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知道,炒股票分为价值投资和投机,价值投资的代表是巴菲特,请问投机代表人物都有谁他的业绩是怎样
索罗斯是最出名的,而且索罗斯的投资收益率比巴菲特还高。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不适合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式半弱势有效市场,在这种市场上价值投资不适用,而是用于技术分析,所以你看很多专家分析师,都在讲什么线什么线的,都是数字化的量化指标。而美国是弱势有效市场技术分析不好用,所以最主要适用价值投资理念。随着市场的发展,价值投资也将被淘汰,因为当市场上都是投资高手的时候很难发现被低估了的股票,所以要价值投资和技术投资相结合来分析股票。
2.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那么他对一只股票的价值、价格是如何进行评估的,尽量详细点,最好能举例,谢谢!
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详见《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可到下面网址查看:
http://finance.sina.com.cn/nz/bftstory/index.shtml
美国资深金融记者安迪用一个证券投资者的目光,将巴菲特66年的传奇投资生涯,用200多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寓理于事地娓娓道来,在阅读时令你爱不释手的同时,使你倍感此书投资哲理的可读、可懂、可信、可学。该书深受广大读者的推崇,被美国广大投资者誉为“具有永恒价值的股票投资圣经”。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爱此书,他读完全书后,曾让助手主动与安迪联系,亲自参加了该书的签名售书活动。
======================
摘录其中一节: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况
就在巴菲特准备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从而创下股票市场又一历史记录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唐.基奥(Don Keough)的一个电话。
圣母玛利亚(橄榄球队)理事会主席唐.基奥回忆说:“我问他一切可好,我说‘沃伦,你有没有买可口可乐股票?’”
“他满怀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基奥是一位备受欢迎的业余演讲者,并因此而名声在外。
唐.基奥接着说:“我们通话后不久,就有报道宣称说沃伦购买了股票。通过推理,我们也断定有人在买我们的股票。”话语之间暗示出,可口可乐公司的人们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测出这个结论。
“(自从1987年股灾之后)当股票市场从低谷开始回升时,一位来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证券经纪商开始了时不时地购买行动。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乐公司主席罗伯托.高泽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奥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走势,突然间,基奥恍然大悟。他告诉高泽塔说:‘你知道吗,很可能就是沃伦.巴菲特。’”
“我们知道他对可口可乐公司一向都很感兴趣,”基奥一边说一边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樱桃可乐时,巴菲特成为美国樱桃可乐头号爱好者。”
“他确实清楚的了解我们。而且是一个极棒的董事会成员。他了解这个公司,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他是一位既了解情况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董事。他对全球注册商标的内在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在巴菲特先生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之后,基奥先生又有何举动呢?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机会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而却拒绝巴菲特邀请的基奥说:“在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以后,我终于成为伯克希尔公司一名小股东了。”
基奥感慨道:“真希望那个时候我投资入股了。”如果当时他这样做了,巴菲特会把他当初让基奥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为6000万美元。你别不信,真是这样!
基奥,1958年出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父亲是一名牧牛人,母亲是爱尔兰籍美国人。他毕业于克莱顿大学,在校时曾是一位出色的辩论手。后全家迁居奥马哈的法纳姆大街,与巴菲特家正对门。
巴菲特说,基奥出色的个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原因。
基奥曾在奥马哈刚创办的一家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解说WOWT-TV的足球比赛节目,并在此期间结识了约翰尼.卡森,后来结识了投资经纪人沃伦.巴菲特。此后,基奥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转而来到黄油-坚果咖啡制造商帕克斯顿-加拉弗公司从事广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将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卖给后来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的邓肯咖啡公司。
