规模均较小
截止到2002年10月,我国证券公司平均注册资本8.41亿元,我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银河证券的注册资本金只有45亿元,最小的投资银行注册资本金只有1000万元。前十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总计318.8亿元,折合不足39亿美元,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的资本规模平均为几十亿美元。像美林集团、摩根斯坦利等朝大型投资银行甚至超过百亿美元。
资产方面,2000年末,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总额约695亿美元,同期美林集团的总资产为4072亿美元。中外投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差距可见一斑。
较小的资本和资产规模导致我国的投资银行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资本市场主要中介的要求。
2.投资银行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低
与较小的资本和资产规模相一致的是我国的投资银行数量众多。而在美国和日本等资本市场发达、市场规模大的国家,基本上是前十名的证券公司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
而我国截止2002年底,共有124家证券公司(另有资料认为有112家),市场存在低效率竞争,资源浪费严重,行业集中度较低,前十大券商利润占整个市场的46%,不及一半。
3.大多数投资银行存在业务范围单一,业务品种雷同,缺乏特色,缺乏创新的问题。
以前除了个别大型投资银行尝试性地开展企业并购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外,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几乎只有一级市场承销和二级市场代理服务、自营业务。对于投资银行的新兴业务如企业兼并和收购、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工具、资产证券化等很少涉及。
从收入上看,我国证券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手续费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和证券承销收入方面。一般大型证券公司的交易佣金及相关收入一般占营业收入的50%左右,自营业务和证券承销佣金占30%左右;小型证券公司由于主要以经纪业务为主,交易佣金及相关收入一般占营业收入的8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证券公司对交易手续费的依存度比较高,使我国证券公司的利润水平极大地受制于二级市场的繁荣,波动较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从当前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趋势看,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呈现出专业化和多元化两个明显的趋势。美国证券业的收入构成体现出典型的均衡特征,收入来源超过10项,其中佣金和交易收入占比最高,但也只占20%多一点,而占比超过10%和接近10%的收入来源还有4项,显示出美国证券业收入的多元化特征。
4.缺乏精通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人才
众所周知,投资银行业既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也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是典型的智慧密集型产业,在投资银行里最宝贵的资产是人,具有很高专业素质,精通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在这方面,我们同样与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发展时间仅有短短的十几年,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十分缺乏专业人才,目前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基本上是半路出家,边干边学,缺乏系统,专业的训练。而且我国的投资银行本身并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认为投资银行不需要专业人才,只需要有关系,有客户即可,急功近利思想浓厚。
(二)国外投资银行的运作实践与成功经验
我国与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展过程存在更多的共性,所以我们在此主要以美国的投资银行的运作为主要学习对象,兼顾其他国家的情况。
投资银行是市场经济成熟、发达的产物,它已经成为创新经济的典型代表。而充分代表金融创新的投资银行更推动了市场经济日益带有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显着特点。经济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呈如下特点。
1.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呈现出垄断竞争的特点
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早期也是机构众多,但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有一些投资银行被淘汰,被兼并,形成了一些资金雄厚、经验丰富的大型投资银行。这些投资银行(一般为本国投资银行排名前几名)占有大多数市场份额,处于主导地位,是比较典型的垄断竞争状态。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这种状况充分反映出投资银行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投资银行,只有实现规模经营,才能保证投资银行的正常盈利与持续发展。
2.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均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
当跨国公司们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开拓市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投资银行也不例外:目前西方大型跨国投资银行纷纷扩展各自的经营空间,一方面努力巩固国内原有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全球各地新市场,其中经济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地区如亚太地区更是倍受瞩目。
3.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业务显现出多元化、专业化趋势
西方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投资银行业务的多样化趋势是市场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开放、全球兼并与收购浪潮等等的需要。具体表现在投资银行的业务已经从最初的传统的承销业务、经纪业务扩展到企业购并。资产管理、风险投资、风险规避。投资咨询等领域。而且投资银行业务的多样化也反映出西方投资银行的风险分散化意识较强,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也很好。
专业化趋势看似与多元化趋势不同,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因为竞争的激烈使投资银行的市场日益细分,以专业化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
4.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大多走向混业经营
