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现金流为负数,利润表上面有利润,一般反映了什么可以看得出企业出现了什么问题
您好!
如果是整体的现金流为负数,可能是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出量超过了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量,比如购置固定资产、支付工程款或偿还借款等支出了大量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这种情况您就得考虑合理安排现金支出,不要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开展。
如果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为负数,那主要是由于利润表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造成的,可能的原因主要就是:
1、赊销额度较大,当期发货额大于回款额,这种情况建议公司加强信用管理,缩短应收帐的周转天数,加大催款力度;
2、存货占用额度较大,当期现金购入的存货大于当期消耗,这种情况建议公司减少不合理存货资金占用,加速存货资金周转,缩短存货周转天数,或者合理利用赊购等方式,减少公司的采购资金支出;
3、公司待摊费用支出较多,这种情况考虑费用先期支付是否合理,能否考虑分期付款。
如果方便的话,您也可以把报表发过来看看,我的QQ邮箱[email protected]
② 如何从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发现财务虚假数据的可能性
一、与利润表相关的会计数据异常
1、营业收入增幅低于应收账款增幅,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量相背离在公司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应收账款。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变化幅度应与营业收入的变化相一致。如果应收账款增长速度高于营业收入,可能意味着:
第一,公司放宽信用条件以刺激销售;
第二,公司人为通过“应收账款”科目虚构营业收入。此外,理论上来说,虽然随着应收账款迅速增加和销售回款速度下降,经营性现金流自然会随之下降,但是,如果经营性现金流净值的增长速度长期显着低于净利润甚至为负数,且应收账款的增速一直高居不下时,就需引起注意,因为这极有可能是公司虚构营业收入而非放松信用条件。
2、营业利润大幅增加的同时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增加比例很小公司正常经营产生营业收入时不可避免要产生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这两项费用一般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是保持一致的。如果当期营业利润出现了大幅增加,而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则有三种可能:
第一,相关的销售并不存在;
第二,公司为优化当年盈利水平,已将当期应计费用调至上一会计年度;第三,公司刻意调减当期应计费用来相对提高营业利润,如将应作为期间费用的无形资产研究费用资本化为在建工程或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等。
3、公司应缴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费用异常低,与收入和利润增长幅度不匹配公司所得税一般由公司利润乘以税率所决定,如果公司利润较高,但是所得税却低于应有的水平,说明所得税费用与净利润差异较大,在没有免税条款的情况下,很可能是报表舞弊的预警信号。
同样,公司应缴增值税应与销售商品增值额对应,营业税金及其附加与提供应税劳务等相对应,如果应缴增值偏低,可能意味着营业收入被虚构。此外,如果应税额与净利润差异较大,也可能是公司偷税漏税或虚构收入的预警信号。
二、与现金流量表相关的会计数据异常
1、拥有与经营业绩不相匹配的现金余额,且现金占资产总额比例过高,多年来变化很小一般而言,公司为了避免负担额外不必要的机会成本,其货币资金余额都会与自身的经营情况相匹配。如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明显超出经营规模的需要,且多年来无变化或变化较小,则可能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现金用途受到限制,如进行质押、设立担保等,而公司未将相关情况进行披露。
第二,现金资产被控股股东等关联方占用。
2、高额现金伴随着高额短期负债和逾期欠款等如果公司拥有高额货币资金的同时还伴有高额的短期银行借款等短期负债或逾期借款,且高额货币资金基本上能够涵盖短期借款或逾期借款,那么该公司背后可能也存在着和上一情况一样的问题。
3、应收账款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和增值税增幅不匹配理论上来说,在应收账款年初年末余额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当年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幅度应与营业收入以及增值税的增幅相匹配,如现金流增幅大大小于收入和增值税增幅,则有虚构收入并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嫌疑。
4、应付账款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营业成本增幅不匹配同应收账款一样,在应付账款年末余额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当年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应与营业成本增幅保持相当水平,如现金流增幅大大小于营业成本,则公司有可能虚构收入,并相应虚构了相关营业成本。
5、其他与投资活动相关的现金流会计数据异常情况。