这个把可乐作为自己饮食结构一部分的可口可乐先生,也成为了巴菲特诚邀许多人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一个人。尽管基奥较晚时才与巴菲特共同投资,但他早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了。基奥解释说:“我和妻子米凯当初在奥马哈结婚时,曾购买过由布鲁姆金夫人经营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公司的家具,它是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而我们结婚到现在都40多年了。”
基奥说:“我已记不清当初我们彼此介绍时的情景了……那时巴菲特大约25岁,我大约30岁。”基奥已无法准确地回忆起他是如何认识巴菲特的,只记得他们曾做过邻居。
“他还是原来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价值没有变,他的故事并非是金钱,而是价值,人们应该了解他的价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年会上,当他被问及有关选择终生事业的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
销售碳酸饮料的基奥以及后来的化学工程师罗伯托.高泽塔,他俩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事的,并在管理层上迅速发展。高泽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则招聘双语化学工程师的广告后加盟可口可乐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顿的“四季饭店”,为可口可乐公司主席保罗.奥斯丁举办的生日晚会上,他们俩人作为竞争对手来给奥斯丁祝寿。
基奥对高泽塔说:“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没有人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晚上好好地休息,无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都要鼓励对方迎头赶上。”
高泽塔后被提升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和基奥共同负责管理的团队现在成为美国商业界高级管理团队的楷模。1993年退休后,基奥担任了艾伦投资银行总裁。长期嗜烟如命的高泽塔于1997年10月18日死于肺癌并发症。高泽塔去世时,《亚特兰大宪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报道了他一生的经历。其中引用了巴菲特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他为公司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精心挑选和培育的公司未来的领导班子。”
高泽塔去世后不久,道格拉斯.伊威斯特接替了他的职务,领导公司度过了重重危机。两年后,由道格拉斯.戴福特接任。
可口可乐公司在2000年10月23日发布一个公告,基奥准备以高级管理部门顾问的身份重新加入公司。
戴福特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基奥于1993年退休了,但是,在许多重大决策上,我依然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就如同公司董事会成员一样。”
(摘自《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 中国与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筹委会供稿)
==================
3. 有没有谁是价值投资理念的拥护者,像巴菲特一样。能否给我推荐下股票
本人坚决拥护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
坚定看好医药、食品饮料、煤炭、资源等。
从目前看大盘虽然还有很大空间,但作为价值投资而言只能是持有,新介入已不合适,推荐一个股票你关注,000659珠海中富,做饮料PET瓶为主并介入饮料包装等相关产业,长线机会很大,回调至7元左右可跟进,或者索性等下一轮大盘暴跌时在5元左右介入(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
4. 在中国最符合巴菲特选股标准,最值得长期投资的股票是什么
就巴菲特的选股基本标准说来,也就是以下几条:
A 公司市场价值大(比如,至少具有1000万美元的税后盈余,或越大越好)
B 可靠的持续获利能力(对前景和盈利突然好转的公司不感兴趣)
C 企业股东权益回报水平良好而且债务水平很低
D 良好的管理(巴菲特不提供管理服务)
E 盈利模式简单(如果需要太复杂的技术,投资方就很难了解)
F 有明确的投资要价(投资人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讨论价格不确定的交易上)
巴菲特核心的选股思想逻辑是:分析和选择那种具有市场统治地位,别人难以模仿,持续发展的大公司。因为这样,竞争对手难以进入市场与该企业进行竞争。
巴菲特认为要选出最杰出的公司,精力应用于分析它们的经济状况和管理素质上,然后买入长期都表现良好的公司,集中投资在它们身上。巴菲特就是把精力和资本集中在几家公司上进行投资,合理的数目是10-15家企业。
在中国如果按上述标准来选择10-15家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的话,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排在最前面的50个候选人里?
答案是:中国垄断性的国企上市公司。比如,中国移动、中国人寿、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远洋、中石化、中石油、中国有色等。估计前50家里,应该清一色的是50大国企。
根据巴菲特的原理,选择的原因很简单:这些企业在行业里霸据市场领先的份额,绝大多数情况下,基本上是垄断经营。垄断反映在:对外资和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植、产品和服务定价权、资金供给的保障性、获取生产资源渠道的优先权、品牌价值的权威性。还有,也许是最关键的一条,政治上的可靠性和优越性。也许,说的更简单一点,只要政府还能控制和干预经济,政府的儿子--垄断性国企就自然地具备了所有的竞争优势。
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86%,达11.75万亿元;而在这500强中,排在前8位的是清一色的超大型垄断行业企业,它们的营业收入几乎占到了整个GDP的1/3。可见,中国经济中存在着“垄断国企壮大”的事实。这是非常符合以“国有制”为基本形式的传统公有制思想的,是符合“国家掌控国民经济命脉”理论的,是符合政府将企业“做大”的意愿的。