5.竞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的现实状况还向我们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投资银行正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这些竞争即包括了各国投资银行本身之间的国内、跨国竞争和其导致的投资银行的不断优胜劣汰,也包括了各国的现代“全能银行”对投资银行的挑战。这些事实充分反映出投资银行竞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竞争的残酷和无情。
6.极其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在学习与竞争中不断成长——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思路
1.大力拓宽投资银行的融资渠道
我国投资银行之所以总是资金实力不足,资产规模较小。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投资银行尤其是我国的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不通畅。证券公司为许多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证券公司自身却一直“为人作嫁衣”,处于资金短缺的尴尬境地,严重限制了证券公司的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证券公司的资金状况。例如现在允许证券公司采取增资扩股和公开上市的方式扩大资金规模。此外。我国目前已有72家证券公司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调剂资金头寸,缓解了证券公司的资金实力。证券公司还可以凭自营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质押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获得期限灵活的资金,优化资产结构。
2.注重金融创新、广开业务领域,实现多元化趋势
我国的投资银行应该顺应投资银行发展的历史潮流,以新产品开发为契机,强调金融创新,突破传统业务局限,推动主体业务由传统型(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向创新型(企业并购、重组等策略性服务)以及引申型(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转变,从而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增长,增强投资银行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3.通过兼并收购、资产重组,扩大我国投资银行的资产规模,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投资银行的行业集中度,并在此基础土形成我国投资银行业的航空母舰。
4.立足本国资本市场,实现特色化、专业化经营。
我国的投资银行要以服务国内企业为主,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兼并、资产重组的历史关键时刻,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国投资银行更是义不容辞。这不仅仅是我国投资银行发挥优势的好时机,更是我国投资银行的历史使命。
5.拓展发展空间,实施国际化战略。
目前我国的投资银行基本上以国内市场为主,这主要受制于我国投资银行的实力。但我们切不可因为实力薄弱而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应该用全球化的眼光经营我国的投资银行,放眼世界。首先与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外国投资银行竞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不断历练自己。等时机成熟些,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国门,进入国外资本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这方面,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中银国际的成功经验已经为国内的投资银行树立了榜样。
6.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真正的“投贤银行家”。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地对待资本市场的开放和投资银行的开放。无数的事实向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过度的保护只能是保护落后,真正的先进一定是在竞争中产生的,所以我们不能惧怕、更不能回避竞争。当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后,我们会感激是竞争给了我们成熟与成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国刚主编.资本账户开放与中国金融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马金军,杨志平.国外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借鉴[J].财经论丛,1998(1).
[3]尚金锋.冯鹏程.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及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03(4).
[4]王海滨.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发展前景[J].铜陵学院学报,2003(3).
[5]刘锦辉,对我国投资银行业若干发展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03(8).
[6]徐浩雄.杨安西。我国投资银行业的模式选择与发展趋势[J].湖北社会科学,2003(6).
[7]杨菲.中国投资银行国际化道路初探[J].甘肃科技.2003(6).
⑹ 2021年,银行股会不会大幅度上涨
首先,从严格的定义上来看,银行虽然上市,但实际上银行的股票价格并不跟他们的经营状况有太大的关系。就比如我们目前看到的四大行,他们的股票价格就极为的平稳,所以就算今年银行通过各种各样的财政手段的,确实现了自己利润率的大幅度上升,但是我并不认为他们的股票价格会大幅度的上涨,那么今天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这背后的原因。
第三,如何看待投资银行的人?
一般情况下,投资银行的人可能看中了主要是股票所带来的分红,但是如果买的少的话,这个分红其实是基本不够看的。而且从总体上来看,银行的涨幅跟其他的板块相比的话,是非常低的,甚至达不到别人的1/10。作为一个不具备投资属性的板块,银行这么多年一直不冷不热也是情有可原。
⑺ 银行股票为什么一直跌
银行股票为什么一直跌?
银行是三大金融机构之一,但是其在A股市场上的价格普遍较低,走势比较平稳,甚至长期处于下跌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银行股流通股本较多,盘子大,庄家不容易控制盘面、拉升,以及游资和机构都不会炒这类股票,缺乏资金的关注,导致其走势缓慢下跌。
2、大部分投资者对银行股长期前景信心不大,也会影响银行股涨不起来。
3、银行虽然其垄断性较强,盈利比较容易,但是其坏帐、烂帐也比较多,从而导致其股价长期下跌。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银行股毫无购买价值意义,在市场行情较差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购买一些银行来规避市场大跌的风险,同时,对于长期打新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购买银行股,来确保市值的稳定性,以及可以获取一定的分红。
银行股票适合长期投资吗,有哪些优势?
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股票市场就是为了赚取收益而来的。哪只股票业绩好、能赚取的收益多,投资者就会选择投资该支股票。那么,银行股票适合长期投资吗?
