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嘉诚怎么做股票
在南方一所着名大学的管理学院,管理经济学课后的午休时间,一位在企业里从事营销管理的高管,和我讨论起做股票的操作方法。 他认为,对股票这玩意要小心,不能老抓着不放,什么时候都要有避险的意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我倒是赞赏他的风险意识,问题是我们没法预知股票什么时候跌,所以也就不知道该什么时候跑。他告诉我,基于这种风险意识,他认为做股票投资,本质上应该短线为王,长期抓着风险是非常大的。他认为,股票价格每天升升跌跌,充分说明了股票价格的不稳定,这就是风险。既然没法稳定在一个价格以上,所以必须准备随时抛出,才有可能避开下跌,才有可能保住胜利果实。 我知道他是被套怕了,股价小跌就跑,每跑必亏,小亏积累成大亏。但个性又不服气,屡败屡战。我非常同情他,告诉他我们学习的理论认为,股票不应该这么做,应该是以公司的价值为核心来选择,而且必须持有必要的时间,以分享公司成长的成果。这位老兄显然有点生气,认为我真是书呆子,居然相信书中的那些理论条文,他说,我们的授课教授都没有用这种理论赚到钱,还靠讲课赚工资,这种理论能有多大用处?我告诉他应该注意一个现象,就是,那些世界着名金融公司里的员工,好像还都是读这些个理论出身的哦。而且,这些金融方面的理论,还都是来自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哩,不会没有道理吧。 我仍然试图帮他恢复好心情,说既然经过做短线吃亏,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做长线?他好像没兴趣和我讨论下去了:短线都逃不过亏损,长线不是亏得更多?我说理论应该是对的,因为我见过这样的例子。有人五年内只买卖过三次股票,其余时间都把股票抓在手上,一动不动。几年总计下来,大约升了四十倍:一个五倍,一个两倍,还有一个四倍。这些倍数的股票可不少哦。动了情绪的他认为我基本上是被骗了,怎么可能抓得了那么久,怎么可能跌也不走? 我告诉他,李嘉诚就是这样做股票的。他开始嘲笑我了:李嘉诚是做实业的,做房地产的! 我说李嘉诚真的是做股票赚的大钱,而且李嘉诚做的股票不多,主要就是两只: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他持有两只股票的时间相当长,从一发行到现在,好像没怎么动过。我跟他分析: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李嘉诚最清楚这两只股票的真实价值和公司内幕,他是最有机会和理由操纵股价的人。但是,除了几次出于其他动机,吃入自家股票以维持市面稳定,好像没有什么其它动作,这是事实吧。另外,我们都没有见过一个人,他买卖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的股票,能有和李嘉诚一样的身家。如果我们把李嘉诚的角色分成两个,一个是他作为企业家,作为经营者,管理着这两家大企业,但从公开资料看到的结果是,他的这个角色好像并不能让他成为首富;而他的另外一个角色,是这两家公司的股票持有者,他长期持有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倒是让他获利甚丰,并因此成为华人首富。 我总结出,在李嘉诚“做股票”的例子里,股价阴谋论、操作短线论好像都不支持哦!那些炒来炒去,不停买卖长江实业、和记黄埔股票的人,都没有李嘉诚做股票的成绩好吧!