第一,某会计年度现金流量表中出现大额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而在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中的固定资产原值、在建工程以及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项目在年度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第二,“投资支付的现金”、“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与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科目变动幅度不匹配。
第三,“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与验资报告中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匹配。
三、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会计数据异常
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数额巨大,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不匹配。
由于公司会计人员将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或应付的款项全部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这使得这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比较繁杂,很容易成为某些单位或个人进行舞弊的工具。
涉及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舞弊手法主要有:
第一,利用其他应收款科目隐藏短期投资,截留投资收益;第二,利用其他应收款隐藏利润,偷逃税款;
第三,利用其他应收款转移资金;
第四,利用其他应收款私设小金库;
第五,利用其他应付款隐藏费用。
(2)股票现金流造假扩展阅读
产生原因
上市公司质量控制制度的失衡
首先,上市门槛过高是导致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根源。对公司申请上市的制度法规主要有《证券法》、《公司法》和《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公司要上市必须满足上市条件,这是监督部门优化上市公司的质量以保护投资人利益的重要措施。
但由于其财务指标的设计过于简单,一方面造成企业管理层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很容易通过会计处理来调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标准,就千方百计地进行造假,以达到上市筹资目的。
如《公司法》第152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满足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或者本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连续计算。
其次,配股条件、ST的处理制度和摘牌制度也会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配股必须符合:公司上市超过3个完整会计年度,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上市不满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按上市后所经历的完整会计年度平均计算。
属于农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高科技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略低,但不低于9%;上述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均规定,符合以下规定的股票实行ST处理:
(1)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净利润均为负值;
(2)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
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在实施ST处理期间内,财务状况无明显改善,根据该年度审计结果已构成三年连续亏损的,将暂停其股票交易,并向证监会提交暂停上市的建议。
这些也是监管部门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措施,但对企业而言却构成了无形的压力。他们为了达到配股和免于ST处理和摘牌,就有动机和压力去虚假披露企业财务报告。
③ 上市公司最不容易造假的基本面数据是哪个
最不容易造假的是现金流,现金流量表是不容易作假的。利润的调节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各种会计手法实现。因为现金是有时间成本的,所以一般财务管理都是以现金流作为目标的,如果只增加利润不产生相应的现金流是不会长久的。
④ 为什么有的股票的现金流是负的
每股现金流量为负的时候意味着公司发生了大量的应收款项、公司支付困难,要靠举债或扩股维持支付或者企业只有现金投入,没有资金回笼。
每股现金流量是公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减去优先股股利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率。每股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一般而言,在短期来看,每股现金流量比每股盈余更可以显示从事资本性支出及支付股利的能力。每股现金流量通常比每股盈余要高,这是因为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还会包括一些从利润中扣除出去但又不影响现金流出的费用调整项目,如折旧费等。
但每股现金流量也有可能低于每股盈余。一家公司每股现金流量越高,说明这家公司每股普通股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所赚得现金流量越多;反之,则表示每股普通股所赚得现金流量越少。虽然每股现金流量在短期内比每股盈余更可以显示公司在资本性支出与支付股利方面的能力,但每股现金流量决不能用来代替每股盈余作为公司盈利能力主要指标的作用。