但是,从经济学来说,这种“垄断国企壮大”只能意味着一种经济发展的悲哀!因为,垄断所形成的低效率低品质与高价格,实际上形成了对整个国民经济财富上的“吮吸”作用,对国民利益形成了一种剥夺。譬如,仅2003年国内石油垄断公司通过涨价得到了300多亿元的利润,而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则高达2100亿元。因此可以说,垄断行业企业除了给自身职工增进福利外,不可能给普通百姓带来福祉,更不会自动增进社会的剩余。这种超额利润不是技术进步所形成的成本收缩所形成的,而是通过垄断高价格来获得的。按乘数原理,垄断行业的超额利润,会导致加倍的社会经济的损失。因此,长远而言,这样的垄断企业越发展壮大,对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也将越重。
巴菲特的选股标准没错,他的投资理论也没错,错的也许只是中国的管理模式和时代吧。
5.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
股神巴菲特与彼得林奇是被投资者广为熟知的,前者被称为美国股神,五十几年平均年复利率20%左右,后者被称为传奇基金经理,13年平均年复利率29%。
巴菲特没有开宗立着是投资者的损失,不过我们依旧可以从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中,挖掘到投资的真谛。
如果不喜欢文字,那么2017年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是非常好的选择。
巴菲特的投资收益率周期更长,也更为稳健;在这期节目中,将揭露巴菲特的普通生活与专注的复利投资。
彼得林奇提前退休,否则,与股神将会是非常激烈与精彩的收益比较。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林奇,那么《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教你理财》。
第一本系统性自述自己的投资理论,第二本继续深化,第三本是封笔之作,曾被巴菲特力荐,称这或许是送给孙子最好的礼物。错过任意一本,都是投资者的损失。
虽然巴菲特与彼得林奇都是价值投资的代表,不过,却是截然相反的投资方式。
1、股神的复利
投资,并非是巴菲特最喜欢的事,其实他最喜欢的是复利。这是他小时候就发现的有趣游戏,为此痴迷了一辈子,通过投资,可是理想的实现复利,所以巴菲特喜欢投资。这也被他称为,幸运的人生,跳着什么舞去工作。
复利,也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只有5.3%。
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所以巴菲特会说: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彼得林奇所言:投资越早越好。
2、股神买入的不是股票
巴菲特熊市很忙,是在忙着买股票;牛市相对悠闲,往往舍不得卖股票。
1998年,可口可乐约48倍估值,对于业绩稳定的大盘蓝筹股,这明显是高估了;或许是因为董事会席位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现金流的原因,巴菲特没舍得卖。
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中,可口可乐回落到了18倍低估值。
相比于普通投资者,巴菲特整日阅读,并不悠闲,这也是他的乐趣。相比于彼得林奇,那是无比悠闲。
并且,巴菲特的投资真谛,是普通投资者学不来的。
因为他买入的不是股票,而是自由现金流。
受到了黄金搭档芒格与费雪的影响,巴菲特抛弃了导师格老的烟蒂股投资法;转而开始买入优质企业。其实随着资金量的增长与美国经济的复苏,巴菲特迟早会走上这条路;同样,按照他所言,如果没有芒格,会比现在穷的多......
此后喜诗糖果是买入优质企业的第一次试水,很成功,股神尝到了甜头,再也收不住手。
当年巴菲特收购喜诗糖果,只给留下了1800万美元的利润,维持生产使用。此后喜诗糖果大约20年的时间中,为伯克希尔上缴了4亿元左右的利润,通通被巴菲特拿来买股票。
喜诗糖果的成功,令巴菲特欲罢不能。从此,他主张,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上市公司。
有两点原因:
1、优秀的上市公司股价很难被打倒低估值。
2、巴菲特赚取利润的方式已经改变,并非股价的波动,而是收购上市公司,掌握背后的现金流,拿来继续投资,等同于获取了没有代价的资金。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说,股市关门也没事。他掌握的已经不是股票,而是背后的公司,以及所能提供的自由现金流。无论牛熊,都赚钱......
这也是普通投资者所做不到的,也是彼得林奇不得不呕心沥血的原因。
3、勤奋的兔子
如果说股神巴菲特是一只永不停歇的乌龟,那么彼得林奇就是一只勤奋的兔子。
有这样一组数据:他一年的行程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15他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
他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几打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检查一遍,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4、彼得林奇的无奈
相比于股神巴菲特,彼得林奇简直忙到“死去活来”,这也是为了追求业绩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退休后,可以担任其他公司的基金经理,不用工作就可以获取大概四千万左右的年薪(1991年),为了名誉,他拒绝了。
彼得林奇退休的年龄是46岁,正直壮年,事业的巅峰时刻。原因在于,陪伴家人,以及受够了高强度的工作。
的确,彼得林奇13年29%的年化复合增长,是呕心沥血换来了;在这样下去,实在受不了。
赚再多的钱,搞再多的慈善,也要有命去进行......
他有着无奈的,号称无股不买的称号;据统计,他每天大约卖出一百只股票,买进一百只股票,换手率在300%+。
由此,很多投资者认为彼得林奇是做短线的;其实,林奇是做中长线的,只不过操作更加灵活。
热点,不追;
题材,不买;
无业绩;不买;
林奇玩转了六类上市公司的股票,看重的还是业绩。
这种操作,有风格原因,也有行业原因,存在无奈。
与巴菲特不同,基金买股票,有着仓位限制;对于房利美的投资,林奇买到了基金的资产的5%,这已经是所能购买的上限了。
否则,他还想买更多。
反观股神,可以随便买,看好之后,直接买下来......