② 投资中如何合理操作股票
首先我们投资人要想在股票投资过程中合理的操作股票,就必须要先熟悉股票投资市场。熟悉股票投资市场,对于每个投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熟悉的股票投资市场,我们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以及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股票来投资。这样一来,在投资过程中,股票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就极大地减少了,而我们投资人也会因为选择到合适的股票而获得高收益。这是在投资过程中,每一个投资人都应该掌握的。
除此之外,我们投资人应该如何合理的操作股票呢?有经验的投资人都知道,在投资过程中,他们会选择一切有潜力的股票来操作,因为操作这类股票时不需要投资人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不需要投资人有娴熟的操作技能。
在股票的投资市场中,有潜力的股票往往能够带动其他股票一起发展,在股票投资市场中,他们常常处于领头军的作用,如果我们投资人能够根据它在股票市场中的一些特征而选择到它的话,这无疑是选择到了高收益。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投资过程中,我们投资人一定要参考自己的实际投资能力去选择股票。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对股票过程中如何合理的操作股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投资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地去操作股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风险的发生,减少了风险的发生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投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了。
③ 如果有一百万,买房还是买股票,李嘉诚怎么做的
不可能全是现金
他可能会是70%左右的股票 15%左右的流动资金 15%左右的保值物品
股票不专业风险是很大的,建议卖房子也会升值的
④ 怎样选择合理正确的股票投资方法
1、要选择各类股票中具有代表性的热门股。什么叫热门股?这不好一概而论,一般讲在一定时期内表现活跃、被广大股民瞩目、交易额都比较大的股票常被视作热门股。因其交易活跃,故买卖容易,尤其在做短线时获利机会较大,抛售变现能力也较强。
2、选择业绩好、股息高的股票,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无论股市发生暴涨或暴跌,都不大容易受影响,这种股票尤其是对于做中长线者最为适宜。
3、选择知名度高的公司股票,而对于不了解期底细的名气不大的公司股票,应持慎重态度。无论做短线、中线、长线,都是如此。
4、选择稳定成长公司的股票,这类公司经营状况好,利润稳步上升,而不是忽高忽低,所以这种公司的股票安全系数较高,发展前景看好,尤其适于做长线者投入。千层金炒股配资网站
股票投资的五种正确思维方式
1、拐点
有些人喜欢等拐点确立了以后再买,有些人想分批建仓,有些人想提前建仓。这几种方法各有优劣,要结合你买的品种去看。通常来说,如果你很有把握的话,选择一个低风险的投资品种提前建仓左侧抄底也不错,因为一旦押对,利润率是最高的,而且正是因为还没进入拐点,安全边际也是最高的。
2、数学期望值
把各种成败可能性的概率,乘以收益率/亏损率,做成一个加权平均的总的收益率。觉得加权收益率高就买;觉得低就不买。当然啦,活了80多岁的李嘉诚会建议你,如果亏损的后果很严重,哪怕失败的概率很小,最好也不要全仓买。
3、长-中-短结合
短期的预测看技术层面更多,长期预测更多是看经济学层面(所以曼昆的故事会还是要看的)。而中期的预测,就是看钱的走势。对多数人的建议是,以中期预测为主,短期和长期预测为辅。如果能够长短兼顾,保持一定流动性以备看走眼,那你的投资收益一定会比较好。
4、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的成果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别人不如你了解得透彻,不敢多买;而且知道这个机会的人也少,没人跟你抢。就算你这次独立思考错了,也是有价值的。你至少会感到后悔,会反思,会督促自己不断填补知识空白,下次就会有进步。千层金炒股配资网站
5、比出来的好机会