银行股票适合长期投资、长期持有。银行股属于金融类的大蓝筹股票,具有很高的长期投资价值。与其他类型的股票相比,银行股票业绩好,是投资者的首选。不过因为股票价格是波动的,通常不建议一次性把所有的钱在同一价格买入,投资者可以分批买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银行股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长期持有,投资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投资者在投资银行股票的时候,只需要当前价对应的股息率,哪个高就买哪个。对于长期的投资者而言,银行股分红高、稳健增长,持有银行股,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⑻ 银行股被严重低估,为什么它的股票无人问津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个在努力奋斗的金融民工,请大家关注我,共同探讨财经问题!
银行股的估值被严重低估,不仅是市盈率上还是市净率上都很低,按照一般的炒股规则,买入估值低的股票风险是比较小的,但是银行股这么低的估值,还是无人问津,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般投资银行股的投资人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为了保证投资的收益,会将一部分资金买入银行股,银行股虽然收益不高,但是银行股安全性很高,受到一些机构的欢迎,机构对于收益的要求不是很高,而且银行股只是作为机构投资者所有投资中的一项保底投资。
⑼ 简述投资银行的发展趋势
首先,投行业务肯定会更多元化,以前只是IPO承销,10年内像并购重组类的业务会大量发展,精品投行可能面临的机会更多,这也驱使投行进行转型,自我调整。从另个角度看,投行的制度红利已经趋近于零。
保荐制度资格已经不再是稀缺产品,很多投行人员过剩,但其提供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可以外包(比如涉及财务方面的可以外包给其他专业机构,会计从业人员的苦逼状态很多人应该了解)。
因此产生2个影响:
1,裁员;
2,倒逼投行走向更加专业化。可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关键看你如何定义,但可以确定的是,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其次,保代制度不会取消,但保代所要承担的责任会有所加重(可能不妥当,看下一条),会不会出新的从业资格制度不得而知。改善股票市场的大趋势下,明确责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投行作为风控的关键一步,肯定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然,发行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相关规定应该也会落实,也只能说“应该”,毕竟现在发行人实际上承担的责任很轻。
再次,对投行人的素质有所提高,比如财务法律知识,但不像现在,很大程度上做一些程序性的东西,将来会向国际大投行看齐,中资投行的许多专业知识确实和国际投行比有很多差距。去中资投行实习就知道投行的一二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投行如何发展很大很大很大程度上看监管者的决定。
目前来看,不好说银行会怎么样。
加上现任去杠杆、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也容易让大家联想银行业是不是最近几年会风雨飘摇。
但是呢,毕竟银行是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系健全后,银行也会变得多种多样,优质的银行一定会发展的很好。
记住一句话,人们往往会高估一两年内的变化,同样往往低估十年后的变化。
⑽ 投资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s)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类金融机构。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中国和日本则指证券公司。 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四种:一是独立型的专业性投资银行,这种类型的机构比较多,遍布世界各地,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业务方向,比如中国的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美国的高盛、摩根士丹利;二是商业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通过兼并收购其他投资银行,参股或建立附属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在英德等国非常典型,比如汇丰集团、瑞银集团;三是全能型银行直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欧洲,银行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同时也从事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主要有投资业务。四是跨国财务公司。
简述
投资银行一词英文为“investment bank”,但是“investment bank”至少包含四层含义:其一,机构层次,是指资本市场的直接金融机构的金融企业;其二,行业层次,指投资银行的整个行业;其三,业务层次,指投资银行所经营的业务;其四,学科层次,是关于投资银行的理论和实务的学科(包括《证券学》、《证券投资学》等)。当前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投资银行一词的理解存在混乱,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辨别清楚这四个层次。其实这个英文词组的四层含义都有相应的中文单词,可以分别用投资银行、投资银行业、投资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学来表示。
上海中国船舶大厦的几家银行
投资银行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现代金融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行业。它区别于其他相关行业的显着特点是,其一,它属于金融服务业,这是区别一般性咨询、中介服务业的标志;其二,它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这是区别商业银行的标志;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这是区别其他专业性金融服务机构的标志。
世界各国对证券公司的划分和称呼不尽相同,美国的通俗称谓是投资银行,英国则称商人银行。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实行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通常由银行设立公司从事证券业务经营。日本等一些国家和中国一样,将专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称为证券公司[1] 。
投资银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在金融领域内,投资银行业这一术语的含义十分宽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包括了范围宽泛的金融业务;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包括的业务范围则较为传统。
(一)狭义含义
投资银行业的狭义含义只限于某些资本市场活动,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业务、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
(二)广义含义
投资银行业的广义含义涵盖众多的资本市场活动,包括公司融资、并购顾问、股票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业务等[1] 。
投资银行是证券和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证券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由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投资银行的界定也显得十分困难。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