此条答案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原网络金融)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靠谱利率低,手机端点击下方马上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⑤ 股票资金流入能造假嘛
股票资金流入能造假的,资金流出流入一般说的是超大单和大单,相对来说就有相应的中小单流入流出,一个人控制多个资金账户,然后一个账户大单吃货吐货,其他多个账户买进货卖出,这样就看到资金净流入或净流出了。
股价上升期间发生的交易就算流入,股价下降期间 发生的交易就算流出,这种统计方法也有多种:
1. 与前一分钟相比是指数是上涨的,那么这一分钟的成交额计作资金流入,反之亦然,如果指数与前一分钟相比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就不计入。每分钟计算一次,每天加总统计一次,流入资金与流出资金的差额就是该股票当天的资金净流入。这种计算方法的意义在于:指数处于上升状态时产生的成交额是推动指数上涨的力量,这部分成交额被定义为资金流入;指数下跌时的成交额是推动指数下跌的力量,这部分成交额被定义为资金流出;两者的差额即推动指数上升的净力,该股票当天的资金净流入就计算出来了。
2. 买盘和卖盘也与资金流入计算有关,上升只计算买盘计算为资金流入,下跌只计算卖盘计算为资金流出。再计算全天资金流入流出差。
对个股来说,也是这样。一般情况下,将一段时间内(假设0.几秒钟)股价上升就将这短时间内的成交量当成流入;反之股价下跌,就当成流出。然后统计一个一天的总净流量就是总流入减去总流出了。
其实,买入卖出资金是一模一样的,不过是某一分钟买入的比较主动,使股价比上一分钟上涨了,这一分钟的成交额计作资金净流入;反之,某一分钟卖出的比较主动,使股价比上一分钟下跌了,这一分钟的成交额计作资金净流出。我们要关注的是主力在买入与卖出这段时间的长短与资金量。如果时间长且资金量庞大,就应及时跟进。如果进入时间短那表示主力并没有关注这只股票,应持币观望。
⑥ “每股收益含金量”有什么作用
每股收益含金量
每股收益含金量
让上市公司的利润粉饰行为无处遁形
序言: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缺乏专业支撑”的情况下,通常很难从上市公司发布的报告中找到判断投资风险的依据,从而增加投资风险。国际现金流俱乐部正式基于保护普通投资者角度,通过研究发现:“每股收益现金含量”指标最能直接的反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风险,最能揭露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粉饰企业每股收益的可能性。
公式:每股收益含金量=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每股收益
(1) 当每股收益(每股利润)为正数时
比例越高,代表公司销售现金回笼能力越强。
比例越高,代表公司主营业务竞争能力越强。
比例越高,代表利润(每股收益)含金量高。
比例为负数,如果应收账款又大幅增长,代表每股收益造假可能性极大。
(2) 当每股收益(每股利润)为负数时
比例越高,代表公司销售现金回笼能力越弱。
比例越高,代表公司主营业务竞争能力越弱。
比例越高,代表公司面临的现金流危机越重。
比例为负数,代表主营业务经营仍然正常,但可能出现了其它投资方面重大损失。
举例说明:
特变电工 股票代码:600089 每股收益:0.53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0.43元
每股收益含金量= 0.81(正常)
神州泰岳 股票代码:300002 每股收益:0.47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0.05元
每股收益含金量= - 0.11(异常)
万邦达 股票代码:300027 每股收益:0.22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0.79元
每股收益含金量= - 3.59(非常异常)
黔源电力 股票代码:002039 每股收益:-1.46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1.49元
每股收益含金量= - 1.02(主营业务正常)
凤凰股份 股票代码:600716 每股收益:-0.004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0.33元
每股收益含金量=82.5 (现金回笼力弱)
深度分析:
一、为什么上市公司会造假?
造假收益大大高于造假成本,这是上市公司造假的根本原因和动力。当上市公司出现现金流危机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来自更多的银行融资、股票市场再融资等资金,往往通常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的方式来虚增利润,提高每股收益,降低市盈率倍数。在此为基础,通过和第三方(往往是庄家)达成某种默契,采用制造炒作题材的方式来推高股价,获取大量的利益。到底上市公司可以获得哪些方面的利益,我们通过分析,主要总结如下几点:
1、 银行融资额度提高: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可以通过银行质押获得贷款,那么股票价格越高,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就越大,这样一来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质押向银行贷款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现金流。
2、 获得股票市场再融资:公司连续盈利,通常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虚增每股收益就成了重要的砝码。
3、 股票低吸高抛收益:与第三方勾结,达成某种默契,通过打压股价来低吸,再通过制造题材来拉高股价,进而直接获取股票市场的收益,这种手法往往基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获得直接的财富效益。
4、 获得其他方面收益:上市公司通过上述手法获得更多资金后,可以用于更多广泛的渠道,获得而外的投资收益。
5、 避免现金流断裂危机:相对上述几个方面的目的,这个利益的获取的动机应该说是更加人道的,因为这种动力至少还证明上市公司经营者有良心,还想持续经营这个企业。
二、上市公司通常会怎么造假?