具体来说,拿一个投资项目的年化“预期收益率”跟我的年化“目标收益率”对比。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无风险收益率的基础上,根据风险系数不断加成。比如说吧,银行存款收益率一年是5%,买信托收益率10%,那买股票怎么也得
20%以上吧(打新股除外),如果买高风险的民企公司、我看不懂的美国公司、持有定时炸弹时间长的公司,那收益率还要更高。
⑤ 为什么李嘉诚说“我不建议炒股和炒楼”
总所周知,李嘉诚是曾经的中国首富,因其聪明的头脑和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发展到如今的身家。李嘉诚是一个以实体事业为主的企业家,股票投资和炒楼盘都是属于虚拟经济,都不是实业,而且这两种都极具风险性,不是一般人能够把控和掌握的,因而李嘉诚会说“我不建议炒股和炒楼”。
对于股票来讲,任何一个股票投资者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特别是中国的股票市场不像美国的股票市场,中国的股票市场到现在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相比起美国的股票市场,时间要短得很多,所以中国股票市场体制和机制并不健全,而且交易还是T+0模式,这就导致了中国的股票都是有庄家和主力潜伏在里面,股票的涨跌起伏,基本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很多投资者是很难在中国股市赚到钱的。中国股市对于投资者来讲,不是简单的看看k线,均线或者简单地看看新闻就能知道如何把握一只股票,需要懂得知识是特别多的,不是一般人能炒得好的。况且炒股还需要有正确的心态,要学会及时地止盈止损,而这一点是大多数炒股者最难达成的。
对于炒楼来讲,那就更加无规律可循了,基本上都是有钱人通过金钱和强大的人脉关系,自己哄抬楼价而短时间内获取暴利,这是极具风险的一种投资,况且从李嘉诚的角度去看,他是经历过穷苦的人,知道楼价的爆升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况且作为一个企业家也应该具有一个企业家该有的社会责任。
所以,从李嘉诚的经历,从事的事业和这两种投资的类型去分析,就能知道为什么李嘉诚会说“我不建议炒股和炒楼”。
⑥ 李嘉诚的投资理念是什么
香港有这样两个大享,一个连续减持,一个却还在一掷就是10个亿地增持;一个反复示警,一个则坚定不移地坚持唱多。他们就是分别据有香港首富前两把交椅的李嘉诚和李兆基。香港股市及其投资者陷入了不知该听从谁的迷惘。于是,有人忽发奇想:谁赚得多就听谁的,不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吗?
尽管这并不是一场从同一个起跑线开始的比赛,要想知道谁赚得多也并不容易,不过,由于他们的言行反映了两种殊途同归的思路,探究一下怎么赚钱至少可以让人们更具体地理解什么才是投资的硬道理。
对中国人寿的不同操作
单单就某一笔投资而言,谁比谁赚的钱多,本应该是可以算一算的。比如,当年李嘉诚和李兆基都认购过中国人寿,但在2005年禁售期一过,李嘉诚就在5块多钱的价位抛售手上一半的股份,赚了约3.7亿,回报率为40%。李兆基则一直持股至今。按中国人寿今年11月末的收市价42.4元计算,4年回报超过10倍。不过,这里所计算的只是他们在中国人寿H股发行时所认购的份额,加上后来的变量,情况就复杂得多了。其实,李嘉诚还在2003年12月按每股场外均价3.625 港元购入中国人寿4.284亿股,增仓数量是其后来所减持2.14亿股的一倍。换言之,李嘉诚的减持,实际上不过用相当于其增量部分一半的减持就收回了全部的增持成本,而且还凭空比其原有存量多出了50%的股份。假如李兆基后来对中国人寿未有其他的动作,那么,李嘉诚似乎要比李兆基多赚很多。但李兆基最近投入的10个亿,其中一部分也就是继续增持中国人寿。此前是否有过什么动作则从未告人。也就是说,他们在中国人寿上的账还远未到最后清算的时候呢!
一个减仓一个增仓
对某一阶段行情的投资,如果等到行情收尾,也不难分出高下。就眼前而言,李嘉诚不仅一再说A股有泡沫,就是港股和H股他也认为风险已大。出于落袋为安的考虑,从今年8月以来,他与减持中石油的巴菲特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减持中资股的做法,并且一动手就是大手笔的连续减持,减持的重点分别为南航、中国远洋、中集海运等H股。据截至12月12日的统计,其套现的资金总额达近88亿港元之多。假如我们的讨论只是就事论事,而不去计较入市的先后和股票的异同,那么,到此为止,吃了个鱼身的李嘉诚赚得踏踏实实,应该是可以没有任何的遗憾的了。
而李兆基则于11月22日还在动用10多亿资金分段入市。李兆基虽然比李嘉诚可能还可以多吃一个鱼头,如果这个鱼头又尖又小,则非但食之无味,而且就怕嘴里还有倒钩。若非李兆基这样胆大,一般的人还真不敢轻易下口。
哪种理念和原则适合自己?