受到行业的限制,这就是彼得林奇的无奈。
5、截然相反的价值投资
纵然彼得林奇不会买入没有业绩的题材垃圾股,可从频繁的交易可以看出,他赚取的其实是股价的波动,也就是短线投资者口中的差价。
有些股票甚至因为怕错过,买入后在观察......
毕竟,他最多投资过上千家股票,不可能将每一只股票的商业逻辑都看的透彻。
这点与股神巴菲特不同,他买入的每一只股票,都是完全明确其中的商业逻辑,所以买入就是重仓。
也有很多投资者说,巴菲特是分散投资,这种说法很扯淡。
的确,巴菲特买过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毕竟资金量庞大,且买入就是大手笔。看好后要么买下来,要么买成大股东......赚取的是更多的自由现金流(免费投资资金)。
这就是巴菲特与彼得林奇的截然不同,前者重仓买入,真正目的是掌控公司,获取自由现金流;后者分散投资,赚取的是价值投资的差价。
6. 巴菲特重仓股名单出炉,为何大家都对他的动向十分关注
随着全球股市出现了震荡,尤其是比特币的大幅杀跌之后,人们把目光又投向了“股神”巴菲特的投资重仓股以及再次提到巴菲特奉行的价值投资理念。其实在每次股市出现较大波动的时候,人们都会参照巴菲特的一些投资特点,意图寻找到一些投资规律,以及给自己增强一些信心。
事实上,巴菲特在2020年也遭受了投资的巨大“打击”,其投资的航空业出现了巨额亏损,最终不得不斩仓出局,在亏损近半的时候斩仓和散户的投资几乎是“不谋而合”。但是,不同于散户的是,巴菲特在投资苹果公司的身上又赚了一个盆满钵满,不仅仅弥补了在投资航空业和银行业上的亏损,此外还有不少的盈余,这才是“股神”的厉害之处。
其三是在全球资本市场动荡时期的一种迷茫。不知道未来究竟应该如何投资?尤其是当数字货币如此火爆,比特币的走势癫狂之后,一些投资人坐不住了,为什么这个市场的盈利能力这么强?几乎一夜暴富。但随后比特币又迎来了一波快速的杀跌潮,这时候,用户的心脏开始受不了了,比特币市场太“血腥”了,动辄一日就是上万美元的波动和杀跌,什么样的大心脏才能承受得起啊?人们内心其实也在彷徨,比特币市场的投资究竟是不是如黄金那样牢靠?看看巴菲特合作伙伴的话说是不看好的。而巴菲特本人对于比特币也是持否定态度的。这时候,人们就会关注巴菲特投资的股票组合,会有什么新的启迪?
其四是当资本出现动荡的时候,人们更需要一种慰藉,需要一种认同感,以及对内心不安的一种寻求支撑感。这时候,巴菲特的“定海神针”的作用就开始显现了。在资本动荡的时候,人们看到还有价值投资的坚定支持者在砥砺前行,自身的不安全感会得到些微的缓解。关注是为了寻求一种共鸣,看到巴菲特的投资方向,也是在不断安慰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
7. 股市和巴菲特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很多人都打算进入到股市进行发展,的确股票是一种高收益的投资,应该很多人都会选择投资股票来获取收益。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巴菲特,那么股市跟巴菲特有什么关系呢?
应该大家都知道了巴菲特而在股票市场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刚刚进入到股票市场进行投资的新人来说,更是有必要去了解巴菲特相关的知识。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也已经越来越强了,必须要知道理财的一些相关事项,否则的话就可能会发生风险。
8. 国内有哪些股票跟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相似
贵州茅台、苏宁电器、万科A,如此等等。
9. 股神巴菲特炒股为什么不做短线,要做价值投资呢
巴菲特是世界公认股神,巴菲特大部分的财富都是通过股市获取的,尤其是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一战成名,但巴菲特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全球首富,全球首富就是不缺钱的人;而股票市场本身就是资产市场,玩的就是比谁有钱,有钱又有策略的人就是老大。
再有就是巴菲特大家并不陌生,巴菲特的炒股风格就是以“价值投资”为主,价值投资成就了股神巴菲特。
遵从趋势而为之,比如A股是投机市场,只能靠做短线投机取巧赚点钱,真正A股想做价值投资非常困难,因为价值投资的股票就没几十只,大部分股票常年都是下跌的,做长线只会亏的一塌糊。
综合三个方面的因素,巴菲特走价值风格、资金太大短线受到限制、以及遵从美国股市价值投资之路等,这些就是让巴菲特在股市不做短线的真正原因。
总之一句话,在股票市场炒股只看盈亏的结果,不管以哪种方式炒股,只要能赚到钱就是成功的,就是股市胜利者,就是股市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