造假手段五花八门,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普通投资者又因信息极不对称,使得上市公司的造价行为大多不易被曝光,这是上市公司监管的一大难题。但是我们经过研究和总结,就上市公司的造价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收益造假,即利润造假;另一类是现金流造假。在此对这两类造假进行分析的阐述:
1、 收益造假:这类造假往往通常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的方式来实现。具体来说,是通过一个熟悉客户来签订一些虚假合同,虚开销售发票的形式来实现收入增加,同时通过减少摊销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的方式来减少成本,从而虚增收益。这种造假行为,往往从法理上讲,往往很难找出它的违法痕迹的,也很具备隐蔽性。
2、 现金流造假:现金流从本质上讲,是不能造假的,如果有这种行为,通常是违法法理的。但可以操纵,而且这种操纵行为更具隐蔽性,一般的投资者很难发现。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上市公司主要的现金流操纵手法:
(1)、直接虚构进账单、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
(2)、利用未达账项操纵银行存款余额
(3)、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与经营性现金流出
(4)、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与投资性现金流出
(5)、将投资性流入粉饰为经营性流入
(6)、将筹资性流入粉饰为经营性流入
三、如何判断上市公司造假行为?
1、收益造假: 这类造假行为,通过三个指标就很容易发现问题,一个是“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一个是“存货”的大幅增加,而与此同时“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减少,甚至出现负数。
2、现金流造假:
前已述及,有些上市公司非常狡猾,你不能直接从经营性现金流找出破绽,但俗话说:鸡蛋再密也有缝。通过专业分析,我们认为,除了运用上述“每股收益含金量”指标进行直观判断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辅助指标加以佐证:
(1) 现金支付的人均工资是否合理:如蓝田股份,当初有一大致命的指控就是“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职工人数”不正常,蓝田股份2000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是2256万元,而年报声称其有员工13000人,如此计算,蓝田股份员工的月工资145元,这明显不符常理,当然蓝田事后在澄清公告称这些员工大部分是不拿工资的,但这个解释不能令人信服。
(2) 现金支付职工的工资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如当初我们对海螺型材业绩提出疑问的一个原因就是其“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只占销售收入1%,感觉明显偏低,当然有异常不等于有问题。对于该指标,笔者还经常纵向对比(包括历年年报数对比、中报数对比,同年年报、中报数对比)以及横向对比(一般以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销售成本”这个指标与同业公司对比)。不管是纵向、横向,只要发现异常,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
(3) 把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表关联起来看:这个需要相当的专业支撑。 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项目和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资产负债表中“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项目的对应关系;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与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资产负债表中“存货”、“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项目对应关系的检查。笔者经常利用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核实其对应项目的准确,但是要注意的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转换时的一些特殊关系,如江铃汽车,他的现金流量表有一个特点是,“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大大低于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笔者当初也将之视为异常,但后面发现,“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也大大低于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经询问公司财务总监,原来,该公司利用银行承兑汇票直接背书购销商品导致“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同时减少。
(4) 除此之外,对于现金流量表中的“收到其它与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和“支付其它与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要特别关注,这些现金流类似损益表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很多公司通过这些项目操纵现金流或者将一些异常的现金收支藏在这些项目里,尤其是这些现金收支定性往往不是很准确,是经营、投资还是筹资往往不是很明确,再加上目前我国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量项目没有明细注释,给现金流操纵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的做法是,对于“收到其它与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和“支付其它与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金额巨大的公司就视为异常,尤其是“收到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天津磁卡,2001年实现收入61587万元,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只有42484万元,折成不含税只有36311万元,也就是说25276万元的销售是挂账的,而与此同时, “收到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是104230万元,就是将“支付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78949万元全部扣除,净收到“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也有25281万元,而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只有21353万元,该公司2001年还有一个项目是很特殊的,就是合并范围变化对现金的影响-7261万元,考虑到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的现金支出,天津磁卡2001年经营性现金净额应该也是负数,而且金额巨大。实际上,只要看到这么大的“收到(支付)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就要怀疑该公司如此巨额的现金进进出出干啥去了?