李嘉诚和李兆基都并不是只投资了一个中国人寿,李嘉诚和李兆基的投资也都不是参加一个有起止时间限制的模拟炒股大奖赛,而且,无论是李嘉诚还是李兆基,他们的钱也不是都投在了股市这一个篮子。问题的实质显然不在于算清楚谁比谁赚多或赚少,也不是唱空唱多的孰是孰非,而是他们的投资理念对于我们究竟有什么意义。而这种意义,对于经验和思路并不相同的人们来说,也不见得都是相同的。
李嘉诚的原则其实就是以过去的坐标为参照的一定的盈利目标。对于已经发生的投资来说,长期投资和短线投资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尽管有着时间长度上的区别,但在达到一定心理价位的时候就止赢,那是没有什么分别更没有什么可犹豫的。巴菲特抛售中国石油不就是对这种李嘉诚原则的一个最好的支持吗?见好就收,落袋为安,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保持金刚不败之身的最重要的秘诀。李嘉诚认为股价涨到一定程度会有风险的观点,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
而李兆基的唱多和做多所基于的则是对未来的看好。他相信年底港股恒生指数会升至30000点的目标,明年农历年间会升到33000点的水平。目前看来,李兆基似乎过于乐观了一点,港股年内要达到他的目标已是难上加难,就连他自己本人最近也将上述两个目标分别延至了明年的春季和秋季。不过,富贵险中求,也是一个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理所当然的追求。如果港股照目前这样的趋势A股化下去,那么,只要A股还有行情,港股和H股就不会没有前景,谁又能说李兆基的未来不会是一个又大又肥的大鱼头呢?
其实,任何一种投资之道,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区别,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也不可能有什么泾渭分明的比较。对于投资者来说,永远只有一个道理,那就是:赚钱就是硬道理。
⑦ 如何理财变亿万富翁 李嘉诚说月存1200元
坚持复利投资。华人首富李嘉诚常打一个比方: 一个人从现在开始,每月存1200元,每年就有1.4万元,并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回报率,40年后财富会增长为1亿零281万元。
我们该如何快速积累100万元呢?除了在本职工作上努力拼搏谋取升职加薪,还可以考虑创业开辟人生新道路,更重要的则是不论钱多钱少,从一开始就养成投资的习惯。每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是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即投资理财的能力。
如此,那些令人困扰的贫富问题就有了“基本标准”的答案: 一个人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赚了多少,也非一味开源节流,而是取决于如何理财。这便是致富的关键。
【拓展阅读】
理财指的是对财务(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务的保值、增值为目的。
理财分为公司理财、机构理财、个人理财和家庭理财等。人类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动离不开物质基础,与理财密切相关。
“理财”往往与“投资理财”并用,因为“理财”中有“投资”,“投资”中有“理财”。所谓的理财也不仅仅是把财务往外投,被投资也是一种理财,不懂得被投资也就不懂得怎么更好理财。
对普通上班族来说,人生积累财富过程中最重要的分水岭莫过于100万元。
李嘉诚就说过,赚第二个1000万时要比赚第一个100万简单容易得多。李嘉诚在不到30岁的时候,就完成了这个跨越。回顾一些知名富豪经历,他们也大多在30岁左右就完成了这笔积累。
放到当下,如果你还没有跨过100万门槛,在应付完各种高昂的生活成本之后,其实能用于投资的资金非常有限。越早完成靠勤劳存钱的阶段,你才能越早进入以钱赚钱的阶段。所以你积累第一个100万元所用的时间长短,基本能够决定你一生的财富厚度。
⑧ 李嘉诚有多精明给张子强2个建议暗藏杀机,自己却面上添光,什么建议
张子强可能在听到这两条建议后,已经明白了李嘉诚的意思,但是张子强早已天不怕地不怕,甚至在绑架李泽钜之后还绑架了香港第二富豪郭炳湘。
张子强1997年由于非法交易炸药,被广州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如果张子强当时听从了李嘉诚的建议,可能已经逃脱法网了吧。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