(5) 还有几项目也应特别重视,这就是“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的现金”。以前上市公司虚增收入,可能直接挂在应收款项上,表现为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虚增上,如银广夏;但蓝田股份造假说明,直接虚增应收款项的造假手法已经过时了,现在造假虚增的资产更多往非流动资产转移,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象蓝田股份就直接虚增固定资产和建工程,但这种手法也很危险,蓝田股份利用“洪湖水浪打浪”的农牧渔林业固定资产价值不好确定作文章,一般企业造假走“固定资产”不好逃过会计师的盘点,但在建工程相对就比较容易,可以以“预付工程款“名义直接虚增“在建工程”发生额。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虚增“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更安全,由于“长期投资”股权比例在20%以下用成本法核算,只要虚增的投资项目股权比例在20%以下一般很容易通过会计师的审计,又由于会计师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对一些非重大投资也不进行抽查,往往设立子公司转移费用也比较安全;至于无形资产虚增则就更安全了,因为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价值更不好认定。在这些造假手法背景下,对引起上市公司非流动资产增加的现金流出要特别关注,尤其是资本运作比较频繁的公司,经常收购其它公司的股权(尤其是关联企业),这些被收购公司往往有质次价高嫌疑,且有转嫁不良资产嫌疑。对于非流动资产规模增长较快而收入规模没有跟上去的上市公司要根据资产负债表进一步分析其非流动资产质量。
结语
国际着名的评级机构魏斯(Weiss)日前表示,1/3美国上市公司可能篡改盈利报告,其主要理由就是“不少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都与对外公布的盈利表现极不一致”,由此可见,现金流信息对评估上市公司盈利信息质量在美国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也正因此,现金流受到上市公司操纵也是情理之中,投资者要注意识别现金流陷阱,并在之基础出分析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总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市公司造假手法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分析方法也要不断跟着创新,这就象电脑病毒一样,经常有新的病毒出现,杀毒软件也需要不断的更新!
附件:
1、2010年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含金量(排名)
⑦ 什么是股票中的现金流,怎么看
股票中交易全部是现金流。现金流量在财务学和会计学上的意思,是指某一特定时间以内,特定的经济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的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在会计学里,除了要量度现金流量以外,亦要为将来的现金流量作出合理的估量。
现金流量的基本观念就是企业某一段时间内可以立刻拿出来使用的现金,企业经营者必须确实控制好现金流量,若现金流量不足将可能很快使企业资金供应短缺而倒闭。 现金流量(CashFlow)管理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工程经济中的现金流量是拟建项目在整个项目计算期内各个时点上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以及流入和流出的差额(又称净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一般以计息周期(年、季、月等)为时间量的单位,用现金流量图或现金流量表来表示。
股票中的现金流量表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这三部分,投资者可以根据其收到的现金流与支付的现金流进行对比,来判断公司的发展情况、个股的好坏。
如果该公司的收到现金流多于支出的现金流时,即公司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所收到的现金多于其支付的现金时,意味着该公司有较多的可使用资金投资于其主营业务,是一种利好消息。反之,收到的现金流低于支出的现金流时,需要通过借款来满足支付股利与保持股本的生产能力时,说明该股无法维持其正常支出情况,存在一些发展问题,比如,生产、经营能力比较弱。
现金流量表只是财务表报中的一部分,投资者可以结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一起分析,对公司的发展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
⑧ 股票现金流
1简单讲就是“亏损”
反之,收入减去支出为正数,就是赚钱。
2列:财务季度现金流为负即亏损后,这个财务季度的增长率也成负,因为不但没增长,而且赔进去了点。
⑨ 在现金流量法折现法下,决定股票价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市盈率 市净率 毛利率 净利率 以及指标量能是否向好~~